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名家解读

2022-07-28

第一篇:中考作文名家解读

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点评辅导3

课外辅导讲座三

姓名__________

2015陕西省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范文、点评

【真题再现】 按要求作文。(50分)

题目:我的老师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

①文中如需涉及所在区(县)名,一律用“秦岭区(县)”代替;

②文中如需涉及学校名称,一律用“陕西三秦中学”代替;

③文中如需涉及老师姓名,一律用“姓+老师”代替,如“王老师”。

【名师解读】

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仍然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试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首先,在形式上,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相对于2014年中考作文试题来说少了一段“导引”文字,但却加上了一个“【特别提示】”。不给考生以“导引”文字的写作暗示,可以给考生“自由发挥”的最大空间,有利于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作文水平的考场佳作。而新加的“【特别提示】”,则是对写作“要求”中的第“④”条“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的具体的、统一的规定,避免了因“要求”笼统而造成的操作性不强的弊端,也使命题显得更加完美无缺。

其次,在内容上,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延续了往年的“高扩展性”,即命题均能给考生以多种角度入题的可能,有利于考生超常发挥,写好作文。具体来说,“我的老师”的这道全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狭义的“老师”,即专指给自己带课的教师;二是广义的“老师”,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也可以写给自己带来教益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陌生人等; 也就是说,只要某个人“有所长”,无论

男女长幼,无论身份地位,均可以是“我的老师”;写作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一个是称为自己老师的原因,这二者要揉和起来。三是比喻义的“老师”,可以是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比如李白、杜甫、陶渊明、屈原、屠格涅夫、鲁迅等等,写出他们的精神品质对自己的教导,都可以称之为“老师”。写不是实存的人,还可以写物, 写物的话可以写一本书,一种植物或者动物,读一本书而获得教益,堪称老师;动植物身上的品质值得学习,老师也名副其实。关键是突出描写对象身上的“师”的品质,在描写这些品质的同时强调对自己的影响。如前将一本好书当做“老师”。四是引申义的“老师”,即凡是能对“我”有启迪意义的所有的现象、情境、场景等,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老师”。

当然,“我”只是文章的叙述者,如果要求奇,“我”可以不是自己,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动物植物,不过孩子很难写好这样的构思。 所以这个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包含的内容又十分广阔,引导孩子思考身边带给自己教益的人或物,是一个非常好的中考题目, 应该没有孩子写跑题的, 所以常常写跑题的孩子的父母可以不用担心了。

【误区解析】

“我的老师”的这道全命题作文试题,对考生来说,几乎不存在什么难度。因为凡是考生,一定都有很多“老师”,而且一定也写过有关“老师”的作文。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考生在写作中也就最可能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审题误区:

1、对“老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狭义的方面,使得考场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2、对“老师”只褒不贬,或者任意拔高,使得“老师”的形象严重失真,影响得分。

要得走出以上审题误区,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超强的审题能力,同时,要真正走进生活,注重观察,并对观察对象有真切的感悟。

课外辅导讲座三

姓名__________

【范文示例】

我的老师

说起来你们或许不信,我有一位好老师,它就是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

还是让我讲讲我的这位好老师的故事吧。

那是五年前的一天上午,爸妈出去干活了,我做完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后无事可干,就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在我家的庭院里踢起了足球来。我们玩得很激烈,结果,一次带球突破中我被防守的同伴撞了个人仰马翻,倒下去的时候,将爸爸新栽的那棵葡萄树上从靠近地面的地方彻底折断。我想,坏啦,看来只有让爸爸明年重新栽一棵了。为了让爸爸栽新的葡萄树时方便些,我“将功补过”,拿来锄头将那棵断了茎干的葡萄树连根挖了出来,然后很随便地就将它扔在了一旁。

爸妈回来后,对我的做法很是吃惊。他们对我说:“孩子,没有一个生命不是在受挫中长大的,你应该明白生命其实很顽强呢。葡萄树的茎干是折断了,可是它的根却还活着呀,所以它还一定会长出新芽的!为什么要把它的根挖掉呢?”于是,爸妈又将我挖出来的葡萄树根很认真地栽回了原地。

第二年春天,那棵茎干被折断了的葡萄树还真的就萌生了新芽,到秋天的时候,它已经长得几乎与以前的大小没任何两样了。第三年,它长得快要高过

房檐的时候,爸妈不得不给它搭了一个架子,很快地,它所滋生的藤儿就疯狂

地爬满架子。秋天的时候,它甚至还挂上了第一串葡萄呢„„

近年来,特别是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我因故一次次遭受心灵的煎熬,但每每这个时候,我一想起这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我的内心也就有了战胜心灵煎熬的无穷的勇气,从而一步步让自己强大起来,再没有什么挫折能让我臣服。

现在你们相信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是我的好老师的原因了吧?一定是了!

