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城东街道规划

2022-08-28

第一篇:温岭市城东街道规划

温岭市城东街道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汇报材料

城东街道破解难题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7月29日)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立足区域实际,整合多方资源,切实提升科学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各项工作进度明显。现作汇报如下:

一、聚焦难题破解,重点推进项目建设

(一)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九龙湖一期工程完成了垃圾场、网箱清理、河道疏浚相关工作;城东高架已进入桥桩建设阶段;城市防洪工程月洞桥老屋拆除已经完成;中心大道东延工程完成虎头山青苗及房屋评估工作,现已进入安臵方案设计阶段;八一省道城东段建设工程涉及的4个村均已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土地征用;总部经济建设已启动所有建设项目,并完成情况较为复杂的A

3、C3区块填土工作;客运中心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70%;万昌路北延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万泉东路城东段隧道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施工建设。对街道内违章建筑及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共拆除违章建筑130间,8813.4平方米,建绿、复绿、补绿13260平方米,清除垃圾1200余立方米,消灭卫生死角17处。

(二)街道级难题破解全力以赴。

1、肖村溪后塘岸段溪堤整治问题。肖村溪一期溪堤整治已于2008年完工,一期工程完工后街道已向市里打报告要求进行二期整治,后由于财政经费等原因而未启动。2011年5月,街道向水利局要求将后塘岸段列入明年溪堤整治计划。市水利局拒绝并建议街道去要求市政府将该项目列入城市新区建设。目前,街道已向市政府报告,与新区办协调,力争纳入城市新区建设工程。

2、岩下片肖溪等村矽肺病人救助问题。2011年4月,街道对岩下片矽肺病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摸查。岩下片矽肺病疑似患者621人,其中肖溪135人、下罗123人,60%以上的病人原在长屿石矿务工。目前,大多数病人无正常工作,以做小工为主,年医药费需1万元左右,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6月底,市人大到城东对矽肺病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街道将具体情况作了详细报告,为市里出台政策提供底数。

3、肖溪村要求享受湖漫水库库区补助问题。2011年5月,街道向市水利局了解湖漫水库补助的相关政策。据水利局答复,肖溪村原曾享受过库区补助,历史上曾有一次政策调整,按田亩计算进行库区补助,由于肖溪村达不到补助标准,因而没有实施,湖漫水库11个库区村还有7个村没有享受湖漫水库库区补助。目前,街道和水利局正在向上级争取相关政策。

4、城东小学工程建设问题。城东小学

1、2号教学楼、生活楼等主体工程已完成中间验收。由于物价、人工费上涨以及学校开学相关项目建设等因素,2008年发改局核定的工程概算4536万元已不能满足学校建设,需要追加建设资金。由于相关概算的限制,部分附属工程不能落实招投标。在体艺馆招投标过程中,城东小学规划面积为41414平方米,而国土登记面积为38162平方米,两者不相符,不能办理工程建设许可证,体艺馆无法落实招投标。目前,街道正在与相关部门协调,办理追加资金等相关手续,确保小学迁建工程顺利推进。

5、市六中就地扩建问题。市第六中学近年来办学质量快速提升,但学校面积狭小,不能适应学校再发展的需要。当前,街道正与岩下村及市级相关部门协调,做好六中就地扩建规划调整等相关工作。

6、肖村片排污总管铺设问题。街道与市建设规划局及下属污水处理公司积极协调后,在今年没有计划的情况下,把肖村片排污总管铺设项目增加上去。目前该项目还在杭州设计公司设计,预计在8月中旬前后设计完成,可进入招投标程序,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7、家具城村留地项目问题。家具城涉及城东金家、袁家、汪家3个村的村留地,在补办相关手续时,市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政策处理时没有很好衔接,需要市里政策支持才能予以解决。

8、莘塘村村庄规划问题。莘塘村村庄规划和市总体规划有部分冲突,目前有部分规划可以实施,但该村大部分面积属于九龙湖生态湿地保护区,按市有关要求,不能在该区块设臵村庄规划,因而该村原由河边村区块调整出来的部分规划仍不能落实,需市相关部门协调。

9、环卫工人工资及管理问题。城东列入市一把扫的村有横湖桥、渭渚、山凰、岩下等村,市环卫处和环卫工人签订协议确定的工资为980元/月。街道加大了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力度,努力解决环境卫生问题,但对于提高环卫工人的工资,需市里支持解决。

10、温岭市明华齿轮有限公司征地拆迁问题。街道联合开发区等单位对涉及征地的楼山村统一征地拆迁政策为整存拆迁。经过上门走访、主动约谈,4户拆迁户的8间屋已签订拆迁安臵协议。

二、聚力转型升级,重拳出击“两年”工作

街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加强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九龙商业圈、高新传统产业融合圈建设,将城东建设成为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巩固台州市新型工业化二十强镇(街道)地位。

1、帮扶企业克难致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深入开展“两年”工作和“双服务”活动,深化领导班子成员结对企业制度,开展“企业蹲点月”活动,不断推进九龙大商业圈建设,出台《城东街道有序用电方案》,积极帮助明华齿轮等企业做好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极力引导转型升级。今年1-6月份街道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25.76亿元,同比增长10.51 %;实现国税收入6606万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地税收入1855.9万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出口创汇1.08亿美元(截止5月份),同比增长11.97%,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1.07 亿元。

