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工作总结1

2022-08-01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民调解工作总结1》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人民调解工作总结1

2011人民调解工作计划1

阿苇滩镇2011年人民调解工作计划

人民调解制度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民间调解“排难纠纷”、“止讼息争”的优良传统,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并在建国以后得以确立和不断发展。我国宪法和民事诉讼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都做出了规定,赋予人民调解工作以较高的法律地位。为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我镇的作用,特制定本计划。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从全镇工作的大局的高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地发挥了人民调解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我镇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能否搞好人民调解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实践看,我们通过对大量民间纠纷的调解,使纠纷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化解矛盾、消除隔阂,防止矛盾激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生活秩序和工作秩

1 序,促进安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各调解组织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要规范调解工作,不断提高人民调解的整体工作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的任务,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调解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以不断提高人民调解整体水平。

1、建立健全并组织好人民调解委员会学习、培训制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认真组织专职人民调解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2011年人民调解工作培训计划4次,主要是脱产培训,日常工作中利用例会机会做到以会代培,进一步提高专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技能和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不断地跟进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随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调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例会、排查、重大纠纷讨论、回访等各项工作制度,保障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坚持每季度排查的定期排查制度和重点、敏感时期的不定期排查制度,深入排摸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坚持“属地管理,

2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着眼于“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把预防工作作为关键环节来抓,重点落实好“三排查”:即落实镇和村(社区)每周的定期排查;落实特殊时期以及重大节假日其间的重点排查;落实对矛盾纠纷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重点排查。特别要组织好集中专项排查活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处理矛盾、防范激化提供信息,努力做到对各种民间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

3、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严格调解活动程序,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要坚持公平、公正,切实保障依法调解、平等自愿,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三项原则的落实,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进行调解,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调解民间性、自愿性。

4、指导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认真履行指导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义务,帮助村、社区开展好调解工作,做到每月到各村、社区一次现场办公,切实解决各种问题。

5、做好接待工作。人民调解工作是面向普通百姓的基层工作,是党和政府的窗口,人民调解员要以热情的态度和积极的方式,为当事人解答疑惑或帮助解决所反映的矛盾纠纷,耐心地听取当事人来访的意图,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好接待记录,使当事人明明白白地离去。

6、依法调解。在调解工作中,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相关事项,进行事先法律咨询和科学分析,注意实施之前的整个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认真、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

7、做好以案释法工作。调解工作是人的思想工作,也是人对法律的认知工作,调解员在做好调解工作的同时,应向当事人各方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借助调解中的实际案子开展切身的法律宣传工作,使当事人不仅解决了矛盾纠纷,同时也从调处过程中学习和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

8、进一步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水平。要坚持“调解优先,以调促和”的原则,大力加强调解能力建设,提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层次,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充分发挥大调解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评价考核体系,各行政村、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进行数据的收集、评估、上报工

4 作;继续加强诉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的力度,总结典型经验;探索环保、劳动用工、交通事故等专业调委会的组建,最大限度发挥调解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工作、生活的变化,随时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除了要做好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外,还要紧紧抓住法治这根主线,始终坚持将各项矛盾的解决纳入法治轨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阿苇滩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2011年3月1日

5 关于成立阿苇滩镇人民调解工作协调领导

小组的通知

各行政村(社区)、站所:

为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鉴于人事变动,经研究决定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长:

阿苇滩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

赛力克别克

副书记、镇长

党委副书记

员: 江怀超

派出所所长

王之惠

司法所所长

民政办主任

阿迪巴

妇联主任

杰恩斯

国土资源所所长

木拉革尔

草原站站长

沙乌列

农经站站长

赵红燕

向阳路社区党总支书记 张韶淇

综治专干

各村委会负责人均为成员。阿苇滩镇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内。办公室主任由王之惠同志担任。

阿苇滩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6

关于调整阿苇滩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的通知

镇直各部门、各村(社区):

为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鉴于人事变动,经研究决定对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成员如下:

主 任:

王之惠

司法所所长 成

员:

解凤华

司法助理员

司法所干部

阿迪巴

妇联主任 周

民政办主任 杰恩斯

国土资源所所长

木拉革尔

草原站站长

沙乌列

农经站站长

赵红燕

向阳路社区党总支书记

阿苇滩镇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内。办公室主任由王之惠同志担任。

阿苇滩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第二篇: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1

