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安信访问题现状

2022-11-02

第一篇:当前公安信访问题现状

当前我市农村信访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由于农村城镇化、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以及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制度的大力实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随之产生。加之,农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尤其是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监督举报意识的普遍增强,使得农村信访举报量骤然上升,且一直保持居高不下的态势。对此,市纪委调研组对我市农村信访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和思考,并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农村信访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农村信访问题的现状

针对当前我市农村信访问题高发,且一直居高不下的现状,调研组利用10多天时间调研,走访了10个县区31个乡镇10个村,基本掌握了当前我市农村信访问题的状况。

从全市信访情况来看,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群众来市上访共44732人次,其中涉及农村信访问题的共计8674人次,占来访总量的19.4%。

从纪检监察系统处理信访举报情况来看,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理群众信访举报1324件次(不含重件),其中反映农村信访问题788件,占59.5%。从反映的问题来看,788件农村信访问题中,反映违规征占、转让村集体土地及补偿款分配不公、兑现不及时等问题96件,占12.2%;反映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不公开及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35件,占4.4%;反映违规处置集体矿产资源等问题17件,占2.2%,反映村务、财务不公开等问题139件,占17.6%;反映村干部贪污、侵占集体资金等问题241件,占30.6%;反映村干部铺张浪费、挥霍公款等问题28件,占3.6%;反映村干部处事不公、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等问题72件,占9.1%;反映选举程序不规范、拉票贿选等问题71件,占9.0%。八大类问题中,反映村干部贪污侵占集体资金和村务不公开两类就占到了近50%。

从信访问题的发生区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多,经济发展缓慢地区少;北部地区多,南部地区少;项目实施地区多,无项目建设地区少;城乡结合地区多,偏远地区少。

二、农村信访问题的特点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信访问题也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了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体访增幅大。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待集体访54批429人,其中2012年1-9月发生集体访8批99人,2013年1-9月发生集体访28批226人次,批次同比上升250%,人次同比上升105%。集体访反映的问题大多数为农村信访问题,人数最多可达几十人,乃至更多,上访人企图采用这种声势大、人员多、行为激烈的形式来引起领导重视,从而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甚至实现不合理要求的目的。

(二)越级访明显增多。今年以来,中省纪委下转信件数量大幅增加,1-9月份,省纪委下转信件1331件,同比上升239.5%。各县区到市、赴省访均有增加。由于一些上访人员对反映的问题要求马上解决,及时性方面满足不了上访人员的诉求,因此,部分上访人员越级到市、省上访,甚至进京上访。还有的人认为所反映的问题在当地解决不了,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想法,因而越级上访。

(三)无理访日趋严重。无理缠访老户长期信访不断,给信访部门接待、调处带来了很大困难,成为当前信访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甚至有少数人在背后搞串联组织,致使缠访闹访现象更加严重,更有甚者假借记者或律师名义,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如某村群众上访过程中,言语激烈,多次出现过激行为,围堵县委办公楼,其幕后就有人煽动、串联、操纵,整个过程有“导演”、有“演员”、更有“军师”。

(四)以访代诉现象严重。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完全属于涉法涉诉问题,应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但他们就是选择频繁到上级机关上访以求引起领导的重视关注,实现自己的诉求。特别是一些涉法涉诉上访老户,有的已经司法程序终结,有的上级司法机关正在办案程序之中,但上访人信“访”不信“法”,加之受一些不负责任人的指点,走上访途径,以达到自己目的。

(五)反映农村土地征占补偿问题突出。农村土地占用补偿问题所引发的矛盾日趋突出,是农村信访问题发生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一是征地过程中存在强征、违法征地等问题。二是农民认为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款分配不合理,进而上访。三是补偿资金不到位。补偿款被基层政府挪用或被村里扣留,甚至村干部克扣、贪污等。四是在补偿款的分配过程中,出嫁女、大学生、以前户口已迁出的农户等要求享受同等村民待遇。

(六)反映财务及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比较集中。村级财务不公开及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也是当前农村信访的重点之一。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村干部独断专行、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两委”村务、财务不公开、假公开或公开不规范、不全面。二是村干部以权谋私,非法挪用、处置集体资金、资产,侵占、克扣、虚报冒领村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三是村干部铺张浪费、挥霍公款。四是村干部办事不公,优亲厚友,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比如,某社区主任指使他人伪造合同,虚开税票,虚报冒领,套取财政专项资金29万多元,公款吃喝多达100多万元,未按照规定及时足额兑现村民退耕还林款,直接导致社区部分居民多次群体上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

(一)信访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信访是发展的伴生物。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凸现出来,因改革和利益格局调整而产生的信访问题也逐渐增多。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发展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使得利益冲突加剧;受经济水平和政策的限制,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形成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二)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少数乡镇干部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在接待群众来访时,不做深入细致的工作,简单应付了事,尤其对一些具有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苗头不够重视,缺乏及时周密的调查分析,错失解决问题的有效时机,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损公肥己、以权谋私,有的独断专行、作风霸道,有的甚至违法乱纪,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三)农民群众教育缺失。其一,由于农民群众的教育缺失,使得农民群众整体素质水平不高,集体意识淡薄,个人、小团体或宗族利益思想严重,处事不能从大局考虑。其二,因司法成本过高,法律程序复杂,加之司法不公、执行难等问题,致使部分群众不愿意通过司法程序合理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信访,简便、快捷、经济、有效,且不承担法律责任,导致群众信“访”不信“法”。其三,一些群众为获取自身利益,或被他人煽动、挑唆,行为极端甚至寻衅滋事,靠人多势众向政府施压。对于这些无理缠访、闹访人员,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手段的缺乏,多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有效加以打击制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闹访人员的无理上访。

(四)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但在农村基层,一些重要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村级账务中出现白条支款、村集体收入不入账等现象,造成资金账外循环,监管失控;部分村在处理重大事项时仍然存在会议召开范围不到位、签字把关不严的现象;有些村干部在处置集体土地时,私自与承包方签订侵害村民集体利益的合同;村务、财务不公开、假公开,公开的内容不规范、不全面;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不能积极主动的开展监督工作,导致村监委会形同虚设。村财乡管、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诸多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导致对村民民主管理的监督缺失,农民群众的利益受损,进而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五)村“两委”换届权力之争引发家族派系斗争。近几年,在村级换届选举时,相互竞争激烈,有的村干部采取拉帮结派的办法参加竞选,进而演化成派系或家族斗争,轮番到上级机关上访。还有个别候选人无视选举纪律,采取选前承诺好处拉票,选后无法兑现而引发矛盾。加之目前村级换届时间太短,新任村干部短期行为严重,缺乏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统筹安排、长远谋划的打算。

