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2024-05-22

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共8篇)

篇1: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Xxxx村2010工作总结

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XXXXX村积极按照县委“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该村按照“一年有起色、二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四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根本,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全力推进能人带动战略,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建设日光温室31座,止目前,已完成21座大棚已全面建成,苗木成活率达80%以上,完成9座大棚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和大棚钢屋架的焊接搭建。力争建成全乡最大、最有特色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全乡设施农业建设稳步推进。

二、畜牧养殖发展势头良好。扶持规模养殖户31户,其中50只以上养羊户16户,10只以上养牛户15户,新增养牛户20户,养羊户26户,新建高标准暖棚牛舍20座,羊舍26座。采取“统一管理,分户养殖,集中销售”的办法,形成“公司+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合作模式,目前养牛,1346头,养羊5200只,养牛户达百户以上,饲养量达千头以上,使焉支小区村成为全乡的专业养殖村。

三、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引导

种植砂旱地西瓜1100亩,商品礼品瓜20亩,引进外地客商流转土地1800亩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750亩。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四、改善居住条件,美化街道环境。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和开展“诚信家庭”“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评选活动,在群众中形成“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的良好氛围。新建高标准住宅户80户,美化绿化主街道3.8公里,栽植风景树3000株;新建垃圾处理点3个,安装太阳灶、电灶45户。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结合党员致富能力工程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与新建成的陈户乡设施农业培训基地和奥尔丹畜禽养殖培训基地,转变务工模式、培育种植、养殖能手,目前已举办专题培训4期,现场培训6期,培训人员200人次,劳务输出850人,年收入达1050万元。

篇2: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县采取积极主动措施,扎实做好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选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下发了文件。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工作的预备通知》。明确了各乡镇的申报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时间,要求各乡镇在11月20日前完成选点申报工作,凡申报点85%以上的农户应签订好协议书,由村理事会提出申请,乡村核实上报。同时,要求各乡镇切实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的选点原则,以30-50户的自然村为主体,优先选择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高,已经动手筹集资金,完成“三清”,成立理事会,村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地处交通沿线,社会支持力度大的村的村庄作为试点村。

2、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会。12月21日,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会,县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各乡镇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省市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工作的有关精神,就申报工作做了重点部署。要求各乡镇严格选点条件,把抓宣传发动、项目衔接和资金落实作为选点工作的重点。

3、严格选点申报。各乡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照申报条件,遵照省里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选点定点工作的“九步法”进行选点,认真贯彻落实“两个预告”、“两个预先”,对新农村建设协议书群众签字率没有达到85%以上的自然村,一律没有申报。目前,各乡镇共筛选了93个自然村申报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4、精心踩点定点。11月26-30日,县新村办成员分成二个组对全县93个申报点进行了踩点。采取了实地查看、上户询问等形式,全面掌握了93个申报试点村自然村的基本情况,对申报试点村的自然村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状况、“三清”整治情况、农民新农村建设参与度等进行了综合评定。

下一步工作:

1、做好筛点选点工作。认真梳理93个申报点自然村的基本情况,遵照省市选点原则,对各乡镇申报的试点村逐个筛选,并统一报省市批复。

2、抓好试点村储备库建设。拟从08年起建立新农村建设储备库,要求凡申请储备库的自然村必须是群众积极性较高、已制定村庄规划、着手开始“三清”的自然村。县新村办将按照试点村名额2倍的比例确定储备库自然村个数。明确今后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一律从储备库中选择,没有纳入储备库的自然村只能先入储备库再行申报试点村。

篇3: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一、组织领导

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 先后制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甘肃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成立省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 召开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明确提出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作出了“十一五”时期主要是抓好试点示范, 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决策, 全面部署和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领导小组先后四次召开会议, 对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委书记陆浩强调“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搞好试点。开展试点,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试点要突出代表性, 在生产发展、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 创造出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具体模式”。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紧密结合实际,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着力推进试点工作, 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 稳步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上四大家其他领导同志在有关会议讲话和调研考察工作时, 对切实抓好试点, 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和指导, 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保证。

二、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结合我省实际, 领导小组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 (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意见》) , 明确了试点施。按照抓少、抓精、抓好的原则, 统筹安排了省上重点抓的首批2个市、12个县区、100个村的试点工作, 即嘉峪关、金昌2个市实行整体推进, 其它市州各确定1个县区共12个县区作为试点县区, 全省86个县市区各确定1个行政村、12个试点县区和嘉峪关市、金昌市各增加1个行政村共100个村作为试点村。试点实施期限2006年-2008年底。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各自的试点示范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积极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各方面的扶持。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 省上每年分别从财政和扶贫资金中专项列支3200万元和3000万元, 连续三年补助扶持试点建设。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供销社、省地震局等单位先后出台了支持试点工作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村庄建设、民居防震保安、乡村清洁工程、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消防等意见和办法。省交通厅安排资金9587万元, 专项扶持100个省定试点村的乡村道路建设。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等帮助扶持100个试点村开展村卫生室 (所) 、村小学、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建设。省商务厅、省供销社安排专项补助, 在试点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便利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建设。省人口委为100个试点村配备了电脑。省农牧厅、省扶贫办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 各负责督导50个试点村。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 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试点单位完善规划, 协调项目资金, 深入试点单位开展工作指导。

