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2024-04-28

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精选8篇)

篇1: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知识梳理

要点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所谓“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就是要求了解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所处的时代及其代表作。

所谓“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就是要了解在中学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作品集、代表作及其体裁、主要特点、典型形象等。

要点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所谓“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就是主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特点和分类,特别是古代的诗、词、曲、史传、小说、杂论的分类和主要特点,以及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和文学运动等。

要点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所谓“常见”,是指活用于口头,常见于报端;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名篇”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内容上,思想性、艺术性与哲理性兼备。思想性方面,表现高远的人生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性方面,展现社会生活的诗情画意之美,哲理性方面:体现生活、学习的哲理。

二是形式上,注重诗歌、散文。诗歌方面,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散文方面,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唐宋散文等。

三是朝代上,侧重先秦和唐宋。

在此基础上现代、当代、其他年代的名句名篇也不可忽视。

四是课外的名句多于课内,但仍属于中学生课外阅读范围之内的。

概而言之,“名句名篇”就是指那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

诵读常见的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很大的帮助。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旨在引导考生重视古诗文的诵读,加强语感的培养,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常识部分考查不再是选择题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呈现多样化、开放性的特点,文字填空式的主观题已经成为了考查的主流形式,同属于识记的“名句名篇”在试卷中与文学常识题或选考一项,或并为同一试题,糅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有三点: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A。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外文坛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家。对于这些作家,属于中国的,要掌握他们的创作时代、代表作品、作品体裁以及作品的有关内容,属于外国的,要掌握他们的国籍,代表作品、作品体裁以及作品的有关内容。

所谓“文学体裁”,主要是指中国文学作品体裁“四分法”所说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学类别。

除此之外,还要对古代有关文体知识有明确的了解,如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及其特点,各种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的不同等等。

“重要作家”包括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所处时代或国别,他们的风格流派和主要文学成就。

“重要作品”包括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文学体裁常识”要求了解文学体裁的一般知识,识记重要作品的体裁。

文学常识的考查大多为客观题型,常见的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 A.作家--作品的错误搭配。

例1:《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秋浦歌》的作者应是李白。)例2: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的作品。)B.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

例3: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作品都给后代极大的影响。(吴敬梓是清代作家。)例4: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巴尔扎克生于1799年,卒于i850年,当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C.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

例5:《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人物,而“桐城派”是清朝中叶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姚鼐等。)D.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

例6: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围城》分别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青春之歌》塑造了林道静的形象,反映了她在革命斗争中觉醒、成长的过程;而《围城》只是表现方鸿渐等知识分子在逃往过程中的虚荣、自私等品性,并未反映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E.对文学--体裁的错误表述。

例7: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散曲不能包括杂剧,元曲的种属关系应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和套曲。)例8:《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哈姆雷特》是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体裁是戏剧。)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 客观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

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

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篇》和长篇小说《围城》等。

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错误解答】A或C。

【错解分析】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不熟。由于贾谊和钱钟书的文章在课内没出现,考生感到生疏。

【正确解答】B。解析:汤显祖不是元代杂剧作家,他是明代人。专家会诊

1.抓住“时间一条线”、“人物作品两大块”。利用时间将历史人物串起来,从熟悉其作品入手。

将作家与其作品联系起来记忆。孤立地记忆既增大了记忆量,也不准确。

2.对于没有把握的判断,不要轻易认为其是错误的,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往往就在这里,所以,对于自己所选出的答案应该明确对错分别在哪里。不能想当然。

3.外国作家只记其国别和代表作品。不要张冠李戴。

易错点2 综合填空题。将文学常识与默写及诗词鉴赏一起考查。1.填空(任选两小题)(1)中唐诗人________ 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2)南宋词人___________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______”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3)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名)人,其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错误解答】(1)王维(应该是韩愈)【错解分析】(1)对人物所处时期写得不够准确,对难写字平时没留意其正确写法 【正确解答】(1)韩愈 青霭人看无(2)姜夔 尽荠麦青青(3)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在不同时代都表现了不同形式,如唐诗宋词元曲。以宋词为例,又显示不同的风格,苏轼开创了_______________派词风,其代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能够表现其豪放风格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垒西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苏轼的这首《浣溪沙》词的风格属于___。

(2)此词历来为人赞颂,有人说上片写得跌宕起伏,有动态感;有的人说下片融情人景,耐人寻味,有的人说整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你针对这三种观点之一种,作出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解答】能够答出苏轼开创了豪放派,但代表作品说得不对,如答《赤壁怀古》,也有答《水调歌头》

【错解分析】翻一下唐宋词鉴词典就知道为什么答《念奴娇》和《水调歌头》不对,因为这种词牌苏轼填了好多首,风格也不一致。

【正确解答】(1)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婉约词。

(2)①有人说上片写得跌宕起伏,有动态感,其理由一应该是: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构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由燕争泥推知是春天,天气是初晴,地点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这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增加了动态荚。②有的人说下片融情入景,耐人寻味。其理由应该是:“此情惟有落花知”一句,落花本无知,但是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产生“韵外之致”;耐人寻味。③有的人说整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理由应该是:全词上片头两句写景,第三句抒情、用的是先实后虚的手法;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

专家会诊

1.比较记忆。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与贾谊的《过秦论)分别站在不同的历史角度来说明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前一篇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是站在六国的角度,是说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后一篇论点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站在秦国的角度,是说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的。

2.分类记忆。比如儒家学派有:孔子、孟子、荀子,还有宋代的程颢、程颐,朱熹等。道家有老子、庄子,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词中分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有姜夔、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3.专题记忆。对于名作家如李白、杜甫、苏轼、鲁迅、郭沫若、欧·亨利、契诃夫等应该作专题记忆,因为课本上出现的有关他们的篇目较多。

【典型习题导练】 1.填空。

①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史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的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古代诗人中诗作数量第一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说成熟于唐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清是古典小说高潮期,其中最有影响的四大章回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②《诗经》、《楚辞》、《孔雀东南飞》、《文心雕龙》、陆游③传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填空:

①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②宋词豪放派代表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婉约派代表词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五十年代,文坛上出现了以孙犁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以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为艺术风格,对当代文坛产生极大影响,被文坛誉为“_________________”派。