关于新形势下

如何发挥人民调解优势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力度的加大,一些深层次的人民内部矛盾如土地征用、土地流转、群众拆迁等敏感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经济建设。而人民调解因其操作的简易性、贴近基层的群众性、成本的低廉性和化解矛盾的彻底性,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如何在中原经济建设中发挥人民调解独特优势,让人民调解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和政治任务。鉴于此,笔者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在人民内部矛盾的优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遇到的问题做了认真思考,并结合当前如何建设中原经济区,将准确定位,找准人民调解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优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人民调解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优势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我国的《宪法》、《民事诉讼法》及今年8月28日表决通过的《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对人民调解工作都有明确的规定,人民调解工作就是通过法律的、行政的、教育的方式正确处理和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已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之一,成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1、人民调解工作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建立健全对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调处机制,及时处理民间纠纷,做好各类调解工作。”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把人民调解工作摆到了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稳定的重要位置上。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化解民间纠纷方面确实具有很大的优势,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宏大的不可替代的力量。尽管现今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调解作为一种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机制仍然是当今社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手段。根据司法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建有人民调解组织82.3万多个,人民调解员达800多万人,体系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基本实现了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近5年来,全国人民调解组织直接调解、协助基层人民政府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900多万件,调解成功2795万件,调结率为96%;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0万余件,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成刑事案件25万余件,已成为我国纠纷解决机制中的“第一道防线”。

2、人民调解工作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领导改革、发展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人民调解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管理中的生动体现。人民调解员一般由群众选举产生,同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来处理人民群众的内部事务。人民调解员长期生活在基层、贴近群众,既懂法律又熟悉民情,解决矛盾不仅可以做到依法、依理、依情,而且省时、省力、简便、快捷,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政府通过人民调解工作,直接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正确的对策。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3、人民调解工作是新形势下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中心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进行中原经济区建设。这就必须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有良好的生产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广大调解员通过主动调解,把许多矛盾和纠纷消除在未萌或萌芽状态,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服务和有利保障。使党政领导从解决纠纷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就笔者所在的县而言,今年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在县产业集聚区东部和北部新城区同时开工了26条道路、6座桥梁及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12.3亿元,总长度87.6公里,仅动迁户就达670余户,因各级调解组织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到位,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全县共完成拆迁面积4.9万平方米,实现了平安拆迁、和谐拆迁,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4、人民调解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础性工作。人民调解工作具有很强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传播法律知识,教育人们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使广大群众懂得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人民调解工作也是依法治理的一种生动实践。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中,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普法与治理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正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人民调解工作对实现群众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动员群众直接管理社会事务,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在人民调解工作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

正确认识人民调解制度优势和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传统社会的转型,法制化的要求,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时期。

1、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引发的纠纷除了一些固有特点以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包括主体多元化、纠纷类型多样化、纠纷争执经济因素增加、纠纷易激化和转化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等。如豫北某县2001年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校园斧头砍死学生案件,原因就是由邻里间房屋地基高低这类小纠纷激化引发的。

2、对人民调解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些地方的个别领导干部对人民调解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解决问题是“软指标”,经济指标才是“硬指标”,对处理矛盾纠纷缺乏主动性,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有的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会上重要,会后次要。有的口头上重预防,实际上重打击,使老百姓错误的认为“事不闹大没人管”,甚至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如今讲“法治”,还搞人民调解是落后的表现,存在“宁出百万破案,不拿一分防范”的错误观念。

3、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战斗力较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人民调解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政策欠缺,再加上多数调解员系村委会其他成员兼任,基本上无专职调解员,较低的队伍素质严重制约着人民调解业务的发展、制约着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的形成。另一方面调解员的报酬问题没有落实好,多数调解员是在凭感情、义服调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导致有的调解人员工作被动应付,遇到纠纷不愿或不敢管,有的调解员为了“养家糊口”,甚至脱离了人民调解队伍,使调解组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4、人民调解工作保障不到位。我国现有的人民调解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普遍存在着无专用办公场所、无专项工作经费、无调解补贴的状况。而作为政府指导部门的司法行政部门也同样存在着缺乏专项指导经费、表彰经费和培训经费的问题。

5、人民调解维稳作用被削弱。早在50年前刘少奇同志就把人民调解工作称为政法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在国际上也被誉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本世纪以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呈现出各种矛盾凸显叠加的局面。但近几年来,人民调解调处的民间纠纷却逐年下降,与全国法院一审民事案件受理数相比,已从80年代初的17:1降至2001年1.7:1,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削弱。

三、如何更好发挥人民调解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优势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虽然人民内部矛盾是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必须高度重视,下大气力做好工作,以激发社会活力、增强人民团结,促进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发展。”按照胡锦涛同志的指示要求,针对新时期矛盾纠纷呈现出的新特点及人民调解遇到的新问题,笔者就当前如何打破“瓶颈”因素、加强推进人民调解、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优势谈几点看法。

1、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大力支持。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东方经验,适合中国国情,各级党委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从思想、队伍、资金三方面强化对人民调解支持力度。一要强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鱼水工程。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同侦查、破案、审判工作同等重要。要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积极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要重视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选任、聘任制度,按照《人民调解法》中人民调解员选任条件,调整、充实、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要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坚持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三要切实保障人民调解经费。经费保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对于调解不收费的人民调解工作来说更是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关于人民调解经费的规定,对人民调解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物质保障能力。有的地方将人民调解员工作经费、生活补贴、案件补助费纳入了市、县、乡三级财政预算。有的地方采取“以奖代补”或“个案补贴”等办法支持和激励人民调解员工作,有效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方式和方法都可借鉴。

