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魔鬼心情随笔

2024-04-07

一半魔鬼心情随笔(精选12篇)

篇1:一半魔鬼心情随笔

一半魔鬼心情随笔

突然发现,我的心里住着一个魔鬼……

自己一个人生活,进入一个小社会,突然自己长大了很多。妈妈说我变了,变得开朗,以前的我不是这样的。我也觉得自己变了,但变得更加“虚伪”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自己,可我好累,好累……我记得我曾经抱怨过某某某真虚伪,某某某阿谀奉承的样子真恶心,有人对我说,当你看惯别人的嘴脸并习以为常的时候,就长大了。我一直没有看惯,也看懂人们的私心,勾心斗角,但我不会说出来了。这也是长大吧!

记得有人说:面具戴久了,也就摘不下来了。但是很多时候面具是被迫带上的,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你的脆弱只好坚强,你不想让别人看穿你的懦弱只好假装勇敢,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你的伤疤只得粉饰,你不想……

也许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吧,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也就忘了摘下面具吧。可我觉得这个面具好沉重,他有时候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比窒息都难受。我想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但在别人眼里也许只是个笑话。

“不喜欢也得欣赏”,是陈奕迅的《陪我度过漫长岁月》的一句歌词。我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是自己处世的无奈,还是自己的个人修养。有人说这是一种心境,可我觉得更多的是无奈。我们有太多看不惯又无力改变的事,可我们要适应它,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

人们都说人生是一个不断被纠结的过程。也许就是这样吧。每次看到那些令人作呕的`事情时,自己心里总是要品论番,可自己每次生气之后,总要自己在心里默默劝自己:冷静,你又不是别人怎么有资格去评论别人,也许是有什么不得已……我不知道这样叫做气度还是自欺欺人,我似乎也习惯了这样每天跟自己这样的重复,但有时觉得自己很分裂……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心里住着一只魔鬼,可以把什么都吞下的魔鬼,可以让我忘了初衷,忘了爱……可我自己真的不想这样,真的真的……

总是梦见那些想笑就笑的日子,那个什么都不懂却可以跟别人分享自己小秘密的人。我知道回不去的是时光,忘不掉的是最初,只是希望时光不要把我的最初带走,足矣。

篇2:一半魔鬼心情随笔

读后感:认同,一半天使,一半魔鬼2011-09-28 07:55认同是把双刃剑,基于外界的认同转化而来的自我认同能够让人的心理世界风雨飘摇,而基于内心对自我的认同而来的自我认同则让人的心理坚不可摧,读后感:认同,一半天使,一半魔鬼。人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肯定自我,也即自我认同,然而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却偏偏是自我的否定。人们从一出生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把自我交付出去任由外界摆布的道路。试想这样一个场景,母亲教育孩子:不要那么做,那么做别人会说你的!这句话预设的前提就是:他人对孩子的评价是正确的、有价值的;而孩子自己的判断则完全没有被考虑。这样的教育是对人本身的否定,把对自我评价的权力无条件地交给了外界。对于没有理性能力的孩童来说,家长的教育无益于真理,把对自我的评价权力交给外部世界也成为理所当然。外界的一个赞美、一个批评就可以让人们的心灵从美妙的天堂直线跌入恐怖的地狱。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孩子心理世界形成的关键时期。片面地认同外界,无异于严厉地否定自我。在多年这样的教育中,唯;他人的意见;于是成为一种魔咒,成为控制一个人心灵的恐怖力量。所谓自信的能力,早在第一次被告以要以他人的意见为标准的时候就被扼杀了,读后感《读后感:认同,一半天使,一半魔鬼》。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很难看到真正自信的人,更遑论心理强大了。那些所谓自信,不过是因为其占有了社会价值排序较高的稀缺资源而已。这种自信,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你;有价值;,所以你是有价值的;一旦多数人对你进行否定,这种虚幻的自信将土崩瓦解&;&;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这算哪门子的自信?因为在孩提时代就形成的对外界评价的认同,这让人们很难挣脱外界看法对心灵的桎梏。我们无法挣脱主流价值观念对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强烈暗示,人们仿佛一架心理机器一样被轻易地被社会指令所驱动。外界只要稍微给一点刺激,人就会乖乖地按照指令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这就是因为,人们把自我认同的权力从小就交给了外界,并且已经很难再对自己生出信心。佛教有种;卑下慢;的说法,似乎可以跟这种情况对上号。如果一个人自己对自己进行肯定,他并不相信自己这个评价,他不认可自己的力量,不相信自己是好的、是有价值的,他对自己的肯定要通过外界的肯定得以确认;而当别人对他进行肯定时,他却深信不疑,心情愉快如入云端。外界的各种力量,通过认同这一规律,驻扎入人们的心灵。而要从外界占领军手中夺回自我的心理领地,则需要不顾一切威胁地自我肯定!必须把自我认同的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我手中,相信自我的力量,对外界的评价和态度保持一种警惕,不再轻信,不再把自我轻易地交出去任人品评。赞美是一剂美味的毒药,它和批评一样来自外界,如果对它们认同,则会激起人心理的波澜,所不同的仅仅是其包装而已。如果要有效地抵御来自外界的批评让其不激起心理的波澜,则需要从对赞美不动心开始。ps:感谢石勇的《心理强大之路》一书,这绝对是险恶人生中弱者的必读课本。

