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求职简历写作的四个切记

2024-04-09

英文求职简历写作的四个切记(共7篇)

篇1:英文求职简历写作的四个切记

标准的求职简历主要由四个基本内容部分组成:

1.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婚姻状况,联系方式等。

2.教育背景:按时间顺序列出初中至最高学历,学校,专业,主要课程。所参加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3.工作经历:按时间顺序列出参加工作至今所有的就业记录,包括公司/单位名称,职务,就任及离任时间,应该突出所任每个职位的职责,工作性质等,此为求职简历的精髓部分。

4.其他:个人特长及爱好,其他技能,专业团体,著述,证明人等。

篇2:英文求职简历写作的四个切记

一、真实性

简历是你送给企业的第一张名片,不能说谎,更别说掺假了,但我们可以优化处理。然而,优化并不等于掺假,我们可以选择突出优势,忽略弱点。例如,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你可以专注于学生会的工作和实习、志愿者、等其他工作经历,不仅是为了陈述这些经历,更重要的是提炼出自己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宝贵经验,而这些收获能让你在今后持续发挥作用。这样,面试官就不会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为由而拒绝你。

二、针对性

一份简历打天下的海投方式早已经被淘汰了,如果你仍然固执地坚持着,没有自己的职业方向,不加考虑的投递简历,不去了解用人单位的聘任条件,也不事先了解企业的招聘情况,随大流地盲目投递,结果自然会导致简历往往没有反应石沉大海。专家表示,做简历时可以事先结合职业规划确定出自己的求职目标,做出有针对性的版本,运用专门的语言对不同企业进行求职递送简历,这样做往往更容易得到HR的认可,而不是看着千篇 一律的海投简历感觉到索然无味。

三、价值性

把最有价值的内容放在简历中,无关痛痒的不需要浪费篇幅,使用语言讲究平实、客观和精练,太感性的描述不宜出现。通常简历的篇幅为A4纸版面1-2页,不宜过长,也不宜有半页,出现一页半的情况时,最好能压缩为一页。简历中尽量提供能够证明自己工作业绩的量化数据,比如拓展了多少个新的市场客户,年销售业绩达到多少万元,每年发表学术论文多少篇等。最好还可以提供能够提高职业含金量的成功经历,比如完成了一个很难的项目,拿下了一个很大的客户等。对于自己独有的经历一定要保留,在著名公司工作、参加著名培训、与著名人物接触等都可以重点突出处理。

四、条理性

将用人单位可能雇佣你的理由用自己过去的经历有条理的表达出来,最重点的内容有:个人基本资料、工作经历(职责和业绩)、教育与培训经历,次重要的信息有:职业目标(必须标明)、核心技能、背景概述、语言与计算机能力以及奖励和荣誉信息,其它的信息可不作展示,对于自己的最闪光点可以点到即止,不要过于详细,留在面试时再作详尽的展开。

简历需要优化,但最重要的是内涵。能否达到企业人才的标准才是面试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简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任何虚假内容都是不可取的。在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在写简历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求职方向感到困惑,往往在简历上不写求职意向或是写得太多,这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自己实在无法把握,可以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帮助你找出职业定位。请记住,在投递简历前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方向。

切记,写简历时,需要强调职业目标和重点,语言简短,使用动词,并且避免会使你被淘汰的不相关的信息。人力资源经理们都很繁忙,在筛除掉不合适的求职者前不会花费时间来浏览每一份简历。当你获得面试资格时,简历就完成了使命。

简历中不该出现的词语

职业目标

小编最初的简历上也有这样类似的条目,而且放在简历的顶部中央:提醒,“职业目标:获得能够利用好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且能提供有助于成长的挑战性环境的某某职位”。真让人昏昏欲睡。这不仅乏味,而且没用;此外还给人一种幼稚的感觉。简历的顶部是黄金地段,你需要通过列出自己的最高成就来吸引HR的注意,而不是概括自己想从下一份工作中得到什么。

熟练

只做过某事一次或在过去十年每天都做,这两种情况下,你都可以说自己在这方面很“熟练”。放弃这一含糊不清的词吧,用点更具体的描述。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客户报告专家,“熟练制定客户报告”这样的语句既模糊又冗余。但是,如果换成“每周制作五份定制报告,对客户的销售活动进行分析”——再附上一些实际成果,这样就让阅读简历的人更了解你的经验到底如何。