四、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应理性认识、正确对待信访问题。信访既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物、附属品,同时又是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面对信访问题,要认真对待,积极应对、不回避。其次,领导重视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将化解农村信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定期全面排查农村长期访、重复访和越级访,通过调解、查办或信访听证等方式集中化解。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的领导,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明确包案领导、责任人,一抓到底。如绥德满堂川乡严格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机制,由驻村干部、包片领导每月定期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并认真梳理、归口调处、分级负责、限时办结,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2009年以来,无一例到县上访,实现了矛盾“零”上交。第三,要把切实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能解决的要及时予以解决,不推不拖;对符合政策但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落实专人,明确责任,限期解决;对不符合政策和信访条例且没有依据的问题,要积极疏导上访人员心态,耐心说服教育;对上访老户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矛盾不上交、不转移、不激化。

(二)加强对群众的普法教育,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必须把加强普法教育工作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应重点抓好《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相一致的,自己在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时,必需承担法律规定的相应义务。让群众充分了解农村纠纷解决的法律常识及解决途径,教育广大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上访,通过合法途径表达意愿和诉求。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一是重视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把热心为民服务、能干事、会干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二是积极吸纳民间信访调解员。选择在村民中威信较高、自愿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的离退休党员、干部、法律工作者等人员担任村级民间调解员。这些民间调解员既熟悉村规民约、村民情况,又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调处能力,能采用灵活便捷的调解方式,快速调解矛盾纠纷。三是规范村“三委”班子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推行村干部述职述廉、廉洁承诺等制度,实行村干部工作考核管理,把干部考核与政治、经济利益相挂钩,加大群众评议的份量,切实考出优劣。如佳县通镇实行村干部工作考核管理,对各行政村支部书记、主任、会计、计生专干、中心户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经济挂钩,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付工资待遇,有力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改进干群关系。由县、乡两级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基层干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作风漂浮不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导致一些基层干部为群众好事办砸、处事不公,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要切实转变这种不良作风,就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意识。多沟通民情,了解民意,了解民怨,捕捉民声,替群众排忧解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干,才能维持群众的信任,干部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增强,才能有效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比如,某镇在2011年新领导班子到任以前,镇领导经常不在岗,村民反映问题无人接待、解决,使得村民对政府极不信任,好事难办,干群关系紧张,越级上访不断发生,镇党委被评为“三类”党委。新领导班子到任后,乡党委书记以身作则,坚守岗位,勤政务实,及时接待上访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处处为群众着想,能够及时将信访问题处理在苗头状态,使得政府公信力极大提升,干群关系得以缓和,镇党委一年内由“三类”党委变为“一类”党委。

(五)狠抓制度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加强对现行制度的健全完善,严格抓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一是加大对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力度。制定出台《榆林市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办法》,将村组集体资金、资源、资产一并纳入乡镇统一管理,进行全过程参与、全方位监管。今年,府谷县制定出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处置制度,实行涉农项目备案、验收、决算审计和台账式管理,有效遏制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优亲厚友、胡支乱花、违规处置、以权谋私等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办法。建立完善村务公开的运行新机制,延伸监管范围,将各村民小组的集体收入一并纳入到乡镇统一管理,确保集体资产和各类补偿款公开、合理分配。三是严格落实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严格程序,民主推选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把办事公道、群众公认、懂财务的人推选到监委会,充分发挥监委会的监督职能,把好第一道监督关口。四是实行村干部届中、离任审计制度。结合村干部换届,在全市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农业部门和乡镇组织人员统一进行审计,审计结果经乡镇党委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县纪委留存。五是深入推进信访听证终结制度。全面排查分析,精心筛选一批适于信访听证终结制度的信访问题,严格执行信访听证议程,进一步规范听证程序,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信访听证终结制度规范有序、深入推进,切实解决基层信访难题,化解复杂矛盾纠纷。六是健全完善信访处置长效机制。积极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信访联动、信访问题责任追究及对无理闹访和缠访打击处理等长效机制,切实推进信访问题的有效处置。

(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发生在农村党员干部中的各种违纪违法问题,必须及时严肃查处,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及时查处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集中查处一批典型案件,教育广大农村干部廉洁从政,努力遏制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同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关心、不解决,致使群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要层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

森林公安信访是林区矛盾和森林公安执法领域内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人民群众通过来信、走访或用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各级森林公安机关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反映意见建议、提出解决处理问题要求等等的人民群众诉求的一项活动。新形势下,认真作好森林公安信访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公安信访部门在维护稳定、综合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森林公安机关必须认真研究和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县森林公安信访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就解决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我县森林公安信访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据统计,2008年我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6件,不属于森林公安管辖2件;今年1-4月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件。从信访人员所反映的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要求解决各种纠纷或问题的。2008年,反映林地纠纷问题的信访件共6件。如,………………。

2、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和举报案件线索的。2008年我局共受理此类信访件17件。今年1-4月受理2件。如,………………。

3、对森林公安的工作等行为提出控告申诉的。2008年,我局共受理此类信访件1件。该起信访件是反映………………。

(二)特点

1、存在无序信访。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普遍提高,他们在自身相关权利遭受不法侵害时,通过信访形式寻求法律保护的意识在不断更新。但有的信访人对法律的理解有偏差,不按照法律程序办理,看到党委政府还重视,就四处信访,大多无序信访由此而起。无序性表现为多头信访、越级上访和来信来访交叉访。有的群众在到森林公安机关信访的同时,又到党委、政府、政法委信访,甚至到省、市信访。

2、存在重信访。重复信访是由于对初信初访查处不及时不认真;或由于信访者要求不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或由于信访人当心有关部门不重视,便同时向多个部门投递信访件。重复信访给处理信访事项增加工作难度,尤其是一些信访人多次越级重复信访,影响了上级机关的工作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3、诉求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交织在一起。大多数信访群众之所以上访,是因为认为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自己权利得不到主张,上访的诉求有其合理、合法的一面。但在诉求中夸大事实,更有甚者是在信访件中无中生有,提出了一些无理的甚至是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过分要求,使得信访问题的解决、信访人停访息诉工作难度增大。

二、 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情况的成因分析

(一)、新形势下的林业经济好转,林地纠纷不断增多引起信访。

林改后,由于林农造林、营林的热情高涨,以及在免征农赋、

2 林地升值、木材涨价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农村的林地、林木纠纷激增,引起林农上访。

1、部分村民利益驱动是纠纷信访爆发的经济根源。一些人“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根深蒂固,不能正确对待承包人经过精心管理、辛勤劳动获得的收益,对部分通过劳动致富的人产生嫉妒心理,试图平均再分配。他们往往以资源被少数人占有为由,煽动群众闹事,影响了承包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引起合同纠纷。尤其是随着林业优惠政策的出台,在林木价格大幅度升值的情况下,村民的利益意识不断的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势必发生。如………………。