各地和各试点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集中精力开展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意见》明确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村务管理、精神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试点预期目标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试点任务, 突出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长期有目标、近期有重点,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理清工作思路, 精心组织实施, 如期

在试点工作动员起步阶段 (2006年10月前) , 各级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动员引导和组织发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委宣传部, 协调组织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 并协调中央新闻媒体深入各地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农牧厅在兰州召开了“学习临泽经验, 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座谈会, 会同中央党校和平凉市委、市政府在泾川县召开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泾川) 研讨会”, 对两县立足实际, 整合资金,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做法进行了总结交流。试点单位确定后, 按照领导小组明确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分三个层次编制的要求, 各试点单位依据省上的《实施意见》、《规划纲要》、《试点工作意见》等,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编制了各自的《试点建设规划》、《试点实施方案》和《村庄建设规划》,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省建设厅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审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举办了试点市、县区、村等负责人培训班, 着力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这些前期准备工作, 为试点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试点工作实施推进阶段 (2006年10月―2008年6月) 。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和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试点工作五项原则, 根据《试点建设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 突出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着力实施生产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协调推进各项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在天水、兰州、金昌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中、西三片调研座谈会, 在永靖县和酒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片和西片现场会;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电视电话会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座谈会,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意见》, 启动了社会帮扶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 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先后举办全省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市州分管领导、试点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试点县区委书记、部分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参加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组织开展工作督导, 分别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召开督导座谈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指导服务和沟通交流, 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督促工作开展, 防止和克服走偏。

在试点总结验收阶段 (2008年7月-2008年12月) 。领导小组从真实考核试点工作成效, 切实做好总结验收入手, 确定了考核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在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建立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成绩;验收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 (主要是100个试点村) 按照《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完成年度建设项目任务情况以及按照《试点工作意见》规定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 提出考核验收由试点单位自查、市州核查和省上考核验收三个环节构成,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办法》 (以下简称《考核验收办法》) 以及市州、试点县区、试点村考核验收量化表和群众满意度测评表, 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动员培训会。在试点单位自查和市州核查的基础上, 把全省 (陇南市、甘南州因灾后重建任务重除外) 分为四个片, 成立四个考核验收小组, 认真开展考核验收工作。考核验收结束后, 召开考核验收汇报会, 全面分析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系统掌握和评价试点成效, 提出了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初步意见, 确定了评比表彰试点单位的原则。

据统计, 三年来全省各级共投入2个试点市、12个试点县区、100个试点村5.57亿元, 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81亿元 (含整合资金) , 农民自筹1.76亿元。投入试点村通村道路专项资金9587万元。社会帮扶资金及物资7200多万元。培训农民17万人次。总体看, 试点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为下一步深入试点和推进面上工作探索了路子, 积累了经验。

三、做法与成效

按照试点工作“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要求, 各地从实际出发, 突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闯出了具有我省特点的做法和路子,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 主要做法

1、坚持以舆论宣传为先导, 把科学制定规划作为关键环节, 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一是开展政策舆论宣传。通过各新闻媒体、简报、网络等形式, 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各地普遍采取召开群众大会、进村入户宣讲、开展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绘制墙画和在广播、电视、报刊开辟专题栏目等措施,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县的安排部署进行全方位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典型事例宣传。2006年以来, 省直新闻媒体刊发刊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稿件5000多篇 (条) , 共推出和宣传了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00多个, 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总结并宣传推广试点中的突出典型20多个。三是科学制定试点规划 (方案) 。各地坚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同区域发展规划相一致,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 并不断完善,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皋兰、泾川、永靖等县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试点工作任务、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统筹考虑,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确保试点规划落到实处。金川区、白银区以试点为契机,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 创新工作思路, 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谋划, 充分发挥以城带乡的作用。

2、坚持以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为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作为基本措施, 着力推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一是省上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及城市郊区、东中部旱作农业区、南部山区及林牧区等三大类型,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走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二是从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高于贫困线以及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等四个层次, 分层推进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根据所处层次, 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抓好扶贫攻坚等不同侧重点出发,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 开展市县级试点, 增强辐射带动力。兰州、金昌、嘉峪关市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安排试点, 在财政投入、基础建设项目安排、公共服务等方面向试点倾斜。安宁区按照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保障、生态环境“五个一体化”的思路抓试点。平凉市把全市1761个村分为“实力型”、“成长型”、“待哺型”三种类型开展试点示范。

3、坚持以生产发展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拓宽增收门路,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 推进“一村一品”、“一地一业”。肃州区围绕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劳务经济三大主导产业, 发展城郊型农业、外向型农业, 拓展了农业发展领域。民勤县宋和村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关井压田, 调整结构, 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和养殖业, 为当地发展生产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二三产业和劳务输转, 多途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皋兰县阳洼窑村把温室蔬菜和大田蔬菜相结合, 反季节蔬菜和高原夏菜互补, 形成了三茬种植、四季增收的生产格局, 蔬菜种植农户占到了总农户的近90%, 蔬菜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山丹县芦堡村、临夏市后杨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既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又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集体积累。

