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教师的精神家园——绩效工资背景下学校教师管理点滴谈

2022-09-10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背后一定有一位有教育思想领先、教育观念新颖、教育管理到位的好校长。诚然,校长的思想、观念左右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校长的思维、行为方式决定着学校教师的行为和意识,校长的管理方式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质。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大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小到学生行为的显现方式: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有学校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原则、管理方法、领导体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相比而言,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学生培养塑造管理、学校行政施政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从学校管理的内容来看,有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育德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等,还有分为学校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等等方面的;从学校管理对象来说,无外乎人、财、物三种。通过近几年的反思,特别是近半年的实践,我认为:在众多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人的管理,关键的是人的精神塑造。

在当前,对全国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的实施,绩效工资实施是近5-10年以来、至少也可能是未来5-10年的重大教育改革,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家政策,是大势所趋,是扭转不了的现实和大趋势!绩效工资实施的目的就是要“治理乱收费”,努力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的普遍问题,最大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站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的角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偏穷地区教师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确保了义务教育全国范围内的地方财政保障,这是全国性的问题,从党和国家站在广大民众的角度来看是好事情,既然是好事情就要办好。

改革说到底是利益的调整。按照现行方案,绩效工资的实施就可能产生新的一轮大锅饭、平均主义。一部分工作做得多、付出也多、多劳多得的既得利益者受到损害。但我相信这是暂时的,随着30%的奖励性绩效或其它配套政策的实施,也会有所弥补。同时,绩效工资的实施也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我想全国、全市、全区范围内都存在“教师积极性严重受挫”的情况,如果大家不积极地调整心态,满腹牢骚、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只能错失一次“奋起发展”的机遇。

具体到学校而言,产生的是“不公平”的现象,新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成为主流,绝大多数低职称、大工作量的年轻教师在待遇上没有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反而是高职称、小工作量的老同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于是,有的老师在思想上“受震”,行动中有一些“懈怠”,直接就表现为教学质量的下滑。很多教职员工产生“消极”情绪,产生“怠工”现象,关键是在思想上产生“懈怠”思想,变得“小气”和“斤斤计较”;对待工作的态度上,能少则少,能免则免,想“轻松”;在待遇上,和学校反复博弈,寸土必争,分毫不让。

面对这些现象,我想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考虑最多的是如何管理好学校的人、财、物,集中一切力量为教育教学服务,围绕“德育放首位,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着重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考虑的是如何调整教师的心态、如何抓住教师这个最根本的群体,努力提高学校教学的成效,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学生的生源质量在学生一入学就基本定型,没有更多的回旋余地。虽说教学质量评估中我们不主张和完全赞同“生源决定论”的观点,但生源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出口好坏。因此,在现有生源基础上想尽快、彻底改观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特别是近半年在新的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我认为主要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好30%奖励性绩效的“调节杠杆”,充分体现学校意志

首先要转变教职员工的观念,光明正大、旗帜鲜明地表明学校的态度,表明学校需要大家共同面对、需要共同克服的困难和难题,顺势引导,合理疏导,形成正确的绩效观。

其次,要充分利用上级主管部门及广大教职员工赋予的权力,采取断然措施,把30%奖励性行绩效工资的再分配方式、方案作为尽可能实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重要手段,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有效调控。

其次,在分配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意志,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意图、倾向性和着力点,由此,体会和感受学校的突破方向;同时要让教师充分参与其中,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努力形成上下齐心,协调共振的态势,将冲击降到最小,伤害降到最少。

奖励性绩效就是一个“杠杆”,一头挑起国家的大政方针,一头挑起百姓 (广大教师) 的柴米油盐、生产生活,作用不可、更不能小觑。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将成为影响稳定,左右发展的致命因素。

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重塑教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构建教师精神的灵魂

实行绩效后,一些过去工作中的陋习会“尘渣泛起”,成为大众舆论关注的中心;过去在规范办学行为中努力“摒弃”的行为就会重新占有市场,并有一定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影响。针对这种状况,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更加注重教师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加强教师职业观的教育。

加强教师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引导教师明白一个道理,物质是不可少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精神追求更有价值。没有精神支撑的人容易“迷失”自己。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师,这个职业永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永远不能发财致富的职业。选择教师,就意味着奉献;选择教师,就意味着甘于清贫;选择教师,就意味着不可能发财致富。

加强教师的责任感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有句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学生对于一个老师来讲是众多过客中的一个,对于一个班级来讲是五十分之一、六十分之一,对于一个年级来讲是几百分之一,对于一个学校来讲是一千二百分之一,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就是百分之百。如果成功,则是家庭教育百分之百的成功,失败,则是家长百分之百的失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输得起,家长输不起。学校、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将这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几千分之一升值为完整的百分之百——这就是老师的责任和使命。

加强教师师德师品教育,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有位老师曾经讲过一个道理:“产品报废犹可再造,人才报废不可重来。当教师的不可不兢兢业业: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家人之心爱学生。出此入彼,念虑只差分毫,人品就判若两人了。”[1]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加强个人修养,提高教师师德师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教书育人的事业负责到底。

三、加强规范执教行为的管理,教师依法执教、规范从教,打造规范从教的育人环境

师德教育、规范行为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说师德教育是隐性引导教化,那么规范教师执教行为则是显性强制行为;如果说师德教育是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那么,规范行为则是六月骄阳,艳阳普照,是狂风暴雨,摧腐拉朽,势在必得,志在必得。

