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读物的读后感

2024-04-30

科普读物的读后感(共8篇)

篇1:科普读物的读后感

科普读物读后感(一)

这本书主要讲了毛手毛脚,单纯无知的小男孩列奥与具有多种旅行经验,博学多才的叔叔和慎重的战略家女孩宝萝从亚马逊主道河逆流而上,却不幸遭遇飑雨被困于绿色地狱——毒虫猛兽出没的亚马逊丛林中。此书通过《取火记》,《设立临时营地》与《可怕的龙卷风》等二十个诙谐而又不失严谨的经典篇章使这本书变得墨香四溢,令人欲罢不能。每当拿起它,我就宛如与列奥一行一起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地狱求生。这本书通过漫画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科学知识,作者以他逼人的才华将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融入到令我捧腹大笑的漫画中,同时也好像向我施了夺魂咒一样把我的注意力牢牢地抓在了这本书上,使知识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别具匠心的插图;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不可不知的科学原理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部生存的圣经,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小读者与科学界和漫画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其中最令我百看不厌的是快去找“水树”这一篇章。主要讲的是列奥一行人口渴难忍,又不能及时找到水源,只好在丛林中寻找好坏树,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水树。水树长得酷似葛藤,只要一切开就会有水哗啦啦地流出来。好坏树真是太神奇了!这一篇使我充分领略到了树世界的奇妙。

这本书使我明白的不仅仅是识字的人都看得到的知识,还有列奥一行人面对困难与逆境时,勇往直前的精神与勇气。知识学了就是要用的,我们所缺乏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勇气与学以致用的习惯。不做书呆子,像列奥一样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吧!

总而言之,这本书值得一读!

科普读物读后感(二)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确实,科学的普及,不是坐等能等来的,必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而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学生,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科学,去了解科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接近科学了解科学呢?我把汗水撒给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神气大自然,对奇妙的科学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构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回事?我们能不能跨越时空?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为了解开这些我不懂的”迷“我选择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我希望它可以给我带来这些我不懂得的问题的答案。

科普读物读后感这本《学生探索百科全书》共分为三章——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三章的排版都做的很好,让读者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三章都按照各自的特点分为若干节,各节在结构设计上均采用场面宏大的主图以及精彩纷呈的配图以增强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在准确的文字描述、严谨的原理揭示中愉快地踏上新奇的探索之旅,轻松地掌握的百科知识。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对我带来的好处。

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自由号“卫星的惊人发现……等等等等,这些知识无一不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并且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用这些书上看到的自然知识来保护自己,这书呀!真好!

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迷、寻找”幽灵粒子“、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等等等等,这些知识又是我了解到了科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

在第三章的历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艳后、金字塔工程……等等等等。历史使人明智,因为了解历史,可以学习前人的正确做法,并且改到自己的错误作风,这样可以使人们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为自己铸造一条平平的道路。

看吧!一本知识读物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益处,在这个讲究科学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多学习一些有关科学的知识的话,我们肯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渐渐的遗忘,我们只会一点一点的落后,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吧,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科普读物读后感(三)

伟大的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一直喜欢看图文并茂、情节曲折生动的童话书,使我在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中明白许许多多深刻的大道理的寓言书,但我现在也喜欢看科普读物了。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呢!科普读物蕴藏着神秘和奇妙,所以一下子吸引了我,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博击风雨的苍蝇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从不辞劳苦的啄木鸟那里,我体会到了救死扶伤的快乐……还有,比如为什么电信号能传递到很远的地方,为什么电冰箱能制冷,为什么导弹能飞很远等等。

还让我知道了微波炉不喜欢与金属做伴,因此,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不能使用金属容器。知道了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这种很小的东西构成的。而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高尔基体和中心粒组成的。我们身体里有200多根骨头,骨头是由活细胞和矿物质混合组成的,如果,我们的骨头断了,可以通过打石膏,把它们重新接上。打石膏是为了防止断裂的骨头在愈合过程中移动从而造成错位。

啊!读了科普读物让我重新认识了地球,我想我要继续探索这奇妙的地球,并把这些知识告诉同学,让他们知道生活在这如此多姿多彩的地球!

篇2:科普读物的读后感

我看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之科学探险》这本书,我知道了生命的起源。

这是美国科学家斯坦利·米勒先生发现的。他是在自己特殊的温室里发现了生命的几种氨基酸成份。于是,斯坦利·米勒先生推测在46亿年前宇宙是一片混浊的,是大爆炸后再形成了宇宙,再后来地球才形成了。地球的早期经历了前寒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碳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有一种科学观点认为地球大约在5亿年前,大海中就有了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氨和有机分子,这些物质聚积变成了生物。科学家在淡水中找到了藻蓝菌这种生物,据化石推断藻蓝菌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

看了这些资料,我明白了地球上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都是因为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善于探索出来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对做每一件是都要认真对待,这样长大了才可以去探索地球上的奥秘。

