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支原体病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禽支原体病范文

禽(鸡、鸭、鹅、)(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说明:1.本表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填写。

2.本表述及的单元(流行病学单元)是指处在同一环境、感染某种病原可能性相同的一群动物。如处在同一个圈舍内的动物,或某个村内饲养的所有易感动物,均可称其为一个流行病学单元。

序号: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基础信息

二、现况调查

注:①家禽种类:同一单元存栏多种家禽的,分行填写; ②存栏数:是指发病前的存栏数;

③发病数:是指出现该病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测为阳性的动物数。

5.疫点所在地及周边地理特征

请在县级行政区域图上标出疫点所在地位置;注明周边地理环境特点,如靠近山

三、疫病可能来源调查(追溯)

四、疫病可能扩散传播范围调查(追踪)

填表人姓名:联系电话:

填表单位(签章):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签章)

第二篇:2016年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报告

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16年12月

目录

概 述 .................................................... 3 材料与方法 ............................................... 4 2014年监测结果 ......................................... 12 2015年监测结果 .......................................... 4 2016年监测结果 ......................................... 12 2014年、2015年、2016支原体监测情况比较 ................. 15 总 结 ................................................... 18 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 述

感染性疾病尤其耐药菌引起的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可造成死亡,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对控制感染性疾病,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的意义。支原体作为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特殊病原体,可使用的有效抗生素有限,而能安全用于儿童和孕期哺乳期妇女的药物更少。近年来,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并出现耐药,可供使用的有效抗菌药物也不断缩减,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抗菌药物的开发已经远远滞后于支原体耐药的产生步伐,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支原体耐药的出现和扩散,同时争取时间加大抗菌药物开发力度,我们很有可能进入无抗菌药物可用的时代。解决耐药问题,需要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专业技术、公众教育、行政管理等领域采取积极措施。耐药监测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根本,能为临床治疗、管理部门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政策与指导原则提供数据。

2012年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北京市卫生局为监测网的行政领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牵头组织开展了北京市细菌耐药监测中支原体耐药监测工作,支原体耐药监测组组长单位严格按照“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的监测方案,监测中心实验室设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集参加支原体耐药监测入网单位的标本,使用国际认可统一方法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做出耐药率分析,同时着手建立网络化支原体耐药实时监测体系。

通过建设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系统,收集支原体耐药监测网参加单位的支原体耐药资料,掌握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耐药特点及变迁信息,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支原体奠定基础。通过整理、分析定期获得的监测数据,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药物,与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分析耐药趋势与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抗菌药物应用调整建议,为卫生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和决策提供依据。建立网络化支原体耐药实时监测系统,做好疾病的防控预警,减少或延缓耐药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

材料与方法

1、 支原体标本来源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网入网单位的医院。 1.1肺炎支原体标本: ①收集对象:具有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之一的患者,病程在7天之内的门诊和住院病人(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或支原体肺炎为主)。 ②标本收集:咽拭子。

1.2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标本:①收集对象:具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如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不孕不育等患者。②标本收集:男性患者用无菌拭子采取尿道分泌物或中段尿;女性患者用无菌拭子采取宫颈分泌物或中段尿。

2、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

培养鉴定试验方法与判定标准按照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 2011年版的规定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微量稀释法或试管法。

3、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

所得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监测工作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案,进行统一技术培训,以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2014年监测结果

1、收集标本数:

收集支原体标本数900例,其中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662例,占总标本数的73.56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标本238例,占总标本数的26.44%。662例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中,目前分离出非重复菌株42例,完成基因及初步药敏鉴定的为20株。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标本共238例,分离出非重复菌株113例,其中单纯人型支原体3例(2.65%),单纯解脲脲原体79例(69.91%),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31例(27.43%)。

2、支原体标本来源: 肺炎支原体主要来源于咽拭子,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主要来源于宫颈分泌物,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标本来源分布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分离株构成图见图1:

图1 生殖道来源支原体分离株的分布

3 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

3.1 肺炎支原体体外药敏实验耐药情况 肺炎支原体分离株耐药情况见表3,所有临床分离株中,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耐药,且耐药水平较高,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大于64 ug/ml,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莫西沙星均敏感。

表1 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耐药(%)

药品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四环素 左氧氟沙星 莫西环素

株数 20 20 20 20 20

R 84.3 84.3 0 0 0

S 15.7 15.7 100 100 100 注:肺炎支原体对四环素仅有敏感的判断标准;S、I、R分别为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下同。

