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血色诅咒

2024-04-26

魔鬼的血色诅咒(通用8篇)

篇1:魔鬼的血色诅咒

无处不在都有谜样的踪迹。

当我们驻足探索时,

就会发现,

杀机往往隐藏于不经意的点滴的不经意中。

前奏

他英姿飒爽,俊秀的脸,高挑的眉,挺拔的鼻梁。嘴角荡漾着一抹浅浅的微笑。那笑似乎要把所有的女生们统统迷死才肯罢休。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更令人诧异的是,他竟然是这个学校大名鼎鼎,地位仅次于校长的学生会主席!

趋向

(一)

午间,捧着一杯Expressso的coffe,坐在舒服的虎皮sofa上的他。优哉游哉地盯着液晶屏幕上的新闻。此时,新闻的记者正在介绍一起离奇的死亡案件。内容大体是这样的:今天凌晨6;30时,以为公寓的房东因房客欠费多时,正准备起身,上前去索要。当他敲门时,却惊觉这个房客躺在地上,失去了知觉。此死者经过法医的鉴定,发现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身上也没有任何重物敲打的痕迹。但,令人费解的是,死者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大面积的严重粉碎性骨折。只要一不小心,就会听见“哐当”的骨折声。这起案件究竟是自杀案,还是残酷的凶手所为?我们目前不得而知。在没有足够的证据面前,我们只能请公安机关进行下一步的验证……

新闻还在继续播报着,可他似乎沉浸在死亡案件里,不能自拔。刹那间,他哭了,哭得悲伤,哭得让人听了不忍于心。人们都为他的善良所感动,可以为死者哭得那么凄惨。却不曾想,他的眼神突然带着一种快感闪过。更准确的说,应该是……

(二)

黑夜笼罩着大地,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悄然流逝。翌日的早上,他才刚刚走进教室。又听到一个骇人惊闻的消息——大二5班的,也就是他们班的班长陈渝鑫的尸体暴露在操场上!

“这件事也太古怪了点,有点像早就被人预计的,是一场阴谋吗?”

“有可能哦,陈渝鑫成绩那么好,人又善良,还有个漂亮到无话可说的笑花当女朋友。怎么可能好端端的就死了呢?莫非是学习压力大,想不开?还是……”

几个女生围坐在一起,议论着。当他走进时,女生们都不约而同地一哄而散。怕是被他抓住了什么把柄似的,都纷纷快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他的座位是在陈渝鑫的后面,但是现在,陈渝鑫的位置是空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的位置也是空的。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就是新闻报道的那个死去的房客。那个男子叫做陆逸。他们三个是学校的“三剑客”。

倘若是别人看见自己的兄弟,相继离自己而去,能不为之伤心落泪么?更何况是最看重情义的他?一点悲愤的神色都没有?

而此时的天公亦不作美,不适时地电闪雷鸣,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像是一张无形的巨网把教室一起覆盖了。这恐怖令女生们尖叫不已!

篇2:魔鬼的血色诅咒

下课铃响,也就意味着放学时间到了。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位置上,不为别人的欢歌笑语所感染,一个胆大的人凑过去问他:“陆逸和陈渝鑫都死了,你说下一个会不会轮到你?”不说还好,这一说,立刻引起了大伙儿的注意。许多人都屏住了呼吸,洗耳恭听。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或许都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各自心怀鬼胎。

认识他的人都以为他会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却没想到他只草草地说了一句:“不知道,也许吧。”这话让在座的人难以接受。一句话就这样淡薄了去。怕是有些不合时宜吧。正当他们还想从他的口中得知什么时,却不料他早就让司机开着奥迪接他回去了。

时间长了,关注这件事的人就变多了。知名的电视台也争相报道。他总是很低调。一些记者碰了一鼻子的灰,悄然离去。有些不死心的,才从他口中套出些只言片语。只是大家不难想像,这少得可怜的话,必定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

这事到也像是个无底洞,令人陷得厉害。越来越多的人都害怕自己沦为其中的一个,死的不得其所。

死了的两个人早已让人们提高警惕,加强严防。然,噩梦总在纠缠。这不,又走了一个。

“你知道吗?听说学校里的学生会的副主席也死了。他的尸体是在一条河中发现的。被人捞起时……,正散发着阵阵恶臭。”

“别提了,说得没错……”一些女生附和着。

又是一群好事的女生在那闲聊八卦。不过,说得也是。最近几天啊,都搞得人心惶惶的。校干级的人物接连死去。说说几句,也没人会怪她们的。可这诅咒也真有点像她们说的这般灵验呢。难不成这真的是诅咒吗?

不可一世的他带着一队人马,把班里彻底地搜了一遍。一点线索都没有。那些人都失望地回去了。

“是警察介入了吗?”有人问。

依旧是一篇沉寂,没人回答那人的提问。各自埋头苦干,他也不例外,只是他看起来像是在沉思。

阴森的一天又过去了,校长为了缓和气氛,特地组织学生们去郊游。这下,集体狂欢,像是挣脱了束缚,逃离了这个可怕的牢笼。

“哈哈,太好了,终于解放了!”

“对啊,这下再也不怕会中诅咒了!”

