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目山介绍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西天目山介绍范文

西天目山导游词

导游内容:西天目山概况—禅源寺—自然博物馆—天目书院(太子庵) —留椿屋—雨华亭—鸳鸯树—仰止亭—倚翠亭—如斯亭—伏虎瀑—眠牛亭—狮子口—大树王—开山老殿—五世同堂—倒挂莲花峰—四面峰—太白吟诗石—仙人顶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5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当年百子堂的旧址。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天目山。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来西天目山主持浙西行署第一次行政会议。周恩来与他会晤,共商国事。在百子堂集会上,周恩来向浙西临时中学的师生员工、行署官员、受训青年和即将到沦陷区去的工宣队员共1600余人作演讲,鼓舞浙西军民抗日的斗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使西天目山一度成为浙西抗日救亡的中心。大家再往北看,那亭与碑就是临安人民政府为纪念周恩来在此演讲50周年于1989年3月建造的。碑正面刻着刘开渠先生题书的“周恩来演讲旧址”,背面碑文则记录了周恩来在此作抗日演讲的史实。这里已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于198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内有科教会场、教室、实验室、标本贮藏室,还有植物、动物、昆虫、综合等展厅,共存放天目山动植物标本万余件,土壤、古生物化石标本55件。它是展示天目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悠久的地质史的窗口。现在请大家进去聆听博物馆解说员的详细讲解。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前往太子庵游览。太子庵是梁昭明太子读书分经处,在院内有明代建筑文选楼及洗眼池等遗迹。清乾隆年间,这里曾设天目书院,后衰落。1940年6月,在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先生的创导下,在太子庵第一次恢复了天目书院,由清末秀才、考古学家、留法文学博士张天方先生出任书院院长。

好,现在请大家和我去参观留椿屋。20世纪20年代,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影响到建筑风格,我国出现很多洋式别墅,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郊区。那个年代交通闭塞,而天目山属浙西山区,却能拥有留椿屋这样一座洋式别墅,是很难得的。1936年,上海怡和洋行潘志铨为给他父亲养老而修建了这幢别墅,所以在以前也称“潘庄”。30年代,电影皇后胡蝶曾在此住过。抗战时期,这里是浙西行署的首脑机关,军政要员都住在这里并办公,周恩来天目山行也下榻于此,并在这里与黄绍宏会晤。大家再看这棵来自喜玛拉雅山的树种雪松。当年潘志铨为了找一棵天目山没有的树,以显其别墅之高贵,费了一番周折,特从南京中山陵移栽这颗雪松。树后这古朴典雅的小屋就是“留椿屋”。大家往这边墙上看,有清末榜眼朱汝珍的题刻“留椿屋”。

各位团友,现在随我沿此台阶下山去游山脚的雨华亭。这条道就是以前周恩来、蒋介石、胡蝶等人上留椿屋必经之路。在台阶尽头的围墙门旁,则刻有留椿屋另一名称“天然居”。这是与朱汝珍同科探花商衍鎏所题。

各位团友,到此,禅源寺景区主要景点已游览完毕。下面,我们就进山门,上山游览。

【开山老殿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进山门就可欣赏到“鸳鸯树”景点。请大家看。这是两棵银杏树,盘缠在一起。请注意,一棵树的枝丫平展,另一棵的枝丫竖直些,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因雌雄两棵黏连在一起,故取名“鸳鸯树”,即“夫妻树”。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这两棵树的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按此算来,它俩不仅是“青梅竹马”,而且按西方人的标准可三次拿到“金婚”奖了。

请大家在这桥上稍留片刻。看,前面这个双亭连体的亭就是一里亭,我们所站的桥称为仰止桥,故亭又有一名叫仰止亭。大家再来看亭柱上这副对联:“密林巨幕藏幽径,飞练欢歌下翠岗。”现在我们进亭中稍事休息后再登山。古人有诗说:“一里溪山一个亭,芒鞋踏断几层青。泉源更在云深处,不到高头莫计程。”接下去就是上三里亭。

各位团友,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三里亭。它又名倚翠亭,缘自亭后这青翠如黛、四季如春的翠微峰。大家往亭前的小溪走,往上可看见石崖上镌刻有“飞银溅玉”四字。