篇3:一半魔鬼心情随笔

埃里克和正常人一样, 渴望生活, 渴望爱, 但是, 因为那张脸他不得不成为一个幽灵、一个魅影。在制造了一连串事故后, 逾发感到孤寂, 他靠恐吓来拉近自己与他人的距离, 灾难引起的惶恐, 令他一再偏离人性的轨道。就在这时, 她像一束初春的阳光, 明媚而温暖地照亮了他的心房。她, 克里斯蒂娜是瑞典小提琴家戴也的孤女, 丧父后来到歌剧院学习芭蕾舞。克里斯蒂娜美丽温柔、纯真善良, 和他一样孤寂而忧伤。他听到了她的祈祷, 听到她用甜美的声音, 向上帝述说对父亲的怀念。正是这洁净无瑕的声音, 打动了魅影的灵魂。魅影渴望不再孤独, 渴望少女的爱和温暖, 只有纯洁美丽的少女可以在他冰冻黑暗的王国里燃起微热, 他用音乐接近了她的心灵, 少女把他当成了音乐天使, 那张脸是他的痛, 是一道碰不得的伤口, 于是, 他的性格被扭曲, 于是, 他变得很邪。但邪并不等于邪恶, 埃里克的内心其实是善良的, 同时也很脆弱。由于恐怖的面相, 魅影无法在大庭广众面前歌唱自己倾尽心血所完成的乐章, 这对于一个把热爱美和传播美作为生存全部理由和内容的天才来说无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克里斯蒂娜是魅影所选中的独一无二的代言者, 她的天赋美声能够赋予魅影的音乐以灵魂。更加隐秘的一点是, 克里斯蒂娜无可挑剔的样貌弥补了魅影内心深处的缺失感。魅影作为一个把生命高度纯化的艺术家, 务求一切尽善尽美, 丑陋的面容成为他内心中拔不去的尖刺, 当他发现犹如美之化身的克里斯蒂娜后, 便小心地培育她、守护她, 把她当作自己血肉之躯的一部分, 期盼对方能够作为缺憾的弥补者长伴左右。他爱克里斯蒂娜, 是这个孤儿的天使、保护者、老师、父亲, 但始终躲在暗处, 对克里斯蒂娜来说, 他只是一个隐约传来的声音, 是一个梦中的天使。在魅影的指导下, 克里斯蒂娜进步神速, 并以天使般的歌声, 取代了首席女高音的位置, 获得事业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生活的前景, 仿佛美丽的画卷, 刚刚在他们面前, 揭开神秘而灿烂的面纱。但是, 当克里斯蒂娜成为大众瞩目的中心时, 埃里克感到了失去她的危险, 他在克里斯蒂娜面前现身, 表达自己的爱意, 而且因为嫉妒、占有欲等等, 开始与人为敌, 嫉火使这个地狱天使丧失理智做出了伤人举动, 由邪而走向邪恶, 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 他本已孤寂的心灵被他更紧地封闭起来, 也更加扭曲。在克里斯蒂娜聆听魅影至美歌声时, 为歌声里的浓浓爱意打动, 体会他对她的深深依恋。这是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子, 他的神秘感造成的好奇心, 是种危险的刺激。当两人的歌声相合成辉, 碰撞出灵魂的火花, 这正是爱情至纯的一瞬。一瞬, 就像烟花那样短暂, 却灿烂得足以永恒。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当她第一次摘下他的面具, 现实的丑陋便无情地浮出水面, 其中的污秽一览无遗。爱情, 也在瞬间化成了无声的泡影。有多少女子能永远地爱着一个男人的灵魂, 而不去在意他的外表?这份爱情只停留在两个人的幻想之中, 尚未开始就已经结束。魅影用歌声征服了克里斯蒂娜的心, 她则用毫无保留的信任向他托付自己的灵魂。心外无物, 多么理想的境界。但理想, 始终是在现实面前低头的。当周围有了更理想的选择, 比如子爵, 克里斯蒂娜自然动摇了。一面深爱着童年伴侣劳尔的克里斯蒂娜, 另一面又受到魅影天籁般歌声的诱惑, 在两个男人中间摇摆不定的她, 在亲眼目睹了魅影犯下的一系列血腥罪过和他面具底下的真面目后, 发现自己曾经毫无防备地信任的音乐天使, 其实是个面孔与心灵扭曲变态的魔鬼。克里斯蒂娜对他的感情也逐渐从迷恋转为恐惧、害怕和怜悯。魅影后来的走向极端, 实则是甘愿走向毁灭的痛苦。一个天生自卑的男人, 用智慧编织了一张华丽的面具, 吸引了心爱的女子。他由此捡回了些许自信, 并因此而快乐。但她亲手扯下他的伪装, 一次又一次暴露他的弱点, 揭开他痛彻心扉的伤疤, 对一个人, 尤其是男人来说, 这是何等的伤害。不管有意还是无意, 伤害, 是不可避免的了。先天的缺陷早已注定今天的失败。只是他没想到, 自己会输得毫无光彩。痛苦中的愤怒, 是最可怕的。情感一再受伤的魅影, 选择了利用自己的智慧, 来向他眼中的不公与背叛, 发出挑战和报复。于是, 免不了一番爱恨纠缠。魅影为克里斯蒂娜的疏远感到痛苦, 又为她投入劳尔的怀抱而激愤。在他的内心深处, 一直固执地相信克里斯蒂娜爱他。但如今, 她爱上了别人, 背叛了他。而她的动摇, 全因为劳尔拥有一张俊美的面孔。他恨她。他要报复, 惩罚她的不忠, 惩罚他的横刀夺爱。于是, 魅影劫持了自己心爱的女子, 又一次将她带到了那个黑暗的地下世界, 试图用囚禁她的身体来获得她的忠诚, 并以劳尔的生死相逼, 要她在两个男人中间做出抉择。此时的克里斯蒂娜, 早已清楚自己情归何处。为了保全劳尔的生命, 她甘愿付出自由的代价, 爱情给予她勇气和力量, 让她无畏地走向魅影, 亲吻那张丑陋的脸。克里斯蒂娜的吻震撼了魅影。这一吻, 没有恐惧, 只有豁达和同情。她让他领悟, 真爱并不是占有, 而是成全。魔鬼般的魅影最后还是回到了“人之初, 性本善”, 当最终他要克里斯蒂娜做出两难选择——要么用恋人的生命换取自由, 要么与他结婚换取恋人的生命——的时候, 他终于被克里斯蒂娜表现出来的爱的力量感动了, 于是, 他放走了克里斯蒂娜和她的恋人, 自己则痛苦地悄然而去。

