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研讨会汇报材料

2022-08-11

从我们踏入校园到加入工作,汇报一直伴随在我们左右,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如何写汇报材料,在汇报中找不到重点,导致在学习、工作中的不如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研讨会汇报材料》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高考研讨会汇报材料

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2015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本人有幸参加了本次高考研讨会,受益匪浅,现将会上强调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简单整理如下: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

对于《考试说明》,不能只是简单地翻翻而已,应用脑、用心审慎地琢磨与深究。要吃透《考试说明》,必须把握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首先,把握考试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表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种能力,12层级要求)。

其次,熟悉考试范围(以2014年为例:经济生活78个考点,政治生活51个考点,文化生活42个考点,生活与哲学77个考点。共计248个考点)。

最后,解读题型示例(含附录中典型试题难度系数的表述),注意题型的变化(探索的方向),揣摩其中透露的信息(命题者最想说的话主要在此表达了,选材、呈现方式、设问角度;立意、知识、目标、解题方法)。

示例是考试说明中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具体化,是这些抽象规定的外显。2014年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占考试说明篇幅的一大半,对考试说明中典型题的解读有利于我们更直接和感性的把握考试说明,提高对高考命题预测的准确性。在题型与示例中选择的22个选择题和9个非选择题中,都是各省试题中的精华,代表着高考命题方向。其中有一些特别引人注目的题目,无论是在立意、选材、目标考查以及技巧等方面,堪称“经典”,值得仔细琢磨、反复研究。

2.“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没有对基础知识准确全面的把握,谈不上能力培养。但知识本身并不就是能力,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能力,对知识的辨别分析是能力,对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是能力。

高考研讨会交流材料

教学中第一轮复习要加强基础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理解、记忆与运用。第二轮复习侧重于构建主干知识,特别高频率考点的理解与运用。

平时教学特别是最后冲刺复习(市二模以后)应侧重于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3.高考试题主要考查主干知识、高考也考非主干知识。

一轮复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既不要想当然删减知识点,又不要平均用力。注意“两抓”:“抓未知放已知”, “抓学生的困惑、理解偏差和认识误区”。

一轮复习必须做到“全面、细致、准确、实在”。 “全面”是指复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对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不加遗漏地复习记忆,不能随意的窄化知识点的内涵,盲目地确定高考命题重点,冲淡对知识的全面复习,造成一轮复习出现薄弱环节。

4.一轮复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选取社会素材,整合知识结构,拓宽答题思路,澄清模糊认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我记忆、我思考、我练习、我创新、我反思、我快乐。

教师在一轮复习讲什么?讲疑点、讲结构、讲思路。在课堂上讲在关键处,易混处,不在于教师讲多少,关键是学生掌握落实多少。

在讲评中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同类考题的转换;不要就题论题,适当发散,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注重知识的跨度和整合。

练习要精选,给学生练习的题目,教师必须先做一遍。要考虑学生的负担和承受能力。在选题上,一是注意选易错点和易混点;二是选凸显重点核心考点的题;三是选能教给学生答题思路的典型启发的题;四是有时政和现实时代特色的新颖题;五是试题的难度把握要准,既不能偏难,也不能过易。

5.抓好课外阅读,学生听广播、看报纸,都是在学习政治。要注意平时对时政知识的积累,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取大量的信息。

6.规范答题的基本要求是:要点意识,观点意识,分析意识,术语意识,综合意识,拓展意识。

第二篇:2012年高考冲刺研讨会发言材料

一. 对教材的备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学科的考查更关注考生的能力,特别是史学能力的运用。我们常说,出题的人离教材越来越远,这是在命题形式上和表述内容上,但不脱离教材的地方在于依然以教材的史实为背景,为依托。因此考前的20天左右,我们要从题海中跳出,留出更多的时间回归教材。

1.考生在复习教材时要注意“抓大放小”。千万不要象复习旧版本教材那样把所有知识点死记硬背,现在的高考有适当的主干知识做基础就可以了。考生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理解”就足够应对考试了。

