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2024-05-22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精选8篇)

篇1: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这种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各位同学,我们看看下面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论文,一起阅读吧!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论文

摘要:社会的经济行为实际上反映的是这个社会的文化特质,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的文化模式决定了现代的经济模式。

关键词:社会发展;经济模式;文化模式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西方民族通过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伦理精神,这对于整个西方社会来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新文化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而像中国、印度这样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东方民族,其“儒教”、“佛教”等原有宗教的精神严重抑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韦伯的观点十分具有争议,但也从一个侧面点明了文化底蕴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即有什么样的文化模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同样,经济行为也反作用于文化选择。

在人类历史中,文化与经济时而相互促进,时而相互阻碍,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文化的形成虽然与人类的经济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在成形之后就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一种文化模式,从而对人类的经济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以中国为例,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商人的传统地位不高,《论语里仁》中的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商业活动贴上了道德标签。后来的儒家思想一直秉承这一论点。到了宋代,陈亮与朱熹辩论,认为“义”与“利”并非不能相容,可谓异数。此后,一直到明,“义利双行”还是行不通的。文化上的鄙视大大抑制了人们从商的热情,中国古代的商业社会得不到更大的发展。但到明朝中后期,这一情况有所改变,我们从明清两代大量的文人所作的商人墓志铭中可以看出,官僚阶层与商贾集团的来往密切。商人需要一定的社会身份充门面,士人也需要经济上的支持,甚至像钱谦益这样的大家在他去世那一年,还出现过因病中无力为文,无奈将到访的黄宗羲反锁于书房,求黄连夜写完三篇文章,解决丧葬费用的故事。到了清代中期,商人凭借雄厚的财力迅速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做官这样的事也可以公开用钱来办到,则是此一历史时期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在明清以前不太可能,也与商人的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有关。

相比之下,在世界其他的农业文明中,发展初期也都不太可能把商业活动作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在很多国家的古典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类似“夏洛克”、“葛朗台”这样的暴发户或守财奴的负面形象。传统的西方社会对于商人的印象也是相对比较负面的,这种思想从《圣经》中很多章节都可以看到,如西方谚语有“骆驼进针眼比财主进天堂容易”之说。在漫长的中世纪里,神学更是高于一切,公开标榜自己追求物质则被认为是魔鬼附身。但与中国社会相似的是,经过了15、16世纪宗教改革,商业社会发展得到了促进,商人地位大幅提高。由国家支持的经济贸易行为逐渐成为光荣的事迹,这也极大地刺激了航海业的发展,海外冒险在给别国人民带来血与火的同时,也为西方世界带来了大量的黄金与白银。西方文化借助强势的经济开始在全世界盛行起来,也是基于此,殖民文化才有了大行其肆的可能。这更加大了东西方社会的经济差距。

文化不仅通过形成文化模式来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走向,有时也会通过间接地方式对经济加以影响。在余英时先生版的《士与中国文化》中谈到明清之际出现的“弃儒就贾”现象,这是文化对经济间接影响的典型事例,他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与科举名额并未因人口增长而相应增加有关。“士而成功也十分一,贾而成功也十之九。”以扬州的现实情况为例,在文化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两淮盐总商江春的经商缘起是“应试不第,遂全力治盐”。对于追求更高文化“价值”的梦想破灭后,使得一部分举子转而弃笔投商。这实际上也是人们对于扭曲的文化价值的一种无奈的反抗。更有甚者,还主动放弃学业,如另一位两淮盐总商汪廷璋之子从商的因由是“顾见盐务繁重,不欲祖父殚其劳瘁,遂弃举子业。”其他商业巨头也多有离经叛道之举,则是对出于当时文化环境的不认可。这种对重农抑商的文化价值观的反叛,使得原本为上流社会不耻的经济社会活跃起来,使得文化无意中间接地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大,在经济领域中,文化作为商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使得文化本身就具有商业价值,会产生经济利益。同时,经济利益也会诱使文化品位发生改变,例如流行的艺术样式往往会获得巨大的消费群体,经济利益迅速扩大,一方面经济效益支持着流行文化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受众群体会吸引文化精英参与其发展,最终改变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这也使得每个时代的俗文化都会逐渐适应更多阶层的审美需要,变成雅文化,再产生新的俗文化,看似文化内部循环,实际上是文化与经济互动,间接对经济行为产生影响的结果。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文化模式正在受到冲击。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在这个信息一体化的小世界里,当今的文化越来越类同,像《江南style》这样的歌曲能迅速红遍全球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的文化模式决定了现代的经济模式,现代文化中的公平、民主等有价值的思想也渗透到经济领域中来,这实际上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同时,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结合的更加紧密,文化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势不可挡。我们应该充分把握住这一历史机会,与时俱进地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可能的现实。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杨豫,赵勇,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桦,主编.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M].黄山书社,.

