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简介

2024-04-08

赵尚志简介(共8篇)

篇1:赵尚志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面,原来有个珠河县,这里是著名的抗日联军将领赵尚志战斗过的地方。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纪念在民族解放战争中英勇殉国的这位烈士,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至今,尚志县的人民还深深地怀念着这位抗日的民族英雄。

1908年,幼年时,他的父亲因带头打死了抢劫百 赵尚志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喇叭沟的一个农民家庭。姓、强奸民女的官兵,被迫逃离家乡。赵尚志和10个兄弟姐妹,随母亲艰苦度日,吃尽了苦头。11岁时,赵尚志就不得不独自外出谋生。他当过佣人,做过学徒,后来靠大哥接济,才得到求学的机会。他在哈尔滨工业学校读书期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7岁那年,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25年,他南下广州,考上黄埔军校第五期。次年,赵尚志按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回到哈尔滨继续革命斗争。他因从事革命活动而两次被捕入狱。“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奔向抗日战场,从此开始了他那轰轰烈烈的抗日战斗生涯。

1932年5月至1933年7月,赵尚志先后在巴彦县和宾县自发的抗日军队中工作。他当过马夫,也当过参谋长。他常对大家讲:“现在抗日的人不少,但打败仗的多,原因就是不团结,东一股,西一股,很不统一,结果被敌人各个击破。抗日不是图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了祖国和人民,只有大家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致行动,才能打败敌人。”

1933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珠河抗日游击队成立,赵尚志任队长。他带领13名战士庄严宣誓:“为收复东北,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誓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到底!”从那以后,赵尚志率领着这支只有十余人的游击队,在北满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斗争,不断地打击敌人,壮大自己,为日后北满抗日联军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

珠河抗日游击队成立后不久,就在赵尚志的率领下进行了多次战斗。先是在罗家店击溃了100多伪军的进攻,后又在火浇沟击毙日军20余名。不到3个月的时间,这支游击队就发展到了70多人。敌人意识到,这支抗日队伍将成为“北满治安的最大祸患”,于是悬赏1万元捉拿赵尚志,并关押了他的父亲,要挟赵尚志投降。赵尚志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敌人的阴谋

怎么能够得逞呢?

为了进一步发展抗日力量,赵尚志在北满地区广泛联络各种抗日部队,许多自发抗日武装的首领,敬佩赵尚志的抗日勇气,也都纷纷前来投靠。1934年春,赵尚志被公推为东北反日联合军(后改为北满抗日联军)司令。次年1月,他领导的这支队伍,改编为由他担任军长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1936年6月,第三军编入抗日联军,赵尚志仍任军长。

赵尚志领导的抗日队伍,是在战斗中成长壮大起来的。

1934年8月的一天黄昏,雷雨刚过,赵尚志率领队伍来到一个叫作蜜蜂的地方,这里是牡丹江到哈尔滨的铁路必经之处。赵尚志得知有一列敌人的军用列车将要开来,迅速派人拆掉了两根铁轨。天快黑的时候,敌人的军用列车果然开来。一阵哐啷巨响,列车出轨后躺在了路旁。押车的敌人还没来得及下车,赵尚志就率领战士们冲了上去,干净利落地消灭了全部鬼子,缴获了车上的所有物资。就在这个月内,敌人一共翻车46次,死伤150人,损失130多万元的物资。

敌人止不住哀叹:满洲的铁路变成地狱啦!

1934年11月,3000多名敌人包围了赵尚志所在的哈东游击区,切断了这里的交通要道,企图一举消灭抗日游击队。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赵尚志亲率骑兵主力北上,绕到敌人背后,在方正、延寿一带袭扰敌人。当敌人向道北转来时,赵尚志又率部返回道南游击区。在回师行至肖田地附近时,游击队与500多名敌人相遇,展开了激烈战斗。敌人正因连日来被动挨打而气恼,这时与赵尚志不期而遇,恨不能一口把他和这支游击队吃掉,他们倚仗人多,把游击队团团包围起

来。

战斗中,赵尚志肩部受伤,但他不顾伤痛,沉着地指挥部队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他见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立即指挥30多名战士骑马佯装突围,吸引了敌人的大部火力。当敌人向这30多名战士追去的时候,赵尚志率主力从敌人的背后突然发动猛攻,敌人被打得乱了阵脚,不知是继续追击好还是转身回击好。正当他们犹豫不决时,赵尚志从容地带领部队突出了包围圈。这一仗,游击队以少胜多,一共消灭了130多个敌人,而自己仅伤亡3人。目睹这次战斗的日军首领不禁惊呼:“游击队里必有名将指挥!”肖田地战斗之后,敌人已失去了锐气,没

过多久,他们就灰溜溜地撤走了。

1935年春,敌人集结兵力,又开始对哈东根据地发动了新一轮“讨伐”。赵尚志一面指挥游击队主力分散击敌,一面亲率少年连越过敌人的包围圈,到敌人的后方进行袭扰。

一天,赵尚志率部化装成伪军“讨伐”队,大摇大摆地来到四道河子的敌人据点。这里的伪军头目见来了个当大官的,连忙出来迎接。赵尚志不客气地对他说:“快点把队伍集合起来,我要训话!”

“长官息怒,息怒„„我这就召集弟兄们。”伪军头目见来人口气很大,不敢怠慢,一边向赵尚志赔着笑脸,一边派人把全体伪军都召集到场院里。等人到齐后,伪军头目毕恭毕敬地对赵

尚志说:“请长官给弟兄们训话。”

赵尚志轻蔑地瞥了他一眼,大步走到场院当中,开始对伪军大声训斥:“老子们在前方打仗,吃苦受累,到现在还没抓到赵尚志。你们倒会享福,成天吃喝玩乐,欺负百姓,游击队来了,连个屁都放不响,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啊?全是些废物!”

