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含水回升期措施调整效果分析

2023-01-15

前言

XXX区块二类油层截至含水回升初期, 提高采收率8.94个百分点, 累计增油113.87×104t。进入含水回升期以后, 由于在聚合物长期作用下, 地层本身的部分属性发生了变化, 影响开发的各因素主次轻重也发生了改变。因此, 在含水回升期研究各种措施在该阶段效果及其与注聚见效期间差异, 对后续进入含水回升期的二类油层区块实施针对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注入井调剖, 改善吸入状况

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已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在XXX区块二类油层区块开采过程中, 实施了注聚前调剖和注聚过程中调剖, 调剖后吸入剖面得到有效改善, 采油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含水回升期针对部分油层发育好、连通状况好、单位厚度累计增油低、吸入剖面不均衡、周围油井含水回升速度快的井区实施深度调剖15口井。调剖后注入压力11.5MPa, 吸入剖面得到有效改善, 吸入厚度比例由65.1%增加到70.5%, 增加了5.4个百分点, 其中低渗透层相对吸入量增加11.7个百分点, 而高渗透层相对吸入量由64.3%下降到39.7%。调剖井周围43口采油井, 日产液下降180t, 综合含水由调剖前的89.5%下降调剖后的89.4%。

但是, 对比三个时期调剖效果可以发现, 注聚前和低值期调剖不但改善注入状况, 提高了聚合物驱动用状况, 调剖区采油井更达到了增油降水的效果。综合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来说, 含水回升阶段之前调剖, 不但能够实现较好的开发效果, 而且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 调剖应在尽早实施, 含水回升阶段尽量少调。

二、实施分层与重组, 控制层间矛盾

进入含水回升期后, 部分高渗层已经突破, 吸入能力得到增强, 低渗层吸入能力相对减弱, 因此可通过分层调整和层段调整缓解层间矛盾, 提高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 挖掘低渗透层的剩余油, 控制周围油井的综合含水上升速度。为了取得较好的措施效果, 分层调整时应实施规模分注, 纵向上对应成段, 平面上集中成片。

为了控制高渗透层的注入量, 提高聚合物利用率, 实施分注43口井, 细分31口井, 平均单井2.4个层段, 分注后层间渗透率级差从13.9下降到6.8, 下降了7.1。调整后注入压力上升了0.5MPa。吸入剖面得到改善, 吸入厚度比例由66.0%增加到71.7%, 增加了5.7个百分点。周围102口采油井, 月含水回升速度下降0.07个百分点。

三、实施交替注聚, 提高开发效益

针对二类油层非均质性严重, 含水回升阶段剖面返转、聚合物用量大等实际问题, 为了提高聚驱效率, 开展交替注入, 摸索进一步提高聚驱采收率、降低干粉用量的方法。

针对注入压力低的7口注入井实施高低浓度交替注聚, 数模模拟结果表明, 低压井的最佳周期方案为周期2:4, 即先注2个月高浓度, 再注4个月低浓度;最佳注入粘度交替方案为粘度90:50, 即前2个月注入粘度为90m Pa·s, 后4个月粘度为50m Pa·s。第一段塞采取高浓度注入, 注入浓度2321mg/L, 注入粘度88.4m Pa·s。吸入剖面得到改善, 油层吸入厚度比例由67.9%增加到74.5%, 增加了6.6个百分点。第二段塞采取低浓度注入, 注入浓度1313mg/L, 注入粘度53.8m Pa·s, 调整后注入压力保持稳定。第三段塞采取高浓度注入, 注入浓度1452mg/L, 注入粘度80.7m Pa·s, 调整后注入压力保持稳定。周围12口采油井月含水回升速度0.12%, 较调前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针对注入压力高的10口井实施低高浓度交替注聚,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 高压井的最佳周期方案为周期2:2, 即先注2个月低浓度, 再注2个月高浓度;最佳注入粘度交替方案为粘度40:80, 即前2个月注入粘度为40m Pa·s, 后2个月粘度为80m Pa·s。第一段塞采取低浓度注入, 注入浓度1131mg/L, 注入粘度47.3m Pa·s。吸入剖面得到改善, 油层吸入厚度比例由65.3%增加到67.4%, 增加了2.1个百分点;第二段塞采取高浓度注入, 注入浓度1224mg/L, 注入粘度75.6m Pa·s, 调整后注入压力保持稳定。周围14口采油井月含水回升速度下降了0.20个百分点。

通过开展含水回升阶段交替注入, 提高中低渗透油层动用状况, 改善了含水回升阶段的开发效果, 同时配套实施分层细分、深度调剖、注入井压裂等配套调整措施, 吸入厚度比例达到71.4%, 提高采收率较对比区高0.68个百分点。

四、实施采油井压裂, 挖掘薄差层潜力

为促进见效和提高见效程度, XXX区块二类油层在低值期共实施31口压裂, 压裂以后日增液36.4t, 日增油8.2t, 含水下降1.5个百分点。在含水回升期, 为控制含水回升速度和挖掘剩余油, 共实施采油井压裂53口, 压后日增液37.0t, 日增油6.0t, 含水下降1.4个百分点。从以上两个时期压裂井效果可以看出, 随着注聚区块从见效期进入含水回升期以后, 采油井压裂增油效果逐渐变差, 但是有效降低含水。所以, 采油井压裂应尽可能在见效期和低值期实施, 以达到较好的增油效果;针对部分在注聚过程中未见效的采油井也可以在含水回升期压裂, 以充分挖掘薄差层的剩余油, 控制含水。

六、几点认识

1. 含水回升期实施注入井调剖能有效控制含水回升速度, 增油效果较注聚前期降低。

2. 含水回升阶期施注入井分层调整能够有效缓解层间矛盾, 提高薄差层动用程度。

3. 注聚后期实施采油井压裂应以具有一定有效厚度的薄差层为主。

摘要:随着注聚规模不断扩大及深入, 一类油层区块经历了空白水驱、含水下降期、见效期、含水低值期、含水回升期及后续水驱, 已完成了聚驱全过程的开采。部分二类油层区块聚驱也已经进入含水回升后期, 从已注聚区块不同阶段产油量比例中可以看出, 含水回升期由于开采时间长, 阶段产油量在聚驱全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 因此含水回升期的综合调整对整个聚驱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二类油层,含水回升期,调整技术

上一篇: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下谈公示语翻译——以南宁市为例下一篇:互动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