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范例

2024-04-30

研究进展范例(通用8篇)

篇1:研究进展范例

目前国内外对过水围堰的溃决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一般认为作为散粒材料的填筑体,土石围堰溃堰与土石坝的溃坝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溃决过程属于逐渐溃。土石坝的溃决研究,多从水流冲刷作用角度建立溃坝过程模型[1,2,3]。通过国内外数十年的大量物理模型试验[4]和现有土石坝溃坝实例研究,一般认为土石坝溃坝的发生、发展和溃决过程受到溃坝原因、坝体结构、尺寸和材料、水库库容及下游水位等众多因素的影响[5,6]。在概化模型的前提下,根据圣维南方程、水量平衡方程等水流基本规律,可以建立溃坝过程主要水力指标模型。一般认为水流对散粒材料的夹带运移是溃坝的主要机理,如美国国家气象局开发的基于经验公式模拟溃口发展的SMPDBK模型和DAMBRK模型[7],模拟溃坝时变过程的BREACH模型[8],Wang和Bowles考虑风力和涌浪的溃坝模型[9,10]等。近年,朱勇辉和Hanson等通过对黏性为主的土质材料试验研究指出,“陡坎”冲刷(headcut erosion)才是其主导冲刷机制[5,11]。

与土石坝相比,土石过水围堰最显著的特点是堰面溢流保护结构。堰面稳定性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1、试验指标归纳法。一般认为过堰水流的流速、单宽流量等指标与堰面稳定性相关性很高,通过模型试验观测围堰结构破坏时的水力指标,分析其联系,推求简便易用的堰面稳定判别式。吴文平,张晓宏等用临界流速和临界流速水头作为衡量铅丝笼护面过水堆石围堰失稳临界条件的指标,并得出经验公式[12]。胡建明等人综合试验观察和受力分析,通过土石过水围堰过水期最不利工况及其流量等水力指标分析过水围堰稳定性[13]。

2、模型受力分析法,基于简化的过水围堰受力模型,建立过水围堰稳定性判别式,推求堰面破坏/稳定表达式。夏明耀等人在多项土石过水围堰试验观察的基础上,对铅丝笼护面的稳定性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围堰铅丝笼护面的稳定性判别近似计算式;胡加木推导了多个钢筋石笼整体抗倾安全系数[14];肖焕雄等人对土石过水围堰下游边坡护坡块石的失稳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推导了失稳临界粒径[15]。随着研究的深入,堰体内部渗流对堰面护板稳定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胡去劣等人以试验资料为依据通过雷诺数与阻力系数的关系,提出过水堆石体渗流流速系数、渗流流速计算公式[16,17]。肖焕雄,刘建良根据变分原理,建立堰体非线性渗流数值模型,分析渗流压力对护板稳定的影响。孙志禹等通过混凝土板护面结构组成特性及溢流时水力状态的分析,给出了描述堆石围堰过水时堰体内外溢—渗流规律的控制方程,分析了过水堆石围堰的护板下压强。胡志根,胡建明[18],李燕群[19],刘全等人对土石过水围堰度汛风险进行了多年连续研究,综合稳定性分析与Monte-Carlo方法测度土石过水围堰溢流风险。

此外,土石过水围堰堰体材料级配较差,密实度没有保证,与土石坝相比在力学指标上有很大差距,其冲刷过程机理也不相同。土石堰溃堰分析,见于工程围堰溃决资料[20]、滑坡坝(堰塞坝)的治理、溃堰观测分析[21,22]和溃堰模型[23]

以及寒冷地区天然形成的冰泥石混合堰体的稳定性分析[24,25]。虽然这些研究涉及内容广泛,但是受到问题复杂性的制约,研究深度有限,其计算一般根据土石坝溃坝模型外推[26,27],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Emmett, M.;Moodie, T.B.Dam-break flows with resistance as agents of

sediment transport [J].Physics of Fluids, 2008,(20)8: 086603.[2] Bohorquez, P.;Fernandez-Feria, Ramon.Transport of suspended sediment

under the dam-break flow on an inclined plane bed of arbitrary slope.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08,(22)14: 2615-2633.[3] Dewals, B.J.;Erpicum, S.;Pirotton, M.Numerical modelling of transient

flows with high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J].WIT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Sciences,Monitoring, Simulation, Prevention and Remediation of Dense and Debris Flows II, 2008,(60):71-80.[4] Höeg K., Lövoll, A.and Vaskinn K.A.Stability and breaching of

embankment dams: field tests on 6m high dam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Hydropower and Dams, 2004, 11(1), 88-92.[5] 朱勇辉,廖鸿志,吴中如.土坝溃决模型及其发展[J].水力发电学报,2003,(2):31-38.