第二篇: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我一直喜欢看图文并茂、情节曲折生动的童话书籍。借着学校本次科技节的活动,我开始试着去接触科普读物。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科普读物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神秘和奇妙,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一个个熟视无睹的“为什么”一下子激起了我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为什么电信号能传递到很远的地方?为什么电冰箱能制冷?为什么导弹能飞得很远?等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微波炉用什么容器好?我带着好奇心看了下去,哦!原来微波不喜欢与金属为伴,因此,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不要使用金属容器。更让我惊讶的还是全世界共有多少个机器人:目前,全世界共有60多万个机器人,其中日本拥有的机器人数量最多!我想,他们研发了这么多的多功能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去完成许多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真是太好了。

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我所不知道的“为什么”,可我从没有关心过这些“为什么”。今天的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探究的大门,今天的阅读给我点燃了“勤思好问”的火种,今天的阅读给我播下了从小应多学科学,多用科学的种子。因为世界上还有无穷无尽的“为什么”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勤思好问,将来也为人类提供一流的科学技术,为大家造福。

我要感谢这次科技节,因为它让我明白了要努力学习,去领悟更多的新知识!

第三篇:科普读物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这本书的内容很让人感动。因为葵花唯一的亲人父亲死了,她被青铜一家收养。青铜一家对她照顾的无微不至,像自己的女儿一样。青铜还每天接送葵花上学、演出的时候为她编制项链,好象是亲兄妹一样。

在青铜一家的精心呵护下,葵花渐渐长大,也懂事了。在她12岁的时候,厄运来了,城市的人要把葵花接回去!别说是青铜的家人了,就连葵花也不愿意回去。在城里人的强烈要求下,葵花上了船,顺着河来到了城里……

自从葵花走后,青铜经常坐在大草垛上,遥望着芦苇荡的尽头,也遥望着葵花所在的地方。

有一天,青铜像平常那样坐在大草垛上,突然他发现芦苇荡那里有个人向这走来。他仔细看了看,好象是个女孩,又仔细看了看,呀!是葵花!青铜急忙从草垛上下来,向着葵花边跑边喊:“葵……花……”!可是,又有谁知道,在村里发生过一次大火之后,青铜就变成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

我和妈妈读完这本书之后,被他们纯洁的兄妹友谊深深感动了。

第四篇:《奇树》读书笔记

我虽听说过很多古怪的事,但却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奇异的树种。其实,在我们的地球上存在着很多平时不知道的奇树。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那些奇怪树种的故事。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种“白天会笑,夜晚会哭”的树,名叫“奠尔纳尔蒂”。它生活在巴西,这种树在白天会不停地发出一种委婉动听的笑声;到了晚上,它又会连续不断地发出一种哀怨低沉的啜泣声。一些植物学家对其研究后认为,这种树昼夜发出不同的声响,与太阳光的照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美国有一种叫“含金”的树种,它是含金量很高的冷杉树,靠根从地下吸收金子,再输送到树皮、树叶中,人们只要用淘金盘和硫矿槽就可以从树中提取金子。

一种名叫“蔬菜”的树,它的原名叫“卡卡拉姆尼尔”,生长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里,树高8至15米,其果实很大,味略酸,可以做凉拌菜和清凉饮料,也可以炒着吃。

不仅是树,世界上各国稀奇古怪的植物还有很多。如含羞草,只要你一碰它,它会像害羞的小妹妹似的,叶子立刻收缩起来;又如溜痒草:如果你无意中稍微碰它一下,它马上会挠你痒痒,你会感觉到一阵阵剧痒突然而生,使你抓耳挠腮……

《奇树》让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新奇、不可思议的东西,其中蕴涵有很多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事物中的奥秘。

第五篇:《超级百科书》读书笔记

伟大的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超级百科全书》使我享受到了和高尚的人谈话的乐趣。

《超级百科全书》共有16本,涉及宇宙、世界地理、历史、文化、数学、未来科学、动物、昆虫、植物、人体、天气、海洋、探险以及发明和战争等主题内容。这本书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每篇内容都有幽默的漫画,这些风趣的漫画把知识难点分解,指导我们深入理解主题。

今天,我阅读了其中的一本书《超奇异的人体秘密》。从书中,我知道了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这种很小的东西构成的。而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高尔基体和中心粒组成的。我们的身体里有200多块骨头,骨头是由活细胞和矿物质混合组成的。如果我们的骨头断了,可以通过打石膏把它们重新接上。打石膏是为了防止断裂的骨头在愈合过程中移动从而造成错位。我还知道人类可怕的瘟神艾滋病能通过感染者的血液传播,但它不会通过唾液或皮肤接触传播。对非洲森林里的猴子来说,得艾滋病就像得感冒那么平常。你看了肯定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吧!