答案:①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 ②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 ③《家》、《春》、《秋》,《春蚕》、《秋收》和《残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④荷花淀派

3.下列说法有错误之处,请找出并改正()①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从1918年起,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后来编成《呐喊》、《彷徨》、《野草》三本小说集。

②“楚辞”是伟大的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屈原的作品集。

③《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都属于儒家著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记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④《六国论》、仙、石潭记》、《过秦论》、《卖油翁》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答案:①《野草》是散文集;②《楚辞》中还包括宋玉等人的作品;③《庄子》《韩非子》不属于儒家学派著作。它们分别属于道家和法家。④《过秦论》是西汉贾谊的作品。

4.根据生活时代先后,排列下列作家的顺序。()①关汉卿 ②杜牧 ③欧阳修 ④陶渊明 ⑤曹雪芹 ⑥贾谊 ⑦苏轼 ⑧黄宗羲 ⑨曹操答:时代先后顺序为(只填序号)____ 答案:⑥⑨④②③⑦①⑧ 下列诗歌中加点的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他们依次是()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②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④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A.李龟年 琵琶女 元二 杜牧 B.杜甫 白居易 王维 杜字 C.李白 白乐天 王勃 杜字 D.王之涣 琵琶女 孟浩然 杜牧 答案:A 6.分析下列几副对联所题的对象,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②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③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宵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④四百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⑤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A.①司马迁②陶渊明③屈原④关汉卿⑤蒲松龄 B.①屈原②欧阳修③司马迁④范仲淹⑤杜甫 C.①司马迁②王勃③屈原④李白⑤杜甫 D.①屈原②欧阳修③司马迁④关汉卿⑤吴承恩 答案:B 【典型习题导练】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到晚清又出现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这就是吴沃尧的《官场现形记》。

B.《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刘鹗续写。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诗人裴多菲。

D.《基督山伯爵》、《唐璜》、《钦差大臣》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大仲马、英国的拜伦、俄国的果戈理。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官场现形记》的作者应为李宝嘉;《红楼梦》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裴多菲是匈牙利著名诗人。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刘向编定的,断代史《汉书》是范晔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撰的。

B.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被列宁称之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C.“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评述的是婉约词派代表柳永和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以及豪放词派代表苏轼和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D.《上尉的女儿》、《羊脂球》、《牛虻》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普希金、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伏尼契。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断代史《汉书》是班固编写的,南朝宋范晔编著的是纪传体断代史书《后汉书》

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代的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副对联写的是吴承恩和他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就是指《诗经》“国风”和屈原《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D.元代的杂剧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著名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用来写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比、兴”中的“赋”是表现手法。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都是文体名称。

B.在元代文学中,首先异军突起的是杂剧,它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后人又把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与唐诗、宋词并举。

C.中国现代文学揭开了中国文学史崭新的一页,出现了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第一本诗集——郭沫若的《女神》,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D.《最后一课》、《飞鸟集》、《竞选州长》的作者依次是法国的都德、印度的泰戈尔、美国的马克·吐温。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得”是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5.下列关于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B.《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对于战争的描写有突出成就。C.《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突出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D.《红楼梦》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作品以贾府为活动背景,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红楼梦》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恩格斯称赞为“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作品。B.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小说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天才”。其代表作有喜剧《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

D.雨果是19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都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王维和孟浩然并称“王孟”,都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高适与岑参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

B.马克思曾把剥削工人的资本家比做“夏洛克”夏洛克这个贪婪的资产者形象出自莎十比亚的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

C.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有“曼哈顿桂冠诗人”的称号。其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D.世界文学史上有两位著名作家以《狂人日记》为题写过小说,一位是我国的鲁迅,另一位是俄匡的果戈理。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唐代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典型习题导练】 1.选出正确的一项()鲁迅高度评价①,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古人评价②的语言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宋神宗高度评价③的社会作用,认为它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代苏轼称④“文起八代之衰”。

A.①《左传》 ②《水浒传》 ③《西游记》 ④柳宗元 B.①《史记》 ②《三国志》 ③《资治通鉴》 ④韩愈 C.①《史记》 ②《水浒传》 ③《西游记》 ④柳宗元 D.①《史记》 ②《三国演义》 ③《资治通鉴》 ④韩愈 答案:D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策》,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B.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继元杂剧后,我国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发展,著名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异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D.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著名作品有《羊脂球》、《项链》、《一生》等。

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游的诗主要抒写一腔爱国激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其中《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都是后世传诵的名篇。

B.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代表作《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4.下列表述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华盖集续编》,是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遇难两周年而写的。

B.钱钟书文学研究颇有建树,文学创作也有硕果。有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论文集《谈艺录》、《管锥编》。

C.卢梭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是一本很好的思想启蒙读物。

D.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A中《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南腔北调集》;C中卢梭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D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美的女神。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B.《胡同文化》的作者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C.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928年拜谒列夫·托尔斯泰墓后,写下了《世间最美的坟墓》,表达了对这位伟人的真诚纪念。

D.《冬天之美》是英国女作家乔治·桑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答案:D法国女作家乔治·桑 【典型习题导练】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与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秦中吟》、《新乐府》是讽喻诗的代表,《琵琶行》和《钱塘湖春行》是歌行体古诗。

B.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传奇”的有两种:一种 是唐宋的传奇小说,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另一种是元代以后的戏剧,如马致远的《汉宫秋》。

C.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对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死水》、《静夜》堪称佳作。

D.契诃夫是俄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四百多部中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小说《变色龙》、《套中人》和戏剧《樱桃园》都很著名。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钱塘湖春行》不属歌行体。2.下列有关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

B.“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C.“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是南宋代贺铸《青玉案》中的词句。

D.“杀青”一词,本是古人为著书时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贺铸是北宋人。

3.下列有关典故、史实、人名等对应错误的一组是()A.请缨报国——终军 谢家宝树——谢玄

B.唐宗八大家之首——韩愈 阿房宫赋——诗人之赋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史记》用牛、羊、猪各一头祭祀——少牢

D.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不是《史记》中的话,出自于苏洵的《六国论》。

4.下列语句出自不同的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孟子》)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荀况《劝学》)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出自韩愈的《师说》。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赞誉司马迁历史巨著和文学杰作《史记》的名言。

