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2024-04-14

绵阳市水资源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绵阳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绵阳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绵阳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区,根据历史记载绵阳属风调雨顺的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在涪江等河流的孕育之下,这里的人们生活悠然。由此可以推测,绵阳的水环境是很不错的。然而在历经2008年震惊全球的5.12特大地震以及近几年的各种恶劣的气象灾害之后,这座城市的水环境究竟如何,让我带着大家一同去调查:

绵阳水污染事件:2011年7月21日涪江上游普降暴雨,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境内一电解锰厂尾矿渣流入涪江。26日,经绵阳市环保部门监测,尾矿渣造成涪江江油、绵阳段水质个别指标超标。

篇2:绵阳市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绵阳旅游资源概况

1.绵阳市简介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自古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之美誉。因为占据蜀中屏障,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绵阳也是一座有着2200余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现代科技、工业又有很大发展的文化、科技名城,是正在建设中的科技城,也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绵阳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被小平同志誉为“第二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绵阳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平武境内王朗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最多的地方,超过现存大熊猫总数的四分之一;北川境内的小寨子沟,是目前亚洲最原始状态的自然保护区;窦团山、千佛山、七曲山古柏林、罗浮山温泉、白马民俗风情、西蜀子云亭、三国古战场,山水园林城市风光和科工黄金旅游线,都极具魅力。

绵阳也是人文荟萃的地方。黄帝元妃、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发明家嫘祖,治水英雄、先贤大禹,文昌帝君张亚子,诗仙李白,文豪欧阳修,文学家沙丁,武林奇人海灯,均为绵阳人氏;刘备、诸葛亮、唐明皇、司马相如、杜甫、苏轼、陆游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不朽诗文或精彩故事;当代的核科学家邓稼先、农业科学家冯达仕更是功勋卓著。

2.旅游卖点:

A、以科技馆为主的“核”能科普旅游;

B、以安县为中心的温泉度假旅游;

C、以七曲山、李白故里、仙海为主的山水之旅;

D、三国文化游;

E、北川、茶坪为主的震后爱心游;

二、SWOT分析

1.绵阳市场的优势分析

(1)、交通区位优势

绵阳位于四川西北部,距成都市区约110公里,车程在2小时以内有高速公路与主体市场成都相连接,同时拥有高等的机场。此外,108国道从区内通过,方便省内外游客出游;成绵乐城际高铁也即将完工,绵阳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随着行车里程和时间大大缩短,组团和自驾游数量与日俱增,绵阳会成为继成都、重庆、汉中之后成为绵阳市第四个重要的周边客源地市场,适于打造周末都市休闲度假。绵阳旅游产品性价比高。有利于开发即适合高端客户的特种旅游产品,也有利于开发以中低等收入者为目标市场的常规旅游产品

(2)、政策优势

绵阳是四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依然可以享受到国家鼓励西部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高起点加之政策优势,是其他西部地区所不具备的。绵阳科技城促进了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国家,部,省在项目,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城军转民、园区孵化和西南科技大开放式联合办学都将成为绵阳的新亮点。

(3)、小假期及其带薪休假的实施,打造三日旅游圈,特别是国家旅游局推广的国民休闲计划,有利于中短程出游市场及其产品的推广,绵阳具有优势。鼓励国民出游以拉动内需,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之一。小假期、带薪休假、国家旅游局推广的国民休闲计划等是国民出游的利好面。四川是人口大省,又有休闲享受的传统,因此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依托绵阳城区的旅游发展市场,位居全省前列。

(4)、事件营销,创造机遇

5.12地震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四川的关注度,而震后恢复重建提出的“四川旅游、依然美

丽”“到四川旅游就是对恢复重建的最大支持”等口号,已经引起了客源市场的出游冲动,为旅游推广招来创造了条件。借势及时进行推广营销,将有利于客源市场的开发,提高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2、绵阳市场的劣势分析

(1)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较小:五星级酒店仅一家,四星级酒店不足20家,三星级酒店十余家,高档宾馆较少,接待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旅行社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2)营销观念较弱,营销体制不完善

虽然绵阳市已基本形成自己的营销体系,但是大量的工作都放在了宣传和促销上,追求近利,前期的营销调研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旅行社“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整体旅游品牌意识淡薄。

(3)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

绵阳市虽有科技城、涪城,富乐之乡等美誉,但这几个形象难以融合形成包括所有特点的高度综合的形象定位,造成宣传促销上力量不集中,缺乏煽动力、号召力,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

(4)周边同类资源的旅游市场竞争压力大,景区历史、文化积淀匮乏,含量较低,旅游主题容易被模仿。景区现有旅游项目单一,人气不旺,没有进行整体促销,在省内知名度仍然较低。

3、机遇分析

(1)、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以及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国,市场需求旺盛。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国。我国旅游市场市场需求旺盛,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型城市需求非常突出,一些二线城市的旅游需求量也在迅猛增长中,市场条件比较熟。

(2)、1999年底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四川全省都面临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机。九五期间,四川省将旅游业列入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开发。绵阳市经济大发展,旅游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02年3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绵阳市于2003年6月正式成立各大经济开发区,加强管理力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更倾向于投入自然的怀抱,近水、休闲是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广阔的前景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3)低碳旅游方式的出现

在全球经济变暖的背景下,以低碳耗能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而绵阳市本来就是全国卫生城市,这样干净阳光的城市形象就为绵阳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深刻的内涵,也为营销提供了新的主题。

