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教互学计划总结

2024-04-26

互教互学计划总结(共5篇)

篇1:互教互学计划总结

“互教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以南宁外国语学校为例,探讨“互教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升与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互教互学”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B-0070-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教育理念势必呼唤新的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出现。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南宁外国语学校学习和借鉴了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闸北八中的“帮助学生成功”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新绛中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等,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互教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学、学生主学、师生互教、生生互学”。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创设生生互说、互问、互示、互查、互评、互改和互进的学习环境,开展小组式的教学活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师生课堂学习的状态,对语文学科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特点和文化载体的属性,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个性特质对“互教互学”的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承担了一次校级研究课,教学的课文是《小狗包弟》,具体教学情况如下。

一、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有没有喜欢狗的同学?你喜欢狗的什么特点?

生:狗,聪明、可爱,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师:著名作家巴金也养了一条狗,并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小狗包弟》。(课件出示课文标题)

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齐读。明确目标是课堂开展有效学习的前提。(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自学:整体感知

1.本文描写了一只怎样的小狗?(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答案,积极踊跃回答: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2.本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答案,积极踊跃回答。

目的:教书的最高境界是发动学生自学。自学也是课堂高效的抓手。(1)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自练;(2)自学前要给予方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三)互学:研读文本

1.默读第7-9段,划出送走小狗包弟前关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学生默读并划出相应句子。组织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朗读所出示的三个句子。

2.可是为什么不能留下这只小狗而一定要送走呢?请同学们回到文本中找答案。

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答案:日本种的、有瑞典旧主人、里通国外、“走资派”。

要求:学习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是疑惑,组长具体组织,通过小组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提出疑问。

是的,因为那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一只普通的小狗竟也可以成为了作者生存的沉重包袱。因为那是一个不堪回首、令人痛心的年代。

(四)示范:“文革”背景解说

(课件出示“文革”的图片资料,教师伴随着悲伤大提琴的乐曲进行深沉的解说。)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那是一个缺少理性的年代!

那是一个人人难以自保的年代!

那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深刻反省的时代!

社会是病态的社会,人性是扭曲的人性。多么荒唐:人被关进牛棚改造、到处张贴的大字报、挂牌游街示众等形式的批斗,上至国家主席、元帅,还有文艺战线上的三位名人都被迫害致死。

师:同学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舍弃包弟可不可以?能不能原谅?

生:可以。能原谅。

师:可是,巴金不能原谅自己,“文革”结束之后,1980年1月他便写下了这篇《小狗包弟》来表达自己深深的歉意。请划出反映作者歉意与忏悔的语句,并伴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划出相应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自读、小组读、全班读。

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歉意。

师:同学们,可是这样的忏悔仅仅是为了怀念包弟吗?

(五)群学:合作探究

忏悔有什么意义呢?(课件出示问题)

要求: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组员相互交换意见,并写下探究所得的成果。教师到小组当中进行聆听与指导,全面掌握学生学情,梳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对学生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

(六)分享:展示成果

学习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展示探究的成果,并进行解说,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点评补充。

教师适时启发与点拨,并根据学生的解说抓住关键词语写在黑板上,形成板书。

要求:(1)对学生还存在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找错误,分析错因,通过评价讨论,寻求正确答案,进行精讲点拨。(2)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小结:学习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小结学习收获。

师:同学们,其实像《小狗包弟》这样真诚的文字在课文展示的彩图《随想录》一书中还有很多。我想编者的意图是想指引我们去做更为广泛的阅读,下课之后有同学能到图书馆借阅这本书就是老师上这堂课的收获了。

总结反思:该环节是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自我小结,也可师生一起总结反思。总结的内容包括: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是否学会,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哪些长进。通过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把所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进一步构建知识网络;回顾自己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纳入已有的能力体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体会学习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八)课后作业

选读《随想录》篇章,并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反思

通过执教《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笔者对“互教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认识。

第一,教学理念要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往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的是基础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在教学《小狗包弟》的活动中,笔者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内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

第二,教学方法要新。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长进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长期以来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课件当堂展示让学生合作研讨的问题:“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认真深入地进行合作讨论交流,能够向老师和同学展示学习的成果,特别是分享与交流的展示成果的环节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笔者只做必要的点拨与提升,而动态思维下生成的东西就把课堂推到了高潮,文章的主旨也就自然呈现。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互教互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教学中鼓励学生谈谈个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合作交流要避免形式化,合作与交流不仅在同学之间进行,也包含师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强调的是,合作主要是独立思考基础上的交流,课堂讨论、彼此纠错、想法互补、经验共享等都是合作。交流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扩大视野,使每个人都获益。真正的而不是形式的交流才有分享,才能在比较、质疑、鉴别、讨论中显现活力,启迪智慧。