现在,我们已来到半山腰,这右边的巨石就是山腰石,而往上看到的那亭子就是五里亭,又名如斯亭,取意于孔子《论语》中的句子“逝者如斯夫”。在亭柱上有一联:“照水飞檐嗟逝者,参天古木护危亭。”请大家看亭后这株大柳杉,据测定,材积72. 63立方米,在全山存活的大树中排行第二,人们称它为“二大王”。朋友们,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后去观看“子孙满堂”。

这里是第二个野银杏自然景观“子孙满堂”。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单种植物,其根茎部有极强的萌芽能力,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株银杏树,周围团簇丛生着许多小树。有兴趣的可下去点个数,共有多少个“子孙”?银杏全身都是宝,除了大家知道的白果子外,它的叶子可制作珍贵的药材,树体是优质木材。

好,前方我们看到的大石,就是钟楼石。据西天目山志载:元朝,高僧志彰禅师以四海为家,八方化缘,募青铜万余斤,冶炼成一口巨钟悬于此石顶,并建钟楼。其钟声可远传十华里。再请大家往叉路口右行去看伏虎瀑。伏虎瀑因为有一石蹲踞如卧虎,水自岩上下泻成瀑而得名。瀑布落差40余米,大雨过后,瀑宽可达8米,非常壮观。唐代章孝标有《天目瀑布》一诗:“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建有观瀑台。

团友们,这道急转弯,被称作“竹杠岭”。它的名称还有个来历呢!古时候,寺院在山顶,烧香拜佛的香客中,那些大家闺秀、少奶奶们,哪能吃得起这等苦,只有坐轿子上山。轿夫们抬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向她们索钱敲竹杠,因此得名。

各位团友,咬咬牙,这段路挺过去就可轻松点了。别被轿夫吓倒,其实走过前面的七里亭,路就平坦些了。

七里亭又名眠牛亭,亭后那块磐石像一头伏睡在地的大牛,人称眠牛石。相传,元代高峰禅师初次入山,登到岩石下,无法攀登,忽听上面牛叫,他鼓足勇气拼命攀崖上山,却不见有牛。他四处寻找,远远地看见一头牛伏在那里睡着了,走近一看,方知是石。高峰因此知有佛祖指点,大喜,就在上面不远处的狮子口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终修得正果。而此石也就得名“眠牛石”。

各位团友,到了前面叉路口请往左走。

好了,大家请往这边看。眼睛、耳朵、鼻子,再加上这张大嘴,酷似张口大吼、欲腾空而去的狮子。所以,这里叫“狮子口”。狮子口原是高峰禅师结庐修禅之地。当时,高峰禅师倚松结庐,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高峰禅师于1295年作辞众偈日:“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高峰圆寂后,其弟子在狮子口建高塔,名重云塔。1985年,在狮子口东面三关亭旧址建亭。亭倚千丈岩而建,往下看深不见底,是天目山险奇绝处。

【仙人顶景区】

“仙人顶”是西天目山的顶峰,海拔1506米。古人诗云:“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一般的山峰顶上大多是一片光秃或林木丛生。而西天目山仙人顶却是褐色石条,横卧直竖,且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一目千里,看到钱塘江。在那里看云海,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据山上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仙人顶观Et出,往往会看到从云海中跳出一轮红日,映射着一片云海,似一条绯红的地毯。在上仙人顶的路上还有景点“太白吟诗石”。

唐代李白曾随友来天目山观光揽胜。他和友人分手前游览至该石处,不禁诗性大发,吟诗一首。现将其中两句奉献给大家:“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登山。请大家抬头看前方,仙人顶已到。那一幢幢的房屋是气象站的工作场所。1956年,在此建成气象站,每天向南京气象站提供气象信息,并与世界气象组织联网。大家随我往西边小路走。你们看这株藤本植物,名叫扶芳藤。它还曾出访美国,作为封面照素材被登在《阿诺德》杂志上呢。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仙人锯板”。大家请看这一条条石板棱角分明,是不是像用锯子锯过的呢?大家一定已看到这“可观”二字。其实,这原本是“天下奇观’’四个字。建气象站时,被炸断一截,成了“可观”。在这里可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看云海,确实“可观”。