4、威胁分析

1、周边同类资源,省内旅游资源的竞争。

同时还拥有许多高质量、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景区,如九寨沟、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是游客的首选。

2、城市化的侵扰对良好的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威胁。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工业污染问题将随之而来,这对绵阳市的生态环境将带来极大的威胁,各生态景区旅游产品的保护也迫在眉睫。

三、绵阳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树立营销观念,积极规划营销

旅游营销是旅游经济个体对思想、产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与执行

过程,以实现达到经济个体目标的交换。所以营销不仅仅是简单的宣传促销,很多城市花巨资炮制广告,但收效仍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忽略了最基本的营销调研,应吸取教训,放慢脚步,对自身条件、对目标顾客、对市场大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

2、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包营销

绵阳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各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这里所谓的整合就是在分析资源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将各旅游景点以一条共线串联在一起,打包为旅游者一同接受。要在各景区展现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使来某一景区旅游的游客对其他景区也有游览的欲望,同时为游客设计好线路,交通购物饮食住宿加以协调,为游客想好一切,使一切景点为游客接纳。

3、明确城市形象,进行形象营销

应明确自己的城市形象,精心打造城市主题,成功的形象定位直接影响着旅游的营销效果。为此,可以将企业CIS战略导入到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找准自己的特色,形成鲜明旅游形象,引起巨大轰动效应,让城市形象深入人心。

4、产品开发是关键。

绵阳的旅游资源和周边城市差异不大。但以地震、民俗、川食、川景和科技为主体的产品将会有吸引力。同时,由于绵阳在客户层中没有明晰的概念,比如据我们在西安业内和媒体层面的初步调查,几乎大多不知道北川在绵阳、中国唯一科技城是绵阳、李白的故里和大熊猫的真正故乡是绵阳等。因此,在大力进行宣传的前提下,要以专题旅游产品推广的形式提高知名度

5、确定需求 估计成本。一般来说,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价格相当敏感。但是,在购买过程中,如果能让游客用最合理的价格获得了较好的产品,那么游客对价格的敏感度将降低,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营销角度出发,以下情况可能提高游客对产品的需求,降低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

①产品有特色;

②消费者相信绵阳旅游产品的质量;

③多争取高端的消费者;

④消费者对绵阳旅游产品的口碑相当好;

⑤提升绵羊旅游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⑥产品需求的准确判断将使产品的卖点更为突出,更有利于绵阳市旅游产品的推广。

6、分析竞争对手。在游客眼里,相贴近旅游产品的产品价格是标准的参照物,如果绵阳提供的旅游产品价值不能让游客觉得比相贴近旅游产品的产品价格更具有性价比,消费者就会选择竞相贴近旅游的产品。所以,相贴近旅游产品的成本、价格和可能的价格变动都是绵阳旅游产品应该时刻关注的内容。

(1)筑平台,树形象

策划具有影响力的专项宣传促销和节庆赛事活动,以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在重点市场突出亮点,扩大绵阳知名度。

① “走出去”: 以“震后绵阳”和“三国文化”为契机,突出旅游产品特色,选择市场和配置资源,宣传绵阳旅游。举办专项旅游推介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促销。

② “请进来”:针对重点客源市场的促销,邀请知名旅行商和媒体来绵阳考察采访,从多角度感受和了解绵阳的旅游产品,更好地宣传绵阳旅游。

(2)扩大区域,延伸平台

以与九环区域旅游合作为平台,做大“旅绵阳,游九黄”旅游概念,推广自驾、乡村生态游和地震旅游等旅游产品,努力把区域旅游合作延伸至九环线,甚至成都地区,形成旅游区域性组织。

(3)重点促销工作

A、国内促销

国内促销以“震后绵阳”和“三国文化”为契机,宣传绵阳旅游,重点突出江油、平武、安县和七曲山市场。在成都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推介旅游会展、温泉度假等旅游产品;在平武开展自驾等专项推介活动。

B、媒体宣传

①举办专项旅游推介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促销。

②深化旅游网络宣传,建立绵阳旅游网站,链接重要客源地门户网站。

③安排旅游媒体及专栏记者来绵阳考察宣传。

④与省内外主要媒体、门户网站共同开展专题报道和硬、软文广告宣传。

C、制作宣传品

1、制作绵阳自驾手册。

2、制作绵阳旅游短片。

3、进一步制作和完善机场、车站的宣传资料架,并做好更新和投放宣传资料等后续管理工作。

D、户外广告

高速路户外广告牌的广告要有吸引力。

篇3:沈阳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分析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 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 对于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的沈阳来说, 他的地位更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水资源供需矛盾目益突出, 已经成为制约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水资源现状分析

2.1 地表水资源量

根据辽宁省第2次水资源评价成果, 沈阳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8.9mm,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02亿m3, 折合径流深为85.1mm;多年平均径流量9.28亿m3。从流域分区上看, 太子河流域资源量相对丰富一些, 浑河流域水资源量最大。从资源量分布上看, 沈阳市从东南向西北, 降雨量越来越少, 资源量越来越小。从行政分区上看, 沈阳市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1862万m3, 占全市地表水资源量的1.69%。

2.2 地表水水质评价

沈阳市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8年辽河干流沈阳段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4项指标均超过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 年均浓度分别超标0.6倍、0.9倍、0.3倍、0.4倍。