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一方面是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是切实保护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再者也是保护教师个人利益,确保教师在规范的环境下,依法依规执教,从而保护学校的声誉和利益最大化。说到底,规范办学行为,真正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和学校,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何乐而不为。

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一是强调师德规范,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二是重申过去规范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设置基本的底线要求、标准,告诫老师不要越雷池半步;三是引导教师正确看待规范办学行为的紧迫性、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旨在重塑教师行业的形象,重振教师职业形象,真正体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本质。

四、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共进的团队,打造团队精神世界

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重在情感留人、事业留人。需要让教师看到自己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同步共振,要让教师有一种归属感,更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让教师感到团队自豪感,认为自己是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同时,还应该让我们的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的自豪感,虽然没有很好的待遇,但是,看到众多的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逐步成为社会的栋梁,民族的精英,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无与伦比的。

加大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投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追求不仅仅在于待遇的提高,很多人更在乎事业的成功,职业的成就,专业的发展,这就是多年以来教师待遇虽然不高,但还是有不少有志之士前赴后继投身教育事业的原因。因此,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我们应着重教师的继续教育,着力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加强团队精神的打造,构建和谐共振的团队精神。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个人无论你多能能干,多么优秀,归根结底是个体,形不成集体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只有一个团队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集中民智,才能够形成较强的战斗力。过去,台湾作家柏杨曾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批评:“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就是一条虫”。就是说我们“丑陋”在于“窝里斗”,在于把聪明才智用在了“内讧”之上、“内耗”之中。学校也是如此,如果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只重视自己的个人业绩,不把自己的好的“东西”、好的方法、资料等共享出来,保留保守,“固步自封”,那么,这个备课组、年级组绝对不会出成绩,这个团队也绝不会有战斗力。因此,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引导教师首先树立团队意识,是团队的统一步调,和谐共振,其次,才是个人的成就。在评估教师业绩的时候,更应该看到教师为年级组、备课组和学校这个团队的贡献,而把个人的业绩放在整体业绩的基础上来考察,让大家树立“水涨船高”的意识,“锅里有了,碗里才有”的作风。当然,只有团队作用发挥好,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取得优异成绩时,个体的作用才能够得以充分地彰显。

五、加强学校文化引领,重建教师精神家园

学校文化广义地讲是学校师生员工在较长时期内的教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就其内容和目标而言,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总结提炼出让全校师生高度认同的学校精神 (文化主题、理念、校训等) ;二是建立健全以学校发展目标 (建设“学习型”组织) 为重点的教师管理章程和以激励学生育人目标 (德智双全、身心两健) 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制度;三是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质量;四是有创造性地对传统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和完善,形成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品牌文化活动;五是总结行为文化,指导师生行为,形成与学校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行事风格;六是建成充分彰显学校精神、对学生具有明显教育价值的校园环境;七是形成全员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识。[2]

就教师而言,我认为主要的是总结提炼学校的精神,成为教师群体的精神支柱,让学校精神成为教师的共同信仰。重要的是引导全体教师一定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职业是被动的, 需要职业道德来规范, 事业需要爱心、耐心、恒心, 需要体力和精力, 更需要一种奉献精神。人要有了精神追求, 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我校前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精神力量的持久和穿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

这种精神首先从学校办学历史中去挖掘、在改革现实中去凝炼、从谋划未来中去设计, 得到全体教师广泛认同, 并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努力践行。我们在“创示”的过程中, 已然形成了全校上下齐心、三军用命、攻坚克难、众志成城的“创示”精神, 这种精神是我校师生形成的优良传统, 是我校前辈和广大教师员工留下的宝贵遗产, 需要我们倍加呵护, 倍加珍惜, 并进一步统领全校干部、教师的精神世界。

同时,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学校办学理念, 建立学校的文化主题;完善学校理念识别系统 (MI) , 构建学校独特理念文化, 形成学校特有的制度文化;完善学校行为识别系统 (BI) , 具有学校自己的行为方式, 形成自己的行为气质;完善学校视觉识别系统 (VI) , 建立一目了然、独具个性的识别标识。完善学校环境识别系统 (EI) , 建设学校标志性校园环境景观、功能室系统。[3]用学校文化引领学校教师, 共同构建我校教师的精神家园。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 精妙绝伦, 博大精深;学校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千姿百态, 婀娜多姿;学校管理还是一种行为, 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 左右学校的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学校管理更是构建和谐, 重塑教师精神家园的实践和行动。参考文献

摘要: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 博大精深;学校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婀娜多姿;学校管理还是一种行为, 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 左右学校的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学校管理更是构建和谐, 重塑教师精神家园的实践和行动。本文总结当前绩效工资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点滴经验, 努力挖掘教师管理过程中, 如何重塑教师精神追求, 努力提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 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以引起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反思, 提高教育整体的育人水平。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师,精神,塑造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教师作家丛书刘碧玉著《生命的家园》.

[2] 王兵著论文《学校文化建设初探及其策略研究》, 引至成都七中《学校文化建设》.

[3] 观点引至王兵著论文《学校文化建设初探及其策略研究》.

上一篇:Fenton+氨吹脱+EGSB+AO池+沉淀池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下一篇:关于石油化工项目管理优化方法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