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早春》的阅读答案

2024-04-25

《城东早春》的阅读答案(精选6篇)

篇1:《城东早春》的阅读答案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试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参考答案】

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补充注释】

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诗家:诗人。

清景:美景。

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俱:全,都。

【译文】

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如果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

【鉴赏】

诗的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美丽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了作者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联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做具体描绘,必成累赘。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浓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艳丽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的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既写清丽之景,又写浓丽之景,对比鲜明,格调十分轻快。第三句写出芳春的繁花似锦,用景色的浓艳来反衬早春的“情景”。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诗家清景在新春”,诗人在京城东郊游玩时,看到初春的景色,不禁由衷地赞叹。但他并未实写春色,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赞叹道:新春时节真是诗人描写美景的最佳时刻啊。这样的“起”法令人意外,也让人产生好奇: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绿柳才黄半未匀”,第二句“承”第一句,开始具体描写早春景色,也是对上一句的回答。早春景色何其多哉,仿佛从哪里说都是可以,但从哪里说又无法总括全部。诗人别具匠心,只单从新发的柳芽入手,抓住其“半未黄”的特点。试想清爽的.春风拂动下,柳条微曳,新芽初绽,星星点点的嫩黄点缀在柳枝间,柳树整体的颜色还未匀称净尽。这样的景色充满希望,盈溢生机,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由柳芽之姿而现早春之景,可谓独辟蹊径,令人称绝。

“若待上林花似锦”,这一句笔锋一“转”,不再谈早春景色,却提及上林苑繁花似锦的时候。既说繁花似锦,自然是早春过后的仲春时节,这似乎和诗的主旨“早春”不符,但这样“顾左右而言它”却是诗人的巧妙安排。等到御花园群花盛放的时节,那又怎样呢?

“出门俱是看花人”,末一句对上一句进行了解释,也是对全诗的结语。当御花园里百花争艳时,大家当然都会要去赏花观景,大发评论。错过这样的活动,似乎就错过了感受春天的机会。诗人在这里明写上林观花的现象,却是对这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做法不以为然。试想摩肩接踵,七嘴八舌的赏花活动中,恐怕会令欣赏春天景色的心情与兴致大打折扣。于是回来再想诗人所说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的说话,就会由衷的表示赞同了:只有在新春时节,自己或是与友人一起自由地,心无旁骛地欣赏景色,才能惬意与自在地抒发自己的情怀,诗情与豪兴才会油然而生,不期而致。于是,诗的末尾便呼应了开头,也更突出了早春的特色。

篇2:《城东早春》的阅读答案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代指京城长安。

17“早春”在诗歌的上联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18.诗歌的标题是“早春”,下联却描绘了仲春时的景象,为何要这样写?(4分)

参考答案:

17上联用“新春”点出早春时节,用“清景”指景色刚刚显露出来;同时柳叶初生,并且在写柳芽时用“才”和“半”两个字,都暗示“早”。以上都体现出早春的气息。(两个分句的内容答到任意一个即可给2分)。

18.所写的仲春繁花似锦,游人如云,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答到对比反衬即可给4分)。

7.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2 分)

8.诗歌中的“春”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春”的这些特点的?( 4 分)

答:

参考答案:

7.七绝(2分,如答“绝句”给1 分)

8.(1)清幽和新鲜(2分,答“清新”也给2分,“清雅”“清丽”等可以看作同于“清幽”;“早”“新”等可以看作同于“新鲜”。只涉及“清幽、新鲜”的一个方面的,给1分。

(2)正面描写和(虚拟、想像)反衬相结合。柳芽新发,嫩黄的柳眼点缀枝头,只有绿意而还没有变成绿叶,足见春之早(新鲜);想像中的“花似锦”“俱是看花人”热闹和惹人心烦反衬了此时柳色只引起了眼光独到的诗人的关注,足见环境清幽可爱。

篇3:《城东早春》的阅读答案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杨巨源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示例一)对比或反衬。诗歌的一、二句点明早春清新的特点,描写了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蕴含了诗人的欢悦和赞美之情;诗歌的三、四句,“若待”两字一转,用繁花似锦、芳春的稼丽景色、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来反衬早春的“清景”,表达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借景抒情。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稼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2.两首诗都写到“春”,这两处“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案:杨诗描写了一幅早春图。写出了早春清新的特点。描写了早春时,柳叶新萌的美好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高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道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赞美和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赏析】

《城东早春》:首句,写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清”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才”“半”二字,暗示“早”;“半未匀”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三、四句,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村居》:描写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翻译

《城东早春》:城东春色清静幽美,绿柳的叶子黄绿相间。如果等到上林苑繁花似锦的时刻,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都是赏花的人。

篇4:《城东早春》古诗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式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篇5:《城东早春》古诗

城东早春、独不见、相和歌辞·乌夜啼、相和歌辞·大堤曲、琴曲歌辞·别鹤、杂曲歌辞·独不见、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题赵孟庄、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夏日、送李虞仲秀才、和卢谏议、奉酬窦郎中早入、野园献果呈员外、杨花落、月宫词、赠从弟茂卿、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胡姬词、春日有赠、襄阳乐、关山月、长城闻笛、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送殷员外使北蕃、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秋日题陈、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上人院、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题表丈三大夫书斋、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与李文仲秀才同赋泛酒花诗、登宁州城楼、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供奉定法师归安南、池上竹、长安春游、早朝、赠张将军、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送人过卫州、寄中书同年舍人、酬于驸马二首、将归东都寄令狐舍人、寄江州白司马、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酬卢员外、古意赠王常侍、送裴中丞出使、送绛州卢使君、赠李傅、上裴中丞、和人与人分惠赐冰、观打球有作、早春即事呈刘员外、送司徒童子、寄昭应王丞、酬崔博士、酬裴舍人见寄、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赠史开封、奉寄通州元九侍御、赠浑钜中允、重送胡大夫赴振武、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奉和裴相公、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张郎中段员外初直翰林报寄长句、奉酬端公春雪见寄、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元日观朝、题贾巡官林亭、和元员外题升平里新斋、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邵州陪王郎中宴、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寄赠田仓曹湾、上刘侍中、赠侯侍御、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赠邻家老将、和吕舍人、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和郑相公寻宣上人不遇、题范阳金台驿、寄薛侍御、折杨柳、雪中听筝、卢龙塞行送韦掌记二首、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僧院听琴、和武相公春晓闻莺、唐昌观玉蕊花、山中主人、太原赠李属侍御、崔娘诗、秋日登亭赠薛侍御、石水词二首、答振武李逢吉判官、宫燕词、赠崔驸马、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临水看花、观妓人入道二首、方城驿逢孟侍御、题清凉寺、酬令狐舍人、和令狐郎中、送太和公主和蕃、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失题、春日题龙门香山寺、寄申州卢拱使君、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送李舍人归兰陵里、同太常尉迟博士阙下待漏、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元日呈李逢吉舍人、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句、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赠陈判官求子花诗(魏府出此物)。

篇6:城东早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译文一:

新春时节是诗人描写美景的最佳时刻,柳枝刚刚吐出淡黄的嫩芽,颜色还有一半未曾匀净。倘若在仲春时节,林苑里繁花似锦时,出门一看,都是踏青游春的赏花人,岂不是太过迟了。

译文二:

诗家喜爱的清丽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柳刚刚萌发出嫩黄的新芽,清新可人。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争艳的时候,出门的可就都是赏花游玩的人了。

译文三:

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如果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

注释:

上一篇:“精武”系列:功夫片的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下一篇:学校与各科室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