4、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治村容村貌, 协调推进各方面建设, 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临泽、民勤等县, 加强渠系改造和土地整治;安定区崖湾村、临洮县阳屲村安排试点补助资金开展梯田建设。二是改善乡村道路。在交通专项资金的支持下, 试点村乡村主干路面全部硬化, 部分试点村硬化了巷道或田间道路。金昌市、武山县、成县等通过资金整合在市县层面加强了乡村道路建设。三是加强沼气和安全饮水建设。通过项目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 农户沼气得到快速发展。永靖县建立了“村物业管理站”, 以农户沼气的维护、使用为主体, 兼顾村内垃圾处理, 较好的处理了“重建轻管”的问题。安全饮水进一步得到加强, 有水源的地方自来水入户率明显提高, 依靠天雨水的地方清洁窖水用户也有显著增加。四是切实整治村容村貌。以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为切入点, 推进“三清三改”,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 突出解决“脏乱差”问题。省农牧厅在70个开展“乡村清洁工程”试点的村, 健全和规范了乡村清洁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 形成了定期开展和保持乡村清洁的习惯和新风尚。在农宅建设上, 立足实际, 把新建和改造相结合, 经济基础好的地方, 还采取适当补助的方法引导农民新建住宅。酒泉市由政府统一采购水泥, 给试点乡镇、村给予补助, 支持房屋改造和村庄整治。五是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确定的农村教育、医疗、广播电视、电话以及社会保障、人口计生、文化体育等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通过资源整合, 区别轻重缓急, 全面协调推进, 切实让农村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金昌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标准化学校、乡镇卫生院达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及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 农村“无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100%, 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六是加强村务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各试点村以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为突破口, 注重“一事一议”, 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临泽县开展了以群众说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代表评事为主要内容, 以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乡镇职能站所便民服务日、村务公开民主说事日为载体的“民主说事会”活动, 起到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5、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原则, 把政府的引导扶持、农民的主体作用、全社会帮扶参与相结合, 合力建设新农村。一是省、市、县量力而行安排财政资金扶持试点建设, 对试点村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引导推动的作用。兰州市三年来财政投入各级试点建设2.08亿元, 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二是各级各部门把资金项目适度集中并向试点村倾斜, 发挥资金的聚合效益。永靖县、临洮县、成县等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 由县新农村办公室与县财政局牵头, 协调各涉农项目资金, 统筹安排, 在县级层面探索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三是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作为基本出发点, 整合培训资源, 强化培训内容, 增强农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和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庆阳市在全市开展“百千万”培训工程 (市县百名以上县级干部带头开展培训, 千名以上县乡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 举办培训班上万次, 培训农民数十万人) , 印发《庆阳市农民教育读本》52.2万册, 户均一本。四是开展社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捐资帮扶和民营企业“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活动。酒钢公司、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省电力公司、金川公司、省烟草公司等捐资捐物共1300多万元。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分四批下拨到试点村, 扶持试点村“3.14”恢复生产、“5.12”灾后重建、支柱产业发展。省乡企局动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实体与试点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了对口帮扶。

6、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推进扶贫工作, 为扶贫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 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上, 改变条件, 带动发展。宁县高寺村、碌曲县郎木村, 把改善基础和产业培育相结合, 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统一, 突出解决行路和饮水的问题, 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二是着力拓宽贫困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发展。岷县山底下村、成县李武村, 从地处山区的实际出发, 因势利导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大力提高贫困农民的基本素质, 增强“造血”功能,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7、坚持把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 探索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一是从实际做法中总结提炼典型经验, 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劳动实践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相结合, 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层面。二是把理论研究同实践工作相结合, 通过研究寻思路、探方法, 通过实践去检验、去总结。三是把点上的经验、路子推广运用到面上, 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探索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性。四是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 “嫁接”本地, 取长补短, 促进工作。

(二) 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省上下三年来的共同努力, 试点工作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试点工作带来的新实惠和新变化。试点成效集中体现在“一新两快三稳步, 探索路子有成果”:

一新:思想观念在变新。通过试点建设, 随着生产发展、基础条件改善、各种实惠增多、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以及各类培训带来的新知识、新风尚、新境界的熏陶, 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步变新, 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认识逐步深化, 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的认识逐步加深, 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逐步增强。同时, 自我发展意识、艰苦创业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主流思想。甘南州加强对农牧民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意识, 在“3.14”事件中, 处在敏感区域的夏河县吉昂村、玛曲县沃特村、碌曲县郎木村和合作市香拉村等省定试点村, 农牧民群众思想稳定, 没有一人参与。

两快: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快。试点三年来, 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日光温室4908座, 新建养殖暖棚、圈舍7401座 (间) , 发展养殖小区106处,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0个。各试点村基本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 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在显现。泾川县李家村按照“养鸡大户带动, 项目资金扶持, 统一规划设计, 分户修建管理”的模式, 建成3个专业养殖小区, 初步实现了人禽分离、规范养殖, 对临近村庄的养鸡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二是基础条件改善快。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和改造水利渠系2505.6公里, 新修梯田1.99万亩, 处于山区的试点村人均梯田面积达到1亩以上;新修乡村道路1486公里, 道路硬化率达到87.1%;安全自来水入户率83.6%;农户通电率达到100%;电话用户达到76.7%;沼气用户率达到50.5%;卫生厕所达到59%。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沼气、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推广, 是试点期间变化最明显的方面, 也是群众感受到最实惠的方面, 成为群众欢迎和称道的工作。

三稳步: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100个省定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4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3元, 2008年预计达到38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44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0.9%,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6.1个百分点。尤其是50个属于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0元, 2008年预计达到2901元,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2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3.8%,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近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麦积区曹石村坚持发展林果产业, 林果面积达到了耕地的90%以上, 利用试点补助资金建起了果品销售市场和储藏库, 增收效果凸显, 人均纯收入由试点前的2400元增加到6800元, 三年平均增幅达到44.6%。

