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集团

2024-05-22

东方集团(精选6篇)

篇1:东方集团

安赛乐米塔尔联手东方集团 中国钢板桩生产有望实现本土化

目前还主要依靠进口的型钢产品钢板桩有望实现“本土化”生产。

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安赛乐米塔尔集团理事会成员迈克尔·沃斯(MichelWurth)前接受《第一财经报》专访时透露,公司正在与东方集团探讨合资建设钢板桩生产公司,通过安赛乐米塔尔提供的技术,实现该产品在中国生产。

钢板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础建筑施工,特别是地基项目、沿江沿海水利工程的高效、环保型建筑钢材。目前,钢板桩在本和欧洲应用非常广泛,而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渐加大,高速铁路、桥梁、地铁等建设也都开始使用钢板桩。在2008之前,中国进口钢板桩还不到5万吨,而去年一年间则激增至20万吨。但这一消费量还不到本的一半,因此市场的潜力依然很大。

此前,安赛乐米塔尔主要与欧洲的建筑设计公司通过参与国内的基建来共同开发中国钢板桩市场,不过,金融危机后韩钢铁企业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出口钢板桩产品的力度,市场份额也逐渐被瓜分。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钢厂能够大批量生产这一高端产品,所用的钢板桩产品还主要依赖于从本钢厂、安赛乐米塔尔等国外企业进口。不过,宝钢、马钢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也已经将热轧钢板桩项目列入建设程,但这一产品的技术攻关难度也比较大。

“我们在钢板桩生产方面的技术一直是全球领先,如果与东方钢铁实现合资在中国生产,完全可以与本的钢厂等竞争对手竞争。”迈克尔·沃斯告诉记者。

安赛乐米塔尔中国的内部高层也对记者透露,目前双方正在讨论合作的具体形式,生产线预计将在河北建设,目前也正在与河北省府沟通。

此前,安赛乐米塔尔已经获得东方集团28%的股份,而东方集团持有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97.6%的股权。津西钢铁正是中国H型钢领域的“后起之秀”,与莱钢和马钢并称中国H型钢领域的“三朵金花”。

值得注意的是,在入股东方集团后,安赛乐米塔尔一度希望进一步控股后者,并欲入股莱钢50%的股权,但终未成行,不过,目前中国虽然原则上不允许外资控股国内钢铁企业,但也鼓励国内钢铁企业与国外技术含量较高的钢铁企业进行合作,而这也成为安赛乐米塔尔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的通道。迈克尔·沃斯也表示,公司希望在技术和投资方面与中国的钢铁企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在金融危机期间,安赛乐米塔尔在全球多地也有产能被迫关停,迈克尔·沃斯对记者透露,目前公司在全球的产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我们最好的预计是到2011年,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钢材需求才会有比较好的回升,但这依然会比2007年低20%。”

因此,迈克尔·沃斯指出,安赛乐米塔尔已经确立了未来的三大战略发展框架,即拓展矿石等原材料,以更少地依赖外部供应;在“金砖四国”拓展市场;在发展中国家更多地进行参与,转让公司的技术和运营经验。

东方集团:金融股权+黄金白银新贵+消费升级,卖海通证券获暴利35亿元!

公司是一家大型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主营为金融保险业、建材流通业,矿产资源(黄金、白银、锰矿)开采冶炼,良种培育、种植和粮油食品加工等。其控股的东方家园则是我国最大的仓储式建材家居连锁超市,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建材家居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在全国各大城市有多家连锁超市。关键是目前该股尚在底部区域,未来上涨空间巨大。亮点

一、公司持有大量金融企业股权,价值达到每股30多元,是目前股价的3倍:持有民生银行股权8.889亿股,市值高达49.25亿元,持有锦州港3.0818亿原始股, 价值近16.06亿元,持有海通证券4.16亿股,价值50亿元(减持后还有1亿多股),并投资持有民族证券15%股权。10月-11月公司出售海通证券3.16亿股获利高达35亿元,因此预计公司2010年每股收益高达2.20元。

亮点

二、东方集团作为“黄金新贵”,把金融投资控股以及矿产资源开发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核心产业,控股51%的赤峰银海金业拥有丰富的黄金与白银矿产储量,大股东东方实业承诺向东方集团注入金矿资产还只是开始,最终将形成金融和矿产能源两大支柱产业。以此次注入金矿资产为契机,继续扶持公司矿业行业的发展。东方实业去年动用7692万元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净增持东方集团375.7万股,董事长张宏伟曾表示:“等我们将所有的资源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东方集团的市值将有望突破到1000亿”。东方实业设立东方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对国内外的矿产资源进行整合,有的已经拿到探矿权或拿到采矿权,向东方集团注入金矿资产只是开始,最终是金融和矿产能源鼎立。