2008年浑河沈阳段4个断面氨氮全部超过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 年平均浓度分别超标0.5倍、3.2倍、3.0倍、2.1倍。

2.3 地下水资源量

沈阳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2.53亿m3, 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77亿m3,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2.77亿m3, 山前侧向补给量为0.28亿m3, 河川基流形成的地表水体补给量为1.73亿m3。

2.4 地下水水质评价

沈阳市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

沈阳市区共评价了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情况。其中4个点位水质良好, 其余3个为较差。较差水源地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浑浊度、铁、锰。

2.5 水资源总量

根据辽宁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 采用l956~2000年长系列资料计算, 沈阳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56亿m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02亿m3, 地下水资源量为22.53亿m3, 地表、地下重复计算水量为9.99亿m3。其中沈阳市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068万m3, 占全市水资源量的1.7%。新民市水资源量较大, 多年均值为6.68亿m3, 占全市水资源量的28.35%。

3 需水分析

根据《沈阳市水资源十二、五规划报告》, 对2020年范围内的需水量预测:2020年沈阳市各行业总需水量为34.1亿m3。其中生活需水量为3.8亿m3, 占总需水量的11%;第一产业需水量为18.64亿m3, 占总需水量的55%;第二产业需水量为6.8亿m3, 占总需水量的20%;第三产业需水量为3.02亿m3;占总用水量的8.9%。

4 用水分析

4.1 生活用水分析

2008年生活总用水量为1.82亿m3, 平均生活用水净定额为90升/人.日。其中市区用水净定额为95升/人.日。与国内同类规模用水平均水平相比较是较低的, 处于北方地区用水定额标准的下限。

4.2 工业用水水平分析

2008年工业用水量为2.98亿m3, 工业增加值为1757亿元, 平均工业用水定额为17m3/万元。其中, 火电用水量为1936万m3, 用水定额为21.4m3/kw。从万元产值用水定额水平来看, 节水水平是较高的, 与“十五”时期相比较, 提高幅度较大。

4.3 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用水分析

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为176.73亿元, 用水量为2913万m3, 用水定额为16m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42.68亿元, 用水量为1.74亿m3, 用水定额为10m3/万元。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处于较低水平。

4.4 生态环境用水分析

十一五期间, 生态环境用水有显著提高, 到2008年已达到16815万m3, 比2005年生态用水量的6134万m3, 增加10681万m3, 是2005年的2.7倍, 使沈阳市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污水处理程度也大有提高。

5 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5.1 水资源短缺,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沈阳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用水需求逐年增大。而沈阳市水资源总量仅为23.56亿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16m3/人, 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属于水资源性缺地区, 再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年内、年际变化较大, 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 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使得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从我市目前境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及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来看, 我市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 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5.2 地下水开采量过大, 地下水漏斗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虽然开始实行了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 努力降低地下水开采, 但是没有足够的增量水源保证供水, 地下水超采现象仍然严重, 地下水超采漏斗依然存在。2008年, 枯水期漏斗总面积达148.1平方公里, 丰水期漏斗总面积达102.52平方公里, 比去年增大64.86平方公里。而这些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市政水源地和自备井开采水量大的地区, 因此供水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5.3 水质污染严重, 供水安全受到影响

由于上游的抚顺市及我市工业、生活污水部分直排河道, 污染了浑河、细河沿岸的地表水, 同时还造成局部地下水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 局部流域、区域虽然有所好转, 但总体水污染的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 因此从水质方面供水安全也受到影响。

5.4 地表水控制性骨干工程少, 雨洪资源利用滞后

由于沈阳市地处平原地区的辽河干流、浑河中游, 地表水拦蓄工程较少, (辽河干流上石佛寺水库没有蓄水, 浑河干流上水库距离沈阳较远) 蓄水能力较低。同时造成雨洪资源开发利用滞后, 而沈阳市雨洪资源又较丰富, 因此加强蓄水工程建设, 加大开发利用雨洪资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任务。

5.5 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安全用水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由于地下水环境的变化, 原水源配置工程能力降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用水需求增加, 新水源配置工程建设滞后, 因此用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5.6 节水技术推广不够,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损失浪费严重

我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表现在: (1) 地表水拦蓄工程少, 大部分雨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2) 石佛寺水库供水工程建设滞后, 影响了沈阳市供水状况的改善; (3) 农业灌溉设施老化, 管理方式粗放, 水田耗水量高于国家关于生态示范区耗水标准的33.3%; (4) 工业生产中高耗水企业多, 所占经济份额比重较大; (5) 生活中的节水设备、节水器具、节水技术的推广普及滞后; (6) 全市高耗水的行业发展未得到及时控制; (7) 市政供水管网老化, 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供水管网漏失率较高; (8) 城区由于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降水, 大量地下水资源直接排入排水管道造成水资源浪费。

6 对策及建议

6.1 加强公众节水意识

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城市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型洁具, 工业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先进的节水工艺, 降低水的消耗量。增加市区路面降雨人渗量。加强人们对水资源认识的宣传教育, 树立人人关心水、爱惜水、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6.2 加强水源地的保护

6.2.1 加大水资源重点保护区的保护力度

重点保护水库上游水域和水库入口以上源头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6.2.2 加大对现有水源地的保护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和控制在水源保护区内采矿、排放固体垃圾和污水, 杜绝在水源地保护区内新上产业项目, 确保了城乡饮用水安全。