伪军们被骂得狗血喷头,愣愣地站着,吓得连气都喘不匀了。赵尚志知道火候到了,高声喝道:“你们听着,赵尚志的队伍已经进村了!”说罢他向后一挥手,大吼一声:“给我把枪下了!”

伪军们还没醒过神来,游击队战士已经一拥而上,缴了在场所有伪军的枪。这样,游击队一枪没放,就拿下了敌人的一个据点。后来,赵尚志又用同样的方法,连续缴了三道街、包家岗花拉子等处伪军的枪,烧了乌拉草沟和姜家崴子的伪警察所。

敌人得知后方被赵尚志连端了几个据点,连忙掉头口来。这时,赵尚志乘着敌人调动混乱,联合其他抗日队伍,指挥500多人包围了方正县城。3月9日凌晨,抗日联合军分4路攻打方正,第三军少年连率先冲入城内,打下了伪警察署,火烧了日本参事官住宅。当敌人援兵开来时,抗日军早已转移。方正战斗后,敌人不敢轻易离开城镇据点,这次春季“讨伐”,也只好偃旗息鼓。

在赵尚志的领导下,以珠河为中心的哈东抗日根据地逐渐扩大到宾县、延寿、方正、阿城、五常、双城等县。在这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到处充满了抗日的活力。这里的群众,经常可以看到赵尚志穿着和战士同样的衣服,帮助乡亲们劈柴、担水、推磨,或是在老乡家里的炕头上,亲切地和大家拉家常,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赵尚志不仅关心群众的生活,还关心群众的文化教育,他派赵一曼、李兆麟等部队干部,帮助地方建立起小学和农民夜校,使许多世世代代不识字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有了学习文化的机会。赵尚志和他领导的抗日联军,受到了群众的真诚拥护,哈东抗日根据地成了一块坚强的抗日堡垒。敌人哀叹:珠河地区变成共产王国啦!

为了扩大抗日战场,1936年春夏,赵尚志率部北上,在松花江北岸一带,进行了多次战斗,拔除了许多据点,消灭了大量敌人,把北满地区的抗日斗争推向了高潮。

北满地区燃烧的抗日烈火,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为了巩固这里的殖民统治,敌人又纠集起重兵,开始对赵尚志领导的抗日联军发动了新的进攻。

在敌人的重兵围攻下,赵尚志决定率主力西征,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小兴安岭和黑嫩平原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1936年年底,赵尚志带领500多人的骑兵队,从汤原县岭西出发,踏上

了西征的道路。

一天,西征队伍来到了海伦县的冰趟子附近。连日行军,战士们都很疲劳,于是赵尚志让大家在几个废旧的炭窑里休息。正在这时,突然有群众跑来报告说,有800多名鬼子进山“讨伐”来了。接到报告后,赵尚志顾不上疲劳,立即到附近观察地形。他仔细察看地形后认为,敌人虽然兵力多,但抗日联军可以在地形上占据有利地位,于是他果断决定突袭敌人。在他的指挥下,抗联战士连夜行动,从山口到谷地,布下消灭敌人的“口袋”。

第二天早上,赵尚志先派一个班的战士把敌人引来。不出赵尚志的预料,10点多钟的时候,敌人果然全被引进了“口袋”。当敌人走上谷地的冰面时,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天空,赵尚志向战士们发出了进攻的命令,接着,只听枪声大作,杀声震天,在空旷的冰川上,敌人毫无藏身之处,全都成了战士们的活靶子。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弄懵了,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或是趴在冰面上不敢动,或是掉头就往回跑。日军指挥官气得哇哇乱叫,逼着士兵向前冲。但在冰冷光滑的冰川上,鬼子不是拉不开枪栓,就是被滑倒,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绝无还手的能力,几次冲锋,都被打退了。而抗联战士们却打得十分开心,他们一边烤着火,一边从容地向敌人瞄准射击,比赛看谁消灭的鬼子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冰川里爬了一天的敌人,已经冻得快站不起来了。赵尚志命令战士发起冲锋,敌人惊慌逃窜,跑不动的鬼子,全都见了阎王。这一仗,一共消灭了敌人300多个,其中包括日军指挥官7人。这就是赵尚志指挥的著名的冰趟子战斗。

冰趟子战斗后,敌人增加兵力,派出飞机,疯狂地追堵赵尚志率领的西征抗联部队,使抗联官兵的行动变得越来越艰难。西征部队,不仅要和敌人战斗,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白天,他们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在大雪没膝的山林里行军;夜晚,他们在冰雪地上露营。粮食没有了,他们就杀马,马肉吃光了就吃马皮,马皮没有了就啃树皮。英雄的抗联战士没有被困难所屈服,他们继续勇敢前进。当寒冷和饥饿折磨着战士们的肌体时,赵尚志就领着大家用歌声来激励斗志。在茫茫的雪原,在深深的密林,一首《白黑长征歌》,唱出了抗联战士的心声:

不怕苦,不怕死,勇往直前,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战„„

1937年春天,远征军到达海伦后,留下部分队伍在当地开辟抗日游击区,主力在赵尚志的率领下返回汤原,远征结束了。在半年多的远征中,赵尚志率部从松花江下游到黑龙江岸,跋涉数千里,战斗百余次,攻克20多个城镇,消灭1000多名敌人,打乱了敌人围攻北满抗日根据地的部署,但抗联部队自己的伤亡也较大。

“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关内人民的抗日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主动向敌人出击。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后方基地,疯狂地向抗日联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的对敌斗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1938年1月,赵尚志受中共党组织的委派,进入苏联商讨抗日事宜。但由于事前联络出现问题,赵尚志在苏联被关押了一年半之久。

1939年6月,赵尚志终于被释放,同时,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任命他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7月,赵尚志组织了一支100多人的队伍,从苏联返回东北。