3.2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耐药情况

人型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1,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多西环素均未出现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但对交沙霉素均敏感;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耐药率为33.3%,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0%、33.3%、66.7%,对加替沙星未出现耐药,中介率为33.3%;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未出现耐药,中介率为100.0%;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未出现耐药。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2,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多西环素耐药率为1.3%、2.5%;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1%、2.6%、1.3%、1.3%、8.9%;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4.2%、5.1%、3.8%;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耐药率为34.2%;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59.5%。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标本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3,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多西环素耐药率为12.9%;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3.5%、83.9%、74.2%、90.3%、9.7%;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4.2%、38.7%、12.9%;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耐药率为67.7%;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87.1%。

表3-1 人型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S 美满霉素 多西环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100 100 0 0 100 0 100 0 0 66.7 66.7 66.7

人型支原体

I 0 0 0 0 0 100 0 0 0 0 33.3 33.3

R 0 0 100 100 0 0 0 100 100 33.3 0 0 表3-2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S 美满霉素 多西环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97.4 97.5 44.3 75.9 96.2 12.6 6.3 94.9 32.9 35.4

解脲脲原体

I 1.3 0 50.6 21.5 2.5 53.2 34.2 3.8 58.2 30.4

R 1.3 2.5 5.1 2.6 1.3 34.2 59.5 1.3 8.9 34.2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55.7 89.9

39.2 6.3

5.1 3.8 表3-3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S 美满霉素 多西环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83.9 87.1 0 3.2 83.9 0 3.2 6.4 0 9.7 6.5 35.5

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

I 3.2 0 6.5 12.9 6.4 32.3 9.7 19.4 9.7 16.1 54.8 51.6

R 12.9 12.9 93.5 83.9 9.7 67.7 87.1 74.2 90.3 74.2 38.7 12.9

2015年监测结果

1、收集标本数:

收集支原体标本数984例,其中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684例,占总标本数的69.51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标本300例,占总标本数的30.49%。684例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中,目前分离出非重复菌株78例,完成基因及初步药敏鉴定的为21株。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标本共300例,分离出非重复菌株145例,其中单纯人型支原体6例(4.14%),单纯解脲脲原体118例(81.37%),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21例(14.49%)。

2、支原体标本来源:

肺炎支原体主要来源于咽拭子,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主要来源于宫颈分泌物,统计结果见图4:

图4 标本来源分布

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脲原体(UU)分离株构成图见图3:

图3 生殖道来源支原体分离株的分布

3 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

3.1 肺炎支原体体外药敏实验耐药情况

肺炎支原体分离株耐药情况见表3,所有临床分离株中,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耐药,且耐药水平较高,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大于16ug/ml,对左氧氟沙星、四环素、莫西沙星均敏感。

表3-1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耐药(%) 药品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四环素 左氧氟沙星 莫西环素

株数 21 21 21 21 21

R 71.42 71.42 0 0 0

S 28.56 28.56 100 100 100 注:肺炎支原体对四环素仅有敏感的判断标准;S、I、R分别为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下同。

3.2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耐药情况

人型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1,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均未出现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66.7%、0%、33.3%,但对交沙霉素均敏感;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16.7%、50%、33.3%,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0%、66.7%、33.3%,对加替沙星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未出现耐药,敏感率、中介率均为50%;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未出现耐药。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2,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0.080%、0%、99.20%,强力霉素多耐药率、中介率、敏感率为0.85%、0.85%、98.3%;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85%、0.85%、0%、1.70%、5.1%;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4.5%、6.8%、1.7%;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耐药率为19.5%;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45.8%。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标本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4-3,对四环素类药物美满霉素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分对别为95.2%、4.8%、0%,对强力霉素均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2%、95.2%、85.7%、95.2%,交沙霉素均敏感;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1.4%、52.4%,对加替沙星均敏感,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耐药率为47.6%;对林可氨类抗生素克林霉素耐药率为66.7%。

表3-2 人型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美满霉素 强力霉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人型支原体

S 100 100 33.3 33.3 1 50 1 33.3 33.3 33.3 0 50

I 0 0 0 0 0 50 0 0 0 50 66.7 50

R 0 0 66.7 66.7 0 0 0 66.7 66.7 16.7 33.3 0 表3-3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美满霉素 强力霉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解脲脲原体