爱情本身是自私的, 进一步说爱情也会使人变得自私。谁不曾有过受伤的经历, 谁不曾在爱人面前如此自卑, 谁不曾倍受相思而求之不得的痛苦, 当他自以为是的爱情真的要离他而去之时, 他的放手如此宽容而又善良, 这与他的丑陋毫不相称。

魅影除了音乐和爱情, 他一无所有。音乐是他的天赋, 忠诚、永不背叛。爱情却是他以为可以抓住的, 却一次又一次被相思割伤。虽然他也曾恶狠狠的说要报复, 那种绝望却又不甘的神情, 甚至会深深的刺痛观众的心。“他们的柔和的声音永远召唤着人们天性里柔和的成分, 要它们醒来, 凭着爱的无边的力量, 来扫除种种障碍我们相爱的势力, 来医治种种激荡我们恶性的狂疯, 来消灭种种束缚我们的自由与污辱人道尊严的主义与宣传” (徐志摩:《汤麦士哈代》, 载《新月月刊》创刊物) 。

当克里斯蒂娜不在乎他的容貌, 给他深情的一吻时, 他颤抖了。我们甚至能感觉到那副“怪兽”似的脸在流泪。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一种常人难以体味的幸福。魅影放弃了占有, 让克里斯蒂娜跟随子爵一同离去, 成全了他们的爱情。他明白自己无法给她幸福, 劳尔才是她的真命天子。而自己, 不过是她幻想中的音乐天使。也许, 她对他还是有过爱的。但这份爱包含的是对亡父的思念, 以及对他艺术造诣的崇拜。但这毕竟不是爱情。她携手自己的爱人, 奔向光明的未来。只留下他独自一人, 默默地, 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 远远地望着她, 用歌声诉说着爱慕与思念, 守护着那份可望而不可及的深沉爱恋。他可以放弃克里斯蒂娜, 让她与劳尔远走高飞。当劳尔宁肯被吊死, 也不愿放弃克里斯蒂娜的时候, 他看到克里斯蒂娜的坦诚, 看到劳尔的执着, 此时他明白了, 这个看似柔弱的男人, 拥有更大的勇气。对爱的追求, 能给脆弱的人带来巨大的勇气。爱的力量能促使我们忘记一切恐惧、去争取。他并不残忍, 也不缺同情心, 他需要的是他人的尊重, 所爱的人对他的尊重。至此我们说魅影他让我们感到了真实, 感到了人性的复杂, 他, 一半是魔鬼, 一半是天使。

摘要:音乐剧《歌剧魅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Andrew Lloyd Webber) 的经典作品之一, 剧本根据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 (Caston Leroux) 所撰著的爱情惊悚小说《歌剧魅影》 (Le Fant?me de l'Opéra) 改编。《歌剧魅影》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的音乐剧, 除了剧本和音乐之外,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其中"魅影"埃里克的刻画塑造, 更是充满矛盾纠结, 但最终展示给世人的, 是他对爱的成全与放手。

关键词:歌剧魅影,魅影,形象,分析

参考文献

[1]蔡瑭, 张夷, 龙牙等.《音乐剧魅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年版.

[3]居其宏.《音乐剧, 我为你疯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版.

[4]秋伊、陆晨.《相约音乐剧》.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5]余丹红、张礼引《美国音乐剧》.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2年版.

[6]余乐.《带你去看音乐剧》.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2004年版.

篇4: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感恩节”听温暖音乐

EP:《MissD.D》

表演者:MissD.D

发行时间:2012年

说起2012年听起来温暖的华语专辑,首先肯定会想到范玮琪、梁静茹这样以温暖、治愈为标签的女声。但是,如果撇开知名度,单从音乐性出发,这张名叫《MissD.D》的EP绝对是华语乐坛中的佼佼者。这张唱片里面包含了很多东西,比如一个女人终于实现的梦想,一个母亲纯粹动人的歌声,一个普通人对生活的感悟……

喜欢范晓萱的乐迷,对D.D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这个短发女人是“爵士名伶”范晓萱的妈妈,也是她的音乐启蒙老师。这张EP很有些别出心裁的意思,范晓萱独力制作,赶在母亲节这一天发行。

对D.D的声音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听到,在福茂唱片1997年的拼盘专辑《圣诞快乐Song》中,D.D作为范晓萱的母亲已经发过声了。而这次,D.D不再只是范晓萱的母亲,她是MissD.D。

而听到这张《MissD.D同名专辑》的第一首《EverybodyLovesALover》这首母女合唱的歌曲时,就不由惊叹这位母亲的演唱实力。唱起爵士,味道纯正、咬字讲究,在极低的音域中演唱依旧游刃有余。而相较范晓萱在歌曲第二部分进入的主歌及副歌和声,一个韵味十足,一个活泼俏皮。而接下来的《WhatADifferenceADayMade》出色的节奏掌控展示;《CryMeARiver》独特的沙哑唱腔充满辨识;《Crazy》的编曲复古情怀满溢,都说明了这绝不是一张范晓萱为了母亲节而做的噱头产品。最后两首《BreakingUpIsHardToDo》和《HaveAGoodLife》则不单配乐优秀,还展现了D.D若干伶派气质。