篇3:少儿科普读物的市场现状及分析

1 少儿图书在市场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1 畅销书形单影只却独领风骚

在图书市场中, 畅销书的作用及地位是十分显著的, 这自然也体现在少儿图书的领域。各大知名的、实力雄厚的出版社以及著名的作家, 专业的少儿作者已经成为了主宰少儿图书市场的关键性因素, 可这些专业的出版队伍及作者数量太少, 不能形成规模, 并总是昙花一现。

1.2 图书低层次重复出版, 跟风现象严重

在零售市场不难看到, 无论从少儿图书的内容来说, 还是装帧设计, 甚至丛书名都大同小异, 并产生了不同的版本, 甚至版本相同, 只是内容稍作改动, 或者图画的风格少许变动, 再者开本、定价等因素加以改变。

1.3 图书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刷质量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

现如今, 随着少儿图书市场的兴起, 少儿图书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图书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从而制作周期也越来越短。在“快而短”的前提下, 图书的质量自然很难保证。

1.4 非专业出版社进军少儿领域

目前我国的500多家出版社中, 绝大多数都涉足少儿图书出版, 造成了少儿图书的内容上的不严谨, 不科学, 导致少儿图书成人化、低俗化。

1.5 图书过于城市化

市面上几乎全部少儿类图书的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城市少儿的群体, 内容多体现城市少儿的阅读趣味, 尤其是各种儿童早期智力类的图书, 其读者大多都是锁定为城市的幼儿。为农村少儿量身打造的图书凤毛麟角, 为农村少儿的阅读需求服务的机构也是少得可怜, 因此, 农村少儿生活的状况以及他们的精神面貌很难体现, 也很难被大家认知。

2 少儿科普图书在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只是少儿图书在如今市场上的一些主要的问题, 现根据以上几点, 对少儿图书分支之一的科普读物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行逐条分析。

2.1 少儿科普类图书, “引进版科普”独霸天下, “本土科普”风光不在

原创畅销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图书》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可在物质、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时间的迁移, 其中的一些知识显然已经落后于这个社会, 从而销售进入了低迷状态。而现如今, 畅销排行榜上的图书几乎全部被引进版科普图书所占据。引进版科普之所以能够畅销, 具有内容科学严谨、丰富新颖、趣味性强、成大系列等特点, 可对于出版者来说, 一味的“拿过来“策略并不是好的解决科普类畅销书出版问题的办法。

针对大量引进外版科普类图书, 以下是几点分析。

1) 引进版科普类图书热销, 只是阶段性现象。随着引进科普的热销, 必定带动原创科普类图书的再次“井喷”。从早些年的少儿文学类图书的例子就不难看出。少儿文学类图书的发展道路就是从原创精品图书为主, 到大量的引进版权图书, 再到原创作品与引进版权齐头并进。

2) 引进版权类科普图书, 应注意“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事实证明, 只有题材独特, 内容替代性不强的品牌产品最终在市场的检验下, 才有长久的生存能力。

3) 在引进的过程中, 学习引进版图书的营销方式及运作技巧。从内容上来讲, 第一要学习引进版图书的“系列化”。第二要学习的是图书的“灵活性”。将图书内容改编成电影或电视, 又或者根据电视电影出版一系列图书;第三是图书的“多元化”发展。开发由图书衍生出来的玩具、艺术品、学习用品、服装等, 由图书衍生出的各类产品在其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从而扩大产品本身的知名度, 形成良性循环。

2.2 山寨现象在科普类图书中已成风

在图书市场, 绝大多数的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主要内容、装帧涉及甚至书名、开本都大同小异, 千篇一律, 尤其是那些畅销类图书, 几乎每类图书都有几十甚至数百种不同的版本。一家出版社操作一类图书成功后, 便有无数的出版社跟风, 山寨, 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混乱不堪。例如:《昆虫记》是少儿科普中经典类畅销图书, 单单这一本书, 在图书市场上, 你就能发现品种大概在几百部之多, 其内容相同, 可质量却参差不齐, 从而导致了原书的销量大幅度下滑。

关于科普类图书跟风问题, 以下是几点思考。

1) 分析畅销图书之所以畅销的原因, 参考借鉴的同时, 改善并完善其内容的欠缺, 打造自己的畅销品牌。

2) 调研市场, 培养编辑的选题敏感度, 加强编辑对图书市场的把握。

2.3 科普类图书的专业性缺失

科普类图书是少儿图书板块中要求极高, 难度极大的出版门类, 所以在出版的过程中, 内容是严谨的, 准确的, 科学的, 形式应该是趣味性与可读性的结合, 所以, 操作科普类图书, 作者方面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能力。

1) 作者应该具有把高深的科学理论, 科学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少儿读者。

2) 作者应该具有能将枯燥的理论变成喜闻乐见的大众读物传递给少儿读者的能力。

3) 作者应该具有能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最佳组合的能力。

4) 作者应该具有跟得上时代潮流的能力。

2.4 非专业的出版机构造成科普类图书的不严谨

全国581家出版社, 有520多家出版少儿图书, 而这些非专业出版机构每年的出版少儿图书量, 占到了70%左右。从数字上可以看出, 基本上家家都在做这一板块, 而科普类图书又是大家更容易上手, 并尝到甜头的分支。大家一般都会认为少儿图书门槛低, 所以专业社、非专业社乃至民营书商者都可以做。针对这种情况, 在操作科普类图书的过程中, 出版机构应该具备以下两点。