2、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三产经济。通过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城市中心现代特色东区初具规模。汽车产业已经成形,16家“4S”店销售额持续攀升。时代广场、装饰城和家具城等大商场已开业,高档次的娱乐休闲场所、酒店宾馆进一步增多,新增三产规模企业42家。推进了汇头王等31个村559亩村留地的开发,重点发展餐饮、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3、做足服务文章,着力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信心;组织企业外出考察观摩,提升自身素质;落实班子成员与重点骨干企业“一对一”联系,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保护和激发企业的创业激情;清理闲臵土地,完成土地政策处理,山洋工业区的8家企业用地已填土,并进行了招拍挂,促进了企业开工建设;实施(“无证照”企业、“三合一”企业和“十小”行业)三项整治,完善“安全生产四项制度、劳动保障基层网格化管理制度和租赁企业欠薪预警制度”的三项制度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劳动关系日趋和谐,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三、聚智管理创新,重心实现改善民生

我们按照“和谐城市特色东区”建设要求,在社会管理和机制体制建设方面集思广益、集聚民智,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三化一体”创新社会管理新格局。以台州市在温岭市召开综治工作现场会为契机,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三化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是探索建立重点区域综治工作站,实现集约化管理。把以万昌北路为主轴,南至雷达森大酒店,北至总部经济的沿线这一重点区域内的三村一居一街作为一个社区,设立综治工作站。启动视频监控系统和治保地理信息系统。把辖区内的83只视频监控设施统一整合到社区综治工作站。设臵办事窗口,采取“集约资源、整体联动”的办法,充分发挥巡查队、护村队、内保组织、治保组织和志愿者队的作用,实行“门诊、出诊、坐诊、会诊”四诊工作法,及时快速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探索建立工业园区综治工作站,实现社会化管理。整合社会资源,企业出资150万元,市新区办出资31万元提供办公场所,共同建立了工业园区综治工作站。派出所出力设立警务室,警务室设立企业巡查大队,配备巡逻车和对讲机,24小时不间断地在各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开展巡逻防控。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着力打造预警联网平台、区域联巡平台、治安联管平台、邻里联守平台和处警联动平台。建立企业邻里联守制度,将企业列入相应的联防区域,要求企业安保人员采用邻里守望的方式,密切关注相邻企业的治安情况,主动向警务室提供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信息。

5 三是探索建立接边地区综治工作站,实现一体化管理。城东街道有十个村与周边镇街道接边,治安状况复杂。流动人口最多的下蒋村、山南前村聚集的是与横峰、城北产业趋同的鞋厂人员,横湖桥村主要聚集第三产业人员。首先抓点上行动。在这三个村分别设立了综治工作站,融合多种功能为一体,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打防控等各项工作。其次抓线上发动。将以鞋业为主的五个村作为网格化管理的重点,在不改变行政村建制的前提下,每个村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名村干部牵头,一名党员协助,一名协管员负责,以企业为单元,每个企业都有一名企业主和流动人口骨干来配合,即“3+2”的管理方法,开展“组团式”服务。再次抓块上联动。具体落实四项制度,即每月五号的月例会制度、信息互通制度、矛盾联解制度和治安共防制度,切实解决接边地界社会管理的“盲区”、“死角”。

截止今年六月,综治主要指标实现“三降三升”,即两抢案件同比下降80%,盗窃案件下降11%,打架斗殴案件下降47%,流动人口登记同比上升29%,出租房屋登记同比上升3358%,群众满意度也明显上升,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服务群众进行到底。今年5月,我们及时召开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动员会,积极部署落实相关工作。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中心,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目前,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全面完成改造,横湖桥等示范点建设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街道高度重视各村专职代办人员队伍建设,在选人上注重年龄、文化等任职条件,同时健全机制加以管理,以代办员队伍的优化推动便民服务平台的优化。一是选择最优秀最合适的人员,优化队伍结构。文化上要求高中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工

6 作责任心、懂政策并且要求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上岗证书的人优先考虑;年龄上要求45周岁以下,符合其他条件的现任村文书可适当放宽到55周岁以下。精力上要求实行定时坐班制,对于在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工作量较大的村代办员要确保每日有半天时间在服务中心坐班服务;工作量一般的村每周要有三天在服务中心坐班服务。二是建立最有效最适用的机制,完善管理监督。建立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业务办理、服务规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检查,健全考勤考核,建档销号、回访、分类管理和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按时上下班,不脱岗,不空岗并实行亮牌上岗。建立群众信息反馈机制。设立意见箱,公布街道、村两级投诉电话,将集中在中心的所有服务事项、服务单位和人员、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等通过多种方式现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督查队伍,强化督查。采取街道领导联系督查、“半月一通报”等方式,扎实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服务承诺制度。对群众向中心委托的事项、要求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即办、承诺时间办和告知不能办等形式,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