2、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网络和领域。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决定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要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活跃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增强人民调解活力。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在巩固和发展村(居)传统型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应切实加强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化解疑难复杂纠纷、指导村(居)调解组织开展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改制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调解组织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的自律性调解组织,积极推进在流动人口聚居区、毗邻接边地区、大型集贸市场、物业管理小区、消费者协会等建立调解组织。对于已经建立的调解组织,相关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防止调解组织只在形式上设立、实际并不发挥作用等情况的发生。要充分发挥好组织网络的“千里眼”、“顺风耳”的优势,及早发现各类矛盾纠纷的苗头,提前排查、介入、预防和处置各类纠纷,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风生水起”之时。笔者所在的县依托人民调解的基础网络优势,对全县调解组织进行了拓展。县里成立了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社会矛盾大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四个正科级办公室,并各新增配一名专职副科级副主任。同时各乡(镇)及县直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各村吸收老教师、老党员、老家长、老干部、老工人“五老”人员组成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设立1至2名劝解员和信息员。县直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调解中心(室)。目前,全县共有人民调解机构367个,调解中心(室)193个,在全县形成了一张纵到底,横到边的调解网络,保证了调解工作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

3、着力构建多元化、“大调解”格局。当前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多主体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成因越来越复杂,调处难度越来越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各种调解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局面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致使一些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酿成治安刑事案件,诱发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从中央到地方都对社会矛盾化解高度重视,早在2005年胡锦涛同志就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各地也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四川经验、广安经验、长沙经验层出不穷。笔者工作的县根据全县实际情况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构建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的“四级(县、乡、村、组)三调(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一整合(整合信访调解资源)”多元化、“大调解”工作体系,使调解资源得以有效整合,联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矛盾纠纷化解由原来的“小独奏”变为“大合唱”、“交响曲”,探索出了一条维护社会稳定的新路子。各地的实践证明构建多元化、“大调解”格局是整合力量、强化人民调解的发展方向。

4、积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方法。人民调解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在发挥好传统矛盾化解方法的基础之上,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需要,不断创新矛盾化解的方式方法。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难易程度以及当事人的具体情况,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如有的地方推行调解听证制度。把听证机制引入人民调解,案件调解时广泛邀请群众参加,通过提问、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澄清矛盾的根源,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使双方和解,使旁听群众信服,矛盾纠纷也在“阳光”下得到化解,收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有的地方在传统调解方式的基础上建立“巡回调解”新机制,在乡(镇)一级建立巡回调解室,对矛盾纠纷变坐堂调解为上门调解,这种重心下移、靠前一步、现场化解的“巡回调解”工作方法,主动解决稳定事端,方便了群众,实现了矛盾纠纷的超前化解,使许多矛盾得以就地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了社会稳定。

5、强化对人民群众道德和法制教育。当前,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增多,主要是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分散化造成的。但同时应当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淡薄,法制意识、法律知识和水平与形势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依法办事,依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大幅提高,这正是许多矛盾纠纷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开展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敦厚民风、使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是减少矛盾纠纷的前提,是“治本”之策。要把人民调解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宣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强化人民调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要把个案调解与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通过合法的渠道反映合理的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营造一个明礼诚信、和谐仁爱的社会,从根源上杜绝矛盾纠纷的发生。笔者工作的县在人民调解开展中,特别注重调解文化建设,把“和气、礼让、沟通、疏导”确立为调解文化的基本理念,大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文化建设。在各行政村结合实际建立了“调解文化广场”或“调解文化大院”,制作悬挂“调解工作三字经、德与法三字经、邻里和睦篇、家庭和谐篇”等宣传版面,在调解室张贴固定温馨调解话语,营造温馨和谐的调解文化氛围,使广大群众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素质、明白了事理,为减少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第三篇:1哈巴河县人民医院2013年工作汇报(1-10) 2

哈巴河县人民医院2013年1-10月份工作汇报根据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抢抓机遇、苦干实干、科学跨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要求,为不断提升我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更好的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和县卫生局精心指导下,结合等级医院评审要求,通过努力,我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3年1-10月,药品零差价让利300余万元,总就诊人次达97348人次(76432人次),同比增长27.36%;住院人数达8086人次,同比增长10.01%;出院人次达7569人次,同比增长15.51%;床位周转次数41.05人次;床位使用率为104.56,开展手术达920例,同比增长5.39%。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一是系统集中学习传达了十八大精神及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地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使全院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了工 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全身心投入工作。二是召开班子会议对领导成员进行了重新分工,进一步完善了《奖惩制度》、《绩效考核方

