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简历别犯四个错

2024-05-04

写简历别犯四个错(精选4篇)

篇1:写简历别犯四个错

宝宝发烧护理千万别犯6个错

错误一 没把握测体温时间

孩子的平均正常体温是37℃,但一天中会有上下变化。有的宝宝在短短的数小时内体温会上下相差近2摄氏度。通常清晨体温最低,下午或傍晚达到最高。有时体育锻炼、情绪兴奋激动、进食和周围环境等因素也会导致体温升高。有些父母就会选择在这种“高温”时刻,给宝宝测体温,结果当然偏差很大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在宝宝完全平静下来,或是在吃完一顿热菜热饭30分钟之后,才测量体温。另外,向医生叙述孩子病情时,应告诉医生你是在一天中的哪段时间给孩子量体温。

错误二 用耳朵测温法

有些父母为了图方便,或者是不了解,就用耳朵温度计给宝宝测量温度。说句实在话,耳朵温度计对3岁以下的幼童不太适合。

为不满5岁的宝宝测量体温的最精确的方法是采用直肠测量法。爸爸妈妈可以在带孩子上医院看病时,请医生为你作示范操作。在孩子大约5岁左右时,基本上可以用口腔温度计为他量体温。当孩子腹泻、恶心、呕吐或熟睡时,也可以采用腋下体温测量法。就医时应该告诉医生你是用什么方法为孩子量体温的。

错误三 只关注发烧症状

体温本身并不是观察宝宝疾病最关键之处。对大人来说,体温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轻重程度。可是,宝宝可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达40℃,然而在得更严重的疾病时只有38、3℃。

所以,宝宝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一个体温为38、3℃却脸色灰白、安静得有点反常的孩子,也许比一个体温为39、4℃但仍能满屋子乱窜乱闹的孩子病得重。如果发烧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不管体温如何,都应请医生诊断:

1、一直哭闹不停,不管谁来安慰都没有用;

2、很难被唤醒;

3、如果有人想触碰或者移动孩子,他就哭闹;

4、脖子僵硬,不灵活;

5、手臂、大腿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出现不能控制的抽动、痉挛;

6、神志不清,行动怪异(看见或听见不存在的东西,说些很奇怪的话或行动反常);

7、呼吸时伴有杂音;

8、不能吞咽任何食物,并不住地流口水;

9、皮肤上出现紫色的斑点;

10、肤色灰白或呈暗蓝色;

11、脉搏微弱却快、急(不满1岁的孩子每分钟脉搏超过160跳,年满1岁的孩子每分钟超过120跳);

12、排尿时有灼烧或疼痛感;

13、腹泻时大便中带血。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可要学会察言观色,不要单单关注宝宝的体温而已。

错误四 宝宝体温反弹时,过分焦躁不安

比体重反弹更让妈妈焦虑的,是宝宝的体温反弹。这个时候,妈妈那个紧张担忧的样子让旁人也都坐立不安了。其实,小编想告诉妈妈:不用那么着急的。

退烧药并不能治愈那些引起宝宝发烧的疾病,只是能在2到4小时内降低孩子的体温。此后,孩子的体温会反弹。父母要有准备,接受孩子体温反复的现实。

错误五 忽视简易退烧法

宝宝发烧是大事,妈妈也就想当然以为这类大事没有“大药”,是没法儿解决的。于是就狂给宝宝塞药,而忽视了一些简易又有用的退烧方法。殊不知,这些“容易被人遗忘”的退烧法,效果显着、简单可行,又能实实在在帮助孩子康复的方法。那么,有哪些简易退烧法呢?

方法一 海绵擦身浴

一次10到15分钟的海绵擦身可以使发烧的孩子恢复得更快。只要将孩子放在盛有温水的浴盆里,用海绵吸水擦拭他的手臂、大腿和身体,水分的蒸发会使小身体感到凉爽,从而有助体温下降。

Tips:不要使用冷水,那只会令孩子发抖、哆嗦,反而会使体温升高。也不要用海绵蘸酒精为孩子擦身,酒精的气味会过分刺激已经生病的孩子。

方法二 轻薄、透气的衣服

把孩子包裹在厚重的衣服里只会使病情更糟。应该为孩子穿上轻薄、柔软的衣物,使他能通过皮肤散发体热。孩子睡觉时,盖上薄软的毯子或被单就可以了。

方法三 凉爽的房间

孩子的房间应保持清凉、透气,可使用风扇通风,使他能通过皮肤散发体热。

Tips:但是房间不能太冷,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

方法四 大量补充液体

发烧的孩子呼吸快而短促,会通过口部的水气蒸发失去许多体内水分。为了预防脱水,必须让孩子不断地吮饮凉爽的清水或饮料(不太热也不太冷),而不是一下子灌下大量的液体。由于发烧的孩子胃口不佳,可以为他准备一些有营养的鸡汤、骨头汤、水果等。

