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在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4-26

区委书记在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6篇)

篇1:区委书记在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区委书记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的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是区委决定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会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筹备,会议内容都经过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开好这次会议,对加强东安区的社区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刚才,市民政局聂伟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对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我们加油鼓劲,并提出了很多希望和要求,有很多意见是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内容,代表了新形势下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新要求。对聂局长的报告我们要认真的贯彻落实。清录同志也作了一个很好的社区工作的报告。讲得很具体,很全面,我完全同意,大家也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个会议以往惯例是三年召开一次,今后我们要每两年召开一次,目的就是要烘托一种氛围,提高对社区工作的重视度,扩大社区工作的影响力。今天我们会议安排座次是社区同志坐中堂,机关干部坐两厢,就是要展示和表明区委、区政府对我们社区工作、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是对我们社区工作者们表示一种认可和慰问。会上我们还表彰了近年来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也是为了激励和鼓励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同志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也要求全区上下要以他们为榜样,各尽所能,不断推进东安社区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围绕社区建设工作,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切实增强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社区建设更多的内涵、更多的使命。要想抓好新时期的社区建设工作,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就是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一,社区建设是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社区建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会事业方方面面、种类繁多的工作都要通过社区这道门进入千家万户,只有不断推进社区建设进步,才能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第二,社区建设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社区工作“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只有不断完善社区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切实的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三,社区建设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充分发挥社区的稳压器作用,才能最大程度的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第四,社区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基础。社区做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基层组织建设阵地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只有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才能有效巩固党在城市中的执政基础,进而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起重视,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全力推进。晶川书记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报告中指出:“要发挥社区在社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社区建成治安良好、管理有序、环境美洁、邻里和谐,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体现了市委对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市委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和谐幸福城市”,我们确立要创建“和谐幸福先创区”,打造“大东安、新东安、名东安”,都要通过社区建设这个抓手和平台来实现。因此,必须切实增强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社区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全面加快东安区的社区建设步伐。

二、全力实施新一轮社区建设提档升级

多年来,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在全市领先,在全省也有一定的位置,获得过很多国家和省级的荣誉,多次接受中央和省级领导的视察,市级领导更是经常来检查、调研。我们有一些品牌

型的社区和社区干部,是东安区对外展示的窗口,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旗帜。从今年开始,我们步入了“十二五”发展新时期,也启动了新一轮的社区建设新征程。区委八届七次全会确立了“推进社区建设提档升级”的工作思路和要求,体现了“三实两创”的要求。要实现社区建设提档升级,就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那么东安区社区建设的方向就是要创品牌、争一流,在全市社区建设中当排头、树典型、出经验。东安区社区建设的重点就是强基础、抓提升、创品牌。重点要打造“四个品牌”:一是要打造社区基础建设品牌。抢抓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契机,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力推进新一轮标准化社区建设,创建一批城乡千米样板社区。要在三年内完成三个千米社区建设,在社区基础建设上做到小步快走,尽早的达标升级。二是要打造社区队伍建设品牌。加强社区干部队伍管理,开展经常化业务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培养更多像于淑芬、马凤兰式的社区干部。三是要打造社区优质服务品牌。强化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推进“15分钟便民服务圈”体系建设,让所有居民和驻区单位都能感受到社区服务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四是要打造社区管理创新品牌。发挥东安社区建设基础优势,积极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服务方式方法、开展共驻共建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力争在省市首选、首推、首创。总之,社区建设要率先掀起“品牌风暴”,通过创立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社区建设品牌,来全面提升东安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东安区社区建设在全市有优势、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从而不断获得社会各界对东安的赞誉和认同,不断增强东安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力求在社区管理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目前,中央和省市都在积极研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5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4月17日省委召开了十届十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吉炳轩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六个坚持”原则(坚持依法治国,推动社会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思想道德人文环境;坚持民生为大,优先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坚持科学执政,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坚持重在基层,打牢现代社会科学管理根基;坚持安全至上,严密防范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吉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平安和谐幸福龙江。4月2日,晶川书记到我区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时强调,当前社会矛盾已经取代经济发展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方面,国家自上而下都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而且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为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想出良策妙招加以解决,从而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所应该承担的功能和作用。按照晶川书记的指示和要求,我们也在答卷,最近搞了几个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在启动和起步。昨天,市委政法委王育伟书记又到东安区专题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对东安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很好的指示和意见,也给我们布置了几个题,我们也正在落实当中。由此可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我们必须要下大力气做好的一项重点工作,而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我们必须要强基础、重基层,大力夯实社区这个基础,固本强基,求实创新。

我区在社区管理创新方面已经先行起步,创造了一些典型,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一是突出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发挥牵头拿总作用,创立了10多个特色突出的社区党建品牌。二是积极探索纪检进社区、统战进社区、信访进社区、机关党员进社区等新的工作模式,强化了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三是采取区企合作方式,由