1) 出版机构应该具有专业的编辑及校对队伍。

2) 出版机构应该具有专业的审读人员及顾问人员。

2.5 城市化的科普类图书占据市场

现如今的图书市场, 少儿图书的装帧越来越精致, 越做越高端。从目前来看, 少儿科普类图书多以成套成系列推出, 而精装书、礼品书也数量巨大。过度的包装以及“追新奇”, “追规模”必定导致少儿图书的成本增加, 从而定价上涨。而农村的家长以及少儿只能望着高定价望尘却步。

以上只是在日常运作少儿科普类图书过程中, 发现并遇到的一些问题。少儿科普类图书作为少儿图书板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少儿图书板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 在运作此类选题的同时, 一定要抱着严谨的态度, 力争每一本书都做到让读者满意, 让家长放心, 更希望运作的每个选题, 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摘要:近十年来, 我国整个大的图书市场迅速发展。其中品种、数量增长最快的即为少儿类图书, 2012年, 据不完全统计, 少儿类图书占全国上报图书总量的20.9%, 弘扬主旋律图书、素质教育读物、儿童文学、卡通绘本、科普读物等门类均衡发展。其中, 儿童文学类图书占40%, 低幼类图书占18%, 科普图书占17%。数据表明, 在这少儿图书品种中, 科普类读物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对当今市场中少儿科普读物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少儿科普,市场分析

参考文献

[1]龚瑰.少儿图书出版现状与编辑素养[J].中国出版, 2010.

篇4:有魅力的科普读物

一本心理学的科普小册子,怎么会有这般魅力?这也得从心理学这门科学谈起。

心理学是一门诱人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虽然只是近代的事,但是,她的出生和成长确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几乎同人类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致力于认识自己,心理学就是直接研究人类自身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正因为如此,她备受学者们的青睐。从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和古巴比伦的历代古贤先哲到当代的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伦理学家、生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甚至许多自然科学家,以及各式各样的学者,无不对她含情脉脉,在她身上倾注种种柔情。因为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对她的心灵作过许多荒诞不经的解释,给她蒙上神秘莫测的面纱,致使世人误认心理学只不过是宣扬灵魂论之类的唯心主义货色。

直到十九世纪,由于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兴起,使心理学家得以吸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一八七九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此,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自冯特之后,一百多年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经历由各学派开创,分途发展,互相对立、批判的阶段,发展到今天则大有整合的趋势,各派互相吸收,殊途同归。最为明显的是认知心理学的产生。现在科学家运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诸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并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揭示人脑加工信息的机制,使行为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大脑科学等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发展之速,超过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先进工业国家,她正日益深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科学家甚至预言,心理学将是下一世纪的带头科学。

心理学既然如此重要,人民大众自然就追求、学习心理学了。遗憾的是,心理学的教科书,大多十分抽象难懂,概念、术语极其专门,言语枯燥乏味,甚而晦涩。致使许多人想叩开心理学的大门,却又对它的高深莫测望而止步,只好乘兴而来,扫兴而去。

好了,现在有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在它的导引下,我们就可以步入心理学的大门了。这本书以娴熟的笔锋,流畅的文字,加上诗词、典故、俗语,旁征博引各种知识,竟把抽象的科学理论说得活泼生动,情趣盎然。全书以五十篇独立的小论文形式排列,构成一个描述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结构体系。每篇文章的起承转合,作者独具匠心。开篇都从生活事例入手,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然后笔锋一转,不知不觉把你引入窥测人心的世界。行文承上启下,分析各種心理现象时说理清晰,生动有趣,文字流畅,一气呵成。结尾处提出作者的忠告,启示读者怎样塑造、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健全完美的人格。读后颇受启迪,印象良深。

我之所以推崇这本小册子,寓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学者们都动手写点科普作品。有的人鄙视科普创作,以为那不过是雕虫小技,不值得重视。事实上,写好一本科普作品,并非易事,既要讲科学性,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对科学理论要能深入浅出,同时又要兼收百科知识,博观约取,融为一炉,再加上熟练的文字功夫,紧紧吸引读者,这可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就十分重视科普,他龙虫并雕,既有大部头专著,也写《江浙人怎样学普通话》这样的小册子。我们应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学》两位中年作者,热爱青少年,关心青少年,为他们多写有益的书籍。第二个希望是,那些著书立说的专家、学者、教授们,他们应尽最大可能把书写得生动活泼些。书是写给人读的,除了科学性之外,还应有可读性,就是让那众多的、非本门专业的读者能读得进去,能读得入迷当然更好。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懂得读者的心理,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都应有所讲究。

一九八五年五月三十日

篇5:科普读物读后感

平时,除了做好学校布置的作业外,空余时间我喜欢去文化市场买书,然后回家慢慢地阅读,科普读物读后感----陈紫依。

这两年,我开始喜欢阅读一些科普书,像《十万个为什么》,《童趣》,《昆虫王国》等等。从中我不但学到了许多课文里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增长了好多科学文化知识。同时知道了许多自然界的现象,如闪电打雷,地震火山,春夏秋冬的变化等等发生的原因,读后感《科普读物读后感----陈紫依》。也知道了有趣的昆虫世界,比如草丛里的星星--萤火虫,天才的建筑师--蜘蛛,充满活力的音乐家--蟋蟀等等,真是好看!

