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着并幸福着随笔

2022-08-10

第一篇:感动着并幸福着随笔

心情随笔:爱着 感动着 幸福着

今天朋友送给男友几只阳澄湖大闸蟹。可爱的男友在单位没舍得吃,下班后屁颠屁颠地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我这里,与我分享。我俩兴致勃勃地跑到食堂去享用。此时已经八点多,食堂里已没有几个人,仅有几盏灯亮着,似乎特意为我们吃螃蟹而亮。

嘴里吃着大闸蟹,心里暖暖的。相爱七年,由于我一直在读书,我们尚未步入婚姻的殿堂。七年说长也长,长得似乎要耗尽我们的激情;七年说短也短,于我们将要相互厮守的终生而言。年少时相遇,一见钟情,从此一起读书,爱情见证了我们学业上的成功,也见证了我们在求学路上的酸甜苦辣。共同的经历让我们彼此理解,彼此包容,虽历经七年长跑,但爱情历久弥香。在沪读研三年后,男友参加工作,我则继续求学。如今又是两年,男友工作顺利,我也马上要拿到自己心仪已久的学位,走上工作岗位,我们还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们深信,一切都会更好,在我们的悉心呵护下,爱情会更稳固,事业会更顺利,心情会更放松。

吃的满嘴都是蟹黄的我们,相视而笑,在这寒冷的冬天里,这种笑容让我们相互温暖。

九点多,男友回家了。依依不舍地看他走后,我仍徜徉于甜蜜的爱情中,一如刚才对大闸蟹的饕餮。于我们而言,无需甜言蜜语,无需玫瑰红酒,一个眼神、一份关爱,都会让彼此开心不已。

同学说,八年,抗战都胜利了,你们的爱情也该有个结果了吧?我微笑。希望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所谓的婚姻,仅是爱情的一个形式而已,爱情绵绵,永无绝期。

明年,给爱情一个形式。

第二篇:幸福家庭报送材料希望着 感动着 幸福着

幸福家庭报送材料

希 望 着

感 动 着

幸 福 着

记邳州市上铁富镇油坊村于化玲一家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有许多人和事是那么值得我们去感动,去流下泪水。只因没上电视,没上报刊,没有配上音乐和解说,就让我们擦肩而过,或视而不见。于化玲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近十年中,她不屈于命运的安排,用吃苦、负重、乐观、向上、朴实、本色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拾荒者的艰辛生活,诠释了家庭幸福的本质内涵。

于化玲,女,47岁,家住沂河岸边,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镇油坊村人,2010年网事十大网络当选人物,她拾荒培养两个儿子上大学的故事通过腾讯网上传后,震撼了数百万的网友。央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新华日报、杭州日报等多家媒体也纷纷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

10年之前,她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过着与别人一样井然有序的生活。那时,油房村是有名的瓜菜村,每年春夏季节,她和丈夫在家精心照种植大棚蔬菜,秋冬之际,丈夫则外出打工。在夫妻俩的辛勤操持下,日子过得还算红火,由于家有结余,她家还经常借钱给左邻右舍供急需之用。

然而2001年的一场厄运,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她的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年,她的丈夫冯仰伦被查出患了脑瘤,从此她的家庭生活发生了逆转, 丈夫的病不仅耗尽了家里所有积蓄,还让于化玲背了一身的债务。由于丈夫离去,两个年幼的孩子面临失学,一时间,失去亲人的痛苦和一个家庭的责任如山一样向她压来,她感到了一种绝望和无奈。然而,一想到丈夫的临终托付,一看到两

1 个年幼无知的孩子,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让她坚强起来,反复考虑再三,她擦干泪水,告别亲人,远赴江都,从此踏上了以收破烂拾荒挣钱养家的艰辛之路。

江都的城市生活是繁华的,而拾荒的生活是艰辛的。身处异地,没有吃没有住,甚至连拾荒的工具都没有。为了省钱,她以每月45元的租金租到最为便宜的出租房,面积仅为8平方米,连住带摆放炊具也就没有多大的空间了。由于房子是房东多年以前盖的,原先主要用来堆放杂物,老旧墙壁上还有很多裂缝,虽然用很多旧报纸糊上,但是一到冬天能感觉里面的凉风嗖嗖,而于化玲在这里一住就是9年,连春节期间基本没有时间回家去看她朝思暮想的两个儿子,每年冬天陪伴她的则是孤独、寂寞、寒风。