也需删除:经验丰富,精通

具有团队精神

创建过网络约交友人资料的人会明白,不是你说自己人好又有趣就行了,你需要制作出漂亮有趣的个人资料来展示这一点。在制作简历上,道理也一样:列出能够表现你优良素质的活动或成就,这比单纯地声称自己拥有这些优点更有效。不要用“具有团队精神”,相反,说自己“领导了一个10人的团队,为分发报告开发了一个新系统,使得管理人员接收报告的时间节省了25%”。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就能展示出自己真正的成就。如果只是简单地给自己贴上某种品质的标签,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也需删除:善交际,以客户为中心

有活力

虽然简历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最佳特质,但是一些人格特质还是留给HR自行判断比较好。恰如其分地描述自己的工作技能,与自吹自擂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另外,即使是最内向的人也会在简历上说自己“有活力”,因为能吹干嘛不吹呢?写简历的时候,让内容可以量化,显示有形的成果和成功经验,在面试的时候再去展示你的“活力”、“热情”或“精力”。

也需删除:精力充沛,热情

如需要,可提供推荐人

这句话唯一作用就是占用简历的宝贵空间。认为,如果一家企业想聘用你,他们会自己向你要推荐人,而且他们会假设你有推荐人。没必要在简历上写下这种很明显的东西,这样做甚至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很狂妄!利用简历的空间,用更多的细节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在人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单凭简历上列出的一串看起来很美的优秀品质,还不足以进入面试。具体的例子能够提供有力的一击,而过于依赖内容空洞的流行词只会让你的简历和其他人一样千篇 一律。因此,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简历,确保上面出现的每一个字都在帮你脱颖而出。

教你如何制作简历,提升面试几率

01职位匹配度低不受关注

目前,网络招聘求职已经成为主流,企业在早期主要通过搜索关键词筛选简历,根据招聘需求找到符合要求的求职者,如果很难从简历内容中获取到求职者适合该职位的必要条件,那么简历就容易被淘汰掉。造成简历匹配度低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一是期望职位不填写、填入“其他”或选择不同领域内的职位;二是简历内容太少,无法显示任何关于个人能力的信息;第三,简历内容太繁琐,没有从专业的角度介绍自身的职业优势,信息过于生活化。

小编建议,不填写期望职位、填写“其他”或者选择多个不同领域内的岗位时,面试官无法获取求职者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明确定位的简历就会被直接筛掉。简历的内容越精准越好,篇幅控制在两页A4纸以内为宜。简历中需要用专业性和职业化的语言来介绍自身的职业特长,高频率使用本专业或者相关岗位的关键词,提高与应聘岗位的匹配度,会更容易被企业所搜索到。

02自我评价缺乏针对性

通过大途人才网市场部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80%求职者的自我评价是“性格开朗,乐观,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相当数量的自我评价只说自己能够胜任而没有具体实例,再或者是直接写成求职信,这都是典型的自我评价缺乏针对性,内容中没有体现出求职者的专业水平,无法让面试官获取到求职者可以胜任岗位的有利证据,对于HR来说这就是无任何有效信息的简历。

小编表示,求职简历的内容要处处针对所应聘的岗位,自我评价主要是结合所学专业、岗位需求,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重点描述工作技能、协调管理能力以及在岗位上的业绩和贡献,重点突出个人优势,从工作的角度来表述会更容易赢得面试官的认可。

03工作经历错失参考价值

工作经历往往是企业考察求职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参考部分,工作经历展示得清晰、全面,工作能力突出,更容易受到HR的青睐,但遗憾的是很多求职者没能将以往的工作经历转化为求职的优势,而是将工作经历写成岗位职责,或是套用网络术语,也有多段工作经历的描述完全相同,甚至还会罗列与本次求职毫不相关的经历等。

小编认为,过往的工作经历在阐述时要对下一份工作起到辅助作用,除了展现专业技能以外,更多要强调个人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每一份工作经历都要依据实际情况添加真实的内容,针对岗位要求、工作流程、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重点介绍,让HR发现求职者具备岗位的必备素质,且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

