陕西省税收保障办法

2022-08-26

第一篇:陕西省税收保障办法

地方税收保障办法(安政办发〔2013〕77号)

安政办发〔2013〕77 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康市地方税收保障办法》已经2013 年第四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6月14日

安康市地方税收保障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方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秩序,营造良好税收环境,更加有效地实施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方税收保障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政府主导、财税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法制保障、信息支撑”的原则,以部门联动、源头控管、综合治理为主要方式,堵塞征管漏洞,保障地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第三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地方税收保障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税收保障职责,落实地方税收保障措施,对地方税收保障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地税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地方税收征管工作。

第二章 税收协助

第四条 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税收协助义务,按照下列规定协助地方税务机关做好地方税收征管工作:

(一)规划部门对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应当要求申请人出示建筑工程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税务登记证明,否则不予办理。

(二)住建(房管)部门对单位和个人申请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的,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交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证明,否则不予办理。

(三)国土资源部门对通过出让、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和自然资源使用权以及矿产资源开采权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交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证明,否则不予办理。

(四)财政部门应当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对依法应当纳入税收管理的收费项目不予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在支付财政投资项目单位工程款时,应要求项目单位提供当地税务机关出具的发票,对不能提供的不予支付。对有奖发票、涉税举报的奖金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的手续费,应当按照规定在年度预算中予以安排、及时拨付。

(五)工商部门在办理企业股权变更登记时,对自然人股东未能出具地方税务机关开具的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或免税、不征税证明,应及时告知同级地方税务机关。

(六)公安部门根据案件需要协助地方税务机关查询纳税人及其他涉税人员身份证明、境内外人员出入境记录等信息。地方税务机关在查处涉税违法行为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对地方税务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公安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七)交警部门对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核发年检标志时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交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免税证明,否则不予办理。

(八)审计机关、财政部门依法进行审计、检查时,发现被审计、检查单位有税收违法行为的,应当要求被审计检查单位限期整改并及时向地方税务机关提供追缴线索,协助地方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和滞纳金,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将执行情况及时回复审计机关、财政部门。

(九)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工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协助地方税务机关加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房屋出租税收的收缴,在办理企业重组兼并、改组改制和破产清算等业务时,应通知地方税务机关参加。

(十)物价、卫生、教育等主管部门在办理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其他服务业经营许可证年检等手续时,要配合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查验相关涉税事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主管地方税务机关。

(十一)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配合地方税务机关查询纳税人涉税案件相关信息。

(十二)各单位对取得的付款凭证应当严格审核,凡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应缴未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应配合地方税务机关做好征缴工作。

(十三)其他部门和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支持、协助地方税务机关做好税收征管工作。

第三章 信息传递

第五条 市政府建立地方税收保障信息系统,搭建地方税收信息化平台,实现涉税信息资源共享。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地方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六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指定信息员按照规定的时限通过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将本部门和单位的相关涉税信息提供给同级地方税务机关,如当期未产生信息的,实行零报送制。

(一)发改部门年初提供重点项目计划,将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抄送地方税务机关。

(二)统计部门每季终了20 日内提供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行业各主要经济指标与分析的信息。

每月终了15 日内,下列单位应传递和提供相关信息:

(三)财政部门、公共资产管理部门提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转让信息,重点项目工程资金拨付信息,向本级企业财政拨款、补贴、奖励等信息。

(四)公安部门提供机动车辆登记、年检、报废等信息,驾驶培训学校报名数据信息、经营性停车场、房屋租赁信息,特种行业许可证发放信息,准许矿山开采企业购买爆破器材的审批信息,旅馆业的入住数据信息。

(五)国土部门提供土地宗地信息、土地使用证和探矿权、采矿权许可证发放、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收回和非法使用土地查处信息,矿产品开采实测信息以及灾害治理、土地复垦、招标验收信息,探矿权、采矿权许可证转让等信息。

(六)规划部门提供建设工程项目和外地建筑企业在我市开展或提供劳务的项目备案信息,本级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信息、已批准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信息。