二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100个省定试点村的村小学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建, 村卫生室建设达到88%。72%的试点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其余的达到90%以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基本覆盖, 医疗救助全面展开, 基本实现了特困户救助。文化室、体育健身场所、“万村千乡连锁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落户试点村, 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 “退市还路”工程改善了交易环境,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三是村容村貌稳步变化。100个省定试点村全部进行了村庄规划, 新建住房全部进入新规划区。三年来新建住房9411户, 占全部农户的24%, 改造住房5709户, 占全部农户的14.6%, 农宅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陇南市提出“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关注民生厚德载物”, 在试点建设中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危房改造, 在“5.12”大地震中, 全市10个省定试点村房屋损毁极少, 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实施“三清三改”, 开展绿化、美化和村庄整治, 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临泽县、泾川县等稳步推进村镇绿化,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等四部委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碌曲县制定了“一看居室厨房、二看穿衣戴帽、三看院落厕所”的村规民约, 改变了农牧民生活卫生习惯。这种变化是在突出发展产业基础上的稳步变化, 符合我省欠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实际。

探索路子有成果:试点探索的路子、总结的经验, 实实在在助推、保障了试点工作。一是探索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建设格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渠道不乱、分工负责, 整体推进、各记其功”的工作机制和“省市领导、部门配合、县乡主抓、实施在村、群众参与”的建设格局, 经过试点的实践, 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试点市探索总结了市一级安排部署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领导包点、部门包挂、靠实责任等制度。三是试点县区重点从主抓落实、组织实施、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皋兰县以“五新一好”为突破口, 破解五大难题, 创新五项机制的做法;泾川县创新六项工作机制, 走好五条路子的做法;永靖、临泽、临洮县整合支农资金的做法等等, 为县级层面组织实施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四是各试点村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 从生产发展、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贷款融资、村务管理、村镇建设、村企联动、乡风文明等方面, 探索创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经验。

四、经验与启示

三年的试点, 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整治村容村貌、推进民主管理、倡导文明乡风等方面, 积累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在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 探索了符合我省实际的有效路子, 形成了具有我省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 为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树立了典型, 也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要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方法, 按照加快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

2、要始终坚持从省情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按照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各有侧重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条件好、发展较快的地区, 要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条件差、发展缓慢的地区要着力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上, 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要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把

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农民就业上, 切实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 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 更重要的是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以实施“六大增收行动”为抓手, 一手抓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产业化经营, 推广农业科技;一手抓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水平, 把“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文章做足、做实、做出成效。

4、要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协调, 把新农村建

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着眼于富裕农民、提高农民、减少农民, 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和小城镇, 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增大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要切实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把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位置, 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农民增收的重要位置。把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作为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的重大举措, 下功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基本素质, 推动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重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

5、要始终坚持把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契机, 着力谋划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积极研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思路和举措, 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

6、要始终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我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低, 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还很不足, 依靠农民自身积累改变农村面貌的能力还很有限, 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最大程度的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挥各界帮扶和参与支持作用, 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五、主要问题

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 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表现在:

一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很突出。自然条件严酷, 农业基础薄弱,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继续拉大,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且增长缓慢, 始终是制约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因素。

二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有的地方不能坚持规划先行, 或不能依据规划去做。有的不尊重群众意愿, 脱离实际, 住房建设一张图纸管到底, 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个别地方急功近利, 提出一些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等。有的不重视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不够, 存在资源浪费和危害环境等现象。

三是等靠要思想倾向偏重。有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向上级要项目、要资金, 等国家项目, 靠政府拨款, 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不够强, 积极性不够高, 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试点工作开展还不平衡。

四是工作上还存在偏差。有的地方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培育, 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轻新型农民培育和乡风民风改善, 重建设成效、轻总结经验。部分干部习惯于行政命令, 缺乏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有的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单项工作, 没有作为农村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

五是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探索不够。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点上的做法和经验有待巩固提高和总结推广。资金资源整合还有很多难度。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亟待加强。

六、几点建议

下一步全省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首批试点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抓好新一轮试点工作。

一是选好试点。二是确定试点的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三是制定新的《试点工作意见》, 做好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的指导和审定。

3、稳步推进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落实。

围绕实施发展项目加以推进, 切实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农居抗震安居、村庄整治、扶贫开发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4、总结推广首批试点经验。

深入系统总结, 生动活泼宣传, 多种途径推广, 努力做好各地经验和部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推广交流。

5、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开

篇4: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2.加大招商力度,确保引进通化市星兴实业有限公司和通化汇丰实业有限公司生态园建设;计划增加投资50万元,进一步扩大理石厂生产规模。全力打造理石之乡,抓好理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好理石工业区的规划。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重点开发订单蔬菜、绿色生态蔬菜项目,发展绿色蔬菜水果采摘园1000亩;新建百亩香菇基地、千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和万亩林下参示范观光基地;扩大绿色畜禽养殖规模,在兴安村建立万头生猪基地;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千亩五味子、千亩林下贝母种植,万亩林蛙养殖。

4.严格按照政策和法律法规完成土地流转工作。2010年计划实现农村土地流转10000亩,做到不截留、挪用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不与民争利,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促进农民财产性增收。