04教育背景忽略专业介绍

求职者在简历的教育背景中,通常会列出就读学校、所选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等,无任何专业性可言,被面试官判定为学校的招生广告。这些内容没有参考价值,针对性差,缺少亮点,更无法体现求职者的专业技能水平。

小编认为,面试官在筛选简历时,会依据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考求职者的受教育情况。因此,求职简历的教育背景中应添加与所应聘岗位相关的重点课程、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运用的水平,还可以添加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通过社团活动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等内容增加求职者简历中的闪光点。

篇3:论高校写作课教学的四个“点”

一重视经典阅读, 把握技巧方法

下面以文学类体裁的写作问题为例。学生在一篇散文、记叙文或短篇小说的习作中,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采取分项训练、各个击破的办法。如标点符号使用的准确性问题, 语言表达的简洁性问题, 都可以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阅读鉴赏获得启发。

先说标点符号使用问题。可能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但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的确普遍存在, 不容忽视。很多同学在写作时主要就会使用逗号、句号、冒号、感叹号、引号等, 有时还会用错, 其他标点符号很少使用, 造成语意表达上的单调、沉闷。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求大家阅读鉴赏鲁迅的小说《故乡》。对《故乡》的解读, 当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但我们集中关注和学习的是小说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如小说插入了少年闰土的故事后, 又回到现实中来, 因母亲提起了他, “我”儿时的记忆, 忽然闪电似的苏生过来, 于是“我”应声说:“这好极!他, ———怎样?……”这几句话一共只有六个字, 却用了感叹号, 逗号, 破折号, 问号, 省略号, 这些密集使用的标点符号似乎承载了较文字表达更丰富的内涵, 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阅读讨论, 大家认识到标点符号使用的妙处后, 再进行写人或写事的片段训练, 集中解决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

再如语言表达问题。不少同学的语言表达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的不通顺, 意思表达不明确;有的喜欢写长句子, 拖泥带水, 表达不简洁;有的滥用修辞, 看起来华丽无比, 实则华而不实。如何纠正这些问题, 训练学生写通畅、简洁、凝练的句子, 是写作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是个很好的学习范例。且看小说结尾的描写:

这个片段是写小英子和明海这对少男少女划船到芦花荡的深处幽会、亲热的段落, 通过外在景物描写传达对纯洁的自然之爱的赞赏之情。文字简洁明快, 空灵蕴藉, 充盈着诗的韵律和美感。教师可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品味, 然后请大家就文字表达方面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经常学习、操练这种表达方式, 学生的进步会很快的。

二教师创作示范, 树立教学自信

一个不会武功的拳师是不可能教出好的徒弟的,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写作课教学当然不能满足于教学生阅读鉴赏, 满足于教师条清理析的讲解, 头头是道的分析, 教师自己应该敢于试水, 让作品说话, 树立教学自信。写作课教学, 要想教得好, 让学生相信你, 支持你, 教师自己必须懂得创作, 且要有正式发表的创作成果拿出来, 取信于学生。所以, 笔耕不辍, 不断发表作品是一个写作课教师必须要练就的基本功。

我们的写作课教学之所以课堂氛围较好,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这与我们自己经常笔耕且有一定量的创作成果发表有关。因为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来谈, 这样的例子更有说服力。例如在谈诗歌创作时就举了我们自己创作的案例。组诗《双子叶》[1]是笔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将一些偶发的感想形诸笔墨, 积累整理而成的, 这说明写作不是靠一时兴起, 而是在平时就要做个有心人, 勤思考, 常动笔。如《醉》:一口口啜着/ 清凉的秋色/ 到最后/ 大大小小端庄的树们竟然全醉得/ 酡颜且婆娑。这首小诗抓住了面对清凉秋色时的瞬间感受, 突出了自己的主观臆想, 将一般人醉酒时的情态、体验对象化, 所以“啜着”清凉的夜色时, 树们也醉得“酡颜且婆娑”了。诗歌写作要注重感受体验, 注重语言表达,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双子叶》只有两句:一片是我/ 一片是你。这个“你”“我”究竟是谁, 就看读者怎么理解了, 可以是夫妻, 可以是恋人, 可以是父子兄弟, 可以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这是来自心灵的对普通物象的感悟。