2、过去林业政策多变,历史遗留问题引起纠纷。由于在上个世纪林业经济呈现低谷景象,林地山场无人问津,农村的林地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有一部份人便与山场承包人或行政村的负责人口头说明,有签订合同的内容也是不严密、不完善、不合理的,更有甚者部份人未与任何人沟通,就对部份山场进行管理。随着林改的进行,以及林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林地纠纷就不断出现了。如,

…………。

(二)、信访成为部份群众寻求权益保护的一种途径。 林改后,林木与林农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一旦自己的林地或林木被侵占或被盗伐,林农从之前的事不关己的消极态度,转为受害明确而积极寻求权益保护的态度,积极主动向森林公安机关报案或来信来访。

(三)、森林公安警务公开透明度不够。

3 对案件的立案、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等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督机制和警务公开等宣传力度。而现在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过去那种不懂法,不知如何行使自己权利的情况减少了,群众对于不满意或处理不及时的问题,不再忍气吞声,而敢于向政府、向司法机关反映,讨个公道。如,…………。

(四)、部份民警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缺乏“真情换真心,责任重于泰山”的信访理念。

信访问题的形成可以说与民警的办事态度、工作作风、执法水平有很大关系。群众信访大多是想通过信访来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部份民警在工作中不注意方式办法、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态度不友好,再加上不会做群众工作,办事效率低,使信访群众失去了信任,而不得不重复、越级上访,如果我们每一位执法民警,在工作中都能注意自己形象,心中装着人民,群众的信访就一定会越来越少。

(五)、对引发信访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

在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程序和行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检查、倒查机制不落实。对造成信访问题直接责任的追究达不到应有的警示效果,导致一部分民警在处理信访问题时不积极、不慎重、工作缺乏热情,有的甚至连工作也不落实,还一味地埋怨信访群众,造成一些信访问题久拖未决或案结事不了,群众也只好长期进行上访。

三、做好当前森林公安信访工作的对策

(一)、保障信访畅通,狠抓长效机制建设。

1、全警行动,做好信访群众工作。如果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有怨言、不满而没有地方诉说或找不到地方解决,就可能引起信访。因此,要给群众诉说怨言、不满的机会,并做好解释和矛盾化解工作,给他们一个说法。同时,要求民警换位思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不属于森林公安机关解决的纠纷,民警应积极向当事人指明解决的方向与途径,帮助其联系有关责任部门加以解决,从而增加群众对森林公安机关的信任感、亲切感,有效预防和控制信访案件的发生。

2、为民服务,重视初信初访的查处。信访部门要严格按照办理初信初访有关规定的流程、期限、标准,准确归类并分出轻重缓急进行拟办处臵,或报局领导阅批、或自办、或转处等,特别注意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答复来信来访当事人,尽量避免他们因等待心切而产生重复访、越级访。而基层所队接到转办或直接接到的信访件,必须认真登记受理,尽快落实责任人展开处理;信访部门转处时必须明确办理期限,要求办案单位指定具体责任人。同时,信访工作分管领导和信访部门必须适时到各基层办案单位督促检查,对到期应办的信访件进行催办,对疑难信访件进行会诊,必要时直接介入,防止积压;另外,可通过回访信访当事人的方式来检验办案质量,同时可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3、抓好长效机制建设。遏制信访积压是一项长期的、巩固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有必要利用规章制度来建立起长效机制。如,建立引发信访问题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超越或滥用职权、应当作为不作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等原因导

5 致信访问题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管领导、直接责任人直至“一把手”要严肃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应把森林公安信访工作作为执法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将信访问题是否解决在本级森林公安机关、解决在当地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将能否处理越级访、集体访、异常访作为衡量各单位信访工作的重要标准。引入激励机制,对信访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投诉少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信访工作不达标,群众意见大,投诉较多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不达标的各部门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直至责令引咎辞职或作组织调整。

(二)、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

1、加强执法教育培训。提高执法质量是从源头上减少森林公安信访的途径。执法质量提高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了,群众满意了,万不得已走信访之路的人自然会变少。在进一步强化法律知识和森林公安业务知识专门培训的同时,针对实际执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实行集中整改,及时持续地巩固、更新民警的法律专业知识,引导走出执法误区。

2、端正执法思想。通过认真学习贯彻端正执法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转变重口供轻证据,重实体轻程序,重职权轻人权,重经验轻法律的执法观念,使广大民警在各项执法工作中能更加自觉地、坚定地体现和落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

3、以制度促执法规范化。建立森林公安执法工作的领导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执法责任书,落实好领导、执法部门和岗位民警的三级执法责任;紧紧围绕《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个人执法质量考评

6 办法》、《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个人执法质量考评标准》开展各项森林公安执法工作,健全日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个案质量评判制度,以点带面促整体质量的提高;不断完善森林公安内部案件审核、个案质量评判、执法质量考评、执法情况通报、执法过错追究及警务督察,行政复议、应诉等各项执法监督制度。

(三)、强化督查,严格信访责任追究。

森林公安信访案件表面问题在森林公安,根源在社会。森林公安信访件增多不仅影响森林公安形象,损害森林公安威望,而且还要占用森林公安大量警力。森林公安信访案件要多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要多向有关部门尤其是司法部门沟通协调,寻求配合。同时,加强与信访户所在地的乡镇联系,掌握其思想动态,扩大解决森林公安信访案件的空间。把森林公安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局长负总责。信访职能部门要建立接待、登记、处理等一系列规范性工作制度,建立信访工作机制。各有关办案办事单位要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做到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在全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把信访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确保把信访案件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信访部门要加强信访案件责任制落实和进展情况的督查,坚决杜绝表面应付而不开展实质性工作的现象发生。要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定时下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等制度,主动了解民情,化解和督办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他们走上正常诉讼程序。对信访问题要认直跟踪督办,并对督办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森林公安民警在执行职务中,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

7 违反办案程序以及其他执法过错或者违反有关纪律等原因导致有关当事人上访的,特别是对那些漠视群众信访问题或工作不力,小事拖大,易事拖难的直接责任人员要严格责任追究,坚决依法查处。

第三篇: 对当前公安队伍现状的思考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种理念的提出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如何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当前,公安队伍在敬业精神、生活质量、执法办案、依法管理诸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人本理念、体制尚未理顺、职能定位模糊、执法环境恶化等。为此,要以“五个坚持”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即要坚持人本思想,坚持教育先导,坚持重在训练,坚持科学建制,坚持保障前倾。