5.打造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特色园林乡镇。计划投资50万元,完成全鄉道路绿化补植5000延长米;加强庭院卫生监督,培养群众卫生意识,使全乡农户都达到卫生达标户水平。

6.实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在全乡7个村设立专职卫生保洁员,并签订用工合同;实行环境卫生村支书负责制度,将环境卫生保洁纳入村干部年底工资考核中去;成立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小组,由党委书记带队,定期监督抽查各村卫生情况;利用板报、横幅、广播等形式,宣传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重要性。

7.开展卫生标兵户评比活动,强化群众的卫生意识;开展各种农业技能学习班、文化理论培训班以提高村民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设立林下参种植合作社、畜禽养殖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使之形成规模化效应;发挥现有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等设施作用,在农闲时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

篇5:2010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2010年,我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东荀为目标,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坚持“稳步、有序、高效、求实”的思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三清三改”工作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有所改善;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逐步推进;农村新貌正在形成,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开创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一、主要成效

1、以规划为龙头,推进新村建设。在推进村庄整治的工作中,我村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思路,邀请了省规划设计人员到我村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我村建设有序推进,全村工作全面启动,现已完成改厕100户,新建沼气池100个,沼气使用率80%以上,受益农户100户,346人,清沟280多米,修建养鸡大堋11个,规划内新建房屋12栋,撤除茅草屋4栋,通过村庄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突出主导产业,推进新产业发展。按照“立足资源、突出特色、规模发展、培植产业”的原则,抓好产业规划,重点发展种养殖两大主导产业。今年全村新增养殖户6户,年出栏肉鸡100000只以上,同时,在确保粮食稳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整产业结构,充分挖掘比较优势,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目标,致力发展特色产业。

3、围绕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组织。本村养殖协会组织运作正常,效果明显。同时,不断壮大农业经纪人队伍建设。新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为我村的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结合全民创业,培育新型农民。我村根据全民创业的实际,狠抓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公民职业化工程、“阳光工程”。我村利用远程教育站点、村实用技术培训站,按照务工型,种养型等进行分类培训,以满足各种创业人员的需求。今年我村共举办农民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160人次,畜牧知识培训班1期,培训农民89人次,通过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的养殖水平和就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5、发展先进文化,塑造新农村风貌。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乡风系列活动。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文明村创建水平不断提高,我村还建设起了农民文化书屋1个,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村好班子。以村委换届为契机,着力抓好了班子建设。同时,以先进性教育为平台,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通过党员的带头示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二、主要做法

1、坚持科学正确的路径,充分调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只有充分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为了引导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我村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召开恳谈会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使农民群众志成城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实惠。通过引导和动员,一改过去农村建设“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真正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新农民建设生动局面。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三清四改”入手,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不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设立始终坚持“自主申报、择优定点、动态管理”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从“三清四改”入手,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做到“三清”工作全面铺开,“四改”工作有序推进,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

3、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民产业发展。我乡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不偏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经营。一是抓好产业规划。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科学制定我村农业产业规划,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抓好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养殖基地建设。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培植。着力扶持发展农业,发挥其带动辐射效应。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长效的建设和管理机制。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盲目推进,不贪大求洋,而是根据村情村貌和农民群众的经济状况,长远谋划,建立机制,有序推进各建设点建设。一是积极完善“理事会”等民间自治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让理事会自主“理事”,自主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方式和速度,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建设机制。二是着力健全村民自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引导村民建立村规民约,把阶段性整治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三是狠抓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个过程和所有领域,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主要特点

1、把拓展农民致富门轻、增加农民收入融合到村庄规划中。我村不仅把拓展农民致富门径、增加农民收入体现在产业规划中,也体现在村庄规划中。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原则,将村庄规划成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产业依托型、着力打造整洁卫、自然和谐、功能配套的宜人的居住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抓村庄规划外在美的同时,把拓展农民致富门径,增加农民收入也纳入村庄规划 中同步考虑。

2、实施了“整村推进”工作试点。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在抓好以自然村建设的同时,着力抓整个行政村整体推进。在其他建设点的示范带动下,全体村民主动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对全村进行统一规划。村干部帮助下正按照规划要求扎实推进。

篇6: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努力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为红河县垤玛乡以及河玛村委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工作情况

(一)调查了解,找准问题。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我抓紧时间深入村寨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红河县垤玛乡河玛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哈尼族村寨,地处垤玛乡境西部,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40名,其中妇女党员5名。全村面积54平方公里,海拔 1180-2250米,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县乡弹石路横跨境内,距县城104公里,辖1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以种养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社会矛盾纠纷隐患多,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削弱,党员主体意识不强。为全面了解掌握情况,今年年初我深入到河玛村进行调研,及时发现影响和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如党建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党员活动室缺乏必要的设备设施,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村

级班子抓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对照乡党委确定的“以茶叶为龙头、竹子为后劲、生猪为试点、草果为续”的产业发展思路,河玛村委会在因地制宜求发展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对照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在卫生公厕建设、卫生路修建等方面还有差距;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村民小组仍然存在人畜饮水困难,特别是达白、河玛、达垤等村民小组和村完小及村委会驻地饮水困难问题很突出。根据调查统计河玛村委会目前仍有1200余人、600余头大牲畜存在饮水困难。

