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猪生产现状

2022-06-26

第一篇:当前生猪生产现状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当前来宾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1莫靖川1,王鼎民2,覃志贵(1广西来宾市畜牧站;2广西黔江示范牧场)

2010年春节以来,生猪市场疲软,3-6月份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到8元/公斤,养殖效益锐减,加上来宾市6.1特大洪灾以及近期复杂猪病的困扰,生猪生产形势严峻。但从7月起,生猪价格又开始反弹,目前生猪收购价已达到11.2-11.6元/千克。近期,就当前生猪生产形势问题开展了一些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当前养猪生产现状 1.1 当前生猪发展情况。

台帐统计显示:2010年1-6月,全市100头以上规模猪场1033户,上半年出栏29.74万头,占全市45.84%;存栏26.48万头,占全市26.27%。100头以下的规模猪场5881户,上半年出栏14.13万头,占全市21.79%;存栏7.76万头,占全市7.7%。规模猪场最发达的是兴宾区、武宣县,规模养殖比重分别占全市42.4%、36.5%。2010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100.81万头,同比增长5.21 %,出栏64.85万头,同比增长6.02%。能繁母猪存栏10.52万头, 同比增长6.43 %。

1.2 当前生猪市场行情。

据定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仔猪价和猪粮价比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仔猪增幅较大。目前全市仔猪平均价格是13-15元/公斤,15公斤的三元杂仔猪430-440元,与4-5月份相比每头增加 1

160-170元;生猪平均收购价11.6元/公斤,至7月15日止,稍高的地方达12元/公斤。 1.3 当前生猪生产效益情况。

根据我市当前多数养猪场反映,自繁自养的猪场生猪价格盈亏平衡点在11-12元/公斤,目前从7月1日起,全市生猪价格从9元/公斤一路攀升,至7月15日,生猪价格已涨到11.6元/公斤,生猪生产出现转亏为盈的迹象;非自繁自养的养猪户,从市场购买仔猪进行育肥,盈亏平衡点按猪粮价6:1计算,我市生猪价格达11.6元,玉米价格2.2元/公斤,猪粮平均比价为5.27∶1,还低于6∶1,每头猪还亏100元左右,形势不是十分的乐观。由于3-6月猪价下跌,散养户或小规模养猪户缺乏资金维持,加上近期内大部分地方受复杂猪病的影响,空栏较多,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还会走高,出现猪价反弹的预期状态。 1.4 当前规模猪场生产情况。

由于3-6月份猪价下跌,4月份中下旬曾跌至8.4元/公斤,农村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没有资金挺住,出现停产或徘徊不前的现象,台帐统计表明:一季度全市2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8564个,二季度6914个,减少1650个,减幅19.27%;但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则稳中略升,一季度全市100头以上规模猪场928个,二季度1033个,增加105个,增幅11.31%。7月份以来,由于猪价有所反弹,一些精明的规模养殖大户开始引种,扩大生产规模,蓄积力量,为明后年猪价回升奠好基础。如兴宾区兴泉猪场于7月中

旬从华中农大引进“中国瘦肉型猪”150头,是来宾市灾后恢复生产动作最快的猪场。 1.5 规模猪场典型情况。

据兴宾区兴泉猪场业主介绍:如果从目前市场价来推测,他的猪场从3-6月份亏本几百万,但他压栏有几百头种猪,等几个月过后,猪价回暧,这批种猪的价值也有几百万元,亏本不怎么大,这两天肉猪售价现在是12元/公斤,养猪生产已出现微利。受洪灾影响的猪场就比较难办了,据忻城县古蓬水库猪场业主介绍,6.1特大洪灾淹没了他的猪场,全场兽药饲料及机械设备价值5万多元被洪水浸泡,大猪紧急销售被屠商压价到6元/公斤,仔猪更换环境造成应激最后也被抛售,每头售价100多元,重胎母猪搬迁又引起流产,母猪几经搬迁,折腾到最后还是被迫甩卖了,猪场停产了,全场亏损了17万元。没发生灾害的猪场如城厢乡泗贯养殖小区两个业主介绍,卖出一头猪平均亏本200元左右,3-6月份肉猪最便宜的卖8元/公斤,仔猪最便宜的卖300元/头,他们的猪场盈亏平衡点将近12元/公斤。上半年一起卖了600多头猪,亏10多万元,如果下半年保持12-13元/公斤价位,还是回不了本,主要是看明年市场了。