第1页

案》、《关于执行夜班费的相关规定》,对约束医务人员服务行为和提高工作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全力以赴做好效能建设、精神文明、安全生产、“六五”普法、党风廉政、纠风工作和信访工作,为医护人员、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就诊环境。四是按照上级要求,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五是开展各种形式教育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知晓率,进行了等级医院评审第三次全院自查、整改并邀请新疆医科大二附院栾院长一行对我院迎评自查指导工作,确保等级医院复审顺利通过。六是加大外宣工作,提升医院品位。到目前为止,共撰写工作信息47篇,阿勒泰新闻网采纳7篇,天山网采纳7篇,

阿勒泰日报3篇。

(二)狠抓业务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1、医疗方面:一是我院自2012年9月起动等级医院复审工作,制定了法律法规各类应急预案、20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医院制度职责、应知应会汇编、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等工作,先后进行了三次的自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二是结合实际,不定期在电视等媒体上做好健康知识宣传,到目前共开展电视讲座12期。邀请专家60余次,开展讲座10余次,参加人数达1500人次。三是落实计划2名医务人员外出参加中、短期培训,接收各地实习生及乡卫生院进修人员15名。四是与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南京军区113医院派到我院对口支援的骨科、心内科和影像专家已到我院开展工作。

2、护理方面:一是护理部

第2页

多次组织全院护士对《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进行学习和领会,并制定关于落实“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护理工作方案及自查方案,制定自我评价记录表,要求科室每月对照标准自查整改并上报。二是改革护理模式:实施责任护士对患者全面负责模式的责任制整体护理。逐步完善护士分级管理,结合上级医院成熟经验,科学制定我院护士能级划分标准。

3、公共卫生方面:一是居民总人数为4992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人数为4429,,建立电子档案人数为4429人,建档率为88.7%。二是开展健康教育五期,参加人数30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12种1500余份,撰写公共卫生信息6期。三是对辖区居民进行义诊和咨询活动3次,扎实开展各类传染病宣传活动。四是建立高血压专档271人,新增34人,糖尿病69人,新增16人,本区共有老年人247人新增33人,今年对189个老年人进行体检。五是完成了与县疾控中心关于结核病管理治疗对接工作。六是传染病网络上报和管理514人次,撰写结核病相关信息2篇。

(三)开展扶贫帮困,救助困难群体。一是1—10月通过药品让利、巡回医疗、扶贫帮困共让利群众280余万元。二是其中巡回医疗16次对乡卫生院及村医疗室业务指导20余次,完成白内障手术31例。三是经多方协调,在水利局、萨尔塔木乡乡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哈巴河县人民医院为该村投入近10万余元,为该村修建250米的防渗渠、两个桥涵、一个水闸,实现了当地群众的多年修渠夙愿。

第3页

(四)倡导精神文明,营造和谐环境。一是在春节、“五一”、端午节、“中秋”、“十一”、“古尔邦节”为不能回家过节的各地实习生和在院值班的医护人员准备了丰富的节日晚餐和传统食品,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更加踏实安心工作;同时开展了大年初一及端午节为患者送饺子、粽子活动;六一前夕,为县一小、二小、加依勒玛乡寄宿学校送去慰问金7000元。二是邀请乌市耳鼻喉医院2名专家为31例白内障患者成功开展手术,为患者节约资金近6万元。三是积极响应县妇联的号召,积极组织全院医务工作者开展了“爱心一元捐”活动,共捐款5000余元;积极响应民中社区的号召,积极组织全院医务工作者为社区尿毒症患者,共捐款5800余元;四是县宣传部“学习十八大共祝民族情”知识问答比赛中,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县宣传部“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五是通过精心筹备,完成了卫生系统护士节演出,展示了白衣天使风采。深入驻军部队、阿舍勒铜矿、社区及塔依索依干村共建慰问演出,受到了一致好评。六是“八一”建军节前夕我院投入19000元慰问驻军部队、边防武警大队、县武装部及县消防大队;除对官兵及家属义诊外,同时也做好了驻军部队的医疗保障工作。

(五)重视安全生产,确保依法行医。一是节假日前院领导组织开展了安全大检查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指出并要求限期整改。二是院周会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召开医疗、护

第4页

理质量专题会议,对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圆满完成了县委、政府重大会议及重要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四是两会及节假日期间加强值班工作,实行双人双岗,并有一名领导带班。五是完成平安家庭申报审核工作,平安家庭创建率达到90%。

(六)完善基础设施,抓好项目实施。一是投资60万元完成消防集中供养改造。二是投资3357万元13714平方米住院综合楼(吉林援建)已开始施工,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建设。三是投资180万元建设人民医院周转房,已完成招标即将开工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1、内部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2、在人事、绩效分配制度上有待完善。

3、由于合作医疗、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的不断完善,导致住院病人急剧上升,病房、病床、医疗人员、设备设施不能满足门诊及住院需求。