(二)积极主动,抗击旱灾。作为新农村指导员,我把自己当作一名乡村干部,切实履行职责,敢于担当重任,全力投身于抗旱救灾保民生行动之中。去年9月以来,垤玛乡遭受了60年不遇的严重旱灾,河玛村委会13个村民小组不同程度地出现饮用水困难,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抗旱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努力从州水利局协调10万元资金投入修筑引水沟渠和铺设管道工程,及时解决了达白、达垤等村民小组的饮用水困难。二是深入村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复灌溉沟渠、疏浚河道,有效地改善了30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目前,经过协调,河玛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经立项并开始施工。四是积极协助村治保会、调委会认真排查调处各类涉水矛盾纠纷,组织群防群治队伍、护林员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及时有效地扑灭了多起山林火灾,确保了大灾之年无大害。

(三)服从安排,认真履职。根据县乡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我不断加强学习,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认真履行新农村工作队队长和指导员双重职责,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贯彻落实县新农办交办的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协助乡党委抓好其它工作。二是认真参与并圆满完成第四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河玛村委会党总支委员和村委委员,配齐了各村民小组的班子成员。在选举过程中,我不仅配合村选举委员会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而且积极参与县乡选举工作指导组的督促指导工作,全面学习和掌握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规定和原则,以及整个选举流程。三是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充分利用水土、气候等优势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今年,河玛村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冬季蔬菜西葫芦260亩。此外,还针对垤玛乡人多地少的现状,通过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四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河玛村委会探索出了“党总支+党员服务队”的模式,组建了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的党员服务队,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开发冬

季农业的积极性。五是积极争取派出单位、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对垤玛乡、河玛村的投入力度。州委政法委的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先后投入11万元,修缮了村委会办公楼、厨房、场院、道路等基础设施,为河玛村委会活动室配备了36套桌椅、2台办公电脑、1台打印机、1台电视机,为每个村民小组配发了1个篮球。同时,我还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向河玛小学校捐赠了价值15000余元的办公用品和学习用品,通过因特网申请获得一个爱心组织——“阳光计划”的资助,现在已经收到该组织为学校募集的第一批书籍102册。六是结合本职工作,协助乡村两级完善基层综治维稳组织建设,加大群防群治力度,努力维护当地的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七是认真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科技致富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继续努力改进。如协调和争取各级各部门资金、项目、技术支持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农村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水平、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和顽强拼搏的意志都还有提高等。

三、明年的初步打算

无论明年是否还能继续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我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继续做好或支持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开发致富项目,培育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要督促和协助村干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真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帮助解决好制约乡村发展的“瓶劲”问题。

四是要宣传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州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引导当地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五是要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牢固树立群众的科技兴农、科学致富意识。

红河县垤玛乡河玛村 赵健忠

篇7: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敖城镇2010年有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我镇新农村建设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宣传动员、深入实施、全面铺开阶段,现已全面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成立机构,强化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镇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专抓新农村建设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每个新农村试点村有1名副科级领导挂点帮扶,建立了领导责任制,每月工作有研究、有部署、有落实、有督查。各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组织召开了户主大会,按照民主推荐的原则,选举5—9名组成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村班子成员团结有战斗力,能为群众提供方便优质服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抓具体工作落实,能解决群众急需、急盼的问题。挂点单位主要为挂点村理清工作思路,搞好村庄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舆论引导,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我镇与挂点单位通力合作和积极谋划,在试点村开设宣传栏,同时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和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开

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另外还利用全镇经济工作会议、村小组会议、宣传栏等形式,传达上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有关精神,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措施等,使这项工作深入人心,做到了家喻户晓。各试点村制定并按时上报了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按时上报了月工作情况、典型材料及报表。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和主体,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用规划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利用各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政策引导、帮扶单位为主,组织实施、村为主,筹资投劳、民为主”的原则,在试点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五老”中推选一名会长,理事5—9人,理事会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监督各项工作开展及资金使用情况。

四、产业富村,规划建村,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1、抓产业生产,构建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村收入,只有发展富民产业,才能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新农村建设有支撑。在推进新农

村建设过程中,强力实施产业兴村富民工程。我镇坚持以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首要任务,要求各试点村要培植一个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一村一品”经济实力。各村根据实际,选择了适合自身发展、经济效益好、劳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有一定的规模的产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发展壮大。流坊杨家村以种植花卉苗木、油茶林为主导产业,田心店俚下村以种植芋头为主导产业。

2、抓村庄规划,构筑村庄建设新格局。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我们高度重视新农村规划工作。今年我们按照庐陵文化特色要求,对符合条件的示范村进行墙面改造,如临江村排俚上,对沿线进行打造“马头墙、黛瓦、灰墙”别有风味,同时还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治、村貌美化”的目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布局村庄用地,确定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交通系统、给水排水、电力等规划,科学安排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在规划过程式中,我们大力实施“三清三改、五通一汽”工程,严格按照村庄规划,由理事会监督实施,农民自觉拆除土坯房、牛栏、厕所等,共拆除面积达4100平方米。

