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2024-04-21

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共14篇)

篇1: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TV 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名 1 水利学报 2 泥沙研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水利水电技术 5 人民黄河 6 水力发电 7 水科学进展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名 1 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 3 环境科学学报 4 环境化学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6 环境科学研究 7 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 9 环境工程农业环境保护(改名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1 化工环保 12 工业水处理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名 1 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通报 4 土壤中国水土保持 环境)水土保持通报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农业工程类)

序号 刊名人民长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0 水力发电学报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2 中国农村水利发电 13 长江科学院院报 14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序号 刊名 13 海洋环境科学 14 中国环境监测 15 环境科学与技术 16 水处理技术 17 农村生态环境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1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2 自然灾害学报 23 水资源保护

序号 刊名 7 应用生态学报 8 土壤肥料水土保持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与环境(改名为:生态

篇2: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山东医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京医学

医学与哲学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卫生研究营养学报工业卫生与职业病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中国辐射卫生卫生毒理学杂志辐射防护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卫生统计劳动医学(改名为:环境与职业医学)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医院管理现代预防医学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国消毒学杂志中国妇幼保健

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成药中药材中医杂志中国针灸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药药理与临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医药学报上海中医药杂志辽宁中医杂志新中医时珍国医国药陕西中医江苏中医(改名为:江苏中医药)四川中医

R3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役学杂志生理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病毒学报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学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细胞与分子免役学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上海免役学杂志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免役学杂志中国微循环神经解剖学杂志

R4 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临床检验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理疗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综合临床现代康复(改名为:中国临床康复)护士进修杂志

R5 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高血压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临床荟萃

R6 外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外科矫形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

R71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生殖与避孕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 儿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R73 肿瘤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肿瘤杂志癌症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肿瘤肿瘤防治研究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 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改名为: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77眼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研究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R78 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篇3: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核心期刊的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等12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50余种,统计到的文献数量共计65亿余篇次,涉及期刊14728种。参加核心期刊评审的学科专家达3700多位。

北京地区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部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等相关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加了研究。

由建筑技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建筑技术》创刊于1970年,是国内出版时间早、知名度高、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科技期刊,其内容代表了中国建筑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

《建筑技术》自创刊以来,不遗余力地在我国建筑业中传播和推广建筑新技术,为广大建筑企业及时提供了大量先进、实用、经济、简便的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

篇4: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力提升

【关键词】核心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指标;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出版

【作者单位】温国泉,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覃泽林,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兰宗宝,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能1598024-1-6)资助;广西农科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广西农业核心期刊目标环境因素创建研究”(2007031)的研究成果之一。

《广西农业科学》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2007年被评为“广西十佳自然科学期刊”,2009年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 2011年更名为《南方农业学报》(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2011年、2014年连续两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6版、第7版),2015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武大版)。

本刊在报道热带、亚热带作物研究方面极具地域特色,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有强大的学术影响力。从2007年开始,笔者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及广西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与服务能力建设)的资助下,开展了提升打造广西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及其国际化研究,对近似类型中文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发文地区分布等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量化研究核心期刊目标环境各因素,有针对性地指导编辑出版实践工作。

一、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旗下的期刊评价系统,其基础数据源于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引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客观反映了学科内各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定位,并对期刊的办刊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为期刊出版、期刊管理、科研管理和期刊采编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中国知网(www.cnki.net),其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已建成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1]。以CNKI旗下《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2012—2015)、《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2007—2014)为基础数据,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库》文献计量评价和模型,选择《广西农业科学》核心期刊目标环境因子,形成核心期刊参数量化比较指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二、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的指标特征与参数选取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全国中文核心要目总览》给各学科核心期刊是这样定义:刊载某学科(或专业)论文达到一定数量,能够反映该定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相应的前沿动态,使用率(包括被引率、文摘率、流通率等)较高,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强,受到该学科(或专业)读者和研究人员重视的期刊[2]。通过对《中国知网综合性农业科学学科期刊影响因子表》(2009版,基础研究类期刊)47种农业生物类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如下指标特征:(1)80%的期刊影响因子都大于0.479;(2)80%的核心期刊其基金论文比均大于0.187;(3)80%的核心期刊其年总页数均大于576;(4)核心期刊的出版频率明显高于来源期刊和普通期刊,出版时滞越短的期刊越容易成为核心期刊;(5)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最高,其次是统计源期刊,一般期刊最低。自1996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引入影响因子概念,影响因子就成为核心期刊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项目立项当年广西生物科学类刊物仅有《广西植物》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且多次连续收录,表明该期刊易于被科研工作同行所接受,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高的学术质量[3]。影响核心期刊评价的指标因子有很多,根据短板理论,紧紧抓住《南方农业学报》重要、薄弱环节,从核心期刊学术水平、评价标准分析研究出发,找出与核心期刊的差距与不足。由于被摘量、他引量、被摘率等评价指标与发表文章的先天来源及质量关系密切,这些指标的影响主要受刊发文章质量的影响,因此不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在提高文章质量及核心因子对策上将会涉及。笔者综合考虑,选择广西生物科学类代表性期刊《广西植物》、我国西南及华南代表性农业生物类期刊《广东农业科学》《西南农业学报》与《南方农业学报》做相近类核心期刊的比较分析,选择核心期刊评价因子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发文地区分布、同类期刊排名与影响因子(IF)等指标进行探讨分析。