各位团友,今天的景点介绍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官湖镇西坊小学创建绿色学校经验介绍

西坊小学始建于1951年,为民校。同年命名为西坊上小学,六十年代末扩建校园,学校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6个班,另辖曹场、东林两个教学点,1975年再次扩建,并设西坊联中,校园面积为11500平方米,1993年联中撤消,2001年为定点校,合并曹场、东坊、东林小学,建教学楼,扩大校园面积,现在学校拥有教学楼、教师宿舍、生活用房,四室齐全,实验器材充足,并有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电化教学设施齐全,有教师40余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83.2%,学校占地面积13600平方米,先后被评为邳州市优秀学校、花园学校,校长刘广涛以开创精神,努力创办具有时代先进性特色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居全镇一流。

面对21世纪的到来,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一定要有浓厚的环境意识,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文明。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学校文明建设、环境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深化的重要标志。几年来,我校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在创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工作中年年都上一个新台阶。

一、领导认识的提高是创建“绿色学校”的保证

对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必然导致正确的行动,而行政领导的认识到位与否,又是正确行动得以落实的保证。现任学校领导重视学习,

1 及时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水平。以往是由教师影响、呼吁领导支持环境工作,现在是行政决策,建立制度要求全体师生共同做好环境工作,干群、师生相互促进;以前是“一年做一点,积累起来就有一大片”,现在是“全面突破,严格要求”。学校在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及时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校长牵头,定期组织学习,抓好规划,抓好渗透教育,抓好每一件实事,改变了以往的“口头说说”、“应付应付”的做法,纠正了“绿色学校”就是“绿化学校”的错误认识。在行政决策、人员安排、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总结、有表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在管理上,学校提出,创建“绿色学校”要求做到“三结合、四体现”。“三结合”:环境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环境教育与课内、外教育教学相结合;创建绿色学校与创建文明学校相结合。“四体现”:学校、部门、年级、教研组、班级的工作计划和总结要体现环境教育;学校的日常工作和经费开支要体现环境教育;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要体现环境教育;师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要体现环境教育。这样,使得环境教育、校园规划、校园建设等方面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重视学习有关文件,学校还主动外请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走出去学习,通过交流,更新了思想观念。学校先后安排人员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学习考察,吸取各地环境建设特色,开阔视野,丰富了经验,促进干部提高环境意识,又进一步调动创建“绿色学校”的积极性。

二、与德育相结合,用“绿色”思想培养人

1、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强化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的养成,建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初步形成科学的生态道德观,并以此规范自己的生活与活动。发挥学校德育的整体教育功能,利用“科技之窗”、“先锋”墙刊、各班黑板报、“希望之声”广播、班团队主题教育活动等教育载体的广泛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明确“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打破“人类活动是为主宰和统治自然,无限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传统价值观念,认识到“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改造、利用自然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会导致生命维持系统的破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的良好道德。在国情教育中,注意唤起学生对环境危机的忧患,树立“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例如,让学生讨论“98特大洪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不按规律办事,违背生态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报复。经过劳动教育的同学们在《劳动教育简报》上写道:“校园劳动使我亲身感受到校园保洁的重要和辛苦,也为我们能亲手保持校园卫生、秩序而感到骄傲”,“现在校内焕然一新,花草得到呵护,校园干净整洁。我深感校园美化来之不易。今天我成了校园美容师,今后也一定会让它更加容光焕发”。

2、利用班会课进行环境教育。班会课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环境教育主题班会和渗透环境教育。其目的:一是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如:主题班会《兰颂》,通过“画

3 兰”、“说兰”、“颂兰”等环节,萌发“爱兰”,以致于热爱大自然,培养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又如,结合环境日、地球日等以及“土地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律实施纪念日,召开主题班会,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环保的法律意识,依法保护环境,勇于检举揭发破坏环境的行为。