[关键词]:公安队伍;问题;现状;原因;对策;队伍建设

Abstract: Design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task which is put forward by our Party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uilding up ideal society on the whole, which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public security job and team building. It is a significant project facing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how to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whole qualification of the team and fighting force to adjust to the requirement of designing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however Key words: public team; problems ; reasons; measures; ; team building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多年来公安队伍管理理念和手段存在一些偏差,加之客观环境的制约,使得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挫伤了一部分民警的积极性,影响了公安工作效能的发挥,令人深忧。

一、当前公安队伍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给队伍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而队伍庞大又不可避免地给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导致公安队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心态失衡,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有所淡化。

中国是世界上警察与人口比最低的国家,警察待遇最少、工作最辛苦,却创造了世界上发案率最低的社会环境。中国警察的死伤率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高。!2001年,全国有450多名警察牺牲,而同期的日本警察因公死亡仅2人。!2003年,全国有6552!名警察因公伤亡,其中牺牲476人,平均每天有17名多警察牺牲,近#(名警察受伤。民警工作量之多、压力之大,工作要求之高、责任之重,非其他公务员可比。而且待遇低、晋升难,缺乏物质和精神上的补偿。当前公安机关领导和非领导职务比例大大低于同级其他部门,绝大多数基层民警到退休也难以解决职级待遇问题;民警的劳动保障滞后,因公伤亡抚恤待遇偏低,使许多基层民警对警察职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部分民警敬业精神淡化,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凝聚力下降,甚至出现了有民警主动要求外调或辞职下海的现象。

(二)体质下降,身心疲惫,生活质量明显不高。

在体质方面,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基层民警无法正常休假,身心得不到及时调整,导致积劳成疾,身体状况甚忧。在心理方面,警察作为一项高强度、高对抗、高风险的职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基层民警长期处在严峻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执法环境中,更易陷入高度紧张甚至压抑的精神状态。同时,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压力对民警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基层民警把自己的工作环境比作“上有高压线,下有地雷线,前后左右都是警戒线”,在这种环境下,民警一旦陷入焦虑、抑郁便难以自拔,轻则情绪低落,对工作缺乏热情,易发牢骚,重则悲观厌世,诱发精神病,甚至自杀。在生活方面,许多基层民警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顾及家庭,难以履行家庭义务,很少享受天伦之乐,甚至造成家庭矛盾。有一位基层民警如此比喻公安工作———“干两辈子‘活’,苦了三代人”。

(三)缩手缩脚,底气不足,对执法办案产生恐惧。

近年来,公安机关对执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执法问题一票否决制等一系列措施,民警一旦“触电”,必受“处罚”,甚至离岗培训或末位淘汰,一线民警由此感到“人人自危”,特别是当前执法环境日益恶化,暴力袭警、抗拒执法、恶意投诉等侵害民警合法权益案(事)件不断增多。据统计,2003年,全省公安民警在依法执行任务过程中,遭违法犯罪分子暴力袭击的 案件时有发生,共接报较大袭警案件32起,造成民警牺牲2人,受伤29人。!2003年,绍兴市公安纪检部门接到投诉499起,经核查情况失实或查无实据的为286’起,占总数的57.3%。在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民警怕执法、怕出事情、怕受处分,执法办案缩手缩脚,“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心理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基层一线民警因业务素质上的某些欠缺,工作中难免存在凭经验、凭感觉办事,应对违法犯罪及开展群众工作中显得底气不足、方法欠当,“说不过、打不过、跑不过”的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怕执法、怕办案、怕做群众工作的畏难情绪。

(四)无所适从,疲于应付,依法打击管理理念动摇。

近年来,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严打”战役,广大民警以汗水和鲜血,换来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治安热点不断出现,新的犯罪问题层出不穷,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使广大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非常疲惫。而无论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付出多大努力,行风评议却始终在末几位徘徊。这不仅使得部分基层公安机关无所适从,而且对坚持依法打击管理,搞好社会治安的信心开始动摇:一面是大力倡导严格执法,却对严打斗争乐此不疲;一面是专项斗争应接不暇,却要求静下心来抓基础性防范管理,构建长效机制。于是基层民警对于工作只能是被动应付,能干多少算多少的观念盛行,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对队伍现状的原因分析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内在和外在因素。当前公安队伍存在的问题,是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其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人本理念,形式主义突出,急功近利思想普遍。

一是缺乏以人为本理念。近年来公安队伍的管理实践,在强调对群众以人为本的同时却忽视了队伍内部的人性化管理。表现为管理有余而服务不足,纪律制度约束有余而人性关爱不足,从严治警有余而从优待警不足,查纠督促有余而疏导沟通不足,等等。尤其是当前在大力推进队伍教育整治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有违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认识和做法,各种约束性、禁止性规章制度不断得到强化,对民警的关怀、保护却日益弱化,久而久之,导致一些民警逐渐产生逆反心理,缩手缩脚,最终造成执法、服务效率和质量的低下。二是形式主义问题突出。近年来公安机关开展了一系列学教活动,动不动提个新名称、新口号,看上去很创新,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形式上一般都是全警动员、集中学习、查摆剖析、撰写心得等等;内容上则不外乎宗旨观念、思想作风、服务意识、规范执法、组织纪律等等。集中教育整顿未尝不可,但从上到下“一刀切”就显不妥。“几个人生病,让所有人吃药”,反而成为基层的负担,基层民警对这种学教活动普遍缺乏认同感,出现“上热下冷”、查摆千篇一律、心得抄袭成风的现象,助长了队伍形式主义的恶习。队伍真正存在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隐藏更深,要么不出问题,一出问题就是惊天动地。三是急功近利较为普遍。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下指标、排名次、看数字的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少;政治思想工作强制灌输、简单说教的多,深入民警思想,触及民警灵魂的少;队伍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兴师问罪的多,如何从根本上有效防范的实际措施少。对真正困扰公安工作的经费不足、警力匮乏、体制不顺、执法环境恶化等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避重就轻,甚至少数领导为早出“政绩”,急功近利,而漠视民警疾苦,伤害民警感情,最终导致队伍不稳,战斗力下降。