2 当前养猪生产存在问题 2.1 养猪生产水平低。

一是目前全市养猪生产仍然是千家万户零星分散养殖为主,饲养规模普遍较小,较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的比重比较低。二是

饲料报酬低,多数猪场的料肉在3.0∶1以上,有的猪场甚至达到3.4∶1以上。 2.2 动物疫病风险高。

规模小的猪场防疫基础条件差,少数养猪场(户)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随着动物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动物疫病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一些常见疫病,如猪瘟、猪喘气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在老猪场中时有发生,对养猪业的危害性较大。 2.3 制约规模养猪业发展的问题突出。

用电难、用水难、贷款难、污染治理难等实际问题,仍然制约着规模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养猪场的建立、运营都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一旦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将使其难以为继。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多数猪场都存在用水、用电难的问题,因为养殖场远离居民区,水电供应就成了问题,象州县寺村镇有个猪场养猪十多年,水电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当然有内因也有外因。 2.4 生猪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我市生猪生产主要是围绕城市鲜肉供应,为定点屠宰厂提供活猪和部分外销到柳州、南宁等周边市场,目前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猪肉加工龙头企业。 2.5 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

多数养猪户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经营,单打独斗、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

一、流通不畅,且多数在本地销售。多数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甚至脱节,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在利润分配上,猪场

与市场不对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论养猪户盈亏与否,屠商宰杀一头猪,都稳赚100元。 3 推进生猪发展的措施 3.1 当前生猪发展的有利因素

3.1.1 生猪养殖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10年上半年存栏能繁母猪10.52万头, 同比增长6.43 %。100头以上规模猪场增加105户,存栏24.68万头,比1季度末只增加1.53万头,表明了规模猪场生猪不存在压栏现象,大多数猪场淘汰老母猪,更新后备母猪,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激励生猪生产的一些措施,导致许多规模养猪户都理性地看待猪价起起伏伏,不存在宰杀生产母猪的现象。

3.1.2 生猪行情波动的规律看好 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看,生猪价格的波动一般是3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阶段,即市场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和回升期,每一个阶段大约6-9个月时间。目前生猪低潮期从春节后到6月底,将过半年,逐步进入猪价回升期。不过据网络媒体介绍,年内生猪价格反弹不大,不会出现高价肉现象,猪肉市场基本上稳中有升。

3.1.3 金融危机基本上消退,国内CPI指数回升 2008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持续到2009年,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2010年国内经济得到恢复,据预测,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有望到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国内外经济环境利好,预计下半年养猪生产会进入正轨。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带动下半年生猪价格小幅上升,这是当前养猪户补栏的最佳时机,如果要等猪价上来了才补栏那就来不及了。

3.2 当前应对措施

3.2.1 落实中央强基惠农政策 继续落实中央强农支农政策,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

3.2.1 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今年国家继续安排30亿元中央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自治区也继续开展生猪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的认定,因此当前要加大“跑部进省”力度,争取更大的支持。日前,市水产畜牧兽医局2011年项目工作正在加紧申报,生猪标准化项目、饲料加工厂、畜禽交易批发市场、创建现代农业标兵、现代畜牧业园区、良种繁育体系等项目建设都十分重要。

3.2.3 指导规模养猪场(户)加快补栏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发挥来宾市水产畜牧信息网的作用,传递当前养猪业的前沿信息,组织有经济实力的规模猪场(户)从区内外引种,适时补栏,以稳定明年猪市。

3.2.4 增加资金投入,保护生猪生产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发展经济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正值生猪生产的困难时期,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采取非常措施加强与银行、信贷、金融、保险、财政、妇联等部门协调,帮助规模养殖户协调信贷资金,支持生猪

生产,重点支持种猪生产企业或规模场(户),保护好母猪生产能力。同时,指导种猪场利用生猪市场疲软期调整、优化种猪结构,选留高质量的优质种猪,淘汰超龄和劣质种猪,保持适当种猪数量,提高能繁母猪生产性能,适当缩减商品猪存栏。引导养殖户暂不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待时机成熟,增加母猪补栏量,以迎接新一轮盈利期。