[6] Liang, Lin;Ni, Jinren;Borthwick, A.G.L.;Rogers, B.D.Simulation of

dike-break processes in the Yellow River[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2,(45)6: 606-619.[7] Bozkus, Zafer;Kasap, Ali.Comparison of physical and numerical

dam-break simulations [J].Turkish Journal of Engineering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8,(22)5: 429-443.[8] Mohamed, M.;Samuels, P.G.;Morris, M.W.Uncertainties in dam failure

modeling with the US NWS BREACH model [J].Progress in Water Resources, 2001, 129-138.[9] Wang, Zhengang;Bowles, David S.Three-dimensional non-cohesive

earthen dam breach model.Part 1: Theory and methodology [J].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06,(29)10: 1528-1545.[10] Wang, Zhengang;Bowles, David S.Dam breach simulations with multiple

breach locations under wind and wave actions.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06,(29)8: 1222-1237.[11] Hanson, G.J.(USDA-ARS);Robinson, K.M.;Cook, K.R.Prediction of

headcut migration using a deterministic approach.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2001,(44)3: 525-531.[12] 吴文平,张晓宏,刘发全,李建中.过水堆石围堰铅丝笼护面失稳破坏

临界条件试验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57-160,162.

[13] 胡建明,胡志根,杨学红,肖焕雄.土石过水围堰过水期最不利工况及

其流量确定[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3):266-270.

[14] 胡加木.堆石过水围堰下游护坡的钢筋石笼稳定分析及其计算方法

[J].水利科技,1993,(1):35-41.

[15] 肖焕雄,李耀美.过水堆石围堰下游边坡护坡块石的稳定性研究[J].水

利学报,1987,(1):52-60.

[16] 胡去劣.过水堆石体渗流及其模型相似[J].岩土工程学报,1993,(4):

47-51.

[17] 俞波,胡去劣.过水堆石体的渗流计算[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6,(1):64-69.

[18] 胡志根,胡建明,李燕群.过水土石围堰下游护坡的溢流设计风险率模

型[J].水科学进展,2003,(5):622-625.

[19] 刘全,胡志根,李燕群,肖焕雄.过水土石围堰下游混凝土板护坡反滤

层的可靠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5):43-46.

[20] Benmebarek, N.;Benmebarek, S.;Kastner, Richard.Numerical studies of

seepage failure of sand within a cofferdam [J].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5,(32)4: 264-273.[21] Becker, J.S.;Johnston, D.M.;Paton, D.;Hancox, G.T.;Davies, T.R.;

McSaveney, M.J.;Manville, V.R.Response to landslide dam failure emergencies: Issues resulting from the October 1999 Mount Adams landslide and dam-break flood in the Poerua River, Westland, New Zealand

[J].Natural Hazards Review, 2007, 8(2): 35-42.[22] Webby, M.G.;Jennings, D.N.Analysis of dam break flood caused by failure

of Tunawaea landslide dam [C].Hydraulics Working with the Environment, 1994: 163-168.[23] 黄金池.堰塞坝漫顶溃口流量变化过程的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08,(10):1235-1240.

[24] Blackburn, J.;Hicks, F.Suitability of dynamic modeling for flood

forecasting during ice jam release surge events [J].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2003,17(1): 18-36.[25] Korup, Oliver;Tweed, Fiona.Ice, moraine, and landslide dams in

mountainous terrain [J].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07,(26)25: 3406-3422

[26] 姜治兵,金峰,王才欢.围堰溃决的数值模拟[J].水利水电技术,2005,(10):38-41.

[27] 陈辉,郭红民,车清权,姜治兵.景洪水电站施工围堰溃堰模型试验与

数值计算[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4):9-13.