4、资金运转比较困难,由于住院人数的增加和危急重病人住院人说增多,使合作医疗费用急剧增加,导致合作医疗次均费用总费用增加,2012年1月-2013年10月合作医疗扣款合计475万元(2012年1-12月扣款合计145万元,2012年10%扣款52万元,2013年1-7月扣款278万元)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1、根据地区统一部署,完成等级医院评审。

第5页

2、争取完成住院综合楼的主体工程。

3、完成卫生周转房的主体工程建设。

哈巴河县人民医院

二○一三年十月十八日

第6页

第四篇:法院关于民事调解工作经验做法总结材料 (1)

2009-05-27来源:网络收集浏览次数:883文字大小:【大】【中】【小】

如果您在本站有所收获,我们希望您能够告诉您的朋友!网站的发展需要大家的支持~! 法院关于民事调解工作经验做法总结材料由 蚂蚁范文网收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院地处**省**平原,是一个人口、农业大县.受理的绝大部分案件的当事人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低、观念落后,缺乏谁主张、谁举证,举证不能即败诉的证据意识,对诉讼风险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一纸诉状递交人民法院,其就可以什么也不过问了,一切事情应由人民法院负责办,将败诉和无法执行的责任都归咎于法院,因此如何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诉讼调解,对维护人民法院司法权威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简况

伴随着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着重调解到现在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进行调解的法律原则的演变。我院的民事调解工作也经历了一个起伏的阶段。90年代以前强调以调解为主,绝大部分民事案件在法官不厌其烦的说服劝导下均以调解方式得以结案。90年代以后,随着以司法规范化和技术化为代表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一些法官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法官不再重视调解,认为调解是法律水平不高和庭审驾驭能力久缺的表现,而强调裁决权的行使和判决的说理,追求快审快结,使一部分可能调解的案件“一判了之”。案件调解率逐年下降,大量判决的案件进行执行程序,增加了法院工作的难度和诉讼成本。2005年以后,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推进,以及大量判决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无法得到圆满结案,有些判决成为一纸空文,造成当事人信访增多,蚂!蚁范文网成为不安定的一个因素。强调以调解方式结案和案结事了的民事审判方式再次受到重视。我院也制定了鼓励和倡导调解的规章制度。在院领导亲自参与和指导下,我院民事案件调解率逐年提高,2006年调解率为56%,2007年为66.4%,2008年达到75%,走在了全省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的前列,涌现出众多民事调解能手,其中民一庭助审员李先芳、润河法庭负责人蒋晓被评为全省民事调解工作先进个人。民事调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二、**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国多年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其承载着诸多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在当前的调解机制下,调解的公正与效果需要法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素养、敬业精神和对调解规律、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我院的具体做法是:

1、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调解案件的范围、调解程序、审限计算、调解方式、方法、调解原则、调解协议的制作及效力确认,调解书形式的使用及制作都认真规范、防止调解乱、乱调解。

2、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的全过程,除法律规定不能调解的案件外,对有可能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都进行调解。并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调解方式,立

案时,开庭前,庭审中,庭审后,甚至在宣判时都不遗余力地做当事人工作,努力促成调解,最大限度地追求案结事了,化解双方矛盾。

3、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培训,熟练掌握调解艺术。首先我院要求所有法官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做到真正执行法律、真诚对待当事人,使当事人理解法官为他们解决纠纷的良苦用心,从“法官乐于调解,善于调解”向当事人乐于调解发展,以促使他们相互宽容谅解,息诉罢讼,握手言和。其次吃透案件,找准焦点,抓住关键,把握心理,认真梳理并分析纠纷的

本篇文章来源于 蚂蚁范文网|成因,双方争议的焦点所在,当事人诉讼的目的,蚂$蚁,范文网案件所涉及的法律,以寻求调解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因势利导地做当事人思想工作,努力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第三,在调解时间上,我们采取全天候方式,只要当事人有调解意愿,可以随时进行调解。在调解方式上采取面对面、背靠背调解。在调解方法上,我们推行根据案件和当事人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因案而异地进行调解,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失、辩法析理,胜败皆服。

从我院民事调解工作的经验来看,调解作为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环节,在现有司法体制和司法环境中,虽不可能如理论设计的那样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但作为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调解仍具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下面截取几起调解成功的案例,可对我院调解工作的开展情况略见一斑

心系群众息纷争

2006年以来,在和谐司法工作的要求下,我院将调解工作放在民事审判工作的首位,但是我们并不简单地将调解作为一种结案方式,更多的是能让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感受到法官的真诚,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真正使当事人在结案后做到相互谅解而和平共处。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靳亚章”案件是一起靳亚章于1997年起诉其所在村民委员会为渔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因当时立案手续不完善等种种原因,该案一直未能开庭审理。2007年5月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以“十年未开庭的官司”予以报道。给我院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靳亚章在案件被报道后,精神压力也极大,经常提出一些超出诉讼范围甚至近似无理的要求。民一庭同志接手此案后,在分管副院长李盛泉同志亲自指导协调下,多次到靳亚章家中认真听取意见,充分体谅其难处,并及时为其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将案件一直未开庭的原因向其进行了解释。同时数十次前往靳亚章所在村民委员会说明情况,进行法律释明,两次前往合肥市进行渔业专业知识方面的咨询,为公平、公正审理此案打下基础,真正把“为民、利民、便民”的工作方针贯彻到工作中去,最终双方当事人被我院领导和具办人的真诚耐心和无私所感动,通过调解圆满解决了纠纷。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在其后期的节目中也对我院的调解工作予以肯定报道。重塑了我院高效、公正、文明执法的新形象。