通过阅读科普读物,使我更喜欢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热爱我们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

篇6:科普读物读后感

《物理世界奇遇记》

这本书通过了汤普金斯先生在物理世界的奇遇,为我们讲述了许多的物理知识,可以说是概括了整个20世纪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全部研究成果。

由于我们的爱丽丝——汤普金斯先生很容易在聆听或思考抽象的物理问题时酣然入梦,也就将我们一次又一次带到了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梦境,一个个想象中的世界:一个速度的极限(光速)比我们的慢得多的小镇,以致在那个世界里相对论效应(时钟变慢、长度变短等等)变得显而易见、普通平常,甚至根据同时性来判断凶杀案也变得不那么简单;或者一个直径很小而简单的宇宙,体验时空弯曲而产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并随着这个微型宇宙迅速膨胀和收缩;或者一个量子的丛林,因为量子常数很大而不得不面对一只量子老虎的无数影像;或者从一个原子跳跃到另一个原子并加入那里的快乐的电子部族,却一不留神与一个正电子同归于尽;还碰到了那个出名的麦克斯韦尔妖,看着他如何恶作剧,将老教授杯中的啤酒减少;甚至还可以和那位古怪的老木雕匠一起,摆弄那些红色的质子、白色的中子和绿色的电子,随心所欲地制作他们想要的原子核;而在那个幽深的狄喇克的电子海洋里,聆听他与海豚的对话„„

大家应该都知道时光机吧。在我们的印象里,时光机器就应该像《多啦a梦》中的抽屉一样。那么,时光机究竟是什么呢?

“时光机”,顾名思义,就是与时间和光有关的机器。光的速度是3?108m/s,这的确很快,并且是最快的。但是你又没有想过,如果有一样东西的运动速度能够接近于光速,会发生什么状况?

它的长度会缩短,是时间也会延长。也就是说,假设当一个人已接近与光速的运动速度向你狂奔而来(仅仅是假设),你会发现他竟然变扁了(这里要申明,这不只收到相对论收缩效应的影响,还受到人眼的影响,当人在观察高速运动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不能再同一时间内到达你的眼睛,形成了“时差”),他很努力地向你狂奔,但你却感觉到他的速度很慢。

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会无限的接近于光速,但绝对不会超过光速。假设当一个人以34光速的速度在一辆34光速的火车上奔跑,如果有人说用传统的速度相加法

(在有人看来,这就是数学中船只的顺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那么人的真正速度应该是1.5倍的光速,但是之前说过没有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超过光速。人的速度应是24 25倍的光速,始终不会超过光速。

《物理世界奇遇记》是20世纪科普经典收藏。20世纪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创新性成果为标志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今天这些科学大师和思想大师大部分都已离开了我们,但那些优秀科普作品是他们留给后代的不朽的精神财富。

物理世界的确是很奇妙的,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解决。

《从一到无穷大》

这本由美国的g·盖莫夫写的《从一道无穷大》主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中的进展。书中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方面的成就。这本书除了具有内容生动、通俗文并茂易懂这些科普读物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等特点。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一般科普读物往往怕数学太“枯燥”和“艰深”而不敢使用它,只局限于作定性的概念描述。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全书都用数学贯穿起来,并讲述了许多新兴的数学分支的内容。正应为使用了数学工具,本书才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文字易读懂,可讲到数学概念方面就立刻呆住了。关于时空相对性,公式都让我读得疑惑不解。可这本书也有许多我喜欢读的地方,我喜欢看书中的故事,如在讲“无序定律”中的“计算概率”时,就讲了一个勒格让先生破译神秘符号的故事,就像讲侦探故事一样,我边看边想符不符合常理,想通了便继续看。

书中有很多有趣、新颖的话题,就像做做数字游戏中的你能数到多少?说了些很可笑的事,从前的人只会数到3,超过3就是不计其数„„都让人联想现代文化知识的进步。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并与其他学科有着重大的联系。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精彩的书,会对我以后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篇二:科普读后感

读《科普读物》有感

八滩实验小学 四(3)潘亚杰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科普读物》这一本书。它使我深有感触。《科普读物》的内容数不胜数。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琐事,每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比如:地球的周长为39690、天空中用肉眼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6947颗,天空中用现代天文望远镜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几十亿颗??这便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部分了。我读了《科普读物》后,解开了一直埋在我心头的问题:为什么航天员在太空中会长高?为什么在月球上听不到见声音?土星为什么戴草帽?等等。为《为什么天文台要搬到山上》这一篇文章那里,我认识到了因为了为了尽量减少空气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所以天文台要搬到山上去;从《太阳是个大煤球吗》这一篇文章那里,我明白了太阳不是一个大煤球,而是一个大气球,上面有许许多多的氢元素;从《为什么航天员要穿航天服》这一篇文章那里,我体会到了因为航天服可以很好地保护航天员,防御来自太空的各种威胁,所以航天员要穿航天服?? 《科普读物》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指导老师:曹征娣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八滩实验小学 四(1)马致远