第四,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互动感受的东西需要归纳、整理、提升,要用比较规范和科学的书面语言将交流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并通过具体练习来巩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凸显了学科特点。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教师应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适时做出评价,并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和提升,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行为、观念等对课程改革过程以及课堂授课方式等都有强有力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给了我们无限的生命活力,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无论新课程怎样改,每位语文教师都要锐意创新、刻苦钻研,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Z].2008

[2]戴伟峰.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吴永军.新课程学习模式[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5]陆兰珍.手上无招、心中有招:浅谈语文教学模式期待[J].语文建设,2005(1)

(责编 刘 影)

篇2:互教互学计划总结

关键词:物理教学;合作学习;生生结对;尝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41-1

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合作学习不断地深入日常教学生活中,其中生生合作倍受关注。笔者在学习了合作学习方式之后,尝试让同学们“生生结对”,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生生结对”,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在班级中采取“生生结对”,就是让学生与学生结好对子,让前二分之一物理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后二分之一物理学习薄弱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学生帮助学生,既是同龄人,又是同班同学,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更容易放得下面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验到尊重、友情和关爱,从而让他们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获得了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渐渐地这些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变得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起来。在这样的“生生结对”中,徒弟遇见困难,师傅不但可以及时解答,在解答中甚至还会帮助回忆老师上课是怎么教的,这对于徒弟是补课,而对于师傅则是复习,更为关键的是许多同学现在可以克服原先不能克服的困难,进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不放弃、不抛弃。一段时间之后班级中学习情况大为改善,学习风气日益浓厚。借此良机,我将了解到的学习薄弱的学生主动、积极向师傅请教的点点滴滴讲出来给大家分享,又对在章节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予以肯定。同时,将在“结对”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师徒树立成大家学习的榜样,并让他们介绍成功的经验、教训,号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眼中的欣喜我知道我做对了。紧接着,又为学习小组中的师傅、徒弟以及全班同学制定了奋斗目标,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个班级里出现的不利学习、纪律的事情,大多数都是与学差生有关的,“结对”活动的实施使这一情况发生了极大的转化,可能是因为榜样的力量,或者学生更了解学生,更容易相互影响,课间休息时,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讨论问题的学生多了,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分享到了更多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生生结对”,形成了良性的合作与竞争

1.在合作中竞争。竞争是人类的天性。研究表明,合作能促进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合作不仅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更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合作在维持心理健康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满足人们的多种心理需求,如归属感、安全感,减少恐惧、焦虑和孤独感。在合作的氛围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生生结对”活动显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它需要生生之间的合作,在出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甚至需要学生、老师之间的配合。在良性的合作下,师傅或者徒弟无论哪一方取得进步都不奇怪,另一方能无动于衷吗?如果是徒弟进步了,师傅自然不甘于原地踏步,必然要想办法挖掘自己前进的动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何况有身边的人做参照。一个结对团体中的徒弟进步了,别的团体的人能无动于衷?徒弟可能会想,他都取得了进步,我怎么可能比不上他!我至少应该比他强才对!师傅可能会想,别人教出了成果,是不是我的指导方法有问题?我一定要超越他!难得的是,这样的竞争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在竞争中包含着合作,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不仅相处更和谐,在不断的竞争中,学生的物理成绩会不断地进步。

2.在竞争中合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总是会不断地制造矛盾,人正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成长。“生生结对”发生在青少年学生之间,青少年学生做事是缺乏“常性”的,有时候自律性比较差的徒弟会不自觉地偷懒,面对老师的期待,师傅是有压力的,是推卸责任不管吗?老师会不会怪我没有尽到责任?在疑虑中矛盾就产生了;徒弟碰到问题时,师傅可能会嫌麻烦,使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毕竟是小孩嘛?矛盾又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徒弟求教于师傅时,总感觉自己的师傅讲解不够透彻,却发现别人的师傅讲的就是比自己的好,于是对师傅就有了怨言,矛盾还在涌现。不是坏事啊,在矛盾中解决问题才能使双方获得更大程度的成长。其他小组为什么就没有碰到这么多问题呢?或者他们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为什么其他小组在合作中徒弟、师傅都能不断进步?可以去取取经!当同学们终于意识到,推卸责任解决不了问题,相互抱怨无济于事,反而只会在竞争中落后,只有相互信任、相互监督、相互合作才有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时,在后续的合作中才会一帆风顺。