五、瞄准热点、主攻难点,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

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为此,在对各试点村进行规划过程中,着力实施四大工程的建设。一是道路硬化工程。以虎青公路为依托,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按照规划完成了各试点村的水泥路的硬化共6公里。各个试点村农户门前屋后基本上完成了路面的硬化。二是“三清三改”工程。针对以前脏、乱、差的状况拿出了措施,有步骤地进行集中整治,积极组织村民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农户改水、改厕、改路,并建立了垃圾池,每天将垃圾集中到规定的垃圾池内,并安排专人每周进行清理。各试点村 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改厕工程以户厕为主,95%以上的农户建好了水冲式厕所。三是实施“五通一气”工程。各试点村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农户覆盖率已达100%,电话普及率均达90%以上。沼气池建设方面,达50%以上。四是实施美化、绿化工程。充分发挥我镇流坊村花卉苗木产业优势,加大对各试点村的绿化力度,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六、加强教育,树立新风,积极培育新时期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我镇积极组织举办各试点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3次以上,并使大部分农民群众掌握了解1—2门实用技术,培训资料完备,培训做到有教案、有签到卡。村庄农户庭院干净整洁,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有专门管理人员。村民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无打架斗殴和违法乱纪行为。各试点村实行移风易

篇8:XXXX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同志们:

培训班开始时, 伟平书记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 理论联系实际, 从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试点工作的决策部署、理清试点工作思路, 以及如何办好这次学习培训班等方面, 作了深入的阐述。伟平书记的重要讲话, 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明确目标任务, 把握工作重点, 完善工作措施,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训期间, 中农办领导同志作了辅导报告, 省委党校、省农牧厅、省建设厅、省国土厅、省扶贫办、省政府金融办、省社科院、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先后作了专题报告。他们的报告紧贴实际, 各有侧重, 既有理论, 也有实践, 讲得都很好, 针对性和操作性也很强, 大家很受启发。大家还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以及伟平书记讲话, 紧密联系各自工作, 就《试点工作方案》的制定认真进行了交流讨论。同时, 还就省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的“百乡党建整推”活动进行了座谈。

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员来自于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 负责着各地和有关部门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熟悉基层情况, 具有实践经验, 学习和交流问题都能把中央精神和省情与各地实际紧密结合, 抓住关键, 切中要害。三天来, 大家通过培训和深入学习研讨, 无论在思想认识上, 还是在工作思路上, 都有了新的提高, 特别是在把握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 把握新一轮试点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工作重点等方面, 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和理解。同时, 试点单位同省上有关部门在具体项目上进行了沟通衔接, 形成了共识。相信这次培训班会对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搞好新一轮试点、扎实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下面, 我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伟平书记开班时的讲话要求, 就进一步搞好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 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一步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性的认识

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全面完成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就要把中央决策的普遍性同我省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 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同各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明确目标, 理清思路, 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 使我省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要准确把握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省情实际, 是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省委在《实施意见》中提出, 我省农村改革发展总体上处在一个加大统筹力度、夯实发展基础,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转移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减少, 立足改革创新、加快农村转型的重要发展阶段。把握住这一阶段性特征, 就明确了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方向、主要任务、根本要求和工作重点。

二要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方法, 按照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 中央从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层面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 这是我们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任务。要扎实推进新一轮试点工作, 就要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 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统一规划, 统筹建设, 并在这些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和相应的制度。

三要分类指导, 分级负责, 分层推进, 分步实施,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我省从面上讲,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较低。省里在部署面上新农村建设时, 始终立足于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立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立足于扶贫攻坚、加强农村教育等方面, 着力夯实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从点上和区域讲, 始终强调按照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突出重点任务和措施。条件好、发展较快的地区, 要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条件较差、发展较缓慢的地区要着力夯实基础, 重点突破。首批试点的部署是这样, 新一轮试点更是这样。新一轮3个市11个县的试点部署, 就是采取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方法,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四要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就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把紧紧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2年突破4000元作为中心任务, 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的战略思想。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切工作成效, 最终都要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这一目标上。试点市、县要率先完成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 切实起到典型带动作用。

五要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协调, 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推进农村全面进步。我省农村人口多、农业资源有限、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贫困面大。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发展劳务经济, 推进城镇化, 减少农民, 富裕农民;就要把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作为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的重大举措, 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拓宽增收渠道, 提高基本素质;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会的帮扶和参与支持作用, 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局面。试点市、县要在这些方面带好头。

二、明确试点目标任务, 协调推进各项建设

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 在《试点工作意见》里表述为八个方面。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些目标任务, 关系到试点工作的成败。

一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试点目标任务。八个方面的试点目标任务, 是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 按照省委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制定的。概括来讲, 这八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 体现了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的总体目标要求。首批试点也是这样要求的。不同的是, 新一轮试点的目标任务第一个方面是要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二个方面是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从这里可以看到, 新一轮试点着重强调的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新农村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来为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这是目标, 也是方法, 更是要求。如果离开城乡一体化发展, 孤立地去抓产业培育、农民增收, 不考虑城乡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那就背离了新农村建设的要义。如果不从制度层面规范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就不能持续、健康、稳步推进。同时, 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是对整个试点工作而言的, 对在具体的目标任务上也应是各有侧重的。

二是要着力推进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制度, 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突出亮点, 也是中央对进一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要求, 对中央提出的“六大制度”建设和创新, 又进一步细化为十三项, 作为新一轮试点的侧重点。这里我要强调的是, 每个试点单位, 都要把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为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抓出成效。同时, 各试点单位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 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省里细化的十三项制度建设和创新的目标任务, 要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防止齐头并进, 重点不明, 顾此失彼。