其实以前呢,我不是一个十分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可是,自从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我便开始喜欢读课外书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老师叫我们星期天回家做个实验,并叫我们说出是什么原因。这个实验就是把一个鸡蛋放进一个透明的茶杯里,在这杯子里放进冷水,然后再往杯子里倒上一点盐,看看有什么变化。我实验之后发现,把鸡蛋放进倒了冷水的杯子里,鸡蛋只是沉在杯底,而把鸡蛋放进盐水里,鸡蛋就慢慢地浮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问了家里的妈妈,她说她也不知道。最后,我才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因为加了盐之后呢水的浓度变大了,因此鸡蛋就浮了上来。从此我便爱上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时时刻刻都在看。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如:什么鱼游的最快?是旗鱼和金枪鱼,为什么人的指甲会长个不停?因为细胞从人一出生到死一层一层不停地在生长,硬角质蛋白就不断的产生,所以指甲就会一直在不停的生长?? 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便知道,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因为这不但能使我们懂得许多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多读课外书,一定会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

指导老师:傅燕平

《小诺贝尔》读后感

八滩实验小学 五(1)陈思雨

我还喜欢刊物中的“自己动手做实验”和“头脑奥林匹克”专栏,它让我锻炼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小诺贝尔》我真喜欢你!

指导老师:倪昌俊篇三:科普读物读后感 科普读物读后感

篇一:科普读物>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科普读物》这一本书。它使我深有感触。

《科普读物》的内容数不胜数。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琐事,每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比如:地球的周长为39690、天空中用肉眼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6947颗,天空中用现代天文望远镜能看见的星星一共有几十亿颗??这便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部分了。我读了《科普读物》后,解开了一直埋在我心头的问题:为什么航天员在太空中会长高?为什么在月球上听不到见声音?土星为什么戴草帽?等等。为《为什么天文台要搬到山上》这一篇文章那里,我认识到了因为了为了尽量减少空气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所以天文台要搬到山上去;从《太阳是个大煤球吗》这一篇文章那里,我明白了太阳不是一个大煤球,而是一个大气球,上面有许许多多的氢元素;从《为什么航天员要穿航天服》这一篇文章那里,我体会到了因为航天服可以很好地保护航天员,防御来自太空的各种威胁,所以航天员要穿航天服?? 《科普读物》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篇二:科普读物读后感

今天,我翻开了一本《小诺贝尔》想看看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我翻着翻着,看到了一个很吸引人的标题:《马桶也爱“喝”可乐》咦?马桶也爱“喝”可乐?这绝对不可能!我慢慢欣赏了起来,直到读完,我还是半信半疑。

突然,我有一种实验的强烈欲望,于是,我开始寻找做实验的材料,哈!真是无巧不成书,我找到了一瓶喝剩的可乐,我叫妈妈一起来验证这个奇迹,我对妈妈说:“马桶也爱‘喝’可乐,你信吗?”妈妈说:“小机灵鬼,是你想喝可乐了吧?”我连忙解释道:“不是不是,我从书上看到,可乐可以清洗马桶,而且非常干净,我们来试试吧?”妈妈也是半信半疑,还是用事实说话吧,我把可乐倒在马桶刷上,用力地刷起来,左刷,右刷,四周刷,不一会儿,原本满脸污垢的马桶顿时焕然一新了,妈妈问我是什么原因,我说:“可乐对马桶里的污垢有腐蚀的作用,所以可乐可以清洗马桶。”妈妈听了后很是佩服我,并且鼓励我多看多读多想多动手,今天我很高兴,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学习中一定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多阅读科普读物,你将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三:科普读物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真奇妙!最引人注目的一篇是水池的下水管为什么是弯的?因为下水道里非常脏,不仅散发

着臭气,还住着许多小虫子,如果管道是直的,下水道的臭味和小虫子就会沿着管道跑出来,而弯曲的下水管可以封存住一些水,这些水可以阻止臭气溢出和堵住小虫子。原来弯的下水道比直的下水道更有作用呀!可以应用到井里,把脏水排出来。为什么楼上的排水管是直的呢?哦,原来他是排雨水的,可以浇花,可以收集。原来这是很科学办法。还有一篇我也很喜欢,就是为什么导弹能飞的很远?因为导弹上装有可产生推力的发动机,能为导弹飞行提供动力。发送机使用的液体或固体的推进剂在燃烧后能产生出高温气体,经喷管高速排出,产生很强的反作用力推动,导弹前进。原来导弹有如此大的力量可以推进,能打到很多目标。我以后好好学习研究出一种新型导弹就是油和电配载在一起的燃料,可以发射到索马里去打海盗。

《十万个为什么》使我增长了知识和见识,学到了很多很多科学原理。篇四:科普书读后感

《宇宙空间里的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宇宙空间里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比如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彗星,俗称扫泏星,它由慧头和慧尾组成,其中慧头又由慧核和慧发组成。彗核的直径约有10千米,他周围庞大的气团为慧发,慧发的直径有几万到几十万千米。慧尾则更长,可达数亿千米。

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这是因为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这个大气体球时刻都在释放者大量的光和热。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约为1500万摄氏度。这是由于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原子反应。我还知道了火星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科学家称他为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因为火星有很多和地球相似的特征。用望远镜看,你会发现火星简直就是一个“地球仪”。它的两极是白白的极冠,就像地球上被雪覆盖的南北极。而且火星也像地球那样呈一定角度绕太阳公转。不同的是,火星上的一年是687天,是地球一年的1.9倍。

宇宙太神奇了,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个科学家研究宇宙的奥秘!

