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K2t1开发效果及调整潜力分析

2022-09-10

1 油田开发概况

Wa断块K2t1共有油井14口井口日产液水平119.8t, 井口日产油水平32.7t, 综合含水72.7%。注水井5口, 开井5口, 日注水52.6m3, 累计注水28.9×104m3, 月注采比0.44, 累计注采比1.01, 地下累积亏空0.17×104m3。

截止2014年9月Wa断块K2t1共有油井14口, 开井11口, 井口日产液水平119.8t, 井口日产油水平32.7t, 综合含水72.7%, 累积产油13.83×104t, 动用储量采油速度1.46%, 动用储量采出程度16.86%。注水井5口, 开井5口, 日注水52.6m3, 累计注水28.9×104m3, 月注采比0.44, 累计注采比1.01, 地下累积亏空0.17×104m3。

2 主要开发工作及成果

2.1 通过实施水平井加大剩余油研究及挖潜, 改善储量动用

Wa K2t1实施水平井两口Wa平5、Wa平4。Wa平5井2013年8月投产K2t12-417-18号层, K2t12-4号砂体目前无井生产, 构造高部位剩余油较富集, 利用水平井提高单砂体采收率潜力大。Wa平4井2013年9月压裂后投产K2t11-2, 该砂体厚度较大, 在设计的水平井区域该砂体有效厚度约4-5m。

2.2 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油藏采收率

2013年Wa K2t1实施新井4口, 除两口水平井外还有一口常规井Wa-12, 一口侧钻井瓦X22A。常规井Wa-12完善了Wa断块构造西部注采井网, 侧钻井瓦X22A完善了Wa断块构造东部注采井网, 挖掘井间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

2.3 通过调补层、转注、转采、增注等措施改善开发效果

Wa块K2t1近期实施调补层措施3井次:Wa-5井由于供液不足补层合采, 施工过程中遇卡, 待进一步大修;Wa-12井补层措施, 日增油3t左右;Wa-9井2014年7月补层合采, 日增油1t左右, 有效提高了单井产能。wa X6井的转注缩短了注采井距, 使注水更有效。

3 开发形势分析

Wa K2t1分为两个主要的含油砂层组:K2t11、K2t12。K2t11有9口井:Wa平2、Wa平3、Wa平4、Wa-5、Wa-6、Wa-8A、Wa-9、瓦X22A、Wa-3井, 其中Wa-5井补层过程中遇卡待大修停产、Wa-8A因产量低躺井转捞油、Wa-3为E1f1合采井;K2t12有3口井:Wa平1、Wa平5、Wa-12井, 其中Wa平1因桥塞失效全水停产、Wa-12两套层系合采。

Wa断块k2t1油藏储层物性差, 平均孔隙度15.9%, 平均空气渗透率55.1×10-3μm2, 属低孔中低渗储层, 其注水启动压力高, 地层产状陡, 低部位原有注水井Wa-4A、Wa-7井为边外注水, 注采井距250-300m, 难以有效满足油藏驱替压差需求, 产量下降较快难以维持, 总体反映k2t1原有井网开发适应性相对较差, 还须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瓦X6井的转注有效解决了Wa-4A井区的这一状况, 井区内的油井液量上升, 初步见到了一定的注水效果。

4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1 井网对储量控制程度不高

Wak2t1目前的生产状况表明现有井网已经不适应生产需要, 近期经过多项措施整顿,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Wa-5井供液严重不足补层作业中卡井, Wa-8A井由于产量低躺井交由矿业部捞油, 构造中东部井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2 注水难度大, 采油井注水见效缓慢或基本未见效

Wa断块k2t1注水井注水压力高, Wa-1A、Wa-2、Wa-7井注入油压均超过20MPa, 且增注措施有效期短。注水井笼统注水存在单层突进及窜槽的现象。

4.3 k2t12尚无注水对应, 水驱波及体积低

k2t12目前有油井3口, Wa平1、Wa平5、Wa-12, 但尚无注水对应。

5 结语

5.1 转注高部位油井, 缩小注采井距增加水驱方向

考虑到高部位油井尚无注水对应, 注采井距较远, 油井受效不明显的现状, 下部考虑转注高部位油井。

5.2 采用新工艺对现有注水井实施增注措施

针对增注措施有效期短的现象, 下部考虑采用新的增注工艺降低注水压力, 提高注水量, 进一步补充地层能量, 增加水驱波及体积。

5.3 提高现有层系储量动用, 并进一步落实构造, 增加滚动扩边的潜力

进一步完善各层系注采井网, 下步建议利用侧钻井, 提高局部储量动用。在现井网调整的基础上, 兼顾剩余油的挖潜以及构造落实。

摘要:Wa K2t1经过一定时间的开发暴漏出一些问题, 需要及时作出调整, 缓解产量压力;另一方面, 在调整中寻找潜力使该块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文章从开发效果的分析入手, 找出问题与矛盾, 实施对策予以解决, 并在下步工作中给出建设性的方向与建议。

关键词:剩余油,水驱控制程度,井网适应性,采收率,产能接替

上一篇:节能技术在工业供配电设计中的运用下一篇:浅谈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