六首歌的EP短小精悍,不仅仅是音乐价值,其中包含的各类情感也非常丰富。所以,在感恩节听这样一张制作精良又不刻意炫技的爵士EP再合适不过。

Single:《IWasHere》

表演者:BeyonceKnowles

发行时间:2012年

这首单曲出自Beyonce第四张SoloAlbum《4》的倒数第二首歌,作为整张专辑的压轴。这种非榜单主流的歌曲本就充满力量,再加上Bee充满层次的声音,无懈可击的表演,实在催人泪下。而这首歌也成为了今年联合国“世界人道主义日”的主题曲。

Single:《You’reBeautiful》

表演者:JamesBlunt

发行时间:2004年

一直认为JamesBlunt在唱《You’reBeautiful》的时候,不仅唱出了自己心仪女孩的美丽,更一不小心唱出了一颗美丽心灵。这个男生邂逅爱情,为它手足无措,为它着了迷,又为它的不可得,安安静静地独自在一旁神伤。他如同向往天堂一般地,向往着他心仪的女子。这种简单,总是有着让人感动的至纯至美。

Album:《ADayWithoutRain》

表演者:Enya

发行时间:2000年

Enya的音乐不仅是安静,而是宁静。安静是听觉上的,宁静则是灵魂上的。《ADayWithoutRain》无疑是一张能让人感觉宁静的音乐专辑,Enya的歌声就像雨后从云层射出的第一缕阳光,充满圣洁。面对这样的景色除了感叹生命的伟大,多的还有感动与温暖,歌声也如此。

Album:《SophieZelmani》

表演者:SophieZelmani

发行时间:1995年

熟悉的SophieZelmani的人,一般都是因为华语天后王菲的关系。王菲有首叫《乘客》的歌就是翻唱SophieZelmani的《GoingHome》。SophieZelmani带有瑞典口音的英文发音很容易给人清新、温暖的感觉。而SophieZelmani这张同名专辑是她最温暖阳光的一张专辑,就像专辑封面上那个爱笑又美丽的女孩。

Single:《ThankYou》

表演者:Dido

发行时间:1999年

歌曲一开始是一阵轻快的鼓点,而接下来的原始呼喊成为了歌曲的拍子,像从空旷的原野上飘来的,接着便传来Dido略显慵懒的声音。一个失意的女子的痛苦不经意间就从她的口中娓娓唱来。而当她回到家,恋人给她最温暖的微笑时,她又顿时感到阳光普照。也许,这就是爱情给人带来的美好。

Album:《DanielPowter》

表演者:DanielPowter

发行时间:2006年

出自本张专辑的大热单曲《BadDay》的MV中,DanielPowter就像一个夹杂于行色匆匆的人群中目光迷离的吟游诗人一般,自由、简单。DanielPowter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着一切,生活中多数人有着相同的生活处境,相同的生活画面。同时提醒我们,如果停下脚步看看,生活真的那么糟糕吗?

“万圣节”看恐怖电影

笑脸杀手Smiley

导演:米歇尔J.格拉菲尔

主演:凯特琳·杰拉德夏德·道森

国家/地区:美国(10月11日上映)

恶灵入侵ThePossession

导演:奥勒·博内代尔

主演:凯拉·塞吉维克

国家/地区:美国(已上映)

寂静岭2SilentHill:Revelation3D

导演:迈克尔·巴塞特

主演:阿德莱德·克莱蒙丝

国家/地区:美国(10月26日上映)

灵动:鬼影实录4ParanormalActivity4

导演:亨利·朱斯特阿里尔·舒曼

主演:凯瑟琳·纽顿布拉迪·艾伦

国家/地区:美国(10月19日上映)

抗体Antiviral

导演:布兰登·柯南伯格

主演:卡赖伯·兰德里?

国家/地区:法国(已上映)

八号病房Ward8

导演:多米尼克·巴恩斯

主演:西蒙·菲利普斯

国家/地区:英国(12月21日上映)

公园旁的凶屋2

TheHouseontheEdgeoftheParkPartII

导演:卢戈日·迪奥达托

主演:戴维·海斯

国家/地区:英国(已上映)

儿童游戏Dictado

导演:安东尼奥·查瓦里亚斯

主演:胡安·迭戈·波托

国家/地区:西班牙(已上映)

切尔诺贝利日记ChernobylDiaries

导演:布莱德利·帕克

主演:杰西·麦卡尼

国家/地区:法国(已上映)

《鱼》

(日)伊藤润二著

蔡梦芳译东立出版社

《玩具修理者》

(日)小林泰三著

角川书店出版社

《末日》

(日)望月峰太郎著

尖端出版社

《他人事》

(日)平山梦明者著

黄薇嫔译小异出版社

《真的,好恐怖》

(日)岩井志麻子著

篇5:一半心情随笔

一半心情随笔

今天是三下乡的第四天,时间十分快的逝去,转眼三下乡就已经过去一半了,大家的热情宛如初到的时候,对所有事情仍然那么的积极上心。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流去,人的初心就会变化,热情就会褪去,但我们的队员即便整天都呆在同一个地方,热情依旧如初。早上吃完后勤组煮出来热热的粥后,即将迎来我的第二节课,这节课的主题是礼仪,对象是一二年级,虽然一二年级他们的年龄比较小,但是课堂纪律却超乎我想象的好。教授礼仪要从小抓起,因此我觉得教导礼仪十分重要,一二年纪的小朋友虽然字还没认全,但是会努力的跟着我们的步骤,跟着我们朗读,清脆的朗读声音,都让我们感到很欣惠。在上课的途中,下了场大雨,孩子们也因此分散了点注意力,不过都是乖巧的小孩,所以很快就回归课堂,课件上有很多互动的.环节,有许多情景,让小孩子自己回答当面对不同情景是要做出什么反应,所幸的是这些的礼仪问题小孩子知道怎么去面对,但是实际生活上,他们似乎还没有完全运用上,我想这需要我们的不断强调和教导。三下乡已经过去一半了,希望以后的那几天我们仍能包含热情的面对。