篇2:研究进展范例

地点:四语办公室、(或在家中、电教厅、阳光心灵俱乐部)

出席:

现象:今天,语文课上,我班进行了《走,我们去植树》的朗读指导。因为这篇课文是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音韵和谐,节奏分明,读上去琅琅上口。我觉得好的诗歌适合朗读,能够读出诗的形式美、韵律美与意境美。瞧,男生大声读着:“荒滩,沟渠/山坡,公路……/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他们仿佛沐浴着大好春光,每一处地方都有少先队员欢乐的身影,洋溢着他们欢乐的笑颜,映着一棵棵翠绿的幼苗,大好春色仿佛也被感动得摇曳多姿。我发现也许语言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情感参与,女孩子们优雅地朗读着,语气的抑扬与快慢自然地流露出来,随着读与悟的深入,孩子们朗读时,语气会先抑后扬,充满朝气,笑颜也会在脸上绽放开来。听着孩子们朗读,如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语言与精神的种子也会悄然萌生。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不禁和孩子们一起读起来,这鲜明而有力的行动号召,仿佛是一面高高扬起的旗帜,满怀着希望,充满着力量。

看着笑靥如花的脸,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篇3:研究进展范例

《系统仿真》是高等院校工业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实践教学理念的深入发展, 如何在学科教学体系中巧妙地设置课程设计和上机实验, 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仿真技术, 实现社会调研、生产实习、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对接, 成为教学研究领域的新兴课题。

本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申请为例, 给出“基于Witness的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及优化”研究的基本范式, 供参考。

一、申请理由陈述

介绍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的学科背景, 对于拟申报课题的兴趣和知识储备, 申请者学习成绩、获奖情况以及以往申请经历、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潜质, 指出申请者充分具备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例如, 负责人目前就读于××专业, 项目组成员来自××专业, 对于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浓厚兴趣, 修读过《物流系统工程》、《物流系统模拟》等专业课程,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申请者在各自系排名均位于前×位, 基础素质测评成绩突出, 在各级各类竞赛、奖学金、先进个人等评比中斩获颇丰, 发展、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突出。在信息搜集与整合方面具备专长, 头脑敏捷、擅长逻辑推理, 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经验丰富。目前已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篇, 其中中文核心×篇, 曾获得××年度××大学研究与创新奖学金以及创新奖励学分。综上所述, 申请者满足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课题研究的要求。

简要阐述拟申报课题的研究思路。例如, 结合申请者的学科特点, 选择某制造型企业为样本, 对其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通过建立起抽象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进行生产过程的模拟运行, 得到产量、生产设备利用率、物料配送生产瓶颈问题的报告, 在量化的基础上对实际生产系统进行优化。

描述课题立项前的准备情况, 表明决心。例如, 申请者先期已完成此次申请项目的研究方案设计, 即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恳切希望得到科技立项的锻炼机会, 请学校、学院批准。

二、项目方案设计

系统仿真是指通过建立和运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来模仿实际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对仿真运行过程的观察和统计, 得到被仿真对象的输出参数和基本特性, 依此估计和推断实际系统的真实参数和实际性能。

项目拟应用的研究工具及知识储备包括Witness系统仿真软件、离散事件系统理论、Petri网模型等。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 需采集的数据包括:机床加工时间、机床加工零件数量、机床类型/暂存区、容量及每次卸载数量、小车容量和速度、传送带容量和速度等。全部数据均将通过实地调研获取。

该生产物流系统的仿真目标为:统计加工过程各种设备的性能, 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和物流通过能力, 判断设备配置是否合理, 检验系统运行过程是否畅通。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 确定生产瓶颈的具体环节并制定消除瓶颈的优化方案。

具体研究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研读物流系统仿真领域专著及相关论述, 自修Witness、离散事件系统理论、Petri网模型及相关案例, 认真分析上述工具在其他领域应用的实证文献, 为后续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联系、选定样本企业, 进入车间实地收集机床加工时间等指标数值, 应用Witness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进行理论建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基础工业工程思想对其模型输入数据进行优化、改进, 在非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前提下获得最高的投入/产出比和工作效率。完成论文初稿, 并修改、润色。

