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新闻稿

2024-04-28

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新闻稿(共5篇)

篇1: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新闻稿

分享美课 共促美育 ——记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月 13 日,镇教育局在**小学承办了由区教育局主办的区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区教育局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叶老师主持并邀请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美术教研员陈老师、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教授作现场指导,来自全一百多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由**小学余老师和中心小学邱老师作两节优质美术课的展示。接着,市教研室陈老师和华师大华教授对课例作了精彩点评。专家们指出余老师执教的《走向明天》和邱老师执教的《六面怪脸》课堂中体现了美术课堂的特点,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性、教学环节中师生的互动性、教师示范演示的科学性。同时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经过自身的认真备课及各方的精心指导后,所呈现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专业水平有明显提升;也诚恳的提出了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陈老师还就怎样的课才是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展开了话题,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他对全体的美术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一要加强专业技艺训练,二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三要增强创新意识。华年教授结合两节课例围绕美术课如何回归课堂教学从教师研究学生、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言简意精的讲话。

本次的研讨活动告诉了美术老师,在新课程下必须牢牢记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把

新课程理念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努力去实践,尽快转变为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发挥美术教师的聪明才智。

篇2: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新闻稿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按照教体局及中心校的统一部署,我校在2012年7月7日、8日组织全体老师参加了这次以课堂教学大奖赛课例为载体的研讨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做好“课例研讨”准备。

以往的听课评课,主要是就事论事,重在定性定量进行判定评估,下结论,而本次的课例研讨要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交流对话为特征,从案例中找榜样、找差距、找教训、找启示、找方向,探讨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理念。就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而言,观课议课式的课例研讨更具有实效性和时代性,为此,我们先做了如下工作:

1.首先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活动方案精神会议精神,同时又按计划在7月5、6日学习了新课标修订稿,根据学习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又进行了《荥阳市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具体评价项目的学习。

2.因我校是中心校安排的活动承办单位,所以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本次课例研讨的具体流程及主要观察点的确定。

3.反思当前教学,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我们就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主要问题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形成本组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最后把这些问题征集上来,在全校交流讨论,形成我校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这次活动中,教师的观课议课的主题,并通过活动的不断开展,逐步把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解决。

4.我们还专门召开了活动的专题大会,会议由张校长主持,会上就活动的意义、及方案的落实做了全面的讲解及布置,通过大会充分地调动了广大老师的积极性。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为有效开展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创设了积极的活动氛围,扎实了理论基础。

二、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为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我校专门成立暑期教师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张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小组成员,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且校长亲自制定活动方案,就活动的理念、活动的方法、活动的视角、活动的徐径、活动的步骤及要求、活动的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具体的简述,确保了活动有效的开展。

在活动中我们把平等对话找出路,开放互助受启发、探讨揭示想提升,交流碰撞搞突破,以学论教是核心,作为活动的理念,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经历了由不适应到想议课的过程,改变了教师们平时搞活动注重形式,在讨论中不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一味否定“挑刺”的尴尬的氛围,在议课过程中,即有娓娓道来的精品论述,又有激烈的争论场面,正像有的老师所说的:没想到这次活动让我受益这么大。

三、活动效果。

本次小学的活动分为三组:语文、英语、数学,分别安排了8节、6节、8节课堂教学大奖赛的优秀课例,三个小组同时进行,通过观课研讨,大家有了很多感触与提升: 1.、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可见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清晰画面的呈现,生动场景的再现,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重点、难点就会很难突出或者突破。

2、启发引导,教师的语言具有无穷魅力。

在课堂上,参赛教师更多的是采用正面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教学始终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当,就能让你的课堂梦笔生花。教师的启发、引导、总结,精典到位,不留痕迹,这一切就得益于精练、流畅、生动的课堂语言。

3.提纲挈领,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这些优秀课例的执教教师有这么几个共同点:一是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有些教师真正达到了: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不绝。二是脉络清楚,体现了层次性。一环扣一环,一节连一节,有章有法,有条不紊。三是灵活多样,具有动态性。有的教师有意安排一定时间,使课堂处于宁静状态,让学生去思考、体会和领悟。以动为主,动静结合。这些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

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共同点是准确把握课标,学习目标细化、具体、操作性强,教材挖掘合理,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性、导引性、实用性。

4、引导学生在学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一句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们张校长在研讨发言中说:“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这几位老师的课就向我们诠释了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引导,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这样,学生的理解深刻,也能更好的掌握其内在的东西。把发现给学生,不正是我们应追求的吗?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这次课例研讨活动,在全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知道还要长期坚持,要不断创新,效果才能愈来愈好,我们也将准备打持久战,把课例研讨活动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把它作为提高教师及学校领导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主要载体,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这项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快乐着、成长着,我们有信心,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拨云见日,迎来课堂教学的美好明天。

篇3: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新闻稿

为总结、表彰、研究和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优秀经验和成果, 2009年4月23日上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清华大学召开“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颁奖大会”, 23日下午至24日, 在北京市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还进行了体育学科研讨会。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宋尽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主任耿培新及学校体育专家赖天德、滕子敬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收到体育学科申报的课例252个 (因录制问题250节课例进入评审环节) , 经毛振明、耿培新等组成的体育专家组三轮评审, 最后评审出一等奖25个、二等奖77个、三等奖110个、鼓励奖36个。此外, 评出优秀点评奖9人。

通过本次课例评选活动可以看出, 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 课例教学目标具体、教材处理得当、教学设计和教学分段合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教师开始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篇4:课例研讨活动总结报告

一、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方面有:

1.说课的程序日趋完善。说课教师们能结合教学进度,确定说课内容;通过研读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分析学情,设计教法与学法;围绕目标构建教学流程。