6.3 提高再生水资源利用率

污水处理及利用是改善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要措施, 开发利用废、污水, 努力提高中水回用率, 使污水水资化, 既提高了水环境承载能力, 又增加了水资源利用量, 弥补水资源不足。

6.4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完善现有水利工程设施, 使其达到设计供水能力, 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要制定科学的方案,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要提高兴利库容标准, 尽量多拦蓄雨洪资源, 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利用,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7 结 语

我们要按照“开源节流, 总量平衡, 优化配置, 注重效率”的原则构建全市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以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再生, 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摘要:本文对沈阳市水资源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计算, 通过一系列数字对比, 比较真实的反应出2008年沈阳市水资源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合理性开发利用水资源提出对策和建议。

篇4:南阳市有机肥料资源情况调查

1 秸秆资源利用情况

该市种植的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棉花、油菜、薯类、杂粮等。其中,小麦、玉米、水稻秸秆主要通过直接还田和堆沤还田利用方式;花生、豆类和薯类主要通过过腹还田的利用方式;棉花秸秆主要通过作为燃料原料的利用方式。

秸秆资源总量为62.6亿千克,其中直接还田14.9亿千克,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4%,过腹还田2.053亿千克,占秸秆资源总量的32.8%,堆沤还田0.625亿千克,占秸秆资源总量的10.5%,用作燃料13.8亿千克,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2.1%,废弃等其它约为0.67亿千克,占秸秆资源总量的10.6%。

种植的绿肥主要有紫云英、苜蓿、箭舌豌豆、俄罗斯草等,资源总量0.128亿千克,利用方式主要是作为饲料,过腹还田。

该市共养殖牲畜、家禽约9562万头,其中猪2296.7万头,鸡6509.4万只,牛、马、骡756万头,羊556万只,有机废弃物总量约为145.1亿千克。

2 商品有机肥生产和使用情况

该市现有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厂15家,年生产商品有机肥0.276亿千克左右。应用的主要作物有烟叶、小麦、棉花、花生、蔬菜等,速生杨也有一定施用量。

直接施用是该市有机肥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直接施用省工省时,每年有5%的绿肥、24%的秸秆和50%的人粪尿用于直接还田。绿肥养分含量高、碳氮含量比较低,直接翻压于土壤下作基肥,易分解腐烂,肥效持久,增产效果好。粪尿类养分浓度高,分解快,肥效迅速,作追肥、基肥效果都很好。

农作物秸秆作饲料(过腹不田)占一定比重。有机肥资源中95%的绿肥和32.8%以上的秸秆作饲料,过腹还田是有机肥资源在更高层次上的循环使用。既发展了畜牧业,又得到了大量优质肥料,有效地提高了有机肥资源的使用价值,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农作物秸秆作燃料占一定比重,全市有22.1%的秸秆用作燃料。50%左右的人畜粪尿用于沼气,沼气既解决了农户日常所需能源,又为农业提供了大量优质有机肥,还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3 有机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

按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全市有机肥每667平方米均施用量只有230千克,施用量偏少。

传统的农家肥积制与使用技术费工费时,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价值的提高,农民越来越不愿意从事这类劳动。即便是过去传统的有机肥积制的先进村,也逐渐失去了积制农家肥的积极性,施用比例下降。

由于缺乏必要的机械还田设备,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存在一定难度。目前,该市有机肥生产企业规模小、产量低,影响了有机肥的推广。

4 措施

尽快制定促进有机肥积造使用的激励机制,使有机肥积造使用变为广大农民的自发、自觉行为。

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田间试验、示范推广、测土化验、化验室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建立不同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达到按需施肥、按配方施肥的目标。2008~2009年通过对全市9个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调查,配方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相比,每667平方米增产小麦29.3千克,每667平方米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1.67千克(折纯),该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宣传推广、示范引导、典型带动,引导农民合理施用有机肥,逐步减少化肥施用量。

篇5:信阳市水资源概况

一、信阳市基本概况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周时期,信阳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信阳有楚汉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战国以后,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信阳是中华姓氏之根,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从这里出土的战国编钟极负盛名。

1、地理方位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部,处于东经:114.06,北纬:32.125。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左扼两淮,指南淮北淮,右控江汉,指江中汉中),承东启西。淮河上游源头、桐柏山东麓,大别山北麓。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信阳地区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

2、气候条件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信阳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信阳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季降水日数多于夏季,降雨量达250-3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6-30%,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降水量400-600毫米,占全年的42-46%。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季均降水量170-270毫米,占全年的18-20%。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约80-110毫米,占全年的10%;冬季在四季中历时最长(130天左右),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二、信阳市水资源状况

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 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即天然河川径流量。信阳市河流主要以淮河及其支流为主, 主要河流有淮河干流、史灌河、潢河、白鹭河、竹竿河、小潢河、浉河等。境内年均降水1120mm , 总水量 205亿m3,扣除蒸发、入渗, 尚有径流深411mm,径流量75.25亿m3,山区年降水量75.05亿m3, 其中资源量32.35亿m3 , 占降水量的43.1%,丘岗地区年均降水量 98.93亿m3, 其中资源量3.50亿m3,占降水量的35.34%;沿淮洼地年降水量13.21亿m3,其中资源,3.50亿m3,占降水量,27.25%,淮北平原年降水量17.67亿m3,其中资源量4.42亿m3,占降水量的250% ;多年平均汛期径流深250mm , 资源量45.7亿m3,占多年平均资源量的60.7%。总之,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8.60亿m32、地下水资源