错误六 随随便便上医院

宝宝发烧,不少爸爸妈妈第一个反应就是:抱上孩子,以“第一宇宙速度”,飞奔医院。其实,上医院也是要看情况。

发热即送院对宝宝的危害

a、非发烧病症送院,宝宝无故接受药物治疗

如果宝宝是正常的体温升高,盲目送宝宝上医院,而有些妈妈还坚持地让医生开下一堆的药单子,生怕宝宝吃少了一点会病情恶化。这种无缘无故的治疗,只会降低宝宝的抵抗力,动不动就成了药罐子……

b、发烧宝宝送院时耽误病情

发烧火速送院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有没有想过,在没采取任何保护或者降温措施的情况下,就把宝宝抱到寒风中不停地吹,还一路吹到了医院,路上的粉尘以及寒风只会让宝宝的病情加重……

c、打针吃药,造成药物依赖

一般把宝宝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或多或少会首先开出一些药物,让宝宝的发烧炎症尽快退下。但是其实有些低烧是可以通过家庭的降温护理达到退烧的目的,而不必让宝宝再受一层折磨,降低抗病能力的……

d、医院病毒集中,宝宝病情加重

医院当然是治疗病症的地方,如果贸然地把宝宝送院,让宝宝多接触一层病毒的感染,只会让正受病毒折磨的宝宝更加痛苦,增加感染其他病毒的机会。家庭护理不见效时,送院才是最后的策略……

那么,宝宝发烧到什么程度才需要立刻就医以下是一些通常的标准。当然,如果家长们不放心,那么一发现孩子发烧就带他上医院就诊也无不可。

当孩子的体温达到以下度数,请立刻上医院就医:

3个月(或更小):37、9℃

3到6个月:38、3℃

6到12个月:39、4℃

如果在深夜,孩子的体温高于37℃,但未达到以上罗列的值,可以等到清晨再进行测量,以作决定。

看了上面的解释,爸爸妈妈是不是顿时大悟:原来我有这么多“错以为”。其实,宝宝发烧的时候,爸爸妈妈紧张焦虑是非常正常,不过在护理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可以尝试更多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护理做得更好,这样宝宝也恢复得更快。各位爸爸妈妈,你们说呢

篇2:写简历别犯四个错

华东理工大学物流专业的应届生小王已经投出40多份简历了,可是至今没有电话通知面试;华东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硕士小雷品学兼优,可是挤了几场招聘会之后,工作依旧在天上飞。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原因归咎于简历。

简历不“简”

在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上,记者观察到,学生们的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先是一张封面,再是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再是1-2页中文简历,接着是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应届生就业推荐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托福GRE……厚厚一叠简历,让

招聘官好不头疼。HR告诉记者,他们喜爱的简历不需要花俏的修饰,不用长篇累牍,只需要1-2张纸就行。

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该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后。此外,证书、推荐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

板块顺序有悖于阅读习惯

求职简历的内容板块如何划分?其顺序怎样?这是首次撰写简历时遇到的一大难题。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的简历板块划分不一,顺序颠三倒四,让HR看起来非常困难。

硕士毕业生小李的简历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板块是所获奖金,第三板块是实习经历,第四板块是项目经验,第五板块是教育经历,然后是个人兴趣等。小李表示,由于自己多次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实习经历也丰富,因此将这两项内容突出放在首要位子。

记者了解到,虽然简历各个板块内容的撰写没有固定的顺序,然而HR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HR首先想知道应聘者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何时毕业,然后才是实习经历以及学习期间的奖学金、特长等。但看过小李简历的HR却发现,她的内容顺序与阅读习惯相悖,看了一大半还不知道她的专业和毕业学校,在努力寻找基本信息的时候,也忽略了她的奖学金等突出优点。

一般来说,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所获奖项/论文发表、英语/计算机能力、个人兴趣和特长等。此外,可以在教育经历后添加求职意向或者面试时当场填写。(从我转的另一个帖子“招聘官看简历的体会”中可以得知求职意向也是必填的)

基本信息“缺胳膊少腿”

“你的出生年月写在哪里?你的籍贯是哪里?你何时毕业?你的求职意向是什么?硕士应届生为何没写明本科教育经历?”