[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论文]

篇2: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化迅速扩张,消费文化日益盛行,文化呈现出世界趋同或融合的趋势,这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让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通信传媒的高速进步,自由贸易的逐步深化,正在把整个世界融合为一个全球性的统一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推进。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侵犯一个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很大争议的过程。全球化和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今天,任何一种民族都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全球化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保持我们文化特色,借鉴外来文化优势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得以加强,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在经济全球化的号召下,我国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正慢慢走出国门,向世界显示我们文化的魅力。像是如今风靡全球的孔子学院,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它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利于我们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世界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等。这些先进的思想观念不仅是西方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西方文明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并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所不太完善的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成果,从而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效率意识和现代管理意识。

再者,国外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这为我们思考和关注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野。在外国思想家的视野中,他们从老子的著作中发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生成说的初步设想,也从中找到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环境保护思想,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从中他们看到了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伦理中,他们看到了可以用于改善当代西方家庭伦理关系,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社会规范;从《易经》中外国人更是读出了当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原理。而一部孙子兵法更是成为世界军事院校的经典教材。而这些,都是我们不曾发现的。经济全球化下,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文化时,我们看待同一事物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了,我们的文化被剖析地也就越来越深刻了。

二.经济全球化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纵然经济全球化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首先,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使大量外来文化流进,西方文化迅速扩张,从而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潮流,热衷过一些洋节,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然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却原来越冷清,逐渐被打入冷宫。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我们传统文化的地位摇摇欲坠,有些文化甚至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其次,经济全球化下我们的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充斥于世界。可以说,西方文化意识和西方文化习俗正在日趋全球化,无论是在服装、食品、电影、电视,还是在建筑设计方面。美国更是凭

借其技术和资本优势,特别是在多媒体、互联网络、卫星电视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以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他国文化市场,既进行文化渗透,又获取实利。这对我们文化的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再者,经济全球化下导致了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争夺。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以致西方国家的娱乐业也开始窥视、争夺中国的文化资源。1998年夏季,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影片《花木兰》,就借用中国的传说故事表现美国的文化理念。在美国各地的百货公司、玩具店、书店,木兰纪念品占有显著的地位,光是根据这部动画片所出的书、画册、练习本就有10多种。而韩国人也在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端午节列为韩国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警示着我们要重视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任意他人随意掠夺我们的文化。

在这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要如何做到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持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呢?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越来越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应大力加强对文化的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是加强国际间的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同的文化模式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当代,各国及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是符合历史逻辑和时代要求的。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会从他国文化中吸取许多有益的东西,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文化模式,以发展自身的文化。

篇3: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作为海洋大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海洋开发关系愈加紧密, 海洋经济产值在国家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从2001年占国内GDP总值的3.4%到2007年的10.11%, 海洋产业总产值上升了17 695.2亿元[1],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很多省市把海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海洋文化作为推动海洋开发的隐性力量, 为海洋开发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 在海洋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海洋文化对海洋开发的领域, 方法和内容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对海洋文化与海洋开发的关系进行探讨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内涵

(一) 海洋文化的内涵

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倾向于从广义角度定义海洋文化, 即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对海洋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学者定义的海洋文化是不同的。 (3) 强调海洋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巨大差别性, 海洋文化具有一系列其他文化形式不具有的本质特征。综合以上几点特征, 本文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对海洋认识利用基础上, 通过海洋实践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包括海洋制度, 海洋意识, 海洋观念等众多分支。具体表现在沿海居民的行为方式, 性格特征, 以及一系列与海洋文化相关的艺术, 饮食, 习俗等众多领域。