五班的学生们叫唤着,看上去挺快乐的。

唯独他什么话都没有说,手里拿着根草在地上比划着什么。

“看啊,他在做什么啊?难道他真的不怕。还是伤心过头了?都不知道在那里想些什么了?”学生们嚷嚷道。

篇3:法老王的诅咒

20世纪20年代, 有考古学家发现了Tut法老的墓穴, 可奇怪的是凡是到过这个墓穴的考古学家很快都得病身亡了, 从此也就开始了Tut法老的诅咒之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相不相信, 取决于你了!

In the year 1922, a wealthy Englishman by the name of Howard Carter, discovered the burial site of King Tutankhamen in the Valley of the Kings.There were many gold treasures, objects, and even food buried in this site.Due to this grea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many other archaeologists went to the Valley of the Kings.Soon after, mysterious things began to occur.Many of the archaeologists that entered the tomb got ill and eventually died.It is recordedthat during the 1920’s, more than two dozen of these men died shortly after entering King Tut’s tomb.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curse of King Tut.

Around the Spring of 1923, Lord Carnarvon was bitten by a mosquito on the cheek.When shaving, he cut the mosquito bite.It got infected and then Lord Carnarvon died, and at that exact moment all the lights in the city of Cairo mysteriously went out.The morning that Lord Carnarvon died his dog began to howl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dropped dead.The curse of King Tut gained most of its publicity by the media.The media’s hype is what made other stories surface.One involves Howard Carter’s pet.His pet Canary was killed by a cobra right after discovering King Tut’s tomb.

Many people believed the curse of King Tut to be true, until1986.In 1986 a French doctor, Caroline Stenger-Phillip, found an explanation for the mysterious deaths.Dr.StengerPhillip stated that since there were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the tomb, it was very likely that they grew mold and formed organic dust particles.These particles may have had a high allergenic potency.He also claimed that the archaeologists had an allergic reaction after breathing in these particles that led to their death.He did not believe that the curse of King Tut was the cause for the mysterious deaths.

篇4:血色的困惑

尽管当你读到此篇文章时已事隔半载,凶手也早已伏法,但那殷红的血非但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淡化,反而愈加鲜红、刺目……

这起血案发生在最不应该流血的考场。

1996年5月18日上午,坐落在吉林市中心,一向以校园整洁、师资力量强、升学率高而著称的沈阳铁路局吉铁一中,正在为迎接高考进行紧张的英语模拟考试。由于教室不够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也安放了两排考桌。约9时许,在走廊里参加考试的一名男生突然站起,径直走到在教室里考试的女生解东鑫的背后,迅速掏出一把刀,照解的后背猛刺2刀,又快速折回走廊,向正在聚精会神答卷的男生马龙连刺3刀,尔后,扔下凶器逃遁。

这一切发生的实在是太突然了!

直到浓重、刺鼻的血腥味强烈地刺激了人们的中枢神经,师生们才从惊愕、木呆、不知所措中惊醒。然而,已经太晚了。马龙因伤势过重,在送往医院途中停止了呼吸。解东鑫经院方全力抢救,终于脱离了死亡的阴影,

凶手与被害者都是年方19岁的高中生,还有不到40天就要同赴考场。他们是同班同学,平时又看不出有什么仇恨和纠纷,那么,如此残害究竟为哪般?

凶手叫衣磊,是一个身材中等,皮肤微黑的男孩。他也曾有过幸福的童年,由于学习刻苦,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是班里前几名。上大学,是他的梦想,也是他学习的动力。没想到,一场家庭变故彻底摧毁了他的梦想,从而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1993年,衣磊刚刚16岁,他的父母离异了。妹妹随父亲,他则跟了母亲。离婚后的妈妈因受刺激太深。变得一反常态。16岁是花季,也是被心理学划为人生孤独的少年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有许多的想法,渴望父母的理解和指点,可是衣磊不能。远在长春的爸爸和喜怒无常的妈妈。使他只能默默地承受一切。逐渐地,他变得孤独,心胸狭窄,爱钻牛角尖。自去年开始,衣磊母亲单位经济效益不好,母亲领不到工资,母于生活出现困难。屋漏偏逢阴雨天,他的妹妹初中毕业考上了中专,需交费12000元,父母约定各出6000元,连生活都勉强应付的母亲上哪儿去筹这笔款呢?母亲的愁容深深刺痛了衣磊的心。他开始为自己的大学梦担心。恰巧此时,他们这届高考生赶上国家高校实行“并轨”改革,这意味着上大学要缴费。衣磊心灰意冷了。即便考上了也上不起,他感到前途渺茫。一种深深的自卑心理时时在折磨着他。

衣磊开始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也由班上前3名掉至最后几名。也许是花季时期孤独所致,也许是青春期的来临,此时的衣磊渴望别人的关怀,特别是想和温柔、漂亮、活泼又善解人意的女孩子交往。解东鑫正是这样一个好女孩。