2.教材是按文明史的专题史编写的,包括政治专题、经济专题和文化专题三部分,并不象通史那样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很多考生会出现时空混乱的情况,而考试大纲是按通史的时间顺序重新整合的,因此建议学生按照考试大纲来复习。从考试大纲来看,除去科技与生活文化部分,大约可以划分为18个小专题,把这18个小专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知识线索,这样一方面可以突出主干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对史实的横向纵向联系。这样学生在考前18天每天处理一个专题,起码可以帮助考生明确教材的主干知识点。

3.要加强对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每一个历史概念的解读及掌握。那么怎样才能解读和掌握历史概念呢?一定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如果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最终只能牵强附会,似懂非懂。

4.立足与高考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理论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并会运用。

二.对选择题的备考

1.概况:现在文综历史出现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这种出题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是指在题干或选项中引用材料,创设情境,材料围绕命题立意展开,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情景、知识、设问三位一体。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提取、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了新课标实施以后,“一标多本”的中学教学实际,近年来深受命题专家青睐。

2.解题技巧:

首先,审清题干三要素:时间(跨度)、空间(范围)、领域(内容方向),这犹如在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中,通过“长”(时间)、“宽”(空间)、“高”(领域)三维,可以界定其中的任何一点。在历史的知识海洋里,我们通过这三个要素,可以界定任何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其次,判断四个选项,除了要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外,还要特别看其表达程度是否适当,把握好“度”(恰当)。

简而言之,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必然完全同时符合四个要素的要求:题干的时、空、域,以及选项的适度。错其一,此题满盘皆输,全其四,此题满分到手。特别注意:虽然选择题难度不小,但同学们必须知道真正难得题目就2个左右,大部分的题目,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一定要有这个信心。

3.选择题分类指导。

图表类,它的考察重点是通过漫画、图片、表格、曲线图的形式来考察学生识读图标、认知历史、再现历史的能力。这种题型高考中是常考的题型。

a漫画,历史漫画往往凸出重大历史事件中各方力量之间关系的焦点冲突。

注意:充分挖掘所有信息,以利于更准确表达,从而形成全局认识。要避免只见局部不看全局的错误。

b图片(地图),图片(地图)是考试常用材料,用以考察对历史特征的判断。

注意:①通过上面的文字信息判断相关的历史事件;②通过图形风格推敲历史时间;③通过其中人物事物判断历史归属;④通过画面场景理解相关历史;等等。

c表格,常用于数据比较,通过数字分析看历史的发展和变化:①如果是单一的一组数据,则看发展;②如果是几组数据,则要横看 + 纵看 + 比较看,既看发展,又要看变化。其中数据表格标题要注意。

d曲线图,曲线图反映的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变化:①坐标横轴线表达时间;②坐标纵轴线表达发展水平;③曲线中的转折点与重大事件密切,通过对应坐标时间判定;④曲线中的趋势段表达一个历史阶段;⑤如果有多个曲线形成交叉点,则这个交叉点是变化的临界点关键处。此类试题常借助坐标时间进行分析。

观点信息类,这类题在试卷中是比较多的,它主要是从材料中归纳提炼观点信息,通常有这些表述“反映什么,表现有,体现在,说明什么,可得知”等。这类题的难易程度不一,但有时干扰比较大。解题的方法有,首先确定好三要素,时、空、范,然后确定主体,看看材料强调什么,运用已学知识排除2个选项,再回到材料认真比较,选出正确

概念类,这类题主要考察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或一个词的特定含义。这要学生把句或词放到材料中反复理解,对应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原因影响类,这种题主要是考察事件或制度出现的原因和影响。通常有这些表述“背景、目的、原因、影响是什么”等。这类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主干知识的理解,难度一般偏易

否定逆向类,这种题的设问是否定的,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本身题目还是不难,但很多学生因为看错题,误为准确,所以做错。这要求我们学生审题要仔细。

