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形成学生完整健全的个性。在素质教育当中,美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美术教育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继续完善。

第一篇: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极具传统文化内涵和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形态,是由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今社会我们要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增强民族自信心,使中小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为此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我们要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我国的民间美术与中小学美术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丰富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得中小学生的文化涵养得以提升,同时更加有效地传承我们的民间艺术资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此,各中小学校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师自身的民间美术修养,积极的挖掘宝贵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而将民间美术资源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完美融合。本文将主要从民间美术的特点、重要意义以及在中小学美术中的应用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民族民间美术  中小学美术教育  传承与发展

民间艺术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中,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会影响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也映射出劳动者的思维、情感和审美能力。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民间艺术形态和精神世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民间美术中有着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民俗内容,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特定时代的特色,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特色,是非常宝贵的艺术财富。因此,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保护和继承民间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当下,全社会都主张要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有着丰富而优秀的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方法就是使得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大中小学的校园,走进教学的课堂中。民间美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民间美术很好的融入到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激發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思维能力,提升美术教育的水平,更加有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一、当前民间美术教育发展

现如今很多学校的美术教育大多是通过艺术大纲和指导目标进行的,美术教育并没有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特征。

民间美术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情结。我们不仅要有意识地遵守,还应该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它。虽然现如今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整体上趋于一种较为良好的发展形式,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比较乐观的成果。但是进入现代社会后,受不同经济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俗文化和民俗艺术活动受到严重的冲击,甚至面临失传。许多中小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仍然比较低,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他们反而比较倾向于外来的“西洋文化”,使得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忽视,甚至忘却。

因此,民族民间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实当前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使得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多彩,也使教育评价更加多元化、人性化,使得小学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一)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与传承性

民间美术多以父子相继,母女相传为主要形式,因此,民间艺术表现出一定的传承性,同时由于民间美术一般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中,由于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的民间美术会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例如:由于南北方的文化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导致了北方的泥塑相较于南方的泥塑来说更为朴拙和宽大,色彩单一。

(二)多元性

多样的民间美术资源不仅凝聚了人民和民间艺术家的大众智慧,也是汇聚众多大家优势的独特文化资源,它以显著的多样性为特征,包含着广泛的知识。民间美术资源独特的艺术元素不仅可以应用于艺术的创造,还可以融汇现代工艺美术。

(三)包容性

民间美术资源包含着各个领域的内容,各个地方的民间美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民间美术中可以涵盖哲学、物理学、文学等内容,民间美术创作灵感可以源自于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这在某种程度上充分显示出了民间艺术资源打破地域和文化限制的强烈内涵性。民间美术资源还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着不同创作者的情感与美的表达,这些都体现出了民间美术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

(四)率真性

民间美术较多的保留着原始美术的某些特质,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基本上都是劳动者自己创造出来的作品。因此这些作品会体现出劳动者最纯真的想法,也展现出劳动者最真实的面貌,包括人类、劳动和形象的美丽,这种最原始的描绘更能打动和感染人们。

(五)创新性

民间美术资源将随着人们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丰富和创新。在民间美术的发展中,许多创作者注入了新的现代化因素,使之具备新的动力,从而将民间美术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这种创新性不仅遵循了艺术的自身发展,而且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能力。

三、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以及鉴赏能力。

民间美术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各式各样的民间美术作品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表现形式各有特色,这些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学生通过对于不同作品的欣赏鉴别,也可以从中提升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中小学生通过对于民间美术的学习,缩小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差距,了解了民间美术的来源、创作方式和手法,可以拓宽自己的美术创作视野,创造新的美术创作方法,从民间美术特有的美学理念和创作方式方法中寻找适合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意点。

(三)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増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

民间美术在中华优秀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将其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不仅仅是训练中小学生自我激励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中小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认同感的必要条件。

(四)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推进民间美术课程,将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与现代各式各样的变现方式相融合,会使传统民间美术具备一定的时代性特征,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民间美术。在民间美术培养学生的美学品质时,首先应该教授一些关于美学的基础知识、如何鉴别美的事物、美的评判标准等。其次,学生应该持有自己客观的美学见解,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一言以蔽之,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提升全民的审美能力。

(五)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务实能力

民间美术教育除了理论研究外,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这也是新形势下美术教育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在进行美术教育时,通过对于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和色彩表达上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于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只有充分的将民间美术与中小学美术融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与动手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提高务实能力。

(六)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充实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很多都是源自于西方的美术教育体系,基本都是一些传统绘画课程,上课也是采用单一的授课方式和国家课程纲要中的教学内容,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有效的充实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丰富其授课内容,使得学生也更具学习积极性,整体提升学习能力与水平。