【精微点评】

本文有二美:一是主旨美。全文通过为我们讲述“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的成长经历,揭示了“人生就是遭遇再大的挫折,只要坚持初心,就一定能发展壮大起来”的文章主旨,发人深省,能给读者以超强的正能量。二是构思美。主要表现在全文一开篇小作者即为读者设置了“我”为什么要把“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称之为“好老师”的悬念,有了这一悬念,读者的阅读兴趣立马就会被激发起来,促使读者将文章读下去。这就使得本文在构思上显得十分巧妙,很有艺术性。

课外辅导讲座三

姓名__________

我的老师

陕西一考生

墙壁上有大片青翠的爬山虎映入眼帘,还是那么舒适,那么惬意,因为毕业考试,又回到了这所可爱的小学,总归还是忍不住瞥那间楼的一角,亲爱的史老师,你还好吗?

史老师,是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头清秀的长发刚刚及肩,那双大眼睛水汪汪,好像会说话似的,笑容时而淑女,时而疯狂,让人捉摸不透,一身充满灵气,让我很是喜欢。

她上课时总面带笑容,直到有一天,那天她没有笑,而是面色苍白,眼睛红肿„„

那一节语文课,最调皮的学生也都趴在桌子上不说话,安静的让人害怕。那天我们在学一首古诗,史老师哽咽地领读着,声音不再甜美,嘶哑的让班上的同学心痛,就这样不敢询问,静静地度过一节课。

课间同学们更是议论声一大片,我透过窗户看到,史老师正趴在护栏前默默流着眼泪,天空正飘着雨,那情景真是悲伤极了。

直到班主任过来,史老师才掩了掩眼泪,班主任轻轻地把手搭在史老师肩上,贴上前去耳语了几句,史老师突然嚎啕大哭:“我妈没了、我妈没了„„”一下子扑在班主任的怀里,整个人都站不直了。

“你早上只请了半天假,要不回去歇歇吧!”班主任安慰道。“离升学考试几乎一周不到,我怎么能请假呢?”

我在窗边听着,只是觉耳朵红了,鼻尖很酸。

“李老师,你知道吗?昨天我妈发病打电话,我没接,我没接!”我默默地听着,想到了昨早上课的电话铃声,眼前早已模糊一片,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接下来的一周,史老师依旧给我们上课,升学成绩出来那天,我们班全校第一,史老师笑着,却也流着泪。我们都知道是因为什么,全班哭成了泪人,是抱歉,是感激,是感动„„

此刻坐在考场上的我,看到阳光充散在爬山虎的叶子上,绿得发亮,亲爱的史老师,你心中的结解开了吗?亲爱的史老师,你还好吗? 【推荐理由】

文章语言质朴、感情充沛,充满了对老师的爱和尊敬。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心理。结尾与开头呼应,既强化了对老师的感情,又是文章结构精巧、严谨。

课外辅导讲座三

姓名__________

我的老师

有一种情,它没有友情那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召;没有爱情那样“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它更没有亲情那样“谁言寸草心,报的山春晖”的眷恋!可是,这情,它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心头!

啊,我的老师,我亲爱的老师!我这样直抒胸臆您能否感觉的到?或许,我错了。我应该用更好的方法表达我对你的感情。汹涌澎湃,激扬洒脱,已不适合您了。因为默默无闻是您的特征,无私奉献是您的特长。

我的老师,大家说您像园丁,可我更觉得有时您像父母,有时您像朋友,有时甚至会像恋人。但无论像什么,您的关爱都是那么纯真,那么无微不至。

我的老师,您还记得吗?我上小学时,班上有个同学家里情况不好,有次她生病了,您给了她打针吃药的钱。虽然钱不多,但是这足够让我们幼小的心灵知道,这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充满希望。您就像座我们可以依靠的大山!

我的老师,您知道吗?虽然您批评过我,当众羞辱过我,我知道您是恨铁不成钢。可我更知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道理。从那以后,我的心变得更加坚强,敢于迎接挑战。您就像条我们可以汇集的长江。

我的老师,您累了吗?您知道我们物理不好,兴趣也不高,可您并没有气馁,您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一遍遍为我们讲解那难懂的题。在我眼里,您的心更加难懂。因为,劳累在您的脸上从未出现,您真的不累么?但当我考得优异成绩时,我才明白,您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就像片我们可以吸收养料的土壤。

我的老师,我亲爱的老师,您看哪一条条小溪是多么清澈,它们流向了远方,流进了知识的海洋。流向了理想国度。无论何时何地,您问:“问渠那得清如许”,我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溪是不会忘记那源头的活水。老师。您就像我们可以飞翔的翅膀。

我的老师,我敬爱的老师!严寒酷暑,春去秋来,岁月蹉跎,您容颜的苍老陪伴我们身心的强壮。

我的老师,我敬爱的老师!我喜欢您踮着脚在黑板上写字的样子;我喜欢您批作业时认真的表情;我喜欢您不畏病痛,坚持为我们上课的精神。

我的老师,我敬爱的老师!假如某天我们在街上偶遇,我生怕“老师好”这三个字无法让您感到我对你的尊敬,感谢,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为了工作您平时从不打扮,请您在我们毕业那天,,穿上高跟鞋和漂亮的裙子,我将记住那美丽的时刻,那美丽的老师!