(二)体制尚未理顺,制度不够完善,队伍建设实效较低。

一是体制不顺问题积重难返。这是所有公安工作问题的根源。由于体制问题,造成地方上大量的非警务工作无法推辞;公安机关内部机构设置上头重脚轻、警种林立、机构臃肿,导致警力、经费短缺与浪费同在,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协作松散,各自为政;人事管理制度难以规范,录用选拔“进出口把不住,楼梯口管不了”,等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警令畅通和警务工作效率,造成整体战斗力的低下。二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由于公安机关的特殊性和公安工作的复杂性,使得绩效考评的目标确定难、量化难、分解到位难的问题始终没能很好地解决。在目标的选取、量化上,不切实际地制定发破案指标或控制指标,在导向上存在“以数字论英雄”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弄虚作假;在目标的分解上,出现了“一个部门承担几项目标,一个目标由几个部门承担”的现象,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和协调;在考核内容上,误区很多,如对执法质量“四率”的考核,人为提高了批捕率、移送起诉准确率等标准,有违刑诉法关于公、检、法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立法精神;在考评结果上,由于忽视了考评对象环境差异和职责任务上的不可比性,使得考评结果难以符合客观实际,影响考评结果的公平性和可信度,甚至产生负面作用。正确对待行风评议值得深思,一方面对群众满意度的测评方式、测评人素质、测评可信度要进行客观定位,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作为行政司法机关,不能与其他服务性行政部门相提并论,否则长此以往必定对我们的队伍管理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三是工作理念摇摆不定。理念上防范为主还是打击为主的两种观点相互交锋,反映到工作重心、工作部署上忽左忽右。如开展专项斗争,下达破案打击指标,是最常见的工作部署。应当说,这已成为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驾驭社会治安的有效手段。但专项斗争过多过滥,不讲规律和长效,不仅让基层和民警应接不暇,静不下心来搞基础工作,而且在无形中产生非专项斗争不会开展工作的“运动”情结,极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职能定位模糊,警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公安工作效能。

严峻的治安形势要求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打击管理力度,而法律并未赋予警察更多的权力。许多办案规程都是沿用过去“从案到人”的模式,而且以执法相对人自觉遵守法律、服从警察处置为前提,对目前采用的“从人到案”方式,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治安管理方面,原强制性、约束性法规的取消,使管理对象处于一种“自由释放”状态,认为警察管不着而不服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刑事执法方面,程序环节过多,手续繁杂,不仅使基层办案民警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也束缚了民警手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上的空子,运用各种手段逃避打击,使办案难度大大增加。在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警察职能定位过于模糊,“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等义务和承诺过多过高,警察“包打天下”“包办一切”,警务与非警务工作混淆不清,严重影响正常的执法办案和打击犯罪,同时片面地强调整顿队伍、整肃警纪,使警察权力和义务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从而产生程序违法、执法主体不符、基层基础工作瘫痪的问题。在某些具体执法问题的处理上,又往往矫枉过正,因噎废食。如继续盘问手段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因个别地方候问室出问题,一律封杀或规定过严,让基层无所适从。

(四)执法保障不足,群众法制淡薄,导致执法环境恶化

客观上,一是各种利益冲突增多,社会消极因素层出不穷,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日益繁重。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法制意识普遍增强,对公安机关“执法为民”寄予更大的期望。二者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形成一对矛盾,当矛盾激化,就使民警处于两难境地。二是缺乏保障民警正当权益的法律规范。尽管《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对保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作了一些规定,但比较笼统,难以采取有效手段制止不法侵害。如妨害公务罪,在司法实践中对暴力抗法往往以有否“造成严重后果”来判断罪与非罪,导致大量暴力抗法作为一般违法对待,对侵害者处罚偏轻,执法者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同时,《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公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民警使用枪支等武器只作了概括规定,具体问题上不具有操作性,大多数地方“刀枪入库”,使民警面对暴力抗法束手无策,导致不必要的伤亡。三是执法对象素质不高。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为逃避处罚而采取抗拒执法,侵害民警权益;有些群众把“公正执法”曲解为只要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公正,或出于报复而恶意投诉,故意损坏警察形象。四是舆论导向偏颇。近年来,某些新闻媒体对公安新闻报道缺乏负责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丑化”了公安机关形象,对公安执法带来负面效应。主观上,一是执法水平有待得高。少数民警法制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执法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甚至执法违法,因此,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对当前社会治安的严峻性和执法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一线民警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缺乏对策研究,疏忽民警自我防护教育。特别是在武器使用上,但求无过,管得过死过严。三是教育训练滞后。当前各种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战的倾向,一些训练也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加上所用教材跟不上形势,使民警认为参加培训就是浪费时间。同时工训矛盾的突出,民警的训练时间确实难以保证,造成民警素质不高,战斗力下降。四是装备设施落后。由于受经费紧张、经费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制约,基层一线的警用装备普遍落后,特别是防护设施配备率低,增加了民警执法危险性。

三、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以及第二十次全国、全省公安会议,指明了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公安队伍建设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坚持人本思想,切实更新公安队伍建设理念。

人是管理中的首要因素,以人为本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已被现代企业和政府部门广泛采用,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人的正当、合理需求和欲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满意度,把尊重并追求个性化发展作为管理活动的长期目标。人性化管理理念,不仅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也是切合队伍现状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公安机关要按照“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安工作的群众满意度,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理念,把实现民警对自身的满意作为重要前提,想民警所想,急民警所急,做民警所需,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服务人和发展人。同时,要正确处理人性化管理队伍与一直强调和坚持的“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关系,寓人性化管理于“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之中。“政治建警”,不能采取强制性思想灌输或停留于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真正触及民警灵魂;“从严治警”,在强调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的同时,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民警潜能,保证公安执法和服务工作高质量地顺利完成;“从优待警”,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爱民警,减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增强民警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坚持教育先导,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要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必须坚持教育先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层领导,更要着眼公安队伍建设实际和队伍思想状况,用科学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去主导公安队伍,激发广大民警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一是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民警,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集体和自身利益,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民警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强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加强执法为民教育,教育民警端正执法思想,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加强纪律作风教育,教育民警自觉服从管理,严守纪律、摒弃特权、确保政令、警令畅通。二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贯穿于各项公安工作全过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思想政治工作。政工、纪检、工青妇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同时,加强公安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民警的思想教育,实行抓党建、带班子,抓党员、带队伍。三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各级领导要善于了解和掌握民警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与民警的沟通,了解民警的意见和需求,体察民警的心理和情绪,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稳定队伍思想情绪。要关爱民警,体谅民警的实际困难,理解民警的思想困惑,带着感情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队伍定期分析制度,找准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对策,“对症下药”。要建立谈心谈话制度,联系民警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脉博。要建立与民警家属互通信息制度,定期开展家访,切实掌握民警的“社交圈”“生活圈”,防患于未然。