耐心调解促平安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变革的不断发展,人民法院民事受案范围也不断扩大,诸如各类人身损害赔偿、劳动争议、征地拆迁补偿、土地调整等大量矛盾突出的纠纷涌入人民法院诉讼程序,相对于这些法律问题复杂的案件来说,婚姻家庭关系案件仍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中的“重头戏”。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如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引发恶性案件。民一庭助审员李先芳同志就是处理这类案件的能手,她不但注意调解,而且善于做调解工作,她总是用情去听,用理去劝,用心去感受,去化解。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使其对调解得以应手。多少对剑拔弩张,感情破裂的夫妻,在她的耐心劝解下平和分手,多少对尚有感情的夫妻在她的劝导下破境重圆。

2007年她处理一起原告王某与其丈夫赵某离婚案件,王某已是第三

次到法院起诉与其夫赵某离婚。案件一到法院,王某就哭着说:“李法官,请给我作主,这一次就是死我也要离婚了”。第二天,赵某就气势汹汹地跑进法院说:“我坚决不同意离婚,谁判决离婚,我就同王某同归于尽。”并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把水果刀。面对情绪激动的两个当事人,李先芳经过多次接待,发现他们确实感情不合,多年不在一齐共同生活,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丈夫认为妻子看不起他,有外心,严重伤害了其自尊心,就是拖死对方,也不离婚。案子的重点就是做好丈夫

本篇文章来源于 蚂蚁范文网|思想工作,慢慢劝其同意离婚。李先芳耐心听取赵某的倾诉,多次到其家中长谈,劝其树立自强自立的观念,只要自己振作起来,将来一定还能找到更合适的意中人,再建幸福家庭,并数次和其子女对话,说明父母长期不和,维持这种名存实亡的关系对双方均是痛苦,劝其父亲振作起来。在李先芳同志的耐心劝导下,双方最终平静地协议离婚了。一枚不稳定的“定时弹”被拆除了。

诚心调解换和谐

作为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接触的是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处理的是一些简单琐碎的纠纷。润河法庭负责人蒋晓就经常面对很多“不起眼”的小案件和法律知识欠缺,又请不起律师的当事人。但他从不轻视这些小案件和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因为小案件往往涉及到百姓生活和社会安定和谐。对此他总是以宽容的态度诚心对待,充分尊重他们的尊严和利益。针对不同的案件,认真进行矛盾分析,做好调解工作,化解矛盾。他所处理的案件,调解、撤诉率均在70%以上。相邻关系这类案件就是看似一些琐碎小事,但往往隐藏着巨大危险的案子,如不能准确及时处理,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2008年蒋晓同志处理一起双方当事人均是同一村民小组成员的房屋相邻关系纠纷案件。原告建房时,其房顶上的花墙比被告房顶上的花墙高出一砖。被告认为按当地风俗习惯,这是原告故意压制其,双方为此多次发生争吵,相互诋毁,结怨很深。而被告在建院墙时,原告认为被告故意不给其留出路,影响其通风采光,多次阻止被告建院墙,并召集亲朋数十人准备械斗,双方冲突一触即发。蒋晓同志在处理此案时,多次到现场实地勘查,在分析双方过错的基础上,数次组织调解,并通知双方亲朋和基层组织的领导到场,共同做双方思想工作。指出邻里之间本应团结互助,尊重善良风俗,共同搞好生产生活,双方再闹下去,不仅要承受巨大精神压力,而且经济上也会受到严重损失,破坏亲朋和邻里之间的安定生活。在蒋晓同志多次真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人民法院确实是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被告主动给原告留出走道,原告也无偿拆除了高于被告房屋的花墙,双方握手言和,并保证今后和睦相处,永作好邻居。

如今,调解在我院蔚然成风,走进各业务庭办公室,只见当事人在和平的氛围中真情诉说,真心交流,法官始终保持着说理释法不说情,公平公正不交易的调解原则。这里处处洋

溢着尊重与温暖,共同谱写着和谐新篇章。

本篇文章来源于 蚂蚁范文网|http:// 原文链接:http:///GZZD/2009/0527/article_427_3.htm近年来,为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县法院始终把民事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减少涉诉信访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调解意识,讲究调解艺术,丰富调解手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调解工作经验,有力地指导了民事诉讼。2005年,该院共受理民事案件2279件,调解、撤诉1858件,调撤率达到了81.5,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1至8月份,该院民事案件调解率又创新高,达到了84.8,涉诉信访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8.4。