B.《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都是清代小说,都有涉及到封建社会官场和科举的黑暗的描写,只是在表现手法上,各有不同。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唐代杜牧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代李白的诗句。

D.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唐代李商隐的诗句。6.对下列作家作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顶峰。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B.《少年维特之烦恼》、《唐璜》、《钦差大臣》、《神秘岛》的作者分别是德国的歌德、英国的拜伦、俄国的果戈理和法国的凡尔纳。

C.在我国文学史上,两人以同一题目作文且成名篇,古代有苏洵、苏辙的《六国论》,现代有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伏尼契《牛虻》、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分别是保尔·柯察金、亚瑟、安娜。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玩偶之家》的主人公是娜拉。

篇2: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一、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些下来的。

B、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巨著。

C、现代作家、民主主义战士朱自清,散文名作很多,比如《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毛泽东曾对他给与高度评价,认为他是有骨气的中国人的代表。

D、茅盾、郭沫若是与鲁迅同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子夜》是茅盾创作的一部反映工农大众如何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斗争的长篇小说,《屈原》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

2、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作者是孟轲;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屈原的《离骚》,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C、“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建安风骨,力扫齐梁遗风,发为清新的歌唱。

D、钱钟书是现代著名作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讽刺长篇小说《围城》。

3、A、《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我们学习的《劝学》就选自《荀子》。

B、清朝戏曲的杰作比如洪生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汤显祖的《牡丹亭》,都做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统一。

C、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其词婉约清新,后期作品多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尤其感人。

D、唐宋散文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4、A、《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逍遥游》《秋水》《庖丁解牛》都是其中的名篇。

B、南宋诗人有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等,其中陆游是宋代最杰出的爱国诗人,留下诗作近万首,唱出了抗金复国的时代强音。

C、胡适的《尝试集》、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沉沦》、闻一多的《红烛》等作品为新文学起到了奠基和典范的作用。

D、汉末建安年间,产生了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以王粲等“建安七子”为羽翼的邺下文人集团,其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

5、A、先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诗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并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两汉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它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例,又是传记文学的精品。

C、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超拔流俗的大诗人,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风格自然冲淡,是中国田园诗之宗。

D、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方面也多有新的突破和创造。

6、A、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这就是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前者的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后者的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战国策》。

D、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坚持文道合一的创作主张,提倡平易畅达的文风,所作散文富于情韵。

二、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7、A、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B、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都是宋代散文中的名篇。

C、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的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他就是我们熟知的杜甫。

D、汤显祖的《牡丹亭》,写的是一个宦家的女儿李香君,梦见书生柳梦梅同他发生恋爱,从而害相思病而死,后来又还魂同柳梦梅结为夫妻的故事。

8、A、李白的《望天门山》,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忆江南》,都充满了对现实生活和祖国河山的热爱。

B、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有的写游牧民族的生活,有的写战乱中人民的疾苦,其中《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C、杜甫的诗,其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体现着一风格的诗,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登高》。

D、元代前期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张可久为代表,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马致远和乔吉,风格趋于雅正典丽。

9、A、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影响甚大的诗派,这就是朦胧诗派。其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北岛、艾青、杨炼等。

B、红娘是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使女,她为张生和崔莺莺穿针引线,使二人终成眷属。现在,红娘已成为婚姻介绍人的代称。

C、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解放区作家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张天翼的《华威先生》。

D、鲁迅写了许多杂文,后来编成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为自由书》《故事新编》《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

10、A、陆游和辛弃疾生活在中原沦陷、宋室偏安的年代,他们的诗词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悲愤感情。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很好的例子。

B、西晋末年的诗人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

C、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D、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两部长篇小说,反映了土地改革时候农民翻身取得胜利果实的真实情况。

三、填充 11、1936年,鲁迅去世后,姚克和美国作家埃得加.斯诺送了一幅挽联,这就是: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挽联下句末尾现在空缺了两个字,你可知道该补什么

高考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代表作模拟题参考答案

1、D.《子夜》是茅盾创作的一部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长篇小说。

2、A.《孟子》由孟轲及弟子编成。

3、B.汤显祖是明朝作家,而非清朝。

4、A.庄周是战国中期人。

5、D.辛弃疾是南宋词人。

6、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7、C.A、作者为王维,B、《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是王安石,《石钟山记》的作者是苏轼,D、不是李香君,而是杜丽娘。

8、A.B北朝、南朝弄颠倒了。C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清新飘逸,不能体现杜甫诗的主导风格。D马致远和张可久弄颠倒了。

9、B.A艾青不属于朦胧诗派。C张天翼属于国统区作家。D《故事新编》为小说集。

10、D.A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流露的是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心情,没有充满忧国忧民的悲愤感情。B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诗人。C 《孽海花》的作者是曾朴,《二十年目睹只怪现状》的作者是吴沃尧。

篇3:中学文学作品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一.重教化, 轻美感

长期以来, 人们都习惯于用“传道、受业、解惑”来界定教师的职能。而过于强调教师的“传”, 使得学生学习总处于被动。在语文教学中, 这种方式的不良影响表现明显, 尤以文学作品的教学为甚。

一般说来,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 作者娓娓道来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感受、思考与探索。而我们读者则用心感受, 在共鸣中感悟人生, 在启迪中展望未来……然而, 现在的文学作品教学却是, “文学教育在文学之上, 建立了一套顽固、强大的阐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 它把我们与文学的联系隔开了, 它取代了文学, 在我们这个精神已经极度匮乏的社会里发挥着使其更为匮乏的作用。” (1)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 一部作品, 只有经过了读者的阅读, 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但是, 语文教师对“越俎代庖”的偏爱, 让文学作品教学陷入了困境。一方面, 教师口干舌燥的讲授;一方面, 学生心不在焉的漠视。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而在语文教师老套的讲授中, 学生的审美“味觉”逐渐失灵, 审美情趣趋向丧失, 而文学作品也变成了一堆枯燥的文字。

文学作品的教学应该是感而化之, 而非教而化之。

二.重分析, 轻体验

一直以来, 学界对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没有停歇。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在中考和高考的重压下, 不少语文教师仍然坚持将语文的工具性进行到底。课堂上讲风盛行, 虽然不再是划段落写段意。但是, 处处着眼考点的知识归纳与不加思考和消化的照搬教参, 让语文课堂变得毫无生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但是, “庖丁解牛”式的课堂教学还占据着很大的市场。

三.重结果, 轻过程

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教师经常扮演着知识转换机的角色。语文教师有能力将任何文学作品层次分明地转化为知识点, 并能毫不保留地灌输给学生。有一位教师在上《荷塘月色》时, 他不是引领学生去感受美, 欣赏美, 而是先条分缕析地归纳写作特点, 总结思想主旨, 接着讲课后练习及进行考点训练。他就这样紧张而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试问, 这种不从个体审美体验出发去拥抱作品, 而把全部精力用在传授知识上, 学生怎么才能够打起上课的精神?哪个学生又会愿意走进阅读作品和学习语文的世界?