(三)坚持重在训练,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说得过、追得上、打得赢”这个历史性课题,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原则,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和体能素质。 一要抓住训练的重要内容。训练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政治、业务、体能素质的提高,把重点放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体能、基本技能战术的学习训练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在基本知识学习方面,重点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等基本政治理论,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基本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从理论上武装广大民警,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在基本体能训练方面,要根据不同岗位和年龄层次的实际需要,有侧重地训练,促使广大民警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素质。在基本技能战术训练方面,要重点进行警械使用、徒手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计算机应用等单兵技能训练,以及犯罪嫌疑人盘查、可疑车辆查控等战术训练,增强民警单兵和综合作战能力。二要突出训练的重点对象。坚持重抓基层的原则,以“加强基层、壮大基层、提高基层”为着力点,把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作为重点,加大教育训练的倾斜力度,使基层公安机关和广大基层民警形成苦练本领、争当行家里手的意识,努力掌握必备的法律、业务知识,强化依法执行警务观念,严格遵守警务工作程序,掌握必要的技能战术,增强克敌制胜本领,进一步提高队伍战斗力。三要体现训练的实战效果。要增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根据不同警种的岗位特点,突出相应的训练内容,贴近实战,改变“抽象理论多,业务技巧少;照本宣读多,结合实际少;纸上谈兵多,实战演练少”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层面有侧重地开展训练。领导干部突出指挥决策、领导艺术的学习,一般民警突出岗位技能、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工训关系,把实战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训练内容,保证训练更加贴近实战,真正做到以战促练,以练促战。

(四)坚持科学建制,扎实推进队伍管理长效建设。

加强队伍长效建设,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机制。一要抓好警力配置机制。警力资源是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第一动力。警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是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各级公安机关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警力配置机制,合理设置机构,科学调配警力,精简机关,警力下沉,充实基层,下决心解决机关与基层警力倒挂以及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帮助,科学安排警务活动,确保警力得到合理休整,不搞消耗战,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队伍的潜能。二要建立合理的人事机制。公安事业的发展关键是公安队伍,而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深化公安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富有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定期轮岗、双向选择等一系列选拔、培养、使用干部制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低分培训、待岗试岗、清调辞退等手段,实行优胜劣汰,增强队伍内驱力;推行“凡进必考”,完善新警录用统一考录制度,规范非公安民警转调任公安民警工作,严把“进人关”。三要完善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围绕“考什么”“怎么考”“考完后怎么办”等三个环节,普遍建立对县级公安机关的年度综合考评和对民警的量化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提高考评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务必做到公开公正,奖惩兑现,把考评结果与民警的立功授奖、晋职晋级和经济利益挂钩,与公安机关用人机制紧密结合,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的工作环境。四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切实加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理,实现监督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努力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整合内部监督资源,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促使内外监督协调运行,做到改进监督形式,提高监督质量,突出监督重点,努力形成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的监督网络,逐步建立科学规范、运作高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大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确保公安队伍纯洁。

(五)坚持保障前倾,努力改善民警工作、生活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民警,落实警务保障,努力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 一要加强执法保障。改善外部执法环境,注重宣传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客观反映民警工作的危险和艰巨,增进人民群众的理解,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尽量减少非警务活动,避免与群众的直接冲突。创造良好法律环境,争取将袭警行为列为特定的法律条款,进一步完善枪支配备和使用规范,给民警执法以保障,维护民警人身安全和执法权威。加强警察维权组织建设,严厉查处恶意投诉、诬陷诬告民警等行为,为民警正名,切实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增强民警执法办案底气。

二要加大后勤保障。按照全国“二十公”提出的“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逐步提高基层一线民警的福利待遇,运用多种类型的奖酬体现民警的实际付出和劳动,让民警感受到苦有所值。要建立民警因公牺牲抚恤制度和因公伤亡保险制度,切实做好因公伤亡民警的优抚工作。同时,积极研究和改善警用装备,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解决必需装备,增强处置社会治安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非杀伤性武器及防护性装备的配备,增强民警自身防卫能力,尽可能减少伤亡。

三要落实优待措施。在政治上关心民警,为民警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工作上爱护民警,改善办公条件,减轻民警负担,为民警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在生活上体恤民警,严格落实年度休假制度,通过分批轮流休假,使民警的身心得到休整。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引导民警树立健康有益的娱乐趣向。开展民警家政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家庭困难。建立紧急救治因公负伤民警“绿色通道”,确保民警负伤后得到及时救治。

四要开展身心保健。关注民警的心理健康,积极向民警提供心理服务,通过开设心理热线、心理咨询讲座、心理咨询网站和心理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努力缓解民警的不良情绪,使民警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健全民警的医疗档案,及时掌握民警的健康状况,保证患病民警得到及时医治,减少和避免人力资源损失。

参考文献:

[1] 倪德源, 龚罡.公安基层情报信息分析[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12. [ 2] 傅冰钢, 汤国明.现代公安信息管理学[M] .北京: 群众出版社, 2000.30. [3] 彭知辉.公安情报概念辨析[ 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 2) [ 4] 勾学海.再探情报定义[ J] .情报学刊, 1989,( 1) . [ 5] 张昌龄.科技信息工作手册[M]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0.3. [ 6] 缪其浩.市场竞争和竞争情报[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6.52. [7] 霍忠文.Infotelligence Science 论纲[J]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 1) . [ 8] 本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公安史稿[M] .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 9] 吴志明.关于构建公安大情报工作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J] .上海公安研究, 2003,( 1) . [ 10] 本书编委会.简明公安词典[ Z] .北京: 群众出版社,1989.124. [ 11] 黎镇中.刑事侦查学情报[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21. [ 12] 王志华.犯罪情报学教程[M] .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5.9. [ 13] 于凤玲.刑事侦查情报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8.15. [ 14] 王丰年.犯罪情报学教程[M] .北京: 群众出版社,2000.6.

第四篇:当前基层公安民警执法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

执法工作是每个基层民警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而作为检验执法工作成效的执法质量可以说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执法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民警执法素质的高低。目前,基层民警队伍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程度,但是综合执法素质不容乐观,本文试就目前基层民警执法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来促进基层民警的执法素质的提高。

一、基层民警执法素质现状

执法的好坏关键在于民警执法素质的高低,也就是说民警执法素质的高低是执法质量的核心,也是民警各项综合能力的体现。目前制约基层执法质量提升的原因就是基层民警执法素质层次不齐,根据调查了解,民警的执法素质主要有以下现状:

一是理论知识不扎实。执法工作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而目前基层执法队伍主要以老民警为主,新生力量所占比例不大。老民警的知识又很难更新和学习。这些因素导致从事执法民警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可以说执法,特别是网上执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课程,是在一边学,一边干的过程中增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不扎实直接导致民警在执法时找不准解决案件的关键点,在案件处理时“说不过”群众,处于被动地位。

二是实战经验的缺乏。近年来基层单位人员的频繁调动,导致出现新老民警断层,这个现象是目前基层单位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执法队伍年轻化、实战经验缺乏,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开展。新到基层的民警对执法工作可以说是一

知半解,而执法工作不可能是纸上谈兵,案件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处理案件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新老民警的断层是基层民警实战经验缺乏的最主要原因。