《昆虫记》读后感 前不久,老师让我读一本科普书,书的名字叫《昆虫记》,我心想关于虫子的书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去抓几只虫子来观察一下好玩呢。可是我刚只看了个开头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

《昆虫记》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尽毕生心血才完成的杰出作品。书里给我们介绍了蝉、蟑螂、蝎子、蜘蛛、黄蜂等几十种昆虫。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之谜》。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法布尔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法布尔用镊子把它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蝎子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啦,和以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了!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的这种事情,那都是人们乱猜疑!

读到这里,我想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会愿意结束自己的生命,就连这小小的虫子也不例外。当我们想故意去踩死地上的蚂蚁,扯断蝉的翅膀时,不要忘记那也是一条生命。生命是一种很宝贵、美好的东西,上天给了我们每一个人生命,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困难,珍惜生命,做一个坚强而又勇敢的人!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读后感

我读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总共分4本,它可以带你到八个地方去玩。这八个地方是:“中国家园”、“世界公园”、“地球村”、“太空馆”、“动物园”、“植物园”、“科学宫”和“文体馆”。

在“动物园”里我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秘密”。有很多动物会伪装,伪装的方式又各有不同。动物们通常是采用保护色、隐蔽色和拟态等手段把身体伪装起来,去麻痹敌人,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比如说斑马是用保护色来伪装的;蜥蜴是用隐蔽色伪装的;红花螳螂是用拟态法伪装的;毒箭蛙是用警戒色伪装的······ 自然界中的多数动物单独或结群生活,不需要与另一种动物合作。但有些动物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依赖别的生物的帮助或者牺牲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共栖、共生和寄生。比如说白蚁和鞭毛虫就是共生;蛔虫就是典型的寄生虫;小丑鱼和海葵是共栖的······

“植物园”里除了自然界的植物,现在还有一些是用高科技培育的植物。而且还有好多种培育方式呢!有无土栽培,比如利用温室栽培,用营养液池使番茄能够生长成为番茄树,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番茄。还有反季节植物、转基因植物等,更神奇的是太空种子,科学家们将种子送上飞船,让它们随宇航员到太空中去旅行。种子回到地球时,已产生了变异,再经过优选培育,就得到了更好地植物品种。很神奇吧!

篇7:科普读物读后感

在课外刊物中,我最喜欢科学大众杂志社出版的《小诺贝尔》这个刊物,这本书讲了许多我感兴趣的国际国内发生的事情,这其中有关世博的p有关动物的、有关智力游戏的等等。

我最喜欢看的是今年第五期的有关世博的介绍,拿到书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印的大红宏伟的中国馆图,通过内容的介绍,我知道了中国馆是个传统帽状建筑,它高六十九米,四周有围栏,一看就知道她包含了许多中国元素,看着中国馆,我感受到的不单是中国馆的宏伟,还有中国不断走向强大的脚步声。本期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国家馆,让我感兴趣的是法国馆,它让我有了很新奇的感觉―――原因是它设计为整体的漂浮在水面上,这样可以通过水的反射尽显建筑的水韵之美。书中还有关于“历届世博会最酷科技”的介绍,其中最让我惊奇的是一九八五年展出的超级西红柿,这棵西红柿居然结有一万三千多个果实,而且它跟土壤没有任何关系,原来它从幼苗开始就是用水培养,再把化肥等肥料溶解在水里,并给予充分的氧气等等,从而使这棵无土培植的西红柿成为西红柿栽种历史上的“英雄”。

我还喜欢刊物中的“自己动手做实验”和“头脑奥林匹克”专栏,它让我锻炼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小诺贝尔》我真喜欢你!

篇8:引人入胜的一本科普读物

这是坐过飞机的同志都有过的一种体验。当坐在飞机上俯视我们居住的地球时,海洋、陆地、森林、沙漠、高山、平原,这些自然界的要素,都历历在目,我们能够把它们分辨得十分清楚。但是,如果你有机会乘坐宇宙飞船或站在月球上观察我们的地球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个比月球大许多倍的“蓝月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100万平方公里,海洋的面积约36,100万平方公里,占了71%;陆地面积约为14,900万平方公里,只占29%。海洋的面积几乎等于陆地的两倍半。也就是说,地球的表面大部分为海洋所包围。从宇宙空间看地球,我们的目力是不能分辨出地球上具体的物体的,只能看到地球上辽阔的海洋的反射光——蓝光,因而地球就象一个“蓝月亮”了。

地球上的海洋是互相相通的,形成一个连续的水体,被称作世界洋。世界洋被大陆分割成我们熟悉的四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这个浩淼的水体及其水下的世界,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研究。海洋和宇宙空间一样,现在都是人类活动扩展的重要领域。我们要征服海洋,我们要向海洋索取财富,人类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就。目前有些国家已在海上建设了造纸厂、淡水厂、发电站和海上旅馆。有些国家也已从海底开采石油和提炼锰矿。