3、自觉保护环境和积极参与环境活动,并用以影响家庭和其他社会成员。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公民的参与不仅可以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还可发挥其特有的社会行为功能。因此,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结合艰苦朴素教育,引导学生爱惜资源,养成勤俭节约,利旧利废的良好习惯;结合劳动教育,开展植树种花、美化校园、班级、清理杂草等劳动;结合“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克服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创卫”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除“四害”,清洁环境劳动等。家长的支持与积极配合是开展环保教育的有力保证。我们利用学生与家庭、学校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将环保行为带入家庭,与家庭成员一起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色活动:学生向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讲环保、宣传环保知识;举行家庭绿色行动,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煤气、减少垃圾排放、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利用、选用绿色食品、坚持绿色消费,使用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降低生活娱乐的噪声等,清洁一方净土,保护一个小区的绿化和清洁工作,对破坏环保的行为进行劝阻和教育等,使每个学生家庭、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更符合

4 环境保护的要求。

4、培养强烈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立志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环境意识是反映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特别是青少年的环境意识。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多年来,我校有许多学生报考与环保有关的院校,投身于环保事业。

三、加强学科渗透,用“绿色”观念教育人

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特点,必须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我校各学科老师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寻找结合点,适当拓宽加深,联系实际进行教育。

1、在各学科教学中加强课内渗透。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任课教师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着眼,向学生传播有关的环境知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认识环境伦理、道德问题。地理、生物、物理、化学这几门学科的内容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身就有许多直面环境教育的章节,要结合学科特点完成教学任务。除此之外,语、数、英、思品、体、艺术等学科也能挖掘出教材的很多教育因素,从不同角度渗透环境教育。例如:语文、英语课中一些描写环境自然资源、风光景色等内容,把环境知识寓于其中。思品课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有关法规、法律,让学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享受良好环境的权益。科学课联系历史上由于忽视环境问题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环

5 境破坏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数学课引入环境监测、分析、评价、环境统计等内容,以增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提高环境意识。音乐课教材中有许多歌颂大自然、赞美祖国、描绘美好环境的内容,这些都成为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环境的好教材。美术所反映的题材和内容,大多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关,在欣赏作品时,渗透有关知识,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感染的同时,提高环境意识。

2、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专题性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我们着重提高学生对人和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自觉地热爱和保护环境,对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所达到的环境教育目的层次不同。懂得这三项基本国策与改善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渗透环境教育的汇报课《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从“人类环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危害”、“环境问题的治理”等方面进行环境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

3、用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 启发式环境教育

作为教学改革的总特征,就是强调双向多边的协作过程。如,引导——发现法、指导——自学法、愉快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研讨教学法、导学法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手段,提高环境教育效益。

(2) 互动式环境教育

这是一种师生间多向沟通的教育方法,作为教学中的一种传

6 播方式,互动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以及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双向联系、协调、影响。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信息源,实施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相比,它更注重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主动创造精神和观察、动手能力,并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环境测试工具的运用、户外实际环境的考察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体验,让学生感受自然、认识环境、学到知识、懂得责任。互动式环境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如探究式、讨论式、现场考察式、实验式、模拟式等。

此外,科学实验课的老师还注意学科渗透环保实验的演示和操作,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环境教育的言传身教,使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四、课程改革中加强环境教育

1、举办讲座,加强环境教育。讲座是一种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了解新动态的教育传播方式。通过各方面、各层次的讲座,从而使学生加强了对学科教材中渗透环境教育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如思品老师的讲座:《水—生命的源泉》、《鸟类—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物种,保护人类生存的伙伴》;还有,聘请校外专家的讲座:《全球性环境问题及我国对策》。这些讲座从不同侧面进行环境教育,深入浅出,紧密联系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利用活动课促动环保自觉行为。活动是根据自愿原则和深化素质教育而开设的课程。通过活动课程,促动学生环境保护的自

7 觉行为,促动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兴趣。

3、开设校本课程,探索环境科学。我校开设“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时代性、科学性强,实用性、价值性高,容易被学生接受,萌发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和探究环境科学的兴趣。

五、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的美好情操,是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目标。热爱自然美,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善待环境的感情基础。提高环境意识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觉参与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行动,去实践,使之能具有有效参与决策的能力。因此,学校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社会调查,深入社区参与防治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的决策活动。

1、开设环境兴趣小组。我校课外兴趣小组有30余个,各学科兴趣小组均做到指导老师、活动内容、活动人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五落实”。