三是程序操作不规范。案件的办理是实体和程序相结合的过程,程序不合法,实体也就不合法。民警在办理各类案件时只注重对实体法律的理解,而忽视对程序法律规定的应用。在现实执法中民警对实体法应用的最多,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程序出问题,如果案件引起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我们面临败诉的机会就最大。比如案件相关物品只扣押,而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处理结果。

四是执法角色的错位。执法者作为群众人身和财产的保护

神,在执法中不能够感情用事,应该以第三者的身份去了解情况,然后展开调查取证,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依据法律作出裁决。但是根据接处警的经验,以及所内民警的情况,民警在处理案件的第一现场往往很容易感情用事,被双方当事人的感情所左右,从而造成处理案件时感情的倾斜。这种感情的倾斜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因为存在这种感情导致执法角色的错位,从而导致在处理案件时很容易将矛盾纠纷引发到民警身上,产生当事人与执法者的对立。这是由于民警执法心理素质不过硬造成的,所以我们执法时不能够以带着自己的感情执法。

五是案件定性不准确。案件的定性准确、适当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依据,但是由于民警理论知识欠缺,实战经验缺乏,再者案件性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民警在执法中对案件性质

的定性不准确。案件定性不准确,直接导致案件调查取证的偏失,从而影响案件事实是否清楚,是否能够有效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只有对案件的性质把握了,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调查工作,避免工作的失误和警力的浪费。

六是法律文书不规范。执法质量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案件材料以及相关法律文书的制作,而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是我们目前基层民警在执法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文书制作粗糙,材料书写抓不住案件的关键点,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问,民警书写材料粗心导致错别字满篇,书面用语和口头语乱用等。

二、提高基层派出所民警执法素质的对策

目前基层派出所民警执法的现状,要得到有效的改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是我们行动的先导,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就是说对各类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适用熟练掌握,才能在执法中面对群众“说的过”。基层派出所应该对专业不对口的执法人员进行必要的集中培训,利用单位内部学、公安专业的民警与其它专业的民警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通过互相帮扶提升专业不对口民警的理论知识。或者聘请本局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当丰富的警员对民警授课,对执法办案常用的法律法规从理论上让民警熟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非专业民警的学法意识。

二是改变培训模式。上级部门在实施培训时,应该首先深入到基层派出所展开调查论证,根据基层派出所所需和基层民警执

法所需来展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实战,注重程序。通过培训让民警知道在执法工作中应该怎么办,如何开展工作,怎样有效减少工作的失误等效果。教会民警在执法中怎样做到实体法和程序法有效的结合,避免因为程序的违法而导致执法错误。

三是严格执法程序。民警在执法中要遵守程序规定,就必须对民警的执法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科学的、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增强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和战斗力,提升民警执法程序的规范性。应该建立以基层执法民警为主的考核机制,对于执法办案中优秀的民警进行奖励,对于执法办案表现不好、引发工作被动的民警进行惩戒。

四是定期执法研讨。交流是解决民警在执法中遇到问题的最好办法,应该以派出所为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层单位办理的案件进行研讨,将研讨的结果以专刊的形式下发,让执法民警进行学习,通过研讨提升民警的执法素质。在分局网页上应该设立典型案件研讨专栏,通过点将的形式对典型案件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增加民警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发现执法中的问题,才能教会民警在遇到同类似的案件该如何处置。

五是执法心理培养。执法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我们地区来讲目前是一个空白,很有必要在内部网页开设执法心理专栏,通过开设专栏转载心理知识、犯罪心理学理论文章、通过犯罪心理来破获的典型案件等知识,让民警了解到在案件处理时如何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来掌握询问技巧,也可以解答民警执法中遇到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误区。以此来提升民警的执法心理素质,避免民警在

执法过程中感情用事。

第五篇:关于当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给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公安政治机关和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要主动研究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全面推动公安各项业务工作上台阶,进一步推动基层基础建设。近日,笔者结合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对全区开展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和用思想政治工作激励队伍活力,推进在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掌握了当前全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理清了今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现将本人调研情况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全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市各级公安政工部门和广大政工干部,紧紧围绕不同阶段的公安工作中心任务,相继开展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活动和先进性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较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教育、激励、凝聚作用,为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干部队伍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极少数民警缺乏理想信念的追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各类矛盾呈现量大、多发,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安民警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个别民警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严格的工作要求、复杂的执法环境与不高的经济待遇、政治地位面前心理失衡,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具体表现为:个别民警缺乏理想抱负,放弃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有的民警受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活讲享受,工作标准低;有的民警宗旨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深厚感情;有的民警情绪低落,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民警,认为公安工作辛苦,政治上没盼头,待遇上没想头,产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思想,缺乏争先创优的意识;有的民警,工作上眼高手低,怕吃苦,生活上贪图安逸,斤斤计较。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够全面。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近年来,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有部分领导特别是一些基层所队的一把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不协调,一手硬、一手软问题仍有存在,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放到应有的位臵来抓。有的基层领导认为业务指标是实的、政治工作是虚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很少过问甚至根本不过问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领导对抓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缺乏章法,存在着“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事论事应付抓、等待观望消极抓”等现象。有的基层所队对上级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不认真组织研究,往往是开个会了事,仅仅组织一些象征性的学习活动。有的基层领导带头作用与自律意识不强,难以树立威信。有的基层所队领导以行政命令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缺乏针对性。有的基层领导对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不够敏锐,对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中无底,对民警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没有切实掌握,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准工作的突破口。 三是基层政工干部队伍欠稳定,素质参差不齐。从调查了解看,不少政工干部都是刚从业务部门转岗过来的,没有经过政工干部培训,不知道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之发展受限,所长的待遇能够落实,而教导员的待遇却没有纳入日程,导致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目前,全区38名专职政工干部中年龄都在35岁以上。政工干部的待遇不如业务干部,全区只有刑侦、经侦、治安、国保四个大队的政工干部的政治待遇解决了,另外34名政工干部的待遇至今没有纳入日程,基层的政工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地位不高,培养的前途不大,这种现状直接导致年轻、有能力的干部不愿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一部分基层政工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完整的思路,不会做、不善做思想政治工作,很少组织民警开展活动,常年不组织党团活动,不召开民主生活会,当民警生活上、工作上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谈心交心,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形同虚设,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传统、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当前,有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意识不强,不少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仍沿用过去那种空洞说教、“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仅限于开个会,拿着报纸、文件照本宣科,民警只能消极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起不到教育激励作用。有的基层领导干部不善于对队伍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平时联系民警、沟通民警不够,缺乏做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导致无法把准民警的思想脉搏,发现不了队伍中的不良苗头,即使发现问题也没有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与艺术进行教育处理,或无原则地做好好先生,或不负责任地一棍子打死,难以让民警心服口服。个别领导干部用格调不高的方法取代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靠感情、用人靠关系、办事讲人情、处事讲义气,不敢正面触及民警思想中的深层次问题,不会讲、不愿讲也不敢讲大道理,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实在内容。有些部署的政治教育就教育而教育,没有很好为中心工作服务,因此,“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而且有些思想教育活动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基层在忙于应付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应付,尽管声势造的不小,但真正在民警头脑中留下的东西却很少。