三、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变化趋势

nlc202309090739

从《广西植物》《广东农业科学》《西南农业学报》《南方农业学报》4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图(图2)可看出,《南方农业学报》前3年的影响因子值在四种期刊中位列第一或第二,IF值在0.84—1.02之间,与提升影响因子值的对策措施有密切关系。其后两年影响因子值略有下降,排名第三,这应该跟2011年《南方农业学报》由《广西农业科学》更名有一定关系,新的刊名需要一定时间提升知名度与沉淀质量。2014年统计指标中,《南方农业学报》影响因子值在4种期刊中跃升排名第一,比上年增加67.0%,而同期其他3种期刊增幅仅为10%—11%。这说明新刊名经过3—4年的知名度提升与高质量论文的沉淀,《南方农业学报》已充分获得同行作者及读者的认可。

四、核心期刊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与排名分析

基金论文比是体现核心期刊学术水平的稿源特征参数之一。由于基金项目立项前就已经通过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委托业内知名专家论证评审,该类文稿具有学术水平较高、研究深入等特点,可在总体上衡量期刊稿件质量的高低[4]。从表1可知,《南方农业学报》基金论文比指标自2007—2014年逐年走高,从2007的64.7%到改刊名首年(2011年)的86.9%,逐步达到近两年刊发论文均为各级基金资助的研究文稿,7年间提高了35.3个百分点,尤其是最近3年提高较快。从排名来看,《南方农业学报》基金论文比指标在2007年农业科学类449种杂志中排名第83名,而2014农业科学类376种期刊中仅有27种基金论文比达到100%。这是编辑部有选择性组稿、深挖作者研究潜力和紧抓论文质量的积累成效,同时,对比前述该刊影响因子的跃升,说明了基金论文比高的期刊,其被引率和影响因子也较高。

出版时滞为期刊出版论文的日期与该期各篇文章收稿日期之差。统计分析2007—2014年期刊平均时滞有助于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逐步缩短出版周期。从表1可看出,《南方农业学报》2007—2014年平均出版时滞从101.7天至190.4天不等,2009年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后,出版时滞一度有21—28天的下降,这表明刊期由双改单初期可使论文得以较快发表。然而自2011年刊名由《广西农业科学》改为《南方农业学报》后,近4年间平均出版时滞有较大幅的增加,原因是期刊于2011年和2014年连续入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后,来稿数量呈倍数增加,在稿件的优中选优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稿件的出版周期就被拉长了。但科学技术成果是有时效性的,成果早日面世可缩短科学技术向实体产业及商品转化的时间。从核心期刊文献评价指标来看,论文的出版时滞有一定的权重,因此,在减少优秀稿源流失、保证出版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将论文出版时滞降低到合理幅度,一般以3—6个月为适宜。

五、提高期刊影响因子及核心评价指标的建议

期刊影响因子及核心评价指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和递进。以《南方农业学报》为例,对照影响因子等核心评价指标制订工作方案指导实际编辑出版工作。结合前述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以及发文地区分布等评价指标分析,应该重点提高期刊论文被引率、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等指标,并根据实施效果对方案进行完善、查遗补缺。对照指标完善编辑出版方案指导工作实践,笔者有如下建议可供同行参考。

一是重点打造特色栏目。特色栏目的打造是提高期刊学术水平、扩大影响力的重中之重,针对《南方农业学报》来说,首先要突出中国—东盟特色,注重学术期刊发展的地域性和国际性。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加强对东盟国家热带、亚热带农业生物科技的报道,既符合广西“十二五”科技规划纲要精神,也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其次栏目设置要紧跟前沿理论,引导创新。比如广西的甘蔗栽培面积最大,前沿研究最深入,应加强与全国及热带国家相关甘蔗科研单位紧密合作,争取集中、重点、连续、快速刊发一系列的重量级文章,将会大力提升文献的基金论文比、出版时滞、被引率及影响因子等[5]。

二是提高被摘量、被引量,努力提升影响因子值。要提高被摘量,就需要加入多种文摘检索工具,如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及农业生物学科各专业文摘等。影响因子是期刊评价的重要定量指标,目前国内外学界广泛用其来衡量和评价学术期刊,几乎已成为体现一种期刊重要程度的代名词。需要保持一定量的年载文量,多发高质量文章,较高的被引用可大大提高文献的被引量,过高过低的载文量都将影响影响因子值的波动。