I 0 0.85 22.90 2.50 0.80 75.40 48.30 3.40 32.20 60.20 69.50 20.30

S 99.20 98.30 76.30 96.70 99.20 5.10 5.90 94.90 62.70 15.30 23.70 78.00 R 0.80 0.85 0.80 0.80 0 19.50 45.80 1.70 5.10 24.50 6.80 1.70

表3-4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美满霉素 强力霉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交沙霉素 甲砜霉素 克林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司帕沙星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

S 95.20 100 0 4.80 95.20 0 0 14.30 0 0 0 38.10

I

4.80 0 4.80 0 4.80 52.40 33.30

0 4.80 28.60 47.60 61.90 R 0 0 95.20 95.20 0 47.60 66.70 85.70 95.20 71.40 52.40 0

2016年监测结果

1、收集标本数:

收集支原体标本数1083例,其中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620例,占总标本数的57.25%;分离培养出肺炎支原体菌株91例。检测生殖道标本463例,占总标本数的42.75%。支原体共检出154例,检出率为28.0%(154/463)(表1)。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检出133例,检出率为28.7 %(134/463),占支原体检出总数的86.4%(133/154)。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检出21例,检出率为4.5%(21/463), 占支原体总检出率为13.6%(21/154)。单纯解脲脲原体检出率高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能检出单纯人型支原体。

2、支原体标本来源:

肺炎支原体主要来源于咽拭子,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主要来源于宫颈分泌物,统计结果见图6: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分离株构成图见图5:

图5 生殖道来源支原体分离株的分布

图6 标本来源分布

3、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时间变化:

图7 北京市2016年每月肺炎支原体检出率

4、支原体耐药情况 4.1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

肺炎支原体分离株耐药情况见表1,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肺炎支原体比例均为84.6%,红霉素、阿奇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4μg/ml、8μg/ml;未发现对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肺炎支原体。

表4-1 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耐药率(%)

药品 四环素 红霉素 阿奇霉素 左氧氟沙星

株数 20 91 91 20

R 0 84.6 84.6 0

S 100 15.4 15.4 100 4.2解脲脲原体耐药情况

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耐药率、中介耐药率、敏感率分别为1.5%、1.5%、97%;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5%、7.5%、3.0%,中介耐药率分别为1.5%、24.8%、21.8%、4.5%,敏感率为98.5%、73.7%、70.7%、92.5%,对交沙霉素未出现耐药,中介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98.5%;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82.7%、56.4%,中介耐药率为12.8%、33.1%,敏感率为4.5%、10.5%。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标本对四环素类药物多西环素未出现耐药,敏感率为100%;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3%、57.2%、57.2%,中介耐药率为52.4%、23.8%、23.8%,对交沙霉素未出现耐药,敏感率、中介耐药率分别为80.9%、19.1%;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0.2%、90.2%,中介耐药率为0、4.8%,敏感率分别为4.8%、4.8%。

表4-2 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多西环素

交沙霉素 阿奇霉素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解脲脲原体(133株)

S 97.0 98.5 73.7 4.5 10.5 70.7 92.5

I 1.5 1.5 24.8 12.8 33.1 21.8 4.5

R 1.5 0 1.5 82.7 56.4 7.5 3.0

表4-3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中介、耐药率(%)

抗生素 多西环素 交沙霉素 阿奇霉素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21株) S 100 80.9 14.3 4.8 4.8 19.0 19.0

I 0 19.1 52.4 0 4.8 23.8 23.8

R 0 0 33.3 90.2 90.2 57.2 57.2

2014年、2015年、2016年支原体监测情况比较

1、收集菌株数及构成比:

2016年收集标本数与20

14、2015年同期大致相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标本数与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标本的比例大致相同;单纯解脲脲原体分离比例呈升高趋势,与2014年相比,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株所占比例稍有下降,2014年和2015年单纯人型支原体比例基本相同,2016年未分离出单纯人型支原体。见图8。

图8 20

14、20

15、2016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标本构成比例图

2、20

14、20

15、2016菌株耐药率的比较: 2.1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率较以往报道的92%有所下降,但耐药率仍在70%-85%之间,仍值得引起临床医师关注。对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仍然为0。比较结果见图9。

图9 20

14、20

15、2016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比较

2.2 解脲脲原体

2014年、2015年、2016年解脲脲原体对罗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也有一定耐药率,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比较结果见图10。