我的老师,您希望桃李满天下,我希望我是其中的一个桃李。

老师,我亲爱的老师,待到桃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二篇: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点评(Word版)

2015陕西省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范文、点评

【真题再现】 按要求作文。(50分)

题目:我的老师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

①文中如需涉及所在区(县)名,一律用“秦岭区(县)”代替;

②文中如需涉及学校名称,一律用“陕西三秦中学”代替;

③文中如需涉及老师姓名,一律用“姓+老师”代替,如“王老师”。

【名师解读】

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仍然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试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形式上,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相对于2014年中考作文试题来说少了一段“导引”文字,但却加上了一个“【特别提示】”。不给考生以“导引”文字的写作暗示,可以给考生“自由发挥”的最大空间,有利于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作文水平的考场佳作。而新加的“【特别提示】”,则是对写作“要求”中的第“④”条“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的具体的、统一的规定,避免了因“要求”笼统而造成的操作性不强的弊端,也使命题显得更加完美无缺。其次,在内容上,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延续了往年的“高扩展性”,即命题均能给考生以多种角度入题的可能,有利于考生超常发挥,写好作文。具体来说,“我的老师”的这道全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狭义的“老师”,即专指给自己带课的教师;二是广义的“老师”,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也就是说,只要某个人“有所长”,无论男女长幼,无论身份地位,均可以是“我的老师”;三是比喻义的“老师”,可以是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如前将一本好书当做“老师”;四是引申义的“老师”,即凡是能对“我”有启迪意义的所有的现象、情境、场景等,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老师”。

【误区解析】

“我的老师”的这道全命题作文试题,对考生来说,几乎不存在什么难度。因为凡是考

生,一定都有很多“老师”,而且一定也写过有关“老师”的作文。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考生在写作中也就最可能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审题误区:

1、对“老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狭义的方面,使得考场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2、对“老师”只褒不贬,或者任意拔高,使得“老师”的形象严重失真,影响得分。

要得走出以上审题误区,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超强的审题能力,同时,要真正走进生活,注重观察,并对观察对象有真切的感悟。

【范文示例】

我的老师

说起来你们或许不信,我有一位好老师,它就是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

还是让我讲讲我的这位好老师的故事吧。

那是五年前的一天上午,爸妈出去干活了,我做完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后无事可干,就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在我家的庭院里踢起了足球来。我们玩得很激烈,结果,一次带球突破中我被防守的同伴撞了个人仰马翻,倒下去的时候,将爸爸新栽的那棵葡萄树上从靠近地面的地方彻底折断。我想,坏啦,看来只有让爸爸明年重新栽一棵了。为了让爸爸栽新的葡萄树时方便些,我“将功补过”,拿来锄头将那棵断了茎干的葡萄树连根挖了出来,然后很随便地就将它扔在了一旁。

爸妈回来后,对我的做法很是吃惊。他们对我说:“孩子,没有一个生命不是在受挫中长大的,你应该明白生命其实很顽强呢。葡萄树的茎干是折断了,可是它的根却还活着呀,所以它还一定会长出新芽的!为什么要把它的根挖掉呢?”于是,爸妈又将我挖出来的葡萄树根很认真地栽回了原地。

第二年春天,那棵茎干被折断了的葡萄树还真的就萌生了新芽,到秋天的时候,它已经长得几乎与以前的大小没任何两样了。第三年,它长得快要高过房檐的时候,爸妈不得不给它搭了一个架子,很快地,它所滋生的藤儿就疯狂地爬满架子。秋天的时候,它甚至还挂上了第一串葡萄呢„„

近年来,特别是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我因故一次次遭受心灵的煎熬,但每每这个时候,我一想起这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我的内心也就有了战胜心灵煎熬的无穷的勇气,从而一步步让自己强大起来,再没有什么挫折能让我臣服。

现在你们相信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是我的好老师的原因了吧?一定是了!

【精微点评】

本文有二美:一是主旨美。全文通过为我们讲述“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的

成长经历,揭示了“人生就是遭遇再大的挫折,只要坚持初心,就一定能发展壮大起来”的文章主旨,发人深省,能给读者以超强的正能量。二是构思美。主要表现在全文一开篇小作者即为读者设置了“我”为什么要把“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称之为“好老师”的悬念,有了这一悬念,读者的阅读兴趣立马就会被激发起来,促使读者将文章读下去。这就使得本文在构思上显得十分巧妙,很有艺术性。

我的老师 陕西一考生

墙壁上有大片青翠的爬山虎映入眼帘,还是那么舒适,那么惬意,因为毕业考试,又回到了这所可爱的小学,总归还是忍不住瞥那间楼的一角,亲爱的史老师,你还好吗?

史老师,是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头清秀的长发刚刚及肩,那双大眼睛水汪汪,好像会说话似的,笑容时而淑女,时而疯狂,让人捉摸不透,一身充满灵气,让我很是喜欢。

她上课时总面带笑容,直到有一天,那天她没有笑,而是面色苍白,眼睛红肿„„

那一节语文课,最调皮的学生也都趴在桌子上不说话,安静的让人害怕。那天我们在学一首古诗,史老师哽咽地领读着,声音不再甜美,嘶哑的让班上的同学心痛,就这样不敢询问,静静地度过一节课。

课间同学们更是议论声一大片,我透过窗户看到,史老师正趴在护栏前默默流着眼泪,天空正飘着雨,那情景真是悲伤极了。

直到班主任过来,史老师才掩了掩眼泪,班主任轻轻地把手搭在史老师肩上,贴上前去耳语了几句,史老师突然嚎啕大哭:“我妈没了、我妈没了„„”一下子扑在班主任的怀里,整个人都站不直了。

“你早上只请了半天假,要不回去歇歇吧!”班主任安慰道。“离升学考试几乎一周不到,我怎么能请假呢?”