三、“生生结对”充满了阳光,互教互学充满了希望

首先“生生结对”具有亲和力。用学生来教育学生无疑比老师更具有亲和力。学生应该更了解学生,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话题,相互沟通时更加容易,更能让彼此感受温暖、爱心。因为是更加平等的交流,更易于被接受。长时间的朝夕相处,更容易将他们拉回到班集体、课堂中来,毕竟谁也不想无缘无故地游离在课堂之外。

其次“生生结对”能使学生更具有自制力。在“生生结对”学习过程中,通过竞争与合作,优秀学生在教育他人的同时,自身学识显然需要高人一筹,在这过程中也不由自主的培养着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比以往更守时、守纪,否则,何以去要求别人。对学差生而言,班级、课堂中不合班纪、班规、校纪、校规的事情参与的一定是最多的,这也是影响学习成绩最重要的因素。与师傅结对之后,俗话说:如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处幽兰之室久渐闻其香。师傅的言、行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徒弟的行为规范。而自制力的培养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好的规范的带动下只会更好。

[参考文献]

篇3:互教互学计划总结

【关键词】互教互学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伴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对我们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信息社会的现实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必然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思路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这对于现今国内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针对此,笔者认为,将“互教互学”引入到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教改举措。

“互教互学”是指“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交流学习,达成共同探讨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能打破惯性思维,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育方式的彻底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灌输型”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型。同时有助于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语言焦虑感,改善师生关系,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互教互学”的实施策略

“互教互学”依托互动交流而存在,并遵循互动交流原则开展不同的学习任务。依据群体动力理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进行“互教互学”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彼此接受、理解他人、互相沟通交流,如前所述依照平等交往的原则建立和谐的交流探讨环境;而教师也应不断地进行巡视,督促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互教互学”目标

在“互教互学”课堂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有所区别,最基本表现在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作为一个重要的长期教学目标。

例如,在《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一课中,课程标准建议设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按关键词搜索信息,并能在搜索结果中获取和整理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在我们“互教互学”的课堂中,教学起点的确定必须要经过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这个教学目标是学生的期望达到水平,那么学生的现有水平或者说教学起点应该根据期望水平的知识结果进行分析和调查。

(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将目标转换成任务,并实现任务分解。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互教互学”十分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互教互学”是一个过程,在教师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合作的过程就会越激烈越有效,教师要向学生阐述清楚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细化的任务,任务必须是具体而且容易考核的,教师要能够向学生提供任务完成的具体标准和指示。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由原先计算机教学发展为信息素养培养为目的的教学,课堂任务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服务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所以,在一个富有兴趣的情境下,设置并分解任务,有助于学生产生“互教互学”,完成任务的极大动力和激情。

案例1,在《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中,教师介绍并布置“适合3—6人小组学习”任务:本节课要求小组合作商讨,完成到杭州2日秋游的旅游计划,规定以下要求。

1.每天的景点和路线安排要明确,每个景点停留多少时间、看什么、景点间采用何种交通工具要说明。

2.每天在哪里、何时吃饭,住在哪里要具体。

3.去杭州需要带什么生活必需品要具体。

4.整个旅游需要多少钱,要具体列出开支清单。

5.任务完成后作品以旅游地图的形式(配备必要的说明,景点介绍以链接的形式)上交,其中的要求是景点间的距离要基本符合相对距离,需要标出吃饭、住所的地点,公交线路等细节。

教师指导学生分解任务,这个过程可以由学生分析任务后进行自主分解,为了任务分解的合理性,教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粗略的指导或建议,上述任务可大致分为:

1.搜索杭州的著名景点,景点间的距离和公交线路。

2.搜索吃和住的地方,及其附近交通情况。

3.搜索杭州的秋天的天气情况、根据杭州秋天的天气情况选择生活必需品。

4.搜索并统计景点门票、吃住费用、交通费用等开支情况。

5.作品设计及书写文字说明材料等。

(三)对“互教互学”过程给予指导及适当干预

“互教互学”也会出现集体思路偏差或者由于教师任务不明确产生的集体迷惑型小组,教师应该及时加以释题和引导。信息技术课堂的“互教互学”中,更多的问题需要学生收集资料和动手操作,这期中确实会遇到很多实际性困难,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们合作进行和问题解决思路,让“互教互学”朝正确方向前进。初期的“互教互学”中,由于组员的合作技能的缺乏,无法正常的融于合作氛围,甚至会出现捣蛋、大吵大闹、争论型争吵等现象,教师不能漠视这些现象,应该第一时间加以制止和干预,督促合作异常的学生尽快回到合作的道路上前进。同时,教师可以在各个小组内部设立纪律监督岗等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力度,也有利于取得组内督促、小组自治的效果。