2、组织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如,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植树节、无烟日、世界粮食日等,有意识地开展相应的环境教育活动。植树节来临之际,请有关老师进行植树常识、劳动安全等知识的讲座,并通过班会课形式传授到全体学生中。

3、观看环保教育电影。例如,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我国首部环保纪实故事片《零点行动》。这是一次环保意识、环保法律的大教育。同学们在“观后感”中写道:“《零点行动》描写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地方官员以及淮河流域1.5亿人民群众对污染治理的上下

8 配合,同心协力为还我碧水蓝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难道我们就不需要为保护闽西的青山绿水作贡献吗?难道我们就不需要为保护地球作贡献吗?”

4、组织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少先队多次带领全体少先队员参加全镇“创卫”工作,打扫卫生等,清除校内外的乱张贴广告;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环保实践活动,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加强,整个校园环境干净整洁,花草管护净化美化,垃圾处理及时彻底,使环境保护成为自觉的行为。

5、开展环保征文活动。每年寒、暑假布置环保调查,做有益的环保的活动,完成环保征文,第二学期初由教导处和少先大队、语文负责评奖活动。

6、将环境教育渗透于各种学生活动之中。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的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活动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 的。我校的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美化教室”活动、爱科学月活动、文艺活动评比都渗透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同学们通过各种活动,说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社会公德的一部分,从而在新的高度上认识环保工作。

六、与创建文明学校相结合,用“绿色”校园熏陶人

文明学校的外在标准之一就是校园环境优美、人人爱护环境。学校坚持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校园,倡导校园“绿色文化”、“绿色文明”。

1、营造良好的“绿色校园”。学校请行家重新规划校园,使之具有更高的绿色文化品位,及时改造和重新种植近绿地,在花园、教学楼周围种植较高档的绿化树种。校园内设置分类垃圾箱,垃圾及时清除,实验室废气、废水及时处理,校园环境绿化、净化力争美化。

2、影响深远的“绿色文明”。通过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使更多的学生具有环境意识,持续发展意识,资源价值观,环境伦理以及保护环境的自觉参与意识。为使环保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学校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号召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深入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提出每个师生都应“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并逐步实施和完善 评比规定。教导处要求各部门都要认真进行环保管理工作”,把环保工作列为评选“先进班级”、“先进年级”的重要内容。完善文明学生、文明教工、文明班级、文明科室等文明细胞的创建内容和评比活动。

由于我校领导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对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常抓不懈,做到日常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我爱校园环境美”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让语言更文明,让秩序更井然,让环境更优美”的口号已变成现实。近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花园学校”。我们决心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我校的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天目山

天目山,地处浙江临安市境内。山体有东西两山组成;西边的是西天目山,绝顶仙人顶,海拔 1506米;东边的称为东天目山,最高峰大仙顶,海拔1478米。令人称奇的是两山峰巅各有一池,都称“天池”,左右相对,宛如巨目仰望蓝天,天目山由此得名。1956年天目山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游览天目山,主要有三个看点:

其一是大树华盖,林深木秀。天目山大树之多之密,遍观天下名山,无出其右,可谓举世罕见。特别是要在江南见到如此高大茂密、林林总总的森林景观,实为稀罕。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故天目山有“大树王国”和“植物基因宝库”之称。而且天目山的千树万枝,繁茂融洽,四季皆美。初春,野樱怒放、木兰报春。仲夏,绿荫铺盖、凉风送爽。入秋,青柯红叶、烟凝山紫。隆冬,玉树银花、云暝雪飞。

其二是峰奇石怪,谷幽泉清。天目山山体古老,素有“天下奇山”之称。西天目有 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等胜景,形态各异,鬼斧神工。东天目山也有仙峰远眺、云海奇观、莲花石座、悬崖飞瀑、古殿栖云等名胜,可谓峰回路转、天造地设。

其三是宗教胜迹,文化遗存。天目山古代为宗教名山。曾与普陀、天台齐名。最盛时共有寺院道观庵堂 50余座、僧侣过千,对外交流频繁,特别是日本临济宗永源寺派至今仍尊天目为祖山。而且千百年来,历代皇帝政要、文人骚客、名士学人、都登山览胜,呤咏作画,不仅留下了众多的佳篇杰作,也赋予了天目山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传存。