三是要适当向基金论文倾斜。如前所述,基金项目成果论文具有学术水平较高、研究深入等特点,因此,坚持紧跟国家前沿科技导向,多刊发高水平基金项目尤其是国家或国际基金项目资助的学术论文,对期刊入选核心期刊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四是要缩短出版周期,加快优先数字出版(Online First)。研究结果表明,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与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有关,出版周期越短,总被引频次就越高,相应的影响因子值也高。一般来说,核心期刊的出版频率明显高于统计源期刊和普通期刊。期刊的时效性越强,信息容量越大,在行业内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在线优先出版,是解决出版时滞问题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国际优先出版争夺优质稿源方面,可迅速抢占科技发现首发权和竞争主动权,吸引优秀稿源回流,改善我国期刊出版受制于海外数据库的被动局面。

五是加入尽可能多的国内、国际知名数据库,持续有效地扩大刊物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对核心期刊评价来说,确定评价指标与权重后,选择恰当合适的统计源也是确保评价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评价指标统计源的选取原则是学科全面、选刊恰当、编辑规范、卷期齐全、用户量大、统计方便。因此,加入尽可能多的数据库也是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有效方法,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此外,应当通过努力多方加入国外各种重要知名数据库,如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等。

中文核心期刊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建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影响因子的措施还有很多,如制定导向政策、举办大小学术会议、提高英文信息量、降低语种影响,以及良好的读作者用户体验等,这些均是期刊编辑部提升期刊影响因子需要考虑的[6]。当然,入选核心期刊并不是期刊编辑出版的最终目的,提升期刊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社会科技进步才是我们办刊的终极目标。

[1]中国知网.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EB/OL]. http://cnki.net/gycnki/gycnki.htm,2016-01-30.

[2]吴敬涛,杨桂英. 学科基金论文比对中文核心期刊排名的影响——以《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J]. 黑河学刊,2013(8).

[3] 梁雁. 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以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为例[J]. 出版广角,2011(8).

[4]陈汉忠. 17种获奖师范类高校学报主要文献价值指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 (1).

[5]金碧辉,汪寿阳,任胜利. 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4).

[6]温国泉,梁贤,林涛等:《广西农业科学》文献传播与影响因子分析评价[J].广西农业科学,2009 (1).

篇5: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在我国化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居第一位

据北京大学出版社于年出版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中公布的结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位居化学类核心期刊表(见附表)中的第一位。 核心期刊研究工作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中“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个子课题。这次出版的要目总览(第三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工作研究会主持, 经148位专业人员依据一次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 二次文献的分布和引文分布的`三大规律, 以电子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工具, 采用多种指标综合筛选法, 历时一年多时间的潜心研究, 并经214位学科专家评审鉴定所获得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按照课题组的界定, 学科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 刊载论文较多, 论文学术水平较高, 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 因此这部核心期刊要览不仅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还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表化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序号 期刊名称 序号 期刊名称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 催化学报 17 结构化学 2 分析化学 10 有机化学 18 分析试验室 3 化学学报 11 高分子学报 19 化学试剂 4 物理化学学报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 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5 化学通报 13 无机化学学报 21 分子催化 6 应用化学 14 化学物理学报 22 分析测试学报 7 中国科学, B辑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 23 分析科学学报 8 色谱 16 中国稀土学报 * 引自《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年,卷(期):200122(2)分类号:关键词:

篇6:地理及资源科学类期刊排名

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

2.核心A类期刊

经济地理环境科学资源科学

3.核心B类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城市规划汇刊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人文地理

地域研究与开发旅游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干旱区资源与环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农村生态环境上海环境科学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土地学会人文、经济地理

同济大学

河北省科学院、河北省计委地理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研究所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计委地理研究所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武汉文献情报

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篇7: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文章来源:商学院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1日点击次数:799 22种重要期刊(A类):

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报 会计研究科研管理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南开管理评论

管理工程学报

预测

情报学报

科学学研究

8种提名重要期刊(B类):

管理学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研究与发展管理

数理统计与管理

篇8: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人工晶体学报》以论文和简报等形式报道我国在晶体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红外材料、发光材料、新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纳米材料、超硬材料和和高技术陶瓷在理论研究、 生长技术、性能表征、加工以及生长设备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已成为世界了解我国人工晶体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窗口。《人工晶体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全文电子版被“中国知网”、 EI、美国《化学文摘》(CA)等收录。$

《人工晶体学报》现为月刊出版,大十六开,每期约300页,2016年每册定价100元,全年定价1200元,订阅本刊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

欢迎广大作者和读者踊跃投稿和订阅!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人工晶体学报》编辑部邮编:100018 $