我在窗边听着,只是觉耳朵红了,鼻尖很酸。

“李老师,你知道吗?昨天我妈发病打电话,我没接,我没接!”我默默地听着,想到了昨早上课的电话铃声,眼前早已模糊一片,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接下来的一周,史老师依旧给我们上课,升学成绩出来那天,我们班全校第一,史老师笑着,却也流着泪。我们都知道是因为什么,全班哭成了泪人,是抱歉,是感激,是感动„„

此刻坐在考场上的我,看到阳光充散在爬山虎的叶子上,绿得发亮,亲爱的史老师,你心中的结解开了吗?亲爱的史老师,你还好吗? 【推荐理由】

文章语言质朴、感情充沛,充满了对老师的爱和尊敬。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心理。结尾与开头呼应,既强化了对老师的感情,又是文章结构精巧、严谨。

第三篇:2010年中考写作导航:跟着名家学作文

【阅读导航】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很多同学一提到作文便愁眉不展。其实只要摸清了写作文的“门路”,掌握了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便会发现写作文也不过如此。下面让我们走近当代著名作家,听听他们对写作文的看法,会让你茅塞顿开。

【名家简介A】

赵丽宏,中国当代散文家、诗人。1951年生于上海。著有《生命草》《小鸟,你飞向何方》《珊瑚》《人生遐思》等散文集、诗集、散文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有30多部。作品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奖。有许多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日、俄等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他的文学作品感情真挚,文笔清新,尤其是面向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和爱心,深深打动了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心灵。

用自己的话作文

赵丽宏

小时候,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拿到就读。书读得多,见识自然就广,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

那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见我爱读书,便在班上表扬我。我至今还记得他的话:“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像赵丽宏那样,多读课外读物。”在作文课上,老师常常将我的作文念出来。私下里,老师还对我提出一个要求,他要我准备几个小本子,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书中精彩的描写,不管是写景的,写物的,还是写人物神态和心理的,都要留意,见到好的词句或者段落,就把它们抄到小本子上。老师的话,我当然老老实实地照办。于是读书时,就把小本子放在旁边,经常往上面抄一些词句。很快,小本子上就抄得密密麻麻,而且抄满了好几本。这样的小本子,很像现在流行的那些写作描写词典,只是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当时,有不少同学学我的样儿,也准备了小本子抄书上的词语,一时蔚然成风。

这样的小本子,开始时确实对我的作文有帮助,我经常从中摘录一些用到自己的作文里。然而时隔不久,我就逐渐讨厌这些小本子了。为什么?因为,每次从小本子上往作文本上抄词句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这不是在抄别人的文章吗?这样问得多了以后,我终于开始怀疑这种做法是不是对头。我想,如果写日出,别人这样写,我为什么要和他写得一样?他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日出,并且用自己的话把他看到的日出写出来,我为什么不能呢? 尽管我还不敢跟老师说,但我的疑惑和厌烦越来越强烈,终于强烈到再也不愿意往小

本子上抄任何书上的词句。然而小本子不能丢掉,因为老师要经常查看。怎么办?写自己的东西。于是我开始在小本子上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譬如碰到下雨,我就观察下雨前天空发生的变化,观察雨中的街道和树,也观察行人在雨中的神态和动作。到晚上,就把它们一一详尽地写到小本子上。再譬如,白天在路上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极胖的女人或者一个行动诡秘的人,我会跟在他们的身边或身后走一阵,仔细地看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一举一动,到晚上,我就在小本子上把他们“画”下来,当然,这“画”,不是用画笔和色彩,而是用文字。在“画”白天的见闻时,我要求自己尽可能写得生动,写得和我以前在书中见到的类似情景不一样。这样,小本子上的词句,就都是我自己的语言了。到写作文时,我从中寻找需要用的词语时,心里就感到很坦然,很放心,尽管我的语言不如那些文学名著中的语言精彩,但这是我自己的! 这个秘密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我在小本子上“画”自己的所见所闻时,其他同学还在那里大抄书中的词句呢。老师终于发现了我的秘密。那是在一次去乡下钓鱼之后,我在作文中非常生动地描绘了钓鱼的经历。记得我是这样写鱼被我甩出水面时的情景:“鱼儿从水里飞出来,就像一把闪闪发亮的银色宝剑,在我的面前飞过去„„”老师在作文评讲时读了我的作文,并且把我叫起来,当众问我:“这些话,是引用别人的,还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我很高兴地回答:“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老师没有对我的回答加以评论,他脸上的表情使我琢磨不透。课后,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从办公桌上拿起我交给他的小本子,表情严肃地问:“这里面的内容,都是你自己观察到的吗?”我紧张地点点头,以为他会批评我。想不到,他却欣慰地笑了起来。我还记得他当时对我说的那一番话。他说:“你不喜欢抄别人的话,很好!一个真正有出息的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写文章,当然也应该用自己的话来写。你就这样坚持做下去吧!”