我们的破解难题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区域重点项目的推进带来了各村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权责的不一致制约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的开展。如肖村中心村启动要求解决土地指标等涉土问题需要市里支持解决。今后,我们将努力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支持,切实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要素,大力实施城山一体化战略,以“借湖、依山、建城”为抓手,启动“111”惠民工程,发挥城市拉动优势,把城东建成温岭城市中心现代特色东区。

第二篇:城东街道网上舆论引导应急预案

城东委〔2012〕 号

关于印发《城东街道网上舆论引导应急预案》的

通知

各社区、经济合作社及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我街道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根据区委宣传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城东街道网上舆论引导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社区、经济合作社及有关单位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城东街道工作委员会

二○一二年八月十三日

主题词:宣传网上舆论应急预案

报:区委宣传部

城东街道党工委2012年8月13日印发

城东街道网上舆论引导应急预案

根据《金华市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一般工作规程》、《金华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实施办法》和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工作实际,梳理出网上舆论引导应急预案,旨在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控、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为城东街道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街道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客贴子。

2、工作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城东街道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街道网络管理和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街道党工委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宣传委员担任,成员由街道宣传干事、各社区宣传干事担任。

2、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网管办,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分级响应

Ⅰ、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街道党工委委、办事处主要领导请示,由街道党工委委、办事处主要领导共同领导,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Ⅱ、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由街道宣传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Ⅲ、一般网络舆情

经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Ⅳ、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部门在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四、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监控

1、日常监控

将网络舆情监控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

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2、突发事件监控

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相关单位会同街道宣传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部门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对于特别重大网络舆情,由街道党工委委、办事处指定专人对外发布

权威消息;对于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由事件处置的部门组织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有: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报会、背景吹风会、向新闻媒体发放新闻通稿、组织集体采访、互联网访谈、通过网站新闻发布厅发布以及在网站登载新闻信息、向新闻媒体发表谈话和接受媒体专访等。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部门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2、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七、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街道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篇:城东街道:全力打赢“清剿火患”战役工作

在上周城东街道月度例会的全面动员基础上,10月17日,城东街道、城东派出所联合召开了“清剿火患”战役工作动员推进会,街道分管安全工作副主任陈建、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两名负责人、辖区内企业安全责任人、各社区分管安全工作主任参会。会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建传达学习了市、区机关相关会议精神,就下一步“清剿火患”战役作出了部署。分管消防安全的城东派出所副所长徐亭玉对全街道消防安全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城东街道把打赢“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项中心任务来抓,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安全工作要求,序时推进。二是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利用小喇叭、黑板报、横幅、标语、数字传媒LED大屏幕等载体,加大“清剿火患”的宣传,同时,充分发挥街道平安守望团作用,让辖区居民树立“清剿火患“人人有责的观念。三是全面清查。做到排查对象网格化,责任到人,实施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全力围剿,根除隐患。四是落实长效管理。

10月18日,街道在辖区主要出入口悬挂条幅,组建了”清剿火患“战役工作小组,已开始对辖区的八大碗等餐饮店、软件园等企业、社区进行排查。拉开了崇川区“清剿火患”战役序幕

第四篇:对于城中村规划和改造的探讨——以温岭市“城中村”规划改造为例

摘要:城中村作为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以及由此诱发的诸多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改造方法加以引导和解决。

关键词:城中村;规划;改造

1 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不断向外围拓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城市面貌的不断更新和城市传统社区、村落的落后破旧不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此,我国各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中心村落和旧社区的改造工作。不管是以农村为主体的主动城市化,还是以城市为主的被动城市化,城市化都是不彻底的,越来越多的村落被城市包围,形成了所谓的“城中村”。2 “城中村”的分类

“城中村”指的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以居住功能为主,且深受城市影响的农村社区。

根据“城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拥有土地、人口构成等不同,将“城中村”分为几类:

第一类:分布在城市主建区且繁华地段,丧失了农业用地的村落,没有明显清晰的村落界线,对外联系的通道较多,无法封闭;建筑结构以木、石为主,层数多为1~2层;村落的建筑密度较高,一般达到60%以上;居住人口以中老人为主,从事第三产业居多,村落没有合理的基础市政设施,但出行方便。第二类:分布在城市市区周围,同时还有少量的农业用地的村落。与周围的城市建筑有明显的差别,村落界线较清晰,出行比较方便,建筑结构以现代的混凝土结构为主,多为独门独户的院落,居住人口从事以第

一、二产业为主。第三类:处于远郊,还有较多的农业用地的村落,有极其明显的村落界线,可以完全封闭,对外联系的通道通常为2至3个;建筑分布稀疏,居住人口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村落物质形态与人们生存状态还保存农村的特点。3 温岭“城中村”规划改造实际情况

自2000年城市区划调整以来,温岭市以“拉大框架,拓宽城区”的思路,先后将原太平镇、石粘镇、横峰镇进行了撤镇建街道,温岭中心城区的建成区从1990年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0平方公里,建城区的人口从1990年的6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0万人,城市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城市化水平也快速发展。然而,近几年来温岭主城区不断扩张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实行农村管理体制的社区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形成了“城中村”。据统计,目前在温岭市区范围共计个128村,这些处于城市建设用地包围的城中村,其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3.1多层农居公寓建设与旧村改造、重点工程没有联动发展。