东方集团赤峰银海金业有限公司拥有内蒙古官地金银矿,拥有矿石计 10.549 万吨,平均品位Au1.18g/t、Ag111.95g/t,存窿矿石开采利用权涉及的存窿矿石量计48.611 万吨,平均品位Au1.31g/t、Ag135.14g/t,采矿权许可证编号***89。河北省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还对该矿脉进行探矿增储工作,不排除有发现新的矿储。黄金股近期全面开花,介入黄金开采,大举布局矿产资源产业的东方集团也出现放量突破,值得重点关注。

亮点

三、东方集团注资5亿元成立的以粮食收购、粮食销售、水稻种植、优良种子培育及研发为主的全资子公司,在肇源县,东方粮油公司对工园区按稻谷加工园区项目设计规模和内容开工建设,两年内建成达产,粮食物流中心项目按国家相关项目要求三年内建设完成。在通河县,完成年30万吨稻谷加工业园区立项审批工作,建设用地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7亿元,一期投资年加工15万吨稻谷生产线二条,二期投资的年加工15万吨稻谷、5万吨仓储、米糠精加工及发芽糙米、留胚米、免淘米、方便米饭、营养米项目,公司表示,东方粮油公司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格局,发展壮大粮食产业。通胀加剧必将使公司长期受益,增长潜力巨大 600811----买入东方集团的理由 2007-5-1 17:26

拥有2家上市公司股权:

1)民生银行(600016)第4大股东,47886.78万股,成本仅1.86亿元,以民生银行11.67元股价计算,总市值达55.88亿元,投资增值54.06亿元; 1月25民生银行收盘价11.67

2)锦州港(600190)第1大股东,2.568亿股,成本为3.4亿元,以锦州港5.27元计算,总市值13.53亿元,投资增值10.13亿元。1月25锦州港收盘价5。27仅2家上市公司股权增值64.19亿元,折合每股7.2元,加上账面每股净资产3.6元,实际每股净资产已达10.8元。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下价值重估的当然受益股。仍未上市的公司股权的增值潜力尚未计算:

1、新华人寿:9628.8万股(初始投资成本11272.7万元),占其总股本的8.024%。新华人寿已有A股上市计划。中国人寿开启A股保险股大门,新华人寿的上市步伐将会加快。参照中国人寿18.88元的发行价,可能30元以上的定位,100多倍的PE,新华人寿的投资增值将是巨大的。(新华人寿上市只是时间问题。由于新华人寿国际战略股东的国际资本背景以及其对新华人寿的资本控制程度,采用的方式将可能是A+H+纽约三地上市的模式,同步还是分布待定。新华人寿上市前将对资产进行重新审计清查,原因是前董事长关国亮先生将大量资产违规投入到其他针对保险公司进行限制的领域,这一点在国外,比如美国并未被过于严厉的限制甚至禁止,但在中国无疑是碰上了高压线,关国亮先生因此被迫辞去董事长职务。所幸的是由于这些包括房地产、航空的资产在投资期间实现了数倍的增值,因此处置这部分资产将会给新华人寿带来巨大的资产增值。)

2、民族证券:出资2亿元参股20%,为其第2大股东。(对于民族证券20%的股权,根据某投行的竞标方案,下一步将可能被海通采用换股方式并购,届时东方集团将持有更多海通证券股权)

3、东方家园:控股95%,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仓储式建材连锁超市之一。一直有全球第一大家居巨头“家得宝”购并的传闻。(东方家园目前正在投行国际招标的筹备阶段,预计在2007年前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并实现海外上市。届时东方家园将成为中国本土最具实力的建材家居销售商并为东方集团的资本运作提供充沛的现金流。东方家园海外上市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其巨大的资产规模将为东方集团实施海外股权并购战略提供战略平台。)

金融奇才关国亮先生重回东方集团。毫无疑问,东方集团大量的金融性投资均来源于学财经出生的关国亮的远见卓识,但首先张宏伟是伯乐精神和大力支持。由于东方集团旧人间的恩怨纠葛,在对东方集团完成基本金融性控股投资布局后,关国亮全心于新华人寿,意图把新华人寿这个其他东方集团旧人无法染指可以躲避纠纷的净土,打造成为中国的“伯克希尔”,但是触了国家对保险公司监管的高压线。虽然使大量的保险资产投资大幅升值,还是被捋了乌纱帽。好在不是为己私利,但目前新华人寿外资股东股权及控制权陡涨,他无法在新华人寿施展自己的巴菲特心愿了。而东方集团目前已经完成了股改,一些集团早期有重大作用但现在明显成为发展阻力的旧人逐渐被移开权利岗位,并且早期的金融控股资产取得巨大升值,为以后股权并购提供了大量的筹码,正是英雄用武之地。因此,在张宏伟的数次恳心之后,关国亮又回到了东方集团这个历史舞台。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掏腰包数千万增持东方集团股权,显示了他对东方集团看好的决心。目前东方实业及东方集团高管已经在近期增持东方集团流通股权突破5000万股。

