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着孤独的心情随笔

2024-04-30

爱着孤独的心情随笔(共14篇)

篇1:爱着孤独的心情随笔

爱着孤独的心情随笔

我给人的感觉,和孤僻沾不上半点边。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多么阳光开朗活泼。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其实一直活在很孤独的状态中。每天先生若不在家,孩子上学后,我的生活内容:做家务,看书,写作。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喝喝茶,看看电影。或去健身房蹦Q个把小时。或在某个雨天在咖啡屋靠窗的角落坐上一个下午。一周逛一次街,做一次韩式蒸浴。有这样大把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要感谢我的职业,在大学教书,一周也就六节课。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会有高原反应。

所以有时我对那些想接近我的人充满歉意。我不喜欢跟女友逛街,怕极了对方不厌其烦翻来覆去地试穿衣服,而我又不得不陪着,还得提供各种参考意见。也不喜欢各种饭局,不停地站起来碰杯说着听着真真假假的恭维客套,吃个饭都不得安宁。身边哪个同事熟人病了,按照武汉的风俗应该去看一下,送个红包表哈心意。我通常是托人捎个红包去,自个儿就不去了。因为如果我病了,我是绝对不喜欢谁来探望我的。除了家人,我才不愿意哪个看到我病病歪歪有气无力的丑样子。我跟朋友们的交往方式,就是微信和电话。联系也不频繁,有喜事,发个信息分享哈快乐。心情不好的时候,打个电话说一说。仅此而已。我没有小圈子,不打牌,不打麻将,对别人的事不感兴趣。那些绯闻、八卦传到我这里时,基本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朋友们看着我很急,说,一个写作的人需要枝繁叶茂的生活,你这样怎么行!我想想也替自己着急。思想是需要碰撞和交流,才能迸发出火花的。我成天充满激情地写文章,自个儿跟自个儿对话,时间长了不会傻吧?素材上哪找去?

这么多年来,我是一个始终在寻找的人。我寻找爱,寻找寄托,寻找意义,寻找在这个越来越喧嚣同时也越来越荒凉的世界上身心妥贴的所在。慢慢地就绝望了。绝望真不是个坏事。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人意识到这个世界难以符合我们的梦想,让人不再指望谁能做自己的救世主。我们每个人只能面对自己。从开始,到结束。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匆忙赶来,而世界早已结束。很多时候,我们热血沸腾,而世界早已冷却。世界上最美的舞蹈往往都是自己跳给自己看的。

这么多年来,在孤独中,我尽情地享受着自由,没有任何为经营某种关系而带来的束缚,一切都随心所欲。好像一只鸟儿,获得了一颗天空之心,歌颂着所有的流浪,飞翔,折射和投影。八千里路程,美丽辽阔。虽然我的修炼远未到家,种种境况皆有可能动我意志,扰我心智,乱我情绪。虽然有些时候我会感到生命的`锈迹斑斑,徘徊在迷途。但是我依然愿意沉溺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就像《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我曾以为他是唯一一个把孤独演绎到极致的人。后来我才深深明白,1900并不孤独,也不怯弱,甚至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他强大到不需要外界来肯定他,也不需要任何一个人的陪伴,可以勇敢与那条船葬身火海。他的生命、他的灵魂早都交给那座海上钢琴。不可分离。

我素来服膺的哲学家罗素曾说:“美好的生活是受到爱的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二者都很必要,但某种意义上说爱更为重要,因为爱会领着智慧的人去寻求知识,以使他们爱的人受益。”我热爱着孤独,就像热爱生活、热爱家人一样。我希望自己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可以抵御太多的诱惑享受孤独,用一颗质朴的心去探索由爱与知识所构筑的行程,勉力追求朱熹所说无所窒碍、胸中泰然的境界,追求浩浩大化中“自有一个安宅”,带给所有爱我者和我爱者以真切的温暖和幸福。

未来的路有多长?谁也无法预料。一个人好好地走,行一程赏一程的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篇2:爱着孤独的心情随笔

爱有实体和虚现两种,若你在爱中,无论是那一种,当你深爱着的时候,请用心灵去感悟爱,享受爱,而请你亦用心灵和身体一如既往地站成自己,在爱中站出自己的风采。

实体的爱,爱是给予,你可以给你的爱你可以给予的东西,但唯独自我的站立不能给予。

当你为爱失去了自我,爱无法着陆,你也将失去爱。

实体的爱是什么,是一种纯粹,一种激情,一种坚持,一种永恒,而这些,永远离不开主体的站立。

当你放弃自己把你投入到实体的爱,你会给爱一种压力,一种负担,爱就象有弹性的绳子,压力太大,负担太重,无法承载时,就会回不到最美丽的`时刻,爱会消失在某一个你无法设防的季节。

虚现的爱,爱本身就是虚出,只不过是晕轮中的错认,你更应该站成自己,当你错落在虚现的爱,放弃了自我的站立,当虚现的爱光环消去,你将坠入难以走出的深渊。

能够有刻骨铭心的爱,用心灵享受那份爱的甜蜜的感动,实体和虚现的爱,你深爱,都是生命中的一种福泽,因为生命可以走进刻骨铭心的爱,那本身就是幸福,但是,无论是那一种,当你爱着的时候,请用心灵去享受爱,而亦用心灵和身体一如既往地站成自己,在爱中站出自己的风采。