(七)工商部门提供企业、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股权变更登记信息。

(八)国税部门提供核定征收纳税人的定额核定(变更)和停复业信息以及设立、变更、注销税务登记等户籍管理信息,纳税人的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信息和稽查部门查补信息。

每季度终了15 日内,下列单位应传递相关信息:

(九)住建部门提供城市户外广告审批信息。

(十)房管部门提供本级已批准商品房预售的相关项目销售信息,二手房产权交易、转移等登记信息。

(十一)交通运输部门提供各类车辆和船舶营运证的发放、变更、注销信息,外地车辆从事运输业务备案信息,交通建设项目信息。

(十二)民政部门提供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福利企业的登记、变更、注销等信息,各类福利彩票网点登记、销售及兑奖信息,福利企业年检信息。

(十三)人社部门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社保费缴纳相关信息、药品经销企业医保结算数据信息。

(十四)农业部门提供农业扶持项目立项信息。

(十五)移民开发部门提供水库移民搬迁工程项目、后扶工程项目投资信息。 (十六)扶贫开发部门提供避灾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投资信息。 (十七)教育部门提供民办学校、校办企业的登记、变更和注销信息。

(十八)文广部门提供各类营业性演出信息、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变更、注销信息。 (十九)卫生部门提供医疗机构的登记和生产经营信息。

(二十)体育部门提供各类体育彩票网点登记、销售及兑奖信息,各类商业性体育比赛信息。

(二十一)科技部门提供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受理、科技奖励及技术合同登记信息。 (二十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工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国有企业兼并、改组改制、划转转让、破产清算信息,国有资产转让信息。

(二十三)商务部门提供外资企业新办、股权变更信息,出国劳务人员信息,服务贸易项目以及对外贸易经营者名单。

(二十四)招商部门提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信息。

(二十五)质监部门提供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发放、年度验证信息。 (二十六)审计机关提供被审计单位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信息,建筑工程审计项目涉税信息。

(二十七)水利部门提供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取水权许可、转让信息,河砂采选审批信息。

(二十八)物价部门提供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调整信息,商品房预售价格备案信息。

(二十九)残联部门提供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证书信息。

(三十)公积金管理部门提供本级企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年度汇缴明细信息。 (三十一)电力部门提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用电量信息。 (三十二)自来水公司提供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用水量信息。 (三十三)社区提供辖区内个人出租房屋、住房装修等相关涉税信息。

(三十四)本办法暂未明确的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规定向同级地方税务机关提供相关涉税信息。

第七条 因税收征管工作需要,地方税务机关可以指定专人到有关部门和单位收集相关涉税信息,相关单位应给予配合。

第八条 地方税务机关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应当科学分析、综合利用,不得用于税收管理之外的其他用途。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提供相关涉税信息的部门、单位和地方税务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第九条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做好有关部门和单位涉税信息传递辅导工作,及时整理和分析有关涉税信息,定期向相关信息传递部门反馈第三方信息使用效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定期提出修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涉税信息以及协助税收征管的意见。

第四章 委托代征

第十条 地方税务机关按照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下列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实行委托代征,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必要时,地方税务机关可派员协助受托方征收税款。

(一)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委托国土资源等部门代征;

(二)房屋出售出租及提供家庭装修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委托房产管理、物业管理、居委会、村委会等单位代征;

(三)从事营业性演出或者商业性体育比赛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的税收,可分别委托文广、体育等部门代征;

(四)国税、地税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联合办税服务厅,未建立的由国税部门代征其代开发票涉及的有关地方税收;

(五)船舶车船税委托交通运输部门海事管理机构代征;

(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房屋租赁税收,可委托财政、公共资产管理部门代征;

(七)其他零星分散的地方税收,由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委托代征。 第十一条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与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并进行委托代征登记。

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应当按照协议规定依法代征税款,不得擅自扩大或者缩小代征范围,不得违反委托代征协议擅自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