太平组团作为温岭真正意义的老城区,经过了近十几年的城市建设,村落与村落之间、村落与城市居民社区之间用地互相穿插,加上农民与居民之间审批建房制度之间的根本差异,使得其中位于城市主要地段的村落已经无法执行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为此,我市通过旧城改造工程对这一部分旧村点进行了拆迁改造,如人民西路改建工程涉及了西门、西郊村的村民点改造,除此之外,对于旧村点的改造工作也形成了一个怪圈,即没有碰到政府征用土地就不可能主动拆迁改造,造成了旧村改造难度大。

3.2不合理的公寓拆迁标准造成资金短缺。

根据温岭市城市拆迁安置办法,实行的是一户一套的拆迁模式。由于一些

不合理的产权分割方式,使得一套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其相应的归还面积可能要达到300平方米,不合理的房屋拆迁政策空子往往造成复建资金缺口的增大,其最后只能通过高强度的开发来弥补资金不足,势必造成城市环境恶化。

3.3由于没能打破村界进行土地征用,从而影响到跨村村民点的规划、建设和改造。

农村世袭的村落界线的观念根深蒂固,打破村界进行全局土地安排,就目前的实际操作而言还有许多困难。由于各个村落土地自然分布于城市的不同区域,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别很大,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各村在编制村民点规划过程,相互有了对比性,相对而言增加了跨村征用土地进行村民点建设难度。目前位于城西组团的21个行政村,有将近10个村涉及跨村使用土地建设,由于实际征用土地工作开展缓慢,使得很多村民点在做好规划方案而无法付诸实施。

3.4对传统居住模式的冲击。

综观温岭农村住房的发展,从解放前土房、五六十年代的石板屋、六七十年代的“大寨房”、九十年代的砖瓦房,到如今的“通天式”和“小康型”住宅,他们已经习惯了农村独门独户的家庭居住模式,对于商品套房,按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感觉不塌实,这使得在推行公寓式住宅方面存在很大难度。

4 对“城中村”规划改造模式的探讨

“城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但不论所处的位置如何,都应当统一纳入城乡规划控制及管理体系,对于这些“都市里的村庄”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行分类规划改造。

4.1对于第一类“城中村”采取彻底改建和局部改造相结合模式。

俗话说“罗马非一日所建”,这说明了城市的发展有其一个历史的过程。综观城市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许多城市都是从那些占据经济、地理优势的小村市有机地生长起来的,这些村市由于地理的重要性,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成为地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依托这些小村镇进行有机的改造和扩展,是大多数小城市发展所采取的策略。对于地处城市中心建成区“城中村”,其形成和存在往往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某些“城中村”更是见证着城市历史的变迁,成为城市存在的建筑历史,其中往往还保留有一定的传统历史建筑和街区,对于这些“城中村”不应该全盘地推倒重来,而应从城市的历史去寻找延续的起点,对一些历史街区和代表城市历史的地区可以进行保护性修复,改造“城中村”,完全可以放开思路。如深圳的蔡屋围新村在改造时就并没有走拆除重建的路子,只做了环境改造,做出了步行街。结果,环境改善了,楼价、房租也都升了。温岭的南门村的坊下街也可以仿照此做法,这一地区的民居建筑街区反映了温岭早期居民生活的空间环境,在进行改造时,应该深入到街区的底层,分析研究街区的空间布局、建筑形态、街道尺度,寻找最佳的改造扩展方式。

对于一些没有历史价值的街区,同时其居住环境恶劣,与城市的发展和景观有很大冲突的“城中村”,可采取全部拆除,整体改造,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在建筑风格及规划上可延续城市传统建筑风格。

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改居的工作,建立社区居委会,把原来城中旧村的社区结构变成现代化城市社区,对于撤村建居后村不再审批农民立地式住宅,进行多层公寓建设,在面积补偿方式上可采用户和人均面积相结合方式,控制改建地段的建设规模。

4.2对于第二类“城中村”采取合理制定详细规划,结合项目建设推进改造模式。

4.2.1结合城市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统一编制各村居住小区详细规划。

(1)确定用地指标,划定用地红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村民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用地指标上根据以往编制规划的经验,以人均60平方米左右用地指标加以控制,合并分散的自然村,作统一集中布局,在用地位置选择上,充分征求并走访当地政府及村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城市分区详细规划,划定用地红线,同时考虑一定的启动用地。

(2)方案各方多次商讨会审。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规划方案设计,之后由规划部门、设计单位、街道负责人、村代表组成方案评审团,作专业评定,之后征求意见,对方案作进一步调整,最后,确定终审方案。