有资产注入预期。大股东东方实业投资6亿元海通证券。股改特别承诺:

1、东方实业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的24个月内,将在适当时机增持股份。

2、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若公司经营业绩无法达到以下设定目标或条件,非流通股股东承诺将放弃2006年至2007年两年的收益分配权;

1)根据公司经审计的2005的净利润为基准,若公司2006年至2007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低于20%;

2)公司2006年至2007中任一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3、东方实业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2006/8/14)的12个月内,进行资产重组,注入金融或能源、矿业类优质资产,以有效提升公司长期盈利能力。

新会计制度下(假设股价仍为10元),2007年一季度财报每股净资产将突破20.2元;净资产新值和现值之差将作为每股收益高达16.6元,该季度市盈率将仅为1.66。

新会计制度下(假设股价仍为10元),2007年一季度财报每股净资产将突破20.2元;净资产新值和现值之差将作为每股收益高达16.6元,该季度市盈率将仅为1.66。

2007年上半年,大股东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实业)全部优质资产注入,东方实业整体上市,东方集团(600811)金融控股型公司雏形正式确立。所谓的东方实业全部优质资产,实际上主要为海通证券6亿股股权这一部分(还有部分新华人寿及美国亚联银行股权等)。目前海通即将借壳都市股份(600837)上市,该部分股权根据借壳方案讲置换为 2.08亿股都市股份股权,目前市值40多亿。据悉东方实业将上述资产仅以成本价值加一定比例溢价的价格置换到上市公司,原因如下:

⑴东方实业整体上市需要。东方实业名下除海通股权外已经没有其它优质有效资产,有必要通过资产注入实现东方实业整体上市,今后将以上市公司为资本运作平台,打造以金融投资为主的投资控股型公司,东方实业将逐步结束历史使命;

⑵履行股改时的承诺。

资产注入后,东方集团(SH600811)名下将拥有民生银行、锦州港、海通证券(现名都市股份)等银行、证券、港口类上市公司资源;

虽然不少人担心民营企业控制下的上市公司治理风险,但对张宏伟的投资眼光是不得不佩服的,投资一家成功一家,资产投资增值几倍至几十倍,东方集团作为投资控股型上市公司,确实有点象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公司。

巴菲特经营的该投资控股型公司,股价目前已经突破每股10万美金,东方集团的股价目前是每股1.4美金,给与东方集团2008年前每股14美金的目标价位。

股改使国内A股资本市场对于股权流动的制度性建设发生质的变化,股价的高低直接作用于大股东的资产价值; 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股市是一个历史性机遇,这是以前中国股市所不曾经历的;

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黄金十年不是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过程。

以上是对东方集团08年翻10倍的大胆分析!(我准备把手上所有的股票便卖,准备满仓长线持有600811东方集团,其他股票最多翻1倍,但对于600811东方集团我认为未来翻10倍,20倍是有可能的!)

篇2:东方集团

复星集团1992年由复旦大学五名年轻教师创办,是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复星集团只用13年时间,就从一家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科技咨询公司起步,发展到年销售收入281.3亿元,上缴税收34.7亿元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贸流通、金融等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了各产业皆有支柱企业、专业化能力强、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复星集团的成功可以说是战略的成功,可以说是产业经营的成功,但是华彩认为:复星成功的关键基础在于集团管控体系的建立。第一节 复星集团集团管控问题的由来

作为一家知识性的企业,在旁人看来,复星的发展仿佛也受到特别的眷顾,漂亮地实现了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发展中速度与效率的平衡、发展和稳定的平衡、以及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平衡。

其实,在漂亮的业绩的背后,可以给我们更多启示和借鉴意义的是复星在建立强大产业投资和产业经营能力过程中,对于横跨多个产业、拥有集群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的集团管控方法的艰辛探索之路。

众所周知,复星集团以“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专业化融投资”为投资管理理念。通过适度多元的投资,构筑“利润和现金流平衡、成长性和稳定性并重、国内国外二个市场依存、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举”的产业结构,使整个集团能够长期稳健成长;通过专业化经营,在所投资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均达到国内同行前三名,并积极扩展对标体系,努力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企业;通过专业化融投资,保证专业化企业融得的资金在本领域专业化使用,并通过自有资金增量、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和适当的借贷实现融资形式的多样性。

复星产业经营之路理念上无疑是先进的。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德隆拥有同样的梦想和理念,德隆甚至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最大的疑问就在于,为什么德隆倒下了,而复星却依旧稳步前进呢?