五是财政保障不足,有的民警心理失衡。由于经费保障的不足,加上公安行政收费项目的减少,经费来源的渠道紧缩,现在基层公安机关考虑解决经费花了大量精力,想方设法搞创收,以维持工作正常运转。在民警的个人收入方面,比下岗职工强一些,与有关单位比,相差甚远,上级公安机关规定的有的特殊岗位补贴,外省市的都落实到位,而信阳由于经济欠发达有的至今没有落实,尤其是应该保障的个人部分,同为一个财政标准拨款,但分局民警没有保障。基层民警工作量大辛苦,常年累月得不到休息,身体过度透支,70%以上民警都患有不同的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而个人收入却比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少得多,自己的超常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加剧了民警的不平衡心态。即使在公安系统内部,不同的县区、不同的单位、不同警种、科所队之间收入也存在较大差距。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影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发生根本变化。公安民警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现实问题的困扰,其思想状态也必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从客观上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地位削弱。改革开发以来,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生命线地位被日益削弱,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没有牢固树立起思想政治工作出警力、思想政治工作出战斗力的正确观念,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得不够、研究得不透,没有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及时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滞后于现实需要。

三是机制不全。目前公安机关虽然自上而下建立起了一支比较系统的专职政工干部队伍,但政工干部的责权利不是很统

一、不明确,不知道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抓队伍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坏基本完全取决政工干部自身能力和素质,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是警力不足。当前,警力配备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虽然近两年来全区警力有所增长,但增加与减少(退休、调离)的比例相差较大,相对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刑事犯罪的高发态势以及超负荷运转的工作压力,再加上大量的社会性非警务活动,警力紧张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目前,我区实有警力与人口比仅为万分之六。加之城区人流、物流的加大,执法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执法办案中无理投诉、告状增多,民警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存在畏难和厌战情绪。这导致民警承担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却又缺乏有效的缓解途径,民警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问题不容乐观。 五是保障不力。浉河虽然是信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经济比较落后,再加上管理体制的原因,警务保障不力的问题非常严峻,目前的警务保障主要靠罚没款收入,由于保障不足、不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备的改善、基础设施的改进和队伍建设的加强。有些困难基层单位出现了“皇粮吃不到,杂粮无处找”的现象,甚至民警垫支办案经费的状况。警察虽然是一个特殊的部门,从警就要讲奉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安首先是一门职业,警察也要有适当的报酬保证养家糊口,“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快”,这是不现实的。

六是激励不够。近年来,虽然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做了大量的工作,压职压级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基层各级领导干部交流难、提升机会少,基层民警职级偏低、压职压级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强调干部年轻化,基层民警一般超过45岁不再提拔,对一般民警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的民警一到45岁这个界限,感到提升无望,工作不再勤勉尽责,有混日子的思想。基层有些优秀的民警由于内部受编制、职级限制提不起来,对外又交流不出去,压到年龄到扛就等着退休。非领导职务调级作为分局一线的民警没有一点希望,机关大多部门领导等到退休连个科级待遇都解决不了。年龄偏大的民警普遍的认为只有熬年头到退休。另外,目前的考核评比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这一定程度也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

三、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针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当前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确保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健康有效的顺利开展。

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生命线的思想,给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地位,真正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这一科学论断落到实处。当前,广大民警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增强,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改革精神,给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必须看到,广大公安民警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心理冲击力和诱惑面前,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实践证明,凡是思想政治工作抓得好的单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凡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单位,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就容易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臵,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在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制、强化“一把手”抓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意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制度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安机关内部编制机构、职务等级,明确各级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责职、权利、地位。同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形式创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奖惩机制,做到虚功实做,将思想政治细化、实化,转变为硬指标。重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示范作用,定期对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思想政治工作软弱,队伍涣散出现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三要强化政工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改进和加强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在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培训。充分利用和发挥公安院校的资源优势,也可利用军队院校合作办班,每年按级、按职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政工干部培训班,尤其对初任政工干部要进行首任培训,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二是注重培养。要注意关心培养政工干部,为年轻、有能力的政工干部创造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锻炼的机会,从思想上跳出政工干部不懂业务的误区,大胆地把具备条件的优秀政工干部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把优秀业务民警安排到政治工作岗位上锻炼。三是政策倾斜。应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提高政工干部的待遇,在提职、晋衔等方面适当给予倾斜,在经济上也应比照有关警种,给予特殊岗位津贴,挽留和吸引一些优秀人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四是考评激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治干部队伍考评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树立创一流、争先进、争第一的思想,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要全力推进警务保障。当前,公安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和公安事业发展的瓶颈,要以基层基础建设年、信息应用年和正规化建设为契机,切实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加大力度,整体推进,立足公安实际,把公安警务保障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按照河南省关于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支持,下大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公安经费全额保障的财政体制,并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年予以递增,民警的津贴、补贴、福利、待遇、超时工资等也应予以保障。要求乡镇在对派出所装备、基建等问题上予以一定支持,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牵头,乡镇联动”的路子,增强做好公安工作的信心。

五要切实解决警力问题。严格落实全国“二十公”、“警力下沉,保障小下倾,重心下移”的精神,真正把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用在实战上,用在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尤其是基层实战单位,是公安机关的窗口,公安机关的门面,处于执法办案,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其形象直接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而且基层单位工作量大、任务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工作都要在基层得到落实,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执法环境的改善,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要求越来越严,期望值越来越大,上级机关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所以,基层单位更需要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且年轻力壮的民警。

六要真心实意解决民警实际困难。一是尊重和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内部的维权组织,要切实发挥作用,协调党委政府落实各项维权措施,对民警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遇到谩骂、殴打、人格侮辱甚至人身伤害的,要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地为民警撑腰,做民警的坚强后盾。二是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积极协调解决经费不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偏低、民警因公伤残、牺牲的医疗抚恤保障等问题。三是重视民警的心理研究。要坚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高质量的民警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民警思想状态和心理活动特点,防微杜渐,及时帮助民警克服心理障碍,防止民警心理失衡导致各类恶性案件的发生。四是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文化生活活动,丰富民警生活,营造浓厚氛围,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归属感和团队精神,减少队伍中离散现象和防止违法违纪等问题发生。

上一篇:单亲家庭心理辅导案例下一篇:读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