电话:010-65491290

E-mail :jtxbbjb@126.com

篇9: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关键词:金荞麦;(-)表儿茶素;体外抑菌

中图分类号: S482.2+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308-03

收稿日期:2014-02-1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KJ2012A28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210376004)。

作者简介:黄仁术(1976—),女,新疆阿克苏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天然活性物质研究。E-mail:ahhrs@126.com。植物是抑菌活性物质的天然宝库,Grange等报道约有2 400种植物具有防治有害生物的活性[1]。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作为一种具有开发前途的资源植物,目前有关其抑菌方面的研究较少,且未涉及具体的抗菌活性物质成分。如有关文献报道金荞麦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等有抑制作用[2-5];而陈福勇等发现金荞麦乙醇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6];张永仙等则报道金荞麦乙醇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与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猪链球菌、克氏肺炎球菌等几乎无抗菌作用,但在体内却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7]。实际上,金荞麦乙醇提取物为一类含原花色素的缩合性单宁混合物,主要由(-)表儿茶素及其二聚体组成,其中(-)表儿茶素单元的含量占65%~70%[8]。为此,本研究对金荞麦乙醇提取物——(-)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对一些代表性细菌和真菌的抗菌效果,从而为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及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金荞麦采集于安徽省潜山县;(-)表儿茶素纯度为98%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试验菌株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细菌和真菌,其中革兰阳性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代表,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代表,真菌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为代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PDA培养基。

1.2仪器设备

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202-1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浦东英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2/HH-4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YX-450电热蒸汽压力消毒器(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PYX-150HA恒温恒湿培养箱(科立仪器),SW-CJ-1C洁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提取与测定建立香荚兰素-盐酸分光光度法对(-)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标准曲线:D=0.226 2C-0.012 6,R=0999 3,其中,D为吸光度,C为测定液浓度(μg/mL)。称取20.0 g金荞麦根部粉碎物,70%乙醇浸泡24 h,提取物用布氏漏斗抽滤提取得到上清液,上清液继续用旋转蒸发仪旋转蒸发得到浓缩提取液,直至冷凝装置不再有液体滴出,倒出提取液,量出为37 mL,封口冷藏保存。提取液测定时,用移液枪取10 μl提取液和10 mL乙醇于50 mL容量瓶中,用1%香荚兰-浓盐酸定容,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测定液中(-)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浓度[9],试验重复测定3次。

1.3.2供试菌株的复苏与纯化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37 ℃条件下培养 1 d。接种酿酒酵母、黑曲霉、灰绿青霉于PDA培养基,28 ℃条件下培养3 d。再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培养,如此重复4次,得到纯种菌体。用接种铲刮下纯种菌体,无菌水稀释备用。

1.3.3牛津杯法测定(-)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抑菌效果在倒好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分别加入100 μL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菌液,在PDA培养基上分别加入100 μL酿酒酵母、黑曲霉、灰绿青霉菌液,涂抹均匀。用镊子夹取已经灭菌的牛津杯置于平板中央,用已灭菌的移液枪移取200 μL浓缩物加入牛津杯中。细菌在37 ℃条件下培养1 d,真菌在28 ℃条件细培养3 d,观察并测量抑菌圈。

1.3.4(-)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MIC、MBC测定每组取灭菌小试管10支,按照1~10编号,细菌每管加入牛肉膏汤1 mL,真菌每管加入马铃薯葡萄糖液1 mL;采用二倍稀释法,用吸管吸取提取液 1 mL放入第1管,并反复吹匀;接着从第1管吸出1 mL放入第2管同样吹匀后吸出1 mL放入第3管,依次逐管进行稀释到第8管;然后各管加入0.5 mL供试菌菌液。第9管为加入1 mL提取液但不加菌液的阴性对照管,第10管为不加提取液只加0.5 mL供试菌菌液的阳性对照管。细菌在37 ℃条件下培养1 d,真菌在28 ℃培养3 d,根据各管菌液生长情况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nlc202309040105

进一步将未见细菌或真菌生长的各试管内的培养液移种到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或PDA培养基上,细菌在37 ℃条件下培养1 d,真菌在28 ℃条件下培养3 d,根据培养皿中菌落生长情况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

2结果与分析

2.1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含量

由表1可见,金荞麦的乙醇提取物经旋转蒸发浓缩后,其(-)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含量达到10.019 mg/mL,总提取量占其块根干物质质量的1.85%。

表1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含量测定情况

重复测定液吸光度测定液中活性物质

含量(μg/mL)提取液中活性物质

含量(mg/mL)Ⅰ0.4391.9969.982Ⅱ0.440 2.00110.004Ⅲ0.443 2.01410.071平均0.4412.00410.019

2.2(-)表儿茶素类 活性物质抑菌效果

由图1可知,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在10.019 m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大肠杆菌均形成抑菌圈,表明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但对黑曲霉、灰绿青霉没有形成抑菌圈,表明没有抑菌作用。进一步测量表明,相同浓度下,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对上述菌群的抑菌圈直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表2)。