史学理论类,这种题现在还不太稳定,前年有考,去年没考,但是即使出现,也比较简单,主要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它主要考察学生运用除唯物史观之外的其他史观对历史问题或事件进行重新解读。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等。

还有几种方法:

选项中两个答案相似,说明这两个选项都不是正确的。

选择中有两个相互对立的,一般而言,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选项中的某个词与材料中相似或相同,往往可以佐证正确答案。

选项中表述太过绝对的观点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切忌不要先入为主,要以材料为解题的准绳。

三. 对材料题的备考

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

结合设问理解材料

分析层次寻找信息

联系书本判断分析

提炼观点转换词语

材料为主结合书本

2.图片型:文物图、漫画、地图

读图判定文物的类别和名称

挖掘隐含信息(隐性知识)

联系课文内容作答(状况及原因)

地图类方法(分布特点及原因)

漫画类方法(现象及其本质分析原因)

3.数据型:数字表格、饼状图、曲线图、柱状图

看题头、表格 、小注(时间、地点、国家或者是行业)

横纵比较表格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增长、上升;减少、下降)

联系课文知识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变化看数字、原因看时间、内容看事件

4.组织答案六个注意

1.注意分值(组织答案)

2.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么)

3.注意简洁(序号化)

4.注意全面(不准照抄原文)

5.注意用语(学科术语或书面语)

6.注意书写(字迹工整)

四.几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科技政策

转型时期的文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五.2012年高考历史周年性大事

必修一: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同年《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

2.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3.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80周年)

4.1972年,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40周年)

5.1992年,九二共识(20周年)

6.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40周年)

必修二:

1.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520周年)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490周年)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

3.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20周年)

必修三:

1.1842年,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70周年)

2.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0周年)

第三篇:高考地理复习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如何实现地理高效课堂》

近期,我们学校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第三轮的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认真学习,我感觉收获不少,深感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形式了,而当前推陈出新的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正是我们中学阶段所大力倡导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实现地理高效课堂,就要努力做到:积极主动,目标达成,注重生成,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高效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近期学习及个人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备课

要上好一节课,实现地理教学高效的基础就是我们老师要精心备课。备课不但要备课本,备学生,还要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案设计和课堂设计),这是一项很复杂很劳累的工作,需要我们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平常我在备课中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把课本读“厚”。我通过上网等各种途径去查阅大量资料来解决本部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个过程的任务最重,尤其是遇到知识点较多的章节时,这一步就显得更繁杂了,在如山如海的知识资料中,我要精心筛选出与本节课内容相符的材料,然后再按照知识系统循序渐进地整理出来。例如在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时,这部分的专业术语特别多,如地震波、横波、纵波、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化石、地壳物质循环等等,这些词语中有大部分是学生比较模糊的,需要老师给以解释说明。二是把课本读“薄”。我在熟悉了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努力

1把课本上的文字变成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语言。基于这两点,我先把我的教学思路以教学案的形式设计成文字形式,也就是我们备课中经常使用的word文档。高一这一学年我的教学案设计思路是新授课的教学模式,即预习交流-互动探究-当堂达标-质疑反思。

1、“预习交流”

这一环节先列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下面给出适量的思考探究题目,或以填空形式或是简答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先自学,自主掌握本节的大部分简单的知识点,也为下一环节节省时间。

2、“互动探究”

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最重要的一步,我在教学案上,常常分条理、循序渐进地列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发给学生先自主探究,等到上课的时候,我就指导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就适当展开讲解,当然一节课不会有太多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多以小组讨论、组内达成共识、组与组之间归纳出结论的形式进行。在这一环节上,你若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了,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思维原来是那么的活跃,那么的有见解,很多学生都能够一语中的地说出问题的实质。我想这种惊喜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学习效果吧。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要部分,用时约25分钟,视具体章节而定。

3、“当堂达标”