第三阶段:进入投稿周期, 排查并选定专注于物流领域并且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学术期刊, 根据审稿意见继续完善论文, 确保论文被录用并在××年×月之前见刊。完成项目中期报告书, 对项目完成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四阶段:预期项目成果在该阶段前已发表。主要任务为, 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撰写结题材料, 完成项目结题报告, 准备结题答辩。

三、成果预期

本项目是申请者从理论走向实际的一次有益尝试。目前, 应用Witness构建的物流系统仿真模型并不少见, 每个模型都有各自的出发点和适用范围。相应的, 每一篇实证文献都为企业及社会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有利依据和技术支持, 共同推动物流系统仿真软件以及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项目成果将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 力争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 集中体现为《基于Witness的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及优化———以××企业为例》一文。样本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车间布置简图、车间立体效果图、构建的生产物流系统仿真模型以及针对该企业的生产线改进建议书是项目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阶段实施

企业生产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可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为单服务台排队系统、库存系统、生产线物流路径系统、配送中心系统、供应链系统、人员调度系统、单品种流水线系统、混合流水线系统、垃圾回收物流系统、看板生产系统等子系统。对于一个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 不可能面面俱到, 要选择其中的某个点进行突破。具体执行上, 可结合《基础工业工程》、《物流系统工程》等课程上机实验开发而开展。

以配送中心系统为例, 可继续分解为到货、卸货单元、自动化立体仓库、分拣和流通加工模块。其中, 到货是配送中心系统仿真的第一个环节。供应商组装生产出部件, 通过货车和传送带送达入库等待区, 等待卸货。配送中心到货环节的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在掌握模型中使用参数和关键语法的基础上, 通过元素定义 (define) 、元素的可视化 (display) 设置和元素细节 (detail) 设计, 完成入库模块的系统方案设计。在运行工具栏Run Tool Bar中按下Stop Run At按钮, 设置500单位仿真时间, 点击Run按钮开始运行模型, 得到如下结果:

可在仿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例如, 从统计数据可知, 货车元素 (Labor) 在99.97%时间内处于工作状态, 而实际生产运作中不允许类似情形出现。仿真实验中, 可通过简单的增加货车数量突破系统瓶颈, 但在企业生产实践中, 应充分考虑新增货车带来的成本上浮等因素, 针对系统目标综合决策。

项目组成员分工完成各模块模型之后, 需对其进行合并操作。Witness仿真模型中的元素和规则不能通过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合并至另一个独立的model文件中。如计划将命名为shop1.mod和shop2.mod的模块合并。具体操作如下: (1) 打开shop1.mod模型, 选中所有元素->点击工具栏处图标 (Create module) ->在弹出对话框中对模型命名 (shop1) , 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2) 添加用户自定义元素组。在Designer Elements对话框的标签上单击鼠标右键将弹出一个快捷菜单, 选择其中的Add New Designer Group菜单项。操作后, 在Designer Elements窗口中出现的Default标签上单击鼠标右键, 选择Rename Designer Group菜单项, 将该标签改为myself。在myself中添加shop2元素, 并将模型文件另存为:shop1Module.mod。通过File菜单选择Save As, 选择保存类型为Designer Element Files (*.des) , 文件定名shop1module.des。打开模型shop2, 在其Designer窗口中点击“Load Designer Group”, 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shop1module.des打开, 选中Designer Element窗口中的shop2模组, 放置于布局区, 如此即可将shop1的整个模型导入shop2.mod。接下来, 可进行集成模型中的零件交互规则设定, 并将该模型文件另存为:finalshop.mod。

结语

一般情况下, 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计划从立项到结题为期一年。参考本文提供的范例, 如计划周密、安排得当, 可将大三下学期的《系统仿真》课程与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应届毕业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阶段打通, 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并为最后的毕业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选题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亚超, 马汉武.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Witness系统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篇4:翻译课程范例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翻译课程;翻译过程;范例教学

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成立了翻译学院或翻译系,但大学外语院系的本科仍是中国翻译人才的主要来源。外语专业课的翻译课程,它既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又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这个阶段的教学质量在满足各地区部分翻译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职业译员培养的质量,翻译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翻译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含“技”和“道”两个层面。“技”指的是具体的翻译技巧,“道”则指的则是指导翻译行为的宏观翻