3.2.5 建立畜牧业长效保障机制,保护养殖户利益 在生猪市场价格低迷、养猪亏损严重时,建立最低保护价机制,收购生猪作为猪肉储备;建立肥猪补贴政策,与粮食、油料一样,交售一头肥猪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种猪补贴政策,对种猪场种猪给予补贴,保障猪源,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3.3 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3.3.1 落实水电问题 建议水电部门对规模养殖场用水用电问题继续优惠,调查中不少业主反映,因为养殖场远离居民区,解决了水电问题几乎解决养殖场发展的许多瓶颈问题。

3.3.2 加大疫病防治与监测问题 复杂猪病等烈性传染疾病对新老猪场的威胁巨大,加大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十分紧迫。 3.3.3 培植养猪龙头企业 围绕优势产业,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扶持兴区业泉猪场、黔江示范牧场、凤凰知青示范场、祥丰猪场、华邦猪场、鑫盛源猪场、武宣种畜场、武宣食品公司、武宣丰源猪场、武宣县富进猪场成为万头猪场,组建养猪龙头企业,通过龙头的带动,到2011年建设500个规模养殖小区(场、户)。

3.3.4 着力培育产业基础 一是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壮大规模养殖。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加工型龙头企业。三是建设大型畜禽交易批发市场,以市场带生产,以生产带市场。四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健全生猪储备机制。实施冻肉储备、调整政府补贴等措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同时建立市县级的活猪储备库,以增强政府的市场调控能力。

3.3.5 加大宣传,稳定信心,安抚民心 由于上半年毛猪价格低迷、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养殖户积极性低落严重伤害了养猪户积极性,致使生猪补栏积极性受挫,对养猪生产极为不利。因此要做好宣传和安抚工作,让规模养殖户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及时引种补栏,尽快恢复生产,以免明后两年吃高价猪肉的历史又会重演。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九日

作者:莫靖川(1973—),男,兽医师,1996年广西农业大学毕业。联系电话:13788776560。先后在《中国畜牧杂志》、《养猪》、《广西畜牧兽医》杂志上发表10多篇论文,分别是:《虫克星对山着蚧螨病的防治效果》、《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与抗生素对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有机铬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效应试验》、《猪日粮中有机铬适宜添加量的研究》、《忻城县生态养羊的综合措施》、《忻城县北更乡山羊圈养调查报告》、《来宾市推进生态养猪的经验和体会》、《来宾市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当前来宾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等,2009年《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研究》获来宾市第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第二篇:农业部关于做好当前生猪生产有关工作的通知

中国猪业网.中国 http:// 2011-6-7 11:38:5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局(厅、委、办):

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生猪生产整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部分散养户加快退出,规模养殖发展增速趋缓,特别是个别地区中小养殖场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下降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生产的持续平稳发展,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养猪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市场有效供给。

一要加快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各地要加快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和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尽快落实到场户,进一步稳定养殖信心。

二是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各地要继续支持生猪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要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遴选典型示范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猪标准化生产。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研究解决规模养殖发展中用地难、贷款难和技术缺乏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是着力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近期,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制定了《关于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指导意见》(见附件),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从母猪和商品仔猪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相关技术,指导养殖场户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生产水平。要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充分发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优势,针对中小规模养殖户集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帮助养殖场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四是进一步规范种猪市场秩序。近期,我部将组织开展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为重点的畜牧法执法检查,强化对种猪场种猪质量检测,提升种猪质量水平。各地要加大对种猪场的执法检查,特别要强化对县市种猪扩繁场生产经营资质排查,认真查验销售种猪出具的相关证明(种猪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和种猪系谱),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生产销售劣质种猪行为。

五是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各地要继续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基础免疫,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要强化应急准备,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当前,我部正积极推进种猪场垂直传播疾病监测净化工作,各地按照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六是继续加强数据监测与信息引导。各地要强化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密切关注生产形势的变化,加强形势研判,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积极引导广大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第三篇:对忻州市生猪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猪肉是菜篮子工程中的主要产品,生猪生产能否健康有序发展,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去年年底以来,生猪价格一路下跌,生猪市场持续低迷,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忻州市生猪生产的发展情况,***深入生猪养殖户、忻州市畜牧局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生猪价格处于低位运行,但养殖结构比较合理,生猪生产主要存在“猪周期”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一)生猪价格处于低位运行,养殖户收益水平不高 从生猪价格来看,自2013年年底以来,生猪价格总体呈现连续下滑态势,目前仍处于低位运行。据调查, 2013年年底忻州市生猪价格为15.0元/公斤,2014年一季度为13.7元/公斤,二季度为12.7元/公斤,较2013年年底下跌15.3%。其中,生产单位的生猪价格为13.2元/公斤,规模户为11.2元/公斤;从生猪收益来看,目前玉米价格约为2.2元/公斤,猪粮比价已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生产单位处于盈亏临界点,规模户处于亏损状态,调查显示,出栏一头100公斤左右的生猪,生产成本约在1400元,按照当前的价格销售,每头猪要亏损200-300元左右,养殖户收益总体水平不高。