这一环节就是我搜集了适量的极具典型性的题目,定时让学生当

堂做完,当堂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当堂检测自己的学习效率。这部分题目是我花大功夫大精力在众多的题目中精挑细选筛选出来的,通过上课来看,当堂巩固效果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越来越感觉茫茫题海,只要你下功夫花心思去找,总会找到好题的。

4、“质疑反思”

这一环节是留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及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自主进行质疑反思,有疑问的,或小组内讨论解决,或向老师请教解决。我还会指导他们谢谢学后反思,试着写一写这节课的心得体会,或是新的认识等等。这部分在教学案上都是以鼓励语的形式出现。如:“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分量,这就是善于思考的结果”等等。

二、用心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最重要途径。下面我就从上课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地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往往是教学的一个良好开端。所以地理课的导入要以趣激趣,用生动诱人、精炼点题、设有悬念且探究性强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我认为好的新课导入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我就引用了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兵困上方谷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具体理解诸葛亮的一把大火烧得司马懿正欲兵败时却下起了瓢泼大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学习才有

效果。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一节好课,应该有好的学习过程。 首先,课堂上的“讲”和“学”。

①课堂上的“讲”

课堂不是讲堂,老师得先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

②课堂上的“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我要学”;探究学习就是“我会学”;合作学习就是“我乐学”。这三种学习方式要因时因情况而用。

其次,课堂上的“讨论”。

地理高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所以有效的课堂讨论就要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因此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

最后,课堂上的“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老师将关注的焦点从课堂转移到学生身上。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

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3、课堂小结

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力求把学习的最佳效果从课堂辐射延伸到课下。

三、细心批改作业

四、耐心辅导

细心改作业,耐心辅导都是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与工作。通过改作业,你会发现不少课堂上你没注意到的问题,发现了问题才能巩固强化所学,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耐心辅导,不仅能够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还可以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

五、专心抓落实

“再好的教学如果不落实到学生身上,都是无效教学。”因此老师要在学生落实所学上常抓不懈,绝不放松。课堂上要将所学落实到课本上、学案上、笔记上;课下要落实到作业上,不仅要按时独立完成,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对于那些做不完或完成不好的学生一定别放过,要及时监督、督促做完。通过高一的这几次月考及阶段测验,我深感“抓落实”的重要性,的确,学生的“学”要比老师的“教”更重要呀。

教学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立教于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方法。实现地理有效教

学和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以期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更精彩、更高效!加油!

第四篇:班班通研讨会汇报材料

尊敬的宋局长、余馆长、邓干事、各位校长: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到我校指导工作,下面我将我校电子白板使用情况向各位做一个汇报:

今年4月,我校在校友张化桥先生的捐助下,在宋局长、余馆长等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顺利建成了电子白板全覆盖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它整合了电子、感应、网络技术等,将传统的黑板和投影仪、电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白板教学平台。借助这种先进的人机交互教育辅助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精确定位的测试技术等,可以实现无尘书写、远程交流等诸多功能。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电子白板的价值,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五个”抓实。

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班班通 堂堂用”为目标,提高课堂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四个”抓实:

范文网【】

1、抓实完善电子白板规章制度:主要制定了设备管理、使用、防盗制度,资源应用奖励制度等,日常教学工作注重严格执行和检查,确保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2、抓实师生电子白板使用能力:电子白板,不同于传统的投影仪,其交互功能强,便于师生互动。为此,我们在5月第一周,进行了专场电子白板使用技能技巧培训,每天夕会循环播放,根植应用能力,推动了课堂师生互动的效率,丰富了课堂,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我校的教学质量提高;随后开展了“电子白板应用赛课月”,加快了电子白板的使用技能的熟练化,开发了电子白板潜力。

4、抓实电子白板应用与教学常规考核相结合:即教学常规管理与电子白板应用相挂钩,如今,我校已形成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要我用到我要用”的电子白板应用的局面, 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电子白板使用的全面、健康发展。