回到祖国的抗日战场,赵尚志立即投入战斗。他率领队伍攻打乌拉嘎金矿,消灭了伪矿警队,缴获了枪支,扩大了队伍。不久,他率队袭击了日本测量队后,派人分头到各地重新发动抗日武

装,北满地区的抗日斗争,重新活跃起来。

敌人知道赵尚志又回到了北满,十分惊慌,立即组织兵力进行围剿。在险恶的形势下,赵尚志抱着“死也要死在东北战场”的决心,坚持抗日战斗。

1942年1月,日军探听到赵尚志正在鹤立、汤原一带活动,立即派兵包围了那里,但7天的搜山“讨伐”,却没有发现赵尚志踪迹。这时,鹤岗日军的林大佐,精心策划了一个诱捕赵尚

志的计谋。

在林大佐的安排下,汉奸特务刘德山化装成一个进山收购山货的商人。刘德山和赵尚志的一个部下过去曾经相识,他利用这个身份,找到了赵尚志,并被收留下来广德山花言巧语,引诱赵尚志去攻打梧桐伪警察所。赵尚志歼敌心切,中了这个特务的圈套。

2月12日,赵尚志率队前往梧桐。走到离警察所不远的地方,刘德山突然拔枪向赵尚志射击,赵尚志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刘德山打中腹部,赵尚志知道上了敌人的当,立即开枪将刘德山击毙。枪声响后,埋伏在周围的敌人立即冲了过来。赵尚志伤势很重,知道自己已不能冲出敌人的包围。他把身上文件包交给身边的战友,命令他尽力冲出去,自己则咬牙忍着伤痛,掩护战友突围。他不断地向敌人射击,最后因失血太多昏了过去,终于被敌人抓住。

敌人把赵尚志抬到警察所,一边抢救,一边审讯。赵尚志醒来后,见审讯他的是一个伪警官,立即气愤地说:“你们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他不断地痛骂敌人汉奸,而对自己的伤痛,始终没有发出一点呻吟,连敌人后来都不得不佩服,说他真不愧是有尊严的“大匪首”。

赵尚志被捕后,被敌人折磨了8个小时就壮烈牺牲了。凶残的敌人,为了宣传他们的“胜利”,把赵尚志的头颅割下来,运到了伪满洲国的首府长春,并大肆吹嘘“满洲共匪被最后消灭”。然而,赵尚志虽然牺牲了,但他为之献身的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却后继有人,东北和全中国的人民,最后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完成了烈士的未竟事业。

篇2:赵尚志简介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心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篇3:文韬武略大将军赵尚志

赵尚志将军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武将, 他身经千百战, 创造了许多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辉煌战例。敌人称他为“大匪首”、“匪大王”, 这也从反面证明了赵尚志在抗联中的领导地位、影响力和辉煌的战绩。他创造的著名战例如炸日本军列、木炮打宾州、智取五常堡、冰趟子大捷、攻袭乌拉嘎金矿等等, 表现了赵尚志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赵尚志既能指挥打仗, 本身枪法又精准, 在受伤仆倒在地的情况下, 仍能一枪击毙在背后对他下毒手的汉奸刘德山, 真是神勇无比, 令人惊叹。赵尚志之所以能作出这些惊天动地的伟业, 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是和他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分不开的。他撰写了许多公文, 如命令、通知、通信、报告、意见、请示等。同时, 他还在战斗之暇, 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 反映了他高尚的思想情操, 多才多艺的文化修养。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 有诗、词、散文、谜语、楹联、小品文。他用文学作品教育动员部队, 鼓舞士气, 同时也抒发自己的情怀。

最著名的当属他1936年填的《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一词:“黑水白山, 被日寇强占。我中华无辜男儿, 倍受摧残。血染山河尸遍野, 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 泪潸然。争自由, 誓抗战, 效马援, 裹尸还。看拼斗疆场, 军威赫显。冰天雪地矢壮志, 雪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复东北凯旋日, 慰轩辕。”该词取法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 慷慨激昂, 饱含深情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可以从这首词中体察出赵尚志当时满腔悲愤、义愤填膺的心情, 这是民族解放的呐喊。试将两者的风格比较一下。岳飞的《满江红》中有“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的句子。”赵尚志有“争自由, 誓抗战, 效马援, 裹尸还。看拼斗疆场, 军威赫显。”岳飞的《满江红》中有:“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赵尚志有:“冰天雪地矢壮志, 雪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复东北凯旋日, 慰轩辕。”岳飞是“朝天阙”, 赵尚志是“慰轩辕”, 一个是效忠皇上, 一个是为中华民族, 虽然只有三个字的区别, 但看出赵尚志词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怀, 意义更加深远重大。

赵尚志在写一般工作信件中也十分具有文采。如1937年8月1日, 在写给抗联将领的信中, 描写部队西征一段近乎于散文的写法, 使人读了如身临其境。“克服长途中森岭荒野和塞北的冰雪, 忍饥饿, 作露宿, ……更加英勇的以欢唱高歌来兴奋艰苦的血的长期战斗……”

在1940年5月撰写的散文《纪念红色的五月》中, 赵尚志列举五月是日本帝国主义凌辱我国的国耻月, 也是我国人民奋起抗战取得许多胜利的月份。他愤怒地说:“当我们每年临到五月的时候, 切齿思痛, 愈加怒发冲冠誓当扫除不共戴天之仇的日本帝国主义。”这里他用了岳飞《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四个字。

1940年6月, 赵尚志撰写了楹联作品, 记述1934年8月, 父亲赵子服被日本鬼子逮捕, 悲愤之余以言志:放胆白山驱日寇, 忍悲黑水灭夷蛮。1940年1月, 赵尚志被错误地开除党籍, 面对政治上的严重挫折, 他没有消极, 创作两副对联表明心志, 其中一副:“几点委屈何妨碍卫国志士, 瞬时落寞岂影响保家男儿。”暂时的受排挤受冷落, 没有磨灭赵尚志的战斗意志, 相反他更加斗志昂扬, 来证明自己对党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这些楹联作品表现了赵尚志具有深厚的中华古典文化底蕴。