2.3(-)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MIC、MBC

从表3中可知,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52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5.01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 2.505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MIC为 5.010 mg/mL。

3讨论

金荞麦乙醇提取物原液——(-)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含量在10.019 m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灰绿青霉没有抑制作用。(-)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MIC分别为1.252、2505、5.010、5.01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5010 mg/mL;因提取液原液的浓度关系,未测定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的MBC。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不同,主要原因是活性成分对不同菌种的菌丝或孢子的生长抵制能力不同所致[10]。同时,试验结果与前人对金荞麦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情况报道不一,可能与提取液中的活性物质浓度不同相关。

香荚兰素比色法测定(-)表儿茶素时,所测物质应包括(-)表儿茶素、(+)儿茶素,以及二者的二聚体和没食子酸酯等(-)表儿茶素类物质总含量[11]。此类含原花色素的缩合性单宁混合物可以通过结合细菌细胞壁蛋白质,聚集细胞脂质,以及单宁自氧化产生过氧化氢,干扰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进一步改变细菌细胞壁脂肪酸的组成,从而减缓细菌的生长[12]。

表2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的影响

供试菌抑菌圈直径(mm)金黄色葡萄球菌13枯草芽孢杆菌10酿酒酵母12大肠杆菌9黑曲霉-灰绿青霉-注:“-”表示未见明显抑菌圈。

表3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MIC、MBC

参考文献:

[1]Grange M,Ahmed S. Handbook of plant with pest control properties[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88:41.

[2] 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29-632.

[3]冯黎莎,陈放,白洁. 金荞麦的抑菌活性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3):240-244.

[4]艾群,王斌,王国清. 金荞麦制剂的抑菌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02,26(9):666.

[5]周玉岩,乔红杰,李春玲,等. 金荞麦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9(5):44-46.

[6]陈福勇,甘孟侯,何静荣,等. 金荞麦对几种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J]. 中兽医学杂志,1987(4):5-7.

[7]张永仙,王权. 金荞麦有效成分的抗菌抗感染作用[J]. 云南畜牧兽医,1996(2):22.

[8]姚荣成,黄梅芬,吴友仁,等. 云南产金荞麦根茎抗肿瘤有效部位的化学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1989,11(2):215-218.

[9]黄仁术,王得胜,何晓梅,等. 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荞麦(-)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3):36-39.

[10]冯黎莎,付先龙,陈放,等. 金荞麦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初探[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3):688-691.

[11]黄仁术,尹汪斌,何晓梅,等. 乙醇提取金荞麦(-)表儿茶素类活性物质的工艺[J]. 生物加工过程,2011,9(4):35-40.

[12]刘秀丽.植物缩合单宁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罗明华,张卢水,阮期平,等. 四川省不同种质金银花绿原酸含量的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311-313.

篇10:论文四大类分类表

等级:论文收录数据库

一类:

《科学引文索引》(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工程索引》(EI)

《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HCI)

《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

新华文摘(全文)

二类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三类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国内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学报

四类

篇11:宾馆饭店类自我评估报告备案表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宾馆饭店类)“四个能力”自我评估报告备案表

单位名称:碧海阳光国际温泉评估时间:2012年月日评估成绩:100

篇12: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科分类表

类别

专业学科

基础

医学类

医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胚胎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包括医学病毒学等)、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技术、医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临床

医学类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病学、性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理疗学、麻醉学、保健医学、临床放射学、急诊医学、核医学、肿瘤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护理类

基础护理学、特殊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专科护理学、中医护理、护理学其他学科

口腔

医学类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影象诊断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矫形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病预防学、口腔组织学与口腔病理学、口腔医学其他学科 临床

检验类

寄生虫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其他学科

药学类

药物化学、微生物药物学、放射性药物学、药剂学、药效学、药物管理学

药物统计学、生物药物学、药学其他学科

公共

卫生类

食品卫生学、营养学、流行病学、劳动卫生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媒介生物控制学、环境医学、职业病学、地方病学、社会医学、卫生检验学、儿少卫生学、妇幼卫生学、毒理学、消毒学、放射卫生学、卫生工程学、优生学、健康教育学、公共卫生学其他学科 中西医结 合类

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医类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经络学等)、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口腔科学、中医老年病学、针灸学(包括针刺镇痛与麻醉等)、按摩推拿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包括气功研究等)、中医护理学、中医食疗学、方剂学、中医文献学(包括难经、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腧穴学等)、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学其他学科

