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2024-05-23

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共9篇)

篇1: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教师信息化教学实用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使我校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初开展对本校教师全员培训活动。经过近一学期的培训,教师们在多媒体运用及课件制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将此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人员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远程培训工作,并将这个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了相关工作。由本校教师中曾参加过长清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学科培训活动的专职教师定期进行辅导,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管理,措施落实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教师在讲座中所咨询问题的及时解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训交流研讨。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行动、边总结”的思路,在远程培训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逐步构建“以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科研部门为依托,校本研修为基础平台,远程培训为主要手段”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三、搭建平台,展示交流

为了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我校将培训与研讨研修有机结合,于201X年8月16日至8月30日期间分阶段分层次地 进行了全员集中学习,研讨交流气氛浓厚,扎实有效地推进此次培训活动的进行。

四、跟踪考核,保证质量

我校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机制,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的“提高教育理念素养”与“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相结合,“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看”与“做”相结合,“培训”和“教研”结合,不断提高我校教育的工作效率。

五、培训效果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能力

通过培训教师在多媒体有效运用方面有了较大进步,现在大部分教师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地制作课件。

3、看到了不足

通过培训,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每位老师的共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溪水,这样才能有准备地给学生一杯水。大家认识到: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 断更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开阔了视野

培训让广大教师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都表示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四、存在问题及反思

1、教师参与交流的意识还不够强。

2、学习中“听听激动、想想感动”,“沉”下来思考不够。

3、认识不够,忙于应付。个别教师对此次培训认识不够,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年龄稍大教师对自己信心不足,培训中有畏难情绪。

总之,信息化教学实用技术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我们将不断总结和研究,争取在以后的培训中取得更大成绩。

篇2: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高城镇中心学校

为提高我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使我镇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初根据随县继续教育中心的安排,开始对我镇全体教师开展全员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经过近一学期的培训,教师们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多媒体运用及课件制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通过本次远程培训,帮助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熟练进行教学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同时我们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辐射作用,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效果、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现将2015年高城镇中心学校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人员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远程培训工作,并将这个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了相关工作。

1、成立了以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校长助理为副组长、各校(园)负责人(包括分管继续教育干部、管理员)为成员的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2、为了切实加强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制定了《高城镇中心学校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每月至少一次召开会议,研究学校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学校把这些活动看作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出名师创名校的重要渠道之一。

3、学习过程中由曾参加过2015国培信息技术培训统一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学科培训活动的专职教师万梅、刘义桥、宫金榜、何高莲担任学校管理员定期进行辅导,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管理,措施落实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教师在讲座中所咨询问题的及时解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训交流研讨。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行动、边总结”的思路,在远程培训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逐步构建“以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科研部门为依托,校本研修为基础平台,远程培训为主要手段”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三、搭建平台,展示交流

为了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我镇将培训与研讨研修有机结合,于2015年9月25日至11月30日期间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了全员在线学习,研讨交流气氛浓厚,扎实有效地推进此次培训活动的进行。

四、跟踪考核,保证质量

学校管理员及时统计每位学员各阶段的学习成绩,对于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学校管理员总是很耐心的帮忙解决。我镇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机制,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的“提高教育理念素养”与“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相结合,“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看”与“做”相结合,“培训”和“教研”结合,不断提高我校教育的工作效率。

五、克服困难,积极学习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学员中,老师们在培训中发现和体验到了信息科技所带来的乐趣,本学期在组织教师学习的同时,还鼓励教师通过应用来带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在本学期开展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以及新机制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要求教师必须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自制课件,包括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比如:网上合作备课、利用表格统计学生成绩、制作试卷、制作课件,利用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等。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涌现出较多的先进典型:中心学校余峰老师已年届五十,身患严重的痛风,手脚关节严重变形,行动不便,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服从学校安排,凡是无课时间,总在远程教室积极学习。刘艳老师身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学工作繁忙,且本人小孩正在读高三,为了学习工作两不误,放弃了陪小孩的时间,自己认真学习,参与讨论,并督促老师们的培训学习。毕华老师身为一个母亲教师,且又是八(2)班的班主任,每天既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还要当好班上40多名学生的“母亲”,但培训学习毫不落后,制作课件常常是精益求精,在本学年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她所制作的数学课件,获得全体老师的一致好评。

高城寺小学陈良蓉、雷德军两位教师身体状况很差,陈老师做了脑瘤、腰椎两次手术,雷老师因肾衰竭每周都要进行一次透析,这两位教师克服一切困难积极进行学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还有几位年龄较大的教师如陈祖俊、代德江老师在操作信息技术方面比较吃力,但是他们虚心的向年轻教师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代光明老师的家属生病住院,代老师白天照顾病人晚上继续在网上进行学习,代老师说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学无止境,要将学习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高城寺小学的蒋言俊老师网上学习积极,先后发表了6篇日志并积极地参与网上学习的话题讨论。