(四)注重对“互教互学”成果分析及评价

“互教互学”的结束标志着任务的解决,成果的分析和评价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一个验证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评价目标达成的具体情况。由于每一个小组的任务完成都是经过集体智慧结晶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评价过程。小组整体的评价背后,应该要能够反映出组内个别的情况。

二、“互教互学”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endprint

(一)能够更好地发挥所有学生的主体性

“互教互学”强调,小组是学生的学习单位,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交流、沟通、探讨的过程,这为挖掘学生主体意识提供了基本保障。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会因为认知水平、学习方法以及家庭因素等差异,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无法保持一致。基础较差,掌握水平较低的慢生会因种种原因逐渐落后于其他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慢生更是束手无策,这也导致了慢生安于“差生”心态的形成。“互教互学”在挖掘学生课堂主体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它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有了互帮互助、分工明确的团队,学生都有责任、有意识解决问题,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很好地体现在了课堂中。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合作与交流,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传统的讲授,操练式教学面对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互教互学”这种通过自主加互助的学习模式正是实现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良好平台。

总之,真正有效的“互教互学”不是偶然发生的,使学生在开展合作的实践中把握合作的技能和态度,真正符合“互教互学”和生活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理念所要赋予的责任。因此,要从建构学生的合作行为开始,积极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的行为,使得学生合作探讨的技能和态度真正符合“互教互学”和生活的需要。教师更应该正确把握“互教互学”的基本思路和过程,在任务设置、情境创设等方面多下功夫,实现“互教互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论,更是一种符合当今教学理念切实可行的高效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 普教研究,1994(1).

[2]王其云,陈伟杰.构建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环境[J].开放教育研究,2004(02).

[3]盛群力.合作学习的创新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4(5).

[4]D·W·Johnson,R·T·Johnson﹠E·J·Holubee.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Edina,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93(5).

篇4:互教互学计划总结

【关键词】互教互学      学习小组      及时评价体系     初中思想品德

“互教互学”是教师经过预先地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就某一个问题各抒己见,通过生生之间的讨论、辩论等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寻究,获取真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一、“互教互学”的内涵

“互教互學”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要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旨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内涵上看,“互教互学”属于以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为共同愿景;二是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合作探究推行;三是各学习小组在单位时间内探究一个共同目标,其小组合作总成果是评价各组的主要依据;四是教师在小组合作之前扮演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角色。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互教互学”方式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是进行“互教互学”的前提

“互教互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环境。任课老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可以采取一种比较便捷的分组方法,既按照学生的位置分组,也可以按照学生的特长,甚至学生的意愿分组。小组人员确定后,每一个小组要选出一名小组长作为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小组长一般选那些对思想品德学习比较感兴趣且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小组长一旦确定,他就肩负起本小组在“互教互学”中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责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品味生活》第二节“追寻高雅生活”教学中,笔者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组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如下三个任务:

(1)任务一:说说你身边有风趣和幽默的人吗?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好处?

(2)任务二:好奇心强是好事吗?怎样全面看待它?好奇心对我们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什么影响?

(3)任务三:讨论下列现象:通宵打扑克,玩电子游戏,刚刚吃过饭就到操场踢球,熬夜看小说,这些文化生活对吗,为什么?

通过“互教互学”模式来组织课堂活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学习小组的合理分配问题;其次,采用什么样的小组模式、小组成员的构成是学习小组要解决的问题;再次,不管采用哪种分组方式,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发现小组内部学生的层次关系,保证所分小组在“互教互学”中人人需参与,人人能参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课本知识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是运用“互教互学”的关键

开展“互教互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结合教材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同侪携手并进》这一节内容的导学设计,可以引入以下话题:心理学表明,青少年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急剧变化,心理也发生微妙而复杂的变化,如在男女之间会产生互相吸引的好感,渴望在情感上能与异性进行交流等等,但男女同学的交往毕竟与同性同学的交往有所不同。这就要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之间的友情,如:

(1)给同学打电话时间应该选择在 ________________

(2)男生跟女生打招呼的时候切忌 ________________

(3)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场合应选在 ________________

(4)与异性同学交往的频率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

男生女生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在情感大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在选择中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长大成人。

只有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能集合集体所积累的生活素材,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才能掌握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提高自身联系实际的能力。