(二)生猪养殖结构比较合理,养殖户对养殖前景看好 对忻州市9个县(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二季度,9个县规模养殖户和生产单位的生猪存栏共107992头,待育肥猪共62802头,占存栏的58.2%,能繁母猪共14494头,占存栏的13.4%,15公斤以下仔猪共28519头,占存栏的26.4%,养殖结构处于比较合理的水平。养殖户暂时还没有因价格下跌而大幅清栏,没有出现养殖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多数养殖户表示看好养殖前景,希望下半年生产形势会转好。

二、价格下跌的原因

生猪价格连续下跌说到底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供大于求所导致。

首先是“供给”充足。主要表现在生猪产能处于正常偏高水平,需要较长时间释放。一是生猪大量补栏。2012年和2013年两年忻州市的生猪均价为15.2元/公斤,高位的生猪价格,提高了养殖户对生猪行业的预期,刺激了养殖户进行大规模补栏;二是能繁母猪存栏占比连续增长。能繁母猪数量直接决定生猪行业的产能,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2013年二季度,2014年二季度的能繁母猪存栏占比分别为10.5%,12.0%,13.4%,能繁母猪存栏占比的连续增长必将导致生猪出栏量的连续增加;三是无重大疫情发生。由于相关职能部门的措施到位,忻州市近几年没有发生大的生猪

疫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猪出栏量。

其次是“需求”不足。一是餐饮需求减少。随着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的逐步深入,公款消费、大吃大喝现象明显减少,餐饮业的生猪消费量明显下降;二是家庭需求减少。随着居民饮食观念的逐渐改变,以往单一的猪肉消费结构逐渐转变为猪肉、羊肉、牛肉等多元消费结构,并且牛羊肉替代作用明显;传统的季节性、节假日消费需求在减少,部分居民改变了季节性储备大量猪肉、节假日购买大量猪肉的消费习惯,导致在传统的猪肉“旺季”,需求逐渐减少。

三、主要问题

从生猪生产实践看,生猪养殖存在着品种选择不合适,饲养管理不规范,饲养环境不优良,疾病防治不科学等问题,但当前养殖户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猪周期”问题,“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由于养殖户对所谓“猪周期”何时开始和持续多长的“两个时间”难以把握,使部分养殖户盲目地增加存栏或者增加出栏,加剧了生猪价格的波动,破坏了生猪市场的稳定,更损害了养殖户自身的利益。

四、破解“猪周期”问题的建议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破解“猪周期”问题,需要转变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综合施策,系统施策,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以“保障养殖户权益,稳定市场秩序”为目标,逐步形成规模化养殖程度高、信息预警能力强、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的生猪生产良性发展环境。

首先,加大规模化养殖推进力度。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带动标准化养殖,破解价格波动难题,但这种规模化必须是适合本地的适度规模化。适度包括规模的适度和速度的适度。当前养猪业准入门槛低,盲目地发展必然导致市场的大起大落。适度的规模,就是要鼓励发展符合忻州市农村生产和产业实际的中小规模养殖。适度的速度,就是要考虑规模化养殖的推进速度必须与本地城镇化速度相适应,过快或过慢的速度都会与市场发展不协调。

其次,提高生猪生产监测预警能力。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生猪信息的采集及发布工作,为生猪市场的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针对养殖户经营决策的信息服务还不足,尤其是生产监测预警服务少,主要表现在关注市场价格监测多,关注生产监测相对少,对生猪生产和市场流通的动态指导作用较弱,应逐步建立专业监测预警机构,增强监测的时效性,提高监测效率,扩大监测范围,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正确引导养殖户生猪生产活动, 保障养殖户利益。再次,完善生猪扶持政策。继续加大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生猪良种补贴、冻猪肉储备的力度,同时应加快完善生

猪保险政策,发挥保险稳定生猪生产的作用,引导养殖户合理规避风险,使养殖户在生猪价格过低的情况下,能够维持一定的收入水平,继续坚持生猪养殖而不是选择退出,从而保持市场供应量相对平稳,避免价格剧烈波动。