六、完善机制,量化考核

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考核和岗位聘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迟到、旷课、不完成任务的与考核挂钩。

七、培训效果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能力

通过培训教师在多媒体有效运用方面有了较大进步,现在大部分教师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地制作课件。

3、看到了不足

通过培训,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每位老师的共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溪水,这样才能有准备地给学生一杯水。大家认识到: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开阔了视野

培训让广大教师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都表示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八、收获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老师明确了工作的真谛,提升了教育理念,丰富了自身的内涵。这次培训与从前纯理论讲座培训方式不同比如:

1、线上学习与线下互动相结合: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将学员的自主分散学习、专家在线答疑与网下组织的集中讨论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减少工学矛盾。参训学员可以参与各校组织的线下集中学习和研讨活动,也可通过远程培训平台自主学习或参与其他地区的研讨交流活动。

2、专家引领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培训期间学员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和课例分析,参与在线答疑活动等,实现与专家交流互动;同时在课程学习和研讨互动之余,需按要求完成作业等参与式学习,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同伴互助与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班级沙龙研讨、视频会议主题研讨等互动交流渠道,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促进个人反思和教学实践改进,从而加快自身专业成长。

4、学员按照要求和进度,自主进行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习。学习主要流程为“观看课程视频→阅读相关文章、资料→完成并提交作业→参与班级在线研讨和交流→完成自荐作业的提交、撰写培训总结"。学习过程中,专家定期参与讨论和答疑指导。

本次是案例式的培训教材,为老师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再加上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的分析点评,可以为老师们处理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思考的空间。以别人的教育事实省思自己的经验教训,提高老师们的应变决策能力,使学员在思想上、理论上和技能素养上都有较大的提高。专家的讲座、学员间的交流,使学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一系列科学、优秀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们学员最大的收获。

在这充满激情、挑战的不平凡的日日夜夜的学习时间里,我镇教师通过交流、研讨、反思、实践,体验了一段有意义的培训之旅。虽然感到很忙碌,很辛苦,但同样有喜悦,有收获,在忙碌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学习时间:275809分钟、日志62篇、资源206条、发起话题644条、课程话题留言912条、完成作业447篇其中66篇获得班级优秀)。参训106名学员合格效率达98.1%,学员刘艳、毕华老师被推荐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远训之星。

线上学习结束了,可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还有许多设想为了实现统一、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极致地发挥所学的最大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携手同行路上,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学习质量,将远程研修引向未来。

九、存在问题及反思

1、教师参与交流的意识还不够强。

2、学习中“听听激动、想想感动”,“沉”下来思考不够。

3、年龄稍大教师对自己信心不足,培训中有畏难情绪。回顾本次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可以看到,学校的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正常,但是离上级和学校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学校信息工作的条件,创设好信息化平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正常学习、家长的关心帮助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信息资源。我们将不断总结和研究,争取在以后的培训中取得更大成绩。

2015年12月9日

高城镇中心学校全体教师在微机室线上集中学习。

高城寺小学管理员刘义桥在辅导教师学习。

高城寺小学教师线下活动研讨。

高城镇中心学校教师卢红亮自制课件参加教学大比武活动。

高城镇中心学校教师宫旭升自制课件参加教学大比武活动。

篇3: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十二五”以来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2010年3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 要》明确规定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随后,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从培训的原则、内容、模式、 制度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如何把这些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师培训工作中去,责任的主体应该是各级各类的教师管理机构和教师培训部门。本文就教师培训部门在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培训质量,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角度进行再思考。

一、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 法重构的基本思路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不能照搬老套路,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要确定接地气的培训内容,突破传统的培训模式外,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而重点又是要抓好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检验授课教师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如何引导授课教师以端正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来配合培训部门, 如期保质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关键是要建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首先强调授课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其次要确定有授课教师、参训学员、班主任、培训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体系。使授课教师能 获取实在有用的信息,以达到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这就是说教师培训部门要建立或完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以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促进其专业的发展。而当前的教师评价理论一般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而对成人教育特别是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太少。以往的对教师评价大多是奖惩 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不能对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监督、激励和导向, 这样不利于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因此,在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过程中,不能走过场,要重视培训的实际效果。在改变培训的模式及方法的同时,还要制订出一整套合乎培训教师实际的、合理的、公正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才能确保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的基本模式———单项内比法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旨在探索最佳培训方式,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培训质量,完成培训任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课堂教学是重点。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复杂性,建立一种“单项内比法”评价模式。即将教师课堂教学分解为七大块十八个单项,给每个单项赋予不同的权重值,然后将每一个单项的统计结果进行排名,然后将排名的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该模式主要是在教师课堂教学内部的不同侧面进行 比较,故称单项内比法。该模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见表一),由参训学员填写;另一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统计表》(见表二), 该表由培训管理部门根据(表一)分项统计而得出的结果。

(1)您认为被评教师值得称道的方面有哪些?