以上的情景,已经过去30多年了。现在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老师的那番话,似乎仍在我的耳边回响。真的,我从心底里感谢我的这位语文老师,感谢他当时对我的这番鼓励。

(选自《意林·少年版》)

【学习经验】

大作家赵丽宏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向我们揭示了写作文的一大秘诀——要用自己的话来写,抒发自己的真情,这样才能写得有特色,有个性。其实每个人都是语言天才,每个人都有表达、交流的强烈愿望,乃至通过语言行为来体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

因此写好作文第一要注意的就是必须要袒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说真话,说实话,在

此前提下,才能讲求如何把真话、实话说好,说得恰如其分。只有真实地去表达才能学会表达,真话既无,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就必然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益。

【名家简介B】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曹文轩是中国当代文坛“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与沈从文、汪曾祺等人的小说风格一脉相承。他的作品以优美、感人著称,无论是描写世间风物,还是刻画人物心灵,都因细腻的笔法而让读者怦然心动。

想象力,作文之翼

曹文轩 人的想象力与一个人的生命力、理想、生活的渴求有关。也可以换一种表述,是与一个人的危机感,强劲欲望有关。一个没有危机感的人,一个欲望稀淡或衰退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想象力的。当一个人被挤压到窘境、绝境的时候,他的想象力会变得出奇的强健。我自己的体会是,每当我处于非常糟糕的处境时,我的想象力就会从心底里如同潮水般漫上来。想象是因为你感觉到了缺憾——巨大的缺憾,缺憾越大,想象力也就越大。

我的童年是在贫穷中度过的,是幻想帮我度过了童年的危机。没有铅笔,我就会幻想我有铅笔——无数的铅笔;没有书包,我就幻想我有书包——无数的书包、各种各样的书包。我以我的想象来弥补我的一无所有,弥补我的贫穷。什么都有时,你会丧失无穷无尽的欲望,你的想象力就会停止。因此我要感谢童年的贫穷帮我锻炼了想象力。福克纳说他最大的财富就在于他有一个苦难的童年,我认为这个童年所给予他的财富不是别的,不是什么生活素材,而是想象力。

那么,我们要问: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得很舒服,除了高考外我们无忧无虑,也没有什么强烈的渴求,想象力是否就比较薄弱?

我要说的是:我们没有办法让他们陷入困境,也不能为了想象力就让他们陷入困境。想象力是造物主的馈赠——造物主造人时本就赋予了你想象力。想象力也是可以培养的。知识可以武装想象力、发动想象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想象力的保护与培养——这从以往的语文教育与作文写作,都可以看出来。

艺术是升空,想象是火箭,知识是动力。我很喜欢这个比方。

当你终于发现了自己的生活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时候,且慢,你应该明白:要超越

熟人熟事,只有对生活进行再创造,丰富的生活加上大胆的想象,才能写出更好的东西。

首先你要给原始材料找魂儿。生活都是有意义的,但有些事情意义不大,几乎就是材料而已。然而,你可以救活它,甚至能使它熠熠生辉。我曾经向朋友们推荐过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陈小手》。小说写了一个男性接生医生,此人手长得很小,但接生的本领极高(也许因为长有这双小手),方圆十几里的女人一旦难产躺在床上声嘶力竭的时候,一听说陈小手到了,顿时就会安静下来。因为他的到来就意味着母子平安。这个故事,我小时候就听大人讲过(汪的老家与我的老家同属苏北里下河地区),但就没有想到要把它写成小说。如果把这样一个材料不怎么加工地写出来,可能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充其量只是一篇有乡情意味的东西。汪曾祺高明,他给这个材料找到了魂儿。只见他笔锋一转,写道:现在有一个国民党团长的太太难产,躺于榻上如猪一样号叫。团长差人请来陈小手。自然,难产经陈小手的点拨变成了顺产。团长给陈小手几十块大洋作为报酬,并拱手作揖。陈小手骑马走了,当马走出几十米远时,这团长突然拔出手枪,心想,我是一个团长,你的手怎么可以在我女人身上摸来摸去呢?枪口瞄准了陈小手,并一枪将陈小手从马上打落下来。

第四篇:精品教案 陈仲梁解读《背影》 名家解读名著

陈仲樑解读《背影》

我们处理现代文教材,大体上是两种形式。

一种呢,是线条的,从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比如《小桔灯》、《合欢树》。 第二种呢,是板块的。我把朱自清的《背影》做一个例子。 写作的背景

我教《背影》第一件事情,是默生词。先请大家把本子打开,老师给大家默几个词语。我讲词语的意思,你把词语默下来。

第一个,灾祸一个接着一个。“祸不单行”。 第二个,赶回家去办理丧事。“奔丧”。 回到家里看到了家里一片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 把家里的东西当的当,卖的卖。“变卖典质”。 当时家里的光景很不景气。“惨淡”。