3.建立及时评价体系是“互教互学”模式运用的保障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运用“互教互学”的一个重要保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具体情况及时建立起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点评的依据,可以参照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也可以采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点评方法、点评依据可以灵活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这种模式才可能被认可、被接受。

三、结束语

篇5:互教互学计划总结

【关键词】自主学习 互教互学 高效课堂

“互教互学,高效课堂”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互助,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体现小组功能,使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新型教学方式之一,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011年以来,笔者一直以新课改理念为引领,参考国内外“互教互学,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坚持实践与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创设适合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互教互学,高效课堂”,即指导自学、交流展示、拓展提高、检测巩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高二年级语文《伶官传序》为例,谈谈“互教互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一、指导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导学,科学有效

在指导自学环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三维目标、课前自学提纲和课前导学作业,由学生结合三维目标和自学提纲,先预习再完成课前导学作业。学生预习是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是教与学的先导,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先期让学生达到基础知识的目标,为交流展示环节做好充分准备、夯实基础。预习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讲清楚预习的目的、要求和做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教师设计的课前导学要难易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肤浅,让学生不屑去做,又不能过于复杂、深奥,让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例如本节课的预习作业,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感知课文内容。

(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 函梁君臣之首 ( )

抑本其成败之迹 ( ) 乃其无忘乃父之志 ( )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 至于誓天断发 ( )

仓皇东出 (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

此三者,吾遗恨也。 (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

(2)翻译重点句子: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⑤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⑥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二)检查作业,及时评价

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各组小组长以小组序号从小到大顺推交换检查,此时只检查做没做,不检查对不对,并及时记分、落实小组评价。实现了学生有目的地学,教师了解学生课前自学情况,为展示环节做好铺垫。

二、交流展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展示内容和形式

交流展示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充分利用前后黑板及教室中的其他空间进行展示,可不同组同号同学展示相同内容,也可不同组同号同学展示不同内容,可前后黑板展示不同内容,也可以整个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展示相同内容,不同小组展示不同内容。对语文课而言,展示的形式主要有口头表述、笔头板演等。例如在本节课,笔者先分配各组的展示任务:每组3号同学分别展示第1到3题,第4组2号展示第4题,第5组5号展示第5题后2小题,第6组2号展示第6题。与此同时,小组中座上的同学交流互助,达成共识、改正错误,在此基础上关注和帮助本组展示的同学,教师关注每组的交流情况。

(二)师生点评,及时评价

教师指导每组2号同学上台对本组的展示内容予以点评,主要看做得对不对,表述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有逻辑性;本组的其余同学可视点评情况给予补充。教师对重难点内容加以强调,并根据每组的展示、点评以及小组合作情况给予评价、及时记分。这样巩固了基础,培养了小组团队意识,学生于快乐中张扬个性,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同时通过学生点评、辩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逻辑能力。

三、拓展提高,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通过第一、二环节自学与交流,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拓展提高环节是教师结合重难点出示精心设计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互相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二次展示。本节课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拓展提升题:

1. 作者在一百年后的北宋中叶重提这段历史,他目的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你怎么理解?

2. 历史上兴亡的故事不胜枚举,但他们的兴亡都有各自的原因。例如《过秦论》中秦的灭亡是因为“不施仁义”,《六国论》中的六国的灭亡是因为“赂秦”;与他们相比本文的庄宗“失天下”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并作简要的说明吗?

3.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些文不对题?

这一环节是带有挑战性的一环,教师要做好指挥员,有组织地指挥、策划,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同问题做斗争,使学生自主实践。在二次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教师讲清讲细共误和疑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了教学内容在基础之上的顺利延伸。

四、检测巩固,及时反馈

检测巩固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根据该课时的内容,明确分层检测题,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内交流,互批互助,达成共识,同时教师抽批同号作业计分评价,若发现共误,及时讲细讲清,实现了对当堂内容的训练和巩固,获取教学实效的有效信息。最后教师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各小组积分情况,并且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表扬,对表现不够理想的小组提出要求。本节课笔者设计了以下检测题:

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负而前驱 B. 一夫夜呼

C. 仓皇东出 D. 函梁君臣之首

2.指出下列各句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4)智勇多困于所溺。 (5)盛以锦囊。 (6)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报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把父亲交给的三支箭“藏之于袖”,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智用之人,会被自己溺爱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走下来,学生动起来。教学的全过程是以学生互教互学为基础,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评价淡化了对个人的评价,强化对小组的评价,多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他们爱学、会学、学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28.

[2]马兰.合作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春茗晚会主持人海选的通知下一篇:公调对接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