(2)被评教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3)从实际出发 ,您认为被评教师 , 有哪一、两个方面急于并且完全可能改善?

《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分为 七大块十八个单项,从不同侧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评,基本上能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该表格课后由班主任组织学员认真填写。 表格下面的1~3道附加测评题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起辅助说明作用。

以下表格中的统计含义分别是:

(1)f代表权重赋值 ;x代表测得的原始数据;—(—测)代表权重后各单项的算术平均数;X1代表各单项由算术平均数转换为百分数字;p代表名次;? 代表各单项原始数据总和;MT代表总平均分。

(2)权重平均分:—(—权) =/n。即将获得的各单项原始数据相加( )除以参与问卷的学员人数(n)所得之商。

(3)百分制换算各项平均得分:X1 = —(—制 )*100/f。即将权重各项平均得分(—(—重))分别乘以100再除以对应项的权重分(f)所得之商。

(4)百分制各项均分排名:p = i。即名次(i)为1、2、3……18。

(5)百分制换算后的总平均分:MT = X1 /18。即将获得的各单项百分制换算后的平均分相加(X1)后再除以18(十八个单项)所得之商。

三、 单项内比法评价模式 的运用

在《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得出《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统计表》中—(—课)、X1、p、MT各对应项的具体数值。而最终在评价结果反馈中能用到的p和MT两个值:

(1)关于p值。在p栏目中的1~18个名次中,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即1~6为上等;7~12为中等;13~18为下等。在任何一堂课中,都可以从这十八个方面进行内部比较。其中属于上等的,就是这堂课优点所在,需要保留和发扬光大;属于中等方面,则需完善和改进,争取向上等发展;属于下等的几个方面,就是这堂课最不受学员欢迎的地方,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这样,教师就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在哪,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2)关于MT值。按照学员对任课教师评价的一贯做法:当MT<85时,该教师不适宜继续担任培训教师; 当85≤MT≤95时, 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处于中等,但还有待努力;当MT> 95时 , 该教师的教学是很受学员欢迎的,其课堂教学效果好,培训质量就高。另外,MT值的高低一般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统计表》中最后一项“课堂教学效果整体评价”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单项内比法最大的优点一是在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内部的七大块十八个方面进行比较,不会给教师个体造成压力;二是为教师非常明确的指出了缺陷和应该努力的方向;不足之处就是统计过程有点耗时。同时,不能明确得出某教师在整体中的地位。如果将(表二)进一步延伸,即可以得出某位授课教师在教师整体中所处的地位 (不在本文论述)。

评价结果必须在第一轮课程结束后, 由培训管理部门及时告知任课教师,使其有时间为下一轮的培训课程做准备,以利于在下一轮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4: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摘要: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网络教育手段开展在职教师培训已成为时代潮流。应用全新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教学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加强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有利于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隐性知识的生成、共享及发展,增强受训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基本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基础上的学校培训模式,主要有:以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包括教师专业团体等从事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机构本位”模式;以大学或师资机构脱产进修、函授教育等“高校本位”模式;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制定培训规划、自主组织培训的“学校本位”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已经日益凸现出来。它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民主化与个性化的发展,不能有效地体现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按需施训的原则。在今天看来主要弊端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培训模式存在较大缺陷:重“授课式”培训,忽视“互动式”培训;重“校本培训”,忽视“网络培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克服传统培训模式弊端的有效途径。

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施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优势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网络教学平台是为支持网络教学或辅助教学而专门开发的应用软件,它利用计算机局域网或Internet硬件环境为师生的教与学搭建了一个虚拟教学环境,通常由教师教学平台、学生学习平台、系统管理平台三大子平台组成,如图l所示。

二是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形式较单一,未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

三是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受限严重,不利于终身教育开展。

四是培训的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传统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需要,开展全新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将是

(一)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由于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多是采用集中授课,要求学员拿出相对完整的一段时间来学习,而教师教研任务重,压力大,部分教师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网络培训方式是常规培训模式很好的补充,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教师随时随地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和应用资源,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

(二)充分综合利用文本、图形、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开发出丰富的课件,对于学员而言,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和认知的改变。

(三)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协作式的虚拟学习社区

可以利用各种交流工具在学员和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保持同步或异步交流,加强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

(四)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界面和定制内容。定制内容主要是指学员可以利用Web的非线性呈现方式进行跳跃性学习;有的平台还提供基于学生的基础自动地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

总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有效解决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诸多问题,同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培训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培训课程有效整合的范例,有利于受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隐性知识的生成、共享及发展。