一切原因,因为父亲失业了,下岗了。但是课文却是很文绉绉地写道,给了我一点空闲的时间。“赋闲”。

默写以后,请大家打开书,自己正正看,有哪些字是默错的。 黑板或屏幕上也把默写的六个词语展示出来。

(我走过全国的不少地方,都是大城市好学校,结果找不到一个同学六个词语全默对的。比如第一个词语“祸不单行”这个“祸”字,是示字旁的,不是衣字旁的。特别是“奔丧”的“丧”,和“长短”的“长”的写法不一样,它不是一竖到底的。老师们,对初中的学生,认字、写字毕竟是我们最基本的语文活动。)

默写完了以后,把黑板或者屏幕放在那里,因为以后课文推进的时候它还有用。 然后请同学们准备一下,你把这六个词语连贯起来说一段话。 你可以把“祸不单行”放在前面,作为一个总领:“这是一段祸不单行的日子。”也可以把“祸不单行”放在结尾:“这真是一段祸不单行的日子啊。”都可以。

请同学们把第一部分几个自然段看一遍,然后起来复述。

(现在我们语文教学,复述好像用得比较少。其实复述呢,第一,他自己要默读;第二,他要记忆;第三,要转述。转述的时候,他必然将现有的材料经过一定的改造,重新组合。

《红楼梦》王熙凤怎么会看中小红的?就是让小红做了一件事情,把这件事去告诉奶奶。小红回来以后告诉王熙凤,她已经把原话告诉了奶奶。一共有几个奶奶呢?一共五个奶奶,奶奶A,奶奶B,奶奶C,奶奶D,奶奶E。但是小红记得很清楚,回来复述了一遍。于是王熙凤决定,把小红调过来。本来呢,小红是在宝玉身边的,不经过组织部的调令,直接就把她调到自己身边了。所以复述这个过程,你叫他看了以后重新讲一遍,是很重要的一种语文能力。)

复述了以后,请同学们提提意见,有什么疏漏需要补充的。 其中有一个词语说错的人最多,“变卖典质”。很多人说成为“变卖了典质”。“变卖典质”是并列的,中间不能加一个“了”。

复述以后,老师给一句总结的话:以上大家复述的或者读的就是《背影》这个故事产生的家庭境遇,这个故事产生的背景。

关于背影

好,同学们课文都看过了,整篇文章写背影写了几次?写了四次。 详写的是哪一次?详写的是第二次。

现在请同学把第二次仔仔细细地自己看一遍。第二次就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翻过月台去买橘子的这一段。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工作,就是大家不看书,我给大家读一遍。我故意删去某些字和词,你听得出来吗?这些字和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接着就让同学把课文第二次描写背影的默读一遍。默读以后,请大家把书合拢。我把这一段读一遍:

1 (把书合拢,让他们竖起耳朵听老师读,这最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训练的是他的听力。卡内基的培训系统有一句名言: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什么学习品质呢?注意力要集中。所以卡内基认为,听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深青棉袍,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他用手攀着上边,脚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叫同学们马上举手,你听出来了没有,教师遗漏了哪些字? 譬如同学说:“老师,你把课文里‘黑布小帽’的‘黑’字漏掉了,‘黑布大马褂’的‘黑’字也漏掉了,凡是‘黑’字都漏掉了。”为什么不能漏掉呢?“因为祖母死了。”请你用刚才默写过的词语回答。“奔丧。”

同学说:“老师,你把课文中所有的‘布’字都去掉了,‘黑布小帽’的‘布’,‘黑布大马褂’的‘布’,‘深青布棉袍’的‘布’。”这个“布”字为什么不好去掉呢?“因为那时候家里很穷。”请你用默写过的词语回答。“因为当时家庭的光景很‘惨淡’,过着‘变卖典质’的生活。”原因在哪里呢?“父亲‘赋闲’了。”

(各位老师,既然你默了词语,那么你把这些词语从头用到底,不要前用后丢了。) 同学说:“老师,你把‘蹒跚’这个词语漏掉了。”“蹒跚”什么意思啊?“走路跌跌冲冲的样子。”所以“蹒跚”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的?“足字旁。”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蹒跚”的样子呢?

“老师你把‘他两手攀着上边’这‘两’字没有了,‘两脚往上缩’这‘两’字也没了。应该是‘他两手攀着上边’,‘两脚往上缩’才‘显出努力的样子’。”

为什么父亲的身体会如此“蹒跚”呢?“老师,你漏了一个词语,‘他肥胖的身子’。因为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肥胖。”

如果当时家庭光景很富裕,父亲动作很矫健,“啪”地翻过去,“啪”地翻过来,我的泪会“很快地流下来”吗?不会的。我的泪之所以会“很快地流下来”,是和当时家庭的境遇及父亲当时衰迈的体型密切相关。

同学们什么都看出来了,唯独有一个词语漏掉了,他们听不出来。哪个词呢?就是“他肥胖的身子微倾”漏了一个“向左微倾”。“向左”“向右”不是一样的吗?一般一个人翻不过去,显出挣扎的样子,是用哪个手支撑起来的?是用右手支撑。右手支撑,身体就向左微倾。