篇3:随笔孤独的远行

就像天际端

孤飞的蒼鹰

途中常伴着

寂寞但依然前行

我体味着

孤独下的沉淀

从中索取了坚韧

其实人在旅途并不怕孤独

怕的就是缺乏坚韧

背服着坚韧

便会有更大的向往

失去了他那

才是真正的寂寞

蒼鹰高翔

那是背着坚韧去想往

当它俯冲时欢乐无比

所以我其实并

不寂寞更不孤独

伴我的相机

就象我的眼睛

时时刻刻扑捉着

山山水水风土人情

相机永远莫莫无语

但它何曾寂寞

对准的自然

纳入对时光的欢乐

留给我心灵深处的

是大自然

紧紧的抱住了我

我其实就是相机

相机便成了我

对着它更多的

纳入了寂寞的美

纳入了悲伤的感悟

留给我的事

更多的怀念与珍藏

跳动的画面

永远冲击着震颤

心灵得到了

慰寄与升华

我喜欢远行

一个人的远行

小小的相机

小小的背包

舒服的味道

任由飞扬

舒展着

升攀着

感受了

领略着

平静着

在寂寞与孤独中

诠释了我

在春天我向着远山

美丽的油菜花

紫色的熏衣草

灌木丛中

扑满了鹅黄

构枝的弯曲

那是碧桃的水粉

在浪漫之中抬头的天

云是那么的轻

那么的远

那么的飘

那么的白

祥和恬静闭上眼睛使人陶醉

没有了寂寞与孤独

很难从中得到更多的体味

我喜欢一个人的远行

来到了不知名的小镇

远远的看着淳朴的乡民

无邪的眼神

仿佛在对我说你

那少女的衣裳虽然破旧

但脸上的阳光沉醉出了

更加动人的美丽

淳朴自然实刻在抓住我

内心由然升出无比的羡慕

当我离去

内心依然是

那么眷顾与留恋

在久久的回忆中

我努力拼凑着

那些难以忘怀的画面

不知疲倦的

一回回一次次

火热的夏天我更向往海

远远的看日出

太阳从不偷懒

永远是升腾着跳出大海

晨曦的人影

三三两两拣着贝壳

在沙滩上奔跑着

对着大海在高喊着

我极目远眺

寂寞伴随着哗哗的浪拍

心飞向了天边

洗炼着我的心灵空空荡荡

仿佛没有了

我只听到哗哗的涛声

我喜欢一个人的远行

秋天是我的最爱

那是因为即将看到了果实

那是因为即将感受到了丰收

尽管飒飒吹来西风

遍山的红叶和偌的秋菊

我永远看不够

银杏树叶铺满了

墙边的地面

踩着它心灵

从没有过的慰慰藉

从脚下由然升起

内心得到了

更多的总结疏理了

更加深刻的超脱

仿佛真的远离了

世俗慰寂了孤独

我喜欢一个人去远行

冬天不属于我

因为四季之中

唯有它是静与洁的象征

春夏秋都忙累了

冬为它们洗礼

盖上厚厚的被

在白雪皑皑下

我伴随着夜睡去了

又回到了孤独与寂寞

为了那梦醒的时刻

象天上的蒼鹰

背服着坚韧去新的远行

我喜欢一个人去远行

在前行在无悔

我其实并不寂寞

篇4:《孤独的反面》随笔故事集

Publisher: Scribner

An affecting and hope-filled posthumous collection of essays and stories from the talented young Yale graduate.

Marina Keegan’s star was on the rise when she graduated magna cum laude from Yale in May 2012. She had a play that was to be produced at th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Fringe Festival and a job waiting for her at the New Yorker. Tragically, five days after graduation, Marina died in a car crash.

Even though she was just twenty-two when she died, Marina left behind a rich, expansive trove of prose that, like her title essay, captures the hope, uncertainty, and possibility of her generation. The Opposite of Loneliness is an assem-blage of Marina’s essays and stories that, like The Last Lecture, articulates the universal struggle that all of us face as we figure out what we aspire to be and how we can harness our talents to make an impact on the world.

这是一部充满希望、令人动容的随笔散文集,是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年轻才女的遗作。

玛丽娜·基亘于2012年5月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毕业,前途一片光明。她的原创短剧将登上纽约国际艺穗节的舞台,《纽约客》也向她抛出橄榄枝。不幸的是,毕业五天后,玛丽娜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尽管芳华早逝,但她留下了广泛而丰富的文章,如同她那篇同名散文,捕捉到了她这代人的希望、捉摸不定和可能性。《孤独的反面》收集了所有玛丽娜的散文和故事,如其中《最后一课》一样,讲述了我们大家在认清自己的渴求,考虑如何发挥才能影响世界时都要面对的纠结。

篇5:心情随笔:爱着 感动着 幸福着

嘴里吃着大闸蟹,心里暖暖的。相爱七年,由于我一直在读书,我们尚未步入婚姻的殿堂。七年说长也长,长得似乎要耗尽我们的激情;七年说短也短,于我们将要相互厮守的终生而言。年少时相遇,一见钟情,从此一起读书,爱情见证了我们学业上的成功,也见证了我们在求学路上的酸甜苦辣。共同的经历让我们彼此理解,彼此包容,虽历经七年长跑,但爱情历久弥香。在沪读研三年后,男友参加工作,我则继续求学。如今又是两年,男友工作顺利,我也马上要拿到自己心仪已久的学位,走上工作岗位,我们还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们深信,一切都会更好,在我们的悉心呵护下,爱情会更稳固,事业会更顺利,心情会更放松。

吃的满嘴都是蟹黄的我们,相视而笑,在这寒冷的冬天里,这种笑容让我们相互温暖。

九点多,男友回家了。依依不舍地看他走后,我仍徜徉于甜蜜的爱情中,一如刚才对大闸蟹的饕餮。于我们而言,无需甜言蜜语,无需玫瑰红酒,一个眼神、一份关爱,都会让彼此开心不已。

同学说,八年,抗战都胜利了,你们的爱情也该有个结果了吧?我微笑。希望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所谓的婚姻,仅是爱情的一个形式而已,爱情绵绵,永无绝期。

篇6:我还爱着你,你信吗心情随笔

分开的日子里我还在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着我们的过去,那些牵手的日子。你用最美丽的时光陪我度过那些年,只是换回了我的一句不再相见,你用你所有的爱包围着我,却换来我的.沉默和再见,对不起我不该在慌乱了你的爱,对不起我不该在用冷漠回复你的热情!