篇6:一半魔鬼心情随笔

那天,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走一段看一段,觉得还像那么回事。信心百倍,一路向前,特别特别是想很快地走到目的地,见到想见的那个人,做完早已计划过的事。

可是,越走越觉得不安心,脚步也慢下来。一个激灵,想发个位置确认一下。才知道自己南辕北辙了。不得不原路返回。

有时,我们走得越快,离自己的目的地越远了。有的路能够原路返回,有的路却永远也无法返回的。因为那个人早已不在那里傻傻地等你了,而那个计划也早已过时了。

又是一个黄昏,很想出去走走。

刚出门啊,就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急急地声音告诉我:有一件很不好的事,很不好很不好的。

握手机的手,不由自主地接抖了起来,生怕自己承受不了。赶紧一路小跑回到家里,仔仔细细地听,生怕漏掉一点点,也生怕受一点点干扰。

听完之后,才猛然发现:这消息不好也不坏。说它不好,是因为它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好处;说它不坏,是因为它的发生对我也没有任何影响。

只是,我也没有心情再出去走动了。想想,还是打开电脑,认真地玩一会算了。

机会总是不期而遇。

那年的他,运气特别好。突然接到通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等待着。这无疑是山野之人非常向往的好事。

有人听到,仿佛要被谁骗了似的,叫他多问几个问题,这个条件,那个条件的。跟他往日的什么也不问,先去试试再看的作风完全不符。

没办法,不问,就不让他去看;不问,更不让他去试。

结果,问来问去,什么也没有做成。而那些没有任何问路可问的,如今却在那边混得风生水起。而他,永远停留在原地,望着那片窄窄的天空,回已失去的流年里,那些曾经可以抓住的机会。

很多的时候,我们不是为了等待而等待,我们是为了不等待而等待着。

那也是一个正需要等待的年纪,有些人耐住性子,耐心地等了又等。最后没有等到,却也不觉得遗憾,顺着这正在等待的路途,继续向前。有人刚开始也是愿意等的,可等着等着,云儿飘走了,鸟儿回巢了,黑暗无边,看不到半点光明。

那就离开吧,早早离开。或者换一条路,换一种走法。

一直地走着,勤奋地走下去。却总觉得走不到尽头。

而有的人,却仍在等待,在等待中充满了期许与渴望。

终于,等到了春暖花开。

真的,有些人不是不够勤勉,也不是不够耐心。而是不善于等待,没有足够多的耐心。

作者:蒋红霞

篇7:魔鬼训练随笔

最近,为了能让我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校特意安排了一节体育课。

一开始,我们以为体育锻炼就是平时的跑步,跳绳等一些简单的运动,哪知好戏还在后头 呢!刚开始陈老师就“突袭”了我们,“跑步四百米,分组跑”,我被分在了第二组,很快就能轮到我们这组上场,刚开始跑的时候,我跑得还算快,那知最后半圈,我的.腿隐隐酸疼起来。到了终点,我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这时朱维杰小心地提醒我,做完运动不能马上坐下来,假如立刻坐下来对肌肉不好。我只好忍着酸疼站在那里。接下来是实心球训练,因为实心球要用臂力和腿部的力,我狠狠的一投,腿部又一次感到疼痛难忍。

第二天一整天我都无精打采,尤其是腿十分疼痛,到了下午训练做仰卧起坐的时候,我的肚子一直很疼,原先的仰卧起坐做了47个,但这次只做了38个,还累得气踹吁吁。

这次体育锻炼真得可以算得上“魔鬼训练”

虽然,体育锻炼十分累,但是体育锻炼却对身体 有很多益处。

第一:体育锻炼不但能让人长得更高,而且还能磨练意志 。第二:通过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第三:体育锻炼还能促进智力发育。第四:体育锻炼还能使人精力 充沛。

篇8: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天使般的外形

ASUS NIO(以下简称NIO)并不属于EPC阵营,但是它的种种特性却与ASUSEPC电脑十分相似——10英寸屏幕、Atom处理器、轻便的体积以及适中的价格。但是,在外形设计上,从NIO身上我们却看不到一点EPC的身影,它更符合ASUS传统笔记本电脑的设计风格。在NIO身上,ASUS首次采用了膜内转印技术,让这款笔记本电脑顶盖拥有不俗的抗磨性。10.2英寸的NIO,拥有1024x 600分辨率,而LED的屏幕成为众多NETBOOK电脑的标准配置,它的搭配让笔记本电脑的功耗降低,从而延长了电池使用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的用户不至于眼睛太累,N10还非常人性化地设计了放大镜功能,该设计最早被应用在ThinkPad笔记本电脑上,通过Fn+空格组合键实现放大功能,而NIO则简化为一个快捷方式,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观看图像。

在N10的屏幕上方,设计师在此大做文章。除了摄像头之外,设计师还将光感应器和阵列式MIc设计在此。光感应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屏幕亮度,而阵列式MIC则为视频聊天提供了清晰的通话质量。此外,N10华丽的风格从屏幕蔓延至屏轴,银色电镀的屏轴确实也体现了这款机器精湛的做工。而在左侧屏轴下方,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著名扬声器品牌“Altec Lansing”的L,它也标志着这款机器将会有非常出色的音响效果。

在使用上,设计师充分考虑了N10用户的使用需要,对键帽进行了优化。NIO的键帽面积较大,大大降低了打字误操作的几率,虽然牺牲了部分按键,但这样的设计相信也会得到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可。