2.说课内容体现了课改深度。从“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可以看到“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已落户于课堂,并得到了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对学生评价分析已引起教

师们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3、领导、教师的评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强。以往听完课不认真评课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有部分教师能够对照课程理念来评议课堂中的具体表现,还能结合教学理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4、教师“课后反思”正趋于规范,而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对教材分析到位,说明了自己对教材的认识以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教学环节,以及预期的效果。

5、授课教师能依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设计。

二、不足及建议:

1、教师在说课中还存在说教案现象、理论支持较少。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要准确严密,一语到位。

3、教学反思不够规范。完整的教学反思应当包括“分析教材,说明自己对教材的认识以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教学环节,以及预期的效果。课后针对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就是否实现了自己的设想进行反思,既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也指出不足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设想”等。而教师的反思或只有前半部分、或只有后半部分,甚至部分教师还只是“应付”的说那么几句套话。

3、教师的评课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在评课中只说优点,客套话,不提缺点,缺少在教育教学中好的建议性的意见。

篇5:中小学美术优秀课例研讨活动新闻稿

一、活动过程

郭老师事先让两位工作室学员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的《今生今世的证据》。该文感情深藏不露,语言抽象,文学性强,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难度。

研讨活动的第一天,上午,全体学员先听郭老师作“专题课例研讨”讲座,然后研讨第一位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称之为课前研讨,针对其设计提出修改意见。中午,上课教师根据修改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下午,教师上课,其他学员则分8 个组进行课堂观察,这8 个组的观察内容分别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教师的教学结构(环节);教师课堂移位;学生学习状态选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提问的有效度;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上课结束后,先由上课教师谈教学构想(5 分钟),然后各小组分头讨论(40 分钟),由组长负责整理讨论结果并上台发言(要求实事求是地言说),最后由郭老师作总结性发言。

次日,第二位教师上课。活动流程与前一日略有不同。首先,教师上课,各小组分头观察。接着,上课教师谈教学构想,各小组分头讨论并发言。最后,郭老师总结。

二、活动感想

(一)针对性强

在听课时,如果事先未给出明确的观察任务,那么教师就会随性任意听,所听到的东西会比较杂乱,缺乏明确的方向。所以,听课也得有目标、有针对性。这样,他们才会在听课时各有侧重,并在讨论时积极动脑思索。如观察教师提问组的学员,得观察教师有否提出主问题,若已提出,还要观察是否围绕它设计了一系列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小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有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在以学定教的思路下,教师的问题来源就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是来自于学生的提问,还是来自于教师的主观预设?它们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起什么作用?只有搞明白了这些,才能探讨教师的教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效。在此次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观察小组在细数了问题的个数之后,发觉第一堂课教师共提出了5 个主问题及9 个追问,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1 个,且还是在教学快结束时教师顺便提及的学生在课前提出的问题。观察小组认为:这些问题与课前的教学目标未能保持一致性,它们指向的内容过多,指向言说的方式过少,而且问题的适切性差;问题之间缺乏连贯性,不能组成一个有机的问题群,个别问题更与文本解读无关,属典型的无效问题。显然,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点过于追求高大上和深度,因而忽略甚至漠视了问题应该结合教学目标、问题之间应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问题之后应当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等要求。

(二)思维力足

人只有在适当的外界环境刺激下才能使思维朝向正面积极活动起来。这个适当的外界环境,一得益于听课前领到的任务,二得益于小组融洽和睦的商讨氛围,三得益于上课教师有意无意出现的“破绽”。

“任务”使学员的思维有确定的方向,能根据问题展开思考,并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打开思维的闸门,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热烈开放。

“氛围”有助于教师在思考时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可以思有所言、言有所尽。大家在这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语境中商讨,更能激发思维的积极性。比如第六小组领到的任务是观察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但两位上课教师在教学中均未安排讨论环节(第二位教师只是随意地在第四个环节说请大家讨论“这种必然失去的无奈如何释怀呢”,而事实上,她未能在具体实施时组织学生讨论)。其实,课堂上要展开讨论,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一要有讨论的主题(目标明确),且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可讨论的对象,否则,若各小组话题一致,极易彼此干扰;二要有讨论的氛围(气氛融洽),只有在融洽、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肯说、能说,彼此的思维才能被激发;三要有讨论的组员(大家共享思考成果),如果一个讨论小组里,大家都不想说不愿说不肯说,那么,讨论就会冷场,就会无效;四要有讨论的引导(凸显教师的价值),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和讨论之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观察小组认为,上课教师之所以未能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因为讨论的条件不符合。因此,经过研讨,大家给第一位上课教师开出了“药方”:可提出三大讨论的话题———“今生今世的证据”有哪些?为何写这些证据?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破绽”更是给学员提供了思考的余地,使他们可以迅速从中找到问题的切入口,沿波讨源,让自己的思维之路径向更深处漫溯。

(三)参考价值大

此次研讨活动由于步骤清晰,内容扎实,又指向明确,因此学员们在操作时十分便捷。若要模仿,也是很容易的事。这样的活动形式,便于推广,因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三、活动建议

这一课例研讨活动,受美国专题研讨活动启发较深,8 个小组的课堂观察量表基本借鉴了美国的课堂观察方式,应该说,这种研讨方式拓展了教研活动的范式。它与我们原来在搞的同课异构式磨课活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在集体研讨后让原来的上课老师换个班级再进行上升式教学,而是听同人们点评。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让上课教师在更深广的范畴内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而遗憾之处则在于没有机会弥补自己的缺失了!

上一篇:阴山道,阴山道白居易,阴山道的意思,阴山道赏析下一篇:市场调研考试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