企业冠名成立绿地社区,探索了政府、开发企业、物业公司、居民业主“四位一体”共建社区的新路子。四是采取政府主导,乜河村自筹资金的办法推进了城乡千米社区建设。五是整合资源,建立了紫云社区服务站,设立日间照料、爱心超市等服务项目,达到了标准化社区水平。六是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七是在全市率先启动警务进社区,并实行社区民警兼社区党委副书记制度,清福社区民警冉俊峰真心为民服务,被评为全国警察新形象候选人。八是在全市率先探索优秀社区主任兼任街道办事处班子成员,提高社区干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九是拿出2个公务员编制,招考了2名社区书记进机关,这个做法我们是在全市唯一的,给我们的优秀社区书记开了一扇门,这扇门我们永远不会关上,永远面向大家。下一步我们要设立一些标准,搞个“卡尺”放在那里,只要工作实绩、知名度、先进性、群众的拥护率等各方面条件达到了,就可以迈进这道门槛。我们还要实行后备年轻干部到街道和社区挂职制度,引进优秀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分两年为每个社区配一名优秀大学生。

我们这些好的经验和作法有的已经成型,具备打造“品牌”的条件,有的正在积极探索推进,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5月23日,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要求来确定社区管理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创新。

第一,要在管理模式上实现创新,由政府主导向民主自治过渡。在现阶段,我们抓社区建设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理顺管理体制,增强社区自治能力这一根本方向上来。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纲举目张,纵横联动,保证社区建设在党的领导之下,开展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各项工作。二是要落实好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利。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解决好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费随事转这些问题,规范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方式方法,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三是要培育社区意识。重点是培育社区居民和驻地单位的自治意识与参与意识,不断完善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各项制度,增强居民的归宿感、认同感和社区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第二,要在投入主体上实现创新,由单体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社区建设的投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加凸显。实践证明,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运作必将对社区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我们抓社区建设要牢固树立“经营社区”的理念,根据社区居民的多种需要和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建立社区建设与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运作机制,推进社区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最大效益的释放。

第三,要在服务内容上实现创新,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延伸。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益格局、价值取向、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和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要求社区必须为全体居民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办公硬件和服务软件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深化“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三有一化”,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社区大党建格局。二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各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要互联互通,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出钱出人出资出场地,形成上下贯穿、左右联结、街企互补、全员参与的社区服务网络。三是大力繁荣社区文化,突出抓好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开展“邻里节”、“社区节”及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系列活动,有主题、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东安区主题社区文化品牌。四是不断深

化属地化服务,继续推进社区矫正、警务进社区、信访进社区、纪检进社区、机关党员进社区、统战进社区等工作,建立“双新”组织与社区共建激励机制,完善机关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度,实施对社区内所有成员和所有党员的属地化服务。

第四,要在工作范围上实现创新,由城市区域向村镇区域延伸。随着江南新城区建设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已全面铺开,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一是要抓好现有社区建设工作。继续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能力,改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和服务设施,进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二是要抓好新建住宅小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在管理手段和服务形式上加以调整,适应新建小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和居民群体重新组合的多方面需求。三是要抓好东安城市化试点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市里扶持,采取“四步走”战略,全面推进东安全域城市化进程,强化兴隆街道办事处管理功能,积极争取理顺体制运行问题,稳步推进农户“户籍”转变和社会、医疗保障,探索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

全区上下都要积极关注社区建设,各负其责抓好社区建设,各尽所能参与社区建设,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关心、关爱我们的社区干部及广大社区工作者,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社区工作难、工作苦、工作累,我们也提出来机关要学基层、学社区,同时也提出要向老同志学习。我们东安有两道亮丽的风景,一道是我们的老同志、老领导,主动参政议政,境界高尚;另一道是我们的社区干部,攻坚破难、负重前行,境界也非常高尚,是我们东安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按照市委《关于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区委也是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要加大对街道和社区工作的投入,增强我们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激发这种活力和动力,未来除了把社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之外,我们还要在经济指标完成方面、超额方面,给予相应的分成、奖励。目的就是一个,增强我们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实力和活力。总之,我们要最大限度的为社区和社区工作者创造条件、解决困难。一是积极为社区干部争口袋。解决好社区干部的工资、福利等问题,继续实行在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优秀社区干部兼任街道办事处班子成员等举措,最大限度的为社区工作者个人发展创造条件。二是规范社区工作。今天会议下发了《减轻社区组织工作负担的通知》,就是要规范职能部门进社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流程,为纷繁复杂的社区工作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各方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入一点、街道自筹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等“几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四是大力宣传社区典型。既要高调干事,更要高调宣传。通过舆论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社区工作,了解社区干部,从而获得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提高东安的知名度、美誉度。五是社区干部要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希望广大社区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工作水平、协调水平、服务水平。下一步,省委组织部要组织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为什么这么重视社区干部?因为社区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触角的延伸,社区干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代表党委、政府工作在最前沿,社区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反映了党委、政府的形象。虽然社区是自治组织,但是做为一级党委我们对社区党员干部有管理约束权,有对自治组织的建议权。对于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干部我们要严肃处理,并建议调整。希望广大社区干部引起重视,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作遵纪守法的模范,保持我们良好的工作状态,保持先进性,洁身自好,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同志们,社区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让我们紧紧围绕“二次创业、振兴东安”的总