第四篇:天目山实习

天目山简介:天目山素以“大树华盖”名满天下,更有文人墨客感叹“天目千重秀,林海十里深”。在秀丽风景装扮下的天目山,更有长盛不衰的文化灵魂,一座集儒、释、道于一体的文化名山。现在的天目山景区分为三大部分:禅源寺景区、登山体验景观带、大树王景区。

禅源寺景区,以始建于明朝(1425年)的临济宗中兴祖庭——禅源寺为核心,周围分布有建于各个时期的人文景观,也有地质景观。太子庵是儒家文化在天目山的代表,内有分经台、洗眼池等历史遗迹;周恩来演讲纪念亭、浙西一中建校纪念碑、留椿屋则是对浙西抗战的最直观的见证;七星岩排列如北斗,对“神秘”天目山的诠释只是冰山一角;双清溪体现大自然造物之公平性。

登山体验景观带,“天目古道,默然之时飞鸟度,望断世人路。”踏上古道,沿先人的足迹,体验大自然造物之巧妙,呼吸远离尘嚣清新的自然之气,感受跳出樊笼置身世外的桃源野趣。夫妻树,千年的缠绵;化身窑,轮回的起点;这些隐匿于禅林之间的实物,讲述着鲜为人知的美丽传说。飞银溅玉、伏虎瀑布,点睛妙笔,天目山因之而活了。七座古亭永远的陪伴着古道,期盼世人的光临。

大树王景区则是天目山的核心部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目不暇接。天目野银杏为世界银杏之祖,“五世同堂”,国之瑰宝;柳杉群落为世界罕见,“大树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金钱松是世界同类树种之冠,“冲天树”傲然挺立,直冲云霄;开山老殿,狮子正宗;张公舍,自然天成,神秘之迷;四面峰之颠,极目览尽千层绿;个中胜景,举不枚举。

天目山为中国名山,是一个以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综合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MAB),全区高等植物有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是我国东南部中亚热帝森林的典型代表,她以“大树华盖’“物种基因

宝库’享誉天下, 区内有举世罕见的大柳杉群落,有世界野银杏之祖“活化石’,有居全球同类树种之冠的金钱松“冲天树’等世界森林奇观。

天目山历史悠久, 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是集儒道、佛教等文化体系于一体的宗教名山, 是韦驮菩萨的道场,是禅门临济宗的祖庭,是道教大宗张道陵的出生地及修炼道场。目前正在复建中的禅源寺为江南名刹。古今中外有众多伟人、名人曾在天目山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足迹和墨宝。

“天目千重秀,林海十里深”。雄伟挺拔的名木古树、五彩缤纷的奇花异草、绚丽多姿的鸟兽昆虫、蕴藏丰富的人文景观、沁人心脾的清泉空气和冬暖夏凉的区域气候构成天目山四季似锦的不同景色。

“山上有霜木,皆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早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里,给天目山的大树记上了一笔。如今,天目山上最引人注目的千年柳杉群,一棵棵要人抬头仰望,傲然挺立了不知多少个寒暑,仍郁郁勃勃。更让人叫绝的,要数“五世同堂”的世界银杏之祖,万年树龄,根生悬崖,跃跃欲飞,令人唏嘘。当年乾隆皇帝两次登临天目山,首先吸引他的,就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有棵“大树王”,宋代时就被人称为“千秋树”,需九人合抱。乾隆用腰带丈量过后,游客剥皮以作灵丹妙药,年久致枯。奇妙的是,枯死半个多世纪的大树王,枝桠上竟长出了一棵小柳杉,枯木逢春,创造了大自然的奇迹。

天目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高,有“天然氧吧”之称。在景区内,老年游客一定会觉得神清气爽。树木所散发出的健康物质,更可以加速细胞新陈代谢、明显缓解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

实习感想:转眼间9个月的野外实习已经过去了,在这短短的9天中我学到了无数的知识也得了许多的道理,在这9天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时间很短,收获却是极大。

每天上午随老师出去采集植物标本,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仔细观察植物的各个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药用价值,掌握识别不同植物的方法,这使得自己在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训练。下午对标本的鉴别和整理更使得自己对植物的分类原理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自己也掌握了制作标本的基本要求,可以自己做出漂亮了标本的确是件幸福的事情。

在最后一天的登山中,面对一千多米的高峰,我们毫不畏惧,大家克服了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一个个都勇敢的登上了高峰,登山过程中大家互相鼓励,彼此帮助,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这不正体现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那种勇敢团结,不畏艰难,坚强而豪迈的精神气质么!