赵尚志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他平时和士兵打成一片, 好开玩笑。但对日寇和汉奸叛徒却是恨之入骨, 战斗之余, 他发挥幽默讽刺的风格, 创作小品文, 揭露日寇和汉奸的罪恶, 把他们的丑恶嘴脸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1940年6月2日创作的小品文《将就一些儿》, 文章短小精悍, 有情节, 有人物, 有对话, 既揭露了汉奸的罪行, 又勾画了他们的无耻, 使人读来妙趣横生, 就像看几出短剧一样。表现了赵尚志文学创作的天赋。

赵尚志创作的谜语格调高雅、寓教于乐。在1940年6月2日出版的《东北红星壁报》第二期上, 刊登了他创作的四条谜语。第一条:“黄种人土地被夺, 铲地锄刀早扔脱。玉环改制平台上, 羊羹美酒我立喝。”第二条:“姬旦佐成王, 一心无二。天波溜出马, 天下太平。”谜底是两个抗日将领名, 周保中和杨靖宇。第三条:“虽说霸王已死去, 为何耀武去江南。春日青山摇散翠, 争战由来敌摧坚。”谜底是两个新四军将领项英和叶挺。第四条:“用嘴成文, 堡垒土平。正直在胸, 中国伟人。”谜底也是抗日将领周保中。他的这四条谜语既结合当时的形势, 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又使读者增强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其中引入了中国历史人物和典故。如唐朝的杨玉环, 即杨贵妃, 她的故事可谓千古流传, 家喻户晓。还有“姬旦佐成王”, 说的是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天波溜出马”说的是杨家将故事。“虽说霸王已死去”说的是楚霸王项羽故事。

赵尚志善于宣传鼓动, 他在1940年创作了一首歌词, 表明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这首歌的歌词中有:“献身为抗日救国真荣耀, 纵然阵亡了 (也是) 无畏的英雄, 继我们而起的同志有不少, 同伴的尸身堆起成山岳, 义愤填胸哪有丝毫的动摇……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他反复吟唱“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表达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1940年6月, 赵尚志创作了一篇散文诗《土野的诗歌》, 文中用诙谐幽默的笔调, 描写了抗日游击队的战斗和平常生活的场景, 写来幽默细腻, 合辙押韵, 好记好背。如最后一段:“我们人少可是不害怕, 藏身在石后树根或是小岗下, 瞄准不远的那个就打他, 叫他回老家。叫他再也见不着爸爸和妈妈。吓得有个把头硬往地下趴, 屁股朝天目标更大, 何必专打他脑瓜。追得贼兵跑掉鞋袜, 活捉个狗头咱们来审问他!这时已经日西下, 道旁的鲜血染红了黄花, 采把来煮上牛肉罐头, 焖上白米饭, 吃个肚皮难容下, 再把盆碗涮。”我们看这篇散文诗每句话都押韵脚, 风格有点像元曲, 风趣幽默, 足见赵尚志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

赵尚志是一个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爱憎分明的人。他曾被错误地开除党籍, 三起三落, 受委屈, 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极。1933年被开除党籍, 1935年恢复, 1940年1月又被开除党籍。这年上半年, 他三次给组织写信要求审查并恢复他的党籍。1940年3月20日要求恢复党籍写给中共北满委员会同志的信中写道:“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 因为我参加党作革命斗争已将十五年, 党的一切工作, 就是我的一生的任务, 我请求党重新审查, 同时我认为党不能把我从党的队伍中清洗出去, 那将是同使我受到宣布死刑一样, 我万分的向党请求党的审查, 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 领导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 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足见赵尚志对党的忠诚。

赵尚志有大爱, 也有大恨。他爱祖国、爱人民、爱战友, 他恨侵略者、恨汉奸、恨叛徒。他爱战友, 即使只有一个鸡蛋, 他也要打在大锅里, 与战友们同喝。即使是患病喝玉米粥, 他也只喝一小碗, 留下更多给其他战友喝。老乡得知他是司令, 特意给他煮一碗面条, 他说:“就一碗, 我吃了, 别人怎么办?如果你有更多, 我们可以花钱买下, 大家一起吃。”他就是这样一个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人。相比之下, 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干部挥霍公款, 大吃大喝, 热衷于搞特权, 和赵尚志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

赵尚志是一个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人, 一个对党忠诚不改初衷的人, 一个具有对中华民族强烈爱国主义的人, 一个不屈不挠与敌人战斗到底有坚强意志的人, 一个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有大爱精神的人, 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不畏艰险勇猛前进的人, 一个胸怀大度乐观主义风趣幽默机智灵活的人, 一个酷爱学习知识渊博有文才有武略的人。我们今天纪念赵尚志, 学习赵尚志, 要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之所以涌现出赵尚志这样的民族英雄, 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今天,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 国家强盛, 人民富裕, 但是社会上却出现了道德滑坡, 信念缺失的严重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消极腐败, 不爱学习, 只图虚荣, 讲话稿都靠别人写, 更不用说创作文学作品了。这些人和赵尚志比起来, 差距又是多么大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从党员干部自身做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发扬爱国主义、大公无私、关爱他人、勇于献身的时代精神, 党员干部要在赵尚志这样的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

我们纪念赵尚志, 还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 赵尚志是一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将领, 正因为他有文化, 才作出了那样非凡的业绩。毛主席说过,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因没有文化的国家是愚蠢的国家, 而愚蠢的国家是不能强大的。第二,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一个合格的中共党员, 一个合格的党的干部;赵尚志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第三, 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国民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像赵尚志这样杰出的人才, 这样的英雄人物, 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第四, 我们的党组织怎样对待一个同志, 应从主流上去看, 而不只看缺点和错误, 须知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永远开除像赵尚志、刘少奇这样党员干部的党籍, 不但对他本人不公正, 最大伤害, 同时对国家、对党的事业也会造成重大伤害。事实证明永远开除也永远不了!为什么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屡屡出现这样的事, 值得我们注意啊!