四、民间美术教学实施途径

(一)在中小学中普及传统民间美术的知识

在学校中开设传统民间美术讲授课程,由教师向学生讲解民间美术的由来、种类、特征等,使得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民间美术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二)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的教学要适当的选取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内容,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民间美术知识,让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民间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获取创作的源泉,使学生懂得体悟人生,感受美术带来的美丽与价值,用民间美术来充实学校美术教育。

(三)选择学生容易上手并且比较感兴趣的民间美术材料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选择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并且选择能够使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依据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独特性,使美术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依据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进行针对性教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个民族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具有地域性特征。因此,不同地方的民间美术教育也必须要根据民间美术资源的自身本地优势进行特色教育,因地而异。但是,在使用相同教科书的情况下,学生不能直观地掌握地域文化。因此,在教育设计中,教师必须要在民间美术教育课堂中强调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适应当地的地域情况,创造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具有明显的地域和国家特征的内容。

(五)准确把握传统民间美术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最具有民族性的体现,主要是进行美术教育,将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使得中小学生理解我国历史和文化悠久的民族美术形态,体会民间艺术的价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小学生需要熟悉各个地区不同的民间美术,努力去探索民间艺术的真谛,可以以直观的方式了解民间美术价值。因此,教师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以及特有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民间文化。

(六)教师需努力提高自身的民间美术修养、改进教学方法

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应该首先要多读民间艺术著作、民俗美术史、美学等相关论文,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其次,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搜集民间美术的相关资料,多参观民俗画廊和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会,从而更好的理解民间美术。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所有类型的民俗艺术信息,拓宽视野。另外,为了满足民间艺术课程的需要,要主动思考,主动去拜访各种民俗艺术家和民间艺术家,互动交流,提高民间艺术的鉴别能力。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打破单一的理论教化界限,为学生营造清晰直观的教学情境,在美术教育中增加民间美术材料,进而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美术的内涵。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不断挖掘教学方式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材和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美术教室真正有趣,有时需要将抽象的东西视觉化。教师还应经常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互相找出教学漏洞,相互帮助、解决。

(七)充分利用课外民间美术资源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强化与社会团体和民俗艺术家的交流,开设校外课堂,使得学生通过在学校期间的课堂学习以及在校外或者课下的实践活动提升对于民间艺术的研究水平。比如,各中小学应该经常与当地的民间艺术传承人交流,定期将他们请来学校做讲座,让学生必须要亲自动手去研究民间美术,亲身体悟其中蕴涵的真谛。

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民间美术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加快中小学美术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得美术教育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当代人被太多的外国思想所影响,导致了对于本国的优秀文化并不重视。在新的时代,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结合当地民俗特色,不断挖掘新的民俗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树立创新精神,同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因此,民间美术资源应该在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探索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段阳.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刘大庆.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张卉.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5]张文慧.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读写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3).

[6]马宏艳.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7]加措.民间美术元素融入高校美术教学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6(03).

作者:孙国华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形成学生完整健全的个性。在素质教育当中,美术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美术教育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继续完善。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进步;不足;发展空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存和发展所离不开的永恒主题。学校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在这一过程中,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就在今年三月,全国两会的召开,对艺术教育进行了改革,美术教育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也不能忽视它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进步之处

国家在推进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推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从国家政策来看,今年召开的两会明确提出对艺术教育进行改革,艺术学科正式入驻中考。从这一政策来看,国家和人们非常重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在美育的作用下,社会对美育的认识也在慢慢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师资力量在扩大,师资队伍专业化。有的中小学也充分利用当地美术资源开设了校本课程和民间美术课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传播当地文化做出了贡献。

(一)美术观念的演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公众大多数对于美术教育对人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得到认同。艺术教育被推在了时代的前沿,美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广为人知。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现在的美术课堂,着重于让学生有一种参与感,重在体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个人性格和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学的单一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能力的指导者,老师更多的是发挥他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时期,中小学美术的学习,已经不只是停留在物态的形象等方面,更多的是在画面和空间上面下功夫,着重于表现学生作画时的内心感受和真实情感。美术教育更多的也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每一件作品都可以有解释的多重性。过去教学注重的是结果和教法,而现在,更加注重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学法。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在线学习,在线合作等都成为可能,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也让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变得更为具体。

(四)教学内容的改变

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水墨、水粉、陶艺、泥塑、剪纸等进入课堂。多样化美术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懂得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地区性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更多的丰富了学习内容,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师资力量的改变