信阳市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淮南山丘区表层土壤以粘土为主。而淮北平原区则是亚砂、亚粘土共存。山丘区地下水受降雨补给后, 由于地形坡度缘故, 以侧向排泄为主, 主要以河道基流形成出现, 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地下水除排向河流外, 亦以河谷潜流、山前侧渗及泉水出露等形式出现。平原区地下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 降水补给量约占总补给量的84.0%。根据补排关系计算, 信阳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山丘区和平原区合计为26.58亿m3。

三、水流水域

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占1.8%。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内流长437公里,其中在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侧支流占支流总数的2/3,河短流急,水量丰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东北方向汇入淮河。淮干北侧支流是坡水河道,湾多水浅,流速缓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淮河。淮河支流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8条,其中一级支流15条。属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源于大别山主脊南侧的十几支源头细流,河道陡浅,蜿蜒南流,境内流程总长83.7公里。全市河流水面面积共计

3.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6%。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 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1、淮河流域

(1)淮河中国东部主要河流之一。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泗、沂、沭河两水系组成。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干流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流域除西、南和东北部为山地丘陵区,面积约占1/3外,其余为广阔平原。淮河流域地处中原,跨豫、皖、苏、鲁4省,重要城市有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漯河、信阳、淮南、淮北、蚌埠、徐州、淮阴、扬州、连云港、兖州、济宁和枣庄等市、县。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油菜、烟叶等为大宗。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产煤地区。有津浦、京广、陇海、淮南、阜淮、濉阜、符夹等铁路交织其间;公路网遍及全流域;内河航道以京杭运河和淮河干流为骨干,较大支流和下游水网地区都能通航。

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

(2)淮河污染事件

1、新闻标题: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在经过10年一共投入600亿人民币治污后,到2004年,淮河水质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这两年来,淮河水质又进一步加速恶化,整个淮河六成水体已经完全丧失水功能,有的河段取得连蚊绳都绝迹了。

2、危害影响

1994年水污染事件污水团所到之处河水发黑发臭,沿淮城市生活饮用水纷纷告急,皮肤病、肠道病发病率增高,工业企业出现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洪泽湖鱼虾大量死亡,淮阴市特别是盱眙县水产养殖等遭受重大损失,社会影响很大。而2004年在污水团下泄过程中,淮河水质受到污染,主要对淮南市和蚌埠市的城市供水产生了短期影响,对江苏省盱眙县供水影响不大,由于溶解氧低,洪泽湖部分水域出现了死鱼、死螃蟹现象。

3、淮河污染治理

I、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疏通应急机制沟通渠道

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控制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仅仅靠一个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应急反应的要求。预防、处置和控制水污染的危害,需要环保、水利等政府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多部门协调应急机制,并制定多部门联动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综合控制预案。

污染事件发生时,地方政府机构应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同时及时将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向流域和下游行政辖区通报。有关环保和水利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分别对发生水污染事件污染源和重要敏感河段水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和保护措施,减缓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并对污染水体的传输和演进过程进行实时水质监控。流域机构应在强化行政边界水体监测的同时,对流域上下游省区进行综合协调,形成流域上下游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有效控制污染对下游区域的影响。

II、加强水污染事件监测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目前,流域和地方水质监测机构的仪器设备以完成定点、定时的常规水环境监测任务为主,但要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动态和实时水质监测工作,实现水质信息的快速传输与处理,设施还不足、条件还不够。而在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面地方实验室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这些与水污染事件监测应急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应急监测和污染信息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动态监测能力,满足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的要求。

2、南湾湖水域

南湾水库是全信阳市80多万居民唯一一个赖以生存的“大水缸”,位于距信阳市8公里处淮河一级支流的浉河上,水库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6.3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4.49亿立方米,是建国初期兴建的一座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治淮水利工程,是河南省一类大型水库。风景优美的信阳南湾水库位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浉河上,在河南省信阳市城市规划区内,位于信阳市西南8.5km浉河上游南湾村,大坝距市区中心7公里,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水库工程开工于1952年,建成于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功能当初第一考虑的是防洪,其次是灌溉,然后是发电和水产养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水库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城市工业与生活供水、水利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1、南湾水库地表水质特征(2004年调查)

南湾水库作为信阳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上游无大、中、小的城市,乡镇企业规模不大,无工矿企业 ,多年来水质 良好 ,比较稳定。根据多年来的水质监测成果,南湾水库水质符合国家颁发的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类水体标准 ,对照建设部发布的 《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除混合度达到二级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外,其余项目均达到一级饮用水水源标准。

2、南湾湖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根据调查,南湾湖水质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南湾水库上游的周边乡镇:一是紧临库区的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二是农药残留和森林植被破坏产生的污染。三是农用船只排放的有害物质。

3、南湾管理区成立后保护南湾湖水质和防止水质污染所做的主要工作。一,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南湾生态环境意识。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南湾境内现有污染源的治理。三,着眼于长远,认真做好南湾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保护南湾湖水质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对水库水资源的经常性管理