体目标,以求实的作风,创新的理念,真抓实干,跨越争先,不断开创我区社区建设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幸福新东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区委书记在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按照年初区委全会关于开展“社区建设年”活动的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区街道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目的就是全面总结我区近年来的街道社区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街道社区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区上下在总结经验、坚定信念、明确方向的基础上,以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区关于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的意见》为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再接再厉,求实创新,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创建“社区建设先进区”进程,为全面提升我区街道社区工作整体质量、开创我区街道社区工作新局面、推进我区街道社区建设向省级先进区目标迈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会上,我们下发了《**区关于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的意见(试行)》;表彰奖励了近年来为我区街道社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印发了《材料汇编》,江安街道、五龙街道新宫社区、区劳动局以及区委下派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单位代表分别作了经验介绍。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总结会,也是一次相互学习、互通有无的交流会,更是一次锐意改革、再攀新高的动员会,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必将在我区创建“社区建设先进区”进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近年来,顺应城市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早在XX年我区就提出了“街道社区工作是区委、区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定位和理念,坚持把加强街道社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性检验,作为固本强基、重心下移、便民利企、保障民生、构建和谐、促进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抓在手上,以“四网一中心”建设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牵动,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心向街道社区倾斜,把人财物向街道社区倾斜,使我区的街道社区建设在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完善设施、强化服务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探索的一步。一是科学整合街道社区资源。街道办事处由8个整合为6个,社区居委会由92个逐步整合为40个,整合后的街道社区条块更加清晰、管理更加规范、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居委会数量多、管理难度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街道办公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6个全市设施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千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政务、民政、劳动和党建4 个网络覆盖全部社区,街道社区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通过“改、串、建、帮、租”等途径,社区办公用房拥有率达到90%,其中50%达到省定的80平方米以上标准,有3个社区的办公用房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三是财政支持力度和人员编制不断加大。实行部门预算之前,街道办公经费事业编为每人每年500元、行政编为1000元。XX年实行部门预算之后,街道办公经费事业编为每人每年1000元、行政编为1500元,XX年事业编为每人每年1200元、行政编为1500元,XX年事业编为每人每年1600元、行政编为XX元;XX年前社区办公经费根本没有,从XX年开始,社区办公经费由每月的50元逐步提高到每月的100元、200元、直到现在的300元。不断提高社区干部待遇,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补贴达到全市最高标准。今天,区委、区政府又拿出11万余元对街道社区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这在我区尚属首次,再次表明了区委、区政府重视和抓好街道社区建设的态度和决心。街道人员编制由原来的平均12-13人,增加到每个街道平均20人以上。四是街道社区工作力量不断强化。先后招录28名公务员、安置22名军转干部、抽调21名机关干部、招聘60名社区劳动保障站站长、公选117名社工人员、下派14名优秀后备干部充实到社区,使街道社区工作力量不断加强。五是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创新。我国自1954年12月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90年1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围绕社区建设没有再出台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但随着城市改革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社区在管理体制上已无法适应形势的变化,失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XX年初,在充分考察、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职能下移、便民利企、保障民生、构建和谐、促进发展”的改革原则和“街道社区履行政务职能规范化、开展社区服务专业化、居民自治组织民主化”的改革方向,率先在全省推进了以江安街道为试点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权责明晰、条包块管、民主自治、管理有序、高效快捷”的街道社区管理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街道社区长远发展的失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街道社区的体制机制运行更加顺畅、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居民的归宿感明显增强。此项改革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六是街道社区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在高度重视和推进街道社区建设的进程中,区委始终把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根本保证,积极倡导和落实“把各种奖励向街道社区一般干部倾斜、把提拔使用机会向街道社区干部倾斜”的干部导向,把街道社区作为培养、识别、选拔干部的重要渠道,通过公推竞选、挂职锻炼等方式,先后从街道社区公选了12名干部,向街道充实了15名机关干部,向社区下派了14名优秀后备干部,已有3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投身街道社区工作、热爱街道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七是街道社区共建共育氛围日益浓厚。在我区街道社区建设中,以阳光热力集团、一厂佳诚物业公司、道路运输管理处、北大仓酒厂、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北疆集团、驻军93251部队等为代表的辖区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共建共育活动,给予我区以无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营造出共建共育的良好氛围。通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我区的街道社区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五龙街道被授予“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集体”称号,彩虹街道被评为“全国图书进社区活动先进街道”,青云社区被授予“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在XX年全国先进社区命名表彰大会上,我区获得“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等多项殊荣。以坚实的街道社区工作为载体和依托,我区的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已步入国家级科技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平安城区、省级卫生先进区、省级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先进区、省级法治环境先进区和省级双拥模范区行列。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区上下的辛勤汗水,饱含着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今天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工作在街道社区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对我区街道社区工作给予有力支持的市领导、市民政局领导以及为我区街道社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辖区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如何顺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努力开创街道社区工作新局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街道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街道社区工作是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和谐发展、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从“街道社区工作是全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街道社区工作是抓改革、抓发展、抓和谐实际成效的根本检验”这一定位和认识出发,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切实增强抓街道社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积极践行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切实把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就我们**区而言,我区户籍人口30万,实际人口50多万,绝大部分在街道社区,街道社区已然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据地、反映社情民意的集聚地,是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主战场。我们要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就必须夯实街道社区这个基础,把各项便民措施、惠民政策最终体现落实到街道社区、体现落实到人民群众之中。街道社区工作搞不好、抓不实,执政为民就无从谈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把街道社区工作抓好抓实,把街道社区打造成维护民权、关注民生、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落实人民群众多样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主阵地,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我们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发展是为了从根本上维护稳定。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细胞,街道社区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只有重视和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推进各项管理职能的充分下移,才能在企业改制以及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不断转化、大量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新形势下,有效发挥街道社区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的作用,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有重视和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才能为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区品位、繁荣社区服务业、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有力的载体和依托。不重视和加强街道社区建设,城区发展、社会和谐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三)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社会建设新格局的现实需要。“小政府、大社会”既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街道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政权建设的基础,是城市基层管理、基层服务和社会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面落实xx大提出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各项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抓好街道社区建设这个平台,抓住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这个总纲,抓住便民服务这个根本,把党和政府的工作进一步向街道社区拓展和延伸,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工作网络和服务网络,这对于增强党和政府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已先于全省做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的新型管理体制。下步工作中,围绕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完善。只有切实抓好街道社区建设,我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有所依托,加强社会建设、巩固基层政权才有根本性的保障。

