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姻法对于结婚的详解及规定

2024-05-06

我国婚姻法对于结婚的详解及规定(共4篇)

篇1:我国婚姻法对于结婚的详解及规定

我国婚姻法对于结婚的详解及规定

结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婚姻法规定结婚的条件是:

一、达到法定婚龄:男二十二岁,女二十岁。法定年龄以户口薄、身份证为准。计算法定年龄应以个人的周岁计,不能以两个人的年龄合并计算。

法定结婚年龄是政府依据我国人民身心发育及责任能力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为控制人口过度增长、保证优生优育制定的,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民族自治地区政府可按本民族情况制定婚龄报全国人代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为保证人口的优生优养,提高全民素质,婚姻法提倡晚婚晚育,相应的行政法规也对晚婚晚育制定鼓励政策,从方方面面加大了对法定婚龄的执行力度。

二、结婚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是男女完全自愿,是基于我国婚姻家庭关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一方不能把结婚要求强加于另一方。

三、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第三者加以干涉。这是对“结婚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补充,也是婚姻自由的具体体现,这里的“强迫和干涉”包括父母等长辈,也包括兄、姐和其他人,如果有“强迫或干涉”的情形,则是违反婚姻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对其加以劝说,如果“强迫和干涉”造成后果,则应负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婚姻关系成立的基本法律特征

《婚姻法》是规定两性依法结合的法定条件及结合后男女双方的权利义务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责任及义务。

结婚,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它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依法确立夫妻关系,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

婚姻关系的成立有三个基本的法律特征。

一、结婚的主体是男女两性。不是由男女两性生理差别的结合,便不构成结婚。

二、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申请结婚的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否则,婚姻关系不产生法律后果,即: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效婚姻。

三、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确立双方的夫妻关系,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权利、义务。这种已确立的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任何单位、个人或夫妻双方都无权解除夫妻关系。

什么是无效婚姻

无效婚姻是指建立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违反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不履行法定的结婚登记程序而建立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效婚姻。下列婚姻关系是无效婚姻: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

四、未到法定婚龄。

违法建立无效婚姻的婚姻关系当事人,应无条件解除婚姻关系,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触犯刑法的,应负刑事责任。

无效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财产,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的财产处理,不得侵犯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利益,所生子女,按婚生子女的规定执行。

如何办理结婚登记

1、关于结婚登记的规定

办理机构:区县民政局或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部门)

办理时限:证件齐全、符合结婚登记条件的,当场受理、发证。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退回有关证件,并书面告知理由。

申办对象及资格:

(一)当事人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二)当事人必须是自愿和无配偶;

(三)当事人为非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四)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本辖区内的常住户口;

(五)申请结婚登记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

申办手续:

(一)户口薄;

(二)居民身份证;

(三)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复婚的按上述规定办理。

办理程序:

当事人出示证件→当事人填写《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婚姻登记机关审查、颁发《结婚证》。

收费标准及依据:根据《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民政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249号)规定,婚姻证书费9元/对。

办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按照《行政复议法》或者《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投诉监督:当事人对受理部门及行政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或其它违纪违法行为,可向民政部门监察室室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地市民政局投诉、举报。

2、不予结婚登记的情形

男女双方均已达到法定婚龄,且无他人强迫或第三人干涉,男女双方申请结婚完全是自愿的,符合婚姻法规定申请结婚的条件、要求。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仍不予登记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

这是因为:直系血亲和三代旁系血亲的婚姻,均属近亲婚配,其结果是使后代容易具有相同的病态基因,使一些隐性遗传学疾病发病率增高,如先天性耷哑、先天性鱼鳞病、先天性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无脑儿、脊柱裂、癫痫等,为提高全民素质,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禁止表兄表妹之间的近亲婚配是十分必要的。

“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主要是指严重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理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直系血亲和三代旁系血亲;双方均为重症智力低下者,均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

对于结婚的双方当事人,应当按下列四种情形分别处理:

一、不许结婚。包括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和双方均为重症智力低下者;

二、暂缓结婚。包括性病患者、麻疯病未治愈者、精神分裂症者、躁狂忧郁症和其他精神病在发病期,传染病在隔离期的;

三、可以结婚,但不能生育;

四、可以结婚,但限制生育的性别。

3、关于补办结婚登记

补办结婚登记,规范了法律上认可的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事实婚姻与同居现象,对于历史上遗留的事实婚姻,只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事实婚姻要件的,仍视

为事实婚姻,对于不符合事实婚姻要件的,视为同居。

2001年4月28日公布实施的修正后的《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应当补办登记”,是修正后的《婚姻法》提出的,主要是针对符合结婚条件的男女,未经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为了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婚姻关系和婚姻关系当事人在婚姻关系中的法律地位而增补的一条,对于这类问题,应针对不同情况实事求是的处理,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法释三十号规定:

一、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算起;

二、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婚姻实质要件的,但未登记,按事实婚姻处理;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

篇2:我国婚姻法对于结婚的详解及规定

(一)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准许;

(二)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三)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

如果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按规定完全取得房屋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篇3:我国婚姻法对于结婚的详解及规定

一、婚前全款购买的商品房, 产权归购房人所有

婚前以一方名义全款购买商品房, 并在结婚时已经领取房产证, 房产证上记载一方的名字。在此情况下, 如果夫妻双方没有关于房产权属的书面约定和其他特殊情况, 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离婚时不再分割, 房产归房产证上记载名字的一方所有, 并且这种财产状况不随婚姻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但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前 (或婚后) 对该房产有特殊约定 (特殊约定的内容既可以约定房产共有, 也可以约定房产由某一方独有, 可以约定共有份额, 也可以不约定共有的具体份额) , 离婚时按约定内容办理。

二、婚前一方贷款购买的商品房, 产权归购房人所有

《婚姻法》解释三第10条首次明确, 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离婚案件中, 按揭房屋的分割是焦点问题之一。如果仅仅机械地按照房屋产权证书取得的时间作为划分按揭房屋属于婚前个人财产或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标准, 则可能出现对一方显失公平的情况。

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第10条的规定, 一方在婚前已经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向房地产公司支付了全部购房款, 买卖房屋的合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 即在婚前就取得了购房合同确认给购房者的全部债权, 婚后获得房产的物权只是财产权利的自然转化, 故离婚分割财产时将按揭房屋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相对比较公平。对按揭房屋在婚后的增值, 应考虑配偶一方参与还贷的实际情况, 对其作出公平合理的补偿。在将按揭房屋认定为一方所有的基础上, 未还债务也应由其继续承担, 这样处理不仅易于操作, 也符合合同相对性原理。婚前一方与银行签订抵押贷款合同, 银行是在审查其资信及还款能力的基础上才同意贷款的, 其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相对人, 故离婚后应由其继续承担还款义务。对于婚后参与还贷的一方来说, 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 离婚时根据《婚姻法》第39条第1款规定的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 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三、婚后全款购房和贷款购房均属夫妻共有

婚后全款购买的房产如无特殊约定应属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时应当平均分割。具体方法如下:第一, 如果一方要房, 另一方不要房, 得房者可给另一方一半补偿。房屋价值按市场价计算。第二, 如果夫妻双方都要房, 可采取竞价方式获得产权, 以出价高者获得房屋。如果竞价不成, 可由法院判决确定。第三, 双方都不要房, 可拍卖房屋, 所得价款平均分割。

婚后贷款购买的房产如无特殊约定应属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时应当平均分割。如果离婚时贷款已还完, 双方按市场价值平均分割即可。如果离婚时贷款尚未还清, 双方应当平均分割房屋净值, 房屋净值为离婚时房屋市场价减去未还款。