(二) 海洋经济的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陆地的资源逐渐枯竭, 而且开发陆地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伴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加深, 海洋科技的发展, 海洋的经济开发受到重视, 海洋经济成为了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重要领域, 国外虽然对海洋经济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但是至今为止, 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海洋经济的概念[2]。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海洋经济概念, 并在各级发展报告上频繁使用。最早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的是中国的学者杨金森[3], 他指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从经济内容来看, 海洋经济包括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 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4];从活动场所看, 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 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 范围极为广泛;从管理体制看, 有中央的许多部门, 也有地方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 还有一部分国际联合和协作活动机构;从生产关系看, 有国营企业, 集体企业, 还有不少个体生产者。这些部门和产业, 都以海洋为统一的活动场所, 既有独立性, 又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继杨金森以后权锡鉴、柳时融等学者又对海洋经济进行了定义, 近二十年来, 学术界一直在对海洋经济的定义进行探讨, 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总结学术界对海洋经济的定义。

二、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及海洋经济的现状

(一) 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

1. 海洋文化地域性明显。

中国国土面积大, 海岸线长, 海域面积广阔, 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很大差异, 由此中国的海洋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地域性特征。中国北方的大陆文化发达, 对中国北方的海洋文化亦产生了较大影响, 从而形成了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包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在内的北方环渤海海洋文化区域, 由于靠近大陆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 自元代以来更有卫戍京畿的作用, 这一文化区域具有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特征。以百越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 民间的海洋活动较北方频繁, 其海洋文化更多的显示出海洋文化自身的特点。

2. 海洋文化类型多样。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 中国海洋文化具有多种类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深受齐鲁文化影响又独具自身特色的环渤海海洋文化区, 以吴越文化为基础的长三角海洋文化区, 和以潮汕地区文化为基础的闽粤海洋文化区。这些文化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中环渤海文化区和长三角文化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中心, 其海洋文化在具有海洋文化一般特征的同时, 又具有大陆文化的一系列特征, 表现在海洋文化上就是大气包容, 中西文化并存。而闽粤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明中心, 所以较少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 其海洋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富于海洋冒险精神, 勇于探索海洋等方面。

3. 海洋文化影响广泛。

海洋文化对一个海洋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涉及到海洋城市的景观建设, 饮食习惯, 价值取向等方面。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 海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对海洋文化理解的加深, 海洋文化受到重视, 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 不断进取的独特气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海洋文化以及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 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一项重要政策, 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 海洋文化的影响会更加广泛。

(二) 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2007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24 929亿元, 比上年增长15.1%,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1%。其中, 海洋产业增加值14 844亿元, 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0 085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 274亿元, 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 503亿元, 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 152亿元。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 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海洋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 中石油在冀东南堡新发现10亿吨大油田, 中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全国海洋船舶业造船完工量突破1 800万载重吨, 新接订单超过7 000万载重吨, 同比分别增长25%、70%, 其中新接订单超过韩国, 居世界第一位。

三、中国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第一,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支撑。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强调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他认为任何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都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 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 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巧。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 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思考。”[6]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 也就是海洋文化的创造历史, 始终离不开海洋文化经济中的人文特性。缺乏文化基础的经济发

第二, 海洋文化可以解决海洋经济中的问题。中国海洋经济相对于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所占比重偏小,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海洋经济产值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0%, 2007年海洋总产值达到24 929亿元, 但是中国海洋产业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 海洋产业发展粗放, 第一、二、三产业不协调, 第二产业规模相对偏大, 第三产业规模相对偏小。在开发海洋上, 则存在过度开发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三, 海洋文化会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海洋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开拓进取, 富于冒险精神。它存在于沿海地区人民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面向海洋, 开发海洋, 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共识。1978年以来, 沿海省份的GDP增长速度, 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排在全国省份的前列, 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 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提供了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

第四, 海洋文化对海洋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 海洋文化景观丰富, 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海洋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001年沿海地区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43%[7], 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及建

第一, 海洋文化观念落后。在中国开发海洋的过程中, 存在一些不注重环境保护, 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现象, 导致海洋中物种急剧减少, 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海洋意识的缺乏和海洋法规不健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保护海洋意识的宣传, 强化对海洋开发的管理与监督, 制定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 在海洋经济开发过程中存在破坏海洋文化的现象。近年来, 中国的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 成为了中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许多滨海旅游城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投入巨资开发旅游文化景观, 打造旅游文化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破坏既有海洋文化景观的同时新建新景观的现象, 破坏了海洋文化景观的历史性, 降低了其在海洋旅游方面的价值。