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的设计

针对当前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本文从教学环境支持、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三个层面构建了全新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

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围绕教学内容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空间和技术支持。其中,以网络文档和视频教学的方式呈现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为扩展教学内容及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可能I教学互动中心提供的答疑、讨论、邮件、数字收发箱等工具一方面延伸了教学时空,另一方面为探究、合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目的,构建了信息技术培训以理论为基础、技能为手段、应用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注重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课件设计的基本方法、课件评价的基本方法、CAI教学模式等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培训。强调了对操作系统(Win-dows 9x或Windows2000)的使用、文字处理工具W0rd的使用、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演示文稿制作工具PowerPoint的使用,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或Dreamweaver)、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或Flash)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的组织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充分考虑知识的迁移性与互通性,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建议以案例教学为主、虚拟课堂讲授为辅,在对案例的观摩、分析与讨论之中理解并内化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技能性内容,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受训教师在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掌握信息技能;通过课件制作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体会和感悟信息技术优势,增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的实践

(一)以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为主线,培养学员的信息技能

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项目,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和项目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会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几项任务,要求学员去展开学习。具体操作方法是,采取布置项目分析与项目设计任务,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问题解决学习,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交流和讨论,完成项目的制作,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以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

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培训的又一重要特征。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都安排有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活动。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讨论。在论坛中设置教学方法研讨区,针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讨论,共同进步。学员的作品及获得的优秀自学资源均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指定的区域,实现资源共享,开阔教师视野,让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以课件制作为结合点,增强学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和学校的管理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在学习辅导中,要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培训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为前提,以制作课件为结合点,结合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制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训过程的具体内容是让受训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课件制作。通过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和处理,受训教师会制作出一个最终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融入了信息技术的作品,并能使这个作品具体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以举办信息技术竞赛为依托,促进信息技术运用

培训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后,要举办一系列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通过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课件制作竞赛,调动受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把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运用到教学中。以培训促教学,以培训促课件制作,极大地丰富了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

五、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践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培训以后,教师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更多地教师掌握了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教学理念,具备了信息技术应用与课程整合能力,开展了“新课堂”,丰富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对参加培训教师的回访,教师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满意度为90%,教师们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很高,并希望以后可以多组织学习和研讨,更好地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当然,受地区条件限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还要不断学习其它地区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培训质量,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开展。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篇5: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为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按照省教育厅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工作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鄂教师〔2014〕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4〕13号)等要求,以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我县义务教育段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任务目标

从2014年11月起,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引领,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县、乡(镇)、校三级培训为主体,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全县义务教育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到2015年底,完成全县义务教育段教师不少于100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其中网络研修50学时,校本研修50学时,并顺利通过省“工程办”综合测试,合格率达到100℅。

三、培训原则

(一)分层分科、按需施培。根据参培教师学校的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环境、现有信息技术水平、任教学科和任教学段、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分层分科分段设计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自主选学等培训形式开展培训。在省工程办的统筹下,采取先易后难、先骨干后全员、逐步推进,分层分科分段组织开展全县义务教育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

(二)以评促管、以评促学。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分别在培训前期、培训中期和培训后期的三个时段进行测评。利用网络测评工具,对全县教师进行测评,帮助教师找到能力的短板,确立学习的目标。通过培训测评,衡量教师的学习成效,实施发展测评,科学评价教师能力发展水平。

(三)创新机制、推动应用。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建立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创建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教育信息化合格学校。在全县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培训内容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设置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内容,并结合我县实际,全县教师主要培训内容如下。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班班通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电视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的基本操作;二是各类资源的搜索、下载、存储与管理方法;三是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PT);四是常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iSee图片专家);五是常用音频软件、常用视频软件(会声会影、premiere)、常用动画软件(Flash、Ulead GIF);六是常用学科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多媒体电子教案软件)。“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二是网络在线教研平台的使用;三是网络课堂学习的使用。“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教师工作坊的建立与使用;二是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研修的策略与方法;三是教师工作坊组织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四是利用网络研修社区进行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五、培训模式

(一)混合式培训。

全员培训主要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即“网络研修+校本研修+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有效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推动教师学用结合。

中小学要积极改善教师网络学习的条件,对计算机较少的学校,要安排教师错时学习、分批集中学习等,以保障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培训的需要。对未接入宽带网络的教学点,可采取“使用移动终端随时学”、“乡镇送培定时学”的培训机制为教学点教师提供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培训。

(二)远程培训。

网络远程自主选学培训:即线上课程学习和研修活动,主要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湖北省教育厅通过招投标中标培训机构)组织实施,从2014年12月底开始至2015年6月结束。参训教师进入培训选学系统,运用测评工具,进行网上自我测评,通过自测,了解自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和实际需求,选择参加培训的能力等级及相对应的课程资源,实现自主选学,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同时,教师根据自身需求,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明确研修主题,选择研修任务,着重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远程培训建立学科管理(各学科坊主)、学校班级管理(每个县直学校、每个乡镇组成一个班级)的培训模式。