参考文献

[1]李鸿文.东北抗日中的赵尚志[J].东北师大学报, 1992 (1) .

[2]卢庆洪.赵尚志将军的抗日悲歌[J].文史精华, 2009 (2) .

[3]王丽文.热血铁骨赤子心[J].党史纵横, 2008 (10) .

[4]王树人.抗日英雄赵尚志两次被开除党籍的经历[J].党史文苑, 2007 (19) .

[5]李龙.赵尚志年谱[J].北方文物, 1987 (1) .

篇4:赵尚志头颅失踪62年之谜

将军颅骨险些被焚烧灭迹 日军残忍锯下赵尚志的头颅后,在伪满洲国内部四处巡展。日本关东军还准备将其密封保存,伺机送往日本,以炫耀战果。而由于赵尚志的头颅在没进行药物浸泡之前就发生变化,保存已不可能,日军决定将其焚烧灭迹。

这时,一位僧人及时赶到。他是长春护国般若寺创建人恢虚法师,当年在伪满新京(即长春)德高望重。日军侵华期间,护国寺曾被伪满洲国定为“国寺”。大战前,日军来此寺祈祷;战后,日军在护国寺为阵亡者超度亡灵。倓虚找到日军司令部,建议将赵尚志的头颅埋在护国寺。据推测,日本人以为将赵尚志头骨放寺里,能将赵尚志的魂灵镇住,就应允了倓虚的请求。

日本战犯交待将军颅骨下落 赵尚志颅骨的下落,是由参与谋杀赵尚志的日本战犯东城政雄与田井久二郎交待的。日本战败后,东城政雄被关进抚顺战犯管理所。1954年6月,他交待了杀害赵尚志的细节,但当时的记录人员没当回事。田井久二郎被关进抚顺战犯管理所后,也曾交待杀害赵尚志的历史事实。

1987年,日本女学者川崎枝子听说赵尚志的头骨找不到了,便回国查资料。当时,田井久二郎已死,东城政雄还活着。东城对川崎说,赵尚志的头骨埋在长春护国寺。时隔33年后,东城第二次言及此事,才引起关注。

62年后将军颅骨重见天日 2004年5月31日长春护国寺修缮围墙时,挖出一个无名头骨,后转埋到市远郊净月潭公园的山坡上。后经公安部专家认定,此颅骨与赵尚志体貌特征的有关文献记载相符,与其亲属和战友的回忆一致,因而出具确属赵尚志将军颅骨的证明。至此,一个历史谜团终被解开。?笪 摘自《党的生活》

篇5:赵尚志的征文

赵尚志是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之一。 1908 年 10 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 1919 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5 年夏加入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之一。同年冬受命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6 年 1 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一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2 年 2 月 12 日重伤被俘,但他宁死不屈,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志尚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志尚牺牲时,年仅 34 岁。

解放后,为了纪念赵尚志,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牺牲地改名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篇6:赵尚志的征文

他一个传奇的东北抗联人物,是他带领东北北满人民,与日本关东军长年抗战。这一打就是,比我国真正的全面抗战还要长两年。这是一段北满人民抗击日本关东军的历史真实写照,更是在那样“三光”政策和日本细菌实验的政策下,能够有这样一支部队让日本关东军害怕实在难能可贵,而赵将军被称为“小小的满州国,大大的赵尚志。”更是让人可敬可叹。在那个时期这一民间口号并不虚传,历史伟人用其热血和生命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本片用其手下的一个副团长的叛变,及抗联团长被自己亲弟弟杀害,而赵尚志将军,孤身一人以血洗其叛变者父亲,让其叛变付出的惨重代价,这样更反衬出了将军的伟大。

本片《传奇将军赵尚志》人物刻画细腻,情感动人,在血与肉、战火与热情、冰山与黑土地、叛徒与忠诚卫士这些对比的刻画场面,让人感觉到了将军的伟大,而在至古以来的爱情方面的刻画,更是让我们想起了具备古代贞洁女人与将军的感人故事,本片描写将军的爱情场面不多,用小雪的空等和未来的红雪橇的梦幻场景展示出痴情女子小雪的内心爱与恨。更加深入地刻画了日本人对东北三省的统治的黑暗和东北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小雪的爱是东北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小雪的恨是家恨与国恨一起,都恨日本人的侵略。影片里,也展示出了日本人中部分战士不愿参战的场面,三郎以不愿参战而最终还是参战了,他以死来解脱,这也表明了其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本片以多方面人物的刻画,把那个时期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来,让人们从内心里爱上和尊敬赵尚志将军,并以此感召和向世人呐喊,从而唤醒人民爱国、爱国。

篇7:赵尚志家风

赵尚志将军

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1908年10月26日出生于热河省朝阳县王伦沟乡(现辽宁省朝阳市尚志乡)喇嘛沟村,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赵尚志回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先后担任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 二路军副总指挥等。在极其艰苦的历史条件下,他率领数万将士奋战在白山黑水间,威震东北,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发出“小小满洲国,大大赵尚志”的无奈哀叹。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年仅34岁。

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会见美国合众社记者时就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赵尚志牺牲以后,当时重庆国民党中央社曾以“一门忠义,气节可风”为题,宣传赵尚志家的抗日事迹。赵尚志一家的抗日事迹在当时已为人 所知。1995年,赵尚志的战友、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陈雷同志曾满怀深情地为《红山文化·赵尚志专刊》亲笔题词:“满门革命,赵家光荣”。2006 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也称赞“赵家是伟大的家庭,一门忠烈”。不仅如此,赵尚志的后人,以其外甥李龙等为代表,仍然坚守、传承赵家的良好家风。