(3)按照法定程序上报审批。督促各村委会上报审批村居住小区详细规划,一旦审批,村民建设严格按照此规划执行,以保证规划严肃性。

目前,温岭市的各城中村按此类规划执行,收效甚好,村民点环境、景观和城市形象比较协调,有利于更新城市形象。

4.2.2在改造推进的过程中,对于第二类“城中村”采取城市拓框架和重点项目用地拆迁改造相结合模式。

第二类“城中村”由于处于近期城市发展用地范围,可以依托城市道路拆迁、重点项目建设和自行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如城西组团21个村作为城市建设新区,由于城市道路延伸,重点项目的启动,涉及到大量的农村住宅的拆迁,至此,可以利用城市拆迁的补偿安置费用,减少“城中村”改造成本,利于形成统一的村庄面貌。

4.3对于第三类“城中村”采取根据总体规划和分区详细规划设定农居民点规划进行自行逐步改造模式。

(1)根据分区规划编制合理小区规划,严格执行。

(2)制定合理“立改套”政策,并逐步推广。制定合理“立改套”政策,逐步使一户一栋的宅基地居住模式向城市单元住宅模式转变;同时逐级引进现代物业管理,使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屋村管理模式向城市现代物业管理模式转变。

(3)积极拓展城中村改造融资渠道,完善基础配套。针对有些城中村没有资金来源,缺少融资渠道,可由政府出面,协调引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开发。

(4)加强配套文化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对于位处城市边缘的村落,其相对应的城市配套设施不是很齐全,相应的文化公共事业设施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城中村”作为城市的一个组成细胞,我们必须认识到其生活的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在转化为市民的农民身上,城乡二元特征体现得十分明显。这些“似农非农”的居民一方面迈入市场经济环境,开始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保留传统农业文明的烙印,要进一步改革旧的城乡管理机制模式,强化“城中村”改造意识,转变观念,通过建设文化公共设施场所来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熏陶培养健康的、合理的、现代的、多样化的新观念。

第五篇:温岭市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修改稿2.13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2

(一) 指导思想 ...................................... 2

(二)基本原则 ...................................... 3

(二) 总体目标 ...................................... 3 第二部分 优先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 ............. 4

(一)儿童与健康 .................................... 4

(二)儿童与教育 .................................... 7

(三)儿童与福利 ................................... 11

(四)儿童与法律 ................................... 13

(五)儿童与环境 ................................... 15 第三部分 重点实事项目 ................................. 18 第四部分 组织实施 ..................................... 19 第五部分 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 ........................... 20

前 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落实《温岭市儿童发展规划(2006—2010年)》,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儿童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儿童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儿童保护工作逐步加强,儿童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根据《温岭市妇女发展规划(2006——2010年)终期监测评估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温岭市儿童发展规划(2006-201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47个重点定量指标中,已达标40个,达标率85.1%,未达标7个。主要表现在:儿童健康保障机制日趋完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2010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6.41%,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为97.29%, 高危孕产妇管理分娩率达到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5.2%,儿童系统管理和计划免疫(全程)接种率均实现了规划目标要求。各类教育全面普及,教育均衡不断推进。全市积极推进“新农村教育”,城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2010年,温岭市3-5岁在园幼儿数4.5万人,毛入园率为98.88%;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2.4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7万人,毛入学率为96.5%;三类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99.3%。儿童法律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到2010年,全市学校建立了78支护校队,56个综治工作室,并派驻民警,

警校共建率和镇中心校以上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覆盖率均达100%;建立未成年人矫正中心1个、爱心帮教基地1个、青少年维权中心15个,开通了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儿童成长环境日益优化。“十一五”以来,温岭经济社会迅速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1.8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94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0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2947元,为温岭儿童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净化,儿童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率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儿童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解决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儿童权益的有效保障,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儿童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儿童的发展,根据《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台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温岭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尊重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权利,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和福利水平,保护儿童权益,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推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向儿童倾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优先考虑原则。在制定政策、规划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需求。

2.最大利益原则。处理与儿童相关的一切事务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

3.共同参与原则。创造有利于儿童共同参与的社会环境,鼓励、支持儿童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畅通儿童表达渠道,重视倾听、采纳儿童的意见。

4.平等发展原则。为所有儿童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儿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别、民族、信仰、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受到任何歧视,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三)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儿童的公共卫生保健制度和服务体系,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普及教育;建立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儿童法律保护体系,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创建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促进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实现。努力实现儿童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力争儿童发展主要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第二部分 优先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

1.努力减少严重多发致残致畸出生缺陷的发生,出生缺陷率控制在400/万。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内。 3.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5.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保持在100% 、新生儿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率达到90%以上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85%以上。

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

7.以乡镇为单位,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8.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 9.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10.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90%以上。

11.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12.控制儿童近视及弱视发病率。

13.幼儿园儿童龋齿发病率控制在30%以下。

14.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2%以下。控制儿童肥胖症发生率。

15.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16.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

17.减少未成年人吸烟,防控未成年人吸毒。 18.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

19.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 20.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 21.全市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覆盖率达90%以上。 主要措施:

1.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行业管理,严格机构、技术和人员的准入。

2.加大妇幼卫生投入和妇幼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妇幼卫生经费占卫生总经费的比例,增加农村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完善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儿童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儿童卫生服务能力。

3.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依照卫生部《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规定,开展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各项基本保健服务。将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纳入流入地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重点做好免疫规划、传染病控制、6岁以下儿童定期健康体检等工作。