译理念和策略。许钧先生指出:我们既要重视“技”层面的传授,又要重视“道”层面的解惑。

一、困扰翻译教师的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达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要求,是长期困扰翻译教师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三大点:

1.教学内容涉及广泛

一方面,学会翻译,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获得第一手经验。另一方面,翻译理论研究近年来呈现泛学科化,涉及学科众多。

2.翻译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本科翻译教学中,通常理论仅能作为知识性内容介绍,大都没有做到用理论去阐释翻译过程和分析翻译实践,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脱节。

3.课堂教学时间过少

受到专业学分的限制,翻译课程课时非常有限。

二、目前,中国大学本科翻译教学模式

1.传统的“结果对比”模式

传统翻译课使用“语法流派”的翻译教材,以句子为单位,介绍字、词、句的翻译技巧。沿用传统的“结果对比”教学模式,即学生做练习,教师用“标准译文”进行点评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中心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聆听教师的点评、接受教师的标准译文。

这种教学方法暴露了不少问题,翻译课上成了改错课。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过渡关注微观层面的词、句处理,忽视了对宏观层面(语篇和语篇外因素)的整体关照。

2.系统的理论模式

近20年兴起的理论模式的翻译课堂,强调翻译是一门科学,课堂教学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着眼点,特点是将翻译现象纳入某个理论框架,然后对文本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避免经验层次的“随感式、印象式”色彩。但由于翻译研究的泛学科倾向,采用任何一个单一的理论,都会存在主观定位和以偏概全的危险。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在此种教学模式尤其凸显,最终理论可能只能

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可以看到,以上两种模式均以教师为核心,学生是教学中配角,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三、实施范例教学

我们提出改革翻译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范例教学。即选择典型的材料作为范例,在翻译教学中强调范例翻译的过程,通过分析范例翻译的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翻译观。范例教学以点带面,使课堂得以延伸。

“范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差异较大,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翻译的产品(结果),“范例教学”更加注重翻译的过程。采取“范例教学”需要解决范例的选择和翻译过程的组织两个方面的问题。

通过“范例教学”,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让学生对翻译有个基本的了解,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翻译观,并在建构观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

1.典型范例的选择

范例教学要求教师从众多的翻译理论中精选出适当的翻译观念,并围绕核心翻译观念精选范例材料,并将精选的范例材料以专题形式形成教学模块。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根据特定班级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范例材料。

2.教学组织和课内课外教学的合理安排

“范例教学”注重翻译的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组织方式。“范例教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课外活动,对教师合理安排、组织和控制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和“翻译工作坊”等各种讨论式、研讨式、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得到广泛的运用,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分析翻译过程,反思翻译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翻译观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克服被动“等靠要”的思想,鼓励创造性,提倡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培养学生负责任、独立工作以及了解不同译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季春.探寻本科翻译教学的第三种模式.中国科技翻译,2010(02).

[2]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中国翻译,2009(06).

[3]薄振杰,李和庆.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外语界,2011(05).

(作者单位 浙江杭州市科技学院中德学院)

篇5:研究报告的提纲(范例)

“深化‘三课’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研究报告提纲:

一、课题的提出和课题的界定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单列!突出!)

(一)“三课”研究提高了全区干部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三课”研究提高了干部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三课”研究促进了全区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形成了科学性、操作性都较强的“三课”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

(五)强化了教学的科学管理

五、课题研究的启示与讨论(难以解决的问题、疑难问题、或目标实现不了的解托词!)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YAN JIU BAO GAO 1

一、课题的提出和课题的界定(与申请书相应内容基本一致!)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的界定

“三课”是指说课、上课、评课有机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和课堂教学管理的形式。

“三课”中的“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独白语言、教学语言向其他教师或管理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上课”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设计付诸教学实践。“评课”就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作为交流、研究、指导、提高的过程,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性升华。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原则、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

1、全面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系统性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可以两者结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构建“三课”活动整体运行机制的研究;

2、“三课”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研究;

3、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4、运用“三课”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

5、运用“三课”评价管理教研组的研究;

6、“三课”研究和“三课”达标考核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组建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四结合的课题组。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YAN JIU BAO GAO 2

2、开展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3、在全区干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活动。