复星产业运营成功的关键有两点:集团战略上对于产业的整体把握,及集团资源的有效共享;产业上及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在专业性和主观能动性上,得到充分发展。两者结合复星拥有敏锐的行业发展预测能力、良好的项目掌控和运做能力以及独特资金运做能力;同时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具有持续的战略规划能力,良好的战略执行能力,良好的集团管理体系。能够结合这两点优势的只有——集团管控。

其实,复星有效的集团管控体系并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郭广昌精明的大脑凭空想来的,而是在经营管理中遇到困难,甚至遇到危机不断逼出来的。

一贯追求内部管理的复星集团在追求自身超常规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下面三个问题。1.1如何实现从企业经营到产业经营?

复星的创始人深刻的认识到:企业要做大要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做企业的高度。只有从产业的高度来经营企业,企业才能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控制力的企业。但是,企业经营与产业经营之间有一条天然的沟壑:企业经营是一个企业,产业经营是几个企业的联合,各企业之间如何协调,如何发挥能动性,形成最大合力,建立产业优势,而不是内部竞争资源,内耗不断,在外部市场丢城失地?解决产业经营的问题绝对不是有先进理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单纯的理念往往是失败的隐患。

1.2如何兼顾母公司有效控制和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

复星集团要跨行业发展,需要面临一个难题。在多个产业中攻城略地,取得良好的绩效,复星凭什么在每一个产业中实现专业化?凭什么提高每个产业单独的经营效率?同时,每个产业的专业化又必须在集团整体的有效控制之下。如何跳好这支带着镣铐的舞蹈,绝对是对管理者功力的一大考验。1.2如何兼顾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企业要发展,提高发展速度,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先机自然重要。但是发展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效率才是根本,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效率是困难的,但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集团发展过程中,规模或者发展速度就会具有强大的迷惑力,让我们忘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真谛。如何实现有效的管控,从集团浩如烟海的数据和信息中,找到我们的战略,找到我们的终极目标。越大越迷失是容易的错误,如何越大越清晰是我们的课题。第二节 问题的挖掘和解剖

复星集团敏锐地感觉到对于产业的管理,对于子公司的管理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决定复星战略中产业经营的成败!但前面所论述的问题,似乎失之于抽象和宏观。问题可以更精练的概括,但是无法简单的解决。

复星与华彩合作,对于复星集团管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剖,正确的诊断是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对复星集团集团管控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方法序号

问题挖掘

深层原因剖析

解决思路概览1

集团战略协调性差,协同效应难以发挥

集团在各产业,产业中各子公司缺乏统一、系统的指导性规划,无法形成有效战略管理,实现协同效应

建立分级战略管理体系和战略经营计划及全面预算管理体系2

集团冲突,内部资源争夺激烈,整体效率低下

集团权责分配不尽合理,界定不清,导致灰色空间大,各方积极性没有充分技法

优化母子管控模式,调整并明确集团职能和权利划分3

原有管理制度不尽合理,导致制度不断虚化,边缘化

原有制度执行力不强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的反思和博弈分析不够,虚化和边缘化是必然的在清晰权责分配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博弈制度设计思想进行制度优化4

集团风险管理缺位,母公司风险被显著放大

集团信息不共享,部分信息失真,缺乏有效的财务预算、成本控制、商务和约、营运监控的综合风险控制体系

从战略、经营计划、预算、财务、审计、监察和偏差分析诸方面建立立体风险防控网络5

对产业、子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绩效管理薄弱,绩效不好,且认同度较低

缺乏一套吸引、使用和管理高级经理人员的有效机制,收放适当,经营效率不高,经理人员认同也不高

从战略、经营计划、预算的经营层面,从职业发展规划的个人层面进行管理,提高集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力6

母公司规模过大,效率亟待提高

由于母公司事务性工作量较大,导致人员配置较多,母公司的规模过大。而目前公司项目较少,母公司的人员配置与企业经营规模不匹配

篇3:东方集团

本土与当代

中国有油画么?中国有当代艺术么?这好像是个很傻的问题,但其实是个很尖锐的问题!自舶入中国以来,油画的本土化努力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效果到底如何?这似乎也无须多说,无论传统的还是当代的,从本土化上看都差强人意。由西方意识形态主导的光头大嘴是中国的么?是,但又总觉得不那么本色;在布面上营造的中国山水是中国的么?当然也是,但更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既能从传统中透视当代,又能从当代中返观传统的中国当代艺术本土版本,到底能不能出现?