第四篇:当前生猪价格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生猪价格明显下跌,严重影响到我县生猪养殖的积极性。县畜牧兽医局采取了相应措施。一积极开展当前生猪价格专题调研,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措施,引导养猪场(户)科学应对市场波动,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二是组织人员深入各镇、自然村走访,分别与屠宰加工厂、规模养猪场负责人,农村散养户、生猪贩子、畜牧兽医系统人员、乡村干部交谈,了解生猪和猪肉市场行情,调查分析猪价下跌原因,看望养殖户,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科学应对,强化技术,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积极迎接下一轮生猪市场的好机遇。

一、当前市场行情

(一)活猪价格普遍下跌

生猪价格从2013年12月中旬开始一路下滑。生猪出栏价格从2013年12月中旬的8元/斤下降到2014年4月初的5.7元/斤,降幅40.35%。

(二)猪肉价格居高不下

我县生猪价格市场基本掌握在猪肉贩子手上,由于生猪养殖过剩,他们压低生猪出栏价格,但却不降低猪肉价格,导致猪肉价格居高不下。

(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

生猪价格下跌,玉米、饲料价格却在上涨,养猪成本不断增加。目前玉米均价2.44元/公斤,占饲料比重70%,较去年同期上涨2.54%,麸皮均价2.08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

2.97%。配合主饲料豆粕价格上涨3.69%,人工工资与去年相比涨幅20%左右。

二、猪价下跌原因

(一)两个原因造成“猪多了”供过于求。

1、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自然“猪多了”供过于求。

多年的规律表明,春节期间往往是消费旺季。因此大部分规模养猪场,都调整生产,意图抢占春节商机,把春节期间作为肥猪出栏主要商机;同时由于价格下跌,也引起了养殖场(户)“恐慌性抛售”。这些情况导致了肥猪集中在这期间出栏,造成这一时期相对数量过剩,暂时性供过于求。

2、中央提倡厉行节约,高档消费减少,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和消费口味变化,以及近期“禽流感”产生的消费负面情绪等,都是导致肉价下跌的原因。

(二)两个原因引起“吃少了”供过于求。

1、生活习惯发生改变,造成集中性“吃少了”供过于求。

往年都是很多城镇居民在春节期间集中突击大量购买猪肉,腌制腊肉,香肠等,以备春节和今冬明春时节家庭消费。畜产品能够在全年均衡供应后,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香肠、腊肉等腌肉制品不再需要家家户户分别去做了,因而今年春节期间突击购买猪肉的少了,所以白条肉销售量减少。

2、农民返乡消费减少,造成区域性“吃少了”供过于求。

春节临近,大部分务工者返乡过年,导致大中城市猪肉消费需求量暂时性下降,猪价区域性下跌,因而大量活猪涌入中小城市寻求消费市场。这种区域性相对过剩引起价格下跌,导致连锁反应殃及了我县生猪市场,导致生猪价格下跌。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政府对生猪饲养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生猪饲养户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社会资本涌入养猪行业。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持续回升,养殖户积极补栏,造成生猪存栏量偏大,受流感疫情影响,在春节前集中出栏,加大了市场的供应量,形成供远大于求的局面。

三、后期生猪价格走势

当前生猪产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市场不稳定,成本逐年攀升,动物疫病防控难,加大了养殖企业管理与技术难度,生猪价格的变化为养殖企业带来了隐忧。受饲料、人工成本、防疫费用等养殖成本上涨的影响,生猪利润空间有限。但目前大部分养殖户发展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生猪生产可能会保持稳定发展。随集中出栏高峰期过去,市场生猪库存下降,供求关系将有所改善,预计7月份起生猪价格将会回归到上升期,直至年底达到最高,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四、对策措施建议

(一)养殖场(户)要主动应对市场

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必然变化,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养猪业经济已发展成为明显的市场经济,所以各类市场主体要积极主动顺应市场变化规律,理性看待市场,科学应对市场。

(1)强化风险意识,勇于接受现实。养猪场(户)要勇于面对市场竞争,积极应对。

(2)做好风险评估,找好销售渠道。养猪场(户)要有一个长远的、科学的、可行的分析、预测和规划,从多种渠道了解、分析市场信息,选择一些价格较好的市场去销售,寻求稳定的销售渠道,争取稳定的销售订单,做到按订单有计划地生产尽量减少亏损,避免盲目跟风带来的生猪养殖过剩。