我们要征服海洋,就要了解海洋,了解海底世界。海底究竟是怎样一个神秘的世界呢?由南京大学地理系朱大奎同志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本《海底世界》,就向我们提供了海底世界的种种知识。

在这本不到三万字的通俗读物中,作者以流畅的文笔、丰富的资料向我们介绍了宽阔、宏大、奇妙有趣的海底世界的自然景色,叙述了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地理”,展示了海底丰富的宝藏以及开发海洋的远景。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对海底世界作一次旅行。

在万顷碧波下的海底,同陆地一样,地形也是异常复杂的。在海底,有坦荡的平原和高原,有雄伟的山脉,有深达万米以上的海沟。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6米,如果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放进去,它的顶峰离海面也还有两千多米呢。根据海底地形的特点,人们一般把海底分为三部分: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从海岸向外延伸,一般坡度不大、比较平缓的这个地带,称作大陆架。再向外是相当陡峭的斜坡,急剧向下直到二、三千米深处,这个斜坡叫大陆坡。由大陆坡往下,便是广阔的大洋底部了。如果我们作一个比喻,洋底的轮廓基本上象一个水盆的样子。在整个海底的面积中,大陆架和大陆坡约占20%左右,大洋底约占80%左右。

大陆架实际上是大陆向海延伸、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其范围大体上同于浅海区。它的宽度各地差别很大,有的地方只有几公里宽,有的地方宽达一千公里。大陆架是目前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活动场所,因而世界各国都给予特别重视。

大陆坡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是大陆架向洋底的过渡地带,宽度是20—100公里。大陆坡上最壮丽的景色是拥有深幽的海底峡谷,深达几千米。我国的长江三峡是陆地上世界闻名的大峡谷,但与许多海底峡谷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目前,这样的海底大峡谷已经发现了几百条。海底峡谷是地壳的一个大裂缝,因而也就是地球的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见”地球内部的秘密,在探索地壳结构、海陆的起源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上有一定意义。

洋底是海洋的主体,地形复杂多样。洋底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四个大洋中部都有作南北走向的巨大的海底山脉;另一是在四个大洋的边缘都有深凹的海沟。海底山脉规模之大,海底地形高低差别之大,是陆地上不曾见到过的。比如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中太平洋海底山脉中的一些主峰伸出海面而形成的。它们从五千多米深的海底升起,而岛上的主峰还高出海面4,273米,它的实际高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很早以来,人们根据大洋地形的特点和各大洋两岸轮廓的相似性,先后提出了“大陆漂移论”和“海底扩张说”,来论述海陆的起源。近年来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板块构造”学说,为探索海陆的起源指出了新的方向。

海底,确实是一个十分奇妙和有趣的世界。在热带的浅海区,是一个绚丽夺目的海底的大花园。在这里,生物沐浴在光亮而温暖的海水中,有一丛丛五彩缤纷的珊瑚,美丽的热带鱼在穿梭般游来游去。这里也有海星、水母和各种颜色的海草,在波浪的扰动下翩翩起舞。阳光只能透射入浅海区,在深海海底却是一片漆黑。在沉静、寒冷和高压的环境下,完全没有植物。可是,这里却又有一些非常奇特的动物。它们为了适应深海这个环境,发展了一种奇特的发光器官。这种发光器官非常巧妙,有的具有透镜、反射镜和滤光镜的作用;有的具有发光的胶质,能发出莹光。这些能发光的深海动物,有的利用发光器来寻找食物或引诱别的鱼类“上钩”;有的用来迷惑、吓唬敌人,以便自己“脱身”。发光的动物在漆黑的深海游动时,它们闪烁着的红、绿、蓝的光点,很象夜间繁华的街道上闪烁的车灯。

《海底世界》这本书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底蕴藏着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种类之多,储量之大,都是惊人的。其中,当然以石油、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最引人注目。

据估计,海底石油的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仅就大陆架而言,储量就约有一千多亿吨。目前海洋石油的年产量约占世界石油年总产量的27%,而到1985年,估计年产量可达到35%,到本世纪末可达到50%以上,将超过陆地石油的产量。

锰结核是一种富含锰、铜、钴、镍和铁等二十多种金属的矿瘤,主要分布在四千至六千米的海底。这种矿瘤平均直径大约8公分左右,也有直径达到一米左右的。因为锰的含量最高,所以叫做锰结核。据估计,海底锰结核的蕴藏量大约为15,000亿吨,其中含锰4,000亿吨,含铜88亿吨,含钻近100亿吨,含镍160多亿吨,比陆地储量多几十倍到二百倍。如果按照目前世界金属消耗量的情况来计算,可以足供全世界使用一千年之久。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大洋底的锰结核迄今还在继续生长。目前,有的国家已在开采海底的锰结核。例如,1978年日本在夏威夷群岛东面的海上开采这种矿藏,日产量达到三百吨。

上一篇:新嘉幼儿园反恐怖防范工作方案下一篇:论大学生创业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