5、抓实电子白板价值的开发:(1)学生管理:利用网络电视,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将一幕幕活生生的情景 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安全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如:防火安全教育,通过电视片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火灾带来的危害,学习了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以及学习逃生的方法;交通安全教育,通过电视片段使全校师生受到了生动直观的安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使学生知道交通 安全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一举一动。

利用网络共享,上传好的班级风貌、好的事迹榜样、好人好事拍录下来播放, 在学生中树立好的榜样; 把坏习惯、不良行为拍下来,如上课开小差、集会讲话、上 操纪律不好、追逐、乱丢垃圾等,使学生受到警示教育。规范了学生行为,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了优良的学风、班风。

(2)艺术特色开展:像今年学习新的武术体操,采用网络每日观看,学生学得快;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歌赛,仅一周的时间,班班学生会唱,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

后期打算:

1、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建学科学习网站,尝试网络教研制度,推行电子备课,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

2、推进师生个人博客、班级网站、校园网站的建设,实现网络共享空间,提供更多资源的交流,达到校园网络数字化。

第五篇:中考研讨汇报材料

高石崖初级中学

刘晓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中考研讨会,作为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我,很希望能从在座的各位政治专家身上学点经验。在这里我也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 具体来讲,试卷呈现以下特点:

1、紧扣考纲,联系热点,立足省情。

试卷考查内容都是近一年以来的重大国内外热点时事,立足国情、省情。有的对于人们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直接命题。如“十二五”规划、最高科技奖、粮食持续增产、利比亚撤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金砖五国”、重拳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等时事热点内容,有纯粹的时事识记,有热点时事的理解与评价,有时事与教材知识的整合,着重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还有以时事为背景的知识透视等等;也考查了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不可分的知识考点,如调控情绪、学校保护、远离违法犯罪、尊敬老师内容。

2、呈现方式灵活,具有新颖性

题型设计更加新颖,在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题型基础上,设置情景体验、情景感触、实践活动、社会宣传、参加活动等、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等,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某一生活情景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采取正确的行动,因而更具有开放性。一是取材范围更加开放。生活中的实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国内国际的热点、重点问题等,都用来作为命题的素材;二是设问更加开放。既有是什么、为什么;又有说感悟、谈启示、出主意、想办法;还有采取行动等。三是答案更加开放,试题的答案不惟一,学生答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鼓励学生创新,有独到见解的可适当加分。

3、贴近学生生活,凸显思想教育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首要特点,也是其灵魂所在。中考试题必然要体现本门课程的性质,通过一系列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在考试中接受思想教育。中考试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针对初中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中考试题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设计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重视价值导向,彰显人文精神。中考试题在引入时政热点活水命题的过程中,热点问题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考点是试题的着眼点,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简单再现,更多的是坚持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调用、整合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时政热点背景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实际,通过解题的过程体验,进行价值判断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将一些基础知识内化为自身健康成长的素质构成,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试卷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正面引导,命题的选材充分利用考生身边事例,利用热点、焦点,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无论是试卷整体的立意,还是具体问题的设置,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均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发挥了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综述,2013年的中考试题呈现以下特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选择;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特征更加凸显,试题更加注重时政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地方特色更加突出,试题更加注意联系地方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发展;试题丰富多彩,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命题特性 (一)科学性(基础性与应用性)

中考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阶段招生的主要依据,承担着基础性和选拔性的双重功能。因此,思想品德试卷基本呈现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布局,设置适宜的梯度,适当体现区分度,符合不同层次的考生发展的需要,杜绝偏题、怪题、难题,以实现毕业与升学的统一。

实践反复证明:决定政治学科中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成绩优劣与基础知识掌握好差成正比。政治中考的种种能力都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千万不能忽视对主干知识的记忆,更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 思想性(教育性)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灵魂。因此,试题在注重考查知识的同时,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试题不仅体现为对其基本道理的理解、认同,而且要把知识、道理自觉内化,追求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德育功效。试题注重正面教育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思想性,引导学生把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因为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试题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四)开放性