衣磊学习成绩的下降,使解东鑫这个文科班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尖子”感到非常可惜,善良的本性使她有意接近衣磊,主动帮他补习功课。而她这种纯真的友谊却被心理失衡的衣磊误解为对他“有意思”,剃头挑子一头热地患上了单相思。大概是解东鑫有所察觉,她疏远了衣磊。随着高考的临近,解东鑫经常和班上9科成绩都是A等的马龙在一起复习功课。“她看上马龙把我甩了!”错觉使衣磊开始恨马龙,恨解东鑫。而一次不经意的碰撞,竟然使这种“仇恨”得以升级。去年12月31日,班里组织辞旧迎新联谊会,喝多了酒的衣磊无意中撞了马龙一下,马龙当着众多同学的面瞪了一眼衣磊说:“你给我滚下去。”衣磊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夺爱之恨与羞辱之仇使他失去理智地萌发出“杀人!杀一个学习好的人!做一件让学校震惊的事!”的可怕念头。

就这样,衣磊由被遗弃产生孤独,因为孤独而羡慕所有比他快乐的人,久而久之,羡慕演变为嫉妒,强烈的自卑又使嫉妒转化为憎恨,恨一切比他强的人。他的心理在经过这样的严重扭曲后,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心理学家认为,18、19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脱乳期、人格转轨期和青春骚动期。与此同时,其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也在发生变化。于是,在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情绪变得易波动、狂热,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这一正常的、却又极易出现偏差的心理过程,需靠家庭、学校和社会去循循善诱,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给予他们适合的宣泄渠道,帮助他们学会承受被拒绝的种种挫折,使他们在踏上人生之路时就能具备求知的愿望,有为实现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富于同情心,以及豁达的胸怀,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对于衣磊而言,“养不教”固然是父母之过。但学校和社会又何尝没有责任呢?

篇5:“资源诅咒”的形成机理

自然资源, 作为一笔天然财富, 一向被认为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 对自然资源丰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个共识是前者对后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 20世纪中后期, 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众多资源丰裕国家 (主要集中在非洲南部地区和中东地区) 都出现了经济恶化、贫困增加的糟糕状况, 而在同一时期, 很多资源贫瘠的经济体 (新加坡、香港、韩国等) 却实现了经济腾飞, 造就了经济发展奇迹。这种资源丰裕国家与贫瘠国家之间经济表现的巨大差异, 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丰裕的资源禀赋并不总是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 丰裕的资源禀赋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反向阻碍作用。

1993年, 美国经济学家奥蒂 (Auty) 首次将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悖论关系概括为“资源诅咒”问题, 自此, “资源诅咒”理论研究开始进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视野。Sachs and Warner (1997) 对“资源诅咒”进行开创性的实证检验, 他们研究了世界上71个国家1970~1989年自然资源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结论是,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Collier and Goderis通过构建商品出口价格指数对世界上130个国家1963—200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资源诅咒”的存在性。在国内最早做“资源诅咒”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的当属徐康宁, 其研究结果表明, 近25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要比能源资源贫穷的地区慢许多。很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山西、黑龙江、云南等地的经济绩效远不如自然资源贫乏的广东、浙江等地。多数省份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反而制约了经济增长。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 国内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同“资源诅咒”假说。以至于有人认为, “环顾世界, 我们会发现‘资源诅咒’现象具有普遍性。”

2“资源诅咒”的形成机理

丰裕的自然资源为什么未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绩效, 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呢?近20年来, 解释“资源诅咒”现象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已成为发展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关于“资源诅咒”的形成机理包括以下方面。

2.1“中心———外围”论:贸易条件恶化导致贫困化增长

这一论点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 (Prebisch) 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世界各国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西方高度工业化国家, 它们出口工业品或高附加值产品, 进口原材料或初级产品, 它们是技术创新的源头, 但也占有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几乎全部利益;另一类是没有实现工业化或畸形工业化的国家, 它们的经济往往有增长而无发展, 常常出口单一的原材料, 换回各种工业制品。前者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 后者处于外围。中心与外围进行着严重不平等的交换, 中心的存在以外围的存在为前提, 并以损害外围的发展为代价获得发展。从国家贸易长期变化中发现, 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长期不变甚至下降, 而出口制成品的发达国家的出口价格却在逐步上升, 说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而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 其原因在于初级产品基本上都是缺乏收入和需求价格弹性的, 这将导致富有的工业化国家和贫穷的初级产品出口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初级产品出口国步入“贫困化增长”

2.2“荷兰病”———资源产业扩张抑制其他产业发展

20世纪60年代, 荷兰北海一带发现大量天然气, 随着天然气的开采, 该国出口急剧增加,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同时, 荷兰原本是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 此时却成为以天然气出口为主的国家, 其他工业逐步萎缩, 意外的财富使荷兰的创新动力逐渐消失, 最终在多方面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国内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到了70年代, 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 经济学家把这种综合病症称作“荷兰病 (The Dutch Disease) ”。“荷兰病”的典型病症就是一个产业繁荣, 而其他产业萎缩。事实上, 这种情况不仅在荷兰出现过,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 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 (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墨西哥等) 都出现过类似的经济症状。

2.3 过度开采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有水快流”的急功近利的掠夺式开发, 不仅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加剧了后备资源供给不足的危机。因为高额利润等问题, 一个地区的资源通常被过度开发利用, 使得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等现象不断发生。资源的开发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区域环境问题突出, 污染治理水平较差。脆弱的自然环境状况不仅阻碍了地区潜在优势的发挥, 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资源接近枯竭时,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问题。