4、提出了转变观念的具体要求。

5、每年开展一次教研月活动,推动“三课”研究深入开展。

6、抓区校两级骨干培训,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参加“三课”研究。

7、抓典型示范,推动“三课”研究全面展开。

8、制订《九龙坡区中小学“三课”基本要求与评价量表》。

9、制订一系列教学常规的管理制度。

10、在全区所有中小学开展“三课”达标考核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三课”研究激发了全区干部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开展了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的活动,全区共办理论讲座890余次,开展了读书活动,干部教师学习理论蔚然成风,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三课”研究提高了干部教师的整体素质。

撰写的论文有864篇,一些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一些文章在市区获奖,课题组专门编辑出版了优秀论文集、优秀说案集等资料。

骨干教师的成长。优质课竞赛、论文评选获奖的数量和等级。

(三)“三课”研究促进了全区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形成了科学性、操作性都较强的“三课”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

(五)强化了教学的科学管理。

五、课题研究的启示与讨论

(一)“三课”研究要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先导,以转变干部教师的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YAN JIU BAO GAO 3 教育观念为前提。

(二)“三课”活动要坚持“说课、上课、评课”的一体化操作程序

(三)“三课”研究要把构建“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三课”研究及达标活动要全员参与,重在集体研究

(五)“三课”研究要做到五个有机结合。

1、“三课”研究要与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

2、“三课”研究与教研组建设有机结合

3、“三课”研究与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

4、“三课”研究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

5、“三课”研究与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有机结合

(六)“三课”研究要正确处理好研究与达标的关系。

课堂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今后我们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坚持以“三课”研究为载体,着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重庆市九龙坡区“深化‘三课’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组

二OO一年二月十五日

篇6:《科技管理研究》投稿参考范例

(文 章 题 目)

李 四 11

(1.XX大学,广东广州 510000;2.XX大学,广东佛山 560000)

摘要:―――――(通常200字以内)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of the Cooperation and Synergy Development between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Silicon

Valley enterprises

LI Si1,WANG Er2

(1.XX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China;

Abstract:------

Key words:――;――;――

正 文

-----------

收稿日期:年-月-日,修回日期:年-月-日

基金项目:XX基金项目“项目具体名称”(项目编号)2.XX University, Foshan 510000,China)

注释:

①――――――――

②―――――――――

参考文献:

[1] LAURSEN K,SALTER A.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manufacturing firm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

(27):131–150

[2] 梁传杰.学科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模式:从斯坦福大学发展看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105-113

[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技论文学科分布情况分析”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43,93

篇7:硕士研究生毕业致谢范例

从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的那一刻,我就明白了我已经站到了自己梦寐以求 的平台上,此时 的我充满激情、梦想、抱负和无尽 的志向。三年 的岁月,在求知、求学、积累、历练中如斯逝去,这段岁月让我逐渐褪去了本科刚出校门 的稚气和冲动,多了几分成熟与冷静,依然不变 的是同样 的激情和梦想。它是我人生 的一个重要 的缓冲和积累 的过程,使我 的心灵得到了锤炼,学业也得到了升华,让我可以充满自信,身怀所学,以不减 的激情投入到人生新 的阶段,将这宝贵 的三年带给我 的财富转化为生活 的动力。

在写这篇论文 的一年中,身心也经历了巨大 的考验。开始为选题困惑,后来又为文章结构所累,再就是对论文所要解决 的社会问题提出合理 的参考性观点时又遇到了思路 的瓶颈,同时在这个过程了发现了自己知识沉淀 的不足,和对理论及文字 的驾驭力 的欠缺。不过对最终论文还是成型,深感欣慰,这其中也 的确投入了自己 的心血和付出。只是自己所有 的知识素养只能支撑自己写出这种水平和高度,希望在今后 的不断努力 的过程中,能有更大 的提高和更深 的见解来使自己 的观点得以完善。

我满怀一颗感恩 的心面对身边所有 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和家人。不知道“感谢”二字是否可以表达心底那份最深 的情意。感谢我 的导师白凤峥教授,一个才华横溢 的学者,一个宽厚仁慈 的长辈,一个可以谈心 的朋友,我从您身上学到 的东西虽九牛一毛,但足够我受益终身。在我 的论文 的每一次 的修改过程中,白老师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并为我指点迷津,才使得我在面对各种问题 的时候得以豁然开朗。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白老师 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汲取和学习作为对老师 的回报。

