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体系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税收构成要件论

摘要:税收是国家存续的财力保障,也是公共服务的必要成本。税收法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点内容。税收构成要件,其重要性不出犯罪构成要件其右,理当充当起制约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平衡器,支撑税法学科独立发展和税法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石。深刻剖析税收的内在因子,实现对税收传统三性特征的超越,成为研究税收构成要件的逻辑起点。追溯构成要件词源,横向鉴比犯罪行为和民事行为等构成要件为拓展税收构成要件理论提供充足养分。梳理国外税收构成要件理论轮廓,归纳出构成要件的要素成分、个性特征、内在效力和谱系类型,搭建起中国特色的税收构成理论框架。税收构成要件的理论机能在于,是统摄权利和权力二元结构的税权博弈载体和利益平衡器。立法上体现为国家税权与公民税权博弈的类型化结果;执法上关系到国家公法债权的实现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司法上审查监督国家税权正当行使和保障维护纳税人正确行使税权。税收法律关系模型逻辑混乱,税收构成要件模型理当是其最优替换模型,成为税收债务的理论模型和判断标准。税收构成要件,既是税法独立于民法、行政法的理论依托,也是税法衔接公法和私法的理论载体,还是税法完善与税制改良的理论指针。税收构成要件的实践价值表现在,作为构成事实和法定后果的组合物,税收征管以稽征经济原则主导,征收机关依法尽职权调查,纳税人承担协力义务并享有不得“自证其罪”的权利。我国税收核定是一种“特型化”的程序,主要针对税收逃避和违反协助义务行为,基于量能课税原则由征收机关刺破表面形式或纳税调整或确定税额等;税务诉讼举证应采“客观举证主义为主+主观举证主义为辅”原则,其核心在于按利益导向,各方均应对自己有利的规范要件事实进行主张和举证;要件事实的证明程度,对税收债务的成立、减损灭失等原则上适用优势证明标准,即一方提出证据另一方无法辩驳则成立。税收构成要件的理论基础,是形式与实质的统一,形式与实质均具有独立价值。税收法定主义、量能课税原则、实质课税原则、信赖保护等税法原则汇聚了税收构成要件的法定、公定和确定的理论源泉。税收构成要件是诸要素的复合物。税收构成要件主体,即纳税人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性,主要强调税收债务的财产负担能力,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区别于身份或资格导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税收负担义务是绝对、天然、有限和财产负担性的类型法定的公法债务。税收客体兼具经济给付能力和法律负担能力,是对私法权利客体和经济财富客体的统摄化、类型化、法定化的结果。权利客体负担税收债务的正当理由,一来自伦理义务,即财产权服务于人类价值因而被承认并受其限制;二是法定义务,财产与公众的关系越紧密,则其承担的社会义务越多。税收客体的经济类型化,是经济学派建构演绎发展税收理论的重要内容,税法类型化则通过三种途径实现。税基是对税收负担能力的定量评价,对税收客体的具体量化。税基的法定结构,或以单位面积或重量、合同金额等单一可辨的标志确认;或通过相对复杂的总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成本费用扣除等计算。税基将税收客体价值和技术衡量标准连接起来,但财会计量与税收处理并非完全一致,税法通常进行特别调整。归属,即税收客体与特定纳税人的结合关系,是基于经济或法律的双重关系;形式与实质的归属区别,是不同法律推理方式的反映。民事法人身财产关系是税法适用的基础条件,应作为判断税收负担能力的起点,当违反量能负担等实质原则时,则应允许税法对民法形式事实进行税法实质化。税率,是应纳税额与纳税对象之间的比例,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立法上税率的确定,关系到量能课税原则及税制调节收入再次分配功能的的实现。历经三次重大税制改革,税收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法治化程度不高,以税收构成要件为脊柱推进税制法治化将成为税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对比德国、法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的构成要件提出立法完善建议。企业所得税,将法定税种名称改为公司所得税或法人所得税,原则上按照属地管辖标准区分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法人的认定标准原则上按民事法、公司法、行政法等基础法律规范进行认定;取消非居民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税收客体应专章安排,成为建立法际衔接关系的制度考量;按应税所得额设置差别比例税率以避免扭曲经济。个人所得税,应完善纳税人和纳税单位制度,补充调整新的所得类型,统并归类现有所得类型,完善不征税收入制度,完善成本费用扣除制度,建立超额累进税率为主的税率制度。增值税,应完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纳税人、起征点制度;统一提炼增值税的税收客体、免税客体;统一界定增值税不征税客体;完善销项税基确认的一般规则,完善进项税额抵扣制度;完善税率制度,设置税率档次不超过四挡。应补强作为税收构成要件源头规则的宪法规范,税收法定、量能课税等基本原则应入宪;中央税和地方税的立法、征收、分成等应设置简约的宪法条款;应明确规定税收构成要件基本要素的宪法条文。税收规范性文件是税收构成要件的末梢规范,往往基于蓬勃的行政立法性冲动而作出越位规定,应对其质量实施系统控制。满足税收构成要件则税收债务产生,纳税申报和税收核定是税收债务确定的核心制度。税收构成要件的矫正制度,包括税法遵从之培养和税收规避之否认,完善我国一般反避税条款。税收构成要件的相邻制度,突出权责法定的超出要素主体制度,税务局是法定授权的组织法意义上的法律主体。稽查局法定授权其专司偷逃骗抗税案件查处。强调权利导向的审批改革制度,不受约束的权利无益于权利意识培养,要提升税收优惠法治内涵,规范优惠享受监管手段,强化税收优惠配套措施。凸显行政自觉的权力清单制度,并非如列出“菜单”般简单,应对隐蕴的制度价值、功能定位、本质属性等理论凝结并反哺实践及时纠偏,推进制度建设,才能焕发制度生命力。注重执法联动的两法衔接制度,立足于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活动的无缝对接,是一种良性的执法互动机制,更是确保税收债务实现的震慑制度。