三是要落实试点责任。新一轮试点的目标任务, 既有务实的, 又有务虚的;既需要试点主抓部门统筹协调, 又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面参与实施。这里, 就有一个落实责任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 每一个单项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都要落实到主管部门, 部门的负责人也是具体的责任人。多个部门协调联动的, 也要确定总负责牵头部门和总责任人。在试点工作启动时, 就要把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头上。

三、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抓好试点启动准备工作

《试点工作意见》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新一轮试点的准备工作, 只剩下2个月时间了。各试点单位要切实抓紧抓实, 加快工作进程, 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试点工作按时进行。

一要抓好宣传培训。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春节前就向各地、各部门印发了《试点工作意见》, 并同时在甘肃新农村网和《甘肃农业》杂志上全文刊发。春节后, 省新农办就立即开展了新一轮试点的宣传工作, 刊发了《试点工作意见》的新闻通稿, 并以专访的形式对《试点工作意见》进行了解读。这次培训班, 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各试点单位要进一步抓好新一轮试点的宣传发动工作, 把新一轮试点的新精神、新要求宣传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 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 要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 抓好各级干部的培训, 特别要抓好《试点工作方案》和《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人员的培训, 把中央的精神把握准, 把省上的部署要求吃透, 把本地的实际情况挖清, 为做好《试点工作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认真部署好试点的布局。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首先要安排部署好试点布局。从全省层面讲, 省上重点抓3个市11个县的试点工作, 而试点市县的工作要具体落实到点上去, 也就是说要落实到试点村或试点乡镇上去。试点村或试点乡镇是试点工作的载体, 是抓手。试点村或试点乡镇布局多少, 如何布局, 是连片试点、综合试点, 还是单项试点, 具体都由试点市县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总的要求是每个试点县都要有一定数量的试点村, 以达到试点示范的规模效应。

三要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工作方案》是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的基本依据, 关系着试点工作的成功与否。伟平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各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文件和《试点工作意见》, 认真研究部署试点工作, 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完善措施, 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要采取领导、部门、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广泛调研, 深入论证, 多方咨询, 确保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省市两级各有关部门要抓好指导, 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 要在试点市、县《试点工作方案》的框架下, 制定好《试点实施方案》, 具体目标任务可参照首批《试点工作意见》和新一轮《试点工作意见》。

四要强化扶持力度。省上从今年起把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 专项安排, 每年专列1.1亿元, 对试点工作连续补助四年。在我们这样一个财政困难的欠发达省份, 是很不容易的, 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试点寄予了厚望。各试点单位要按照试点要求, 用好这笔钱。特别是有扶贫资金投入的6个试点县, 每年要确保1000万元资金用于试点建设, 试点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使用, 合理安排。同时, 试点市县也要安排和增加试点专项资金。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 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都要适当向试点单位倾斜, 整合资源, 统筹实施, 形成合力。发改、教育、卫生、文化、建设、交通、水利、农牧等涉农项目, 要优先安排试点市、县。对试点市、县确定的试点乡镇和村的通村道路建设, 继续由省交通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建设。3个试点市要结合财政分税制改革工作, 参照省上对试点县资金补助的额度, 根据试点目标任务要求, 专列试点专项补助资金, 加大对试点的投入。

四、统筹协调, 推进面上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 下一步全省新农村建设, 要把继续深入试点与面上推进相结合。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在试点市县以外的地区要全面推进, 试点市县在着力抓好试点工作的同时, 也要同步推进面上的工作。面上的新农村建设, 重点要围绕发展项目不断推进, 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一是要做好村镇建设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 首要的是要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搞出来, 突出的是要搞好村镇建设规划, 徐守盛省长特别强调这一点。村镇建设规划是一项关系农村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 要超前思维, 科学规划。建设规划必须做到城镇、市区与乡镇、行政村、中心村规划相结合, 交通、供电、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建设相统筹。这样, 就可以发挥后发优势, 节约资源。村镇建设规划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在这一轮试点期间全部完成, 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合理布局, 确保新建农宅全部进入规划区。

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治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不仅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也是村庄整治的重要抓手。我省农村发展滞后, 薄弱点之一就是基础设施落后, 直接的反映就是村容村貌脏乱差。要把整治村容村貌作为推进面上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切实取得成效。整治村容村貌首先要从加强基础建设入手, 没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村庄整治就会落空。这项工作, 省内有些县做的比较好, 取得了经验, 各地要主动学习借鉴。其次要从“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入手, 搞好农村路网、电网、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电话通信等基础建设和合理有效配置。第三要加快“三清四改” (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 改水、改厨、改厕、改圈) 工作, 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 全面开展废弃宅基地整理复垦, 实施乡村清洁和村镇绿化工程。

三是要努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主导产业。要把首批试点中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一村一品”、“一地一业”和产业化经营等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广开来, 继续深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抓紧谋划发展循环农业,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草食畜牧业, 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 同步推进连片生产、规模经营, 发展主导产业。

四是要着力推广试点经验, 充分发挥首批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探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子。各地要认真总结首批试点经验, 注意吸收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形成推进面上工作的措施和抓手。同时, 要巩固、完善、提高首批试点成果, 切实发挥首批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稳步推动面上工作。

同志们, 这次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尤其是在领会政策、把握方向、理清思路等方面提高了认识, 统一了思想, 希望大家把培训班的成果充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 研究部署好试点工作, 科学制定好实施方案, 切实做好新一轮试点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 为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安排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人力部工作总结下一篇:观《蓝精灵2》有感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