同时感谢马培生教授、赵俊康教授、赵怡副教授以及段永惠副教授对我 的教育和培养,是他们严谨求实 的态度,踏踏实实 的精神使我没有虚度这三年 的光阴,获得了人生重要 的财富。

感谢我 的社会保障研究生班 的全体同学,这个集体团结友爱,志向高远,我能成为这个大家庭中 的一员感到非常 的荣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兄弟姐妹,才使我在求学 的路上感到充满力量。感谢我 的室友陈赟、范玉兰、潘霞,在像家一样温暖 的宿舍里,我们彼此关爱,同喜同悲,一同渡过了生命中重要 的时光,希望未来 的日子里大家都能幸福!

感谢我 的妈妈,一直那样爱我,呵护我,理解我,在家庭最困难 的情况下,毅然坚定 的支持我去读硕士,这就意味着她自己选择了更加艰难 的生活;在爸爸刚离开我们 的那段最痛苦 的日子里,她依旧为了我选择了坚强,才使我能顺利 的完成这三年 的学业。“羊跪乳,鸦反哺”,现在我要毕业了,我要成为妈妈 的依靠,让她放心,安心,开心 的度过每一天!

感谢我 的爸爸,虽然他在一年前离开了我,但是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在我 的生命里,他总是那样不善表达 的爱着我,默默 的支持我,给了我一个幸福 的家和快乐 的生活。但是现在,女儿即将毕业,开始新 的生活了,可是爸爸却再也看不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怎样撕心裂肺 的悸痛。我会很努力很努力,不会让您失望!

感谢我 的爱人—马孙亮,是你给了我支持和力量,让我如此幸福 的面对新 的人生!

最后,想对自己说,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结束是又一个新 的生活 的开始,在今后 的岁月里,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努力,不断成就自己 的梦想和更加精彩 的人生!

篇8:服务软件体系架构原理与范例研究

1 软件危机的表现

所谓软件危机就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时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从计算机出现以来, 软件危机就一直存在, 但是因为最初软件相对比较简单, 并不像现在的软件规模比较大, 所以这种危机并没有得到非常突出的表现, 近几年由于软件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 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日常运营和维护的成本也在逐渐增加, 这就导致软件危机变得越来越突出。

1.1 软件成本越来越高

在计算机产生之初, 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军事领域。正因为如此, 当时进行计算机开发的经费主要由国家承担, 开发者本身并不考虑成本的问题。由于计算机越来越普及, 表现出明显的民用化倾向, 投资者就必须考虑软件开发的成本问题。与此同时, 计算机硬件的价钱出现了明显的跳水, 这就使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1.2 开发进度难以控制

软件实际上就是一种智力产品, 其存在的前提是内在的逻辑关系, 这也是它相较于其他产品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不同。相较于硬件产品而言, 传统的加班制度以及倒班制度并没有办法应用在现在的软件开发上。程序员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 会有非常多意料之外的因素出现, 影响了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 使其难以真正按照预先设置的计划进行。这也增加了项目计划和项目论证的难度。此外, 因为软件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 每一个部分都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简单地增加人手是没有办法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的, 有些时候还有可能加重软件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1.3 软件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软件开发中常遇到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软件虽然能够按时完成相关任务, 但是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却很难让人满意, 这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常见, 程序上的故障很有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损失。在这个过程里, 因为整个软件开发并没有整体的思想引导, 程序员本身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发, 这就导致软件设计本身带有非常大的主观色彩, 这也就是软件产品本身质量难以让所有客户满意的最重要原因。

1.4 软件维护成本高

大部分的软件在投入使用之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错误的, 在一些情况下这种错误就会导致故障, 所以很多软件都是需要进行日常维护的。可是, 因为在软件开发的过程里并没有遵照相关的标准进行, 其本身带有主观色彩, 缺乏必要的技术性文档, 这就增加了软件维护的难度。同时, 软件修改本身存在着非常大的危险, 也有可能为软件带来新的潜在的问题。