4.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全面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加强婚检、孕检知识宣传,提高婚检、孕检率。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增加并扩大免费为孕产妇提供添加营养素的种类和范围。建立健全产前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5.预防、控制儿童疾病。全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规范预防接种工作,完善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儿童疾病的综合管理,推广5岁以下儿童常见病诊治的适宜技术。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6.积极倡导母乳喂养。严格执行《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大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活动,加强爱婴医院的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

7.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加强科学育儿指导,普及辅食添加相关知识。继续推行中小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营养状况。

8.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加强幼儿体育工作,把幼儿体育列入群众性体育正常工作内容,积极开展各类儿童体育项目培训,每年举办一次全市少年儿童运动会。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市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体质状况。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加强儿童膳食、体育锻炼指导,控制中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

9.加强儿童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健康知识课堂教学,对儿童开展禁烟、禁毒、防病、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等教育。在儿童中加强用眼卫生和口腔卫生的宣传,家校配合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开辟和健全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网络与传播途径。

10.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公共服务网络。精神专科医院设儿童心理科,配备一定数量的专科医师。逐步建立和完善孤独症儿童的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机制。上规模的中小学校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健 6

全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纠正预防机制,努力把心理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低龄阶段。

11.加强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医务力量。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加强中小学校医务室的建设和校医的配备。

(二)儿童与教育 主要目标:

1.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9%;0—5岁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城镇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80%以上;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中心(站)建成率达80%。

3.新建1所高标准市级机关托幼中心,每镇(街道)至少建有1所独立设置的省二级及以上公办的中心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建立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30所以上6—9班规模的公办幼儿园;到2015年,公办(助)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总数60%。加大园网调整力度,不断提高公办幼儿园数量。

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9%以上。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 6.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7.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公平教育,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8.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5%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

9.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

10.在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点。

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85%以上,全市创建100 所以上各级示范家长学校。

11.提高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市级媒体要创造条件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主要措施:

1.坚持依法办教育。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实施《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温岭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素质教育、校园安全等方面政策,大力推进教育依法行政工作,切实加强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全市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1%以上,全市教育经费支出比重高于现有水平并力争逐步提高,全社会教育投入增幅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幅。

3.开展0—3岁儿童保育和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依托社区广泛建立卫生、安全、便利、家长互助的托幼服务中心和婴幼儿看护人交流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早期教育专业指导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队伍,服务社区婴幼儿及其家庭。明确0—3岁托幼机构的主管部门,制订管理办法,促进早教规范发展。

4.规范发展3—6岁学前教育。构建起以市政府宏观统筹管理、镇(街道)具体负责、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业务上构建起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导、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具体负责的业务指导网络。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单独立项,并做到逐年增加。通过3-5年

的努力,每年学前教育事业经费达到同级教育事业经费的3%以上。从2012年起,公办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该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实施。进一步明确中心幼儿园和幼教专干的职责,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的影响辐射力。实施幼儿园等级收费制度。完善幼儿园督导制度。

5.保障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解决流动儿童的就学问题。帮助符合办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

6.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比较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除视残儿童到省盲人学校就读外,中重度残疾儿童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以满足各年龄段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接受特殊教育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使残障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身心缺陷得到补偿的同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

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继续推行职普比1:1的政策,让更多的学生选择就读中等职业教育;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大力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的社会风气,加大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努力形成新的就业观和人才观。

8.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推进城乡间、地区间及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完善教育资助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

等助学活动,消除因贫困造成的失学、辍学现象。建立学业、心理等方面的帮扶体系,维护每一名儿童的学习权利。

9.加快推进教育改革。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评价体系。全面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学习、生活和做人做事。

10.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建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基本形成要求严格、高度开放、流动有序、适度竞争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11.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加大对教育技术进步的财政投入。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到2015年,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校校通”、“园园通”,所有中小学实现“班班通”。

12.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大力实施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阵地、精品、绿网、净化、帮护“五大工程”和“春泥计划”,引导未成年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者和实践者。

13.进一步重视和推进家庭教育。充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队伍,加强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及分类指导。扩大家庭教育宣传覆盖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

(三)儿童与福利 主要目标:

1、扩大儿童福利的范围,推进由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变。

2、保障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

3、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

4、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康复、医疗及适龄孤儿就业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5、提高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率。

6、减少流浪儿童的数量。

7、增加孤残儿童养护、流浪儿童保护和残疾儿童康复的专业服务机构数量。至少建立1所集养育、康复、教育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和1所儿童救助保护机构。

8、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及适龄儿童就业等权利。

主要措施:

1.提高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体制,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投资的预算,逐步实现儿童公共服务均等化。

2.完善儿童医疗保障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儿童参保率。落实儿童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将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纳入医疗保障范围。采用政府拨款、社会和个人捐助等形式,设立儿童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对大病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实施医疗费用减免或专项补助。

3.建立和完善流动和留守儿童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投入机制改革,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

管理。建立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为流动儿童享有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服务。整合社区资源,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

4.提高孤儿福利水平。加强孤儿保障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津贴制度,机构养育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70%,散居孤儿养育标准不低于当地福利机构孤儿养育标准的60%,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医疗、康复及适龄孤儿就业等多方面的需求。