二、加强对库区周边集镇和农村的综合整治。

三、加强对库区周边乡镇规划建设管理。

四、加快制定保护南湾湖水质的地方性规章制度。

四、信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蓄水工程信阳市现有水库883座, 其中大型水库5座, 中型水库13 座,小型水库865 座。水库总库容为42.46亿m3,其中大型水库总库容为32.74亿m3, 中型水库总库容为3.57亿m3, 小型水库总库容为6.15亿m3.2、灌溉工程信阳市已建成万亩(667hm2)以上灌区36 处, 有效灌溉面积24.32万hm2其中3.33万hm2以上3处, 分别是南湾灌区、梅山灌区、鱼占鱼山灌区。南湾灌区覆盖平桥区、罗山县、息县和正阳3县1区, 有效灌溉面积4.93万 hm2。

3、水利工程供水状况信阳市蓄水工程年供水为15.42亿m3, 引水工程为1.51亿m3。,机电井供水量为1.61亿m3,机电站及水轮泵供水为,2.19亿m3, 共计20.73亿m3。

4、城市供水现状目前, 信阳市市区固、光山、罗山演川、新县已拥有较完善的净水、配水设施, 拥有城市供水管道504km,全市城市供水能力达38万吨t/d, 其中信阳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能力23.3万吨t/d, 城市自备水源14.7万吨t/d,人均189L/d , 城市供水普及率达 90.2%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忧患意识不强

一些部门的领导普遍存在糊涂认识,认为信阳市地处于淮河流域上游 属水资源丰富区 不存在缺水问题 而目前实际情况是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04亿m3,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1。3%,人均水资源量仅

为1100m3;低于全国2300m3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不足,使得我市部分县区用水紧张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之间相差2-3倍,一些年份曾出现过早情严重的现象。2,用水浪费

信阳市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占整个用水量的80%以上,但是由于灌溉工程不配套,技术落后,管理不善,不注意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 ,水的利用率很低,渠系利用系数只有50%左右 ,每公顷灌溉用水量在7500m3左右。信阳市工业不发达,技术水平含量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 ,万元产值用水量较高。3,水污染日趋严重

信阳市所属淮河流域虽经国家治理,实行达标排放,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据水文部门的监测资料表明:信阳市淮河干流、狮河、潢河、史河等13条河段中,可作为饮用水源的仅 占54%,淮河干流现有175km河段属于 v 类水标准。可见,治理淮河水污染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六、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让人人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正确处理开源与节流关系的思想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实施 目标管理。多年来,信阳市根据水资源管理“五统一、一加强”原则,坚持与各县(区)签订水资源管理目标,要求各县区将水资源统一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目标管理,全市累计发放取水许可证1642套,其中工业246套,生活599套 ,农业634套,其它用水14套。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3、强化年审管理,加强全面服务。取水许可证年审制度 ,是实行权属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核心内容。通过取水许可年审工作,促进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4、实现了全市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主要是按照新《 水法》、《 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进一步加强

水资 统 管 ,作步、方法、措施 落实。

七、结束语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与管理,是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的主要保证,也是维持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只有在深入的了解了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与利用,掌握水资源评价的基本论和方法,才能更好的为未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5年8月8日国务院令第18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水质,保障人体健康和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淮河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第十一条 淮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第十八条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一切工业企业向淮河流域水体超标排放水污染物。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化学制浆造纸企业。禁止在淮河流域新建制革、化工、印染、电镀、酿造等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严格限制在淮河流域新建前款所列大中型项目或者其他污染严重的项目;建设该类项目的,必须事先征得有关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禁止和严格限制的产业、产品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拟订,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篇6:沈阳市降水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在分析沈阳近百年特别是近50 a降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沈阳市降水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降水量变化决定水资源变化,自1956年以来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且随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地下水变化平缓;地表水资源变化速度比降水变化速度快.同时降水量对辽、浑河的自然径流量影响显著,年际变化剧烈;近10 a沈阳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将加剧沈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对气候进行预估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估.

作 者:张文兴 姜晓艳 张菁 隋东 孙福义 ZHANG Wen-xing JIANG Xiao-yan ZHANG Jing SUI Dong SUN Fu-yi 作者单位:张文兴,姜晓艳,张菁,隋东,ZHANG Wen-xing,JIANG Xiao-yan,ZHANG Jing,SUI Dong(沈阳市气象局,辽宁沈阳,110168)

孙福义,SUN Fu-yi(康平县气象局,辽宁康平,110500)

篇7:洛阳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洛阳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河南省洛阳市人大常委会

洛阳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0年8月17日洛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0年9月27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及经营矿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矿产品,是指矿产资源经过开采或者采选后,脱离自然赋存状态的产品。

第三条 市、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和矿产品经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会同同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保障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实施。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本级矿产资源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应服从矿产资源规划。

第五条 在勘查、开发、保护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安全生产及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六条 勘查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并办理登记。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探矿权人。

探矿权申请人向勘查许可证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探矿权时,可以同时将申请资料报送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报送资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对下列内容进行核查,并将核查情况报勘查许可证登记管理机关:

(一)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及申请区块范围内矿业权设置情况;

(二)申请区块范围内重要工程、大型设施、地质遗迹、风景名胜区、林区及自然保护区等情况。

第七条 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开始施工。在开始勘查工作十日内,应当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探矿权人必须按照发证机关核准的勘查项目范围和实施方案进行勘查工作。不得以采代探,不得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

探矿权人变更登记的,经原发证机关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八条 勘查项目完成后,自地质勘查报告被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探矿权人应向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审批意见书。