再想起来我们曾经一起听过的歌曲,现在只剩我一个在单曲循环,曾今一起牵手的画面你却在那个路口牵着别人,对不起如果我能早点对你你或许不会离开我,对不起是我没能好好疼你才让你入了他的怀抱,曾经 如果曾今可以重来我不会放开你的手,如果曾今可以重来我会紧紧抱住你对你说老婆 我会好好疼你嫁给我好吗?

篇7:有个人悄悄地爱着你杂文随笔

人生的旅程,就像一场五彩纷呈的大梦。

犹记得当年,你爸爸和我并肩骑着自行车(对,妈妈就是传说中那个在自行车上笑得阳光灿烂的女人,那时的交通工具好环保喔),从医院孕检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你的爸爸歪着头看着我,若有所思地说:“你还像个小孩儿呢,就要当妈妈了,哈哈哈。”

从那以后,他异常勤奋,只要有时间,就翻开字典、词典,唐诗、宋词、诗经,或低头凝思,或会心一笑,全身心进入旁若无人的创作状态-----就为了给你取一个名字而已,一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模样。结果呢,就像女人逛商场买衣服,实在走不动了的时候,随便捡了一件。

晴空万里,你要出生,全家进入戒备状态。你的爸爸在外面听着我此起彼伏的呻吟声,忍不住走进产房。正在经历无法言说的痛,我见到罪魁祸首,瞬间河东狮吼,在医生的劝解中,他笑着走了出去。

你好贴心,以最快的速度顺利地降临人间。从那以后,你的爸爸多了一个姿势,早起或者临睡前(我们只有那时才能见到他),他就会坐到襁褓前,看一眼你,然后瞄一眼我,再走到镜子前,撩起头发露出额头,上下左右欣赏自己的五官……对,他在验证你长得像谁,并且乐此不疲。

这个姿势你的爸爸保持了多年,但是你从来不知道。每一次出门前,他都会坐到你的面前,端详你熟睡的样子;你不知道,在你安详甜睡的梦境之外,有个天使,悄悄地伫立了很多年。

记得那年元宵佳节,我吵吵着要去看灯会,你爸爸让我把你放在爷爷奶奶家里,我坚决不同意,执意要带你去看新新世界,其实你刚刚学会走路。你的爸爸拗不过我,就带你去了,坐到车里一会儿,你就睡着了。到了娱乐场地,流动的灯海宛若天上的繁星,鸾歌凤舞打造着节日的激情,你的爸爸抱着用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你,还没容他反应过来,我就对他说:“你好好抱着孩子啊,我到前面去看看。”说完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进熙熙攘攘人群中。强烈的好奇心导致我没有停止四处游走,直到玩得倦了、要散场了,才回去找你们父子。你爸爸抱着你还在原地等我,压根没敢换地儿,满脸委屈地说:“这大元宵夜,看了半宿孩子,我啥都没看到……”

那是你贴爸爸的心脏最近、时间最长的一次,不知道他有没有背着我,偷偷地亲亲你那粉嘟嘟的脸颊。

你小时候有很多同龄孩子没有的玩具,各种型号的车最多,用遥控器控制,几十米外闪烁着灯光唱着歌,随意前行、拐弯、倒库,都是爸爸从全国各地带回来的。

《爸爸去哪儿了》,说的就是你的爸爸。为了妻儿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的整个青春都在路上。

比起给家里打电话,没有几个人能够勤奋过你的爸爸,尽管开头总是很枯燥地问我“干啥呢?”每天我都能接到他的电话。我问他为什么电话打得这么勤,他这样回复:“电话费月租存得太多,每个月都用不完。”直到电话打得我烦了,嚷了一句,他开始有所收敛。天下太平的时候,换成隔一天打一次电话。或许真的只有远离家乡,才知道家乡的好吧?这种好习惯坚持一年两年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能够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如此执着,值得表扬。我们的话聊内容,都离得开围绕你成长的话题。

你的爸爸养了很多花木,每年搬进搬出晒太阳就是大任务。等你长到有足够力量了,就代替了妈妈做他的协助者。我呢,则是自己玩,玩累了去看你们怎么相处,发现静得可怕。你浏览你的手机网页,他整理他的花木,一点声响都没有。

我小声问你:“你们之间也不聊聊天,怎么沟通啊?”你笑着回答:“我们的沟通,靠眼神交流,只要我爸用眼神扫我一下,我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对天盟誓,少女时代的我,是见到谁都不说话的女孩。你的爸爸和我相处,就像说单口相声那样,滔滔不绝……但是,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有意地远离你。像抛绣球一样,把你抛到空中,再稳稳地接到怀中哈哈大笑的情景,那要追溯到你牙牙学语的时候了;他拉着你的手出去玩的历史一片空白,更不要说像别的爸爸一样,把你搂在怀里、把他当大马骑、共一被窝的事,这都得靠漫画或者做梦方能实现。

我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他是个男孩,如果我和他过于亲近,怕等他长大了以后,我管教不了了。

你的爸爸喜欢小动物,孝敬长辈,怜悯弱者,只有在你的面前,一脸的严苛。这种没有表情的表情,在你的面前,保持一两年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能够做到数十年如一日。

你的爸爸从来没有打过你,从来没有厉声呵斥过你。但是你从小就擅长察言观色,因为爸爸喜欢安静,你嬉戏的声音大了,只要他看了你一眼,皱了一下眉头,你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

还记得有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得知爸爸要回家,你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问我:“妈妈,我爸爸会不会揍我一顿啊?”