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 结合我们自己的经验来谈就更有说服力。譬如在讲论文选题时, 大多数同学都觉得困难, 不知选什么好, 好像可写的论文题目都被人家写完了, 已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了。对此, 我们认为还是要从阅读出发, 从阅读中发现问题, 拓展思路。如关于“网络文学”的相关论文就非常多, 意见似乎都不统一, 说明这是个争鸣性的论题。有人认为, 网络文学有三种形态, 即上网文学、网上文学、网话文学;有人认为, 网络文学具有“自由性”“大众性”“游戏性”等特征;有人认为,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文学是人类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三种形态, 是数字媒介延伸的一个新的文学历史节点, 等等。笔者在检索、阅读这些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网络主要从技术层面改变了文学的书写和传播方式,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文学什么。所谓“网络文学”, 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网络写手和理论家们一厢情愿构筑的让他们能进能出的理想“小菜园”。[2]这说明, 论文写作不是没有选题, 而是要去发现, 在阅读中发现, 发现问题后再作深入思考, 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

三学生实践训练, 教师评改指导

要想学会游泳, 你就必须经常下水去游。学生要真正学会写作, 光有经典作品鉴赏, 教师创作示范引导肯定是不够的, 学生自己必须去实践, 去写作。对学生提交的作业, 教师必须花时间作认真修改、评价, 这样, 他们对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里再举一个难度相对大点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例子。学术论文写作应该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 而且教师的理论讲解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学术论文写作对于学生来讲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所以关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选题的原则和方法, 文献资料的检索搜集, 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等内容都需要教师作详细的交代, 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才可以通过纠正习作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真正使学生会做论文。当然, 学生作业练习的题目、内容都是由他们自主选择的, 一般是就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写篇规范的学术小论文, 给的时间也较长, 因为要牵涉到查找资料, 有时可能涉及必要的调研, 留给较长时间的目的就是希望完成得更好些。但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来看, 不少同学做得不理想,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有个同学提交的论文, 题目叫《小人物的国家想象———以网络穿越历史小说为例》。就文章题目来看还可以, 有问题意识, 论述对象具体, 角度明确, 但摘要、关键词、论文主体内容和参考文献等均有问题。其实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都讲过了, 论文的格式规范要求也强调了, 但问题还是存在, 说明学术写作课教学, 讲练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 这篇文章究竟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呢?摘要方面, 在摘要中加注了, 这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把摘要写得像引言, 且分段了, 这也不符合规范要求。在关键词方面, 犯的错误更带有普遍性。关键词不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精神, 不够全面, 专业性不强, 将一些泛意词如“方法”“历史”等也做了关键词, 这显然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在正文内容方面, 结构不清楚, 叙述小说内容文字太多, 议论文字太少, 论证逻辑不严密, 同时句子表达不清晰、不简洁的问题也同样存在。通过写作者自找问题, 同学们帮助发现问题, 教师评价修正问题, 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收效是十分明显的。

四建设写作交流平台, 重视学生成果展示

根据我们的经验, 写作课给学生布置的诸多练习不能仅仅当作练习, 练完后就了事, 而应尽量将学生作业转变为学生作品。当作业通过修改完善成了作品后, 就该有个展示的平台, 这是对学生成果的尊重和肯定, 是使学生确立写作自信的有效手段。以下交流平台建设是我们实践和努力的方向。

1 QQ群交流空间

这主要是将学生作品上传到班级QQ交流空间, 大家可以互相欣赏、品评对方的作品, 既可以指出其优点, 也可以指出其不足, 互相砥砺, 共同提高。为了保证这种交流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指导教师必须进入这个空间, 进行整体把控, 及时扶正纠偏。

2 班刊、校刊发表

将文字变成铅字, 闻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文字稿, 每个人都会有种成就感, 满足感。这不是纸媒崇拜, 而是人类固有的阅读经验使然。教师可将一些写得较成熟的作品推荐到班刊、校刊甚至更高级别的刊物发表, 将创作成果固定下来以致永恒, 这是谁都乐意看到的结果。

3 组织不同等级的比赛

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 比赛是个很好的激励方法。可适当开展或参加一些创作方面的比赛, 通过评奖和证书发放, 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4 作品结集出版

将一些符合质量标准的作品结集出版, 这既是对学生创作成果的肯定, 也是对教师辛苦工作的认可, 同时, 结集出版的作品可作为写作课教学的案例资源而长久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涂明求.双子叶[J].北方文学, 2012 (8) .