第三, 人才短缺制约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中国的海洋事业正在高速发展, 但是中国却缺乏一支能够适应中国海洋事业高速发展的海洋人才专业队伍, 中国的海洋科技队伍规模小, 海洋经济从业者的文化素质不高。中国已经认识到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而对海洋事业的开发和利用是以人才为基础的, 因此, 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国仅有青岛和湛江两所专业性的海洋大学[8], 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有计划的建立几所专业性的海洋院校以提高海洋人才的素质, 加速海洋人才的培养。

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 海洋文化以其独特性占有一定地位。海洋文化对中国的海洋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其影响力存在于诸多方面, 包括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产业本身的作用, 以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支持以及智力支持。基于这种观点, 从海洋文化角度出发, 首先介绍海洋文化, 并对海洋经济特点及现状进行描述, 进而阐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并就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经济,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2007中国海洋年鉴[K].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

[2]孙智宇.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7:5.

[3]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8, (1) :23-26.

[4]http://baike.baidu.com/view/59746.html-wtp=tt.

[5]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1) :1-2.

[6]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23-27.

[7]贾跃迁, 李平.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分类[J].海洋旅游, 2005, (2) :77-81.

篇4: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西藏经济

一、文化产业及创意产业界定

(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阿多诺(Theodor Adorno)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联合国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①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缺乏科学统一的概念和分类标准,根据文化的内涵,行业不同在不同的范围和统计口径,但目前文化产业更一致的定义是:文化产业是由市场行为主体,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为目的的大型商业活动的集合。②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分为了三个集合,如图1。其中,文化产业核心区是指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以及新闻服务。文化产业外围区是指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和其他服务。文化产业的相关区是指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图1:文化产业:核心区、外围区及相关区结构

(二)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具有丰富包含力的综合概念,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拓展更新的且会引起广泛争议的概念。“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最早是作为英国政府政策概念提出的,而不是学术概念。布莱尔政府1997年上台前,新工党的文件中一直使用的“文化产业”概念后期被变更成了“创意产业”。这不但是具有布莱尔特色的表述,同时也颇符合当时英国的国情。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提出基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基础上结合,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条件。2001年12月,背景,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文化产业首次从产业链的角度,了解分析,得出结论:为了创造和创新作为创新成果的基本手段和文化内容为核心价值观,以完全消费交易知识产权的特点,为了满足大众精神文化和消费经验和产业集群的内在联系。”③

起源于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不一样的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阶段。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文化和经济活动,和独特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下,弥补了缺陷,文化产业的概念本身。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简单来说就是经济总量的增长,是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财富的增长。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新增长理论“知识的增长与运用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直接原因”,并在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化创意作为文化产业的形式存在或是作为技术产业的形式存在,都体现出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的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内生增長理论将经济增长理论推向了更深的一个层次,并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解决了关键性的两个问题:第一,知识内生化与报酬递增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第二,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内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被替代的作用,不但能解决经济均衡发展的问题,还能通过提高单位生产要素的产出率来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创意文化产业本身具备产业的特性,虽不同于其他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但产业的渗透影响作用远强于其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西藏地区的支柱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对其他行业或是对整个西藏地区的生产总值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

(一)文化创意产业对西藏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影响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萌芽期来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属于幼稚型产业。随着产业的规模扩大、技术更替、市场需求,而逐步使创业产业成熟化。在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产品化的这个时代,实现了将文化作为产品的形式供大众消费。人们收入的逐渐增加,思维方式逐步转变,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渐长,加大了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支出。这便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催促了文化创意产品的不断更新和文化创业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西藏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制造业与服务业有着正相关的紧密联系。促进西藏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文化创业产业的体系不断完善与发展,才能带动整个西藏的经济增长。文化制造业不但是文化服务业的基础,还是推动文化服务业发展的引擎。文化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使文化服务的发展样式、传播方式及表现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不断孕育和催生新的文化创业的服务。文化服务的软实力的提高不仅使文化产业层出不穷,而且还加快了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因文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并焕发了产业新的生命活力。④唯有积极推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加快文化各个产业的整合、结构升级重构,提升文化产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力,推动了西藏文化创业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西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影响