因故需要撤销勘查项目的,探矿权人应在注销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经批准取得采矿权,并办理登记。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称为采矿权人。

采矿权申请人在提出采矿权申请前,应向采矿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经法定矿产储量审批机构或其委托的机构评审认定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申请划定矿区范围。采挖零星分散矿产和砂、石、粘土矿产的应提交简测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采矿权申请人向省以上采矿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可以将提交的有关资料同时报送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送资料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意见,报采矿登记机关。

开采零星分散矿产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的,由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涉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法定职权的,应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办理手续。

第十条 采矿权人应当自领取采矿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组织进行建矿、采矿活动。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因故停业的,应承担保护矿产资源的义务;停业六个月以上,应向矿区范围所在地的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第十一条 采矿权人凭采矿许可证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理用地、用电、用水、申请贷款和使用爆炸物品等有关手续,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为无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办理与采矿活动有关的手续。

第十二条 采矿权人必须按照发证机关核准的矿区范围和开采方案进行开采活动。改变矿区范围或开采方案,须报经原发证机关或其委托机关批准,并于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建设铁路、公路、工厂、水库、输油输气管道、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和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及其他重要建设项目,应当避免压覆重要矿床。建设单位报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附具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设项目拟建在已办理采矿许可证的矿区范围内的,应书面征求采矿权人意见。第十四条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行报告制度。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情况、勘查实施方案或开发利用方案完成情况、法定义务履行情况、井上井下

工程对照图及有关资料报送颁发许可证的登记机关,同时报送当地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报送的报告采取书面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分级审查,并按规定标准作出结论。

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在报送报告时,应同时报送当年的生产作业计划、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储量计算图等资料。小型及其以下生产规模矿山报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他矿山企业报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六条 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当达到设计要求,或者符合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

第十七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矿产资源采、选活动的监督管理。

开办选矿厂和专门从事选矿活动的,须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并向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尾矿资源的管理、保护和综合利用。

建有选矿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建有符合环保、安全等有关规定标准的尾矿库,防止尾矿资源损失破坏。

改变含有有用组分的尾矿资源用途的,必须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九条 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在采矿终止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闭坑,在闭坑前向原颁发采矿许可证的机关或其委托机关提交闭坑报告,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储量消耗、回填复垦、植树种草等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闭坑手续。小型生产规模及其以下矿山

企业应设立闭坑专项资金,其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条 在地质遗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需要特殊保护的河道、林地及一定范围内,禁止损害保护对象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时,发现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自然遗迹、人文遗迹,应当加以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防灾预案,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造成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应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防止灾害扩大,并及时向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采矿权人应当对被污染、破坏的矿区环境进行治理、恢复,妥善处置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废石。排放污染物的,必须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要求。以露天方式开采矿产资源的,应当采取措施保持边坡稳定。

第二十二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与管理。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管理,按规定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支出、矿产资源保护支出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经费补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未履行征收职责的,由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

部门责令其限期征收;逾期仍不履行征收职责的,报经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予以征收。

第二十三条 收购未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品进行加工、经营、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为代扣代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扣缴义务人,经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机关委托,履行扣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义务;未履行代扣义务的,由扣缴义务人缴纳应代扣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二十四条 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

采矿权人对矿产品自行加工或自用的,按照国家规定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国家没有规定价格的,按照征收时该矿产品当地市场平均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平均价格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二十五条 采矿权人和扣缴义务人应于每月10日前到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机关分别申报上月采出的及扣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矿产品的名称、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和实际开采回采率等资料,办理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有关手续,缴纳上月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二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矿业秩序的需要,对少数重要矿产品的经营,可以实行许可证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销售无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开采的矿产品。第二十七条 探矿权人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以出售、作价出资等方式转让。

采矿权人采用租赁经营方式、承包经营方式开采矿产资源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报经原发证机关批准。批准机关应在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权,给予以下处罚:

(一)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二)领取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满六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正当理由停止勘查、开采活动满六个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以采代探、边探边采或者试采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不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报送报告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矿山企业报告经实地核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连续三年核查不合格的,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没收矿产品;已经出售的,没收违法所得。

(七)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灾害,责令限期治理,不按规定治理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对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或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行为以及其它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行潍,当事人不如实或拒绝提供销售收入凭证的,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定机构或中介组织作出的评估、鉴定结论进行事实认定。

第三十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开采矿产资源的,予以查封、扣押采出的矿产品和生产设施,强制填封井(硐)口;

(二)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予以先行登记保存;

(三)对违法行为人隐匿、转移违法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的行为,可能妨碍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的,可以查封、扣押与处罚数额相当的矿产品。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查封、扣押生产设施及其他财物时,应送达查封或者扣押财物通知书,并向违法行为人出具查封、扣押财物清单。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一经发现,必须依法撤销或者纠正。第三十三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各种方式办矿或参与办矿牟取利益的,责令改正,由主管机关或监察机关没收其投资及违法所得,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有关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行为的举报,应于六十日内进行调查处理,并向举报人反馈情况,经查实作出行政处罚的,可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2000年9月27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洛阳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会议决定,批准《洛阳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由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篇8:浅谈辽阳市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1 清淤疏浚措施