篇4:游记写作的四个“一”

一、一条线索

游记,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要记的东西一定不只一件,那么就要求有一个先后顺序问题。游记的线索也就是游记写作的顺序。写游记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选择恰当的线索将游记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整篇游记才不会支离破碎、杂乱无章。怎样安排游记的线索呢?最常见的就是以游记者的行踪为线索,也就是常说的移步换景,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写一篇登泰山的游记,先写山脚下看到的景色,再写登山过程中的情况,最后写登临山顶后的所见所感,这种写法就是以行踪为线索。游览者的行踪总是单线的,随着行踪的改变来逐一介绍景点,使游记显得条理清楚,所以这种方法使用较多。另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游览者的情感变化等作为线索的。采用哪种线索要根据景物的特点、作者的写作习惯等来决定,目的是让读者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二、一处景点

对景物的描写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游记中要写的景也许不只一处,记游时千万不可平均用墨,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任何景物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和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观察时,要细致,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例如它的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的特征,就是找出观察景物与其他景物之间的区别。应从不同角度入手,写准景物,写活景物。比如我们要写黄山,就应该抓住黄山的妙云和奇石来描写,写九寨沟要抓住它的清水、秀山来写。

抓住一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不等于其他景点就忽略不理,只是用墨较少,不作拓展,同时要说明重要景点与次要景点之间的关系,注意二者间的过渡与连缀,不给读者留下欠缺不全之感。

三、一个背景

写游记性文章不仅要写看到的景物,还要同时介绍一下与景物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使游览成为一个文化现象的了解和接受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景物浏览。例如在介绍名山大川时,要穿插有关的故事传说;介绍古迹旧址时,要附带介绍有关的历史知识;介绍某地区风光时,同时补充一些民风民俗情况……总之,气候饮食、历史典故、风土人情都是景观介绍时必不可少的背景知识。只有把景点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把写景与文化背景的介绍结合起来,才能赋予游记丰富的人文内涵。例如,描写桂林山水风光时要讲一讲桂林山水的民间传说,参观孙中山故居要简单介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以及他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巨大影响。

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不像景观本身形象直观,它隐含在景物之中或隐藏在景物之后,需要我们去询问,去查阅,因此我们在描绘景点之美时,一定还要通过关注景点区的介绍性文字,请教熟悉景点故事的有关人员等方法去搜集所写景点的背景资料。

四、一种情感

写游记文章一定要渗透着作者的一种情感。写景,并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即使单纯的写景也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的,或是热爱,或是惊叹,或是赞美。平常所说的借景抒情,就是在景物描写的基础上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情景交融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所写的景物中。例如吴功正在《阿里山纪行》结尾说:“我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这不仅表达了对阿里山的赞美,更是对祖国宝岛的赞颂。

写景和抒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写自己喜爱的景物,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渗透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使读者也随之动情,才能够把文章写新颖。

篇5:弱势求职者请切记如何写好简历

id=“1613296”> 在职场上,各方面条件好的人往往会被多家用人单位相中,轻而易举地得到满意的工作岗位。然而,对于那些自身求职条件有欠缺的弱势求职者来说,往往是递交了应聘材料之后便石沉大海,再无下文,连一次参加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一般来讲,职场上的劣势主要是指:频繁跳槽或更换行业、毕业生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太少、没有学位或学历太低等。毫无疑问,即使有上述这些欠缺,并不表明这些人就肯定不是人才。相反,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恰恰是千里马,只是因为个人简历写得缺乏艺术和技巧,被挑剔的雇主一票否决。

有人可能在潜意识里想到要在简历中做假,“修饰”一下自己的简历,这是千万要不得的,因为“假的永远真不了”,而假的一旦被识破,依靠蒙骗而获得的“真”也将不复存在。明智的做法是对你的简历进行科学取舍,适当突出重点合理扬弃,这样,既可使你的简历更加吸引人,同时又保持了真实性。