关键词:税收构成要件;税收法定;量能课税;实质课税;税法体系;税制体系

学科专业:经济法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时代意义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践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税收构成要件理论溯源

1.2.2 税收构成要件概念构建

1.2.3 税收构成要件要素组成

1.2.4 税收构成要件机能分析

1.2.5 税收构成要件要素调整

1.2.6 税收构成要件类型概括

1.2.7 总体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税收构成要件本源论

2.1 税收因子分析:超越传统三性

2.1.1 本质因子:君主供奉·国家收入·权利成本

2.1.2 政治因子:个人治权·法律意志·公共服务

2.1.3 经济因子:任性征税·有限干预·课税禁区

2.1.4 法治因子:社会契约·形式法治·实质法治

2.2 构成要件溯源:脱胎刑事程序

2.2.1 构成要件词源:从程序到实体

2.2.2 构成要件涅槃:从法学到法外

2.3 构成要件类型:鉴视相邻学科

2.3.1 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犯罪行为的类型化

2.3.2 民事行为构成要件:民事行为的规范化

2.3.3 构成要件法律模型:公私行为的统摄化

2.4 构成要件嬗变:融合公私法域

2.4.1 税收构成要件理论轮廓

2.4.2 税收构成要件要素类别

2.4.3 税收构成要件特征分析

2.4.4 税收构成要件效力结构

2.4.5 税收构成要件类型谱系

第3章 税收构成要件机能论

3.1 税收构成要件理论机能:正当与否的理论模型

3.1.1 理论机能之一:私权与公权的碰撞和平衡

3.1.2 理论机能之二:税法与他法的衔接和界分

3.1.3 理论机能之三:税法与税制的发展和完善

3.2 税收构成要件的实践机能:应税与否的测量标尺

3.2.1 实践机能之一:构成事实和法定后果的组合物

3.2.2 实践机能之二:职权调查和协力义务的聚焦体

3.2.3 实践机能之三: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的连接桥

第4章 税收构成要件原理论

4.1 税收构成要件的税法原则

4.2 税收法定主义:税收构成要件的法定

4.2.1 德国模式:二元结构的税收法定

4.2.2 日本类型:规范结构的税收法定

4.2.3 台湾样本:混合结构的税收法定

4.2.4 中国路径:开放结构的税收法定主义

4.3 量能课税原则:税收构成要件的公定

4.3.1 实质标准的公定力:负担能力

4.3.2 实质标准的抽象性:量化平等

4.4 实质课税原则:税收构成要件的确定

4.4.1 实质课税原则在德国:民事基础关系与税法经济实质的抵牾

4.4.2 实质课税原则在日本:法的实质主义和经济实质主义的对抗

4.4.3 实质课税原则在法国:意思自治权利与法定税收债务的冲突

4.4.4 实质课税原则在美国:主观商业目的与客观经济结果的协调

4.4.5 实质课税原则在台湾:要件事实认定和税法解释适用的统一

4.4.6 实质课税原则在中国:独立税法价值与独特执法指引的昭示

第5章 税收构成要件要素论

5.1 税收构成要件主体

5.1.1 碎片化的法律人形象

5.1.2 抽象化的纳税人脸谱

5.1.3 类型化的纳税人印象

5.1.4 具体化的纳税人角色

5.2 税收构成要件客体

5.2.1 税收客体属性:经济属性和法律属性

5.2.2 税收客体负担:伦理义务和法定义务

5.2.3 税收客体类型:经济类型和税法类型

5.2.4 税收客体界定:非经营收入和非法收入

5.3 税收构成要件税基

5.3.1 税基的法律内涵

5.3.2 税基的法定结构

5.3.3 税基的度量标准

5.4 税收构成要件归属

5.4.1 税收客体归属的独立价值

5.4.2 税收客体归属的二元评价:经济归属和法律归属

5.4.3 税收客体归属的双重属性:形式归属和实质归属

5.4.4 税收客体归属的确定方式:立法规范和执法规则

5.4.5 税收客体归属的变更原因:合意行为和事实行为

5.5 税收构成要件税率

5.5.1 税率属性

5.5.2 税率适用

5.5.3 税率刚性

第6章 税收构成要件各税论

6.1 税收体系与税收构成要件

6.1.1 税制变迁与改革

6.1.2 税制的法治化——以税收构成要件为脊柱

6.2 企业所得税构成要件

6.2.1 企业所得税构成要件的域外考察

6.2.2 企业所得税构成要件的本土完善

6.3 个人所得税构成要件

6.3.1 个人所得税构成要件域外考察

6.3.2 个人所得税构成要件的本土完善

6.4 增值税构成要件

6.4.1 增值税构成要件的域外考察

6.4.2 增值税构成要件的本土完善

6.5 契税构成要件的立法完善--以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分析视角

第7章 税收构成要件制度论

7.1 税收构成要件的规则制度

7.1.1 补强税收构成要件的宪法规范

7.1.2 严控税收构成要件的末梢规范

7.2 税收构成要件的效力制度

7.2.1 纳税申报制度的重建

7.2.2 税收核定制度的重构

7.3 税收构成要件的矫正制度

7.3.1 税收构成要件教化:税法遵从之培养

7.3.2 税收构成要件刚性:税收规避之否认

7.4 税收构成要件的相邻制度

7.4.1 突出权责法定的超出要素主体

7.4.2 强调权利导向的审批改革制度

7.4.3 凸显行政自觉的权力清单制度

7.4.4 注重执法联动的两法衔接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高职教育旅游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关联交易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