赵尚志的父母

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1872--1958),字子馥,系清末秀才、爱国志士;母亲张效乾,相夫教子,深明大义。他们共育有子女11人,赵尚志是他们的第三子。

清朝末年,赵振铎追随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在自己的家乡热河呼吁变法,后来又追随孙中山,在辽西地区搞民主革命,提倡男女平等,在自家带头反对女人裹脚,引领社会新风尚。民国初年,他曾担任朝阳县副议长,是辽西地区民主革命的先锋之一。袁世凯推翻共和、复辟帝制以后,他弃官回乡,创办清乡会,并任会长,得到民众广泛响应,一时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情景,赵子馥也因此威名远扬。民国时期,赵子馥还带领乡民反对苛捐杂税,遭到官府的镇压和缉捕,家中的房屋被烧毁,不得不带着家人逃跑,最后一家来到哈尔滨谋生。赵尚志就是在哈尔滨许公中学上学时接触革命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赴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赵尚志的革命行动,得到其父母的大力支持。在赵尚志的影响下,赵家也 成为革命的据点。“九一八事变”以后,赵子馥经常以“国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支持自己的子女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奔赴前线,报效祖国。

1942年12月,在赵尚志为国捐躯以后,赵子馥得知儿子的死讯后,没有落泪,平静地对家人说:“我死后,在我坟前戳个板儿,上面写上‘赵尚志之父’五个字足矣。”气节可风!

二哥赵尚朴

就在赵尚志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与日寇英勇作战之时,他的二哥赵尚朴则在晋绥抗日根据地与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赵尚朴(1906-1989),年轻时在哈尔滨当过车夫、杂役,后入中东铁路传习所学习,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毕业后在哈尔滨机务段工作。1932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团市委组织部长。“卢沟桥事变”后,他服从组织派遣,参加马占山领导的东北抗日挺进军,在绥远前线与日军进行战斗。1938年,赵尚朴赴延安,后到晋绥抗日根据地工作,历任晋西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太原市工委委员兼北区工委书记等职。抗战胜利以后,赵尚朴回到哈尔滨市工作,历任中共太平区委书记、哈尔滨电车厂政委兼厂长等职。建国后,他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纪委书记、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七届人大常委副主任等职。

赵尚朴不仅在战争年代与赵尚志一样,参加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积极投身革命运动,而且对宣传赵尚志的革命精神以及赵尚志的平反,都有过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尚朴在回到东北工作后,他还特意去寻找赵尚志遇难的地方(梧桐河金矿,后来确认为李家菜园子),在当地用白桦树削了个尖,定了个杆子,写下了 “赵尚志遇难地”这几个字,作为标记。据李龙先生回忆,赵尚朴还带他去许公中学,赵尚志曾在那里读过书、参加革命,又在那里被关押过。李龙先生后来致力于东北抗联历史的研究,也与赵尚朴有很大关系。李龙从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齐齐哈尔的中学当老师。他想了解三舅赵尚志的革命事迹,就去找二舅赵尚朴。正是二 舅赵尚朴的教诲,使他确立了研究赵尚志与东北抗联历史的目标、方法与立场。

四妹赵尚英 赵尚英(1910-1980)是赵尚志的四妹。在赵尚英上面,还有尚贞、尚贤、尚清三个姐姐。赵尚英高小毕业以后,父亲让她考医校,毕业后在哈尔滨市立医院当护士。1930年,她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戏剧系学习。学习期间,她与丈夫冷波(原名李树柏)等人顶住压力,在校内办起了针砭时弊的壁报。1931年到1937年,在其兄赵尚志的影响下,她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之中,参加了“左联”,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等地从事进步电影与戏剧活动,曾与著名导演袁牧之、陈波儿等合拍了进步电影《桃李劫》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她与丈夫冷波一起参加了抗日救亡演出队,到镇江、南京、徐州、济南等地进行抗日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祖国的吼声》等剧目。后来,他们参加了赵寿山领导的抗日部队。1939年,赵寿山的部队与日军进行“中条山大战”(日本人称“中原大战”),这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在山西与日军展开的唯一的大规模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赵尚英与丈夫冷波组织了“血花剧团”,在前线为抗日将士演出,冷波是团长,赵尚英为剧务主任。他们还带着一群战地孤儿组织的“儿童剧 团”,在战地服务演出。其中,冷波根据战地采访、编剧并在战地演出的四幕剧《死守中条山》,至今仍被誉为抗战时期的经典剧目。赵尚英与冷波在抗战胜利以后,于1947年 从西安回东北。原来准备回哈尔滨,到沈阳以后,由于当时正进行辽沈战役,围困长春,铁路不通,他们就留在沈阳,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团体。东北解放后,他们又参加了接收工作。他们还毅然放弃了去台湾的机会,先后在东北文教队、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从事文艺工作,冷波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 的实际负责人,赵尚英是演员队副队长。1953年,赵尚英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进行慰问演出,见到了金日成。她演出的《春风吹到诺敏河》获1953年东北地区文艺汇演优秀表演奖,并拍成电影《前进、前进、再前进》,获1956年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二等奖。赵尚英曾当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冷波当选为两届沈阳市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赵尚英与冷波均受到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组织为他们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四弟赵尚武

赵尚志的四弟赵尚武,1920年1月 出生于哈尔滨。他也是赵尚志最小的弟弟,性格直爽,富有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与强烈的爱国之心。“卢沟桥事变”爆发时,赵尚武当时在北平(北京)嵩云中学(现五十一中前身)读书。一次,他从学校参加了一个集会回到家里,书包还没放下,就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愤,高声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唱到动情处,还失声 痛哭。他向父母表示,国难当头,想要从军,奔赴前线,参加战斗。当时,他是父母身边唯一的儿子。父母已经年迈,但是,他们深明大义,还是答应了儿子的请求,支持他去参军。这样,赵尚武在天津含泪与父母告别,毅然走上了抗日前线。