总之,街道社区建设是一项民主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在态度上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在推进力度上多下功夫、再加把劲,使街道社区真正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社会管理稳定的基石,居民和谐生活的基地,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普及现代文明的组织载体、推动载体和实践主体,成为居民和谐美好生活的大家园,在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街道社区工作

全力推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街道社区工作,是顺应改革、便民利民、履行职责、促进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城区发展的基础所在、重点所在和根本所在。为此,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区关于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的意见(试行)》,从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7个方面入手,对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街道社区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区委、区政府之所以出台这个《意见》,一方面是街道社区建设现实和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了区委、区政府坚定改革方向,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全区力量,全力推进街道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的态度和决心。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是我们今后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的主线。按照《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要全力抓好四个建设。

(一)全力抓好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街道社区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核心力量和重要保证。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委的派出机构和街道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要积极履行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使命,善于结合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健全制度,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拓展领域,强化指导,使街道党工委真正成为承上启下、统筹兼顾、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引领发展的坚强堡垒。要以实现“五个好”街道党组织和“五个好”社区党组织为目标,深入贯彻《中共**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先锋工程”、“三级联创”和争创“社区党建示范点”活动,指导两新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全覆盖。要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针对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员成分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积极开展利于党员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灵活采用对在职党员双管、对离退休党员共管、对待岗党员代管、对流动党员协管、对两新组织党员多管等综合措施,切实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细抓实。

(二)全力抓好街道社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权责明晰、条包块管、民主自治、管理有序、高效快捷”的街道社区管理新机制,是新时期加强以注重民生为根本的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的必须坚定的改革方向。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服务站要积极履行政府派出机构和社会管理一线的职能作用,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便民的理念,制定并落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信访调处、市场监管、信用体系、维护稳定、双拥共建、信息统计等社会管理责任制,完善制度,责任到人,失责追究,切实消除社会管理的空白点。要以方便群众为根本,按照“部门指导、社区受理、街道办结”的原则,进一步理顺部门与街道和社区的关系,强化部门下移职能准入制度,规范部门职能下移申报和审批,通过实施动态式、备案制、信息化管理,实行常驻式、轮转式办公和领办、代办、ab补岗、预约受理等便民措施,健全社会管理网络,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构筑起具有时代特征、**特色和中心城区特点的社会建设新格局。

(三)全力抓好街道社区民主自治功能建设。依靠社区力量解决社区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热爱社区、建设社区的积极参与性和创造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逐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最佳选择。我们全力推进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其核心就是剥离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职能,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居委会履行职能上的错位、失位、越位和不到位问题。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对辖区内公共事务进行议事、听证、决策、协调、服务、监督和评议,完成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会议制定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各项任务目标,加强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驻区单位的沟通,及时反映居民的意见和需求,组织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各项工作,努力把街道社区建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全力抓好街道社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意见》提出了加强社区就业服务、保障救助、经济发展、人口和计生、医疗保健、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环境建设、信息化服务等9个体系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这是健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让每个**人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要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搭建平台,落实政策,完善服务,加强培训,深入开展“充分就业街道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要突出抓好社会保障救助工作,以关注弱势群体生活为重点,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推进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不断增强社区保障能力。要突出抓好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加强规模以下企业街道属地化管理,大力发展以便民为主的社区服务业,全力营造招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要突出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突出抓好医疗保健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网络建设,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方便化和家庭化的卫生服务需求。要突出抓好文化体育工作,以建设“文化先进区”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文体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要突出抓好公共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抓好生产生活安全,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防范机制和网络。要突出抓好环境卫生工作,从培养社区居民环境意识、环保意识入手,调动广大居民绿化美化净化社区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不断巩固和扩大全省卫生先进区创建成果。要突出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街道社区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办公自动化进程,积极打造智能型街道和社区。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提供保障

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街道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街道社区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工作任务抓在手上,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合力推进,为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以“职能下移、便民利企、保障民生、构建和谐、促进发展”为核心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探索过程,必须进一步强化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街道社区负责、区直部门各尽其职、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街道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每年要专门召开街道社区工作会议,研究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听取街道社区汇报,全程跟踪《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区直部门要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意见》中9大体系建设任务,阶段性地制定具体的推进计划,切实加强对街道社区业务工作的指导、培训、服务、监督和考核,保证职能下移到位,指导服务到位,工作运转协调顺畅。各街道党工委要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完善机制,强化指导,调动辖区单位共建共育的积极性,全面抓好街道社区各项工作。要健全部门、街道社区建设综合考评体系和街道社区干部考核机制,确保各项职责、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加强街道社区建设必须有持续增长的财力支持。要健全街道社区建设的财政保障机制。以构建节约型社会为前提,从明年开始,不断增加街道社区办公经费的财政预算投入,确保街道社区在有效财力的支持下,有钱办事,有更大的作为。要健全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涵养机制。目前,我区的6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已走在全市前列,下步要以到XX年社区服务用房面积平均达到100平米,到2015年达到300平米为目标,积极争取,多元投入,逐步扩大社区服务用房面积,基本满足政府公共服务和社区自助、互助服务需求。要健全社区待遇稳步提高机制。社区干部工作在一线,是推进街道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积极落实社区干部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推行社工工资等级化管理,加快探索社区服务站纳入事业单位管理和社工过渡、考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现方式,靠事业留人,靠待遇留人,靠政策激励人,为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提供人才和队伍保障。