哈哈,原来想象比现实更加可怕。你的爸爸只有一个弟弟,据说他们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吵过架,看清了,是“吵”架。所以说,孩子,预测你这辈子与家暴是无缘的。

表面上,你的爸爸从来没有跟你促膝长谈过,但是他长年累月背地里和妈妈谈论你,对你的情形了如指掌。

寒暑假,我问你要去哪里玩,你的要求总是:“不跟团,不搭便车,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去哪里都行。”是的,跟爱的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坦途,空气都是馨香的,景色都是眩晕的,时光都是惊艳的。

因为你和爸爸都长了两条大长腿,所以出去玩的时候,爸爸总是走在最前面,你尾随其后,我在最后面。我悄悄地观察你们,发现你总是在悄悄地观察爸爸。你们魁梧的身材和背影很像,甚至走路甩胳膊的姿势,都很同步。

是的,即使你们身高已经相仿,潜意识里,你依然在模仿那个叫作爸爸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可否认的是,爸爸,永远是男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或者大英雄。

所谓的爸爸,就是一边嘱咐妈妈要管制孩子,学会紧衣缩食、有经济头脑、会预算生活,一边往你的卡里打钱总是出手阔绰的那个人;所谓的爸爸,就是把打电话询问你的生活状况、思想状态,当做第一职业的人;所谓的爸爸,就是把所有的美好时光双手捧给妈妈的那个人,妈妈转身捧给了最爱的你;所谓的爸爸,搁置了梦想、淡漠了初心,所有的开始、所有的踏上征途,都是为了保护我们;所谓的爸爸,他心思细腻,时时刻刻爱着你,你并不知道。

篇8:深情地爱着你——祖国

历史不容世人忘记列强对中华民族的疯狂侵略, 岁月想磨灭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兽行。

英国侵略者用鸦片、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八国联军扬跋邑, 疯狂掠我黄金, 抢我白银, 劫我奇珍异宝;日本鬼子杀抢掠, 肆意践踏我锦绣山河。炎黄前辈, 在苦苦挣扎, 在力抗争。多少仁人志士倒下了, 华夏大地被鲜血染红了, 黄在咆哮, 大地在哭泣。

屈辱写满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民族不甘欺辱的序幕, 太平天国的旗帜, 义和团战士的大刀, 辛亥革命的枪声, 无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五四”运动的呐喊, 恰如, 一道闪电撕破夜幕……

1949年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上响起一个震撼环宇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声音来自中华民族屈辱的血泪里, 来自列强血洗过的残砖破瓦堆内;这声音, 是睡狮猛醒的怒吼, 是巨龙腾飞的宣言。

从此, 生息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民族, 肩负着宏伟的凌云壮志, 扬眉吐气地迈上了民族复兴的征途。

我们不会忘记, 1984年7月29日, 在我国体育史上, 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一个辉煌的日子!我们翻开了中国人夺取奥林匹克金牌的第一页, 我们把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自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向许海峰颁发第一块金牌,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场升起, 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天使之城”上空激荡的那个时候起, 共和国的国威在全世界得到了展现, 告诉世人“东方巨人”强壮了。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 犹如一团闪耀着的火焰, 燃烧着, 在晨曦中燃烧着, 照耀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看五星红旗随风飘起, 我犹如看到了长江黄河在奔腾, 犹如看到我伟大人民的奋争。注视着这伟大的蓝图, 听着雄健的鼓手敲响出的时代最强音, 倾听着前辈的希冀, 倾听着长江黄河脉搏的强音, 倾听着青春起飞催促的哨笛, 我陶醉了。

六十年, 太长。生命里, 多少黑发生白发, 多少新容成旧颜六十年又太短历史中风云叱咤人生变幻都只在弹指一挥间。

就在这太长又太短的时间里, 展望未来, 谁不会热血沸腾?谁不会豪情万丈?伫步回首, 收获的是一份深刻, 坦然与欣慰!

我们身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该正视历史, 憧憬未来, 立足现实, 为富国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 现在我们还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会关心, 观察时事动向, 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磨炼自己。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才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的重托。

展望明天, 祖国山河将更加迷人, 社会主义大厦将高耸入云, 东方的巨人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我的心愿, 也是祖国母亲的心愿。

祖国, 我深情地爱着你。

篇9:爱着孤独的心情随笔

文/刘海英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最近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孤独者的大脑结构与常人不同,负责解析他人目光注视等社交线索的大脑区域内灰质较常人少,导致其难以判定他人发出的社交信号,进而不愿与他人交流。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征招了108名身体健康的成年志愿者,通过一系列测试将他们的孤独程度进行一一判定,然后对其大脑进行扫描。对比大脑扫描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孤独程度较深的人,其脑部左后颞上沟的部位灰质较常人少。左后颞上沟的功能与社交有关,能帮助人们判断各种社交线索,此部分灰质较少,意味着在判别社交线索方面能力较弱。

为了考量孤独者社交线索的判别能力,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们要求志愿者从三幅不同面孔中调选出眼睛斜视的一幅,并判别他的目光是偏向左还是偏向右。实验结果表明,那些孤独程度较深者的差错率更高,他们较常人更难于判定他人目光方向。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这一研究表明,孤独与社交线索的判定能力有关,所谓的孤独者,并非是不愿与他人交流,而是他们的社交线索判定能力弱于常人,无法正确评估他人发出的社交信号,使得其难以与他人交流。