离开天津,赵尚武来到山西太原,见到了八路军总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经彭雪枫介绍,他参加了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当时,这个服务团从延安过来,在这里宣传抗日救国。这样,年仅17岁的赵尚武便成为西北战地服务团的一员,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走上了革命道路。西北战地服务团是经党中央批准成立的,归八路军总部领导,主要在太行山一带活动。聪明好学的赵尚武,很快在服务团展露出其过人的艺术才华。1938年春节联欢活动中,当朱德总司令得知他是抗联将领赵尚志的亲弟弟时,握住赵尚武的手,亲切地鼓励他:“好哇,将来打回老家去喽!”

1938年3月,西北战地服务团奉命来到西安,开展以统一战线为主旨的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在这里,他遇见了已分别9年的姐姐赵尚英。在西安时期,赵尚武与战友们一起,演出了抗日题材的话剧《突击》与京剧《白山黑水》等,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一大批爱国青年毅然奔向延安,参加了革命。1938年6月,在延安召开的庆祝建党17周年晚会上,赵尚武和战友们还向党中央、毛主席做了汇报演出,不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西北战地服务团开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演出。在西北战地服务团,赵尚武多才多艺,不仅参加演出,还创作词曲,撰写了《识简谱理论初步》等文章。为了宣传抗日,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奔走在抗日前线。

1942年12月2日,在西北战地服务团转移至河北省阜平县胭脂河畔坡山村时,赵尚武为救护战友的孩子,被追击的日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2岁,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七妹赵尚文

赵尚文是赵尚志最小的妹妹,1921年出生于哈尔滨,并在那里上学读书。赵尚志在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时,赵家经常成为秘密联络地点。每当赵尚志在家中有重要活动,赵尚文就在外面站岗放哨。有时候,为了掩护,赵尚志还带着小妹尚文到一些地方从事革命活动。1935 年,为躲避日寇迫害,赵尚文随父母来到北平,在教会办的从慈小学读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赵尚文随家人辗转到天津,在英租界山东公学读书。不久,她随家人来到香港、贵阳、重庆等地。在重庆期间,她就读于中华职业商社。1939年,她来到西安,与姐姐赵尚英一家在一起。1943年,经人介绍,赵尚文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陕西宝鸡,在十里堡小学教书。抗战胜利后,考虑到父母年纪已大,她辞去工作,经苏州、沈阳等地,最后回到哈尔滨。

建国以后,赵尚文先在哈尔滨铁路一小任教员,1951年转至哈尔滨铁路二小,直到1978年退休。在教育岗位上,她坚持工作30余年,兢兢业业,做过辅导员、工会干部,因工作出色,连年受到表彰,曾荣获哈尔滨市道里区优秀教师、铁路局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赵尚文在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她长期参加有关赵尚志、东北抗联的各种社会活动,宣传抗联精神,被公认为赵尚志亲属的“权威”代表,直至2014年7月21日 因病去世。赵尚文是赵尚志颅骨发现和鉴定的重要人物,积极促成赵尚志忠骨回归故里,参加了赵尚志烈士颅骨的安葬仪式。在这些活动中,她曾会见赵尚志的战友、中央纪委的领导韩光同志,赵尚志黄埔军校同学、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运昌同志,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等军委领导的接见,大家把她誉为“社会活动 家”。赵尚文还为家乡建设做了不少工作,参加了尚志希望小学的奠基和落成典礼等。

外甥李龙

尽管赵尚志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但是,他的后代都能秉承家风,发奋有为。在赵尚志的后代中,笔者因工作关系,与赵尚志的外甥李龙先生接触较多。他是赵尚英与冷波的次子,1965年 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并自愿支援边疆,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工作,先后担任中学历史教员、文物管理站业务人员、市委党校教员(省委党校兼职教员)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直到退休;现为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馆馆员、朝阳市史志办特约研究员、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李龙先生长期从事赵尚志与东北抗 联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发表了《赵尚志年谱》《赵尚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等数十篇论文,出版了《传奇英雄赵尚志将军》与《永远的怀念》等专著,主编了赵尚志将军忠骨回归10周年纪念文集《觅忠魂》与《赵尚志百年》图片集等。

作为历史学家、东北抗联历史的研究者,李龙先生从20世纪80年 代初开始,就以陪同二舅赵尚朴进京、参加为赵尚志烈士冤案平反活动为契机,先后拜访了韩光、李延禄、薛雯、杨光华、朱新阳、于保合、徐文彬、陈雷、李在德、李敏、王明贵等赵尚志的生前战友,积极参加纪念东北抗联的各项活动,并向国家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档案馆、齐齐哈尔博物馆、朝阳市赵尚志 故居等场馆,多次捐赠自己珍藏的赵尚志专题资料和文物。时至今日,他虽年近八旬,依然为了宣扬东北抗联精神而不辞辛苦,努力工作。2016年9月,李龙先生来北京参加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活动,他还随身带来了自己撰写、印制的《尚志家训》一套小卡片,其中写道:

爱国:是根本,是真心,就在我们身边;爱家,爱家乡,爱亲人,爱人民。

气节:是精气神,挺直脊梁,有骨气、不怕死、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也包括不怕打击、迫害和委屈,以大局为重。

团结:团结才有力量。团结要从身边做起,团结一切应该和可以团结的人们,建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奋斗:是行动,是目标。无论大小和巨细,做好每一项事业,做好每一件事情。