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来说,因为与社会实际接触得少,尚未经历过谋职的挫折,往往自我感觉都比较好。殊不知,用人单位并不一定乐于认同,很多老板更喜欢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为此,刚毕业的学生们将在求职中与那些有相同学历但是有更多工作经历的人竞争。而因为没有相关职业的丰富工作经历,所以,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应该尽力扬其所长以盖所短,重点强调自己最近几年所受的教育和培训情况,包括那些与应聘工作最有直接关系的特别的课程或活动。

其中,实习工作应作为相应的工作经验来写,因为这期间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与许多工作相似,它们往往需要实习者自主完成多项任务。此外,如果毕业生在校时早已学过许多与所应聘工作有直接关联的知识,则有必要在技术栏目中体现出来。如果你熟悉某一领域最新的趋势与技术,也应毫不谦虚地写出来,以提升自己的人才价值。当然,如果你有其他行业的工作技巧也不要省略,这些虽然与应聘工作关系不大或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其工作经验同样可用于转移支持你的能力,这至少能够证明你有学习、研究并尽快适应各种工作的能力。

跳槽改行过于频繁者。前些年,人们对那些经常跳槽、频繁调换工作的人均抱有钦佩和羡慕的态度,认为这些人才算得上“人才”,是真正的“有能耐”,以致社会上一度跳槽成风。然而,到了近两年,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竞争,尤其是产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诚信”的`价值,因此,绝大多数企业老板对那些跳槽和改行过于频繁的求职者是怀有戒备心理的。很显然,你今天跳到我这里来,说不准哪一天你又会另攀高枝跳到别的地方去,这不仅空耗了企业对你的培养投资,而且还有泄露商业秘密的风险。

所以,你若是频繁跳槽者,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短处”所在,尽量避免它,并用其他优势条件来弥补。在你的简历中,应清楚地列出你每一段的工作年份,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以及每次跳槽的理由,以使招聘者或雇主对你能够产生认同感。这其中,工作成绩可以证明你的能力很强、学识广博,而跳槽理由则要“三思而后说”。最好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不能将责任全拉到自己身上,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全怪罪原来工作的单位或老板。跳槽理由最好说一些诸如上班路太远、专业不很对口、随家搬迁、结婚等人人都能理解的客观因素,切忌牵扯到那些诸如收入太低、分配不公平、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平时工作压力太大、上司有毛病合不来、领导频繁更换等两难话题。

篇6:中学生写作趋同的四个缘由

一、社会趋同的异化

中学生面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与探索的精神。由于见仁见智, 个性特征的差异、人生体验的深浅, 他们所抒发的感情和对人生的体悟也应该是有差异的, 作为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也应该是“风情万种”的,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但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 当下中学生作文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毛病, 那就是写出的文章浮光掠影、泛泛而谈、众口一辞。具体表现是文章没有文采, 缺乏深度, 并且文章中经常出现“粉丝”“豆芽”“杯具”“神马”等一类词语, 让老师啼笑皆非。同时, 文章内容空洞, 缺乏独立的个人思考和具体的情感体验。有的仅是华丽辞藻的堆砌, 华而不实, 言之无物, 不能给人以感动与思考, 这些文章就像金字塔中的木乃伊, 有形无魂。这种普遍性的个性缺失问题, 探其原因, 主要是知识的大众化、普遍化、流行化、浅显化, 如“韩流”“港台流”“欧美流”等, 导致中学生不去观察生活, 也不去体验生活, 平时生活中又懒于思考, 对生活的挖掘浅尝辄止, 流于俗套, 追求时髦词汇与一些庸俗的文化俗语, 并引以为傲, 而对一些经典文学却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这样就缺乏新鲜血液的输入, 影响了中学生对经典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吸收, 真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 作文写作显得捉襟见肘, 顾此失彼就不足为怪了。