在西藏的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体是必然趋势,以资源、市场、技术、空间及业务相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元化的西藏特有的文化创意动态产业,不但优化了传统产业,还将旅游业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旅游业的竞争力。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应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文化创新力目前已关乎到西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核心区,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的手段及信息产业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广及传播,使文化产业在经济体里呈现出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必须积极培养文化创新人才,为文化创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在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基础上,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大文化宣传力度,突出包装特点及产品特性的等必要环节,突破西藏文化自身的局限性,使西藏的文化产业与现有的科学技术产业同步发展,使西藏的文化产业之间得到更好的融合与交流,取长补短,突出自身优势,加强科学技术引进及企业自主研发,通过科学的手段修饰传统文化,推动西藏的文化创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西藏的经济增长。(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解:

①彭岚嘉、黄怀璞等:《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2页.

②叶郎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3》;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③姚冬旭:《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商业时代》2007年第8期,第95-96页.

④张亚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路径选择研究》;吉林大学,2014年6月;PP-165.

参考文献:

[1]顾江、胡静;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8(4).

[2]金相郁、武鹏;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9(2).

[3]鲍洪杰、王生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8).

篇5:儒家文化对东亚社会经济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东亚社会经济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做为东南亚文化的主导,儒家文化对东亚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借鉴日、韩等国在发展社会经济中对儒家文化的运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 者:孙明媚 张永礼 SUN Ming-mei ZHANG Yong-li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00刊 名:辽宁财专学报英文刊名:LIAONING FINANCIAL COLLEGE JOURNAL年,卷(期):5(1)分类号:B222 F114.46关键词:儒家文化 东亚 社会经济

篇6: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 者:张晓 ZHANG Xiao 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信阳,464000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 TURAL COLLEGE年,卷(期):15(4)分类号:G05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文化发展 影响

篇7: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一、调研背景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界定,红色文化遗产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解放前夕28年的历史阶段内,包括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遗产,对于发挥红色文化遗产价值与功能,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红色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文化精神。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爱国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包容厚德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文化价值和教育精神价值,同样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也日益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亮点。因此,充分利用和积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挥红色文化的经济产业功能与价值,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因此,深入调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对关于红色革命区的文化遗产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二、调研情况

选取宜州红色之旅的下乡路线,由调查小组直接深入学校、市民家里以及街头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回收98份,有效问卷95份。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

在调研中,我们得知:

1、在群众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了解的问题调查中,有29%的群众不太了解,67%的群众较了解,而只有4%的群众非常了解红色文化(遗产);由此得出:绝大多数的群众都对红色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并没有很深入。比如说对红色起义的革命故事很多人都能够娓娓道来,但是却没能从这些红色故事中得到很大的启发,甚至有一部分人对于“红色起义”的概念完全是陌生的。因此,我们调研小组认为,无论是在当地革命区或者是在革命区以外的地方,加强当代人对红色精神的学习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关于人民群众对当地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满意程度方面,我们通过发放问卷并回收的方式统计得出以下结果:有20%的人认为比较满意,8%表示非常满意,60%表示一般满意,12%的人认为不满意。超过五分之四的满意程度为我们展示出了当地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强力保护。我们走访当地发现,在红色起义区,大部分人民群众的休闲时间是在红色纪念馆或者烈士纪念公园中度过的,来往的人数虽然多,但是他们对红色遗产的保护工作却做得非常到位,政府监管力度比较完善,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自律意识也很强,因此几乎没

有出现过文化遗产被损坏的情况。这才促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当地保护红色遗产的满意度能有这么高的局面。

3、在红色文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中问题中:有62%的人认为红色文化对自己的经济生活影响一般,有22%的人认为影响较大,只有12%的人认为影响很大;有4%的人认为对自己的经济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从而我们可知道,在红色革命区,红色文化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但是,对于离革命区稍微较远的地区来说,这种红色风潮并没有对他们的经济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也有较少的人认为红色文化对自己的经济生活没有影响,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一部分人大都是在革命区之外的地方进行经济活动的。故而我们调研小组认为,红色文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要使更多的人能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发展经济,则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推广和弘扬红色文化。