2.4 寻租行为与制度弱化

寻租理论也被人们用来解释“资源诅咒”。Korhonen等人的研究认为, 导致“资源诅咒”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制度。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名义上归政府所有, 私人要想在争夺自然资源开采权中获胜———在发展中国家制度不健全的前提下———则必须向行政人员行贿, 同时受贿者一般将“黑钱”通过各种非法途径转移到国外, 这种资本外流对经济增长危害极大。而由于资源开采具有高回报率的特点, 分裂型国家往往会因此爆发争夺资源的战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法制不健全、官僚治理能力低下、产权的不安全和模糊等等制度问题, 而丰裕的自然资源蕴涵了大量的经济租, 这就导致在资源产业内或围绕着产业形成相关的寻租利益集团。寻租行为的存在使资源丰裕国家与腐败、官僚化和市场残缺等现象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 极大地加重了当地业已存在的制度问题。而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 制度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自然资源丰富型国家的资源优势往往阻碍了政府的制度创新, 政府没有动力进行改革, 从而延缓了工业化进程与市场的多样化建设。

2.5 对教育、投资和创新的挤出效应

丰裕的自然资源挤出了某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驱动作用的因素, 从而导致资源富集经济体失去了长期增长的动力。而这些重要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教育、投资和创新方面。由于在资源丰裕的经济体中, 构成经济活动主体的初级产品生产部门并不需要高技能的劳动力, 所以, 政府和家庭严重缺乏人力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最显著的不利影响是导致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忽视教育投资、高素质人才外流, 自然资本逐渐挤出人力资本, 从而丧失了现代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丰裕的资源通过挤出创新而阻碍经济增长, 主要是通过自然资源限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来实现的。萨克斯和沃纳 (Sachs and Warner) 认为, 如果资源部门的工资高到足以吸引潜在的创新者和企业家来到资源部门工作的话, 丰裕的自然资源就会挤出增长促进型的企业家活动或创新。

2.6 飞地属性:资源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弱化

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很少, 不能刺激其他部门增长。这一观点始于20世纪50~60年代。那时跨国企业在资源丰裕国家资源开采业中占主导地位, 它们被法律允许将资源收益转移回国, 而资源产品用于出口, 与国内其他产业几乎没有联系。20世纪70年代后, 发展中国家采取强硬政策将资源企业收为国有。国有化后政府有能力培养产业联系, 关于资源产业缺少前向和后向联系的研究减少。但是政府政策却常常失灵, 存在问题并没有解决。随着技术进步, 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变得松散, 资源部门飞地属性约束性更大。由于运输成本不断下降, 在资源采掘地加工资源不再有吸引力, 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原本存在的主要经济联系进一步弱化。另外, 加工品比原材料的关税更高, 这创造了将下游加工产业和制造业转移到采掘资源以外其他地区的激励, 这再次弱化了资源部门和本地制造业的产业联系。

参考文献

[1]谢继文, “资源诅咒”国外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 (9) .

[2]黄毅,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资源诅咒的化解[J].云南社会科学, 2009, (2) .

篇6:血色的诙谐

科恩兄弟出生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州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母的开放式教育,从小,科恩兄弟就对犯罪和侦探题材的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两人先后来到纽约投身电影事业。1985年,兄弟两人拍摄的电影《血迷宫》上映票房成绩达到了300万,并一举拿下了第一届圣丹斯电影节的重头大奖——评委会大奖。科恩兄弟从此找到了敲开电影制作圈大门的金钥匙,开始在美国影坛崭露头角。90年代初,科恩兄弟又完成了一部新作《巴顿·芬克》。该片使科恩兄弟一举跨入国际著名导演的行列。

2007年,《老无所依》横空出世。《老无所依》改编自麦卡锡的同名小说,这部全新风格的西部电影也被认为是科恩兄弟喜剧元素最少的一部。影片上映之后,首周本土票房就超过了1.2亿美元,海外累积票房达到了86亿。影片更是给兄弟俩带来了迄今为止最多的荣誉,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同时也获得3项英国影艺学院奖,两项金球奖。由此,科恩兄弟在电影界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从科恩兄弟的电影当中不难看出,他们曾受到过许多名导的影响,两人在犯罪场景的设置上偏爱设置紧张的环境,惊悚的气氛,很明显受到黑色惊悚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影响,而两人在人物形象设置和荒诞剧情的设置上又大有库布里克的遗风,同时两人对阴沉环境的塑造又让人们看到了蒂姆伯顿的影子。可以说美国成熟的电影工业机制和两人对于大师风格的完好继承再加上天赋,铸就了这一对电影行业的奇才。

二、罪与罚——科恩兄弟的作品题材

之所以人们认为科恩兄弟的电影是黑色电影,正是因为他们的电影大都与犯罪有关,在其导演生涯所拍摄的14部电影中,除了《金钱帝国》之外,其它的13部都与犯罪有关。犯罪内容更是花样百出:绑架、盗窃、雇凶杀人、黑帮火拼在电影中都有表现。