这次的实习使我的到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更深厚了,我为我们的勇敢坚强,团结刻苦的精神而自豪!

第五篇:天目山杂文随笔

袁宏道写了两篇天目山游记,其中一篇说:天目山有如下七绝:瀑如万縞,山石奥巧,庵宇精幽,雷声如婴,云状百态,树木珍奇,茶笋清香。循着袁宏道当年的行程,寻找他到过的幻住、高峰、死关、活埋庵,觉得这些名称,就可谓是天目山的又一绝。中峰明本曾在“活埋庵”处的岩石上入定,来自高丽的弟子王璋说:“我师其活埋于此乎?”故名“活埋庵”。还有一种说法:“活埋庵”与一位无名高人有关。南宋末年的1274年,高峰原妙禅师来到了武康双髻峰,结识了在此修行的活埋庵主人,1279年他把在狮子岩修行的“死关”给了高峰禅师,自己跑到人跡罕到的西天目绝顶上,继续去过不为人知的修行生活了。高峰称赞他:“竹筧二三升野水,松窗五七片闲云。道人活计只如此,留与人间作见闻。”据说“死关”是个“离地一丈,非梯索不得入”的地方。高峰禅师在这

高峰圆寂后,中峰明本正好与师傅一静一动,与唐代的船子和尚一样,他住在船上到处云游了不少地方,回到天目山则住在师傅塔身边上的草庵里。明初名臣宋濂说他的影响:“东行三韩,南及六詔,西连印度,北极龙沙,莫不躡屩担登,咨决法要。”使南宋初亡,人口锐减而变的荒凉的天目山,一下子成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争相瞻礼的地方了。仅投在门下参学,有记载的日本僧人就有二十余名。

明本不肯住名山巨剎,不愿受朝廷供养,与元王朝一直保持着疏远的关系,这与活埋庵主人和高峰原妙等人的精神也是一脉相通的。他草栖浪宿,物质上过着极其简单的,结菴而居的游化生活,对于宋朝以来,不少学人在修行态度上散漫,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并热衷游走于达官贵人之间,沽名钓誉的风气,很好地起到了批判和垂范的作用。他还经常针对禅门中学人及师家的各种弊端加以警策与苛责,以期导正禅门的不良风气。治学上主张一门深入而反对枯心死志,追求真实出于自心的体悟。他取得的成就,对元朝把置于底层的广大南人,也是足以引为骄傲的。

至治二年,由于杭州径山寺院住持一职悬空,所以行宣政院欲强迫六十高龄的他去主持,然而和往常一样,他没有应命,反而到天目山西峰以北三十里,地势险峻的中佳山去躲避喧闹了,要不是见到僧俗弟子仍然每天“扪萝薜,冒豺虎”地上山求法。明本才怜悯其弟子辛苦跋涉,不久又回到原先的草庐中。第二年作偈辞别大众:“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写完就圆寂了。元仁宗曾屡次欲召见明本而不得要领,最后只好赐之“佛慈圆照广慧禪师”号及金襕袈裟,并将师子院改名为“狮子正宗禅寺”,然而,对于明本来说,不正是毫无意义“无本可据”的东西吗?

中峰原妙、中峰明本师徒的遗迹很多都消失了,就是洪乔祖、瞿霆发施财为高峰师徒建的狮子禅寺、大觉寺,也早已在兵火中圮废。他们日常生活的简陋草庵如山舟、景疏庵等就更难以寻觅了,但他门留在天目山山色美景中无形而丰富的思想财富,却是天目山永久的魂魄。

上一篇:新闻写作要点范文下一篇:小说英文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