第十二条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人员代征手续费。 第十三条 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人员应当领取、保管、使用、结报税收票证,单独设立代征税款账簿,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解缴代征的税款,不得挤占、挪用或者延迟解缴代征的税款。

第五章 税收服务

第十四条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公平、公正、文明执法,依法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指导、权利救济等服务。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提高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变相增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负担。 第十五条 地方税务机关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公开征税依据、减免税政策、办税程序以及服务规范等事项,依法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第十六条 地方税务机关要建立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缴纳异议协调、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征纳争议。

第十七条 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对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宜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十八条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解缴等事项进行提示,降低纳税人涉税风险。

第六章 工作考核

第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地方税收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等有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地方税收保障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督促和考核奖惩等工作。

第二十条 地方税收保障工作实行协税工作与单位经费挂钩制度,具体考核措施和奖惩办法由财政部门牵头,商考核办、地方税务机关另行制定。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地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及本办法有关规定,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或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的,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按照《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负有税收保障义务的部门、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致使国家税款遭受损失的,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及时报告地方税收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协调议事机制予以整改,并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 年7 月1 日起施行。

第二篇: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税收征管数据集中后管理的需要,共享税收信息资源,服务税收征管工作,提高税收征管数据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包括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各类征管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审核、处理及维护等数据处理工作进行质量管理和定期评估。

第三条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范原则。各类应用系统采集和处理的数据,应符合我省制定的《税收征管业务规范》和各类应用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标准。

(二)全程监控原则。建立数据从采集、审核、处理到维护的全过程监控体系,重点把好数据的采集关,确保各类应用系统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三)层级考核原则。各级国税机关对下级单位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要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奖优罚劣。

第二章数据质量管理岗位及职责

第四条为了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全省各级国税部门应在征管部门设置专门的数据质量管理岗位,由数据质量管理人员 —1—

对税收征管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分为:数据的采集管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维护管理及数据质量的考核。

第五条数据质量管理岗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 执行上级部门制定的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 制定本单位的数据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定期对本级数据质量评估分析,及时解决数据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三) 指导、监督下级单位或相关岗位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督查对错误数据进行更正和清理的情况。

第三章数据采集、录入与审核

第六条数据采集应遵循真实、完整、规范、及时的原则。

(一)真实:应严格依据征管原始资料所记载的内容准确录入相关数据,如实反映征收管理实际,不得随意修改、增减。

(二)完整:要按照各类应用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数据采集,保证数据齐全,避免数据的缺失。

(三)规范:数据采集应按照我省制定的《税收征管业务规范》、《综合征管软件操作规范》和其他应用软件系统的相关标准进行。

(四)及时:数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采集,确保应用系统数据与实际税收业务同步。

第七条数据采集程序

— —

2(一)接收:操作人员根据《税收征管业务规范》的要求,及时受理税收征管活动中的相关原始资料并按规定对其进行审核整理。

(二)录入:原始资料审核无误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入或导入综合征管软件或其他应用系统;对审核有误的,必须修正后再录入或导入。

(三)校验:对已录入税收征管系统的各类数据应当定期进行校验,及时发现、更正错误的数据。

第八条在各类应用软件系统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授权,严格按照岗位和权限操作。严禁在未按规定授权的情况下委托他人以本人的账户和口令进行有关的数据录入和修改。各系统用户应当定期更改自己的口令,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

第四章数据维护管理

第九条数据维护管理是指修正税收征管数据中存在的错误,补充不完整数据、清理垃圾数据、迁移历史数据等。

第十条数据维护由各级税务机关结合各应用系统的有关要求,明确数据维护的权限和职责,制定数据维护的程序。凡是采集进入应用系统的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删除。

第十一条数据维护前应做好相应数据和系统的备份工作。能够通过业务模块解决的,经过审批后按照各类应用系统的操作 —3—

规范进行维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由责任人提出书面申请,由相关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审核确认,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数据维护。