(三)锐意改革,积极创新。加强街道社区建设,改革是动力,创新是主题。我们制定的《意见》是全区锐意改革、求实创新的结果,而贯彻落实《意见》更需要我们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这是不断增强《意见》指导性、操作性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各部门、各街道以及广大社区干部要在坚定不移地推进落实《意见》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立足实际,深化改革,上下求索,通过组建“**区街道社区建设理论研究会”和“街道社区工作论坛”,创新理念,改进方式,深化社区动态化管理、智能化服务、自主化创新、社会化参与、专职化人才保障各项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街道社区工作长足发展。要善于把握重点、攻克难点、培养亮点,通过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和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及时发现、培养、借鉴和推广街道社区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各类典型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不断打造街道社区建设新品牌、塑造新亮点、创出新特色。

篇3:区委书记在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农机学会维修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 跟大家共同交流研讨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共同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希望通过这次会议, 使我们进一步开阔思路, 创新思维, 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切实做好下一阶段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在此, 我讲三点意见:

一、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几年来, 我深深感受到, 有关省份、学会和总站等单位在推进农机维修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 取得了很好效果。尤其是有关省份在争取扶持政策、开展示范网点、示范合作社建设活动等过程中, 创新了维修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推进了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 提升了维修服务保障能力, 为农机化事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创新和健全了农机维修监管法规体系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从事农业机械维修, 应当具备与维修业务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具有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 保证维修质量。维修质量不合格的, 维修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006年,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农机维修管理的地位、作用和职责, 规定《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批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2009年,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维修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依法成立安全互助组织, 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水平。”2010年, 国家六部委公布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提出“农机生产企业要与承担维修企业签订维修合同”和“农机产品停产5年仍保证维修配件供应”的要求。在全国的29个省 (区、市) 出台的农机管理条例或促进条例中, 都对农机维修管理作出了相应规定。河北省、青岛市、无锡市人民政府还制定了农机维修管理办法, 有效地促进了农机维修行业依法管理。

2. 规范和发展了农机维修服务组织网络

全国各级农机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政策, 积极引导和示范推进农机维修服务组织, 一个遍布城乡的不同主体 (生产销售企业“三包”维修、合作社维修、社会服务点维修) 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机维修服务组织网络在逐步健全和发展。全国农机维修网点的技术合格证审批率逐年上升, 维修服务能力等级逐步增强。截止2011年底, 近22万个农机维修企业中, 有近半数农机维修网点通过行政审批, 获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各地积极启用农机维修管理网络软件, 推进农机维修网点“星级”评定和示范工作, 开展农机生产企业特约“三包”维修服务站点备案制度, 推进农机生产企业维修服务能力评定、制发“农机维修合同范本”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保养间基本配置规范”等工作, 有效地促进了农机维修服务组织网络的规范化发展。

3. 锻炼和提升了农机维修人员素质

2006年, 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7年, 农业部提出推进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 率先将“农机修理工”列为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职业。在北京、山东、江苏、黑龙江四省份试点带动下, 全国各地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和“政企联动”培训等形式, 培养鉴定各类农机维修人员近5万人。其中, 高级工资格以上人员达5%, 较2005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全国农机维修人员近90万人, 维修网点人员持证上岗率接近30%。“十一五”期间, 江苏省农机主管部门连续三届举办全省“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 极大调动了省内农机维修人员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农业部举办的2011年全国农机技能竞赛和2010年华东区7省市农机维修技能竞赛, 各省级农机主管部门都给与了高度重视, 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选手均以优异成绩获得表彰。总之, 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进下, 全国的农机维修人才总量和素质技能都在稳步提高。

4. 培育和构建了多层次的农机维修监管体系

随着农机维修业的发展和农机维修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 部、省、市、县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都开始着力加强农机维修管理职能, 健全农机维修管理的机构。2007年, 农业部在总站批准成立“农业机械维修管理服务中心”, 在履行政策调研建议、技术规范研究制定、组织培训、指导地方规范农机维修工作等方面履行职责, 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带动下, 甘肃、江苏、吉林等地也进一步明确农机维修管理事业职能, 补充建设相关组织机构。《农机维修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后, 各地均一定程度地明确了具体承担农机维修管理的职能机构和人员, 农机维修监管体系已初步形成。