研究人员称,新发现虽然表明孤独者的大脑异于常人,但并不意味着其孤独状况就不可逆转。通过一些增强社交感知力的训练,更多地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锻炼注视和分析他人目光的能力,或许可以改变孤独者的状况,使其逐渐摆脱孤独的生活。

坐直喽,心情好

文/臧恒佳

“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仅看起来没精神,还会影响到你的心情。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走路或坐着时如果姿势过于懒散邋遢,不仅会觉得体力下降,还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研究人员召集了110名参试者,让其中一半人采用懒散的姿势走过走廊,另一半人则采用蹦跳的姿势,并对自己的情绪和体力水平进行评价。之后,这两组参试者再互换走路姿势。结果显示,姿势懒散的受试者体力下降、情绪消极,而采用蹦跳姿势的受试者会出现体力上升和情绪愉快的积极感觉。

研究负责人认为,试验证明情绪会受到日常生活中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体态和行走姿势。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说,坐着时要保证端正的姿势,每工作20分钟腾出20秒做做伸展运动,不仅能减轻疲劳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体力和提升情绪。

酒后行为看性格

通过观察人们酒后的表现,可以了解其性格特点。

一声不吭,倒头就睡。

这类人属于理智型,他们深谙自制之道,无论清醒还是醉酒,都能够自我约束,言行很少逾越规范。

酒后变“话痨”。

有的人酒后喜欢夸夸其谈,而有的人则举止轻浮,这些人往往性格怯懦。他们可能是怀才不遇,长期处于压抑、不敢释放的状态。

借酒撒疯。

喜欢酒后放肆,甚至动手打架的人,通常情绪调节能力差,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他们的情绪反应。他们总觉得自己时运不济,喜欢愤世嫉俗。

喜欢划拳。

他们属于耐不得孤独的人。哪怕在人群嘈杂的环境中,他们也会感到孤独。所以除了酒精,还要借助划拳等肢体动作来排遣寂寞。这类人在生活中也是“闲不住”的,即使不喝酒,也会借由忙碌的工作来排解寂寞。

喜欢施展酒量。

这类人通常比较豪爽,喜欢抢着付账,他们不愿亏欠别人,也不爱占便宜。

酒后爱笑。

这类人个性乐观,不乏幽默感,为人也比较随和,不拘小节。

酒后哭闹。

这类人常有较重的自卑感,无论生活是一帆风顺还是处处受气,内心深处总觉得悲观失望。

饮酒应适可而止。小酌怡情,要享受饮酒的乐趣,避免酒后麻烦。

篇10:孤独的心情随笔

可我又享受独自生活的自由。

这能说是无拘无束吗?

但我却不断放纵自己的脚步。

一经对比,心中的落寞又添了几分。

曾经,写作业时有人注视,不动声色地递一杯水;玩游戏时心安,有人在隔壁同样地开心;到吃饭时,有人亲切地大喊,饭菜总是淡淡的味道;黑夜睡觉时,有人在身旁掖好被角,静静地微笑……

如今,又有人代替有人做相同的事情,只是我们之间的交流少一些……

现在,没有人在我身边。周遭少了禁锢,而心中又添了一扇条形窗,失了几个身影,多了几层防顾――像关犯人一样锁住了自己。

她们都觉得,我心事重重。

是的,我有心事。

我想念有人的声音了。

我想念又有人的慈爱了。

我铭记没有人的痛楚了。

槐花的香气如此浓郁。

蜜蜂的嗡嗡如此恼人。

蜂飞香传人不染,

身陷和风却忘川。

彼岸有人依旧否?

篇11:灵魂的孤独随笔心情

灵魂的孤独随笔心情

1孤独是一种处境,更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人类是群居动物,一旦长期独处,就感到孤单、无助、失落……这绝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状态。但人们往往还是不得不陷入孤独。

孤独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失恋的孤独、失亲的孤独、身在异乡的孤独、被排斥的孤独、无依无靠的孤独、失去权钱后的孤独以及由性格所致不合群的孤独等等。它的外在标志是独处,心里感受是落寞。这种孤独以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的无助感最为典型。当然,这种浅层次的孤独感将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容易消除的,消除后继续在肤浅中徘徊。

深一层次的孤独者是思想者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来自外界环境,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是灵魂的孤独。因为人的灵魂只有一个,有这种心境人的灵魂又都是头一无二的,永远“独处”的。他们即使面对喧闹和繁华也孤独,狂欢后会陷入更加盛大无边的孤独,甚至比在荒漠中更甚。这种灵魂又往往缺乏明确的主张,左顾右盼,不知走向何方,只有找到同道者的时候,孤独感才能慢慢消失。但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所谓 “知音难觅”就正是指这种情况。有幸寻到知音后将幸福地一同走向前方。

神话电视剧《古剑奇谭》中,有一种叫做“梦幻枝”的植物,能消除人的孤独。使用方法是:用法术把人催眠后,给睡眠者含上梦幻枝,他就会长眠不醒,在梦中他的一切理想都能实现,一切愿望都能满足,处于快快乐乐的状态。但当他醒来之日也就是死亡之时。这种方法即使有,大约也没人愿意用。它是用虚假而残酷地方法告别孤独,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引导人走向前方。

我们读书人无论是在环境上还是心灵上,独处的时间都要比一般人长得多,会经常体会到这种难捱滋味。

但是,这种孤独也有好的一面:是灵魂生活地展开,它把我们学到的知识经验进行内在的整合,实现外来印象的自我消化,拓展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有时独自面对事物能获得许多在书本上得不到的启示:一次我到山东威海的成山头旅游,那里的大海礁石很美,最后我把目光停留在佛像上。我长久的注视着大佛的面部表情:那种平静、恬淡、慈悲、深邃……让我久久的思索不忍离开,渐渐地使我深深的醒悟、震惊。刹那间,我好像读懂了好多好多的东西,还有好多好多东西似懂非懂,更有好多好多读不懂的东西,这是一本深奥的大书,需要慢慢地去研读、体悟、咀嚼、消化……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独处可以增加灵魂的深度,不能忍受孤独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还有一种孤独是真正的孤独,是曲高和寡的孤独,典型的是尼采式的孤独。