一、更新理念,提高调解意识

——县法院党组熟悉到,民事调解作为一种民事审判结案方式,在国内素有“优良传统”的美誉,在国外则被誉为“东方经验”,从目前看,调解已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司法手段,已从一种优良的司法传统升华为一种现代审判理念。基于此,该院把更新干警的司法理念,提高全员调解意识作为重点抓在手上。一是强化调解优先意识。近年来,该院一直把全程调解、优先调解贯穿在民事审判工作的各个五一节,坚持立案时、开庭前、开庭中、判决前均进行调解工作,达到了不放过任何一个调解机会的目的。二是强化以人为本意识。要求全院干警都要坚定司法立场,把群众观点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司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做到了廉洁勤政、主动服务,减少了诉讼的冷漠和生硬,为审判工作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三是强化维护稳定意识。在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的新形势下,该院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案件调解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把调解作为结案的主要方式,从而充分发挥了案件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强化有机结合意识。该院不断加强民事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联系,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诉讼调解和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调解机制的建立。同时,正确处理调解与判决的关系,未发生久调不决的问题。对于当事人不愿意调解、虽愿调解但双方要求差距过大的案件,全部及时做出了判决,未发生超审限案件。

二、合法规范,把握调解原则

近年来该院的调解工作严格贯彻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方针,产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合法、公开、效率、规范”的“调解四原则”,对指导调解工作规范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正确把合法原则。该院坚持在事诉讼调解的过程以及在法官主持下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内容,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做到了不违反社会公德,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集体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也未出现强迫当事人调解的问题。二是正确把握公开原则。即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都做到公开调解;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调解的,可以不公开调解。三是正确把握效率原则。该院坚持以及时、便捷的方法开展调解工作,明确规定以调解为名而拖拉办案的法官,按照有关纪委规定予以处理,有效地防止了调解效率低下的问题。2005年以来,该院调解的案件,80以上均在两个月内结案,有效地提高了办案效率。同时,对于当事人不愿意调解、不适合调解的案件以及经调解不成的案件,都能够及时做裁判,防止了因久调不决而造成案件审限过长甚至超审限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省了审判资源。四是正确把握规范原则。在调解过程中,办案法官坚持仪态庄重,着装规范,使用“法言法语”,没有出现行为和语言失范问题,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在制作调解书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规范来进行制作,防止了调解书失范。近年来,该院正确把握“调解四

原则”,调解工作做到了合法规范,没有发生违法调解、强迫调解问题,没有出现超审限案件,也没有出现调解书不规范的问题,更没有发生因调解工作而出现的信访上访案件。

三、建立机制,拓宽调解渠道

为抓好民事案件调解工作,——县法院建立健全了调解治理机制,努力营造“大调解”的工作氛围,并通过运用社会资源,不断拓宽渠道。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调解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以主管民事的副院长为副组长,各民事审判庭庭长为成员的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院的民事案件调解工作。落实了分级负责制,层层抓落实。非凡是明确要求各法庭的庭长,在亲自办案

l的同时,还要具体指导本庭的调解工作,从而逐步营造了“全员调解”的良好氛围。二是奖优罚劣,把调解工作作为考核内容。把案件调解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目标,列入规范化治理考核缺席,明确规定达不到既定标准的庭和人员予以扣分处理同时,还对年终调解率高的庭予以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从而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大大提高了干警调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5年,访院12个民事业务庭中,有五个业务庭的调解率超过了85。三是交流经,组织从事民事审判的同志谈自己调解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并以在院工作情况上刊登调解经验、介绍个案的调解方法等方式,宣传调解典型,开拓调解思路,从而开辟了一条总结交流调解经验的有效途径,使全院干警的调解水平普遍提高。今年已涌现了17名调解率在80以上的调解能手。四是构建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强化调解效果,该院通过培训人民调解员、召开调解工作会议、选任调解助理员等方式,逐步构建起一套协助调解网络。近三年来,该院九个基层人民法庭先后为全县12个镇钓200余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了21场次的培训,有力地增强了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调解水平。直辖市各镇召开民事调解联席会议12次,化解群体性纠纷17件。三年来,通过人民调解员的努力,先后解决诉前矛盾纠纷200余起,有力地减轻了法律工作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同时,于今年开展了选任调解助理员工作,从12个镇分别选取2个村作为试点,聘任村中有威望、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协调能力强的村民为调解助理员,协助各人民法庭进行调解工作。今年以来,24名调解助理员已协助调解案件69件。