与众不同的特性

值得称道的是,NIO是一款具有双显卡切换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该产品搭载了一块Intel 945GSE芯片组主板,由于这款芯片组中内置了Intel GMA 950集成显卡,所以用户可以进行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之间的自由切换。而独立显卡则采用了nVIDIA GeForce 9300M GS显卡(256MB显存),虽然该显卡属于入门级,但是对于10英寸的小机器而言绰绰有余,播放720P以下格式的影片不成问题。

NETBOOK笔记本的接口一直是使用者心中的痛,接口数量不多,功能欠缺,用户只能依靠第三方的办法扩展自己需要的接口,但是这个问题在NIO上并不存在。因为在NIO有限的空间内安置了大多数接口,包括3个USB 2.0、网卡、音频接口等,甚至为了配合双显卡切换功能,还特别设置了HDMI高清接口,用户在使用独立显卡的时候,可以将NIO外接到更大尺寸的屏幕或电视上,欣赏更加清晰和震撼的多媒体影片。此外,N10的双显卡切换采用硬件模式,无须重启,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篇9:冲动是魔鬼随笔琐记

近期网络里流传这样一个视频:最近在一家餐馆内,几名顾客却因排队问题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名男子竟然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泼到了女子的身上,而餐馆内的监控也拍下了整个过程。受害人小赵表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争执,起因是自己在排队的时候提醒该男子不要插队。小赵说,自己也没有想到就是简单的一句提醒排队的话,会激怒了这名男子,竟然拿热面条泼她,随后又用脚踢她,所幸自己躲闪的快,才没有被踢伤,旁边抱着小孩的同事都吓坏了,最终小赵决定报警。

冲动是魔鬼!愤怒又是冲动的导火索,怒气冲天啊!怒气仿佛是一个可怕的恶魔,又如同一个无法摆脱的咒语,它能让你感觉自己仿佛受到一种不可预知的强烈情绪所支配,但往往导火索仅仅是一些“鸡毛蒜皮”最后火冒三丈迅速演变为恶毒的攻击和无情伤害,而这些玩意儿不但不能平息怒气,反而无助于解决问题,最后导致出现难堪的结局。真是怒气头上一把刀,不仅伤害了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火气不要那么冲!这句劝解人的话语说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却有点儿难度。如若想在生活中不因一时火气太盛而造成不良结果,不想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懊悔中去,那就一起来好好了解一下如何理解和控制怒气吧。我们知道,人的一生,难免会碰到一些令自己不愿接受而感到气愤的事情,客观的说,偶尔发泄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不能让发怒成为人生的绊脚石。那么,怎样才能“制怒”、“少怒”呢?除了要懂得发怒等有害情感对健康的危害,弄清引起发怒等有害情感的原因外,还应该学会“制怒”、“少怒”的有效办法。这些办法包括:首先就是要宽以待人,要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学会原谅别人,因为原谅别人就是解脱自己,就会将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其次是要修身养性,修养、品德、性格好的人,常常心如璞玉,恒久不变,品德低下的人往往变化无常;再就是要处事冷静,容易愤怒的人,要时常提醒自己要冷静,冷静会使人拥有理智的头脑,使人摆脱困扰,走向自我完善。凡事要想得开,能做到主客观相适应,则无怒可起。

篇10:一半的事杂文随笔

下班回来的路上,有些许疲惫,戴着耳机,耳朵里传来陈奕迅的《好久不见》,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泪目了。想起盼盼哥,好想他。虽然,其实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对他是什么样的感情。

盼盼哥,不是我哥,也不叫盼盼。只是他身材圆圆的,所以我叫他胖胖,当年很爱吃盼盼法式小面包,就叫他盼盼了。

盼盼是我高中的同学,严格意义上,是高三同班同学吧。这么算来,好像我也只跟他同班过一年。但我跟他的认识,却是在高二。机缘巧合之下,当年很流行高中去初中宣传自己的学校(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那一年,学校的什么领导突然找到默默无闻的我(当年成绩也实在是不够突出),让我帮忙回初中母校宣传。好像是因为当年母校校长要求,如果回去宣传只能是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反正就稀里糊涂的拉着我去了。而我几乎没什么准备。(事实上我也确实宣传得很差……)然后跟我同车一起去的,就是盼盼哥。那是我第一次跟他见面,在学校领导的车上。

一路上他好像很紧张,写了稿子,拿着稿子在默记。而我——在研究领导车上放的音乐是什么音乐——还蛮好听的,回去找找给老妈听(惭愧)。

那次的我,当年的我是真的怂啊。在母校宣传时,说的也没什么逻辑,可能是紧张的,那么多同学(有几百个吧)看着我,没有稿子。说完也没敢去跟当年的班主任打声招呼(她们该很失望吧)。

回去的.路上,好像还经过了石桥头中学,也忘记了那会儿领导干嘛去了,反正就我和他在空荡荡的操场上(孩子们都放学了),看着一个小学生在那里打篮球,投篮很准,我记得那会儿他还打趣说,那小朋友好厉害,比他厉害多了。

那次很短暂的认识,他给我的印象大概就是很认真,很亲和吧。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学生干部,是学校绿协的主席,那次是作为代表去的,我才是打酱油的。结果因为我特殊的身份发了言,他准备的发言稿也没用上。

后来可能偶尔有在校道碰到打招呼,也没什么印象了。

真正比较熟的是高三分班。很巧的我俩分在一个班。他对我挺照顾的。也爱来我位置凑热闹。他是个很开朗的人啊(不然也坐不到协会主席位置),所以人脉特别好,跟他玩的人很多。而我,性格内敛慢热,待人虽然礼貌却从不深入。所以在班里特要好的,也没几个(交心的几乎没有吧)。