在吃上就更加节俭了,她吃的是房东给的剩饭剩菜,此外她还经常菜场收摊后,去捡些剩菜叶子回来吃。要是当天收获不大,或者天气不好开不了工,她一天就只吃两顿没。

虽然如此,于化玲的每天收入仍是有限的,面对如此窘境,当时好心人劝于化玲,“家里这么困难,别让孩子都上学了,上一个吧。”这话让于化玲伤心流泪: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让谁上呢?最终她咬牙作出决定,再苦也不让孩子没文化!她每天4点多就起床,赶在环卫工人上街前捡破烂,往往一跑就是一整天。

长期的过量劳作与节俭,也严重地透支着她的健康,一天早晨,于化玲为趁早凉赶到泰安镇收废品,早饭没吃就匆匆出发。回来时已到中午,酷热、饥饿、疲乏,让她头晕眼花,眼前一黑,连人带车栽到了沟里。一个多小时后,她才从昏迷中醒来。在路人的帮助下把车子推上沟来,然后又顶着烈日继续赶路。回到家就病倒了,住院半个月,却至今未敢告诉儿子。

2 虽然日子艰难,但于化玲依然保持着做人诚实的宝贵品格,在收废品的过程中,她从不用假秤去坑骗别人。一次,一位居民在卖废品之前,事先秤好了重量,是9斤,一些其他的收废品来了,有的是7斤,有的是8斤,最后只有于化玲的秤是9斤。从此,附近居民的废品都只卖给她一人。扬州的几家媒体还专门用“秤秤人心”来报道过这件事情。

漫漫十年,于化玲耗尽了心血,黑发已慢慢变白,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但值得欣慰的是,于化玲的心血没有白费,两个儿子相继长大成人并考取大学。尤其是大儿子冯英龙在于化玲的影响下,更加懂得做人的真谛,对人生认识的态度更加积极乐观。

那还是冯英龙上中学时,有一次于化玲从江都回家,儿子兴奋得一放学就往家冲,结果和邻居大奎撞了个满怀。大奎拉住冯英龙要他陪自己下棋,冯英龙一口回绝:“我妈回来了,给我带了一双球鞋呢。”大奎不屑地说:“有啥好高兴的,不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吗?” 这话深深地刺痛了冯英龙,从此,儿子再也不愿和别人说起母亲。甚至后来谈了女朋友,也没有告诉她真实情况。

从那以后冯英龙在心里留下了阴影,如果不是他去亲身体会,这种感觉不知影响他多久。那年,他去江都过年,在帮母亲收废品过程中,他亲眼看到母亲被当地拾荒的“地头蛇”喝斥欺负,亲身感受到母亲在冬天的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在一家商场的垃圾堆旁,母亲停下来捡废纸箱,有些路人带着厌恶的目光绕道走。他能想象得出,这样的境遇,母亲经受了多少。此时此刻,冯英龙想起母亲每年寄回家的一张张汇款单,每张汇款单都是那么的沉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此时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母亲是那么的可亲可敬,那么的伟大。而在收废品回来的路上,于化玲骄傲地向介绍:“这是我大儿子,在苏州 3 上大学。”这更触动了儿子的心田,在母亲的眼里,儿子总是最优秀的。天下有身份卑微的母亲,却没有卑微的母爱。

儿子要把原来对母亲拾荒感到自卑转化为想用自己的行动报答那种无私的母爱,从那时起他和弟弟每年都要去和母亲过年,并勇敢地用相机记录下母亲一天的生活,参加了网络大赛。大儿子也表示,自己也会象母亲一样,不向困难地头,坚强奋斗下去,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苏州买一套房子,把母亲接到苏州来,结束拾荒生活,过上一个安定的生活。

潮来潮往,沂河水奔流不息,流走的是如梭的光阴,流不走的是一种代代相承的精神。于化玲,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一位辛劳的城市拾荒者,她十年如一日,用汗水、辛劳、奉献、勇敢去追寻着她的幸福。她和她的儿子用积极的幸福观念为这浮华尘世吹进了一丝清新的空气。我们坚信,她们一家会在以后的路上走的更加踏实!更加幸福!