这就是朱自清。我们看其他的散文,像朱自清这样写得那么细腻的,在中国的文坛上能有几个? 这篇文章写父亲的背影,还让我们十分感动的,是第几次呢?是最后一次,第四次。 于是我请同学们把第四次最后一段齐声朗读一遍。也就是“这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的„„” 这段里边有很多细腻的地方,初一的学生不能领会到。留在这儿,不要解释。将来他重读《背影》的时候,他会体会的。

(因为语文教学有一个特点,是需要学生重读的。数学课没有,这个题目已经做过了,几年以后重新做一遍,这个需要不太大。但语文教学是需要重读的。包括上次我给大家讲的《落花生》,今天的《背影》、《合欢树》,下次讲的《小桔灯》,我都在建平中学的高中部开了一个选修课“重读初中课文”。)

以上是写父亲的背影。

关于眼泪

同学们看一看,写我的眼泪写了几次?同学很快地看了一遍,在下面抢着说:“四次!” 请大家把这四次的句子挑出来。 第一句:“回到家里,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板书:簌簌地 第二次:“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板书:很快地 第三次:“我的泪又流下来了。”板书:又 第四次:“在晶莹的泪光中。”板书:在晶莹的泪光中 然后问同学:“簌簌地流下眼泪”“簌簌”什么意思?是“纷纷地”,形容眼泪之多。 第二次是“很快地流下来”,形容眼泪的快。

2 同学们,为什么第一次是形容眼泪之多,第二次是形容眼泪之快? 这个问题相对难一点。我们可以把比较困难的题目转换成简易的。 那么这样,我们先来找几个形容心理活动的形容词。

第一次“簌簌地流下眼泪”流下的是怎么样的眼泪?你能给它在前边加几个形容心理活动的形容词吗?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流下的是什么眼泪?你也找几个形容心理活动的形容词好不好?

第一次流下眼泪是因为祖母死了,所以流下的眼泪是“悲伤的”、“悲痛的”或者是“哀恸的”。一下子回到家里看到祖母的遗像,眼泪忍不住流下来。很快地流下,纷纷地流下。

第二次,看到父亲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留下的是什么泪呢?因为前边还觉得父亲办事有点迂。“迂”什么意思呢?注解有的,做事情很守旧,有个词叫“迂腐”。先前还觉得父亲有点迂,但现在看到父亲这样艰难地翻过去翻过来,为的就是给我买一袋橘子,所以这里流下的是“惭愧的”、“内疚的”、“愧疚的”泪。

第一次是“簌簌地”,第二次是“很快地”。 结尾说:“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晶莹的泪光”能否改为“晶莹的泪珠”?为什么?

不可以。“晶莹的泪珠”是描写外貌,“晶莹的泪光”是描写内心的感受。 同学们,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写“我”比较适合写“我”的心理的变化心里的感受,而不太适合描写“我”的神情“我”的外貌。

现在请同学把我刚才的话复述一遍。

如果这段话写在书面上,哪个字上应当加引号?同学回答,“我”的上面。

(整堂课都不要忽略同学的基本功。基本功是贯穿在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课中。) 再请一位同学起来。那么用第三人称写他,比较适和写他的什么,不太适合什么? 用第三人称写他(这个“他”不需要加引号),比较适合写神情、衣着、外貌,而不太适合写内心的活动内心的感受。

所以这篇文章写父亲是写“背影”,写我是写“眼泪”。

但全文只有一处是写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心理变化,请同学们很快地把课文看一遍(这个时候用“很快地”是可以的,因为他课文已经熟悉了),把这句句子挑出来。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追问同学一句:“这句句子中,哪一个字不可缺少?” “似的”这个“似”字不可缺少。 这个“似”字在这里含有什么意思呢? 揣摩的意思。

课文讲到这里,基本上把需要推进的字、词、句的基本功完成了。就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经过教材的处理与提炼,加以集中了。然后我们才有基础来讨论这篇文章的人文精神。

文章的主旨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背影》这个故事绘成一幅画,不管是国画或者是油画,可以想象它的色彩是什么样的?

它的色彩是很暗淡的。你看,父亲穿着一身是黑的:黑布马褂,黑布小帽,深青色的棉袍。 但是却有两处亮光。请同学们把这幅暗淡的画中挑出两处亮光。 第一处亮光,就是父亲翻过铁道,买回来的一篮橘子。 这个橘子什么颜色? 朱红色。

这一篮子朱红色的橘子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丝的温暖,这就是父亲对我生活上的爱,特有的父亲的爱。朱红色显得那么的温暖,它是暖色的。

3 还有一处。父亲为我上京读书,特地为我制作了一件大衣,这件大衣是紫红色的。

在这件紫红色的大衣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期望,希望我终有一天能够飞黄腾达,大红大紫,所以特地给我挑了一件紫色的衣服。