那年,我常常打瞌睡,上课打瞌睡,下课趴桌子上睡。有一次晚自习课间,我在睡觉,耳朵里听着梁静茹的歌(忘了哪首了),他过来坐我旁边,从我耳朵里拿走一只耳机去听,坐我旁边玩手机。那时候觉得好安心。

他曾跟我说,你怎么老是睡觉啊,每次下课去找你,你都在睡觉。

后来我开始看课外书,一下课就看,也不睡觉了。看的还是比较有营养的,三毛的林清玄的汪曾祺的龙应台的散文,传记,小说。各种,一本接一本看,在学业很繁重的高三下学期,还保持一星期看完一本。有时候晚自习也在看。当时成绩也不稳定,态度有点散漫吧。

有一天他突然问我,未来有什么打算,能不能不要再花这么多时间看课外书了,花点心思学习。

那会儿我真的觉得考不上大学也无所谓,大不了去学门技能工作。但他这么说了,我答应他,我看完手头上最后一本小说,就不再看了。

那天晚上,我在宿舍打着台灯看完了高中生涯中最后一本课外书——《最后的精灵》,哭得稀里哗啦。我也真的没再看新的课外书。好好学习。但当时基础不扎实,想补时已是有心无力,成绩也忽上忽下。大概也是不知道怎么办吧。

他待我是真的很好,我一直以为他对所有人都很好。可是有一回,他给我分零食,我有两个同桌,那次他坐我后面,他分给了我和其中一个同桌,没分给另一个同桌(那会儿她刚好出去了没在),我同桌问她为什么没分给另一个,还记得他很随意的答,又不熟。那时我很惊讶。

我一个朋友在隔壁班,跟他也有接触(两个人都是同个数学老师教的数学课代表)。朋友总说,觉得他对我的好跟对别人不一样。迟钝的我却没察觉出来。

记得有一回班级什么活动,跟班里的一群人出去,在肯德基停歇吃东西。虽然是同班同学,但我跟他们那小团体玩不进去,交集也是点点头打招呼。好在,那次他在,全程我都没怎么说话,不知道说什么(没错我在群体里就是这么不合群),就吃东西。吃薯条要用手,我嫌拿着手脏,他就拿着薯条喂我,粘了番茄酱喂到我嘴里,而我,也没觉得丝毫不妥,理所当然的享受着他的照顾(其实我不知道当时在座的其他同学会怎么想)。

他知道我喜欢另一个同学,当时是他同桌,因为这份喜欢,总是扰了我的思绪。他帮我告诉他同桌,让我去做个了断别影响学习。而我,也处理得很糟糕啊。

我一个好朋友跟我说过,感情让我们区别对待每一个人。想想,他对我是很区别对待了。可是,我好像总是辜负他的期望。

他曾跟我说过,他对我感情。其实高三那年他有个小女朋友,我看过忘记长相了,只记得有长长的头发(他是长发控,当年我有次把长发剪成短发,他哀嚎着一个星期遮着眼不看我)。他说,他在初中的时候曾经有个很好的朋友,是个女孩,他对她百依百顺,满足她所有的要求,只要她开心。可是后来,女孩还是没跟他在一起。他说但还是会不自觉去照顾她,想保护她。他说,他看到我,感觉就像当年那个女孩,他不自觉就想去保护我。其实我也不知道,会不会自己在无形中成了别人的影子。他曾跟我留言说,他不是好人。那时的我,固执的认为,他就是好人。年轻青涩的我们,评判人,也无非是好人坏人两种。但不管怎样,当年他对我的好,对于当年的我,就是好人啊。

高考完,我考得很差,连一本都没上。理所当然的,跟他不在同个大学。那时候的他一直说,要是我跟他同个学校多好。是啊,还能在一起多好。可惜没如果。

大学后刚开始,他还常常问我,要不要去他学校找他玩。那时的我是胆小鬼,我不敢一个人去别的城市,所以一直推脱。后来他就不问了。也时常空间留言,说着彼此的近况,但很奇怪的,却很少直接聊天对话。偶尔聊聊,却不会再主动。

听说他高中的女朋友分手了,在一起去厦门旅游回来后。

后来听说他有了新女朋友,在微博里秀恩爱。

再后来听说他跟他女朋友又分手了。

而我,跟他也几乎断了联系,甚至是什么时候开始淡的我都记不起来了。有时晚上很想找他聊聊天,可第二天醒来后,又放弃了。

大概高中毕业后就没再正式见过面吧。前年(还是哪一年了),我回高中母校跟高中室友碰头,在校门口碰到匆匆的他,一愣之间,也只是轻轻打声招呼就擦身而过。

我曾经以为,我们再见面时,我会和他拥抱一下。算作是当年毕业时少了的拥抱。可是时光匆匆走远,你我已不再是当年的少年。

现在的我,想起他曾给我的温暖和安全感,还是会格外的想他。让我几乎分不清,是想念他,还是他带给我的那份安全感。

几乎是流着泪写完这篇。我还是常常会想,如果当年我跟他同个学校,故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借一句《好久不见》的歌词——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篇11:心的另一半美文随笔(推荐)

到后来,是什么时候,大家离开的,我已经记不清了。唯一记得的是,在时间的漫步下,那些似梦般模糊的记忆。

离开后的旅程,经历了快乐、悲伤,然后从无法释怀到了释怀,在瞬间的成长后,心里慢慢沉淀下了一种淡淡的东西。

回到最初的空间后,那里也变了模样,我走在校园里。看着教室楼上的阑珊,那些模糊记忆,总会清晰片刻,让人有种怀念到想要落泪的感觉。

不知道,大家都过的还好么?也许,大家都早已忘记了当初彼此的模样了。就像我也早已记不清当初大家的模样一样。

成长的路上,我们注定了相遇,而那个时候,也注定另一件事,那就是分离。我总想抓着那些时光不放,只是现实却又一次次的告诫我。一直以来,我的记忆都活在过去。我不想看到未来,因为每当我想到了相遇,就想到了别离,我知道你们是会明白的。

……

嗨,你说,我们是不是都老了?