(3)合理调整时机,选择适时出栏。价格低迷时节,如果猪只不算大,或者周转资金在可控范围内,可以再喂养一段时间,等待观望一下,瞅准价格稍好时候出栏,减少亏损。这样可以避免集中在这期间一窝蜂地出栏,更会造成局部性,暂时性的相对数量过剩,形成相对买方市场。养猪业主在价格高时也要克服价格还会上涨的观望,不要盲目地等待更高的价格。只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和利润区间,就要果断、及时地出栏销售。

(4)依靠科学技术,适当降低成本。通过采用科学配方饲料,科学防病,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等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谋求合理的利益空间。

(二)政府在市场低迷时要有所作为

政府在生猪市场低迷时要采取措施,加强和优化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调控失灵,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加强政策支持。相关部门要尽快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督促各地尽快落实已经下达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等,及时兑现生猪无害化处理补贴、能繁母猪死亡赔付等费用,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尽快落实到场户,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生猪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畜牧技术人员要进场入户,指导养殖场(户)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生产水平。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充分发挥县、镇畜牧兽医部门的技术优势,强化生猪养殖关键技术培训,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加强生猪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设施装备改善、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等措施,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

3、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基础免疫,积极推进种猪场垂直传播疾病监测净化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强化应急准备,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强化从养殖到餐桌各环节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4、加强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进一步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和市场监测,密切跟踪生产和市场变化,加强形势研判;相关部门继续强化信息发布和预警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养殖场户优化调整生产结构,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第五篇:当前国内生猪市场若干问题思考建议

国内生猪市场自2009年4月份开始出现了罕见的几种反常现象,如:在猪市本应供大于求进入持续亏损的夏季,猪市并未进入全面持续亏损;在传统的三大主产区出现了北方猪价高于南方的价格倒挂现象……此外部分养猪人错误理解“抄底”,出现误判。种种迷局的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广大养猪人如何面对变幻莫测的生猪市场,最大程度的规避市场风险?在此

,作者为你一一详细解析,供业界同仁参考。

第一大迷局:暖冬——生猪市场并未出现全面持续亏损

作者曾在2008年年底发布的《2009年国内生猪市场分析预警报告》以及2009年3月底发布的《2009年二季度国内生猪市场分析预警报告》中预测2009年二季度开始生猪市场将迎来寒冬,进入全面持续亏损期。但虽然生猪市场在4月份开始如期进入亏损,但并未出现全面的、持续性的亏损。

4月份错误命名的“猪流感”前后全国生猪市场全面进入亏损,几乎无一幸免跌入亏损,部分地区甚至由于猪价跌至3.6元/斤以下,而进入深度亏损。但随着猪流感更名为“甲型流感”,猪价随之反弹,生猪市场也于5月份反弹并且稳定至成本线左右,6月份随着国家对生猪市场的托市开始收储,生猪市场信心明显增强,反弹至正常盈利。

在之前发布的预测二季度生猪市场将进入亏损的报告中我们分析了,200

7、2008年母猪存栏增长迅速,且幅度较大。因此2009年的生猪供应将会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尤其是2009年夏天,随着需求淡季的到来生猪市场将转为供大于求,进入亏损。但6月份随着收储的开始生猪市场暂时走出了

4、5月份的低迷,从而使 “这个冬天”寒意并不十分强,成为一个“暖冬”。

之所以出现“暖冬”,原因有以下两大方面:

1、旱情引发疫情,华北地区生猪生产遭受重创

2008年底2009年初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华北部分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旱情”,媒体普遍只关注了旱情对冬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而忽视了旱情也极易引发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北方冬季养猪由于需要保持一定的猪舍温度,因此普遍通风状况不太好,猪易发呼吸道病,而历史罕见的旱情便引发了华北地区的猪呼吸道病,最终演变为混合感染,大量猪只死亡。对于此次疫情,官方只在2月初公布了山西洪洞县的疫情,死亡、扑杀猪只共2000多头。然后疫病产生的实际影响级别,我们在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的生猪预警频道疫病预警栏目中发布过,为3级疫情对生猪生产影响比较严重。华北部分地区生猪存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仔猪和育肥猪,直接导致2-5个月内华北地区生猪供应出现区域性紧张局面。从而使得5-7月份华北生猪供应并未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局面。