图10 20

14、20

15、2016解脲脲原体耐药情况比较

2.3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菌株

与20

14、2015年相比,2016年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明显下降。比较结果见图11。

图11 20

14、20

15、2016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株耐药情况比较

总 结

支原体是能够体外进行自体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目前已发现200多种支原体,但目前已知的仅有部分与人类疾病相关,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肺炎支原体作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发病率较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很多对支原体有效的抗生素的使用受到限制,耐药支原体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扰。解决耐药问题的根本,应予与开展耐药监测,了解耐药现状,为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宏观调控抗菌药物使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指导与政策依据。

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组运行以来,在北京卫生局统一管理下,监测工作按照监测方案实施。随着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临床医生对耐药监测工作和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要性的认识,除了入网单位以外,还得到多家非入网单位的积极参与,监测数量在增加,对于肺炎支原体的耐药监测数据,试验中发现药敏试验的耐药率高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敏感菌的分离培养难度大于耐药菌,故肺炎支原体的临床耐药率低于药敏的耐药率。

北京市作为首都,拥有众多的各级医院和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技术,立足充分发挥优势,利用资源,提高支原体耐药监测水平和自动化管理能力,做好北京市支原体耐药监测工作。根据不同地区支原体耐药发展具体情况,在卫生部门领导和协调下,会同各医疗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将指标落实到各家医院,使支原体耐药率有所下降,制定有效控制方案。

第三篇:不同方法治疗在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不同方法治疗在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 生殖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感染后会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及下腹坠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不孕。为了探讨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则使用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常规的抗菌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液进行外阴熏洗和阴道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转阴率和复发率,观察组的转阴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联合中药外洗液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可提高药物的有效浓度,杀死病原体,降低复发率,且不易耐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应用效果

支原体感染是影响人类生殖道健康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造成子宫内膜炎、不孕不育、盆腔炎,解脲支原体(UU)是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由于UU耐药株的不断增加, 提高 UU感染者的有效治愈率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及应用不规范导致支原体耐药株的不断增多,其发病率、复发率及耐药率逐渐增高。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受损时,解脲支原体易从破损部位侵犯,引起生殖道感染,造成女性生殖器官物理性损伤和病理性改变[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妇产科学》[3]中诊断标准,生殖道分泌物拭子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排除滴虫、霉菌、衣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观察组年龄22~45岁,平均34.5±1.1岁;已婚36例,未婚有同居史9例。对照组年龄23~47岁,平均32.6±1.2岁;已婚37例,未婚有同居史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一般资料 年龄 体重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 34.5±1.1 56.3±6.9

对照组 32.6±1.2 56.3±6.9

P值 >0.05 >0.05 对照组予盐酸多西环素胶囊口服,0.1 g/次,2次/d及阿奇霉素片0.25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液(内含黄芩、黄柏、鱼腥草、蒲公英、百部、苦参、白花蛇舌草、蛇床子、茵陈、苍术、土茯苓),水煎后外阴熏洗和阴道冲洗,1剂/d,1次/d。2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5d开始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期间禁房事,要求配偶同时检查和治疗。疗程结束后1周、

1、2个月,专人复诊进行生殖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培养。

1.2.2标本采集

宫颈分泌物:用无菌窥阴器扩张阴道,注意窥阴器上不能涂润滑剂及消毒剂,以防干扰测定结果,用消毒棉签擦拭宫颈口多余的分泌物,然后用灭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口内2~4cm处缓慢旋转2~3圈,停留30s后取出,取出时注意不要碰到阴道壁,放于无菌试管内送检支原体。

阴道分泌物: 用3支无菌棉签取阴道侧壁上1/3分泌物后送检。 1.2.3分泌物的检测

UU-DNA PCR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扩增产物经含EB 染色剂的1.5%琼脂糖凝胶电泳,将凝胶放置于紫外检测分析仪上观察,如450nm 处出现橙黄色条带,则标本中 UU-DNA 阳性。 1.3疗效判定指标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3次阴性;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2次阴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1次阴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3次阳性。复发:UU转阴后3个月进行复查,UU呈现阳性。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UU转阴率、复发率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转阴率和复发率,观察组的转阴率为91.11%,观察组的转阴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转阴率(%)与复发率(%)的比较

组别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UU转阴例数

41 36

% 91.11 80.00

复发例数

3 12

% 6.67 26.67

P值 P<0.05 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n=45)