4、在“您对发展红色文化与发展经济建设还有哪些建议”的问题中,许多群众认为:(1)加强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发展红色文化;(2)要树立好文化城市与社会经建设中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重当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协调好城市规划与文化旧址之间产生的冲突;(3)建议人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增强人们的爱护、保护文物的意识,不能只追求经济的发展;(4)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制定相关的文化保护措施,加强宣传红色文化的力度开展红色文化交流会,让人们更直接地了解更直接地了解红色文化;(5)发展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业,开展红色文化旅游节,把红色文化与其他活动联系起来,提高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加强特色红色文化旅游的宣传,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在固定的时间对一些工作领域的人员进行免门票等活动来吸引游客,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学习,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我们调研组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调研组的建议如下:

1、把文化产业内容融入文化遗产保护之中,注重红色遗产保护,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彰显时代特色,引领主流价值导向,让红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延伸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跨度。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红色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农村城市化的过程,新农村面貌以及与之相联的乡村游、农家乐越来越受旅游者的青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为充分体现和发挥红色文化遗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功能,必须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的前提下,发展红色旅游业。

4、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让更多的革命区内内外外的人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大力开展红色教育,传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

5、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文化,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保护经费的投入。还要制定一些有关红色文化保护的政策,让人民群众更加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

6、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遗产,对于发挥红色文化遗产价值与功能,加强

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7、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增强青少年传承红色文化的延续性;通过红色文化进企业,打造新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职工创业的热情;通过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促进社区的平安和谐;通过红色文化进机关,增强党员干部开拓红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红色文化进警营,增强官兵爱国奉献的精神;通过红色文化进农村、进广场,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修养。

篇8: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一、文化产业概念及分类

各国的文化产业的名称和概念的界定不同。英国称“创意产业”,其概念的界定为“那些源自个人的创意、技能和才华,通过创造知识产权来制造财富、增加就业机会的活动”。将“创意产业”分为广告、建筑、艺术品和古董、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和录像、互动性娱乐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及游戏、广播电视等13个大类,每一大类又划分为若干小类;美国称“版权产业”,在“纳克斯编码”(NAICSCODE)中将文化产业,如广播电影电视、图书出版、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等分别列入第51类“信息产业”和第71类“艺术、娱乐与休闲产业”。其中信息产业包括三种类型的企业:参与生产的企业、传播文化产品和信息的企业、提供硬件设施的企业;除了官方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外,还有学者对文化产业的界定和划分,如大卫·海默哈夫认为,所谓“文化”,就是“社会秩序沟通、再生产、体验及探索的表意系统”,“文化产业”指生产社会意义的产业,包括电视、广播、电影、报纸、期刊、书籍、录音及音乐产业、广告、表演艺术等。

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共分为9个大类、24个中类、80个小类。其中9个大类又分为核心层、外转层和相关层,核心层指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指网络及软件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指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根据上述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参考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流量表和新疆统计年鉴中的产业分类,本研究中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服务业,选出12个文化产业的行业,属于文化制造业的有: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造纸用纸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6个部门;属于文化服务业的有: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6个部门。由于新疆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统计数据严重缺乏,所以,仅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分析新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新疆文化产业投资和消费分析

(一)2010年新疆文化产业各行业概况

《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关于新疆文化产业各行业的概况:有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企业52家,总产值19.5亿元,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企业33家,总产值6.5亿元,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企业3家,总产值1.35亿元;有旅行社462家,入境旅游人数106.53万人,国内旅游人数3038万人,疆内居民出境游1.25万人,国际旅游收入36844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81.13亿元;有文化艺术、文物事业机构9430家,从业人员37711人;有电影制片厂1个,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共10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4.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28%。

(二)文化产业投资情况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6-2011)计算和整理。

新疆文化产业七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见表1,文化产业的七个行业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文化艺术业,其余四个行业所占比重较小,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所占比重为最小。5年中,造纸业及纸制品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4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总体上在下降,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和文化艺术业所占比重,总体上在上升。

(三)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6-2011)计算和整理。

2005-2010年间,新疆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文教娱乐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情况见表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大于农村居民,并且城镇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也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城镇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在不断增加,但是,城镇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却在下降,由2005年的11.943%下降为2010年的9.928%,6年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不断增加,但是,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却在下降,由2005年的8.279%下降为20107年的4.92%,6年间下降了3.8个百分点。