这么的喜欢怀念……

眼前的一切,又总觉得与自己格格不入。

篇12:投资品: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魔鬼

年轻漂亮的女演员邓肯曾向著名作家萧伯纳求爱,并希望两人结合后生的孩子像邓肯一样漂亮、像萧伯纳一样聪明。但萧伯纳对她回答说:“如果孩子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那怎么办?”

邓肯是美国现代舞的创始人,其实并不愚蠢,但这个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随着金融与经济危机的蔓延,对金融与经济危机形成原因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不少专家学者已经指出,金融与经济危机形成原因包括次贷、金融监管不力、货币发行过多、债券发行过多、超前消费、生产过剩等。但是,一个关键的内因被忽视了,那就是“投资品”的魔鬼属性。

这里所说的“投资品”是指买来后不需附加使用价值,也不需要追加价值,即可择机出售获利(也可能亏损)的商品。如果附加的使用价值、追加的价值不影响其基本属性,例如房子买来后进行装修,仍然称其为投资品。

典型的投资品包括股票、期货及金融衍生品。房地产、出租车营运权、普洱茶、收藏品等商品既有投资品属性,也有消费品或使用品属性。

以股票为例,投资品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交易成本、促进融资与创新等多种良性作用,但也同时具有赌博、助长不劳而获、诱使操纵获利等恶性作用,简言之,投资品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投资者也具有两重性,既有理性的一面,也具非理性的一面。

经济学基本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下供给与需求会形成均衡价格,但这一原理对投资品根本不适用,因为形成均衡价格的前提是:如果价格上涨,则需求减少,供给增多;如果价格下跌,则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但是,对于投资品,投资者倾向于买涨不买跌,如果价格上涨,往往是需求更多(追涨),供给更少;如果投资品价格下跌,往往是需求更少,供给更多(杀跌)。因此,投资品的价格无法实现均衡,或者说既有可能在很高价位暂时均衡,也有可能在很低价位暂时均衡。这意味着投资品不存在一个合理的价格,涨过头、跌过头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合理的、正常的。

墨菲原理也提醒我们,一件事物如果发生“好的”和“坏的”两种结果在数学上概率相同,但在现实世界中,往往是“坏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以股票为例,投资品和投资者的两重性组合出现的四种结果如右图所示:

墨菲原理使投资品的魔鬼属性比天使属性出现更多,也使投资者非理性比理性更多发生。投资品和投资者两者结合时,墨菲原理会加倍发生作用,出现“坏结果”比“好结果”的可能性大得多。上表中只有第1种结果有利于社会,其他3种结果都不利于社会,第4结果的不利作用最大,这进一步验证了投资品的魔鬼属性比天使属性强得多。

投资品具有的良性功能,使其恶性功能蔓延有了堂而皇之的依据。不仅投资者希望投资品多一些,而且投资品交易所、中介机构、监管机构更希望投资品越多越好。投资品越多,他们获取的正常收入和权力越多,而且获取非正当利益的机会也会更多。

在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没有理由也没有力量可以抑制投资品的蔓延和过度扩张。投资品脱离实体经济,不断自我膨胀,不仅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多,而且本来不应该具有投资功能的消费品、基本生产资料也被当作投资品炒作。某些利益集团更是极力夸大投资品的良性功能、隐藏其恶性功能,以理财、增值、创富等题材忽悠普通群众加入恶性功能笼罩下的投资品市场。

对于投资品过度膨胀,某些利益集团“不以为险,反以为荣”,为投资品过度膨胀编造了许多动听的故事和说法。例如:证券化率、股票市值与GDP之比、金融衍生品交易额与GDP之比,这些指标本来应该作为投资品过度膨胀的预警指标,相反的,这些数据却被某些人用来作为衡量我国金融业“发达程度”的指标。2007年,我国股市市值首次超过GDP,投资者和投资品从业人员大大庆贺了一番,并要再接再厉,追赶美国的证券化率(美国股票市值是GDP的1.5倍,金融衍生品是GDP的8倍),以此提高我国金融业发达程度,甚至有些所谓专家还说,未来证券市值将取代GDP,成为比较国家实力的首要指标。

遗憾的是,刚刚过去的一年不仅我国的股票市值很快缩水,而且我们的追赶对象美国的投资品市场也几乎崩溃。事实上,这样的“坏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因为暴涨暴跌本来就是投资品的根本特征之一,投资品规模和范围的过度膨胀必然会导致金融业整体上繁荣过头,或者萧条过头,从而形成周期性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

认识到上述规律,我们就可得出防范金融与经济危机治本之道,那就是:控制投资品规模,并按商品特征进行分类管理。

控制投资品规模是要把投资品市值与GDP之比、投资品交易额与GDP之比作为投资品是否过度膨胀的预警指标。如果超过一定的比例,要进行政策控制。

分类管理是根据商品对生活、生产的必需程度,分三类进行不同规则的管理:

第一类,粮食、住房、公交、教育、医疗等民生必需消费品:按“免投资”规则进行管理,强化其消费功能,消灭其投资价值,既要剥离转手买卖获利功能,也不进入股票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第二类,石油、电、矿产等基本生产资料:按“半投资”规则管理,允许转手买卖获利,但不进入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市场。

上一篇:抢橡皮作文300字350字下一篇:出轨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