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协会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做法

2024-04-27

卫协会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做法(精选4篇)

篇1:卫协会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做法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乡村卫生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灌南县卫生局

我县共有乡村医生1361名,在岗乡村医生1027名(其中享受政府补贴334人,已退岗)。全县共设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7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近年来,我们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县关于在全县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通知精神,紧紧抓住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按“三制、四有、六统一”加强对村卫生室管理与建设,巩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底,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加强乡村卫生队伍建设的意义 乡村医生是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底,是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在历史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保健做出过巨大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近年来,我县一直把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开展以来,我县采取了多种行之有就措施,在乡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资,共投入2100万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76个,房屋总面积35880平方,改善农村居民就医条件,得到了当地居民和政府领导充分首肯,特别是在执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中,乡村医生按照上级政府的医改政策,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实时捷报等惠民政策及时提供给广大农村居民。

二、明确工作职责,合理配置资源

乡村医生的主要职责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治疗,承担上级布置的应急任务和经常性,我县在明确职责、责任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采取人员准入制,养老保险制,绩效工资制来聘人、用人,按照公平、公正、公开选拔村卫生室室长,平均每村卫生室配备3-4名有资格的乡村医生,其中必须有一名女乡医,打破了传统的以家代室、夫妻室、父子室,全县范围实行近亲回避制度,执行药品统一代购,财务统一管理,工资统一发放,人员统一调配,工作统一考核。通过明确职责,合理配置资源,在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全县共调配公共卫生积累资金130余万元,用于村卫生室改造和设备添置。全县共改造村卫生室200余家,添置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等10套设备,增添了卫生室发展后动,使我县村卫生室面貌焕然一新。

三、采用多形式培训,提高了乡村医生服务水平

我县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队伍的实际出发,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多门类的医药培训,全县有496名参加省级举办的中等学历培训,目前已全部毕业,有986名乡村医生参加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有29名参加承认学历大中专培训,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为大力发展中医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我县于近期举办了7期近1000余名乡村医生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目前

已全部合格,2011年7月又举办全县村卫生室室长培训和全县乡村医生培训,培训覆盖面达99%,内容包括法律法规、一体化管理、星级服务机构创建、合理用药、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条件等,为我县各项农村卫生工作的落实打下了很好基础,经对村卫生室的考核,各项工作质量标准有了明显的提高,违规违纪、过渡医疗等现象明显减少。

四、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完善补偿机制

根据省、市关于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的意见精神,我县率先出台了《关于落实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意见》,按照县政府会议纪要精神目前有1027名乡村医生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有334名乡村医生享受政府补贴,县财政共投入近700万元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我县在财政补贴已离岗乡村医生的生活待遇基础,卫生系统自行筹集每人每月增加200元补助,在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工作中做了大量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使他们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结合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门诊方式和服务性收费方式给予补偿,对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服务数量、质量、标准制定了具体的补助标准,在全县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定期向村卫生室发放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金,全县2010年共发放到村级补助280万余元,平均村卫生室1万元,有力地保证乡村卫生室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规范管理,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我县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来,严格按省市县有文件精

神执行,支持乡村医生依法执业,坚决打击非法行医为乡村医生执业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中作出贡献的乡村给予奖励和表彰,近年来有1名乡村医生受卫生部表彰,有100余名乡村医生受到县人民政府、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表彰和奖励,目前我县村卫生室按执行省下发的基本用药目录,村卫生室发展稳中有升,乡村队伍建设有明显提高。

存在问题:

(1)乡村医生队伍老化,由于没有明确的补助标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村卫生室工作,人才出现断层现象。

(2)村卫生室建设资金都是乡村医生垫付,村卫生室属卫生院科室,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后,所需的基础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化解,导致各项卫生工作难以落实;

(3)政府补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补助标准不高,导致乡村长征对政府失去公信力。

建议:

(1)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

(2)及时化解村卫生室基础建设债务,真正体现执法为民、立党为公的理念;

(3)提高村卫生室补助标准,并明确补助标准。

篇2:卫协会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做法

2011-07-14 16:22:18 来源: 新华网(广州)有115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2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广大农村的卫生工作者,长期以来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发展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为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执业场所,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三、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