三、新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分析

新疆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缺乏,仅选取了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旅游业(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业)等4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作为上述四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选取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新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职工人数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作为上述行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具体数值见表3。

(一)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6年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三个文化制造业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的比重大于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的比重,比重的变化情况是: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比重虽然有波动,但是总体上在降低;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的比重呈现波动,2006年上升至6年间的峰值,2007年降低,2008至2009年连续上升,2010年又下降,总体上在下降;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的比重虽然有波动,但是总体上在提高。上述三个文化制造业中,造纸及纸质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对工业的贡献率高于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但总体上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都较低;造纸及纸质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在降低,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在提高。

6年间,国内外旅游业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大,达到11%以上,2010年达到17.325%,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在提高,国内旅游业收入比重是国际旅游业收入比重的15倍以上。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较大,其中国内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最大,并且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总体上在提高。

(二)文化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分析

6年间,文化产业的7个行业职业人数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新闻出版业;娱乐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的比重最大,娱乐业的比重为最小;7个行业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娱乐业3个行业的职工人数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在不断降低,广播、电影、电视和音像业,新闻出版业和文化艺术业3个行业的比重在提高,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的比重略有下降。说明7个行业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最大,但是其贡献率略有下降,娱乐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最小并且在不断下降,其他5个行业对就业的贡献率虽然一般,但是却在不断提高。

6年间,文化产业就业人员数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呈现出波动性,2006-2007年达到最高值(0.46%),而2008年降至最低值(0.31%),2009年上升至0.44%,2010年又有所下降,总体上略有下降。

四、新疆文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一)灰色关联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在不完全信息中,在随机的因素中找出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的影响程度。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 指标的选取

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选取新疆南、北、东疆自2004至2009年间,人均GDP(元)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再分别选取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支出(元)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元)作为衡量基础教育经费支出的指标,计算、分析后两个指标与人均GDP的灰色关联度。

2. 灰色关联度模型

(1)灰色绝对关联度的计算

求各序列的始点零化像

求|S0|,|Si|,|Si-S0|。

求灰色绝对关联度

(2)灰色相对关联度的计算

求各序列的始点零化像

求|Ti|,|Ti-T0|。

(3)灰色综合关联度的计算

ρ0i=θε0i+(1-θ)r0i,i=1,2,3,4,一般情况下,θ=0.5,在此,θ也取0.5。

(二)新疆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选取新疆2005-2010年的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业、规模以上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规模以上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仅包括前述三个文化制造业增加值的和)、国内旅游业收入、国际旅游业收入、国内外旅游业收入、文化艺术业增加值,上述指标值的所有单位全部换算为亿元,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的公式,计算出12项指标(不包括生产总值的指标)对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具体数值见表4;计算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业、规模以上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规模以上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计算国内旅游业收入、国际旅游业收入、国内外旅游业收入、文化艺术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见表5。

数据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5-2011)的数据计算,其中文化艺术业增加值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文物产业统计资料(2004-2009),文化艺术业增加值与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是根据(2004-2009)年的数据计算得到。

注:文化艺术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是根据(2004-2009)年的数据计算得到。

1. 新疆各产业与生产总值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新疆三次产业与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较强,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其中第二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为最大;各行业与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也较强,由大到小依次为:国内外旅游业收入、国内旅游业收入、国际旅游业收入、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增加值、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加值、文化艺术业增加值。

三次产业中,新疆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推动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的推动,第一产业的推动最小;在文化制造业、旅游业和文化艺术业中,旅游业对新疆生产总值的推动最大,其次为文化制造业的推动,文化艺术业的推动最小。

2. 新疆文化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6年间,新疆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与第二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较强(0.829),各文化制造行业与第二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增加值、造纸及纸制品业增加值、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加值;新疆国内外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高达0.91,其中,国内旅游业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最强(0.913),国际旅游业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也较强,略低于国内旅游业收入;文化艺术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较强,但是低于国内外旅游业收入。