历史文化的星空,群星灿烂,那最早出现的,未必是最明亮的星宿。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达到我们的眼睛。尼采就是这样一颗星。一百多年前,这位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漂泊于南欧的山水之间,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纵横奔驰,携雷携电。然而,这个世界却把他遗忘了。他的一生都是在孤独中度过……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的生前身后为他的诗做了诠释。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孤独的。

尼采1844年生于德国,他的祖父是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1865年,21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文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文学。这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是一个反叛。他,得罪了整个家族。

1869年,25岁的尼采在李契尔教授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李契尔在推荐信里不无夸耀的说:尼采“将在德国语言学界名列前茅。”尼采的就职演说也令同行叹服。但这位前程无量的学者不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而是用“酒神精神”去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使他在德国语言学界被孤立。

接着,他又批判了最好的朋友,德皇威廉一世推崇的大音乐家瓦格纳等人,并和其彻底决裂。这次他不是像上两次那样只是得罪了某一部分人,而是彻底的被时代放逐了,陷于彻底的孤立。他不断的走向孤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灵魂注定不得安宁,不断地摒弃曾经推崇的一切,打碎一切偶像,不断进入新的领域。他总是不断地在寻找。

他寻找什么呢?他在探索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他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这样的人,在他面前没有禁区,他向一切传统思想挑战。他在真理的险峰上越攀越高,同伴也就越来越少。最后,他将自己逼进了沙漠。他要将自己的全部,连同遇到的一切,都化作烈火和光明,他在为自己的思想而战,他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

对人生和世界有独特感受的他,当然十分渴望被理解,得到支持和爱。可这也是最不容易得到理解、支持和爱的。这一点他自己也非常清楚。尼采说自己是新世纪的“早产儿”,他是在为未来写作,到那时他会有读者,会受到赞美,会得到支持和爱。

他果然一语成谶。

他孤独了一生。孤独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避难所,长久的孤独会使人精神沮丧,意志瓦解,会使人病弱、奥伤、屈服,乃至毁灭……尼采自己最后也疯了。他去世后,他所希望的一切,都来了。

这就是孤独者。但他们不后悔,这条路永远断不了,永远有人走。

真正的探索者天性是最坚强的。这样的人精神足够充实,在沙漠中不会沮丧,反而感觉到孤独的乐趣;这样的人精神足够热烈,在冰窟中不会冻僵,反而感觉到凛冽的快意。这样的人虽然不能给人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他们有探索的真诚和勇气,反映出探索途中的曲折和悲欢。爱的火焰在那里燃烧,智慧的光芒在那里照耀。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某些重大的根本性问题而激动,他们为此会奋斗不息……

灵魂的孤独随笔心情

2标新立异、渴望爱情、期盼倾听......内心经历一次次的洗礼与阵痛,这是成长的烦恼,也是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肯定时,人才可能对世界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可以容纳光明、也可以容纳黑暗。在接受着一切的同时,也在尝试着改变。生活是无法掌控的,只有不断去经历,才能发现生命的奥义。

——节选自《孤独及孤独创造出的面影》

孤独在中国强调群体的哲学的语境下,一向不是什么好词。上初中时,便学过一个词,叫鳏寡孤独,形容的是四种社会最凄惨的弱势群体。但是,在西方的语境下,孤独被赋予了不同的概念,其词根来自拉丁文soi,意思是太阳。西方哲学中,孤独描绘的是这样的一个意象,在茫茫天地中,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与太阳相对,有点类似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意思。

记得去年的这段时间,自己写了一篇叫《沉默的巴别塔》的随笔,记述了自己刚进入哲学这块领域的迷茫与孤独感。进入华师整整有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的时光过的很慢,我所学习到的知识和经历过的事情远比本科四年要多很多。一年后的我,已然与一年前全然不同,但那种孤独感却愈发深重了。

记得大二的时候,因为玩游戏的原因我喜欢上了日本战国史,特别爱看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作品,还在这块发表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大三下时候因为考研考的是哲学,在那之后便很少看日本战国史的书了。本科大三下之后就已经没有了什么课,加上我住校外,同学之间自然很少来往。毕业的时候,一位许久不见的热爱文学的同班同学见我面之后便友情的提醒我可以多涉猎某某作家的作品,不要只看司马辽太郎的,他是日本右翼作家云云。而此时的我却已经“一只脚迈进了哲学的大门”,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喜欢日本战国史的我了。

每当我回想起这段往事,总有一种巨大的孤独感笼罩着我。浅一点的原因是除了极少数的人之外,每个人印象中停留的总是某一个阶段的那个人。而完全不会想到人的成长与变化,就连我也不例外。而深一层的则是体现在对柏拉图《会饮篇》中的一个隐喻,“人由于背叛了神,被神劈成了两半,人用一辈子的时间寻找他的另一半,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思考。一个人必须在恰当的时间遇到灵魂上完全契合的人,这是多么难以实现的条件啊?如果能实现的话,那只能说是命中注定,抑或说是纯属偶然。

克里希那穆提有一本名叫《超越孤独》的书。读完之后,我感觉到克氏是一个有点危险的人。他给出的超越孤独的路径的方法不止是正视孤独,更是要完全打破权威。完全打破权威,成为一个独立而又自由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想想就有点恐怖。因为权威提供给我们太多安全感,比如父母,比如老师。如果一旦要打破权威,就意味着自己一个人得去面对这极其强大而又危险的世界。这是多么一件可怖的事情啊。