四、婚后父母出资购买且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房产归子女所有

《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明确规定,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 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 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从《婚姻法》解释三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情况看, 作为出资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均表示, 他们担心因子女离婚而导致家庭财产流失。在实际生活中, 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往往倾注全部积蓄, 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 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势必违背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 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父母的利益。所以, 房屋产权登记在出资购房父母子女名下的, 视为父母明确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比较合情合理, 多数人在反馈意见中对此表示赞同, 认为这样处理兼顾了中国国情与社会常理, 有助于纠纷的解决。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 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 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 更为符合实际情况。《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规定, 从我国实际出发, 将产权登记主体与明确表示赠与一方联系起来, 可以使父母出资购房真实意图的判断依据较为客观, 便于司法认定及统一裁量尺度, 也有利于均衡保护婚姻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

五、夫妻双方共同出资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 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

《婚姻法》解释三第12条明确规定, 在此情形下, 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 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时出资, 可以作为债权处理。这一条特别体现了登记公示效力, 同时体现房改房的政策效果。父母才有权参与房改, 子女当然不能享有该房改权利, 但是可以视为对父母借款来处理。这实际上是由于物权的公示原则所决定的, 物权的公示原则主体体现在《物权法》第9条第1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经依法登记, 发生效力;未经登记, 不发生效力,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关于公房使用权与产权认定问题

1. 婚后一方购买公房未贷款

在婚姻存续期间, 虽以一方名义购买公房, 如果夫妻双方没有关于房产权属的书面约定和其他特殊情况, 其所购房屋仍为夫妻共有财产, 在离婚时应当平均分割。如在离婚时尚未领取房产证, 并且夫妻双方对房屋产权达不成一致意见诉至法院时, 人民法院对尚未取得房产证的房屋归属不进行审理, 也不作出判决, 只对房屋使用权作判决。等到领取房产证之后, 任一方可以另行起诉要求法院确定房屋归属, 人民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

2. 婚前一方购买公房未贷款

婚前一方全款购买公房, 其所购房屋为一方个人财产, 如果夫妻双方没有关于房产权属的书面约定和其他特殊情况, 在离婚时无论是否取得房产证都不进行房产分割, 即房屋属于一方所有。

3. 婚前一方贷款购买公房

婚前以一方名义贷款购买公房, 婚后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借款, 其所购房屋为婚前购房一方所有, 但该房共同还款部分和婚后房屋增值部分为双方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应当就婚后形成的共同财产进行平均分割。如在离婚时尚未领取房产证, 并且夫妻双方对房屋产权达不成一致意见诉至法院时, 人民法院对尚未取得房产证的房屋归属不进行审理, 也不作出判决, 只对房屋使用权作判决。等到领取房产证之后, 任一方可以另行起诉要求法院确定房屋归属, 人民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

4. 公房使用权的分割

篇4:我国婚姻法对于结婚的详解及规定

【关键词】婚姻法;结婚年龄;修改引语:201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认为应该修改《婚姻法》关于“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的规定,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一场社会、舆论的大讨论。主要有反对者和支持者两种观点。

笔者经过梳理,反对者主要有以下理由:

1如果降低到18岁,婚姻稳定性就会存在问题

按说18岁已经成人。但加入,7岁入学,受完12年高中之前的教育,平均年龄19岁。18岁结婚,意味着高二的学生都可以结婚,这岂能不让人纠结?另外,80后人群中,离婚现象增多,也让我们忧心:18岁结婚,婚后的婚姻稳定性如何,会不会导致离婚率的进一步上升,引来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2如果降低到18岁,就会退回“童养媳”时代

为什么“剩男剩女”现象近几年出現并不断增多呢?关键是与个人认知、人生观、婚姻观有关,也与房价、物价有关,还与其他一些社会问题有关,不能归罪于“法定婚龄”。如果真从保护妇女身心健康的角度,20周岁结婚的“法定婚龄”无疑是适宜的。“孩子成为妻子”、“孩子抱孩子”的惨痛,在解放前的“童养媳”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难道,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要退回“童养媳”时代?