第十二条数据维护工作应严格备案,省局信息中心运维办对基层税务机关上报的每项数据维护的时间、内容、维护原因、责任人等记录进行备案,涉及的书面材料必须登记存档。

第五章数据质量的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征管数据,采取人工审核、计算机审核、人机结合审核和实地抽查等方式,定期对税收征管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查审核。

第十四条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指对税收征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等的管理监控。

第十五条各级国税机关根据各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通报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由数据质量管理人员对税收征管数据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检查纠正,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对数据齐全率、数据准确率、逻辑错误率、错误数据修改率、修改及时率进行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和过错责任追究。各级国税机关要将数据质量管理 — —4

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同时对产生严重数据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六章附则 本办法由山西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5—

第三篇:陕西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根据《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

第三条 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员,或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第五条 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 征收缴库

第六条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

第七条 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实际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的人员就业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第八条 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计算公式如下:

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以公式计算结果为准,可以不是整数。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用人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第九条 保障金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非财政拨款单位的保障金由用人单位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财政拨款单位的保障金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在西安的中央、省属及外省市财政拨款单位的保障金由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负责征收,在西安以外的中央、省属及外省市财政拨款单位的保障金由所在市、县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第十条 保障金一般按月缴纳。用人单位应在每月税收申报期内按月向主管地方税务局申报缴纳保障金。

用人单位需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在职残疾职工认定书》申报缴费,未持《在职残疾职工认定书》申报缴费的用人单位,按照没有安排残疾人就业对待。

用人单位申报时,需如实填报本单位“上年在职职工人数”、“上年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如有减免或缓缴情况的,需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在申报时填写“本期减免费额”,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第十一条 地税机关应实行税费同征同管,定期对用人单位申报缴纳保障金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用人单位申报不实、少缴纳保障金的,应当催报并追缴保障金。同时,向同级财政部门和残联报告,并向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抄送。

第十二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配合保障金征收机关做好保障金征收工作。

用人单位应在每年1月1日前,向同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年本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在西安的中央、省属及外省市单位向西安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年本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在西安以外的中央、省属及外省市单位向所在市、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年本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未在规定时限申报的,视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依据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对用人单位上年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进行审核认定,出具《在职残疾职工认定书》,并在1月20日之前传递给同级地方税务部门。

第十三条 保障金征收机关征收保障金时,应当向用人单位开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或税收票证。

第十四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省级26%,市县74%的比例,分级次就地入库。各市(区)和所辖县(市、区)的分享比例,由各市(区)自行确定。

第十五条 地税机关应积极采取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方式征缴保障金。

第十六条 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企业,免征保障金。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遇台风、火山爆发、洪水、干旱、地震等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因其他突发事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可以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

用人单位申请减免保障金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1年的保障金应缴额,申请缓缴保障金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批准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的用人单位名单,应当每年公告一次。公告内容应当包括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减免或缓缴保障金的主要理由等。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的,按照下列程序提出申请:

(一)用人单位自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财政局、残联或地税局提出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的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包括用人单位名称、减免缓理由、减免缓数额、减免缓期限等内容。

(二)用人单位所在地财政局、地税局,收到用人单位提交的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的书面申请后,应在5日内传递给同级残联。在提交申请后的30日内,残联先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审核意见报同级财政局。

(三)用人单位所在地财政局,应当在收到残联审核意见的30日内,会同残联提出是否批准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的意见,并以书面上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和残联。

保障金的缓缴由市级财政部门和残联审批,保障金的减免由省级财政部门和残联审批。

第十九条 保障金征收机关应当严格按规定的范围、标准和时限要求征收保障金,确保保障金及时、足额征缴到位。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减免或缓征保障金,不得自行改变保障金的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

第二十一条 各地应当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缴纳保障金公示制度。

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用人单位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保障金征收机关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用人单位缴纳保障金情况。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二条 保障金纳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支持方向包括:

(一)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和职业康复支出。

(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含展能活动)支出。补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所需设施设备购置、改造和支持性服务费用。补贴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和运行费用。