我日渐感觉到孤独是一个在我生命与灵魂中困扰着我、也吸引着我的问题,同时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我们被抛入这个世界中,生来孤独着。我逐渐开始正视孤独这个概念,而不是害怕它、一味去躲避他。

篇12:关于孤独的随笔文章:与孤独较量

一开始经历孤独时,我对它其实是恐惧的。初一时,我很快认识了全班同学,但等到我有一天因为不清楚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想要打电话问同学时,我来来回回滑动了十几遍手机上的通讯录,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向他寻求帮助的人。这样的发现让我既无助又有些难堪。军训的时候,班上女生都已经组成了自己的小团体。即使我们班女生的人数是双数,但因为我自己的原因,我还是被单了出来。于是我只能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个人去功能室,一个人去操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一只被风浪裹挟的小舟,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

不想再经历这样的茫然失措,于是我开始试着融入其他女生的圈子。为了和她们有话可说,我去了解那些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东西:日漫、美剧、韩流、二次元……每次在她们聊天时,斟酌着在哪两句话的中间应该插上一句什么样的话。我努力地迎合她们,却渐渐力不从心。回想起来,那些根本不是我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朋友,无论如何费心经营,总归不是长久的。因为她们想要的,是那个经过包装的我。想通这一点时,我已经适应了“一个人”的学校生活,也慢慢在大多数事情上具备了不需要别人帮忙的底气。我不再去了解那些花里胡哨的少女漫画,也不再看充斥了节目效果的韩国综艺节目;不再勉强自己在每一个场合为所有人捧场,也不再绞尽脑汁地想要打入那个不属于我的朋友圈。

当我真实地做自己,反而收获了几个朋友后,我学会了如何享受孤独。在我与孤独初次较量后,我对它唯恐避之不及。但如今我不再孤独,却终于懂得孤独带给我的究竟是什么。正如我努力地去包裹它这一粒沙,用自己最柔软脆弱的部分与它磨合,让它蜕变,最终,孤独虽然作为被排斥的异物侵入我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光华。它让我变得坚韧不畏险阻,也让我更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我不再畏惧孤独的存在时,我将无所畏惧。

作者:高一(18)夏绮琳

篇13:爱着孤独的心情随笔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

一、背景介绍

在新课标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 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成了大家在教学中信奉的宗旨。曾一度滥用多媒体现象, 曾遭到众人强烈攻击。昔日热热闹闹的课堂, 一时沉寂下来, 大家唯恐利用多媒体而成众矢之的。其实, 面对多媒体, 我们大可不必谈之色变。如果在特定的情境下, 巧用多媒体手段, 反而能为语文课堂营造艺术氛围, 而且能引领学生自主、自由地徜徉在文学艺术殿堂中。

二、案例描述

九年级的课堂往往容易陷入死气沉沉的状态, 大家都不喜欢在这个年级段开课。但我发现现状并非难以改变。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典小说教学中, 执教者巧妙地调用了教学智慧, 灵活地安插了多媒体, 一改往日沉闷、乏味的课堂教学境况, 竟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教学片断一:

在上《杨修之死》前, 老师特意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雄浑磅礴的旋律中, 她随即导入课文:“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壮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作为欣赏者的我们, 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着那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那刀光剑影中的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同学们熟悉吗?”于是自然引出课题。

在音乐的感召下, 大家迅速进入了课堂, 走进了文本。一切都在旋律的牵引下, 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

教学片断二:

曾听过《香菱学诗》的教学。当课堂进行到最后一环节:“再读读, 悲命运”这一环节时, 学生解读到香菱命运的可悲, 老师继而发问:“在整部《红楼梦》当中, 有着悲剧命运的仅仅是香菱一人吗?” (于是, 播放《红楼梦》主题曲, 同时回放《红楼梦》人物图像)

思索片刻, 学生便提到了才貌两全的黛玉、德才兼备的宝钗、阔达豪放的湘云、胆大泼辣的熙凤等, 明白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 而且她们身受痛苦而不自知, 这又是怎样的悲哀呀。 (课堂瞬间便弥漫着缕缕愁绪……)

接着, 在哀怨凄婉的音乐中, 与学生一同诵读诗歌:

忆红楼, 怨梦里红楼若梦,

思红颜, 叹烟中红颜如烟。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只见得满目残红, 只听得悲致如泣!

歌毕, 剧终。

梦一场, 怎一样愁字了得!

学生起先还怀有对薛蟠及夏金桂的愤恨, 以及对香菱唏嘘的叹惋, 此时在曲乐图景的感染下, 脸上流露出凝重, 教室里一阵沉默…… (此时铃声已响起)

教学片断三:

教《智取生辰纲》时,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解读了吴用等人的智取, 我便事先布置了思考作业:“杨志难道是因愚而败吗?”并要求在书上做好批注。在第二课时, 我积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从字缝里揣摩人物性格, 深入挖掘杨志失败的真正原因:“他不仅缺天时、地利, 更致命的是他失却的竟是人心!”然而学生的反响并不大。

于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感受杨志的个性, 我特意插播了同章节内容的视频。在观看前就要求学生比较:原作与剧本, 哪个版本刻画最精彩?特别提醒学生要关注细节来读视频, 读文本。

学生兴致勃勃, 看得很入神。大家的交流, 气氛空前热烈, 甚至平时挺沉默的学生都跃跃欲试, 于是文本越读越细, 甚至对视频中人物塑造还找出了不少漏洞。然后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对这些漏洞, 在尊重原作基础上, 思考怎样设计人物动作更好。