二、应试教育的遗毒

高考作文的命题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可是, 一件神圣的事情到了许多一线老师的手里, 却把它转化成一条条看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条条框框。老师在解读作文时, 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审视, 没有从根本上指导, 却坚持急功近利的思想, 用条条框框去要求学生。至于窗外的春风秋雨、夏荷冬梅、社会上流行的热门话题, 已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家事、国事, 统统被关在课堂之外, 我们渐渐忘记了陆游说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的作文教学埋没了人性, 忽视了差异, 压抑了感情, 淡化了学生的需要、激情等, 并且授课形式为简单填鸭式的平面讲解, 缺乏立体的构思与挖掘。这种教学模式训练下的学生只能是考试的低级工具、思想的被动容器、观念的传声筒, 对生活只能做简单的复制与粘贴, 而不是观察生活、提炼生活、表现生活的人。感情之水干涸, 学生在写作中缺乏敏锐的前瞻性目光、缺乏具体可行的科学写作方法, 学生只能写出新“八股式”的文章。这样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的倾斜

作文标准应较多的是定位在文学创作的要求上。写作是属于文学性的, 是阳春白雪类的, 而不是一般的公文性文章。因此, 我们在学习当中, 要以文学创作的要求为主, 而以文章的写作技巧为辅, 要多种文体训练, 不能抄近路, 不能偏离了中学作文教学目标的轨道, 不能与时代、社会的发展不合拍。不能让学生认为作文就是照葫芦画瓢, 认识不到作文的用途和意义。如果这样, 学生渐渐对写作失去兴趣, 导致作文的路子越来越窄。因此, 我们要改变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过分强调技巧的倾向, 把作文引导到生活中来, 发挥它作为人类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生活环境的单一

学生平时生活中受到诸多约束, 得到的知识很单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马行空、思接千载, 才能丰富素材, 拓展空间。在家里, 父母扮演着监护者的角色, 孩子只能在父母的要求下行事, 父母以“学习”为准绳, 凡是与之不相关的行为, 都被有意地忽略了, 凡是他们认为不能看的书统统被销毁;在学校, 许多老师往往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来教育学生, 以“分数”为准绳, 凡是与分数无关的的行为, 都被有意识地禁止;社会上, 人们普遍以“不管黑猫白猫, 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为标准来评判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 其审美、认知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无不受到压抑。因此, 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果只靠语文老师课堂上零星的传授来提高, 时间长了, 就显得营养不足。学生想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 抒写性情, 发表见解, 表达内心世界, 但却会产生“心中有想法, 笔下没办法”的窘境。

篇7:教师教育写作的四个“关键

一、唤醒教育写作意识

教师的教育写作为何会引起关注,主要是教师的职称评审和名优教师评选中对教师有论文的要求。因此,不少教师因为缺乏相应的论文而无缘职称评审。于是,就有了教师职称评审因缺乏论文被“一票否决”的说法。近年来,媒体上经常有关于教师职称评审需不需要论文的讨论。不过,讨论的结果是教师的职称评审依然需要提交论文。2014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教师职称改革的要求指出,要淡化论文,并没有说要取消论文。可见,在教师的职称评审中,论文还是必需的。

教育写作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句话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可能没有吸引力。但是职称评审必须要有论文,这使得教师不得不面对教育写作这一现实问题。

从当前的教师教育写作而言,存在两个极端,那就是“拒绝写作”和“功利写作”。

一些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因论文被一票否决,这其实是“拒绝写作”导致的结果。一般而言,中级职称对教师的论文要求是非常低的,不少教师是在评高级的时候被论文卡住的。一般而言,从评上中级到有资格参评高级,至少有5年的时间。那么用5年的时间,用心来写几篇达到职称评审要求的文章,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很多教师平时根本不把教育写作放在心上,认为自己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而且平时工作忙碌,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来写论文。这样,到快要评职称的时候,才想到自己还缺那么几篇文章。于是,这些教师就开始临时抱佛脚,由于平时根本不写作,写作的水平自然也不高,在短时间内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这样,他们的抱怨就出来了,认为职称评审有论文要求就是在为难自己。而有教育写作意识的教师,平时就在进行这方面的准备。几年过去后,他们不仅在教书育人上做得很不错,也不缺职称评审所需的文章,等有机会参评职称的时候,他们就顺理成章评上了。

如果我们把教育写作作为日常工作的常态和一种专业生活方式,并远离急功近利的羁绊。这样,教育写作除了能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外,也会给我们送上“副产品”——职称评审所需的论文。

二、找准教育写作方向

“不是自己不想写,而是自己真的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这是很多教师面临的困惑。不过,这个问题或许真的不是什么问题,在有些教师眼中,有着源源不断的写作话题。教师的教育写作,并不是进行理论创新,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描述自己的教育生命历程。可以这么说,教师的教育写作就是在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和职场生涯。