中药类

篇13: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已有学者对国内专业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进行过研究和分析,涉及体育科学、农学、医学等学科领域。这些研究既有对学术栏目设置一般规律的探讨,也有针对专门学科领域特有规律的分析。安全科学类学术期刊的栏目怎样设置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少有报道。考虑到安全科学研究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开展安全科学类期刊栏目设置的比较研究,对于办好学术期刊、促进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栏目设置现状,认识栏目特点,笔者对我国7种安全科学类学术期刊的栏目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就栏目的基本类型组成、稳定性和多样性进行比较,以期为优化安全科学类学术期刊栏目设置提供依据和借鉴。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 据

以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中文核心期刊”)和“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下简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安全科学类期刊为基础,确定了7种学术期刊,基本信息如表1。其中,《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的,《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单独收录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自2011年由“双月刊”更改为“月刊”。另外,鉴于近年来自然灾害对人类安全的影响加剧,增加了自然灾害方面的期刊。收集了表1中所有期刊2010年全年各期期刊(不含增刊),对其栏目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学术类栏目,如期刊声明、消息、书讯、更正等不在分析之列。

1.2 研究方法

为研究安全科学类期刊栏目设置的共同特点,以及不同期刊之间栏目设置的差异,笔者利用相关的数据对栏目基本类型、稳定性、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栏目基本类型是指学术期刊为实现办刊宗旨而设有的基本栏目类型。一般按照设置栏目所要体现的意图,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反映作者研究内容的学科专业属性的学术研究类、体现编辑意图的学术指南类和展现读者与编者及作者关系的学术互动类。栏目稳定性是指学术期刊为保持其特色,在各期连续重复或间隔重复设置一些栏目。栏目设置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各期之间栏目的类型和数量关系。按照栏目在实现期刊的整体构思与定位中的重要性和出现的频率,栏目又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在各期连续重复或间隔重复设置的固定型栏目和不定期设置的选择性栏目。栏目多样性是指学术期刊的各种栏目类型的数量和比例关系,是期刊整体功能的反映。通常成熟的学术期刊应保持一定的栏目多样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栏目基本类型与学术期刊功能

7种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学术期刊的栏目基本类型设置情况见表2。除《自然灾害学报》外,其他6种学术期刊都分设栏目,并设有学术研究类的栏目。7种学术期刊都没有设置学术互动类栏目。其中,只有3种设有学术指南类栏目,而且栏目出现的频率比较低。学术期刊的栏目是期刊编辑依据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结合作者稿件情况、读者需求特点,对期刊主体进行分类、编排所形成的类目,是作者来稿、读者需要、编辑意图三者综合分类的结果。因此,一种学术期刊的基本栏目设置应充分考虑到作者、编者和读者的需要,类型上应设有分别侧重于作者、编者和读者的栏目。一般应以反映学科领域发展的、按学科专业划分的研究成果类栏目为主。但是,上述7种学术期刊的栏目基本类型设置情况显然对充分实现学术期刊的功能不利,尤其是促进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的功能。合理设置3种栏目基本类型的比例,发挥不同栏目类型的作用,涉及到若干办刊因素,如办刊宗旨、主编意识、编辑力量等等,而这些因素都因刊而异。因此,应依据不同期刊的具体情况,改善3种栏目基本类型的设置情况。

2.2 栏目稳定性与学术期刊特色

按照栏目基本类型统计了7种学术期刊的栏目稳定性情况,见表3。对于学术研究类栏目,同一栏目在全年所有期中出现频率大于70%的栏目数显示,7种学术期刊都具有较高的栏目稳定性。对于学术指南类栏目,同一栏目在全年所有期中出现的次数显示,3种学术期刊的栏目稳定性普遍较低。学术期刊中高稳定性的栏目能够提示并表现期刊刊发文章的风格、属性和范畴, 是巩固原有读者和作者、发展更大的读者群的根本保障。在上述研究中,每种学术期刊的学术研究类栏目都有较高的稳定性,显示了期刊的学术特色。实际上,学术指南类栏目的高稳定性更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设置该类栏目本身就表明了期刊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另一方面该类栏目容易影响特定领域的研究趋势。在7种学术期刊中只有3种期刊设有学术指南类栏目,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安全科学学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积极设置学术指南类栏目不仅是必需的,而且能够发挥办刊的主动性,引导特定领域的研究,更有助于建立期刊的特色。