(一)明确村卫生室规划设置和建设标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村卫生室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村卫生室的用房和基本设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各地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

(二)合理配置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可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包括村卫生室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的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确定,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各地要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目前没有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行政村,政府要积极鼓励有资质人员举办村卫生室,或者由政府建设村卫生室;积极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训、乡镇卫生院派人驻点等多种方式引导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执业,确保2011年年底前每个应设村卫生室的行政村都有1所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

四、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

(一)严格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

(二)强化县级卫生等部门的管理职责。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纳入管理范围,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要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要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县级卫生、财政、价格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鼓励各地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和药品器械供应管理以及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日常监督,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下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

(四)提高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加强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设计有关软件,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

五、将村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一)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

(二)积极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要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鼓励地方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六、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一)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多渠道予以补偿。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应当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并合理核定其任务量,确保与其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相适应。根据实际工作量,将相应比例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要求,合理制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以及新农合支付标准和办法。在综合考虑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的补偿作用。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为保证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各地要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可以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者核定后的乡村医生人数制定补助标准,补助水平与对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具体补偿政策由各省(区、市)政府结合实际制定。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

(二)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各地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各地政府可以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具体办法由当地政府结合实际制定。

七、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一)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二)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各地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八、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在本意见出台30个工作日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三)落实资金投入。各地区要督促指导县级人民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以及村卫生室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省级人民政府要承担统筹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将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并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给予必要的补助。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要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二日

篇3:卫协会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做法

《意见》首先肯定了“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广大农村的卫生工作者, 长期以来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这是对乡村医生队伍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肯定。《意见》同时也指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 乡村医生队伍发展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为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 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 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队伍建设。

在充分肯定乡村医生队伍的基础上, 《意见》按照保基本, 强基层, 建机制的要求, 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强调“从实际出发, 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改善执业场所, 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门诊统筹实施范围, 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 健全培养培训制度, 规范执业行为, 强化管理指导, 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 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个“总体要求”, 高度概括了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的要点和目标, 切实可行, 经过努力, 在近期内完全可以实现。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 《意见》对“明确乡村医生职责”、“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将村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等做了若干具体的规定, 对这些规定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认真贯彻落实。

在“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方面, 《意见》强调:乡村医生“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包括:“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 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 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 保管相关资料, 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在“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方面, 《意见》提出:一要“明确村卫生室规划设置和建设标准”。“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 “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 或者由政府、集体举办,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村卫生室的用房和基本设备,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各地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 支持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二要“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原则上每千人口有1名乡村医生, 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对目前没有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行政村, 政府要积极鼓励有资质人员举办村卫生室, 或者由政府建设村卫生室”。“要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训、乡镇卫生院派人驻点等多种方式引导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执业, 确保2011年底前每个行政村都有1所村卫生室, 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

在“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方面, 《意见》要求:一要“严格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 (助理) 医师证书, 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加强准入管理”。“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二要“强化县级卫生等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要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 组织乡村医生培训”。“要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 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 加强绩效考核”。“县级卫生、财政、价格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 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 做到收费有单据, 账目有记录, 支出有凭证”;三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鼓励各地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 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和药品器械供应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四要“提高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其服务行为、药品供应使用加强管理和绩效考核”。要“根据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设计有关软件, 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签”。

在“将村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范围”方面, 《意见》做出了两条规定:一是“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实施范围, 执行基本药物的各项政策, 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二是“积极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 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与此同时, 必须加强监管, “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鼓励地方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 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转变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在“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方面, 《意见》强调“要建立多渠道补偿政策。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多渠道予以补偿”。“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工作量, 将相应比例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 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各地要“合理制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以及新农合支付标准和办法。在综合考虑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的补偿作用”;除此之外, 为保证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 各地还应“采取专项补助的方式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可以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或者核定后的乡村医生人数制定补助标准。补助水平与对当地村干部补助水平相衔接”。此外, 《意见》还特别强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艰苦地区执业的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