在我们观看科恩兄弟的影片时,可以发现在他们的电影中,所谓的正义和代表正义的警方是缺失的。在故事的最后对种种犯罪进行惩处和制裁的,不是警察而是无法掌控的命运。比如《血迷宫》整部影片出现在观众眼前的都是一个个心理阴暗的罪犯,对于他们的丑行,则完全没有警方的介入。《老妇杀手》中,警察也是缺失的,从头至尾只出现寥寥几次的警察完全就是一个跑堂的,对于惩处5个罪犯他们没有起到半点作用。在《老无所依》中,即使汤米·里·琼斯扮演的警官是作为主人公出场,但比起杀人如麻的安东·舒格来,他永远要慢上一步,每次都是在惨案发生之后才到场。对于在片中极为强势的舒格,警官可谓毫无办法,甚至完全不能给舒格造成一点威胁。在片尾,警官辞职之后也对社会发出了感慨,表达了面对愈加穷凶极恶的罪犯时的无奈和无解,由此看出,导演认为在真正的邪恶面前正义是苍白和无力的。

三、命运——科恩兄弟永恒的主题

《血迷宫》的开头有这样一段独白:“人们都喜欢抱怨,是事实却是:凡事无绝对,无论你是教皇,美国总统或是年度风云人物,总会遇到一些事情出了岔子,那就继续抱怨吧,去跟你的邻居讲一讲,让他来帮帮忙,然后就看他怎么推脱吧。在俄国,人们总提倡帮助他人,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根据我在德克萨斯州所知道的,在这里,你只能靠你自己。”这段独白不仅仅是《血迷宫》的主题,也是科恩兄弟之后所有影片的共同主题。

(一)《血迷宫》——交织的命运

在《血迷宫》中,老板马迪希望雇佣威瑟杀掉雷和艾比,而威瑟则用假照片骗取酬劳之后,用艾比的枪杀掉马迪,这样不仅得到了钱还能嫁祸艾比,后来发现照片已经被马迪掉包后留下,当他返回取照片时,雷已经将马迪活埋,于是只能继续杀人灭口,但是在杀掉雷之后却被艾比误认为马迪而将其击杀。于是,一个看似完美且毫无漏洞的计划,就在威瑟实施的过程中因为不断的突发情况而彻底走了样。

(二)《冰血暴》——失控的暴力

在《冰血暴》中,“命运主宰一切”的主题更是被科恩兄弟酣畅淋漓地加以展现:杰瑞雇佣两名绑匪盖尔和卡尔,想通过绑架自己的老婆来向有钱的岳父维德敲诈100万美金,用以投资停车场。没想到岳父对他的投资项目非常感兴趣并愿意投资,杰瑞想要停止绑架计划,但是却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绑匪。而另一方面已经绑架成功的两个绑匪因为汽车没有牌照而被巡警盘查,眼看事情就要暴露,盖尔枪杀了巡警,还杀掉了两个过路人。卡尔因为意外的事故而慌了神,紧逼维德付赎金,维德情急之下单刀赴会,卡尔见到来者不是指定的人,直接击杀了维德,而回到住处时,急躁的盖尔已经将人质撕票。后两人又因分赃不均,盖尔直接杀了卡尔。

“小人物的不自量力总会招致命运的嘲弄”,成了科恩兄弟电影的一贯主题。

四、精巧的个性风格——科恩兄弟的银幕手艺

每一个优秀导演的作品都带有浓重的个人烙印和风格特点,比如,昆汀电影中众人喋喋不休的话痨和毫无顾忌的粗口连爆,扎德对电影中油画色彩近乎于偏执的热爱,希区柯克更是犹如强迫症一般,在自己的每一部电影里都要露个脸。作为黑色幽默电影奇才的科恩兄弟,自然也拥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

(一)反悬念多线条的叙事结构

首先在讲述故事方面,科恩兄弟和林奇、昆汀等人虽同为黑色幽默式的叙事,但是科恩兄弟电影中的叙事方法都是顺序,故事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经典模式,整部电影中看不到其它黑色幽默电影惯用的倒叙和闪回的叙事方式。兄弟俩的叙事方式则非常具有惊险片的风格,每场戏都充满了张力,镜头一气呵成,完全没有拖沓和冷场。虽然他们的电影拥有惊险片的元素,而且电影中大量的镜头风格明显受到希区柯克悬疑黑色电影的影响,但是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则完全是与希区柯克叙事方式相反的反悬念式。往往电影一开始,就直接告诉你人物要做什么。比如《冰血暴》中一开始,通过杰瑞和两个绑匪的商谈就把整个影片中最大的悬念和盘托出;《老妇杀手》中,开场不久便知道博士一伙人租用地下室是为了盗取钱库。可以说,在叙事上科恩兄弟要的不是惊悚和悬念,而是在观众已知的时间走向上设置于观众的预期完全相悖的意外。科恩兄弟总是让故事逐渐偏离观众预期的路线,朝完全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因此,他们的电影带给观众的震撼并非不可捉摸的悬念,而是出人意料的突发状况。然而,就在观众对科恩兄弟的电影逐渐熟悉并对电影中一些毫不起眼的细节开始注意并揣测下一步的走向时,科恩兄弟也开始在电影中放置“陷阱”和“烟幕弹”,电影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和剧情毫无关系而又离奇的枝节,起到了把水搅浑的作用,把观众的注意点引开,使观众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在哪里发生转折,而这些枝节在之后再也不被提起,直到最后,观众才大呼上当。

(二)凝重阴郁的镜头艺术

就如音乐家必须通过乐谱来承载美好的音律一样,导演必须通过一个个的镜头来对电影进行展现,每一部经典的电影之所以不朽且为人所牢记,除去剧本的优秀,也是因为它的每一个镜头都做到了精湛而又别有寓意。每个看似普通的镜头都是通过了导演的反复推敲才最终确定。科恩兄弟对于镜头艺术独特的驾驭能力,总是让他们的电影别有一番奇异。