每个人都像导演一样出谋划策。这样, 学生既进一步感受到了罗贯中在塑造人物手法上的精妙, 又明白不管文本还是剧本, 都要善于抓住人物细节, 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逼真, 更有感染力。

三、教学反思

(一)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视听结合, 便于激发学生兴趣, 快速进入文本学习, 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也要尊重学生所处的时代。当今是声乐影画主宰的年代, 在书籍阅读越来越遭受冷遇之际, 教师不妨冷静下来思考:如何迎合这时代, 引领学生亲近文本阅读?蹲下来教学, 学生会更乐意接受你。正如这晦涩艰深的经典名著, 竟如此自然亲切地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即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 悦耳的音响刺激, 往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杨修之死》的片头曲, 《香菱之死》的片末曲及图像, 等等, 让音乐、画面去浸染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的阅读世界充盈艺术气息。

2. 利用影像, 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细读文本能力。

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 理解才是目的性。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在阅读教学中, 重难点的突破是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 利用影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 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智取生辰纲》的难点突破, 采用了视频与文本的对视方式, 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细读文本及解读人物的能力, 甚至在不经意中, 提升他们的影评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 简直就是一石三鸟。

3.艺术因素的融汇, 使课堂教学焕发着艺术美。

多媒体资料的引入, 需要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设置才是最有效的, 学生易学, 也乐学。因为文学作品充满着人文性, 为了使学生浸润在这些经典名篇的人文关怀中, 最佳的方式就是不惜调动一切艺术手法, 融声、乐、光、影为一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机能, 让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呼吸着这美妙的声乐影画的交响曲。如此美丽的课堂, 怎能不吸引学生充分享受语文的魅力呢?

因为爱着你的爱, 所以快乐着我们的快乐。

(二) 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但本课例也要注意如下细节。

1.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个辅助手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导致教学目标的迷失,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2.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必须应时而动, 不可处处皆用, 以免产生“拉洋片”的负面效应。如需要特定的情境氛围, 那需要音乐营造;如需要拓展资料, 那需要网络资料链接, 等等。

3. 充分调用多媒体的艺术因子,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语文能力, 这会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力。

篇14:爱着爱着就幸福了

1999年立春那天,23岁的我们结婚了。那时本地的电视台经常播放一句广告词:“有了蓝梦床,只恨白天长。”我们新婚的感觉恰如这句广告语,恨不能时时刻刻粘在一起。只要一个人加班稍微晚一点,另一个人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接。一天晚上,他接我回家。虽然我们各骑一辆摩托车,眼里却只有彼此。猝不及防中,他被一群人拦了下来,那些人呵斥我停下,我却加大油门直冲过去,狂奔数百米后栽倒在水潭里。从水潭里爬出来后,我踉踉跄跄地拍开路边一家鞋厂的大门:“快救救我老公,他被劫持了!”门卫报警后,立刻组织数十人随我来到事发地,我这才发现原来是交警临时执行查车任务。

在结婚五周年纪念日,老公提议去咖啡厅浪漫一回。我从未去过咖啡厅,虽然心痛花钱,但由于虚荣心作祟,便自作主张地给几个同事打电话,明着请大家同乐,实则是打肿脸充胖子炫小资情调。大家坐在缠绕着绢花的秋千架上喝咖啡,再配上烤翅,其乐融融。未料,结账时的尴尬让所谓的情调消失殆尽。一共花了八百多元,而老公没带够钱,我被押在了咖啡厅,老公回去借钱。后来,我把怨气撒在了老公身上,埋怨他没本事挣大钱;老公则指责我没事找事,结婚纪念日约那么多人聚会,还事先不打招呼。

2007年,在房价大涨之前,我和老公借钱买了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的内心都不强大,面对高筑的债台诚惶诚恐,以至于装修因缺钱而且干且停。31岁的他忽生许多白发,如同无意中被倾洒了面粉,灰蒙蒙的。偶尔,他会喝酒。一天凌晨,我梦到头上被倾倒了垃圾。我迷迷糊糊地用手一摸,竟摸到了软乎乎的东西,一下子就惊醒了。他也坐了起来,瞪着眼睛看着我,无辜而又气愤地说:“老婆,不知道是谁呕吐了咱一床,连你的头上都是!”我看着床单、被子上的污物,顿时明白了一切。我没有责怪他,而是默默地换下了床单、被罩,连同自己一起扔到了洗手间。后来,他说:“老婆,你变了,变得更能包容了。”其实,变的何止我一个?或许近年我的确老了,老得头发脱得稀稀落落。经历过生活困窘的我变得十分节俭,不肯作生发治疗。而之前大大咧咧的老公不知何时学会了头皮按摩,一有时间就用削成铅笔头大小的生姜往我的头上涂抹,用手指为我按摩头皮。

前不久,孩子随团旅游夜半到家,我和老公去接孩子。在路上,看到热恋的年轻人坐在河堤边卿卿我我,我不由地感叹:“在这里谈恋爱多不安全呀,现在的年轻人也太胆大了。”他幽幽道:“我们也这样过。”我问:“现在我们还会吗?”他反问:“你肯吗?”我想也不想道:“我宁愿在家看电视。”说完后,我便泪奔……

如今,行走在婚姻里的15年,波澜不惊的日子也无风雨也无晴。关于恋爱,好像已有许多年忽略不计。可就在那晚,一个小小微信就把话题盘接到了爱情,让我想起15年来走过的点点滴滴,平日里那些习以为常的细节,再次咀嚼时却让人想要哭泣。老公,我更爱现在的你!

上一篇:焯水是什么意思?焯水有什么作用下一篇:《我不是一个神经病》超级演说家第一季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