(三)校本研修。

由中国教师研修网与中小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将培训重心下移,以校为本,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每所学校制定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将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完成线下实践任务。通过学校集中培训、网络学习、模拟演练、操作讲解和经验分享等方式,推动学科教师的专业学习。

(四)集中培训。

我县作为信息技术提升工程试点县,省级集中培训由省工程办安排,全部免费到武汉培训。主要是管理者集中培训、教研员集中培训、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中小学校长集中培训、培训者培训等。

县级集中培训,由资源中心组织实施,通过组建以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专家为支撑的培训讲师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强化情境体验,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农村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培训采用集中上课、上机实验、观摩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实行班级化管理。

(五)融合培训。

根据“能力提升工程”总体要求,把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微软携手助学项目、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项目和乐高教师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的课程模块与能力提升工程的课程模块进行有机衔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能力起点的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并对他们进行跟进指导,强化实践应用,促进项目成果的融通使用。

六、培训测评 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基本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及发展测评,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诊断测评:教师参训前开展的能力自评,分析学习需求,为选学提供行动依据。前测由个人、指导教师和学校共同实施,采用教育部组织开发的前测工具。培训测评:培训测评分三部分,一是由中国教师研修网在远程培训平台上设置网上实时监测功能,采集教师参加网上课程学习、网络研修、教师个人空间和教师工作坊、在线测试等反应学习成效的数据;二是“省工程办”将在管理与监测平台上开通在线测评功能,提供测评题库,参训教师完成网上学习课时后,随机选择试题进行自测,以评促学。三是由县教育局组织参训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的测评工作,根据不同实践任务,采取现场评课、成果证明和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测评。实践任务完成情况测评主要从参与校本研修学时数量、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数量、讨论交流及作品提交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应用成果是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如课件、微课、课例、教学软件等。测评完成后数据由各学校提交给县教育局审核,然后提交给省“工程办”汇总。

培训质量抽查:由第三方测评,省“工程办”负责协调组织,以县为单位,按参训名单进行随机抽查,抽查比例为千分之五。抽查全部合格后由省“工程办”通过平台统一发放“工程”合格证书。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县教育局成立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魏明成担任,副组长由邓学斌、刘强、阮克坚担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及装备站、教研室、基教股、师管股、计财股、督导办、资源中心等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提升工程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资源中心,具体负责全县提升工程培训的计划起草、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等,做好参训教师诊断测评和过程测评工作。县装备站、教研室、基教股、师管股、计财股、督导办等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具体职责为:

县装备站:负责“班班通”设备、计算机和数字资源教学应用设备配置与维护,遴选并组建信息技术讲师团队,开发课程资源、提供研修平台,为各校开展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

县教研室、基教股: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遴选并组建学科讲师团队,探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技巧与方法。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

教师管理股:负责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手。计财股:负责保障培训经费。

督导办:负责对学校实施考核、评估。

(二)培训体系。建立县、乡(镇)、校三级培训体系,明确职责,细化分工。

县级:由资源中心组织实施。一是组织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含培训者、校长)参加国家、省、市的相关培训;二是做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县级集中培训;三是负责送教下乡、送培上门工作。

乡镇级:由各乡镇中心学校组织,督促乡镇教师参加集中培训,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

校级:负责校本研修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能力应用测评,有效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系列提升工程培训档案及培训成果。

(三)证书颁发与应用。证书颁发。培训测评和应用实践测评均合格,由省工程办颁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将自费补训。

证书应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聘用、特级教师评审等的必备条件,与教师考核奖励直接挂钩,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落实专项经费。

根据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县教育局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培训基地的硬件投入,保障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顺利实施。各单位要在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

(五)加强培训管理。

中小学校长是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组织督促教师全员参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建立以校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常态化培训机制。同时组织实施应用测评。各校要加强培训管理,明确责任,全员参加,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学校要根据配备多媒体设备和交互式软件的特点,采用“边示范,边练习”以及互动研讨等培训方式,确保教师“人人会”。学校要精心组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完成规定学时的学习、研讨和作业,顺利通过省里测评。

(六)完善监督机制。

县教育局把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对学校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七)推广运用成果。

篇6: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工作单位:

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面向 A “现在”的评价 B “未来”的评价 C “过去”的评价 D 学生能力的评价 在形成性评价中,应该更重视学生学习A 过程 B 结果 C 分数 D 思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评价往往是针对学生 A 学校过程 B 学习结果 C 学习条件 D 学习准备 在评价中,正确的关注、适当的利用各项评价的功能,将对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则最终作用于 A 学生 B 家长 C 学校 D 教师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 A 掌握信息技能 B 掌握信息知识 C 完成某一主题 D 学会调研方法 学生存在各自差异,因此,教师最好的教学方法是 A “整齐划一” B “因材施教” C “举一反三” D “不闻不问” 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要体现学生 A 被动性 B 主体性 C 间接性 D 扩散性 新课程认为,课程是一个 A 封闭的系统 B 半封闭的系统 C 开放的系统 D 半开放的系统 新课程更加注重哪种评价方式 A 发展性评价 B 定量评价 C 一元化评价 D 诊断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是 A 学生个个升入高校深造 B 都能获得优秀成绩 C 树立竞争氛围 D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11 素质教育是针对哪种教育提出来的 A 全民教育 B 应试教育 C 终身教育 D 精英教育 课程评价引导着被评价者做什么和怎么做,这是评价 A 反馈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诊断功能 D 检验功能 考虑不同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 A 因材施教 B 举一反三 C 整齐划一 D 统一管理 决定学生最终学科成绩的等级评定就是 A 诊断性评价 B 过程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测试评价 15 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 A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C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D 掌握学习方法 16 教育教学评价中,必须遵循 A 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多样 B 以成绩为惟一评价标准 C 教师为惟一评价主体 D 学生是上帝,教师是仆役 把评价分为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这是根据 A 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分类 B 师生地位分类 C 评价的方法分类 D 评价模型分类 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这是 A 从评价主体分 B 从评价对象分 C 从评价方法分 D 从功能上分 19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正确的是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C 把教材当圣经 D 教材是教师惟一的教学资源 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情况,是否实现教学目标,这些都必须通过课程教学评价加以检查和验证,这就是评价的 A 学习功能 B 处理功能 C 反馈功能 D 检验功能 在评价过程中,下列哪些行为和心态是不可取的 A “丑媳妇怕见公婆” B “鸵鸟顾头不顾腚” C “只要参加就给奖” D “君子坦荡荡” 22 一般而言,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有哪三项 A 课程改进的导向 B 学生学习的诊断 C 师生教学的检验 D 公民素质的普遍提高 23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上坚持哪三点 A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B 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 C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 D 教师袖手旁观,让学生自由学习24 新课程强调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 A平等的 B 和谐的 C 互助的 D 师严道尊 新的课程评价要求 A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B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C 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二者和谐统一 D 考虑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 26 下列哪些可以成为教育教学的评价主体 A 教师 B 家长 C 教室 D 学生 所谓的“三维一体”具体包括 A 情商与智商 B 知识与技能 C 过程与方法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 导向功能 B 诊断功能 C 检验功能 D 反馈功能 教学评价具有哪些作用 A 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B 促进教师的发展 C 选拔作用 D 社会化作用 30 教师设置任务情境时要注意 A 情境要让学生难以明白 B 情境要绝对还原现实生活 C 情境要有连续性 D 情境的创设应简单而实用

过程性评价需要特别注意哪些要点 A 反馈要频繁 B 反馈要及时 C 反馈要详细 D 反馈要采取积极性评价

多媒体是双刃剑,其负面作用表现为 A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B 造成师生交流不畅 C 师生交流少,容易导致教师的亲和力下降 D 容易滋长了教师的依赖性 33 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评价,涉及到的信息要素主要有 A 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 B 课内外作业、学习单元应完成的作品 C 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D 终结性考试成绩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涉及到的信息要素主要有 A 教师的职业道德 B 教学设计 C 课堂教学实施 D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5 传统评价更关注评价的哪两项功能 A 甄别功能 B 选拔功能 C 激励功能 D 促进功能

质性评价的方法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在以往课程评价中,处于被评价者目前逐步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学业成绩是课程评价的惟一指标。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信息技术是新的学习方式的支撑,更是一种新的文化,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延伸。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看这节课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是否一一地达成。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评价课堂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志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评价的主题不同,评价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一,有关评价的信息要素也不相同。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评价的选拔作用应该彻底放弃。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量化的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因此是最有意义的评价方法。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结果性评价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伤害极大,必须取缔。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教学评价对反馈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教学的最终效果虽然体现在终结性评价上,但保证最终效果的关键却是过程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又完全依赖于一线教师。A 毫无疑问 B 不可能

篇7:教师全员培训总结

当我13号听了翟召博老师的精彩报告后,我一次次在反思,我真正感觉到自己跟不上新时代的教育了。我们平时只发现了学生的表面问题,并没有追溯根源,只有从根源上找到了突破口,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这些年当班主任,只顾着应付学校里分配的任务把班级工作干好,根本没有心思静下心来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现在的学生再用过去的老办法真的就不灵了。所以我们才感觉到工作累,学生难管理。