5. 推进和发展了农机维修新技术及标准规范研究

近几年来, 我们组织开展了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筛选活动, 编制了《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十项技术》, 并向全国基层农机维修管理机构和农机维修示范点免费发放, 推进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应用。2011年, 在原有“喷油泵标准油量传递技术推广研究项目”基础上, 总站与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 针对495A柴油机喷油泵校泵前后节油减排效果开展了比对试验, 得出四缸柴油机在校泵后单台油耗、排放明显下降的指标, 并由此推算在全国范围对大中马力柴油机实施农机“喷油泵标准油量传递技术”, 全国全年可节油220万t, 减排70万t的可观前景。通过此项目研究, 为今后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或科研立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另外, 我们积极推进农机维修质量标准和“农机报废更新标准及办法”等研究制定工作, 5年来新制定《玉米收获机修理质量》等新标准5个, 全行业农机维修相关标准达到12个, 为农机维修工作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6. 拓展和提升了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 提升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合作社等维修服务能力。山西省农机局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自2012年起每年下拨省农机局“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资金”600万元, 用于星级农机维修点建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车间建设。同时还争取了省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 扶持建设农机合作社400个, 维修车间320间、零配件库150间、购置维修设备1500余台件。受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 山西省证照齐全的农机维修企业数量由2009年中期的200多个猛增至目前的2100个,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提升。江苏省两年投资3000万元用于农机合作社的机库、油库、配件库和维修车间建设, 建成维修车间1万多平米, 拥有维修设备价值300多万元;青岛市两年来投入206万元建设农机“安居工程”, 解决大型农机存放、维修、保养难问题, 建设机库、棚、维修车间面积3070 m2。陕西省多次安排资金项目扶持农机合作社和区域维修中心的建设, 安徽省2012年启动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年活动等。所有这些政策、措施, 都为加强农机维修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增强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二、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进一步增强推进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机维修工作是农机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机部门的法定职责。《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是国家促进和规范农机维修业发展的重要规章, 赋予了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农机维修管理的行政职能。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是推进农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 是提高农机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农机工作发展的有力举措。同时, 农机维修工作又是一个专业性强, 涉及面广, 技术含量高的行业, 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和问题研究, 真正实现“借势”推进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当前农机维修工作与“十一五”以前的维修工作相比, 出现了“三个新变化”。第一个新变化是农机生产企业组织承担的维修业务量越来越大。原因是农机购机补贴带动了大量农机新装备的购置使用, “三包”期内的农机具占有较大比例;另外, 也是农机市场竞争激烈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农机生产企业关注和重视农机维修服务对企业形象和品牌树立的影响。第二个新变化是农机合作社参与承担了大量农机维修工作, 且维修服务能力在逐渐增强。原因是农机合作社的机具要靠规模经营产生效益, 机具品种多、数量大, 且作业频率和效率高, 这些都使合作社本身要具备较好的维修服务能力, 提高维修服务的及时性。第三个新变化是农机维修服务的方式以“换件维修”为主。这对农机手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故障描述、诊断与派出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对配件的储备、配送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同时还对农机维修快速故障诊断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 认清农机维修工作的新形势, 对谋求和改进今后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看, 农机维修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各项工作仍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形势和推进手段还不够明晰, 还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机维修管理规定》落实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三个相差悬殊:各省农机维修点持证率相差悬殊, 各网点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率相差悬殊, 维修技术合格证的电子化审批、网上公示情况相差悬殊。二是全国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总体偏低。主要表现为“农机维修服务及时性”问题成为了农机手和农机合作社最为关注的问题;高新农机具的“维修难”和“难维修”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三是维修管理体系不健全, 工作经费不充足制约维修业发展。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加强研究, 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 推动农机维修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明确目标,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

综合分析农机维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基本条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农机维修工作要继续贯彻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 进一步转变观念, 创新思路, 增强信心, 扎实工作, 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规范农机维修市场, 努力开创农机维修工作新局面。“十二五”具体目标任务是:

———推动农机维修网络布局日趋合理。一、二级农机维修点增加50%, 覆盖每个乡镇, 三级和专项农机维修点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农机生产企业在机具主要使用地区都具备维修服务能力, 农机合作社维护保养能力明显提高。

———促进农机维修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维修人员比例提高一倍以上, 提升高技能维修人才比例到10%以上, 农机手维护保养技能及持证比例得到明显提高。

———确保农机维修市场得到有效规范。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持证率达到90%以上, 实现《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网上申报、查询, 农机维修管理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为完成好上述目标任务, 要突出重点, 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 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机维修工作的重要意义, 切实把农机维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农机化工作考核目标, 加强组织和领导。各省级主管部门要尽快明确农机维修管理的“一个职责部门、一个负责人员、一名分管领导”, 在此基础上, 积极推进农机维修基层管理机构建设, 理顺工作关系, 保障工作条件和经费。加大农机维修监管人员培训, 提高农机维修管理信息化水平。要积极研究农机维修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创新思路, 引导和推进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维修社会网点等加强维修管理, 增强服务能力, 提高维修服务质量和及时性, 促进农机维修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 落实《规定》, 规范管理。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抓紧抓好, 避免“行政不作为”现象的发生。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要严格依照许可程序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标准, 审定、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做到合格一个, 发放一个, 把好维修市场准入关。要主动与工商部门协调, 理顺工作关系, 开展联合执法, 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机配件行为, 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要加强对农机维修服务组织的日常管理和指导, 推进《农机维修合同范本》使用, 推进农机维修情况年报、年检, 通过“社企合作”、“星级、文明维修网点建设”和“企业与经销维修网点共建”等方式, 推进区域维修中心建设, 增强维修服务能力。加强农机维修管理软件的使用, 加大农机维修行政审批的公示、公开力度, 接受社会的监督, 提高农机维修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第三, 加强培训, 促进维修技术宣传推广。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 整合利用各种资源, 创新机制, 拓展范围, 加大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政企联动”等项目政策, 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扩大农机维修人员队伍和持证比例。要全面推进农机修理工持证上岗, 在开展农机维修示范点、星级文明维修点评选以及农机生产企业维修服务能力评定中提出农机维修人员职业资格和高技能人才比例要求, 引导农机维修人才能力水平提升。要加大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和不拆卸诊断等农机新技术的科研攻关, 加快柴油机喷油泵周期校验等“以养带修”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加大农机维修标准、技术规范和报废更新办法的研究应用, 鼓励支持开展学术、技能比武、技术交流等活动。