2.3 栏目多样性与学术期刊持续的良性发展

从3种基本栏目类型的多样性来看,7种学术期刊都没有设学术互动类栏目,也就谈不上多样性了。其中,只有3种期刊设有学术指南类栏目,而且每种期刊只有一个学术指南类栏目(见表3),比较其多样性的意义不大。在7种学术期刊中,除《自然灾害学报》不分栏目外,其余6种期刊的学术研究类栏目数最小为2,最大为9。因此,笔者重点分析学术研究类栏目的多样性,统计结果见表4。从栏目设置的总体情况看,6种期刊其学术研究类栏目的设置各有特点,不同期刊之间栏目名称差异很大,完全相同的栏目很少(只有安全工程和公共安全两个栏目出现过两次),显示了较高的多样性。其中,《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论文栏目和特定专题栏目)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学术论著栏目和现代安全技术与管理栏目)的栏目设置不太合理,分析这两种期刊的其他数据也就没有意义。而《安全与环境学报》、《工业安全与环保》、《消防科学与技术》和《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这4种期刊都设有较多的栏目,且每期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栏目(见表4),显示了较高的栏目多样性。对照表3中的高频率栏目数据,这4种期刊也同时具有较高的栏目稳定性。此外,尽管出版周期不同,这4种期刊的每期平均栏目数、每期栏目载文平均篇数、年同一栏目载文平均篇数都比较接近。

为认识栏目的多样性,进一步分析上述4种期刊学术研究类栏目设置的特点。《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栏目数最多(9个),其栏目设置依据了国家标准GB/T 13745- 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 ,9个栏目的名称均取自该标准中相关二级学科的名称,并保持高度一致。《消防科学与技术》的栏目与该标准中的相关三级学科相当,且自成系统。《安全与环境学报》和《工业安全与环保》的安全科学类栏目归类比较复杂,看不出统一的设置依据,有些栏目如“安全工程”,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的分类名称一致,但大多栏目如“安全评价”和“职业安全与健康”都与这些分类不一致。目前,采用学科分类或以学科分类为主的划分方法设置栏目,已成为大多数专业学术期刊的做法。另一方面,学术期刊还应不断舍弃不合时宜的栏目,积极策划和创建与读者市场、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新栏目, 提高期刊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笔者所讨论的学术期刊栏目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是动态的,是与其学科发展阶段相呼应的,只有这样学术期刊才能保持活力,获得持续的良性发展。

显然,上述大部分期刊的栏目建设无法应对当前安全科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尚需要进一步优化其学术栏目的设置。

3 结 论

安全科学类学术期刊是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反映,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对该学科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期刊的办刊水平、栏目设置等因素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开展安全科学类期刊栏目设置的比较研究对于提高办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对我国7种安全科学类学术期刊的栏目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就栏目的基本类型组成、稳定性和多样性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学术研究类栏目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在7种学术期刊中有4种期刊具有较高的栏目多样性,而且这4种期刊也同时具有较高的栏目稳定性。为此,进一步分析了这4种期刊学术研究类栏目设置的特点。

研究还表明,安全科学类期刊的栏目设置亟需得到优化,可以通过建设3种基本栏目类型来完善学术期刊的功能,通过提高栏目稳定性和多样性培养期刊的特色,提高期刊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良性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应指出对学术研究类栏目的优化设置应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嘉锡.既是“龙尾”也是“龙头”——要重视并做好科技期刊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0,(1):2.

[2]陈华平.优化学术类期刊栏目设置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4):279-281.

[3]李建安.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命名及方法评价[J].编辑学报,2000,12(1):10-13.

[4]张永保,周学荣.体育类核心期刊中8家学报栏目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6):1090-1092.

[5]汪恒英,邝文国,马永祥.2006年我国14种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栏目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5):786-788.

[6]李贵存,刘小梅.46种委托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栏目设置分析[J].编辑学报,2003,15(4):251-253.

[7]朱强,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GB/T13745-2000,学科分类与代码[S].

篇14: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据2007年-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提供的数据,对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和被引半衰期进行统计分析,以剖析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发展变化趋势。

关键词:

期刊评价 出版 核心期刊 学术影响力

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既主导作者的投稿趋向,又左右作者的引用行为。目前关于期刊学术影响力研究的报道较多。为了解我国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科研绩效和科技影响力,继而了解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质量和水平,文中以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期刊被引指标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一、数据和方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以下简称《总览》)通过文献计量统计、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中文核心期刊”,较全面地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刊载了本学科学术水平较高且影响力较大的论文,能代表编辑出版界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向,大多数高水平的出版科学研究论文也选择优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以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以核心期刊作为统计数据的来源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文中选取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作为统计对象,包括《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编辑学刊》和《中国编辑》。

以2007年-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以下简称《报告》)为源数据,分析上述8种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共8个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并计算8个指标的4年平均值和归一化值,然后计算第k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估值。最后将综合评估值按从大到小排序,即可知道各期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1.总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是一个评价期刊学术影响的非常客观实际的指标,可显示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一般情况下,研究者重视程度高的期刊总被引频次也高;创刊时间长的期刊总被引频次也会相对较高;载文量大的期刊总被引频次也会较高。表1给出了2006年-2009年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及其4年平均值和归一化值。