基本信息就像是人的四肢、五官,缺一不可。然而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信息,却频频被应届生遗漏。记者发现,“马大哈”们仅专注于实习经历、培训证书等闪光点的描述,而忽略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特别是籍贯、年龄、求职意向这三项遗漏最多,而一些公司对于毕业生的籍贯/户口等非常关注。(但是,如果你的籍贯不符合要求而你又非常想获得面试机会,那当千万别写籍贯,以免你直接被踢出局。不是我说的,这是“据说”,籍贯如果不是你的优势就别写。)有毕业生甚至认为,“我是应届毕业生,就不用写出生年月了”。

信息过全暴露安全隐患

与以上相反,一些毕业生的简历矫枉过正,信息过于全面,竟然把身份证号码也写了上去。在大型招聘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将挑剩下的简历乱扔,简历上的身份证号码以及附带的身份证复印件都有可能给意图不良的人可乘之机,极不安全。

此外,有些毕业生的简历写得太详细,罗列了很多不必要的,或者是应该筛减的信息。比如有人罗列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俺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有人详细罗列了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时间、刊号,更有人将3年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项目全部写上,多达数百字,让简历繁复罗嗦没有重点,看起来较为压抑。

个性描述变成“形容词大本营”

很多应届生简历的最后一项都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描述,然而这类描述几乎成了褒义形容词的堆砌,千篇一律:“本人个性外向活泼,沟通能力强,能与人和睦相处,好学谦逊,诚实正直,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细心耐心,能在压力下工作,喜爱音乐、运动……”HR在看到几百份描述相似的简历后,对这一项往往不太感兴趣了。(我最讨厌这类形容词了,看来不用写了,窃喜中。)

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小张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她索性筛除了“个人特点”一栏,可是HR们看了她干巴巴的简历后表示,她的简历只有“骨头”没有“血肉”。

其实,个性特点是个人“软技能”的体现,这点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重视。HR看个人特点的描述,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了解求职者的性格以及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符合。比如一些公司倡导“环保与自然”,一些公司强调“工作即兴趣”,一些公司考察“是否能承受高压的工作环境”,另外一些公司提倡“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公司更喜欢“创业精神”……于是,个性特点一栏的描写非常重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寻找到真正与自己职业价值观匹配的公司,也是将来是否能开心工作的保证。二是了解求职者的个性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比如招聘会计,需要对方细心缜密,对数字敏感;招聘文员,需要认真负责,听从安排;招聘行政助理,则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太有创意和想法的人才是留不住的;而从事一些研发、设计类的职位,则需要有创新意识,能在压力下工作。

求职宣言“表忠心”

“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我将回报公司一份业绩”,“今天公司给我一份职业,明天我为公司开创一片事业”……很多应届生们为了“表忠心”,纷纷在简历最后写上求职宣言,让HR看了觉得非常可笑。

这里提醒应届生,在HR心中,广告标语式的“宣言”比较空洞,而且大多雷同,不要也罢。也许朴实真诚的话语更能打动企业招聘官。

篇3:离职四个月简历如何写

在这里求助,希望大家给点意见。我今年6月从公司离职参加6月底的人力师考试。之后开始找工作,曾经有几家公司有聘用意向,但是工作都不太适合我,而且面试,等消息,还有试用几天都花了不少时间。转眼就要10月了,还没找到新工作。。。

急啊,由于听说离职时间太长,招聘的公司会比较看重这个,进入9月还没有面试机会,感觉到机会越来越少。

由于是第一次跳槽,没有经验,希望大家给点意见。

简历要不要调整一下?我希望从事人力资源或者行政方面的工作。(以前是行政)

谢谢大家了。

篇4:写个人简历自我评价四个要点

人事经理每天得阅读几百份个人求职简历,筛选简历的时间就只有几秒钟!如何从众多求职简历中脱颖而出?自我评价是获得人事经理青睐的重要利器。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

1本人综合素质佳,能够吃苦耐劳,忠诚稳重坚守诚信正直原则,勇于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做一个主动的人,工作积极热情,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拼命投入力量;

具备良好的人品,乐于与人沟通,生活在群体之中,能够与人进行客观直接的沟通,具有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积极互动努力达成团队的目标;

善于学习,勤奋务实,刻苦钻研,具备广泛的兴趣和很丰富的知识,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很段时间内融入一个新的领域,适应他并且把他做好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

2我的理念是:在年轻的季节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

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的经济相关专业知识训练,有在多家单位和公司的实习和兼职经历;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

3职位名称:技术总监

集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扎实的科研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

具有6年多在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中从事部门管理、项目管理的经验;

擅长团队组建与扩充、产品(尤其是通信系统产品和软件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点评:总结自己的团队项目管理能力.)

擅长与各类客户交流、协调合作关系;(点评:总结自己的协调、交际能力.)

具有10多年从事通信、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软件研究和开发的实际经验,大到系统级的设计,小至局部功能的具体实现。(点评:总结自己的技术研发实力/特点.)

个人简历自我评价

4资深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型人才:

精通现代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并具有深厚的人事行政管理理论..(点评:突出个人资历)

7年的人事行政经理经历,善长以企业管理理念把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自律能力挖掘和培养。(点评:突出个人资历)

熟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制定出良好的适应本单位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盟,能策划良好的培训机制为企业不断培育出人才,可制定客观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为企业留住优秀人才。(深信市场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点评:总结专业特长)

属学习,实干型的职员,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承担责,有较强的精力投入工作,富有工作激情,乐业敬业。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点评:分析个人办事风格)

上一篇:清查清退“人情保”“关系保”下一篇:南河渡网格化管理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