第四, 扶持引导, 创新机制。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着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要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支持, 增加基层农机维修管理经费投入, 改善农机维修监管手段和能力条件, 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努力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投入, 建立区域性高新农机具维修服务中心, 改善农机维修服务基础和技术条件, 优化农机维修网络布局, 着力解决高新农机具维修难的问题。二要大力争取优惠或补贴政策, 减免农机维修服务税费, 推进农机大修补贴, 推进农机节能减排或更新报废奖补政策, 推进农机维修设备纳入财政补贴范围, 减轻农机户和维修业户负担, 促进维修网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展。三要支持引导农机维修服务创新, 要结合本地实际, 鼓励探索社会维修网点、农机合作社维修间与农机企业的售后维修服务相结合模式, 开展新型农机维修服务的试点示范, 树立一批典型, 通过加强典型宣传、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扩大典型示范效应, 带动面上工作。要不断探索新时期实现农机定期保养制度、包修制度、冬修夏检制度的有效途径。要引导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分会发挥协会作用, 促进行业自律,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同志们, 2012年是“十二五”继往开来的一年, 我们要抓住农机化加快发展的这一关键机遇期, 切实做好农机维修管理的各项工作, 不断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保证维修服务质量, 真正发挥农机维修对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持保障作用, 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出新的贡献。

篇4: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篇5:区委书记在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政协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政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任务,推动我区政协事业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X凝聚强大合力。

人民政协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坚持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局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积极支持政协加强自身建设,切实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社会关注的良好局面。全区各级政协组织高举旗帜,紧扣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很好地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推动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团结和谐;充分利用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选择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等事关全区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深入调研,精准建言,为X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全力参与政府重点实事工程、“1058”工程的督查工作,有力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的落实和效能的提升;牢固树立履职为民的理念,坚持把反映民意、维护民利、改善民生作为政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民生事业进行专题协商,围绕民生问题开展专题监督,为民生事业的更好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大胆探索政治协商的新形式,努力开辟民主监督的新领域,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新成效,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奋斗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政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强富美高”新定位,团结各界力量,凝聚各方智慧,共同推进X改革发展。

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人民政协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全区各地各部门要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本质特征和地位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要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在凝集共识、汇聚力量、共同推进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囊括了各党派、各团体,包含了不同界别、不同信仰的代表人士,集中体现了统一战线在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能够最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调动各方力量。新形势下,产业转型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凝聚各界共识、协调社会关系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艰巨、更加复杂。人民政协在这方面具有制度上的独特优势,在凝聚共识、增进团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人民政协的地位更加突出、责任更加繁重、作用更加重要,政协工作大有作为。