从表1中可知:这8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每年均大大超过了《报告》收录的中国新闻出版类期刊(以下简称“新闻出版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且逐年上升;排名靠前的4种期刊每年的总被引频次均高于新闻出版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总被引频次>1000的期刊数在2006年-2009年均分别为2种,说明这2种期刊(《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所刊载的学术论文被他人广泛地使用,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在科技发展和交流中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这8种期刊在总被引频次4年平均值上的差异非常明显。从4年年度变化来看,除《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刊》外,其他6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呈上升态势,说明这些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正在逐年加强。

2.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质量、选择核心期刊时使用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可以认为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过程中的影响力和作用相对越大。表2给出了2006年-2009年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其4年平均值、归一化值。从表2可知:这8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每年均高于新闻出版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前3种期刊每年的影响因子均高于新闻出版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影响因子≥1的期刊数在2006年-2009年分别有2、2、1、1种;各期刊之间的影响因子差异显著,影响因子4年平均值最高者为最低者的8.27倍。

3.即年指标。即年指标是指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篇均被引频次,它体现了一种期刊被引用的速度,可衡量该期刊对本学科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是否处于学术前沿,是否被学界和读者及时关注,也可用来衡量期刊发表论文的平均影响力水平。表3给出了2006年-2009年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即年指标及其4年平均值、归一化值。从表3可知:这8种期刊的即年指标平均值每年均高于新闻出版类期刊的即年指标平均值;《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编辑之友》每年的即年指标值均超过了新闻出版类期刊的即年指标平均值,说明这些期刊刊载的论文具有更高的前瞻性,被关注和使用的速度更快,也反映了期刊编辑部在组稿时把握住了本学科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最新科技成果的及时报道抢占了先机。

4.他引率。他引率主要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期刊影响因子的客观程度。表4给出了2006年~2009年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他引率及其4年平均值、归一化值。从表4可知:这8种期刊的他引率平均值每年均低于新闻出版类期刊的他引率平均值;各期刊他引率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稳或轻微波动,《中国编辑》《编辑学刊》《中国出版》《编辑之友》的他引率每年均超过了0.90;影响因子排第一、第二名的《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他引率较其他期刊低,说明其自引率相对较高。期刊自引率是一种具有复杂效应的指标,是评价期刊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期刊自引率高,说明期刊载文的关联度和连续性好,情报自给能力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刊风格,并在某些领域的影响力正在增长,但同时又说明期刊的封闭性和排他性比较大。

5.引用刊数。引用刊数说明了期刊所刊载的论文对其他期刊的影响程度,一种期刊被不同的期刊引用得越多,其影响度越广。表5给出了2006年-2009年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引用刊数及其4年平均值、归一化值。从表5可知,这8种期刊的引用刊数平均值每年均高于新闻出版类期刊的引用刊数平均值,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这些期刊的影响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6.学科影响指标。学科影响指标可反映期刊在其学科领域内的地位,其值越高,表明其在该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越大。表6给出了2006年-2009年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学科影响指标及其4年平均值、归一化值。从表6可知:这8种期刊的学科影响指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且其平均值每年均低于新闻出版类期刊的学科影响指标平均值;《编辑之友》和《中国编辑》的学科影响指标值较大,表明这2种期刊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影响较大。

7.学科扩散指标。学科扩散指标是指在统计源期刊内引用被评价期刊刊载的论文的期刊数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之比。表7给出了2006年-2009年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及其4年平均值、归一化值。从表7可知:这8种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平均值每年均高于新闻出版类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平均值,且逐年上升;除《编辑之友》和《编辑学刊》外,其他6种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值一直在上升;学科影响指标值偏小的《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其学科扩散指标值却很大,表明这2种期刊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其论文还被其他学科的期刊或综合性期刊引用,说明期刊的学术影响已作用于其他学科。在统计中发现,这8种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和引用刊数的变化趋势一致。

8.被引半衰期。期刊被引半衰期是衡量期刊文献老化速度的量化指标。被引半衰期越长,文献老化速度越慢。表8给出2006年~2009年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及其4年平均值、归一化值。从表8可知:这8种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指标差异不太明显,其平均值每年均高于新闻出版类期刊的被引半衰期指标平均值;《编辑学刊》《编辑之友》《中国出版》和《编辑学报》的被引半衰期相对较高,老化速度较慢,可被他人利用的时间也较长,说明其利用价值较高,反映了期刊的质量较好。

9.期刊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估值。进行综合评估时,由于8个指标对期刊评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一般是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文中综合前人的经验和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权重:影响因子的权重为0.3,总被引频次和他引率的权重均为0.2,其他5个指标的权重均为0.06。最后计算得到2006年-2009年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估值,排序结果见表9。从表9的排名可以了解这8种期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情况,《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和《编辑学刊》是国内编辑出版界质量较好的编辑出版专业期刊。

结语

不同的期刊被引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期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文中以2007年~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为源数据,对8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进行学术影响分析,各期刊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不可忽视其在出版编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上一篇:国庆长假欢乐多下一篇:工厂采购的注意事项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