还有不少教师认为语文中考高考不考课本作品, 他们对课本里很多优秀文学作品要么走马观花, 要么熟视无睹。大把大把的教学时间都用在了做中考高考复习资料上。像这种“舍本逐末”, 只重结果, 不讲过程, 极具功利色彩的情况, 在农村中学很是常见。

著名教育家怀海特认为:“教育的过程像生活的过程一样, 必须致力于指导激发, 而不是增加一种预定的和没有意义的模式。”

四.重统一, 轻个性

一直以来, 我们都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 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 我们应该提倡学生“读出自己”“读出味道”。但是我们却惊奇地发现, “一千个读者心中, 只有了一个哈姆莱特”。

比如有的语文教师, 讲《祝福》, 就批封建礼教, 讲《狂人日记》, 则更是对封建社会发动总攻;讲《项链》, 重点批判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讲《守财奴》, 则肯定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 对于鲁迅作品中, 鲁迅先生的人格精神, 他忧国忧民的国民意识, 他痛彻心扉的人文关怀, 他疾恶如仇的是非观念;《项链》中, 玛蒂尔德的勤劳与诚实、善良;都被“粗心”的语文教师给丢弃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而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差异, 只有发挥学生的独特个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 而进入21世纪的我们却还在用标准化的尺子丈量学生, 要求学生, 以致于应该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却“万马齐喑”。

为了进一步改进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必须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应该让学生直面作品, 直接和作品交流, 和作者交流。

一.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在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真正去感悟、品味作品, 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是必要的。或讲故事, 或播放音乐, 或提问设疑……因为特定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进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里所蕴含的言、情、意、志、风韵、趣味等美感意蕴, 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 能够更好进入作品, 并和作品对话, 和作者对话。

一位教师在上《荷塘月色》时, 为了营造文中的意境, 她选用了“神秘园”中的几段清静, 略带一丝忧郁的曲子, 并配合席幕容的油画《初心》制作了一个课件, 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与课文较为相近的情境。上课时, 老师一边播放着幽静之曲, 一边和学生细细品味“荷塘里溢出的牛乳般”的月色。在音乐的渲染和油画的烘托下, 学生们很快进入了作品的阅读。该教师就是借用了绘画和音乐元素,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清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 给学生们品味作品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这堂课最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情境的创设, 可以给我们的文学教学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回味。

二.提倡阅读, 体验作品韵味

俗话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大量的阅读, 不仅有益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为, 大量的阅读, 会让学生在品味和解读文学作品时多一份个性和自我, 对作品意蕴的把握也会多一份从容和独特。

语文教师则更应注重阅读, 加大阅读量, 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对文学作品的把握能力。教师只有达到艺术的审美, 才能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解读与鉴赏。文学素养的高低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 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则是一种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要带学生徜徉在文学作品的海洋里, 教师必须大量阅读、深入研究, 形成对文学的敏锐感知力, 去真切感受作者创痛时的呻吟, 愤懑时的呐喊, 欣喜时的欢歌。

三.巧妙点拨, 拓展想象空间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巧妙的点拨不仅能够起到启迪思维的效果, 还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笔者上完莫泊桑的《项链》后, 作了个迁移性发问:“项链失而复得之后玛蒂尔德会怎么样呢?”学生经过讨论, 有的说玛蒂德尔乐极生悲, 发疯了;有的说玛蒂尔德用项链所卖的钱重新过起了奢华的贵夫人生活;有的说玛蒂尔德想到自己的十年辛酸为的就是这串项链, 幡然醒悟便把项链抛入塞纳河中, 依旧过她的清贫生活;还有的说玛蒂尔德把项链拿回家后重新在镜子前穿戴起来, 想重温那一晚舞会的幸福, 但当她看到镜中的自己风韵不再, 便颓然摘下了项链……在此基础上, 笔者让学生写一篇《项链失而复得之后》的续写练笔。而从学生的优秀习作来看, 笔者的点拨无疑开启了学生的想象之门。

四.品味语言, 感受文学魅力

选入课文的文学作品大多文质兼美, 比如《荷塘月色》,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是黑白相间的画面, 作者把它移植到了听觉上, 好像听小提琴名曲一样, 月光令人恬适而惬意, 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深遂美感。又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的伤痛, 在潇瑟的寒秋, 清冷的晨风和残缺的晓月中显得更加凄清, 令人肝肠寸断……

如此优美的句子, 课文里比比皆是, 只要做一个有心人, 就一定能品味到它的曼妙与雅致。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 文学作品语言的学习, 应该“感受美的语言, 积累美的语言, 品味美的语言, 学用美的语言, 通过阅读和鉴赏, 陶冶情性, 深化热爱语文的感情。”

篇4: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串好的一捧珍珠,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比如: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二、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

三、积少成多法

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四、口诀法

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另外,在口诀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编成“固定搭配”。看下面的例子:

先秦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

篇5: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1.《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有小说《》等,散文集《》《等。

2.泰戈尔是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

3.冰心,原名,现代作家。著有诗集《

等。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4.《世说新语》是由(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5.《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她是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课文选自《》。

6.《我的早年生活》的作者是,他曾两度担任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7.《论语》是与《《《并称“四书”。《论语》以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8.孔子,名,家的创始人。他创立了以“”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9.《春》选自《》,其作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集有《《等。

10.《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原名《》,戏剧《》《》等。

11.曹操,字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都选自《,是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

12.《钱塘湖春行》选自《诗人。

13.《天净沙秋思》选自《》,天净沙是。马致远是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

14.《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朝代)诗人。“次”的意思是

15.《紫藤萝瀑布》选自。

16.《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国籍)的17.《贝壳》的作者是。她是(地名)的画家、作家。著有诗集