6年间,新疆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推动较强,其中规模以上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增加值对第二产业的推动最强,规模以上造纸及纸制品业增加值次之,规模以上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加值的推动最小;新疆旅游业对第三产业有很强的推动,其中国内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推动最强;新疆文化艺术业对第三产业有一定的推动,但是低于旅游业。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2005-2010年间,新疆文化产业的七个行业投资比重、职工人数比重、消费情况: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的投资比重在上升,但是职工人数比重在降低;造纸业及纸制品业投资比重和职工人数比重在下降;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文化艺术业投资比重和职工人数比重在上升,其中,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投资比重在七个行业中最小;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比重和职工人数比重为最大,但是投资比重和职工人数比重在下降;娱乐业职工人数比重最小并且在不断下降;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两个行业的投资比重在下降,但职工人数比重在上升;新疆城乡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不断增长,但是城乡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并且城镇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城镇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都大于农村居民,其中,农村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下降大于城镇居民。

2005-2010年间,新疆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和推动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贡献和推动最小;新疆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都较低,但是对第二产业的推动力较强,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和推动高于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但是该两行业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在降低,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在提高;新疆文化服务业中,旅游业收入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和推动较大,其中国内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和推动最大,并且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总体上在提高。新疆文化艺术业对第三产业有一定的推动力,但是低于旅游业;2005-2010年间,新疆文化产业的7个行业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最大,但是其贡献率略有下降,娱乐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最小并且在不断下降,其他5个行业,即广播、电影、电视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新闻出版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低,但是却在不断提高,总体上文化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呈现出波动性,并且略有下降。

总体上,新疆文化产业的投资、人口规模、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及推动力情况:文化产业七个行业的投资比重和职工人数比重较小,有四个行业的投资比重和职工人数比重在下断下降;城乡居民对文教娱乐的消费较少,并且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文化产业对经济和就业贡献较低,但是却对经济有较强的推动力;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中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对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贡献不断提高,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对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的贡献率在降低,但是该两个行业对就业的贡献在提高,并且对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的推动力大于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新疆文化服务业中的旅游业收入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较大并且在提高,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较大,广播、电影、电视和音像业及文化艺术业对就业的贡献在提高,其中文化艺术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推动力相对其他文化服务业较弱。

(二)建议

1. 明确政府职责,构建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

政府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民营和私营文化企业、优势项目和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改善文化产业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

2. 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新疆文化产业缺乏具备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熟悉文化产业的专门人才,导致新疆文化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应着力培养和引进有关文化、艺术、人类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3. 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和原创力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形成高新文化产业为先导、基础文化产业和主导文化产业为支撑、各类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新疆传统文化产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变,将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相结合,走新型产业化道路。

4. 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并改革财政投入方式,可采用补贴、贷款贴息、担保费补等财政投入方式;要充分运作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的进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投入文化产业。

5. 引导和培育文化市场,拉动城乡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

一方面是培育文化买方市场,增加文化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完善卖方服务,提供不同层次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规范文化市场,进行有效的文化市场监管,完善的管理将促进培育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不断提高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文化消费者和投资者,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 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继续发展壮大传统的文化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应将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艺术业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传统手工技艺、模戳土布、土陶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制造业;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将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在保护和开发好旅游资源的同时,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增强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旅游类文化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对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的贡献。

7. 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既不能将文物保护、特定的史迹维护以及与社会文化艺术管理限制的文化资源产业化,杜绝掠夺性文化资源开发悲剧重演,又考虑开发时对有限资源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摘要:对新疆文化产业从投资、消费、规模、对经济的贡献和推动力等方面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结论是:有七个行业的投资比重和职工人数比重较小,有四个行业的投资比重和职工人数比重在不断下降,城乡居民对文教娱乐的消费较少,消费比重不断下降,文化产业对经济和就业贡献较低,但对经济有较强的推动力。新疆应改革和创新文化产业的体制和机制,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拉动城乡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将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艺术业作为新兴文化产业,将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以促进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疆,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度

参考文献

[1]刘逊,刘迪.新疆两千年[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

[2]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UK's creative industries[Z].London: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Sport,2007

[3]中宣部,文化部.国际文化发展报告[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5:56

[4]大卫.海默哈夫/廖佩君.文化产业[M].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6:12-13

[5]赵德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浅析[J].新闻世界,2011(8):15-16

[6]黄小军,张仁寿,王朋.从投入产出析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7):48-53

上一篇:班级节约用电倡议书下一篇:学生散文写作指导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