2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理论概念

2.1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含义

实际上, 现在学界对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很多组织从自己的角度对SOA进行了定义, 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W3C认为:“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实际上就是一种应用体系架构, 在这个概念中所有的功能实际上都是一种独立的服务, 每一种服务都有着自己独立的可调用接口, 可以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调动相关服务完成整个过程”。SOA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服务, 对此W3C认为, 这里所说的服务器本质是一种结果, 是服务提供者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最终给服务使用者提供的结果。

而Service-architecture.com则认为, SOA实际上是一种集合, 是对各种服务的整合, 每一种服务之间存在着必要的沟通, 这种沟通的本质就是简单、基本的数据传输。SOA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协调完成活动, 这些服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方法相互连接。这里所说的服务强调的是精确的定义、完善的封装。

2.2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优点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本身有着非常多的特点, 其抽象性比较高, 操作起来比较灵活, 这些特点决定了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在很多方面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1) 服务体系架构能够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个更加自由的开发模式, 帮助软件企业改善开发方法, 提高开发技术, 改进现有的开发效率。服务架构能够利用现在的软件提供者以及软件的使用方之间存在的松散耦合关系, 屏蔽其本身存在的过分复杂的内在逻辑, 相较于系统的表示层, 它仅仅能够照顾到服务接口, 对于其本身的相关细节并不重视。利用标准的接口, 各种服务能够相互引用, 不必再考虑服务的平台、开发的语言, 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2)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利用现有的系统进行开发, 并不需要对原有的系统重新创建, 在合适的情况下, 利用现有的框架能够帮助整个企业改善服务效率, 将现在的业务服务变成各种各样的组件服务的综合体。利用这一服务架构能够忽略其本身的细节性问题, 实现较为复杂的数据传输, 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为批量化生产奠定基础。

3 SOA架构的ECC系统总体设计

ECC利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 其相关的展开技术可以利用微软的XML Web Services完成。系统里的每一个部分实际上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 而这每一种功能实际上就是一种独立的服务, 而这些独立的服务能够给客户端能够提供网络服务接口。业务外观层, 其业务流程的形成主要是通过2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单个服务, 另一种是多种服务结合而成的, 这也给表示层奠定了一个整体的轮廓。

实际上, 在现有的各种各样的客户端中, 大部分的客户端实际上还是能够利用标准化的网络服务接口的应用来实现业务逻辑的。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业务伙伴的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访问一样的服务, 这将能够将企业和其外部相应合作伙伴之间的流程和业务进行必要的整合。比如说, 在需求链子系统的相关建构工作中, 可以利用产品查询功能, 帮助外部客户在企业的系统里调动需要的产品信息。与此同时, 企业不仅能够给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必要的帮助, 其本身也是服务的重大受益者。换言之, 企业本身也能够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订单服务来完成订单的相关工作。

而涉及系统的业务逻辑问题时, 可以利用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完成相关工作。比如当一个企业想要在自己的系统中添加采购、销售、仓库、财务等内容的时候, 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利用企业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关的客户端设计, 随后通过远程连接, 提供商提供一定的服务, 这不仅能够大大降低软件开发的工作量, 还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 为软件的批量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奠定扎实基础。

4 结语

软件开发是近几年软件行业面对的最重要的障碍之一, 也是软件危机最重要的表现。国内现在的软件生产大多面临着难以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窘境。这也影响了软件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整体质量水平, 对于整个软件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推进软件生产的改革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面向服务软件体系架构的实施, 能够极大地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降低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量, 保证软件的质量, 为日后软件的维护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这也是帮助软件行业克服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 同时由于其本身对于硬件的要求比较低, 成本相对也比较低, 所以有着较强的可行性和可实践性。本文主要对面向服务软件体系架构的相关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并对相关的范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社会的运转方式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改变, 它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与此同时, 人们对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软件升级无法进入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 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软件产品本身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的进步, 成为计算机发展路途上的一个重要阻碍。解决这种危机, 帮助软件实现规模化的生产, 是未来软件行业进步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对面向服务软件体系架构原理与范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协同商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李颂华, 陶丽红, 高栋.基于SOA架构的物流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实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1 (1) :59.

[2]黄勇, 周勇, 刘捡平.基于SOA架构的新一代高校试题库系统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 :137.

[3]曹均涛, 洪玫, 王韦, 等.基于SOA的轻量级工作流中间件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 (6) :83.

上一篇:传道语录下一篇:写立秋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