18.《虽有佳肴》选自》,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19.《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是他著有、等。

20.《河中石兽》选自《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形式写成的21.《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2.《皇帝的新装》选自《。作者是国籍)的人名)。他的代表作有:《《》《》等。

2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内容是;有的内容是;还有不少故事是。大部分是动物寓言。

24.《智子疑邻》选自《》,韩非是(朝代)著名思想家。

25.《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又名《(朝代)淮南王等编著。

26.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

27.常有的表达方式有、、28.记叙文记叙的顺序主要

有、、30.刻画人物的方法有:描

写、描写、描写、描写等。3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

篇6:小学语文六年级常识识记(上)

班 级:

1、《回顾·拓展二》中的展示台: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万里长城)

2)世界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

3)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4)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再搜集两个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1)世界最古老的东西 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2)

2、写演讲稿)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3、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中,我们采取了诗歌、朗诵散文、讲故事等形式汇报,使活动完满结束。

在小综合性学习中我收集了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有:李四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邓亚萍小球(乒乓球)为国家赚来无数荣誉。阅读了歌颂祖国的诗歌有:《我和我的祖国》《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歌颂祖国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爱我中华》等。

4、这一学年来,我们展开了两次辩论利大还是幣大。辩论前,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并选好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辩论时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并针对对方发言中的(漏洞)进行反驳。

5、《穷人》的作者是(俄国《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6、写建议书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写上(标题)再写(称呼),然后写建议的(具体内容),最后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日期)。

7、《少年闰土》课后的“资料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他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一生创造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如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 华盖集》。课文《少年闰土》选自他的短篇小说《故乡》。鲁迅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本文写于1945年,《有的人》的作者是藏克家在记念鲁迅逝世

9、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涌现出 李白、屈原、杜甫、郭沫若 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也知道其他国家伟大的诗人,如: 拜伦、普希金、海涅等。

10、在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歌、欣赏诗歌、动手写诗、开朗诵会、编小诗集、进行知识竞赛 等活动,使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11、活动计划包括:、、。

11、活动结束后,我们来写一个(活动总结)。写活动总结,一般先写开展的,重点写 活动的收获,还可以谈谈此次活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12、《伯牙绝弦》课后的“资料袋”:

《伯牙绝弦》一课中,讲的是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收集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此外,我还收集了描写音乐的词语有:高山流水、天籁之音、阳春白雪、余音绕梁、13、《月光曲》课后的“资料袋”: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合唱》、《田 园》、《英雄》、《命运》。

14、六年级《课外书屋》

(一)、歌颂人的美好心灵:

1、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 绿山墙的安妮 》;

2、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

3、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 窗边的小豆豆 》;

4、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 》

(二)、描写动物与人的情感: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 狼王梦 》《第七条猎狗 》;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 孤岛野犬 》《 山大王 》;

5、《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

6、我们以前学过描写动物的课文,如丰子恺的 布封的 《松鼠》

16物品;节约用水用电等。

17、地球村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18、保护树的标语: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19、关于垃圾的标语:不要让我到处流浪。

20、水龙头边的标语:不要让我孤独地流泪。

21、音乐室的标语:优美的音乐让你更优雅。音乐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

22、体育馆的标语: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23、图书馆的标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无价的,图书是有价的。

24、图书角的标语:你有你的家,我有我有家,别把我放错家。

25、刻苦读书、发愤图强的故事:《悬梁刺股》《程门立雪》《闻鸡起舞》

26、知己故事:管(管仲)鲍(鲍叔牙)之交,恩格斯和马克思

27、身边的艺术:音乐、剪纸、绘画、书法、手工编织、泥塑、雕刻、舞蹈。

28、课外学习语文:(1)将好词好句摘录到“摘抄本”上;(2)向他人讲述所读书的内容;(3)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写小练笔。

29、成语故事:

竭泽而渔的意思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响遏行云的意思是: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来形容(声音嘹亮)。

30、描写心情高兴的成语:心花怒放、喜出望外、兴高采烈。

31、写水的四字词语:波涛汹涌、波浪滔天、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32、写山的四字词语:崇山峻岭、千峰万仞、千山一碧、连绵起伏

33、写花的四字词语: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34、写景美的词语:绿树成阴绿草成茵鸟语花香花红柳绿

35、六年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提高习作的好方法?

多看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多写日记、36、六年中,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书写、上认真听讲、37、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积累好词好句,38、小学阶段,你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

篇7:识记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

A.《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代表作还有《东方》《魏巍散文选》《长江三日》等。

B.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C.《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一部以农民战争为题材的巨著。

D.李白、杜甫、王维是唐代大诗人;苏轼、王安石为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郦道元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A中《长江三日》不是魏巍的作品,应是刘白羽创作的。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敬业与乐业》选自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合集》,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提出来“敬业”的主旨,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B.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以第三人称的的口吻讲述了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的各自的言行神态,揭示了他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

C.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采用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的方法,无情地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言论,热情歌颂富于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

D.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千古传诵的表文,追述了自己追随先帝创业的经历和“受命已来”的工作同时,抒写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故事情节的,不是第三人称。B项叙述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这道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小题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花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分)【小题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的什么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梅花开放之早的特点。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小题1】梅花傲然风雪的品格。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看出梅花开放之早的特点。

2、从“梅花”开放之早,可看出梅花傲然风雪的品格。考点:这是有关诗歌的鉴赏考点

点评:诗歌鉴赏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文学鉴赏活动,可以综合表现鉴赏者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感悟能力。这里所谓的鉴赏其实是一种直觉式的语言感受的反映,所选的诗歌也应是比较明确的。主要考查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品析具体语言,学生能初步把握,激发联想,抓住关键,涵咏品析。教学时对所选诗歌进行自主感受、品味,注重整体把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感受诗歌所提供的意境;抓住一些明显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做一些品析和表述。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野 池(3分)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 的景象。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 的情感。(3分)

【答案】(每空1分,共3分)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特征,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5.名著阅读(8分)【小题1】 根据下面提供的名著情节,写出“他(她)”的名字。(4分)

A.为了好玩起见,我故意看着这群人马在他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还毫不客气地把他教训了一番。这让当时任魏玛大公疏密参赞的他永远不能原谅我。他是:

B.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现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他是:

C.他是个私塾老师,一个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思想也比较开明。对爱玩的学生并不严加斥责。他是:

D.他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他事先告知。“他”是:

【小题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以下问题。(4分)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圣在山根下,高叫道: “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着。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看时,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此时孙大圣被如来压在 山脚下,请简述他被压在此山的原因(70字左右)。

【答案】

【小题1】(4分,每空1分)歌德 保尔 寿镜吾 宋江

【小题1】五行山(1分)孙悟空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太上老君的金丹。玉帝令天兵天将捉拿悟空。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却安然无恙,甚至还在太上老君八卦炉炼成火眼金睛。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6.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4分)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小题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小题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小题1】B项中的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终有结果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从词的上片“走遍溪头无觅处”就可以看出来,即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词的内容理解,只要细心读全词即可看出这首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

【小题2】D项中“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的说法不正确。本词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首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7.名著阅读。(2分)

【小题1】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其中《 》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小题2】九年级某班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其中有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请为本次交流会的场地布置拟一副对联,要求所写内容切合活动主题。

【答案】

【小题1】 《五猖会》(1分)

【小题1】①示例一:综合学习视通中外,人物评述心系古今。示例二:忠奸智愚百家名篇常浏览,嬉笑怒骂千古人物任评说。(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近代文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8.阅读唐朝诗人雍裕之的《农家望睛》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尝闻秦地①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②?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注】①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②早晚回:即何时回。【小题1】首句中的“尝闻”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1分)【小题2】赏析“白发老农如鹤立”的表达效果?(3分)【小题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关心

【小题1】“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睛的迫切心情。(3分,答出“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得2分;答出“迫切心情”,得1分。意思对即。【小题1】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的关心和深切同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能力,品味语言,从修辞方法方面考虑,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3】此题考查与主题有关。仔细阅读诗歌,读出情感,会得出作者在关注农家的劳作状况。

9.(2010·贵州省毕节市,二(1),8分)诗歌鉴赏: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___________。(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4分)(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答案】(1).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4分)

(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4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还需识记古诗词中所用典故涉及到的人物。

【小题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注意品味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10.下列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B.《雨说》中的“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C.《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D.《蝈蝈与蛐蛐》描绘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雨说》中 “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1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2分)

A.《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B.巴里·齐默尔曼是英国当代科普作家,我们学过他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

C.《赤壁》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被誉为“小李杜”的唐代诗人杜甫。

D.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大家学习的白求恩,是一个医生,加拿大人。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C错,应该是杜牧。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讽”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13.古诗词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内容,抓住各项语句表述的要点,与作品内容比较,判断正语。C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稍微对封建王朝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下列作家作品等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 B.《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鲁迅——《呐喊》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永远的铃声 纪效成

①两排青砖瓦房,一个坎坷不平的操场,还有木制的篮球架,对,这就是多年前我读过的小学。小学里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挂在老师办公室门上的铃了。从早晨开始,到日落时分,总有老师手拽着铃绳,让校园里回荡着悠扬、清脆的铃声。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园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

②三年级时,来了一位姓田的新班主任,二十岁左右。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的一些细小动作都难逃他的法眼。路队违纪,被训了;抄袭作业,罚抄了;值日不到位,罚值一个星期;给同学起绰号,他硬是让我给同学道歉,弄得我很没有面子。

③在我的怂恿下,我们一党准备捉弄他。看到老师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他明天值日,我们的计划终于有了。

④第二天,一切和往常一样,可是到放中学时,迟迟听不到铃声。田老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到处跑,还时不时听到校长的训斥:“看看你,值班时怎么把铃给弄丢了。”最后,没有办法,校长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关照,算是放学了。⑤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兴奋劲就别提了。心想,跟我们斗,真是自找苦吃。下午没有铃声的校园肯定很热闹。然而,下午走进校园时,竟然听到了和往常一样悠扬、清脆的铃声。我的心“咯噔”一下,可能出叛徒了,我隐约预感到灾难的来临。

⑥果不其然,校长找到了我。我先是矢口否认,校长微笑着,悠闲得很。见我不肯招供,校长说出了一个姓名“赵刚”时,我惊呆了,我被出卖了。我呆若木鸡地站在那,神情恍惚。“这样吧,现在就站到旗杆下,反思。”校长似乎下了重大决定似的,“一直站到放晚学!” ⑦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站在旗杆下。望着沟壑纵横的木质旗杆和上面飘扬着的红旗,我流泪了。

⑧田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口,向我这边望了望,手拽铃绳,“当当——当当——当当”的声音响起,我知道上课了。

⑨不一会儿,田老师来了,他竟然也站在旗杆下,和我一排。我止住了哭,望着他。⑩“你干的好事。”田老师很生气,“你怨恨老师,可以和我说啊,可是你却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报复。你知道这叫偷啊!”

他一脸的严肃,见我不吭声,不说了,就和我一起像旗杆一样笔直地站着。

“老师,你走吧,”我哭着说,“我保证不偷了,一定听你的话,好好读书。” 老师依然没有走,说:“我有责任,没有走进你的心里,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该罚!” 或许是快要下课了,校长将门上悬挂着的铃摘下来,拿着它走向了我们。

“下课了,我把铃拿着,你敲响它。”校长向我命令道,“铃声是命令,现在你是指挥官。”我只有照办。我怯生生地握住铃绳,按照校长和田老师指导的节奏,“当当当——当当当——”地敲响。听到下课铃声的同学们像鸟儿离开藩篱一样活泼快乐起来了,而我,不经意间成了他们围观的对象。我只有用低头掩饰自己的难堪和愧疚。

田老师说:“校长,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我检讨。您看,上课的铃声依然由他敲响,怎样?”校长慎重地点点头,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希望这铃声能使你幡然醒悟。”

我不记得是怎样再次敲响这铃声的,也不记得是如何跟着田老师走进教室的。我只记得田老师告诉我,这件事不告诉家长,但前提是在班级里作检讨。

奇怪,从这件事后,我竟然喜欢上了田老师。也是从这件事后,我稍有不轨之念时,耳畔就会不自觉地响起悠扬、清脆的铃声,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我流泪敲铃的情景,不轨之念随之消失。我知道,是校长和田老师用这铃声时时警醒我,让我知道做人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我终于没有辜负他们:我循着这铃声,一直追随着师者的脚步前行。【小题1】请按提示补写文章的脉络。起因:

经过:我们趁着他值日,偷了学校的铃。午饭后,我的恶作剧被揭发,校长罚我站在旗杆下,田老师陪着我一起受罚。结果:

【小题2】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园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2)路队违纪,被训了;抄袭作业,罚抄了;值日不到位,罚值一个星期;给同学起绰号,他硬是让我给同学道歉,弄得我很没有面子。

【小题3】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永远的铃声”中的“永远”一词? 【小题4】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要求:字数均不少于50字)

(1)第段中写道:“我只有用低头掩饰自己的难堪和愧疚。”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

(2)校长让“我”成为放晚学时的施铃者,有何目的?