科恩兄弟很喜欢在片中使用大号的特写镜头,在使用大特写镜头的同时会对场景再进行深度地推进,将特写的细节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在《老无所依》中,当摩斯发现墨西哥毒贩火拼的现场时,刚开始只是远远看到几个小黑点,随后就看到几辆车零散的摆放在那里,紧接着就看到了遍地的死尸,最后再近距离地让你看到地上散落的弹壳,被苍蝇缠绕的已经僵硬的尸体和溅落在四处已经发黑的血液。镜头的逐渐推进带观众一步步走向残忍的暴力现场,将暴力最大限度地展现给观众,从而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科恩兄弟还会经常固定镜头,以此强化镜头中静的内容,从而给观众造成阴郁、压抑的视觉效果。就如《冰血暴》以白底黑字的字幕开头,镜头定格在一片微微泛蓝的白色之中长达一分多钟,直到出现一辆车拖着另外一辆车从镜头前驶过,才辨别出原来这不是追加上的字幕底色,而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

(三)哥特风格的电影色彩

科恩兄弟的作品通常都会有统一的色调——暗色调,不管是人物的着装还是周围的建筑物或天气环境,都以阴冷的蓝色和黑色为主,也使科恩兄弟的电影带上了哥特的气质。这也与他们对自己电影黑色喜剧的定位有关,尤其是他们的代表作《血迷宫》和《米勒的十字路口》。这两部电影由始至终几乎都笼罩在浓重的黑暗当中,场景大多都是漆黑的雨夜或阴暗的室内,片子的风格也因此变得压抑而阴郁。而在《冰血暴》中,虽然大部分剧情时间是在白天,但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被放在了深冬季节,电影一开始有长达一分钟的定格镜头,就已经把电影的主色调定位了以白和蓝为主的冷色调。这种色彩风格在《老无所依》中得以改变,镜头背景多是金灿灿的沙子和明媚的阳光,然而随着灿烂的阳光而来的还是赤裸裸的暴力血腥,在这部电影中,科恩兄弟采用了冷暴力的处理方式,当出现血腥的场面时,不再使用背景音乐来弱化场面的残酷,而是通过局部特写镜头来放大暴力的残酷性。这种阳光之下的暴力使得犯罪场面更加接近于真实,即使灿烂的阳光也不能消减片子中令人难耐的残忍,虽然相比暗色调使影片抑郁的风格得以消弱,却又加强了影片带来的压抑感。

(四)带有浓重美国文化色彩的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也是科恩兄弟电影的一大特色,他们作品中的音乐通常都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逃狱三王》中的音乐就与片中的事件和场景相呼应。“影片的气氛和场景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黑人囚犯在空旷的原野上唱着《拉撒路》,使乡巴佬乐队获得自由的《深陷痛苦的人》以及主人公即将被绞刑时掘墓人的歌唱,音乐定义了影片打造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南部,它将南部理想化成一片充满信任、乡土气息和甜蜜爱情的乐土。”[2]同时片中种类繁多的曲风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美国的传统文化。

(五)傻瓜式的人物形象

纵观科恩兄弟的电影,可以归纳为一群傻瓜费尽心思地去干一件傻瓜事,因此可以看到科恩兄弟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冒着三分傻气,就连以精明强悍形象为代表的蒂尔达·温斯顿和英俊不羁的布拉德·皮特到了科恩兄弟的电影中,也乖乖地变成傻帽。而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布拉德脑袋上顶的那个反叛发型,这个发型是美国朋克小青年的最爱,但是当这个发型顶在已经有3个孩子的老爹头上时,再配上有些二百五且懦弱的角色形象,就显得无比傻帽。科恩兄弟的每部电影都挖空心思地在主人公的脑壳上做文章,争取做到在发型上先声夺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老无所依》中,巴登顶的那个老娘们头了,当观众看到一个如此加长的锅盖扣在一个无所不能的杀手脑门上时,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最后经查证,这个发型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妓院老板娘的发型。就连巴登在发表奥斯卡获奖感言时都感叹:“多谢导演敢于把这个角色给我演,并把这个史上最变态的发型按在我头上。”

(六)离奇反常的道具设置

在影片的道具方面,科恩兄弟似乎酷爱玩非主流,各种各样的奇怪道具在电影中发挥出人意料的作用。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老无所依》中舒格用来杀人越货的那杆枝端肿大、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霰弹枪和开门毁锁还能杀人于无形的气枪,而那杆让舒格视门板为无物的气枪被人爆出是墨西哥用来宰杀公牛的,然而这两种武器杀人时如同切菜一般的表现,倒是和舒格冷峻残忍的形象相得益彰。

五、嘲讽与颠覆——科恩兄弟电影的黑色幽默

在近代,黑色幽默电影制作人奇葩辈出,科恩兄弟无疑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代表,这两人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黑色幽默电影的代言人。科恩兄弟电影中浓重的黑色风格,变形扭曲的人物,以及失控的情节设置,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科恩式”的影像。总的来说,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嘲笑