2、政府收储产生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对需求的实际拉动

政府6月份开始的收储,对供需双方均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双方对市场预期抱积极态度,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震信心,对价格形成支撑。但其对生猪需求的实际拉动却很有限,毕竟十几万吨的收储量相对于几千万吨年消费量来说,影响微乎其微。

第二大迷局:罕见倒挂——北方猪价高于南方猪价

自4月份后,南北方猪价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价格倒挂,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传统的北方主产区猪价居然高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南方产区的猪价。如下图,据“soozhu-中国生猪市场监测预警系统”2009年4月至6月猪粮比价分布图显示,4月份后猪粮比价最高的为华北、东北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的是四川、云南等西南偏远地区。

出现这种局面说明以上三大片区生猪供求局面差别比较大:华北地区生猪供应趋紧,长江中下游地区供需基本平衡,略供大于求,西南地区严重供大于求。

原因主要是:年初北方的旱情引发的疫情为区域性疫情,只影响了北方产区,使北方生猪生产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而南方产区由于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并未出现明显的自然灾害,因此2008年底2009年初生猪生产正常并保持增长势头。而西南地区由于地域偏远,疫病传入的可能性较小,气候适宜使得生猪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供应非常充足。

因此,4月份后,出现了北方生猪供应趋紧,价格上涨,南方猪价由于北方供应趋紧,价格上涨而出现南北方猪价倒挂南猪北运,而非过去的北猪南运局面。西南地区全国最低,自4月初进入亏损后就很少反弹至成本线以上,供应出现较大程度的过剩。因此,自5月份后,北方猪价基本维持在成本线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在成本线左右,西南地区则持续亏损。

伴随这一现象发生的有另一种特殊局面,北方地区至今二元母猪的补栏积极性不减,部分种猪场的二元母猪甚至已经订到了11月份,养殖户/场补栏积极性仍然颇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普遍观望。西南地区则4月份开始就出现淘汰母猪现象。

第三大迷局:误判抄底——

不可仅以价格判断是否抄底

作者在2008年下半年、年底,以及2009年3月曾先后发布生猪市场预警报告,警告养殖户增加出栏,减少补栏,提前淘汰部分生产力差的母猪,暂停补栏母猪,以规避2009年夏天的亏损期。同时建议当市场进入亏损期,并出现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后,资金实力强的可择机抄底。于是,有不少养猪人确实在4月份亏损到来之前

淘汰了大量母猪,压缩了存栏。但不少人误以为进入亏损后,就是抄底的好时机。只看懂了作者的前半句而没有看到出现大量淘汰母猪的现象后才是抄底的最佳时机,从而误判了抄底。

生猪市场所谓的“底”是需要多种现象同时出现方可判断为“底”的:1,猪价跌破成本线,进入亏损,说明生猪供应进入过剩阶段;

2、进入持续性的亏损,当猪价跌破成本线后说明生猪供应进入过剩阶段,短时间内很难转为供不应求,即使价格反弹也是短暂的,而且反弹空间有限;

3、持续性的亏损必将导致资金实力较差的中小规模养猪场/户资金链断裂,从而出现大面积淘汰宰杀母猪,以缩减规模减少亏损。

出现以上三大特征方可判断生猪市场进入“底”部,从而择机抄底。而4月份至今,生猪市场普遍出现了前两大特征,唯独第三大特征区域性的出现,而非全国性的出现,即:仅有西南地区部分养殖户/场出现大面积淘汰母猪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在成本线左右震荡,但200

7、2008年的高盈利使得养猪人资金实力雄厚,抗亏损能力明显增强,即使出现亏损也坚持不淘汰母猪。而华北地区则不仅没有人淘汰母猪,还有不少人补充后备母猪。

因此,此次的抄底一定要站在全国市场的角度来评估看待所谓的“底”,以及抄底时机。很明显,占全国生猪存栏不到三分之一的华北地区尽管可以影响到其他两大主产区,但是很难改变全国生猪市场的基本面:母猪存栏过大,生猪供应充足,供大于求局面仍将占主导。目前猪价的坚挺是由于前期旱情引发疫病所损失的生猪主要在8月份以前出栏,影响的主要是8月份以前的供应。8月份后,随着这一影响的消失,南北方仍将共同进入供大于求,价格也将慢慢恢复常态,南北持平或南方略高于北方。也可以说,真正的“底”还未到来,近期抄底风险依然很大。

上一篇:电脑销售实践报告下一篇:东南大学建筑作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