【答案】

【小题1】起因:新班主任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一党准备捉弄他。结果:我喜欢上田老师,并时刻以铃声警醒自己好好做人。

【小题2】(1)把“我们”比作“飞进飞出的鸟儿”,用拟物的修辞手法,极言孩子们进出校园的快乐心情;把“校园”比作“鸟巢”“森林”,形象地写出孩子们对校园的喜爱和依赖之情。(答出一点即可)(2)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极言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

【小题3】偷铃事件后,铃声时时警醒“我”,让“我”打消不轨之念,让“我”知道做人的道理。而且之后“我”循着铃声,一直追随着师者的脚步前行。所以说铃声是“永远”的。

【小题4】(1)示例:我一下子成为这么多同学的围观对象,真是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况且明明是我做错了,田老师却陪着我罚站那么久,我真的觉得对不起他。我真为自己上午的愚蠢行为而后悔呀。(2)示例:让“我”由偷铃者转换为施铃者,希望这铃声能使“我”获得教训,让“我”幡然醒悟。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事件的起因与结果即可。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故事的情节,可以知道,起因是我们一党准备捉弄对我们要求严格的新班主任田老师;经过是我们趁着他值日,偷了学校的铃。午饭后,我的恶作剧被揭发,校长罚我站在旗杆下,田老师陪着我一起受罚;结果是我喜欢上田老师,并时刻以铃声警醒自己好好做人。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句(1)将“我们”比作“鸟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又将“校园”比作“鸟巢”“森林”,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可爱,以及对校园的喜爱。句(2)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极言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中关键词的理解能力。本文标题中的“铃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合末段的“是校长和田老师用这铃声时时警醒我,让我知道做人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我终于没有辜负他们:循着这铃声,我一直追随着师者的脚步前行”一句话,可以看出这“铃声”对我的影响力之大,所以用“永远”来修饰它。

篇8:文学作品中的模糊及翻译

关键词:模糊翻译,再现,策略

引言

在中国, 伍铁平较早地系统研究了模糊思想。近现代学者则更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和研究, 然而这些研究多数属于语言实践层面, 并且学者们都不能提供一个普适的翻译准则。在西方, 对模糊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早, 已经历了数度热议。Approaching Vagueness (Ballmer, 1983) , Vague Language (Channell, 2000) 和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 (Wilss, 2001) 是比较典型的模糊研究成果。但是, 虽经共同努力, 中外学者或拘泥于实践, 或偏重于理论, 或专注于某一特例, 仍没有形成理论上的统一。因此, 本文作者希望能在文学模糊的翻译中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理论范式。

最近这些年, 受翻译理论的“文化转向”之影响, 学者们对文学领域内模糊现象的关注也拓宽至新的维度, 比如模糊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及其模糊处理, 模糊与读者期待、美学视野、认知心理因素和社会评价等的关系, 模糊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 等等。有学者更是提出在建立语料库的基础上最大化消除模糊现象及其误译带来的交流障碍。

文学模糊的定义

自然语言的模糊现象。事实上, 模糊现象——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在自然语言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由于不同的意群结构和标点, “下雨天留客天, 天留人不留”或者“下雨, 天留客。天天留, 人不留”都是可以接受的理解。再如, 《道德经》中的名句“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和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也成为坊间文人学者争相解读的目标。

有鉴于此, 我们可以认为,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它是一种跨语言文化的现实存在。伍铁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模糊概念, 模糊概念比明晰概念更具有表现力。”这种模糊可见于日常交流, 也体现在文化对比中。汉语中的“大约”、“三四个”、“七八里”等无法精确地传译到异族语言中, 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更是可见一斑。

文学模糊的定义。近年来, 文学模糊现象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上海交通大学毛荣贵教授指出, 文学作品要传递一种以模糊为核心的语言所创造的意境, 这种意境以读者的接受为指归。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再现活动, 必定要尽量真实地再现原文的意境、艺术思想和文化具象。但是, 由于语言的地域性、流变性及其民族性的存在, 这种再现是模糊性的, 其间会有译者的主体间性和能动性的参与。但是, 绝不能主观地认为, 文学模糊的存在是作者有意而为之。要分析模糊的成因: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还是读者阐释的差异。简单地以读者反映论认为模糊可以通过读者再造解决是不可行的。

综合上述, 笔者认为, 在文学作品中, 模糊的存在不仅是语言的本质, 而且也是美学价值的体现。语言的模糊性要求译者能够在译作中最大趋同地体现原作的模糊性。其主要体现为意象、意义多元和召唤结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例子最为典型。作者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尽数展现, 没有衔接, 缺少动词, 但却增添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语言的张力和表现力可见一斑。想要参透和领悟其中的信息容量, 没有译者的审美情趣, 不考虑读者的接受和期待视野, 异域读者恐难做到。

文学模糊翻译的原则

既然文学翻译就是要求译者把原文中的美感审美再现给译文读者, 就必须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译文文本呈现一个开放式结构, 让读者去领悟、理解、阐释, 从而达到与原文读者一样的审美感受, 即“达到原文、原文读者、译文读者的视阈融合”。 (1)

读者期待之审美再现。一个文本的意义存在取决于读者。译者作为原文的读者, 在对原文解读和阐释的基础上, 把信息通过译文的方式传递给译文读者。这是“原文—原文读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文学意境的再现首先要凭借译者的语言文化修养, 对于原文本的解读也因译者的差异而出现“一千个读者, 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译文能否传递给译文读者原文本的意境, 取决于译者的先验阐释。