据说赵无极当年到了香港,去看林风眠,问:“我怎样再画下去?”林风眠说:“太抽象,回到东方。”这话出自林风眠之口显得意味深长。许多人曾感叹当代艺术家在艺术上、文化上的一些形态,重复演绎着西方文化的精神病态。早在二、三十年代,哲学家梁漱溟便曾预言:人类图存文明的去向第一期在西方,第二期在中国,第三期在古印度。中国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博大、深邃、神秘与此得到必然的吻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为许多时候一些东西方的智者都深深地感到“西方病了”,所以又重新回头来研究东方文化。

近年来,青年艺术家东方涂钦的艺术创作,在对东西方文化的杂融上显示了他超强的悟性。他从现代水墨诗意地转入布面综合技法,把中国传统和当代元素认真消化并融通创新,在油画本土版本的创造上走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成为一个很独特的现象。从传统文化的滋养到西方艺术的浸润,从中国式的纸上书写到西方化的布面涂鸦,从诗歌的启蒙到色彩的自觉,东方涂钦把传统文人的诗书画概念,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重新作了阐释,使传统文化艺术自然而然地凸显出其当代性。在书写、岩画、涂鸦等视觉符号的基础上,他的作品显得变化无穷而又具有强烈的东方特征和当代意味。所以说,在文化转型和继承与发展上,东方涂钦的创作具备了文化自觉的当下意义。

传统与前卫

当代艺术变化多端,观者见仁见智。许多人面对东方涂钦的作品看法不一,有人说他的创作形态比较复杂,感到难以归类。有人说他比较传统,也有人说他比较前卫。到底应该怎么来看他的艺术创作?

我以为,倘若单以传统或前卫来给东方涂钦的艺术定位,都有片面之嫌,思想传统者或觉其前卫,思想前卫者或觉其传统。明解过犹不及,必执中庸之道,他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厚的诗书画修养,形成了独立不倚的艺术思想。从形而下的绘画工具和媒材,到风格迥异的艺术语言,他不拘于任何材质工具和图式,自由地、诗意地抒写自己的思想心志。所以有人说他画的是心象。

比如世纪初他创作的《唐人书写》系列,就是心象的极度自由表达。后来《唐人书写》又转化为他绘画的重要元素。东方涂钦把《唐人书写》作为他的精神旨归,表达了人与艺的“风”、“骚”,我认为这与屈原、张旭、怀素、米芾、徐渭、朱耷等人的“疯、癫、狂、肆”一脉相承。

通常架上艺术的表达抒发不外乎点、线、面,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发展、锤炼,具备了传统和当代的最基本的绘画审美元素——即点、线、面的审美内涵。日本美术评论家金原省吾曾说:“艺术之基础不在点,不在面,而在线也。东洋画即以线构成,故有线始有面,线为东洋画最初最终之要素。”以书入画的历史由来已久。东方涂钦在完善了他的《唐人书写》后,其内在的精神旨趣和点、线、面之审美元素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我的中国红》、《我的中国蓝》《岩石的歌唱》、《二手玫瑰》、《二手水墨之杨柳青》、影子《我非我》等多个绘画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中《唐人书写》线性的贯穿,是东方涂钦的艺术区别于当代广告式、漫画式艺术追求的最重要一点。

书写与绘画

看东方涂钦的创作从《唐人书写》切入,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这样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说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传承,也有当代的化入。中国绘画“以写为法,以骨为质”是它的重要法则,也是艺术家“写意”艺术手法表现的精髓,“写”必须熟谙书法艺术的法则,“骨质”必须具备书法艺术线条的力和韵,非长期实践无以了解此中境界。东方涂钦在用笔的《中国红》和用刀的《中国蓝》系列作品中,都表现得比较充分,其点线面旋律的精练、顿挫、反复,书性笔趣俱佳。“一懂境界(这属于诗)、二懂矛盾(这属于哲学)”(美学家韩玉涛语),使得他的艺术创作在文化观念的表达和阐述上有了新的突破,开辟了拥有东方神韵的现代大写意艺术的美学之路。东方涂钦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因而在文化理念和创作手法上与当代艺术区别开来,拉开了距离。中国书法、绘画皆以线呈道。清代画家普荷有语:“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一语道破中国书画艺术的玄机。法国艺术家罗丹说:“一线通宇宙”。从另一方面解读了“太抽象,回到东方”的内在意旨。中西文化上的差异致使他只知“道”,但没有做到。