考试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单纯的背课本、抄资料事倍功半。中考试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具体的材料为背景设计出形式多样的题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凸显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而且使学生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就要求学生切实转变学习观念,以培养能力,全面提升素质为目标。 (五)人文性

试题力求控制文字阅读量,注重将课内课外、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几乎没有出现纯理论知识的考查,遵循考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考查的知识重点来看,突出了心理品质、公民道德、国情教育等知识重点。从试卷设计的有关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要明确当今国家与世界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增强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立志成为合格人才等。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题目设问、语言表达更贴近学生年龄、心理、认知水平。试卷都选用了大量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六)地域性(乡土性)

试题凸显地域特色,通过本土化的事迹材料和创设本土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引导学生知乡爱乡,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学生关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家乡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融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这既会给学生以亲切之感,又使试题地方特色鲜明。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本地的重大时政、方针政策,了解掌握本地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解读。 (七) 时代性(现实性)

思想品德课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科知识,而是有着更强的生活性、情境性和践行性,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学问。中考题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对时事热点的关注,注重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的关心。在选题上注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往往依托现实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热点。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不仅考查学生对教材重点的理解,而且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使学生养成关心党和国家重大时事,关注社会、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习惯,进行自我教育。

目前,我努力践行“四学一测”有效教学模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我主要按时完成规定课程,为复习留下充足时间。研究课标和教材,抓准重点和考点,多方面收集资料,整理思路,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我的具体复习计划如下:

1.第一轮复习,重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多角度思维。联系社会实际,扩大学生视野。同时运用《课标》对照教材,因为《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课程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的规章,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是教材的本源。弄清楚哪些是《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内容,不要以为它分别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哪些内容一般在辨析题、材料题里不考的。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大致时间:第2周—3月中旬。2012年中考考试说明共81个考点,分14个专题,课时大致安排共30课时,每个专题2课时。

2.建立知识板块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所学板块的知识网格,解决知识的综合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复习板块中的重要细小知识拣出来附在知识体系上,解决基础知识、基本常识问题。同时,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把时政热点融入材料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知识融会贯通。在热点专题,每一个时事热点,找出尽可能多的教材知识结合点,尝试自己去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缩小范围,精讲精练。(答题方法指导)3月中旬到5月底培养综合能力,训练答题技巧。如要做好政治主观性试题,特别是时政热点问题,必须做到“一扣三结合”: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必须结合教材,必须结合材料,必须结合时政。

3.抓中考信息,模拟真题。

同时与学生一起分析失分的原因,如:基础知识弱 ,浅而不广,把握无度 ;审题能力弱 ,理材不清,破题不全 ;解题技巧弱,应试无技,解题少法;知识迁移弱 ,取知不准,重组不会;文字表述弱,语组不畅,表述不规;人文知识弱,量少面窄,层次单一;读图识图弱,只知其表,不知其理;书写水平弱,模糊难认,一团乱麻。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大规范学生审题解题的步骤,在审题方面,要让学生阅读材料、阅读问题、提炼信息、揣摩意图、把握观点、了解要求。因为磨刀不费砍材工,读题不误做题工。在切题上要联系知识、选择内容、建构思路。答题的时候要描述知识、事理结合、导出观点。同时陶反思,结论必然、要点完整、看分答题。

这些就需要教师站在教材之上,跳出教材束缚,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讲教材。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帮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同时应理智面对开卷,处理好课标、教材与教辅的关系、“开卷”与“背书”的关系、教材知识与时政教育的关系、开放性与规范性的关系。注意将“交往的品德”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考查,“自尊自强”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承担社会责任”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将道德与法律结合起来 、将自尊自强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交往的品德与承担责任结合起来。

上一篇:给老婆的爱情保证书下一篇:管路工安全操作规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