四、创新方法,丰富调解手段

在近年来的审判实践中,——县法院逐步完善并推行了抢抓要害法、利益平衡法、辩法析理法、案例诱导法、借力使力法、组织助力法、冷却处理法和温情感化法共八种调解方法。在具体调解工作中,该院坚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将这些方法巧妙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一是抓住要害找准点。对于一些争议标的不大而案情却相对复杂的案件,并不固守查清事实这一教条,而是本着利益平衡的原则,在尽量查清案情的同时,寻找双方当事人的实体利益平衡点,围绕这个平衡点进行调解,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辩法析理善诱导。在民事调解过程中,根据双方当事人争议焦点,理出头绪,讲明法律,说清道理,通过及时耐心的启发疏导和说服教育以及相关案例,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如该案审理的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剑拔弩张,情绪激动,矛盾随时可能激化。对此,该院办案人员分头到原被告家中,在指出双方均有过错并做其思想工作的同时,向双方讲述了一起因琐事互殴,打人者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五年而被害人致残的案例,教育双方摒弃前嫌。最终通过引导和说服教育,双方当事人互相道歉,握手言和。三是借力使力巧开锁。一件案件到了法院,双方当事人都托人的为数不少。对此,该院借助双方“说情人”,利用他们来开当事人的“思想锁”,为案件调解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积极请基层组织、人民调解员或调解助理员来协助调解,并针对当事人比较相信代理人、律师的特点,通过代理人和律师协助法院做当事人的工作,促成调解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四是冷热有别重感化。针对不同案件的特点,准确把握

调解时机,分别适用“冷处理”、“热处理”、“温处理”等不同方法。所谓“冷处理”,主要是对于打架导致的人身伤害等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或矛盾较为激化的案件,不急于调解,而是先放一段时间,使当事人的情绪“凉”下来,从而使当事人能够冷静下来,正确分析形势,从而愿意接受调解。所谓“热处理”,就是在当事人已有调解意愿,但还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热调解”。“温处理”,主要是指在与当事人接触进行调解的时候,要出以真心、付出真情,让当事人相信办案人员是他的贴心人,会为他主持公道,从而愿意讲出真实的想法,愿意接受法官提出的调解意见。

五、加强协调,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在办案中,坚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确保调解工作取得最佳成效。一是处理好审判各个环节的

1 2 3

关系。在立案、送达、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都要建立起密切的衔接关系,使立案庭、审判庭、执行局等各部门分工不分家,相互配合,相互鉴定,共同做好调解工作,并努力提高调解案件的即时履行。今年以来,该院由立案庭在正式审理前进行调解而结案的案件占全部调解案件的21,并通过立案庭工作息诉12起。而在调解协调达成后,即时履行率达到了80以上,有效地减轻了执行工作的压力。二是正确处理调解与判决的关系。调解和判决都是法定的结案方式,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该院坚持不走极端主义路线,做到既不无限夸大调解的作用,在办案过程中片面追求调解率,甚至导致办案效率低下案件久拖不决,又做到不将诉讼调解制度视为可有可无,不在庭审中走过场,坚持用最有利于维护当事人权益,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式来结案。三是正确处理法律规定与调解实际的关系。在审判实践中,在坚持依法办案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法律规定与当地的风谷习惯之间的关系。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尊重当地风谷习惯以及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确认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合法有效,进一步提高了调解率。

六、政策倾斜,支持调解工作

针对调解相对判决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的实际,该院实行了政策倾斜,大力支持调解工作。一是人员全理配置。选调了一批年富力强,有经验、素质高、善调解的审判人员充实到人民法庭,并通过合理调动,实现了人民法庭正副庭长全部异地任职,减少了“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使人民群众更加相信法庭从而愿意调解。二是加强后勤保障。去年以来,新建了两个人民法庭,并对其他人民法庭进行了修缮,为所有法庭配齐了警车、电话、微机等办公设备,并于今年上调了人民法庭的办案经费,为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县法院的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便利当事人进行诉讼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使法院的各项工作副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出现了“三降四升”的良好局面。该院的案件发改率、信访案件发生率、当事人申诉率都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而案件质量、办案效率、案件执结案、社会满足度都有所上升,从而有效地维护了法律的严厉性,树立了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

《法院加强民事案件调解工作情况汇报》来源于文秘站,欢迎阅读法院加强民事案件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201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0年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三章 人民调解员 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条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 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七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当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推选产生;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

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和调整情况及时通报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第十一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三章 人民调解员

第十三条 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

第十四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

(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第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十七条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第十九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二十条 人民调解员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当地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参与调解。 第二十一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 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及时、就地进行,防止矛盾激化。 第二十二条 人民调解员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调解民间纠纷,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耐心疏导,在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帮助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二)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三)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第二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发现纠纷有可能激化的,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调解情况。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调解工作档案,将调解登记、调解工作记录、调解协议书等材料立卷归档。 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二十八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第二十九条 调解协议书可以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第三十条 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一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第三十二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参照本法有关规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 第三十五条 本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年度思想工作总结下一篇:日语语法1级练习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