(三)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经营场所租赁、启动资金、设施设备购置补贴和小额贷款贴息。各种形式就业残疾人的社会保险缴费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手工业及其他形式生产劳动。

(四)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奖励资金专项用于残疾人事业,不得用于三公经费,发放奖金等方面。

(五)对从事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收入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的救济补助。

(六)经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用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保障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生活等其他支出。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正常经费开支,由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

第二十四条 各地要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选择符合要求的公办、民办等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承接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职业康复、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财政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保障金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支出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减免保障金或者改变保障金征收范围、对象和标准的;

(二)隐瞒、坐支应当上缴的保障金的;

(三)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保障金的;

(四)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将保障金缴入国库的;

(五)违反规定使用保障金的;

(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保障金的,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由保障金征收机关提交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向用人单位发出《陕西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责令限期缴纳通知书》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滞纳金按照保障金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

对收到《责令限期缴纳通知书》后,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的用人单位,地税机关应当及时反馈给同级财政部门和残联,由财政部门和残联依照《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的保障金和滞纳金,由所在地地税机关按照保障金入库预算级次全额缴入国库。

第二十八条 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保障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条 我省与本办法不符的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

【发布单位】825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8-12-18 【生效日期】1998-12-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

(1998年12月18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组织和个人。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国家机关和全社会应当采取措施,维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医疗保健水平,改善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条 第五条 老年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以及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六条 第六条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第八条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本省“老人节”。

第二章 政府和社会职责

第九条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按本行政区域老年人人数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年度老年事业经费,引导、鼓励社会各方面为老年事业提供捐赠和参与发展老年事业,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十条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有组织机构负责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宣传有关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二)制定老年人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

(三)研究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四)指导、协调、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五)为老年人解答疑难问题和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

(六)对老年人合法权益侵害的投诉、举报进行调查,并向主管的机关、组织提出依法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协调机构的具体设置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有工作人员承办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有关工作。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民政、财政、卫生、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工商、公安、司法、文化、文物、教育、体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宣传贯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本办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老年人协会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体和文化、艺术团体,学校和青少年组织,应当结合实际,运用各种形式的方法,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第三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老年人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和其他被抚养人,均有赡养老年人的义务。老年人的子女死亡后,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赡养老年人的义务。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老年人配偶之间有相互抚养的义务。

由兄、姊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无赡养人的老年兄、姊有扶养的义务。

赡养人、扶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老年人的离婚、再婚以及其他原因,拒绝履行法定的赡养、扶养义务。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赡养人必须履行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义务,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医疗费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得低于其家庭成员的平均水平。

对无经济收入或者收入低微的单独居住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按月或者按约定时间给付赡养费。

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可以签订赡养协议书。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协议的履行。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赡养人应当在生活上照料被赡养的老年人。对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当承担照料和护理的责任,也可以请人照料和护理,其费用由赡养人承担。

对共同生活的老年夫妇,赡养人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不得强行将他们分开赡养。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赡养人应当在精神上给老年人以慰藉,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疾苦,对未与赡养人同住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和问候。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土地和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赡养人亲自履行该义务有困难的,可以请人代为履行,并支付所需费用。

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或者有损其健康的劳动。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丧偶、离婚的老年人有再婚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和再婚后的家庭生活。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老年人对自己的合法收入和其他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

老年人依法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或者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

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成年子女及其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强行索取、克扣老年人的财物。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赡养人有保证老年人居住和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的义务。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需要改变产权关系和租赁关系的,房产、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过户或者转移手续时,应当当面征得老年人同意。

老年人与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共同出资购买、建造的住房,老年人依法享有相应的房屋所有权和居住权。

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经老年人同意借用老年人房屋的,到约定期限应当及时归还,不得无故拖延。

第四章 社会保障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或者老年人所在单位,对依法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应当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不得拖欠、挪用老年人的养老金。