5.完善孤儿(包括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的养育模式。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弃婴接收救治制度,探索适合孤儿身心发育的养育模式。完善孤儿收养制度,提高散居孤儿的养育质量。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替代养护制度,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的生活、医疗、教育及适龄儿童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6.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0—6岁残疾儿童特别登记制度,对残疾儿童基本康复给予政府补贴。加快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保证残疾儿童就近就地得到有效、安全的康复服务。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平等就业能力。

7.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建立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体系和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设施建设。探索流浪儿童的早期预防机制,健全流浪儿童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置保障制度,为流浪儿童提供教育培训、心理辅导、行为矫

治、医疗卫生服务,提高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保护和救助流浪儿童。

(四)儿童与法律 主要目标:

1、贯彻落实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落实儿童优先和儿童最大利益的原则。

2、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到100%,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3、乡镇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到99%以上。

4、依法保障儿童获得出生登记和身份登记。

5、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趋势得到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合理。

6、健全完善儿童的监护制度,保障儿童获得有效监护。

7、预防和打击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禁止对儿童实施一切形式的暴力。

8、禁止使用童工(未满16周岁)和对儿童的经济剥削。

9、依法保护儿童的财产权益。

10、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全市社区儿童维权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实现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11、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控制在犯罪总人数的10%以下,刑释解教青少年帮教好转率达到90%以上。

主要措施:

1.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加强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我市保护儿童的法律体系。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把保护儿童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列入全市“六五”普法重点内容,定期开展儿童法律知识的社会宣传,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提高儿童知法、守法的能力,增强社会各界、学校、家庭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

3.保障儿童出生登记权益。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出生登记的认识,增强公民依法及时进行出生申报的法律意识,完善出生登记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强部门协调,提高登记服务意识,简化、规范登记程序。

4.完善儿童的监护制度。建立儿童监护监督制度,提高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完善并落实撤销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资格的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以社区、学校等有关单位和人员监护为保障,以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

5.保护儿童人身权利。严厉打击拐卖、绑架、伤害、猥亵、虐待、遗弃儿童和引诱、教唆、胁迫未成年人犯罪等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利用儿童进行乞讨、卖艺、卖淫等伤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建立受拐卖或暴力侵害儿童的临时监护制度,妥善安置被解救儿童。

6.杜绝使用童工。严格执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及《浙江省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办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法规规章,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每年开展“春苗行动”,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现象。

7.保护儿童的财产权益。依法保障儿童的财产收益权和获赠权、继承权、一定权限内独立的财产支配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益。

8.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进一步健全儿童法律援助网络,充实儿童法律援助工作队伍,探索在中小学校设立儿童法律援助联系点,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利用自身资源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确

保儿童在司法程序中获得高效、快捷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通过青少年维权岗、“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载体,不断完善社会化儿童维权网络。

9.落实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原则。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落实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积极推动检察机关设置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机构,完善少年法庭建设。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别关押。完善未成年犯管教所、未成年劳教人员管理所建设。

10.完善不良行为儿童的矫治制度和归正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司法机关共同参与的帮扶组织及其运作机制。对有不良行为及倾向的儿童进行早期介入、有效干预和行为矫治。将归正青少年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对象,保障归正青少年在升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五)儿童与环境 主要目标:

1、营造尊重儿童、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消除对儿童的歧视和伤害。

2、提高公众对儿童安全的认识,为儿童创设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3、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

4、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5、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6、保护儿童免受网络、手机、游戏、广告、图书和影视中不良信息的影响。

7、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8、城市和农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比例分别达到85%以上和70%以上。

9、建立完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10、每个乡镇(街道)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的儿童工作者。

11、90%以上的社区、村建立1所儿童之家。

12、建立2-3个雏鹰争章体验基地,少先队员参加雏鹰争章活动率,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70%以上。

13、保障儿童参与家庭生活、学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14、保障儿童享有闲暇和娱乐的权利。 主要措施:

1.开展教育宣传。广泛开展以“儿童优先”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儿童权利尤其是儿童参与权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儿童权利的实现。

2.为儿童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强化生产儿童食品、用品相关企业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儿童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儿童用品、玩具和游乐设备生产和销售的监督管理。每年对儿童食品、用品、玩具开展不少于2次的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对大型游乐设施逢节必查,对社区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定期开展检测与维护。

3.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制定实施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普遍开展灾害避险、交通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儿童自护、自救、防灾和逃生能力。减少各类灾害对儿童的影响,为受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生活、医疗、教育、游戏、娱乐、心理康复等方面的救助服务。

4.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大力开展警校共建活动,落实公安部制定的“八条措施”,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管控,铲除学校周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保力量。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和侵害儿童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整体推进学校意外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5.创设和谐安全家庭环境。倡导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构建良好亲子关系,预防和制止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

6.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控制和治理大气、水、固体废物和噪音等环境污染以及工业、生活和农村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积极引导儿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环境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引导儿童践行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