治疗疗效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2.3不良反应的比较

25 12 6 2

% 55.56 26.67. 13.33 4.44

对照组(n=45)

P值

例数 22 10 4 9

% 48.89 22.22 8.89 20.00

<0.05 <0.05 <0.05 <0.05 <0.05

95.56

80.00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其中对照组有18例,观察组有16例,但均能耐受,治疗不受影响,停药后可自行缓解。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更加关注女性妇科疾病,生殖道感染是妇科疾病中一种常见且多发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现如今已被人们广泛关注。微生物感染所致炎症是引起不孕不育的常见病因,究其病因有很多,如输卵管因素、卵巢因素、子宫因素、宫颈因素、阴道因素、免疫因素等。不仅仅影响家庭关系,还会引发社会问题。

解脲支原体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具有尿素酶活性,能分解尿素,当泌尿生殖道发生炎症,黏膜表面受损时,解脲支原体易从破损部位侵犯,引起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输卵管炎等生殖道感染,造成女性生殖器官物理性损伤和病理性改变易导致不孕症。目前不同的研究均证实UU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相关[4-5]。从而为进一步研而支原体中的解脲支原体(UU) 是造成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目前不同的研究均证实,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相关。研究显示,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局部微环境改变时,具有致病性的支原体通过其特殊的顶端黏附结构粘附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上,通过免疫介导损伤引起宫颈炎、子宫附件及盆腔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此外女性生殖道内的能吸附于精子表面,将结合部位连接成卷曲状态,降低精子的活力和速度,减弱精子对卵子的穿透能力[6]。还有研究显示[7],UU感染妇女血清中,γ—干扰素水平升高,后者是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能通过免疫机制激发细胞免疫引起组织损伤,并与其他细胞因子共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引起输卵管损伤。分析可能的机制为:UU生长能分解尿素产生 NH3,Mh 生长能分解精氨酸产生NH3,使局部环境的PH 升高,不利于乳杆菌生长,破坏女性生殖道的生态平衡,引起炎症. 另一方面支原体感染宫颈后能破坏颈管内黏液栓,使阻止菌群上行的天然屏障受损,使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作用更易发挥,引起下生殖道的感染上行致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盆腔炎性疾病。也有可能是阴道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感染破坏生殖道黏膜,使得机体免疫力下降,支原体大量繁殖,对宿主细胞的毒力作用得以发挥[8]。由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故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不敏感,UU由于被含有蛋白、脂质和胆固醇的细胞膜包围,不能合成细胞壁的前体,而没有细胞壁,所以争内酰胺类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对其无效,但对作用于膜蛋白和胞浆蛋白的抗牛素如红霉素等,则可通过抑制或影响其蛋白质、DNA、RNA的合成而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杀伤支原体。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及应用不规范导致支原体耐药株的不断增多,其发病率、复发率及耐药率逐渐增高。临床常使用能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素(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及阻止DNA复制的抗菌素(如喹诺酮类)进行治疗。然而近年来随着抗菌素的普遍应用,UU耐药性不断增强,使临床用药面临很大困难。近年来研究表明,支原体能在宿主体内的持续性感染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在与宿主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支原体形成了多种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生存方式,以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目前通过表面抗原变异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是支原体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监视,形成持续感染的重要特征[9-10]。因此,应更进一步了解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局部与全身免疫改变及其之间的关系,了解哪些人群生殖道感染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根据其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症状表现,属于中医学“带下病”“阴痒”“淋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多因脾虚生湿,湿热下注,湿蕴生虫,或房事不洁、外感秽浊,虫蚀阴中所致,故治宜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为法。用中药外洗方,方中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共为君药;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共为臣药;苦参、苍术、土茯苓、蛇床子、百部善清下焦湿热、杀虫止痒,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之功。通过中药外阴熏洗和阴道冲洗直达病所,局部有效浓度提高,有利于杀死病原体,且可改善阴道内环境,从而达到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治疗作用,有效防止复发。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大规模使用,期间不规范用药的比例增多,解脲支原体耐药性也逐渐加强,单独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疗效均有所下降,本研究停药后复发率达26.67%。也说明其耐药的严重程度的增加。本研究加用中药外洗液,中西结合治疗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且不易耐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Kasprzykowska U,Elias J, Elias M,et al,Colonization of the lower urogenita tract with Ureaplasama parvum can cause asymptomatic infection of the upper reproductive system in women: a prelimimnary study.[J].Arch Gynaecol Obstet.2014,289(5):1129-1134. [2]吴晓锋,海燕.女性不孕不育者免疫抗体检测情况的临床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12,21(7):54—57. [3]谷成祥. 支原体和衣原体并发细菌感染与不孕症关系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 : 1249-1251. [4]Terada M,Izumi K,Ohki E,et a1.Antimicrobial efficacies of several antibiotics against uterine cervicitis caused by Mycoplasma genitaliurn[J].J Infect Chemother,2012,18(3):313—317. [5]Michou IV,Constantoulakis P,Makarounis K,et al. Molecular investigation of menstrual tissue for the presence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Ureaplasma urealyticum and Mycoplasma homimis collected by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infertility [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4,40(1):237-242. [6]夏如意,谈珍瑜,刘文娥,等.盆炎丸治疗多重耐药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3):53-55,67.