对农村尚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老年人,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先建立养老补助金制度。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居住城镇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老年人,应当按照本省有关规定给予社会救助。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老年人,居住在城镇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定期发放救济款或者由社会福利院供养;居住在农村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或者由集体办的敬老院供养。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农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集体未发包的部分土地、山林、果园、水面、荒坡、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也可以兴办其它经济实体,收益用于老年人养老。

企业、事业单位和城市有条件的街道办事处,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兴办老年福利企业。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劳动积累工。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对残疾、体弱和七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医给予优先和照顾。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老年家庭病床,开展巡回医疗,送医上门,服务到户。大中城市可以建立老年病医院,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根据条件开设老年专科或者老年门诊。

提倡医生为老年人义诊,为老年人免费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服务。

卫生部门应当组织医疗机构开展老年人医疗保健科学研究,加强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医疗待遇必须得到保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应当按规定及时解决。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农村老年人参加合作医疗,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给予照顾。有条件的地方,对老年人可以减免合作医疗费用。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和老年医疗康复机构以及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

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开发、改造城镇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区时,应当规划建设方便老年人生活及活动的配套设施。

公共的老年福利设施,未经原审批部门批准不得移作他用。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因城市建设拆迁等原因调整住房,房屋拆迁安置机构,应当照顾病残、体弱、孤寡老年人对住房安排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开发、生产、经营老年人需要的生活、保健用品,开设适合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项目,方便老年人生活。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教育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对老年教育给予必要的投入,鼓励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办学,支持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文化、教育、体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和指导基层组织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活动,帮助老年人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健康水平。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结合当地特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己的条件,开辟老年人活动场所,组织老年人参加活动,为老年人生活、保健提供服务。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提倡、鼓励青少年和其他志愿者义务扶助老年人,为孤寡、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帮助。

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乘务员和其他乘客应当给予照顾和扶助。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适合老年人锻炼身体的文化馆(站)、俱乐部、公园、体育场,应当为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并给予减免收费。

七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参观文化旅游景点、游览公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凭县级以上老龄工作机构发给的寿星优待证或者居民身份证,可以享受减免收费的优待。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

九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本省有关规定按月发给保健费。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需要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代理费的,可以通过法律授助机构寻求律师帮助。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五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基层组织应当为老年人发挥特长、参加社会活动创造条件。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有管理经验和有理论知识的老年人座谈,征求他们对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改进工作的意见。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可以接受学校和青少年组织的聘请,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可以接受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安排,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和其他社会活动。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业务专长、健康状况,依照有关规定,从事生产经营、传授文化科技知识、进行科技开发、从事写作编译、提供咨询服务等活动。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对有专业知识、特殊技能的老年人,人才交流服务中介机构可以根据本人申请,把他们的有关情况录入人才信息库,供有关用人单位征聘时查询。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对在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老年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被侵害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民法院或者有关部门应当上门调查了解。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请求公安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予以保护。公安部门接到请求后,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接到请求后,应当采取临时庇护措施。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负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责任的行政部门或者其他组织,不履行职责,其上级主管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致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其所在组织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等发生纠纷的,可以向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家庭成员所在单位请求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调解钱款纠纷时,对有过错的家庭成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对拒不执行有关赡养费、扶养费判决或者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强制执行。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未经老年人同意改变老年人的房屋产权关系、房屋租赁关系的,老年人投诉后,房产、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拖欠、挪用老年人养老金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给予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开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勒索、故意毁坏老年人财物,情节较轻的,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擅自改变公共老年福利设施用途的,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侵害老年人权益,造成财产或者其他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实施的《陕西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定》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7号 【发布日期】2002-09-27 【生效日期】2002-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7号

(2002年9月27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已由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2年9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2年9月27日

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第三条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或者捐助,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条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老龄工作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其下设的老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日常事务,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二)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组织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三)支持、引导、组织社区开展老年服务工作;

(四)推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敬老、养老、助老等公益事业。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具体负责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以及各类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第七条第七条 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

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提倡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第八条第八条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本省老年节。