翟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到自己还停留在经验型教师的层面上,让我看到自己虽然有执着的工作信念,但工作的反思是及其不够的,就如翟老师说的要做到:经验+反思+学习=智慧。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班主任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这样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班主任的水准上。充分说明了总结自己的教育,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之重要。

我觉得这次学习不仅在班主任工作方面让我受益匪浅,在如何扮演好家长角色这个方面我收获更大。我不止一次地发表自己的感慨,如果在女儿还没出生前我能听到这么一次报告该多好。我替那些还没有孩子或孩子很小的老师感到庆幸。她们以后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许更轻松。

听了杨老师和韩老师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不得不引起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反思。不管你工作做得多么出色,一旦学生出现了伤亡,哪怕你是好心也没有人会理解,就会遭到指责,自己也会终生遗憾。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死亡就是毁灭性的打击。虽然我以前就感觉到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危险性,但是没有像今天更让我感到可怕。如果现在让我自己来选择,我宁愿多教几科,也不愿再当班主任了。自己的确感到有点力不从心,驾驭不了现在的学生了。

通过暑期培训,我充分理解了老师的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职守,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关怀学生,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求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超越自我,要有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的追求的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班主任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知识是财富,人生旅程是财富,教学经验、过程与感悟更是财富。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篇8: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1 成人 (教师) 学习的特点及培训原则

成人的学习不同于学生的学习。成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概念”, 这是人在心理上和社会性上成熟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成人的这些特点, 决定了教师学习的特点: (1) 教师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 (2) 教学经验是教师学习的重要资源; (3) 教师学习是知行结合的学习; (4) 教师学习是问题中心的学习, 他们要求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

基于以上特点,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 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以教师的需求和兴趣作为培训的起点; (2) 培训应当以教师的工作和实践为中心; (3) 培训过程中, 尽量创设问题情境, 让教师主动探究; (4) 培训过程中, 基于教师之间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年龄等差异性, 应当采用分组互帮互学、合作讨论、共同促进的方式。

2 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全面铺开, 在整个教师教育领域, 从环境建设到资源开发, 从专业建设到师资培训,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培训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陈旧

众多培训仍然停留在“培训者讲, 受训者听”的模式, 教学过程完全由教师按预先设计的步骤展开, 教学过程中很少给学员以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的空间, 学员缺少主动的探索过程, 能力得不到极大的培养和发挥。同时教学评价基本是采用统一的考试, 要求标准的答案, 无法体现学员应用信息技术所能表现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更难实现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内化过程。

2.2 学习内容和实际应用相脱离

教师培训非常注意过程控制和效果控制, 但培训后的应用却很少受到关注。很多授课教授、学者只是单纯讲理论和观点, 不联系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培训教师往往是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新理念, 但并不能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2.3 强调学科本位, 缺乏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 而目前的培训仍然是以学科体系为本位, 以课为教学单元, 以时间为衡量进程的基准, 缺乏课程整合。其结果是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技能。

因此, 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符合教师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 适应他们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水平, 从教师身边的信息谈起, 并与学科教学的内容相整合, 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3 EEP教学模式概述

我国学者对教学模式的概念说法不一。有人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去定义分析, 有人是从教学结构的方向来加以定义, 也有人是从组织教学的角度加以研究, 但终归可以理解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 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的教学程序及策略。EEP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分析和研究下诞生的。它在遵循教学原则和现代教育特点的基础上,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启发、主动探究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教与学双边活动, 使学员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习得方法、锻炼思维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 把教师、学生、教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案例启发, 分组探究并解决问题, 独立实践应用相结合, 引导学员协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EEP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从基本框架结构可以看出, EEP教学模式主要有3个教学阶段:案例启发阶段、主动探究阶段和实践应用阶段。这3个阶段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员的认知水平及原有计算机素养的差异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不同层次, EEP教学模式在3个不同教学阶段分别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4 EEP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基于上述分析, EEP教学模式正是从学员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这一角度出发, 以培养学员多种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具有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能力为基本思路构建的。EEP模式教学在3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

4.1 课前准备

讲授课程之前, 教师根据学员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年龄动态分层、动态分组。力争在小组的分配上做到同组异质、组间同质, 根据调查结果和课程特点制定教学策略。教师要运用教育技术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提供学习信息, 创设问题情景、揭示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

4.2 课中培训程序

(1) 范例启发阶段 (Example) 。知识、技能、经验的获得和规律的挖掘。授课教师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运用直观的方法, 让学员通过对范例的学习, 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学员在该阶段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范例启发引导学员从个别案例的本质特征去探讨“类”似的事例, 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二是挖掘规律和获得经验,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使学员发现、总结和掌握规律。范例启发阶段的教学步骤为: (1) 选择范例, 展示“个”例; (2) 范例启发, 上升为“类”; (3) 引导综合, 挖掘规律; (4) 指导迁移, 获得经验。