东方涂钦的《唐人书写》介乎于传统与现代转换期,既有传统绘画美学因素和法则,又具备前卫艺术的先锋性,因而他的艺术由抽象——具象——抽象内在辩证地演绎着。自我艺术思维的敏锐触觉,以及对古代哲学、美学、文学的解读与实践,使得他的创作达到了自觉自律的高峰——他高度重视内在精神的发掘,骨子里追求精神和个性的美。东方涂钦的这一审美情趣与西方绘画艺术是文化本体上的区别。

具象与抽象

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东方涂钦绘画的抽象或具象。“似与不似之间”与“不似之似似之”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欣赏东方涂钦的绘画,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变换、重叠、错置、流变,已非“似与不似之间”与“不似似之”所能概括讨论。

“似与不似之间”与“不似之似似之”,许多学者、美术家多内迷其理作枝蔓臆解。或落于“知”障,或落于“事”障,不悟本体。齐白石云:“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惟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又,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之外。作画当以不似为真似。”齐白石此论属于绘画的文化本体层面,黄宾虹此论属于哲学的文化本体层面。二者各有优劣利弊,互补可以言道。梁漱溟曾指出:“西洋文艺界有所谓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者,有如西画力求毕肖实物实景之类;而中国人反之,以为作画不在摹拟外界对象求其形似,却能创造性地表现自我内在的精神或意趣,故尔盛行写意一派而轻视‘画匠’。此其趣尚不同十分明显。除在末流上彼此各有所短之外,较核论之,西洋未免浅薄却踏实,中国画可能入于高深却显空疏。其分别正在前者从乎‘身’而后者则向往乎‘心’也。这样看来从身出发的文化艺术向往乎心(这里的‘心’是指中国文化内学体悟之心,是西方人心向往之的境界),从心出发的文化艺术向往乎人类自身和人类自身以外。”

东方涂钦的绘画艺术是中国式意象的写意艺术。以“三相”概括,即:世俗相、自然相、文明相。“三相”破才能达到绘画的最高境界“无对相”,方可“一法不存,纵横中度;万法俱显,左右逢源”。那就是一种艺术极致,是对万事万物的表达解读。东方涂钦对此理解颇深,他的创作是所谓时间化了的空间艺术,像《唐人书写》的流变只是即物见心,心却不随物转。其点线面在画面上转换、转化,不为事障,不被理碍,寄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把刀、笔同生活的感受、生命的体悟相融合,使主体和客体自然的贯通,通过书写、涂鸦等这些基本的艺术元素,应该说他寻找到了适合自我个体表达生命的一条深微、闳阔的写意艺术的美学之路。

线条与涂鸦

东方涂钦的这种表达方式在瓷器上也有上好的表现。2006年到2008年他多次去江西景德镇烧瓷,我有幸在场观摩过。面对新的媒材,他表现得很自然,在瓷器上创作了一批风格非常鲜明独特的作品。东方涂钦画瓷不拘材质与器型,《唐人书写》式的自由挥洒俱多,随之错落、纵横、重叠,只见抽象线条,又不失传统中国艺术中“一块元气团结而成”的气象。东方涂钦最自信的也是他的《唐人书写》所锤炼出的艺术直觉。旅法艺术家熊秉明博学多识,他极其推崇中国书法艺术,曾同西方艺术做过深入浅出的比较:“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致。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东方涂钦画瓷涂写由形而意,由意而神,由神而虚,性情所至随涂随写,纵横交错,重重叠叠,构成了中国人文精神特有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空寂处见流行,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书耶?画耶?情也!性也!有人问思想家帕斯卡尔写诗记录下什么?他回答:我什么也没记下来,我只记录下来思想的逃逸。东方涂钦是入乎其内写之,出乎其外观之。主观客观统一,体验生命的律动。因此,自然也不必问其因之、所之。

在瓷器绘画的历史上曾留下不少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有所谓“一笔书”、“一笔画”都出现在民间的艺人们手上,他们先一步完成了现代派大师们梦寐以求的境界。在晚明画坛以徐青藤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们始窥此中端倪,“元四家”黄、王、倪、吴均无此笔法,“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赵子昂也不过是说说而已!林风眠一生中都在苦练此种笔法,画作往往是百里挑一,可见此笔法之难!