嘲笑是科恩兄弟黑色幽默的一个主要特征,科恩兄弟通常将悲剧型人物置于一种喜剧式的环境当中加以冷嘲热讽。比如影片《巴顿·芬克》, 科恩兄弟通过巴顿·芬克的视角对好莱坞电影业进行了无情地嘲讽。电影开始,初入好莱坞的巴顿·芬克在饭桌上听到制片人告诉他,在好莱坞,随便扔一块石头就能砸到一个作家,几分钟后,巴顿就在厕所里见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作家梅修。在同梅修的秘书奥黛丽上床之后,巴顿又知道了原来这个大作家的作品均是奥黛丽代笔完成。这对巴顿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巴顿就开始了不停地咒骂,当奥黛丽被谋杀之后,这位大作家的职业生涯也随之走到了尽头。整部片子的嘲讽意味也随着这一剧情达到了高潮。

(二)解构

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世界中,总是不乏对正统的解构,尤其是对所谓“美国梦”的解构。通过对人追名逐利的刻画,科恩兄弟向世人昭示了资本主义“美国梦”的彻底破产。科恩兄弟还通过一些传统意象上的解构,表达了对“美国梦”的批判。比如《血迷宫》中对于传统牛仔文化的解构,侦探威瑟始终都顶着一顶牛仔帽,并且在片尾用刀捅穿手之后,还忍着痛把刀子拔出来,挣扎着带上牛仔帽。牛仔文化狂野而又不失优雅,但是威瑟则凶狠狡诈。

(三)荒诞

科恩兄弟很善于在电影中刻画荒诞的剧情和人物,这些剧情往往听上去不靠谱和离奇。比如《冰血暴》中,一开场,杰瑞和两个杀手见面,三个人的对话听起来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杰瑞要拜托这两个人帮他做什么,随后就通过盖尔之口知道了,原来杰瑞是委托这两个人帮他绑架自己的老婆来向自己的岳父勒索钱财,看到这里,相信无数观众都已经目瞪口呆。在人物方面,这些人物往往看起来精明强悍,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露出“软柿子”的内在。

余论:科恩兄弟电影的影响

在电影史上,科恩兄弟无疑是一个不容避开的话题,两人开辟的独特的黑色幽默,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一道奇葩,颠覆了以前黑色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喷发式的宣泄和暴力。

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扛鼎之将,科恩兄弟影片的真正价值,在于对“邪恶”的正视,并通过对“无常”的表现,使观众体验到不可测的“神意”。不管你是平平庸庸的普通人,还是穷凶极恶的歹徒,只要踏入邪恶的领域,即使可以逍遥于法律之外,但是上天终会借命运之手对你进行制裁。从而使人们重新唤起对善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敬畏。

篇7:自闭症:创业者的诅咒

北京的移动互联网会议和沙龙也多得不可计数,人们在各种场合见面, 嘘寒问暖、谈笑风生,说着硅谷的新模式和谁家又拿到了钱,当然也会传着行业里的八卦。每个人都拿着i Phone,包里也许还背着一个i Pad,一会说着专业术语一会儿说着英文。他们关注资本市场的变动,他们了解VC行业里的情况。 每一次苹果的新品发布都会让他们兴奋几天,每个登录纳股的故事都让他们反复玩味。

被理想和现实反复冲击的创业者听着那些一夜暴富的创业故事,站在每平方米均价5万元的中关村,带着改变世界的梦想,走上了一条不知去向的路。话说海淀西大街的店招牌被风吹掉了,砸到了10个人,其中有9个创业者和一个兼职创业者。也许,这其中还有我一个。当他们看到地铁里人人都拿着i Phone的时候,相信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却不知道,如果你站在北京,随便向任何一个方向行进30公里,那世界就已然完全不同。

篇8:血色山河的历史硝烟

7月7日,全球首个运用3D技术建设的网上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当天,《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出历史图片等史料600多件,抗战珍贵文物300多件,其中大量史料为首次亮相。

时间磨灭不了我们的记忆,伴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个民族曾经的灾难和耻辱却愈发清晰。1894-1945,五十一年的山河沦丧,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不仅是耻辱,还有民族意识的自我觉醒,奋发图强的不断抗争,以及争取最后胜利的艰难历程。

我们截取全面抗战的八年,回到旧时的山东,探寻那些躲藏在历史夹缝中的细节,重述一段段被无数次重述的历史,解读未被世人熟知的故事,在历史资料的海洋中,用眼睛和脚步丈量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

刘公岛:绵延600年的国耻家恨

1398年,为抵御倭寇,刘公岛以及威海卫开始屯兵驻守。

近500年后的1895年,日军踏上刘公岛——明末倭寇扰边之后数百年,他们又一次踏足山东。针对北洋海军,日本间谍长期以来展开了大量的军港情报搜集工作。1894年夏季,日军派间谍宗方小太郎潜入烟台、威海,侦察北洋水师的动向。宗方小太郎化装成农民模样前往威海,在汉奸的帮助下四处搜寻情报,甚至登上了小船,到刘公岛暗地了解水师的布防情况。他还在上报日皇的《中国大势之倾向》中评价当时的中国:“国家乃人民之集合体也,人民即国家之‘分子’,‘分子’即已腐败,国家岂能独强?”