第九条第九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受赡养的权利,赡养人必须承担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老年人婚姻关系变化、老年人在赡养人未成年时期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抚养义务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赡养费用应当由赡养人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支付;家庭其他成员应当支持和帮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条第十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的义务,保证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需求。对无经济收入或者收入低微并与赡养人分开生活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按期给付赡养费,提供必需的生活物品,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成员的平均水平。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赡养人应当在生活上照料老年人。对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承担护理、照料的责任。赡养人护理、照料确有困难的,可以请人代为护理、照料,并及时支付所需费用。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赡养人应当在精神上慰藉老年人。老年人和赡养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和问候老年人。

赡养人应当尊重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尽量满足老年人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赡养人履行前款义务有困难的,可以雇请他人代为履行,并承担所需费用。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赡养人之间可以就赡养义务的分担进行协商,经征得老年人同意后签订赡养协议。村(居)民委员会、赡养人所在组织或者基层老年人组织应当监督协议的履行,并在协议履行发生争议时主持调解。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索取、隐匿、扣押老年人的合法财产或者有关证件等方式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

老年人有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权利。赡养人应当尊重老年人的意愿,不得强迫老年人与其配偶分开生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老年人与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共同购买、建造的房屋,老年人依法享有相应的所有权。

老年人与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共同享有所有权的房屋调换、拆迁、改建后,老年人仍享有相应的所有权。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老年人自有或者承租的房屋,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的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在申请办理老年人自有房屋过户、变更等手续时,应当征得老年人本人同意,房产、土地管理等部门应当查验能够反映老年人真实意愿的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书。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合法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应当尊重老年人的意愿,不得干涉,不得向老年人强行索取。

老年人依法立遗嘱处分个人的合法财产或者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子女和其他亲属不得干涉。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户口在农村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户口在城市的,作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其户口所在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者由政府兴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供养。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提倡各类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资助或者扶养生活困难的鳏寡孤独老年人。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社会保险机构等有关组织必须按时足额为老年人发放养老金,不得无故拖欠,不得挪用。

对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的医疗费,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按规定及时报销,不得无故拖欠。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农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或者提供开办经济实体的场所,由基层老年人组织经营或者管理,也可以从集体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补充老年人养老或者发展老年福利事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农村老年人不承担村内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的劳务。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老年病专科、老年门诊,开展巡回医疗等服务。

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社区内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护理、健康检查、保健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卫生服务。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和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加强老年教育设施的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各类老年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文化、教育、体育等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帮助老年人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将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活动场所等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和资助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参与、兴办各类老年福利、服务设施。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老年福利、服务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属有偿出让土地的,应当降低土地出让金。

依法设立的非营利性的老年福利、服务机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减免税费的优惠,免征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施工管理费等建设配套费用以及城市煤气和供水增容费,免收生活车辆养路费。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社区应当把为老年人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以老年福利、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敬老、养老、助老和老年人自我服务活动。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老年人持老年人优待证或者居民身份证,在全省范围内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优先购买车票、船票、飞机票,优先上车、上船、登机;

(二)到医疗机构就医,优先挂号、就诊、取药、住院;

(三)免费使用收费公共厕所;

(四)免费进入城镇公园。

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除享受前款规定的优惠待遇外,在全省范围内还可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免费进入旅游景区景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场所;

(二)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条件,可以扩大老年人享受优惠待遇的范围。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江西省老年人优待证》由省人民政府老龄工作机构监制,城市老年人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老龄工作机构申领。农村老年人申领《江西省老年人优待证》,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办理。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对百岁以上的老年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每月不低于100元的长寿补贴。具体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鼓励老年人根据社会需要,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社会活动。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的合法收入不影响其依法所享受的待遇。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制止和检举。被侵害的老年人及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部门和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处理,不得推诿、拖延。

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缓交、减交或者免交的优待;老年人需要获得法律服务,但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不履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职责的部门或者组织,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国家工作人员不履行规定的职责,致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由其所在组织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可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上一篇:三下乡社会实践日志下一篇:生肖属兔人性格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