东方涂钦的作品风格繁殊,他有时通过几根线笔的勾勒,物象就神态毕现,有时也有繁笔复笔对心灵感应自然的漫述,两个极端应该说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他的作品《佛》,六七根线概括出三尊佛的慈悲之境,观音、弥勒、佛本相,神态毕现,一片祥和,令人拍案叫绝,西方绘画就产生不出这几笔。东方涂钦在研究用笔之道中,悟出书画理法相通笔法相近,便自觉遵从书家法度。画家重骨法,以书入画的原则,就是书写艺术的点、线、面,使之于画面揭示事物内在美,是写画不是描画,这是中国画用笔的关键,也是抽象画赖以感人的唯一要素。即使是他最近的《我的中国蓝》系列,没有用笔而是全部以刀作笔极富书写意味,作品线条的笔感也非常强烈。因此,他的绘画有着感人的自然美和生命力。

读书与创作

读书修养对艺术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其实无须多说。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大多数艺术家偏偏难以做到。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当代艺术过于广告式的图案化、漫画式的趣味性,因此大多数作品显得单调、直白、空泛,而无文化上的自觉和内涵。齐白石有一印:“常欠读书功”。告诫弟子一定要多读书。有人说欣赏东方涂钦的画,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其中透露出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素养,应该说这和他喜欢读书思考有着直接关系。

记得丰子恺曾评论其恩师弘一法师说,学宗教的人不必多花精神去学艺术的技巧,因为宗教已经包含艺术了。而学艺术的人必须进而体会宗教的精神,其艺术方有进步。东方涂钦不但认真读书,而且近年来也遵从内心的自觉,经常参禅读经,并常有心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艺术修为方式。我个人也一直认为,多画只是技巧上的成熟,未必会产生更多的内涵。技巧是表达思想的工具。看书少,你的范围只能在形而下的层面重复。多读书,你的范围就越广,构建就越高。东方涂钦的绘画作品传递出了许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艺术风格比较独特,极其简单而又极有意味,既有传统文化的综合特质(诗、书、画的东方神韵),又具备现代文化艺术的创造性、先锋性,这也许就是近年来他广受欣赏和关注的重要原因。

篇4:东方集团遭遇“管控门”

在规模扩张冲破了企业管控力形成的极限时,企业注定会险象环生,危机四伏。

2006年9月,东方家园在华南最大的建材家居超市——南昌新盛港店关门;11月,广州最后一店也宣布关门,标志着其全面撤出广州市场。而一直盛传要以2亿美元参股东方家园的美国最大家居连锁店——家得宝也改投家世界。

“不碰南墙不回头”,这大概算得上张宏伟痛下决心关闭南昌和广州店的原因。在这之前,张宏伟曾意气风发,只看到规模的效益,没有看清规模需要与控制力相互匹配,更意识不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扩张碰壁

事实上,东方家园在1999年创立时曾一度小心谨慎,到2001年底,张宏伟用了3年时间才开出6家店。2002年时,北京丽泽店的单店日销售额与年销售额双双创下该行业世界之最。也就是这年,东方家园所属的建材流通业正式确立为东方集团两大主业之一,予以重点发展,并提出到2007年,利用5年时间开出100家门店的中期规划。

到了2004年,东方家园开始疯狂开店,一年内开店8家,门店总数从14家迅速升至22家。但随后,内部治理等方面的瓶颈迅速把张宏伟扩张的步伐挡了下来。到现在为止,东方家园连锁店仅开了连30家都不到,离100家门店的计划甚远,赢利者更屈指可数。

当然,张宏伟开店100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预料到了强势外资必将大兵压境,秋风扫落叶般的合纵连横将要展开。他期望通过先发制人来取胜,毕竟门店意味着网络和渠道,是流通业中极为稀缺的资源。拥有了门店,不管是上市,还是出售,都是厚实的资本和筹码,但他也许没有预料到,如果缺乏有效的管控,扩张的边界就将提前降临,而亏损与负债足以让门店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内部治理混乱

就在东方家园最为疯狂的2004年,一位东方家园员工曾写了一篇题为《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家园》的文章,指出东方家园总部-城市-商场-门店管理模式中的许多弊端:

“门店店长就是土皇帝,我看到的是很多店长的一言堂、家长制,可怜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几十人,到现在短短一段时间所剩无几,这可是十里挑一选出来的啊。”

他还说,东方家园在人力资源方面危机重重,人才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家园膨胀的速度。“永远完成不了的销售指标,危如累卵的工作岗位,多付出的劳动没有任何回报,让我们用什么热爱你,我的家园?”