对于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 《意见》要求: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 “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 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各地政府可以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 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在“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方面, 《意见》要求“各省 (区、市) 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 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市支援农村等多种方式, 选派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少于两次, 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与此同时, 《意见》还要求“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 着眼长远, 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 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 从本地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 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 (助理) 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为了着眼长远, 《意见》还要求各地“要结合摸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 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在“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方面, 《意见》对“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资金投入”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强化协作配合, 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与此同时, 《意见》特别强调要“落实资金投入”, 对各级政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督促指导县级人民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以及村卫生室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政府年度预算, 并及时拨付到位,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挤占和挪用”;“省级政府要承担统筹责任, 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将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付力度, 并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给予必要的补助”。“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 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总之,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 内容很全面, 很具体, 很切合实际。既包括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又包括村卫生室建设;既提出了鼓励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发展与提高的若干新的政策措施, 又对加强管理、指导与监督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既有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各项基本要求, 也有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自履行职责的要求;既提出了当前必须达到的工作目标, 又能着眼长远, 提出了“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等问题。作为一个亲历农村卫生60年的老卫生工作者, 看到这个文件备受鼓舞。相信随着这个文件的深入贯彻落实,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必将迅速得到加强, 农村卫生工作发展滞后的局面必将迅速改观。

当然, 这个文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根据我个人的了解, 当前乡村医生反映最强烈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新农合后, 有的地方“农民看小病被乡镇卫生院垄断, 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对此,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意见》中已有明确规定, 要“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范围”。相信通过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贯彻,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很快得到解决。另一个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 主要是上世纪50~70年代培养的老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问题。这些老乡村医生, 为农村卫生事业奋斗终身, 为保护农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年事已高, “老有所养”的问题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来, 老乡村医生和老民办教师是一对“孪生兄弟”, 一向被视为农村的知识分子, 享受同等待遇。早在1981年, 国务院发布的国发 (1981) 24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凡经考核合格, 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 发给‘乡村医生’证书, 原则上享受相当于当地民办教师的待遇。”[1]可是, 民办教师的问题在上世纪末就已得到解决, 而且是采取“民转公”的方式在“九五”期间每年由国家安排专项指标的办法解决的[2]。而老乡村医生的问题至今未获解决, 这次《指导意见》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引导他们“参加新农保”, 或由地方政府“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这究竟能落实和解决到何种程度就很难说, 和民办教师相比, 未免有欠公平、公正。其实, 这些老乡村医生的的数量并不比民办教师多, 充其量全国不过几十万人, 解决这些人的问题应该不会很难。对于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应当引起国务院和政府有关方面的重视。

另外, 我还有些担心, 《意见》中提出的有些要求能否在全国各地都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现在还有待观察。特别是涉及到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各项补偿,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 能否按照《意见》的要求切实地落实到基层、切实达到合理的补偿水平, 还有待通过实践来检验。关键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要加大贯彻实施的力度, 落实资金投入。对于一些老少边穷地区, 省级和中央财政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加大转移支付投入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国发 (1981) 24号][Z].1981-02-27.

篇4:卫协会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做法

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抢抓机遇,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改善村卫生室服务条件,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全力抓好政策贯彻落实,努力提高村医实际待遇,着力破解村医补充难题,大力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竭力实施技能服务培训,促进村级卫生机构统筹协调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落到实处,医改红利更多惠及广大村民。近年来,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抢抓省、市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重大机遇,把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改善村级卫生室服务条件、提升服务村民能力纳入农民健康工程,作为政府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笔者在边城镇逐村走访村卫生室、逐个访谈村医后发现,相对来讲,乡村医生的待遇普遍较低,村卫生室的建设发展仍然滞后,村民看病就医问题反映还比较多,迫切需要地方党委政府从巩固、提高、发展三个层次再发力、再下深功,促进村级卫生机构统筹协调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落到实处,医改红利更多惠及广大村民。

一、发展现状

该镇村卫生室功能定位是为辖区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是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儿童预防保健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中,村卫生室按照“安全、有效、便民”的服务理念,为辖区村民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诊治。