河流、水库清淤疏浚是解决内源污染释放的重要措施。从全市水质污染成因分析, 来自城市工业、生活排放的废水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另一重要因素为水土流失及农业地表径流携带污染物进入水体这些污染物一部分稀释自净, 另一部分沉积于底泥。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又释放于水体, 造成水质污染。因此, 应结合防洪要求, 对全市、县重点污染河流和水库逐步实行清淤疏浚。

2 清污分流及排污口优化措施

由于历史原因, 辽阳市许多城镇存在着排污口布设不合理的现象, 通过清污分流、排污口优化布设, 可以保证重要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该项措施尽管不能达到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削减的目的, 但在现阶段经济条件下, 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 并优先保证重要水域的使用功能。各县区规划建设工程如下:

中心城区南部, 即三里街以南雨水排放根据地形变化特点, 规划新的雨水排放系统。市域重点镇及其它乡镇根据当地的地形及水系特点, 完善雨水系统, 对现有管线进行改造, 实行雨、污分流。中心城区, 依据城市地形特点, 在改造完善现有污水管网的基础上, 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重点城镇和其他乡镇结合现状设施逐步完善污水排放和处理系统, 新建污水处理厂五座。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为90%, 处理深度达二级生化处理标准。与中心城区邻近地区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3 再生水 (中水) 回用措施

再生水 (中水) 回用在缺水地区被称为“第二水资源”。再生水 (中水) 回用是将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水又回用于城市的市政景观、发电、建筑施工、工业冷却、喷洒马路、城市绿化、农业灌溉等。辽阳市将制定强制性的推广再生水 (中水) 回用的地方法规, 各工业企业都要建立再生水 (中水) 回用系统, 石化、钢铁行业冷却水要基本使用中水, 严禁使用新鲜水。生活小区、厂矿等也可通过建立再生水 (中水) 回用系统, 减少新鲜水用量。各县区规划建设工程如下:

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弓长岭矿中水回用工程、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水回用工程和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马矿矿井水利用工程建设。工程实施后每年可替代新水量1450万m3。

4 水源替代措施

水源替代工程是用优质安全的水源替代水质不良或不安全水源, 用地表水源替代超采区的地下水源, 可以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 保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辽阳市于2011年开始着手大伙房输水工程辽阳配套工程建设。远期日供水能力62万t。

5 地下水回灌

辽阳市首山漏斗区位于城市西部, 太子河冲积扇, 是辽阳、鞍山两市自来水公司和鞍山钢铁公司的主要水源地。首山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2.75亿m3/a, 现有开采井7 2 9眼, 最大开采量3.1 5亿m3/a, 超采4 0 4 8万m3/a, 超采率达13%。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已导致该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 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最大时达到320km2漏斗中心区最大埋深达24.02m (1993年) , 局部地区已经产生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公共供水能力在水质水量两方面都得不到保障, 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辽阳市2011年至2015年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新建韩家河拦河坝、下王家拦河坝;防护绣江、水泉、北王家、王双树四处回灌沙坑;辽阳灌区四分干、二分干设置3座节制闸;从四分干、二分干后接回灌管路总长7247m等。

6 集中饮用水源地涵养林

水源涵养林是涵养水库或河流水源, 改变水文状况, 改善库区水循环, 防止水库淤塞, 以保护河、库水源为目的自然和人工种植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美化景观, 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源保护区水量水质造成影响。

黑土地是自然给予人类丰厚的宝藏。辽阳市的黑土地具有坡度缓、土壤疏松、抗蚀能力弱的特点, 由于年降雨集中、老百姓过渡放牧、开垦坡耕地、矿业开发等人为活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近几年来, 东部山区工业企业的发展, 尤其是矿山企业的兴起, 导致大量黑土地流失。

要加强以坡耕地治理、坡面治理、矿山迹地恢复为主要方向的谷坊、塘坝、蓄水池、作业路等工程建设, 治理小河道等。

7 地表水水质监测措施

目前, 全市水文系统仅有地表水水质监测站6处, 其中国家级基本站4处、省级基本站1处、省级辅助站1处。地下水水质监测站5处, 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的重要农业灌区。辽阳市水功能区33个,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24处, 占水功能区的72.7%。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断面13处, 其中包括支流入河口4处。

由于水质监测站网稀少, 不能全面反映辽阳市地表水域水质情况, 重点水域和大中城市供水水源地监测甚少, 难以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实时监控;水质现场监测和移动监测能力不足, 难以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为此, 规划期间拟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质量监测站网、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站网、辽阳市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控系统, 加强对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的能力建设, 为水资源和水功能区的有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8 面源污染防治

国内研究表明, 作物种植导致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质污染及水库呈富营养化趋势的主要因素。由于化肥的增产作用, 农业生产对化肥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 化肥用量居高不下, 因此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实施生态农业, 加强水土保持, 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等措施, 对保护水源水质具有积极意义。

9 河道生态治理措施

河道生态治理措施是通过实施护堤林带、滩地乔木带、河岸灌木穿带、净水植物带等植物措施和闸坝工程措施, 进行河道景观、湿地生态等建设, 解决河道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有城市景观生态区建设、农村段滩地种植结构调整区建设和湿地生态区建设等措施。

1 0 结语

辽阳市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准确到位, 可以为同类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水资源保护包括保护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实行全面节约用水, 同时加强水污染治理, 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 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在总体布局上, 应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水污染防治措施。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主要从工程措施方面论述辽阳市如何保护水资源。

上一篇:一份律师尽职调查报告下一篇:XX年中小学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