因此,教育教学的工作现场,就是我们教育写作的“富矿”,有很多的内容可供我们挖掘。比如,如何关注中等生、如何提高作业布置的“含金量”、如何让课堂变得有序和有趣、如何提高班会课的实效性等,这些教师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教师研究的内容,也是教师教育写作的主题。这样的教育写作,写的是教师日常的工作内容,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实话实说,写起来不会有隔阂感,不会做成“夹生饭”。

教师的教育写作,其实也是“小题大做”,往往不经意间的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写一篇含金量极高的大文章。学生的课桌编排,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在做的事,但是很少有人想到这样司空见怪的小事还能做出学问。 比如在2013年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合理编排座位,减少“后排”现象》获得了一等奖,并作为唯一的一篇范文在《浙江教育报》全文刊发。这篇文章关注的是编排座位这样的小事,这样的小问题,居然还出了大成果,得到专家的认同并在全省推广。可见,只要用心,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能发现很多值得写作的东西的。由此可见,教育写作不必贪大嫌小。

当然,我们平时也可以结合一些教育热点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所读的书籍,写一写心得体会;结合专家学者的讲座,写一写自己的听后感悟;结合外出学习考察,写一写自己所感所想,结合平日课堂教学写一写课后反思。

应该说,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和日常的培训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

三、提高教育写作水平

教师最终形成的教育文章,并不是简单地记流水账,而是对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提炼和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思考,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准。当然,教师平时把一些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就是为自己的教育写作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写作中必须对的现实问题。

《中国教育报》曾刊发过一封读者来信,反映的是很多教师因为向教育报刊投稿老是石沉大海而导致丧失写作热情的困惑。《中国教育报》因此开展了“如何帮助教师走出写作焦虑”的讨论,并分几次刊发了讨论文章。当时,笔者撰写的《跳出写作来看教师的写作焦虑》一文也曾刊发。事实上,我们不能就写作而论教师的写作,否则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不少语文教师写散文的水平很高,但是却因没有相应的论文而无法参加职称评审。按理说,语文教师是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的,但是一些语文教师从来不看自己的学科专业刊物,不知道自己学科的发展方向,不知道自己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自然就很难写出有思想含量的教研文章了。

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功夫还是在诗外,必须要以大量的阅读来打底。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教育著作、综合教育类刊物和学科专业刊物。这样,自己的视野将会大大开阔,写作的立意就能提高,专业表达水平也会有所进步。

当然,阅读只是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写作水平真正的提高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多写作。因此,教师平时要多练练笔,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等均可以。教师可在练笔中提高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凝练大小标题的能力。教师只要能做到读写结合,那么写出几篇像样的文章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网络为教师的写作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助长了教师的惰性。不少教师形成了从网上拿来的习惯,甚至连计划总结都直接从网上扒下来,这样就使自己少了很多练笔的机会。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教师警醒的,欲速则不达。

四、安放教育写作成果

成果发表是教师教育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不少教师写作的最直接的动力。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既是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的标志,也是为自己的职称评审等实质性的刚性需求积累“资本”。有些教师就是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不知道该往哪里投稿。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感觉,与教师的发表需求来说,刊物所能提供发表的机会是僧多粥少。

与现在的就业难一样,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但是也有很多企业招不到所需的人才。尽管想发文章的教师很多,可供发表的刊物相对较少。问题是教育刊物对适合自己刊物需求的优秀文章是很渴求的,只要是好文章,并且是针对刊物需求的,就不怕发表不了。笔者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是直接投稿的,也不认识编辑,但很快就登了出来,作者要有这个信心。

所以教师想投稿,必须研究相关刊物的用稿特点,然后投其所好,这样才有发表的可能性。不少教师的投稿有很大的盲目性,经常在各类群中询问刊物的投稿邮箱。这样在投稿前没有做足功课,投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现在有不少刊物都建立了QQ群,教师可针对性地加入一些。在这些QQ群里,编辑会公布一些征稿信息和用稿要求,这样,如果想参加,就可以留意一下。

上一篇:入党志愿书字以上下一篇:2024年山东青岛历史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