这不是父亲一种爱吗?恰似那刹那的温柔。

更进一步

初中的语文教学到这里就可以了,我在高中重读初中课文的时候,还有第三层。 父亲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老一辈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是“讷言敏行”。说话不利落,重在他做什么。 (我前天从杭州回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九次年会,我改选了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我们的老会长长期以来是我们中学语文教材的总编,刘国正先生。一肚子的学问,但是讲起话来是结结巴巴。他会上只讲了几分钟:“我我我老了,也不想多说。现在的语——语文课最最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进入文本。很简单的一首诗呢,朝——辞——白帝——彩云间,你看一个‘白’一个是‘彩’;千——里——江陵——一日还,一个是‘千里’一个是‘一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味道呢,就在它这个不断地对比中。写了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诗歌,但是流流流传了这这这这么多代人。”我们觉得听刘国正讲话特别地有味道。他要么不发言,要发言总是有分量的。讷言敏行。)

但是这篇文章中父亲有一句话,是令人催泪欲下的。是哪一句? 是那句最最普通的话:“到那边来信!” 我在光明中学文化大革命中,带领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上山下乡。大家挤到火车上的时候还嘻嘻哈哈,你打我,我追你。哎呀,从来没乘过火车,多好玩啊!等到火车的汽笛一叫“呼——”,咔嚓咔嚓开始滚动的时候,“哗”地一声全都哭了。火车开始转动了,老人奔上前去的最后一句话:“到了那里别忘了写信啊!”

现代信息技术发达了,可以通电话,可以发电报,现在还有email,还有可视电话。但是到了那里要发个信息过来,这句话是不变的。

(游子外出,老人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我们现在叫“家眷”呢?这个“眷”字下面是什么偏旁?是目字旁。是望眼欲穿的意思。孩子外出了,大人,特别是老人望眼欲穿。

那么小孩子对大人呢?《陈情表》有一个注解:“区区,同‘拳拳’。”我见到人教社的编辑说,这样不行,你中间跳跃太大。“区区”怎么会同“拳拳”的呢?不能不讲理啊!文言文要教会学生看注解。“区区”极言其小,这里是指小辈对长辈的恭敬,同“拳拳”。因为“拳拳”下边两个“手”,两手合拱,躬身下拜。所以“区区”同“拳拳”。

如果我们教学生的时候,没有中间的中介,那么同学岂不是死记硬背吗? 而“眷眷”、“拳拳”在哪篇课文里出现过的呢? 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在写到柔石的时候:“眷眷之念,拳拳之心”。) 这已经根植在我们这个民族的无意识中。

所以《背影》所写的这种父爱,实际上是根植在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中。 这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价值。

第五篇:中考满分作文“豹尾” 解读

文章的字数达到了要求,有的同学就认为大功告成了;也可能因为时间安排不当,来不及对结尾作精心安排;或是因为不会安排豹尾而放弃推敲,草草收兵。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要知道再忙的阅卷老师,结尾都是要认真看的,同学们就要像导演安排压台戏那样认真写好豹尾,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现从中考满分作文选出几种结尾可供借鉴。

一、感悟反问式

例:我忽然明白了让的技巧,生活的繁杂与我无关,我不必整天想着让开他们,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稳稳地走下去。做一个心灵的隐士,又何必一定要让开世间的繁杂?(选自2005年江苏扬州以让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让的技巧》)

解读:这是考生在浙西大峡谷中漂流,从乘竹筏的大伯的一句我哪清楚呦,撑了这么多年的筏子,我只知道哪里安全,可以让筏子平稳地通过,要想去避让危险干啥?得到的感悟。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生的感悟是多么地独特而又深刻啊!反问句结尾,更让读者觉得不容置疑。

二、俏皮幽默式

例:看浮云般的人生,望江南,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选自2005年广东深圳半命题的味道的满分作文《江南的味道》)。

解读:考生明明知道在诗人笔下,江南的味道是多情的,最后还要两个设问句来一句: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并俏皮、幽默说: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似乎与自己无关,这就留给读者以仔细揣摩品味的余地。

三、诗歌意境式

例:夜深了,小街静下来了,天上的星星和小街的街灯遥相呼应,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选自2005年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

解读:读了这篇文章的结尾,人们自然会想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因为这一结尾抓住小街的特征,运用了联想的写法,具有诗一般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四、展望号召式

例:好心情之旅不会结束,请你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永远的好心情之旅吧,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一份好心情(选自2005年江苏常州以好心情之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好心情之旅》)!

五、揭开谜底式

例: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事(选自2005年湖南益阳市半命题走近的满分作文《走近那张牛皮癣》)。

解读:题目中的牛皮癣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专门清除牛皮癣的清洁工、晨练的老爷爷都没有揭掉这张牛皮癣?上学的小学生为什么还要呵护这张牛皮癣?直到文章的结尾才解开了这个谜底。不但能给人以原来如此的轻松感,还给人们以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值得弘扬的亲情美的享受。

六、引用名句式

例:现在我成绩好了。我也读懂了那句我从前决不会明白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选自2005年浙江金华半命题想起了的满分作文《想起了那次醒悟》)!

解读:最后引用名言佳句,能收到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简捷明了,干净利落。

豹尾当然也没有穷尽,也无法穷尽,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读的中考佳作去揣摩运用。

上一篇:周六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