在改革开放前,美术教师大部分是其他文化类学科,例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老师兼带美术课,或者是大专毕业的学生来教学,而现在高校为中小学培养了很多专业美术教师,甚至有些中小学的美术老师是美术学专业硕士毕业。教师的专业化,为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资源。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多年以来,美术作为一门非高考学科来说,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不能以各种方式占据或停掉美术课,但是迫于升学压力,不管是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都不得已把它放在了最偏的角落。临近期中期末考试,美术课堂还是会被考试科目所占,这种现象将会导致老师渐渐失去教学热情,教学懈怠,美术教学不能顺利完整的开展,美术课的课时也极大的被压缩,也从另一方面剥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缺乏对美术课的正确认识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他在中小学的教育当中绝不仅仅只是学习美术知识和掌握基礎的绘画技巧那么简单。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要么是为了培养一个特长为小升初、初升高做积累,要么就是在高考时选择美术是为了走捷径。社会还是缺少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正确认知。

(三)中小学美术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省份的大国,由于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美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也不一样。农村和城市之间美术教育发展也有很大的区别。从硬件设施来说,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有的农村还没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由于师资力量匮乏,还没有条件开设剪纸、陶艺等更多的有意义的课程。究其原因,除了经济能力制约以外,主要是因为当地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应试教育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师资力量匮乏

近三十年来,由于学校和国家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很多相关学科引入大学,真正学习美术教育的学生在美术专业里面所占比重很少。而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存在很多缺乏对美术的热情和美术专业基础。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选择在发达的城区就业,这样一来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会相对过剩,而乡镇地区的老师就会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但是由于高校对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师资力量匮乏。

(五)创新性缺乏

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虽然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但是实际执行中存在教学与大纲相脱节的现象。对一些有“个性”的学生,教师会给其贴标签“差生”,不能很好的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在对学生评价时,还是采用通过学生作品评价学生这样的一种不够系统全面的评价模式。长此以往,会压制学生个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空间

(一)美术观念的再更新

应试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为了美术课不会因为应试教育的发展而受到阻碍,我们可以将美术成绩的考核以其比例制纳入中高考行列。不仅丰富了应试教育的考核内容,也间接性的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二者可谓相辅相成。国家还应该严格控制“艺术热”这一现象。适当性的控制每年的艺术特长生本科录取比例。高校在招收艺术特长生时可适当性提高要求,特别是对艺术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相关的笔试、面试等选取真正热爱艺术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家长更不应该为了大学文凭不顾孩子的学习兴趣替学生作这一个人生的重要决定。

(二)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后,国家应该鼓励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发展,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加大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通过一些鼓励政策,吸引具备专业素养的美术教育的教师来教学。

(三)建立系统化的美术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過程中,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一样的。在小学和初中时期,美术教育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突出美术这一人文学科性质。在这一阶段,除了正常的美术教学课时以外,学校可以通过社团等开设国画、油画、水彩、陶塑、剪纸等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到了高中时期,学校可以定期进行艺术讲座,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举办艺术鉴赏、艺术批评等活动。

(四)优化以往的评价模式

在以往的评价模式中,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作为评价的唯一执行者,而教师评价的标准也只是学生的学生作业这一方面,显而易见这是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再评的模式,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也可以促进学生进步。而教师的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技法掌握,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结合考虑。

(五)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学校应该提供给教师最新的教育信息和美术知识信息,提升美术教师的理论修养。在学校内,举办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改革教师评选机制,鼓励和刺激中小学美术老师的发展。其次,各地中小学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学习经验,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到高校交流学习。建立健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和培养机制,促进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美术课程是具有人文性质的一门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相对薄弱的一门学科来说,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美术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教育部门的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样,学生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以及学生自身对美术的认识,也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刘洋.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

[2]姚思点.浅谈新时期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2).

[3]张梦霞.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J].大众文艺,2013(09).

[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作者:杨思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对策略

【摘要】在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搞的有声有色,城市里孩子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认识能力上有大的提高。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美术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甚至在一些山区学校中,美术教育是空白的。本人在这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小学评述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现就农村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并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美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应对 策略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1.环境条件的制约。

2.家庭条件的制约。

3.师资队伍的制约。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还有我国的教育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总在欣赏课时,向老师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一事例。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3.转变角色,沟通感情,增进了解。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

5.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6.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訓练有层次。

7.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课程的新标准, 新改革给了我们广大美术教师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目标与新的希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农村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以最大的信心、耐心和热情来教好这门学科,让美术之花开遍乡间田野。

参考文献:

[1]《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变新课程评价的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周卫勇主编

[2]《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刘远明主编

作者:林伟青

上一篇:行政管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