张宏伟既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又兼任总裁,内部管理带有国有企业性质,激励机制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这是东方家园走到今天的一个原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东方家园的迅速扩张,而内部治理不能与之相对应,导致集团在扩张中触及管控力瓶颈,这才是张宏伟梦想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

由于内部治理混乱,东方家园有相当部分店在亏损,资金链紧张甚至引发了诉讼。2006年5月,辽宁时代以东方家园不履约接房、不按时开业为由,一纸诉状将后者告上法庭,索赔接房违约金等共计1600多万元。

系统平台滞后

在急速的扩张背后,比内部管理混乱更为致命的是其经营模式上的不科学。对于一个缺乏系统平台支持的企业来说,企业扩张的空间将小得多,边界也将提前出现。

张宏伟对东方家园的定位是“四位一体”,即建材、家装、家居、家具四合一,这自然会导致采购难度大,管理难度大,使得至今全国的22家店没有实现统一采购,不得不在各个地区设立物流中心。

一位同业人士认为,张宏伟把东方家园做得不伦不类,“大而全”的东方家园已经不是纯粹的建材流通业。“从一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这种混乱:由于东方家园以招商的方式将许多装饰公司请进来,管理又不严格,导致大量打着东方家园旗号的装饰公司混迹于市场,严重损害了东方家园的品牌,这方面的投诉不断。”

在店面选址上,东方家园也不够严谨,相继关闭的南昌和广州店就是由于选址不当引起的。广东建材业一位知名权威人士透露:“之前广州店的商家做过统计,一天光顾的消费者不到20个。这主要是因为广州芳村周围都是批发市场,消费层次较低,高档建材消费未成气候,客流量太少。”

决策频繁调整

正是由于内部管理的混乱与系统平台的缺乏,使企业在跌跌撞撞中过早碰到扩张的边界,进而不得不规避。仅2000年后的几年间,东方家园就有4次重大的策略性调整,严重影响了开店速度与规模布局。

东方家园前期曾经试图以并购与自建并举快速形成规模,但在华东的第一例并购就不成功,继而很难找寻合适的并购对象,所以至今无一例并购案例。从2000年后,东方家园基本放弃并购方式。这是第一次策略性调整。

东方家园第一家店开张之后,确有10年开出1000家店的计划,大中小店一齐上。但这个计划很快被修正,因为中国消费者更喜欢“一站式购齐”,中小型店不适应市场需求。于是,在2001年,张宏伟修订了开店计划,并关掉了两家几千平方米的小店,只开3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店。这是第二次策略性调整。

东方家园曾经一度以自建店为主,商业房地产与连锁经营一体化,但占压资金巨大且建店周期较长。每个店的前期投资近2亿元,分期项目建设资金就达20亿元左右,资金紧张的问题相当突出。后来张宏伟才改为自建与租赁店面并举。这是第三次策略调整。

在开店布局上,东方家园原来采取全面进攻战略,在全国铺开布点,但各地商业规划程度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选址速度的均衡。更重要的是,这一业态的全国统一供应链并未形成,所以在布局上尽管依然保持全面进攻的态势,但同时开始对商业规划与供应链成熟区域进行重点进攻。这是第四次策略性调整。

失控“东方系”

管控力不足影响企业扩张不仅仅表现在东方家园的开店上,在张宏伟亲自打造的东方系也存在着严重的危机。

据一位知情人透露,张宏伟的“东方系”中,目前唯一可以完全掌控的产业就是东方家园。一名原东方集团高管就表示“东方集团已经成为一个松散型的企业”。这对于一个涉足金融、零售、信息、港口、地产等多个领域的系族企业来说,老板能够掌控的资产越来越少,等于是变相减少了自己的掌控空间,缩小了集团本来就有的合法边界。

这在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主要收益来源——金融投资业务上表现尤为突出。

东方集团作为新华人寿前期的大股东(一度实际持股25%),曾派出了自己的高管关国亮担任新华人寿的董事长。但随着关国亮的日益强势,张宏伟在新华人寿的諸多事务上根本无法插手,双方渐有分庭抗礼的意味,张宏伟一度有“倒关”的打算,但令张两难的是,即使想“倒关”,但在没有更合适的代理人之前也只能按兵不动。2006年底,关国亮的辞职虽然让这一暂时的平衡打破,但对张宏伟来说,不但没能加强控制权,反而是损兵折将。

另外,境内上市公司锦州港也在脱离张宏伟的控制。对于控制权旁落,张宏伟也有自己的解释:“从1988年,我就将东方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将股权分散于管理层与员工,我个人持股比例相当低,这个是当时民营企业的创举,目的就在于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东方集团高速成长26年没出大风险,就取决于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我身体力行地坚决反对企业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人控制的公司风险巨大。”

篇5:东方集团

赠东方道士

作者:徐夤朝代:唐体裁:五律 葫芦窗畔挂,是物在其间。

雪色老人鬓,桃花童子颜。

祭星秋卜日,采药晓登山。

篇6:东方集团

东方之日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上一篇:财务管理实习任务书下一篇:东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