[7]Zhu Wenfeng,Yang Xinyuan,Huang Zhifeng,et a1.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infertiljty ceIYic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UreuPlasma urealyticum del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J].China Journal of modem me(1icjne.2012.119 (9):70-72.

[8]黄新可,张羡,罗新,等.女性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8):628-630. [9] Rybar R,Prinosilova P,Kopecka V,et a1.The effect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semen on sperm chromatin integ“ty and standard semen parameters in men from infertile couples[J].AndroIogia,2011,doi:10.1111/j.1439—0272.2011.01198.x.

[10]任小蓉,尚宏喜,刘恩让,等.2011年深圳地区解脲脲原体药敏及耐药机制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8):771-773.

第四篇:禽病名称英文缩写

新城疫 大肠杆菌 禽流感

传染性支气管炎

马立克

低致病禽流感 淋巴白血病

传染性喉气管炎 包涵体肝炎 传染性法氏囊 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痘

EDS--76--减蛋综合征鼻炎 禽脑脊髓炎 病毒性关节炎 败血支原体 滑液囊支原体 禽呼肠弧病毒 网状内皮增生症 僵鸡综合征 肠炎沙门氏菌 肿头综合症 鸭肝炎

鸭病毒性肠炎 火鸡疱疹

ND

AC

AI- IB MD LPAI LL ILT IBH IBD HPAI FP CIA IC AE VA MG MS REO REV SSA SE- SHS DH DVE HVT

第五篇:禽伤寒的症状和治疗

禽伤寒症状及防治方案

一、禽伤寒症状:

一般情况下会经历4天到5天的潜伏期才开始发病。青年鸡或成年鸡感染发病,随着病菌毒力强弱和禽体抵抗力不同而有差异。初期表现饲料消耗量突然下降,精神委顿,翅下垂并离群呆立一旁,珥与肉髯苍白或皱缩,羽毛2—7天,一般为5天左右。慢性型可拖延数周之久,贫血,渐进性消瘦,死亡率较低,发病禽可以康复成为带菌者。雏鸡笈病的症状与白痢稆似,表现精神沉郁,生长不良,食欲停止,排白色粪便,肺部受到侵害时则有呼吸困难与喘气症状,病程较短,死亡率可达10%~50%。

二、病理变化:

最急性病例由于病禽迅速死亡,通常不见明显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可见典型病理变化,肝、脾、肾显著肿大,充血潮红,表面常可见灰白色粟粒状坏死小点,胆囊充满胆汁而膨大。亚急性或慢性病例,肝脏肿大,呈淡绿、棕色或古铜色,质脆,是其特征。肝和心肌还可见散在的灰白色小坏死点,脾和肾充血肿大。卵巢、卵泡、卵黄常见充血,出血,变形,变色,母禽常因卵泡和卵黄囊破裂而引起腹膜炎。公鸡则见睾丸炎并有病灶。在肠道一般可见轻重不等的卡他性肠炎,内容物黏稠,含有多量胆汁。通常小肠的病变较为严重。雏鸡病理变化与雏鸡白痢基本相似,特别在肺与心肌中可见到灰白色结节状的小病灶。

推荐方案:南阳畅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病毒先锋+抗毒】

 【用法用量】混饮:每100g本品兑水400kg供家禽自由饮用,五天为一疗程。每天用药5~6小时,其余时间饮用清水。

上一篇:青海湖散文范文下一篇:巧记汉字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