一是实现了一村一卫生室。14个行政村,村卫生室14个,乡镇执业助理医师和乡村医生19人,辖区服务人口30678人。村卫生室内设有诊室、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观察室、健教室、药房、预防保健室、计生指导室等科室,布局合理,各项制度健全。东昌村卫生室装备了急诊箱、移动式输液架、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村卫生室的设备水平显著提高。二是实施了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村卫生室设置、业务、人员、行政四个方面均由镇卫生院统一管理。自2009年2月份深入推进基层医改以来,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使广大村民看病费用负担得到进一步减轻。三是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医疗健康活动。认真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每年组织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设立了健康知识教育宣传栏,每2个月更新一次宣传内容,定期为辖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四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培训。每年组织村医参加句容市市卫生局统一组织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诊冶、急诊急救、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公共卫生知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等,其理论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主要问题

一是村卫生室基本建设薄弱。一直以来,村卫生室的建设发展缺乏刚性政策支撑,投入缺乏资金保障,无论是机构建设,还是人员补助,都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虽然边城镇各村卫生室在服务设施、设备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程度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卫生室内设诊室、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观察室、健教室、药房、预防保健室、计生指导室等科室,布局合理,各项制度健全,但目前的功能发挥与村民求医需求不相适应。二是村医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全镇现在岗村医中,年龄超过45岁的占63%,超龄(男60岁、女55岁)仍在岗的占5.3%。造成村医老化的原因,主要是待遇低、任务重、没前途,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个职业。早在2011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明确规定:“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预留一定数量的编制,用于公开招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以及村卫生室新补充符合执业资格条件的人员。”这一政策为取得执业助理资格的乡村医生以及今后村卫生室人员补充打通了通道。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编制控制很紧,乡镇卫生院现有人员编制尚不够使用,推动乡村医生进编管理难以实施,不少年轻村医因报酬低而想弃医外出打工。三是村医实际待遇普遍不高。以往村医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药品差价”,但医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明确收入调整为三个渠道:一是政府财政的定额补助,二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劳务补助,三是实施一般诊疗费的业务收入。总的来说,这三个方面来源的收入都比较固定,边城镇村医年实际收入约5万元。但村医是全天候工作,没有其它收入来源,村民们也认为村医的实际收入太低,与他们承担的工作职责不相适应。受身份、待遇、执业发展前景影响,村医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难以吸引正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目前,该镇村医中有中专学历14人、大专学历2人。四是日常运行经费没有保障。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村卫生室的工作重点正逐步向健康管理转型,其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基本设备配备也应适应新的形势,当前,迫切需要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配备巡诊车辆等。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后,村卫生室的收入来源明确,但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经费没有着落,主要包括水电费、信息联网费、房屋修缮、设备维修、医疗风险金、处方票据低值易耗品等,每年约需1.5万元。

三、建议对策

一要全力抓好政策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工作力度不大,投入资金不足,有关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工作合力。推动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贯彻落实的督查力度,高位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从推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的要求出发,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做好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和优化工作。二要努力提高村医实际待遇。可按照当地乡镇卫生院职工绩效工资收入的80%,确定村医平均收入水平,使收入既可处于合理水平,又能保持动态增长趋势。逐步提高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目前可提高到每人次10元。对具备乡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质的村医放宽基本药物目录使用范围。推进乡村医生与农民群众建立签约服务关系,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多措并举保障村医收入待遇。大力推动建立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等,对于已退职的老龄乡村医生应进一步提高生活补助标准。三要着力破解村医补充难题。立足长远,需从解决村医身份问题入手。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医学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可按照4/万的比例增列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将村卫生室新补充的医学生和符合条件的村医择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农村基层医学生免费订单式培养力度,确保每年培养和招录人数都能达到1000人以上。四要大力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建议各级财政统一安排资金,明确地方财政投入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村卫生室服务条件。主要针对当前还有一批村卫生室房屋、设备不达标的现状,全面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适应医改目标任务需要,适当扩大村卫生室适宜设备装备,并将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建成的省、市示范村卫生室以奖代补,推动各地落实好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和乡村医生补助政策。五要竭力实施技能服务培训。用好现有乡村医生队伍,切实提高他们适宜技术应用水平。遴选并建立乡村医生实用技能项目目录和培训基地,组织乡村医生接受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用技能培训,每5年轮训1次,每次不少于1个月。

上一篇:代付款证明下一篇: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