(2) 探究学习阶段 (Exploration) 。将新知识纳入学员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 教师通过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组织学员探究学习, 促使学员积极地思考、推理、确定联系, 激发学员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步骤为: (1) 教师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 (2) 交流协作, 解难释疑; (3) 学员自主学习, 解决任务; (4) 展示结果, 总结经验。

此外, 在整个探究学习阶段要特别注意小组及成员的学习评价问题, 实现以评价促发展, 而且评价本身也是教师信息素养的一个部分, 应培养教师学会评价的能力。评价不仅要面向结果, 而且要面向过程。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 均需着眼于学员的进步与发展, 特别是教师评价, 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 使每个学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3) 实践应用阶段 (Practice) 。巩固知识, 学以致用对于整个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阶段以学员为出发点, 以合作与自学为方式, 以培养学员的教学技能、独立思考、自学等能力为目的, 让学员联系教学实际,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并在实践中回顾和反思, 最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步骤为: (1) 确定主题。主题来自于学员的共同意愿,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此环节中, 教师要按课前分组进行, 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 通过组内共同协商来选择小组的主题, 并在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讨论下确定主题内容和大体框架并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的分工。 (2) 实践应用。根据主题构思作品, 并搜集资料、素材, 这期间要培养学员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软件, 培养学员的协作学习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小组成员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要互帮互学、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相互激励, 达到共同进步。

4.3 课后评价与实践成果研究—结果汇报

学员完成各自的作品后要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多元化多角度地对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学员成绩评定采取两项成绩的平均值计入培训成绩:小组合作评定成绩、个人作品成绩。除此之外, 在教学活动中要定期通过对学员的了解和成绩反馈做全面分析, 确保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张昊.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征与EEP教学模式的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4) :27-30.

[2]闫英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体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9.

[3]赵鸿章.西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实践与策略[J].甘肃科技, 2005 (3) :172-174.

[4]郝怀银.例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 (18) :24.

篇9: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全员培训总结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进修学院(校) 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任课教师而言也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为了促使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一些教师培训学校开始受到外界的关注。教师根据学校的安排或者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到进修学校去接受专业知识和授课技能的培训。在计算机技术逐渐普及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成为各中小学学校的重要科目,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然而,有些教师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进修之后,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就引发了进修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

从社会发展和教学实践来分析,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应该受到广大师生的共同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总是被放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上,这导致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结合新课标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心得。

一、在重视教师理论知识、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些教师到培训学校学习就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希望能学到更多教书育人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要求进修教师在扎实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所以,在培训进修教师时,授课教师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入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在进行培训时,要注重受训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将信息技术的操作流程讲授完以后,要给受训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独自摸索经验,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生搬硬套别人的授课经验。另外,还可以组织受训教师们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问题展开讨论,让教师们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大家既可以互相学习取得进步,还可以在不断摸索中找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授课方式。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有不少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有些学校将信息技术课程当作副科,没有加以应有的重视,就连教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待遇也受到了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其实,基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承担繁重的教学教研工作任务外,还额外承担着学校大量信息技术相关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不少教师心里有委屈。所以,我们在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进修培训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他们理论、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心理素质、道德修养方面的培训,让教师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定位。信息能力作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有助于全民信息素质的提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向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积极参与教师培训也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为参与进修的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引导受训教师从实践中掌握教学改革的要求

不少参与培训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他们对信息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但是还不会将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很好地联系起来。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进修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首先,我们进修学校的授课老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改革观念,并将这种新观念融入授课当中去。其次,可以组织优秀教师进行轮流试讲,让他们吸取新课改的精髓。作为培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的业务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关系到进修培训的质量和受训教师返回单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实践、实践、再实践,持续地钻研,在实践中落实新课标的思想,并将这种有效成果传递给参与进修的教师。

四、进修学院(校)在反复强调教学改革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将新课改的内容落实,对受训教师的教育效果要有明确的考核内容和标准

由于每个参与培训的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差异,他们在同一时期学习同样的内容,然而每个人掌握的程度不同。所以学校要结合每位受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相关的考核,清楚掌握每位教师的学习情况,并将教学考核成果尽快反馈给授课教师,使授课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另外,进修学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组织受训的教师共同成立一个网络平台,将信息技术相关的信息及时公布上去,教师们也可以共同在网络平台中分享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及时弥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模式 打造嘉定教师教育新天地[J].上海教育科研,2008(01).

[2]林致桐.浅析进修学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策略[J].学周刊,2015(01):71.

[3]俞本山.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在校本研修中的角色定位[J].现代教学,2012(Z1):55-56.

上一篇:过年贴春联的寓意与象征下一篇:你不知道的扬州习俗-七夕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