二要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在实现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和推进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政治制度所体现的多党合作,把党的领导与多党合作有机统一起来,既能使执政党经常听到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又便于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有利于政党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实现民主与集中、稳定与发展、活力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在新形势下加强政协工作,有助于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也有助于我们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区委、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三要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协商民主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主要的民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强调:“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是制度化的专门协商机构,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济济一堂,经常化制度化对涉及发展民生的重大问题、重要决策进行充分协商,有利于形成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政府事务管理和国家治理的机制,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进一步推动人民政协为全区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要从X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开拓进取、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X“十三五”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要在政治方向上更加坚定。人民政协要大有作为,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把握方向,与党中央保持同心、同向、同行。要把思想建设摆在人民政协各项建设的首位,积极组织委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统一战线理论知识,不断夯实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和各族各界各阶层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工作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民政协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要在服务发展上更有作为。当前,X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各方面利益调整难度加大。人民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动员和组织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要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围绕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交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敢于讲真话,敢于提出批评,积极推动民生改善,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加强民主监督,适时开展协商议政“回头看”,加强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展民主监督的形式,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三要在协商民主上更有成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在人民政协履职全过程、各环节中充分体现协商民主,使政协协商民主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要找准结合点,把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统筹考虑,科学制定协商计划,在议题选择、实际推进过程中广泛听取意见,让社会各界人士和更多基层群众参与进来。要进一步改进政协协商的形式,变被动协商为主动协商,变事后协商为事前、事中协商,有序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要注重处理好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的关系,共同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四要在团结联合上更有力量。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做好大团结大联合工作责无旁贷。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要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对外交往和联络活动,加强与港澳台及海外同胞的交流,积极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铺路搭桥。要深入做好群众工作,认真落实政协委员接待群众制度,加强同基层一线和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反映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的工作,努力培育理性、包容、平和的社会心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协履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区各级政协组织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政协工作的指示要求,适应新形势,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进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全区政协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全区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开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要切实把政协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全区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协工作的各项制度,全力支持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把政协协商民主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坚持每年定期听取政协党组的工作汇报,并及时研究、统筹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把政协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切实做到“三在前”“三在先”。要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分工联系政协的工作制度和党政领导出席政协协商活动的制度,政协举行的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重要的专题协商活动,党委和政府领导原则上要到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二要切实发挥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思考工作、谋篇布局。要切实把党的主张通过民主程序转化为政协的决定,切实把党委的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之中。要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强调整风肃纪,切实反腐倡廉,树立良好作风。政协党组成员和政协委员中的中共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好教育引导和团结联谊工作,努力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三要切实为政协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同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协作和配合,建立对口联系和对口协商制度,对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为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创造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要虚心接受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批评和建议。政协委员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委员参加政协活动,保证委员各项待遇不因参加政协活动受到影响。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宣传各级政协履行职能的情况和政协委员发挥作用、奉献社会的情况,努力营造各方重视、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6:区委书记在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全区人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奋力开创新时代XX人大工作新局面,为精心打造品质生活新区、善美活力XX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区委始终坚持把人大工作摆在全局的重要位置,强化政治引领,统筹谋划推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推动人大工作取得新进展。区人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监督工作取得新实效。组织开展了“XX发展、人大尽责”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了“6+1”联动监督和四项联动监督,有力促进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特别是围绕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常态化监督,组织代表实地视察、建言献策,有力回应了群众关切、解决了群众期盼。二是代表工作焕发新活力。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工作制度,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正确行使职权,创新做好闭会期间代表工作,有力推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人民代表认真履职尽责,凝聚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合力。三是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依法圆满完成区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成立人大机关党组,规范“一室四委”工作格局,整体工作水平实现大幅跃升,展现了新活力、新气象、新作为。区委对全区人大工作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人大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xx同志传达了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责任担当

党中央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市委相继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谋划和部署新形势下加强人大工作,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把握实践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要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巨大功效,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项任务需求。全面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市委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紧密结合XX实际,立足加快打造品质生活新区、善美活力XX,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逐条逐项落实到位,切实做到区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二、聚焦中心大局,扎实推动新时代全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落实好区党代会、区委全会和区“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人大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推动人大工作迈上新台阶。关键是聚焦一项中心任务,抓好三项重点工作。

这项中心任务就是推动区党代会和区委全会精神落地落实。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不断提速、北京经济发展重心南移、河北经济发展重心北移,区域经济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区第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XX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1135”发展思路。前不久召开的区委三届三次全会明确了做好今年工作的总抓手,就是奋力推动“品质生活新区、善美活力XX”跑出加速度、拼出新精彩,并作出了在城市更新、产业强区、乡村振兴、优化环境、人民至上“五个方面”奋力攻坚的战略部署。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实践,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人大系统的履职担当。区人大、区政协要站位全局,找准各自工作与区委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围绕协同发展、科技创新、都市农业、中小微企业、区域特色产业、社会治理、信访稳定、两个收入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推动解决XX发展中的问题,为XX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要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要加强宪法实施监督。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密相连。要持续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用好“宪法主题公园”等各类宣传平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爱党、爱国、爱人民。要坚决尊崇和执行宪法,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保证宪法法律得到遵守和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深化对宪法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保证各项法规制度统一于宪法,坚决纠正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

二要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人大工作不是“二线”,而是履行法律职责、强化法律监督的“一线”,是服务中心大局、维护人民权益的“火线”。市人代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动员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精心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决议》。市人大将通过专题调研、代表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评议等措施,对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进行闭合式全链条监督。区人大也要参照市人大做法,围绕精心打造品质生活新区、善美活力XX,紧扣区委“1135”发展思路,聚焦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强化刚性监督、跟踪监督、创新监督,切实提升监督实效。要总结运用“6+1”联动监督、四项联动监督经验做法,以城市更新、产业强区、乡村振兴、优化环境、人民至上为重点,推进监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城市更新方面,可以围绕落实城市建设“十个一”开展监督。产业强区方面,可以围绕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做大做强“4+2+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打造全国生活用纸产业基地开展监督。乡村振兴方面,可以围绕打造都市农业示范基地、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监督。优化环境方面,可以围绕优化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优化社会环境、优化法治环境、优化人文环境开展监督。人民至上方面,可以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对民生实事精准监督力度,督促政府及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如期兑现承诺。要聚焦依法秉公用权,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要加强代表管理,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履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人大代表要牢固树立“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理念,不断丰富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座谈、论证、咨询、听证等广泛征求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要巩固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要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继续加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党的领导,为新时代人大依法履职提供坚强保证

全区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尊重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人大工作、支持人大建设的良好氛围。区委将每年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专题听取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多向人大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制定决策部署将更加注重听取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效,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我和中亚同志将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统筹开展执法、司法、守法各项工作。“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要依法报告相关工作,认真执行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代表议案建议,认真整改人大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政府要加强与人大的工作协调,在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过程中全力配合,把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实化、细化、具体化。人大机关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巩固人大换届选举成果,不断优化人大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结构。要不断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组织建设,充实人员力量,切实提高乡镇人大建设水平。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自觉当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队伍。

上一篇:给外婆的七十岁生日贺词下一篇:我眼中的网络初中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