7.为儿童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引导各类媒体制作和传播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信息,增强文化产品的知识性、趣味性。鼓励创作优秀儿童图书、歌曲、童谣、舞蹈、戏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办好儿童广播电视栏目,开展“雏鹰计划”优秀儿童剧进校园活动,丰富全市儿童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打击非法出版物,减少色情、暴力等信息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损害。

8.净化儿童上网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控和监管措施,防止网络中不良信息对儿童的伤害。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打击和治理,推广绿色上网软件。加大打击黑网吧的力度,网吧严格实行消费者实名登记制,防止未成年人进入。家长和教师加强对儿童上网的引导,防止儿童沉迷网络。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绿色的公益性上网服务。

9.优化儿童阅读条件。积极举办温岭市未成年人读书节。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及其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公共图书馆设儿童阅览室或图书角,“农家书屋”配备一定数量的儿童图书。动员各方力量建设“阳光书屋”,落户民工子弟学校,解决孩子们“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10.广泛开展科普活动。积极开展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为内容的科普教育,建成一批水平高、示范性强、国内外影响大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项目、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科学实践活动示范基地。

11.加大儿童活动设施建设。重视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建设,加大对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建设的扶持力度,依托留守儿童活动阵地,建立一批留守儿童图书室。规范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的管理,各类文化、科技、体育等公益性设施对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

12.完善镇(街道)及社区对儿童的服务功能。把儿童保护纳入社区(村)管理和服务职能,在社区(村)建立并运行儿童友好家园,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为儿童及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和中介等一体化服务。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保护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内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参与儿童保护。在每个镇(街道)配备专兼职儿童工作者,指导并提高社区(村)为儿童服务的能力。

13.深化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进一步落实《浙江省少先队雏鹰奖章实施细则》,引导少先队员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儿童的社会参与空间,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14.尊重儿童和儿童组织的主体地位。减轻儿童学习负担,保证儿童有适当的自主支配闲暇时间。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保障儿童对影响本人或本群体利益的各种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支持少先队组织发挥参与学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

第三部分 重点实事项目

(一)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实施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措施,增强群众对出生缺陷的防治意识,对畸胎儿做到“发现一个,确诊一个,引产一个,减少一个”。

(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基本完成城乡幼儿园建设布局,全面建成以镇中心幼儿园为依托的农村幼儿园管理指导网络,农村适龄儿童能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入好园难矛盾有明显缓解。

(三)实施“春泥计划”。充分调动村居(社区)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积极性,整合人才、资金、活动、场所等资源,从农村未成年人的需要出发,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时间设计活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鼓励未成年人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培养未成年人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和环保意识,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点,促进未成年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四)实施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为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0—6岁残疾儿童进行免费抢救性康复治疗,根据情况为其提供康复训练、实施人工耳蜗手术或补助配置辅助器具所需资金。

(五)继续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继续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重点提升现有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儿童部的功能,为孤残儿童提供完善的福利服务和设施,为多种养育模式提供依托和载体,辐射和带动社区孤残儿童服务的开展。

第四部分 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儿童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切实做好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工作,政府各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要根据规划要求和各自职责,承担落实相应的目标任务,加强跟踪分析,全力推进规划实施各项工作。

(二)强化规划落实。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妇儿工委要根据儿童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要

将儿童发展规划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三)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目标考核、督办督导、统计监测、调研评估、评比表彰、会议报告、培训交流等制度,注重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对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部门协作,共同推动解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每年要向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报告实施规划的工作情况。市政府对实施规划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评比表彰。

(四)加大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人力、经费保障。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立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做到机构、编制单设,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将实施规划经费和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确保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市财政要适当增加拨款,主要用于家庭教育和服务、困难儿童的教育和服务。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全社会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

(五)注重示范引导。加强对示范工作的管理指导,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信息动态,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策略措施,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先进经验。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设立若干个示范成员单位、镇(街道)。

第五部分 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通过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相关信息,动态把握实施进度,全面评价实施效果,客观分析发展状况,合理预测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健全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机构。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规划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的组织领导工作,主要负责审议儿童规划的统计监

测和评估督导方案;定期审议统计监测报告,发布统计监测成果;根据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结果,考核实施规划的绩效,提出相应对策。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统计监测组和评估督导组。统计监测组由市统计局牵头,负责制定统计监测工作方案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提出统计监测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收集统计监测数据,建立和完善儿童数据库,定期报送统计监测信息;撰写统计监测分析报告;指导规划的统计监测工作。评估督导组由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负责制定评估督导工作方案;审评统计监测报告,检查规划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和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估督导,审核监测评估报告;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实施规划的评估督导工作。

(二)实行定期报送和审评制度。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每年向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统计局报送统计监测数据及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并对报送的统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施效果。在规划实施的中期和期末,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向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递交实施规划中期、期末监测评估报告。

(三)提供工作经费支持。要建立相应的监测评估机构和制度,为监测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确保监测评估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和完善全市儿童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健全儿童发展水平综合评估的工作机制,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准确、全面反映规划的实施情况,为我市儿童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规划》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职能工作,制订本单位实施《规划》工作计划,确保我市《规划》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本《规划》由温岭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21

上一篇:物流公司外包投标书下一篇:蔚蓝的王国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