铁富镇计生站

高永强

2011/9/19 4

第三篇:忙碌着并快乐着

三年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南苑社区的李伟麟师傅退休了。由于原先在单位做过工会主席,社区就请他帮助做一些社区义工,如社区和谐促进员,计生协小组长、网吧义务监督员等,后来还被聘为海曙区的义务宣传员。闲着无事,他就经常到社区走动,发现社区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都无所事事,个别的不是打麻将赌博,就是议论别人,造成家庭不和睦、邻里不团结。他就想通过一些社区活动,将大家组织起来,既能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一些乐趣,也能为社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此想法与社区不谋而合,因为社区已经在考虑组建一支由退休居民自己管理、自己服务的团队,以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此,社区的夕阳红文体俱乐部成立了,做过单位工会主席的李师傅,他在奉化越剧团当过演员的,因此,被大家推选为俱乐部的会长。闲散的老年居民有了自己的家。在大家的努力下,俱乐部组建了太极拳队、门球队、排舞队、腰鼓队、舞蹈队、象棋队等八支队伍,成员一百多人,李师傅从此成了忙人。舞蹈队要编排节目了,李师傅前去辅导,太极拳队每天早晨要学拳,李师傅又成了他们的教练,因为他打太极拳已经40多年了,足以当他们的教练,俱乐部成立了合唱队,李师傅又成为当然的指挥,社区要举办文艺晚会,李师傅还自己创作小品剧本,将社区里的好人好事编入小品,并亲自参加演出。队伍的建立使社区老年人有了依托,家庭变得和睦了,邻里关系也融洽了,老年人也感受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四年来,社区的夕阳红俱乐部越办越红火,成员也增加到二百多人,成为社区一张亮丽的名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李师傅也变得越来越忙了,他却越来越开心了,他总说,我现在感觉又有了新的工作,有了一股使不完的劲,我要努力将这份新的工作做好,与社区的老年人共度一个幸福的晚年。

2010年成功举办社区迎重阳,贺中秋大型文艺晚会,节目丰富多彩,自编自导自演,他与一位社工演小品《假币》,以及重男轻女和生育政策。今年是建党90周年纪念,现在已在忙起来了。

他不但文化体育方面特长,而且

第四篇:幼儿师德演讲稿:感动着,幸福着

幼儿师德演讲稿

:感动着,幸福着

我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别人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及时的帮助……常常会激起我心中的涟漪,甚至使我眼眶潮热。有时躺在被窝里或在桔黄的灯下,回味那些令我感动的人与事,我的内心便充溢着幸福和温暖。感动真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值得我好好地珍惜她,细细地品味她,尽情地享受她。

当我幸运的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时,我的这种感动就越发强烈,而它的源泉就来自于我的孩子们,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感动,是他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是他们让我更进一步解读生活。

感动,不仅是心中一片温暖,也不仅是热泪盈眶时的无言,也不仅仅是从内心顿生的冲动;它是如春风般无声的轻柔,它是像夏雨过后晴空中彩虹般的灿烂,它是……生命中的感动,不仅要用眼睛去发现,还要用心去体味。

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而我又是个最怕冷的人。记得一次户外活动时,我感觉特别的冷,于是不停的搓手.谢婕妤跑到我的身边问我:“蔡老师,你很冷吗?”我点点头说:“是呀,老师好冷,”“喔,老师,我的手很暖和的,我给你捂捂手吧,”“不…”还没等我说完,我的手已在她的小手中了。突然,有好多的孩子跑过来,把他们那一双双小手伸到我手里,“老师,我的手也很暖和的,不信,你捂捂,”刹那间,一双双肉乎乎、暖融融的小手,给了我一股暖流,它直通心脏,然后随血液流向全身的各个部位。此时此刻,我的眼眶湿润了,再也没有任何言语,因为再多的言语不能准确地表达我当时的感受,她的美丽是无法用任何绚丽的词句形容的,她们的善良在这短暂的动作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力量让我用力去抱住这些可爱的孩子,许久,许久…

曾记得在我刚开始做老师时,一些多年不见的朋友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而我只是笑而不答。说起来,教师这份职业到底给了我什么?一份可以矜持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我不知道,或许都有吧,又或许都不全是吧。身为一名教师,从此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我的心灵。

孩子们让我体验了生命中许多的第一次,让我无数次的体验幸福的快乐,更让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给予我的那一份深情。一次,我站在两张桌子叠起来后的第三张椅子上,准备在天花板上挂孩子们制作的东西,不小心一脚踏空,摔到了第一张桌子上,疼痛使我趴在桌上一动不能动,连话都说不出来,孩子们忽地围了上来,叫着:“老师,老师,你怎么了!”“老师你哪里摔痛了,我帮你揉揉”“老师,我们带你到医院去”,可是,我根本没力气回答他们的问题,疼痛使我的脸色很难看,这时,我只隐约听见孩子们焦急的、但又无可奈何的声音······,我强忍着疼痛从桌子上爬了下来,孩子们一拥而上,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们给老师揉揉吧”,只感觉无数双温暖的小手抚在了我的腰间,我胸中热潮翻涌,眼前顿时模糊了,如果您没有做过老师,也许很难体会这份心情,但这确实是一个老师最值得骄傲的时候了,这是我们用满腔的爱换取的一份厚礼——一份世俗的天平无法衡量的感情,一份别人无法得到的幸福。