也是在这一年,由于清政府甲午战败,日本把钓鱼岛占为己有。钓鱼岛,至今仍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敏感地带。

从1894年到1937年,日本步步紧逼,二十一条—强占青岛—济南惨案—强占东北—华北五省自治……中国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1927年-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这十年,被国民党政府称为“黄金十年”。即使经历了五三惨案的济南,也在韩复榘的治理下,经济恢复,民族工商业得到大发展。

可是,民族危亡的可怕景象,越来越逼近国人。从1931年到1937年,无数爱国将士为了抵御日军的侵略,浴血奋战。1932年淞沪抗战,1933年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1936年绥远抗战,以及马占山、李杜等东北义勇军。蒋介石每日在日记中写出“雪耻”二字,但也忍不住悲观:“若与日战,5日即可亡国。”

1938年3月,日军再次占领刘公岛,设立华北要港司令部,直到1945年威海解放。

国力大比拼:弱国的历史洗礼

当时,斯大林曾说过: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这种充满沙文主义色彩的评判,听起来相当刺耳,却是中国人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

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中国军备的全面落伍,在中日直接较量中惊人地展现了出来。

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且看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

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

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

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铜8.7万吨,中国700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

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无论国家的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补军官仅880人。历史学家黄仁宇抗战时当过国军排长,他发现基层军官连花名册都点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战术,打仗全凭血气之勇。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又鸟奔兽散。

1937年,打了几十年的军阀、国共,以及浑浑噩噩的国人,终于走到了历史的悬崖边。一场全民族参与的卫国战争自此展开,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自此开始了民族意识的觉醒。经过这场战争,全体国民受到前所未有的洗礼,一个崭新的国度出现在这片东方的土地上。

两个山东人的最后时刻: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

时间拉回到1928年,济南因五三惨案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此时,一个远在日本的济南人愤怒了。

时年22岁的方叔洪,正在日本最著名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日军在他的家乡制造五三惨案后,他与在校的中国留学生一起集会,甩掉军帽,撕去领章,高唱岳飞的《满江红》,抗议日寇暴行。

回国后,方叔洪几乎参与了所有对日重大作战。1938年初,于学忠任鲁苏战区总司令,方叔洪因战功卓著,指挥出色,作战勇猛顽强而且军事素质高,被委任为51军114师参谋处长,后又晋升旅长,副师长、中将师长。

1939年6月初,日军以三个师团的兵力扫荡鲁南。方叔洪指挥114师分拒莱芜、蒙阴、鲁村三面之敌,大小战斗十余次。6月下旬,日军组织兵力大举进犯114师阵地,多次战斗之后,方叔洪头部、腰部中弹多处,最终,他用自佩的六轮手枪,向已负重伤的头部补射一枪,壮烈殉国,时年仅31岁。

战斗结束后,日军一个大队长率领日军清扫战场,发现了方师长的尸体,恰巧这个大队长与方师长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他搞到一口棺材,把方师长的尸体装殓埋葬,并竖了一块木牌作为纪念。

1943年,7月7日,南岳衡山忠烈祠举行落成大典,主持者薛岳宣读祭文:“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祠。”在首批入祠的殉国将军中,方叔洪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他同样是抗战初期牺牲的最年轻的将官。

再说一个名字:董少白。他属于共产党序列,同样牺牲在1939年日军的“扫荡”中,距离方叔洪牺牲地不远。

临沂人董少白,年长方叔洪12岁,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37 年10 月,董少白回到家乡临沂开展工作。1938 年11 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十二支队建立后,任政治部主任。十二支队改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之后,董少白任参谋长。上任不久,便带领部队在费县探沂伏击日军五十余人,毙敌十余人。

1939 年6 月的反“扫荡”战斗中,董少白身先士卒,率领战士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掩护部队安全转移,于费滕地区的梁邱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43 岁。

方叔洪和董少白,长眠在了鲁南大地上,他们的成长经历,是那个时代知识青年寻求救国真理的不同展现:一个远赴日本,投笔从戎;一个南下上海,接受马克思主义。殊途同归,他们的牺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

无数仁人志士的付出,最终落脚在了今天的社会现实中,这里既有坚韧、友爱、坦诚和宽厚,也有人格底线的不断沦丧。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阳光底下的光明和温情,也照出了阴影处的罪恶。

延伸阅读

数字抗战

日军占领期间,山东区域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加上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山东的40个县,人口达3500万,占全国解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八年抗战期间,山东军民共歼敌60余万,6名在职的日军将级军官葬身山东战场。军民共缴获各种枪支21万余支,炮900多门及大量军用物资。

牵制日伪军数量

1938年上半年的徐州会战,牵制、抗击日军30余万,占进攻华北、华中日军的90%以上;1945年上半年,山东战场抗击日军总兵力达10万人,占华北日军总兵力的50%。

解放区发展情况

截止到1945年底,山东解放区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境的92%以上;人口3500万,占共产党领导全国的解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人民军队发展到33万余人,占全国人民军队的四分之一;党员发展到30多万,占全国党员人数的四分之一。

抗战期间,仅沂蒙山区百姓就救助伤员1.9万人,掩护革命战士和抗日志士9.4万人。在八年抗战中,山东共有30万青壮年参军卫国,仅胶东区就有9.5万名青年参军。

国民党地方部队

上一篇:在充分发挥纪委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下一篇:业务合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