文学文本在传递给读者时, 读者是有某种期待的。就以前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例。Cyril Birch的译文就满足了读者的美学视野。

秋思 Autumn Thought

枯藤, 老树, 昏鸦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An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ing nag,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And one traveler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为了满足译入语读者的审美情趣, 译者没有把11个文化意象转译, 而是把所有的模糊信息直译, 留下更多的空间给读者去解读。译者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译文读者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介入其中去解读、去阐释, 从而获得共鸣。

译者重塑之美学视野。文学翻译中, “意境之美”的翻译常令译者处于尴尬和忐忑的抉择之中, 但是译者应该有“身份认同”的敏感性, 尽情地把原文之美再现于译文中。郁达夫先生在翻译林语堂小说《Moments in Peking》 (林自译为《瞬息京华》) 时正处于国土沦丧之时, 文化的认同感使得他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信心满满。译者作为一个“文化人”, 把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情感体现在译文中, 成功地重塑了原文“灯下观影, 水中望月”的意境, 译文读者的接受就顺理成章了。

在接受美学中, 文学模糊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即文学模糊->读者的期待和接受。 (2) 这是个复杂的过程, 至今还没有一个固定程式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信、达、雅”及“对等”是翻译参与者必须遵循的标准。

翻译策略

模糊不仅源自客观世界的无限性、语言使用者的局限性, 还受限于语言要素本身。也就是说, 有限的语言无法客观而令人满意地去描述无限的客观存在, 模糊就难以避免了。巴斯奈特在描述翻译的限度时指出:“文学翻译之目的就是要把分散了的原语结构重组在目的语中, 亦即创造相似性。”

在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时, 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语和译入语的表达特点、文化差异和翻译目的, 译者介入操控并采用一些适当的变通补偿手段:或采用对等译法, 或化精确为模糊, 或化模糊为精确, 灵活处理语言表达的模糊性。译者身份分别可以为读者—原作阐释者—译者—评论者。译者的双语和双文化的修养显得至为重要。

修辞模糊及其翻译。修辞, 现在被认为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就是要以最佳的表达手法体现作者的意图。关于修辞现象历来受人关注, 无论在文学语言、政治语篇还是日常交际的自然语言中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例子有很多, 仅以李清照的一首词牌《声声慢》为例。李清照词牌中想要体现的那种凄凉悲惨的感情非常明显, 这个文本意义是通过“叠字”模糊修辞来体现的, 读者只有凭借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去解读。曾有许渊冲和林语堂的两种译文引起学界的争相评议。两位译者都可谓大家, 但译文却大相径庭。何也?许的译文创造性地利用了押韵的辞格, 消除了语言文化间的隔阂, 为不同文化域的读者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反观林的译文, 更多地保留了原文的形式之美, 过分追求了形似而非神似。

理论以概之, 许的译文更能为读者接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修辞格的转换, 以意义不确定的叠字转换为押韵的辞格, 这成为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并满足译入语读者的期待和审美要求。亦即翻译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另一方面, 作为言语交际行为的翻译又要求获得话语间的最佳关联——译文与原文的最佳相似性。这种相似, 不是形似, 而是要追求审美情趣上的“神似”的最大趋同。

语篇模糊及其翻译。当读者对语篇层中某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及形象有几种不同的理解而产生“似是而非, 似象非象”的审美感受时, 语篇模糊便产生了。语言的共性决定这种模糊美是可译的。根据交际功能的需要, 语篇模糊主要体现为句法结构的模糊和语境的模糊。而文学文本的模糊主要体现在后者。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被译成诸如“生存还是毁灭”“死后存在还是不存在”等60种译文之多也就不难想象;《红楼梦》, 鲁迅先生亦认为“单是命意就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被文人墨客解读为不同的内涵也就不足为怪——尽管作者自己坦言:这不过是个浪漫的故事而已。

鲁迅先生曾言“地上本无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有了路”。他的作品往往体现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求乞者》作于1924年, 正是五四运动高潮的社会时期, 作者鲁迅亦处于情感的“困惑和跌宕”期。要正确理解作品的语篇意义, 必须考虑文本存在的社会结构。1924年处于社会动荡、风声宕起和前途不确之时, 文人志士尽情反映这种社会现状。体现在作品中, 四次重复“四面都是灰土”就易为理解了。

跨文化模糊及其翻译。郭建中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活动, 也是文化的转换活动。所谓翻译对等, 包括了语义、功能和文化的维度。”Tylor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Cultur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s, art, morals, laws, customs and any other capac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根据这个定义, 文化反映在信仰、传统和思维等诸多方面。翻译就成了文化间的文化对比和把形式上的模糊意象神似地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之中。比如汉语“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have features that can make fish sink and birds alight, and looks that can outshine the moon an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 ”中的“鱼”和“雁”都是文化负载词, 其文化意象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因此, 文化意象的翻译需要译者“解码”原文, 再“编码”到目的语文化中, 达到“作者意象—译者意象—读者意象”的三象合一。

结语

长期以来, 由于受“非此即彼”二值思维的影响, 对模糊现象的研究始终难以形成一个公认的法则。但毋庸置疑, 精确性是有条件限制的相对性, 模糊性才是普遍存在的绝对性。翻译实践中, 译者一方面需要面对文本中词、句、篇章的模糊问题, 同时又要处理翻译原则的模糊问题。模糊翻译法则告诉我们, 绝对的“非此即彼”是不存在的。优秀的译者应在综合考虑“语域、效度和信度”的基础上把原作的这种模糊性所承载的美学价值传递给译语读者。文学作品的意义永远是一个不确定的结构, 其生命意义的延续有赖于读者 (译者) 不断的历时与共时的开放解读。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第44页。

[2].Joanna Channell:《模糊语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张乔:《模糊及其相关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 2005 (2) 。

[4].刘再复:《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和明确性》, 《中国社会科学》, 1984 (6) 。

[5].纵兆荣:《从模糊语言谈古诗词的英译》,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 (4) 。

[6].毛荣贵:《翻译美学》,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7].巴斯奈特等:《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8].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年版。

上一篇:2022年妇儿科护理工作总结下一篇:瑞鹧鸪,瑞鹧鸪晏殊,瑞鹧鸪的意思,瑞鹧鸪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