诸如此类的感动时常发生,孩子们让我感到骄傲。也许这种小事在别人的眼中根本没什么特别,然而对我而言,就觉得十分的珍贵,这些小事是我一辈子不能忘怀的事情。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怎样让短暂的生命像彩虹般绚丽多彩呢?曾有位名人说到:“美丽处处可见,只是人的肉眼没有去发现。”在幼儿园的每一天,看到的是童贞的天真无邪,感触到的是童心的美丽可爱,欣赏到的是童年的雏形艺术,那是一般人所体会不到的真谛,我在被孩子们感动的同时,也在想:时刻被感动所包围的孩子,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一

个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高尚的人。

感动孩子,让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去注视他们——夸美纽斯很久很久前就指出,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我们要时时处处用一双慧眼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欣赏、赞美,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让他们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我们的每一个鼓励、赏识都是一个无穷的动力源泉,甚至会让学生感动一辈子。

感动孩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在美好的童话世界——我们可以没有安徒生、格林兄弟的才华,但我们可以拥有他们一样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嬉戏、学习,用他们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对孩子设身处地的想象、理解和爱。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我们永远是孩子中的一员,让他们感到我们和他们是同一棵树上两片相同的叶子,在风中吹拂着相同的韵律。可以说,没有比找到自己的知己更能令人感动的事了,孩子亦是如此。

行走在童心的世界,我倍感骄傲与自豪,选择幼教,我就选择了微笑与欢乐,感动与幸福。

第五篇:悲伤着,面对着并快乐着 议论文

悲伤着,面对着并快乐着

天生没有痛楚的男孩短短32年的生命。

一个生来没有痛觉的男孩——詹姆斯,到11岁才开口说话。由于传染病肆虐、家庭变故,他开始了流浪的日子,遭遇各种奇事:有人利用他没有痛觉的身体贩卖灵药、有人收藏他成为展示品……“铁石心肠”的詹姆斯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在机理血肉间挥汗操刀。

就拿卖灵药的表演来说,他们让詹姆斯假装疼痛,擦上药,伤口瞬间又长好了。于是在场的人纷纷掏钱买药,直到所谓的灵药被抢购一空为止。众人哪里知道,伤口的快速愈合根本不是药的作用,那完全是詹姆斯自身的特质!而那时年幼的詹姆斯又哪里知道他在做一件什么事呢?否则何来“利用”之辞?又怎么会说是“遭遇”呢?

其实,正因为他没有痛觉,他才会在做手术时,手都不抖一下,他不明白为什么在手术时人们会惧怕,会冒冷汗,会比他担忧几百倍几千倍。也正因如此,他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出奇的镇静,每时每刻都有极高的效率。他冰冷高傲的面庞,让他看起来没什么人情味儿。

的确是詹姆的遭遇啊。

直到他爱上女疯子多特,又瞬间失去她,詹姆斯开始感受到人类应有的七情六欲,开始懂得悲伤、流泪和身体的疼痛……

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詹姆斯失去多特的痛苦以及他有了痛觉的改变。他“学会”犹豫了,他甚至为该穿哪一件衣服而犹豫,而事实上它只有两件可选择的外套而已。这当然并非重点,但显然告诉我们如此之大的反差。而在这之后没几年,詹姆斯就死去了。

的确是詹姆斯的遭遇啊!我想他是在现实中挣扎着死去的。

“痛”是身体的感觉;内心的痛是“痛苦”。以前的詹姆斯不懂,而当他终于弄懂的时候,他的生命变得那么脆弱。为何,为何?是他的直觉和感情习惯了被过度的理性和冷漠所贬抑?奈何,奈何!我也只能发出心酸过后的四个字了。

其实,詹姆斯的塑造者,即这部小说的作者,是通过詹姆斯作为医生对人体的探索的科学主义,和他本身的不近人情来引出被科学主义所抑的直觉与感情的。作为我本人来说,我认为人类的感情和直觉是否被科学主义和科技的高度发达而贬抑仍然是一个等待人们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这一问题之于那些重感情的人就如同机器人是否会控制人类的观点之于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一样。而我恰恰是哪一类重感情的人。

问题想到这里,我忽而觉得自己被推入了击退两难的境地,毕竟,我们都将成为古人,而将来会怎样,谁会有先知呢?只是霍金说过:“你所必须做的是你在所处的环境下做最大的努力。”事实上,人们已经意识到在某些领域科学与伦理等的冲突,并且在尽力避开这些敏感部位。克隆人被禁止以及科学本身的坎坷历程,已经向我们证明,那些令人敬重的品德高尚、精神可嘉的科学工作者们无时无刻不注重将科学的发展扶上正轨。

人的聪明才智并不像录音机里的磁带可以倒退,现实对于我们只能面对,无法逃避。一个新的主题,一次新的奋斗的历程摆在我面前了。

上一篇:高尔夫比赛活动方案下一篇:高二抒情散文望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