3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没有社会基础

有人认为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调查?征求了多少女孩子的意见?走访了多少家长?没有广泛的民意支持?这些根本上说就是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没有社会基础。

但是笔者通过仔细的思考,理性的分析,觉得现行《婚姻法》关于结婚法定年龄的规定确实有些高。理由如下:

3.1从大多数国家、地区的法定结婚年龄看,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确实有点偏高。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法定结婚年龄如下:伊朗法定结婚年龄9岁;荷兰法定结婚年龄12岁;俄罗斯法定结婚年龄14岁;法国法定结婚年龄15岁;菲律宾法定结婚年龄16岁;韩国法定结婚年龄16岁;日本男18岁、女16岁;巴西16岁;中国香港16岁;中国台湾16岁;美国各州不一。对比我国《婚姻法》“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的规定,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确实有点偏高。

3.2法定结婚年龄降低是为了保护一部分人的合法权益。反对者的理由是7岁上小学、13岁初中、16岁高中、19岁上大学、大学毕业22岁,怎么能在18岁结婚呢?婚姻是一种责任,18岁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会让房价继续飙升,影响计划生育等。这些理由,其实并不是理由,只是对黄细花代表观点的误读。黄细花观点很明确,针对农村早婚现象。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保护普遍存在低龄事实婚姻一族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就是《婚姻法》修改18岁于法定结婚年龄,并不是18岁就必须结婚,你有选择结婚的自由,18岁可结婚,30岁也行,只是年龄范围宽度大了,更年轻,你要读大学,可到22岁后结婚,你要读博士可到27岁后结婚。你们什么时候结婚,结不结婚都无所谓,人家保护的是“低龄事实婚姻”。我们不该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法定婚龄,如果多些穷人经济学,或许就能够理解法定婚龄降至18周岁的真正“善意”,相反降低法定结婚年龄也并影响某些人按部就班的读书上学,因为选择结婚时间是你的自由,法定婚龄降至18周岁也并不意味着你到18周岁或读书期间就应该结婚。这样法定婚龄降至18周岁既能保护一部分人的的合法权益,也不侵犯某些人的合法自由,何乐而不为了。

3.3法定婚龄的降低是保障人权的体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8岁法律上算是成年人了,为什么不给他们结婚的权力?笔者觉得农村青年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而大多农村孩子只读了初中。资料显示,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4.2亿人。也是说大部分农村青年16岁就走上了社会,外出打工。在笔者的家乡,姑娘超过22岁就难以嫁出去,一般在18岁之前,姑娘几乎都订了亲,有的按农村风俗结了婚,有的带子结婚,只是等到法定年龄一到,到婚姻机关补办登记手续,拿结婚证书。从笔者到多个地方调查的适龄学童来看,适龄学童比10年前大都减少了一半,这说明农村人口不但没有增长,而是在减少。18岁结婚不会影响计划生育,而是有利于优生优育。

3.4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优生优育。农村青年大多能早成家早当家,承担起家庭责任,这有利于乡村和谐。如果你去乡村就能发现,那些早结婚的年轻父母孩子健壮,且聪明伶俐。在18至22岁生的孩子应该是质量最高的。而且由于法定婚龄的延迟,导致育龄不断延迟。目前,中国平均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29岁之间,年龄推迟趋势非常明显,最终导致高危妊娠比例增加。因此,降低法定婚龄和生育年龄,有利于保护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有利于优生优育。

3.5如果法定婚龄高低其实并不要紧,那我们为什么不为保护一部分人的权益而降低一下法定婚龄呢?有些人说,婚龄多少其实并不紧要,一个事实是,很多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都比国内低,但未婚同居等现象却普遍存在。因而,即便调低了这一年龄,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剩男剩女”、高龄产妇、未婚同居等现象,除了现实的原因外,更与人的观念转变有关,笔者觉得降低法定婚龄更是理性之举。

4总结

上一篇:第01讲 绪论及上古文化下一篇:在2014年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