奉献:是胸怀,是境界。有大爱,助人为乐和能“舍得”。外敌入侵时,能够不怕牺牲,勇赴国难。

余论:关于家风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风问题,想到了西晋文学家潘岳写的“家风诗”。诗中写道:

绾发绾发,发亦鬒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

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在这首诗中,潘岳虽然没有具体描述自己的家世,而是通过歌颂祖德、赞扬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贵族地主,还是平民百姓,往往都十分重视家风建设。通过父母或祖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形成良好风尚。良好的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家庭长期培 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也是家庭伦理与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十分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家风建设。2015年2月17日,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总书记又语重心长地说,家里那点事“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否则,“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处理,而且要从严处理”。他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篇8:赵尚志简介

“九一八”事变后, 赵尚志被营救出狱, 1932年春, 先后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 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5月, 被派往巴彦, 协助张甲洲整顿巴彦游击队, 该队于1933年初被日寇瓦解。省委把责任全部加在他身上, 并以“右倾”错误, 开除了他的党籍。这并未影响其抗日决心, 10月, 他创建了珠河反日游击队。1934年6月, 该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 赵尚志任司令。1935年1月, 满洲省委决定, 正式恢复他的党籍。此后, 赵尚志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 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兼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行主席, 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等职, 主持东北工作。1940年1月, 因反对“王康指示信”而被永远开除党籍。但没有动摇赵尚志对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 仍坚持抗日斗争。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 宁死不屈, 壮烈牺牲。1982年6月8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根据中央组织部的提议, 给予赵尚志完全平反并恢复党籍。

在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日伪三江省警务厅长田中要次呈报给伪满洲国治安部警务司长谷口明三的《关于射杀原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赵尚志情况的报告》”中, 详细地记录了日伪当局阴谋诱捕、杀害赵尚志将军的全部经过, 其中包括参与围剿赵尚志的日伪军队和杀害赵尚志的凶手以及侦察和围剿的指挥者等情况。

1941年10月, 赵尚志率领姜立新、张凤岐等4名抗联战士组成的小部队, 从伯力出发, 辗转来到了黑龙江沿岸。在苏联边防军协助下, 秘密渡过黑龙江, 于萝北县大马河口附近登陆。之后, 径向西南方前进。经过数日在高山密林中艰难跋涉, 来到了梧桐河上游老白头山东南坡姜把头“趟子房”。赵尚志决定以此为活动据点, 隐蔽等待时机, 准备执行预定任务。小部队战士经常到附近的“趟子房”进行活动, 以发展抗日武装。他们所到之处或进行抗日宣传, 或了解山里、山外形势状况的消息。这一情况很快被日伪特务侦探到了。

12月下旬, 伪鹤立县警务科从伪装成毛皮收购人的特务冯德界处得到有关赵尚志部队自鹤立北部地区侵入, “纠结旧部扰乱后方”的情报。“12月下旬, 匪首赵尚志以下五名突然进入鹤立县梧桐河西北约百华里收购毛皮的王永江、冯德界的山上小屋”。同时, 伪汤原县警务科有情报说:“12月23日, 有穿着日本军服的赵尚志及其部下姜立新、张凤岐及另外3名在汤原县乌德库警防所北64公里处, 绑走毛皮收购人王永孝”。这两则情报伪鹤立县警务科视为“甲种”情报。经过对上述情报的综合分析, 确定其为赵尚志及其部队, 并报告三江省警务厅。

日伪当局根据第一线的情报, 经密谋策划, 决定采取秘密派遣伪装的特务、密探, 潜入赵尚志部队的办法, 将其引诱至日伪军势力范围内, 伺机逮捕或歼灭之。为此, 派出伪鹤立县警察警备队队长夏永昌等25人, 利用冬季讨伐之机, 对鹤立河附近山区进行了持续7日的搜索行动, 但是他们一无所获并没有发现“匪影”。之后, 又调派伪鹤立县警备队警长穴泽武夫等16人增强北部地区的警力。不久, 伪兴山警察署又派出伪装成毛皮收购人的王秀峰等25名特务从梧桐河附近山林地带进山, 作情报联络工作。

1942年1月15日以来, 为了实施引诱抓捕、歼灭赵尚志部队的计划, 伪兴山警察署长田井久二郎 (警佐) , 在现有的特务中选拔出对这一工作“有决死行动”精神的特务, 伪装成赵尚志的部下潜入赵尚志的队伍。日伪特务刘德山被选中。刘德山, 别名刘海峰, 珠河县一面坡人, 时年42岁。奉命伪装成毛皮收购人进入山区, 寻找赵尚志的部队, 企图一举将其捕捉歼灭之。赵尚志为了发展壮大队伍, 未能识破刘德山引诱、歼灭其部队的祸心, 误将刘德山吸收入队, 并委以重任。

1942年2月之后, 特务刘德山没有按约定日期回来报告进展情况, 敌人认为刘可能死了或出现了其他情况。为了查清刘德山情况, 伪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所长李树森 (警尉) 命令熟悉山区情况的日伪特务张锡蔚, 进山打探刘的消息。张锡蔚, 河北省县上仓花窝人, 时年34岁, 梧桐河采金会社采金苦力 (以此掩护特务身份) 。曾在伪满吉林警备第二旅第三团第九连第一排任班长。伪康德二年, 加入伪哈尔滨游动警察队, 1年之后, 转职到佳木斯警察厅任警士。张锡蔚进山后, 到各毛皮收购人小屋转悠, 四处打听刘德山的情况。2月8日下午4点多钟, 特务张锡蔚在梧桐河北方40公里处毛皮收购人姜把头小屋发现了赵尚志的小部队。此后, 特务刘德山和张锡蔚一直和赵尚志生活在一起。2月8日晚, 刘德山按照计划向梧桐河方向引诱赵尚志, 他对赵尚志献计道:“梧桐河警察分驻所警备力量少, 现在正是袭击的好机会”。在其极力怂恿下, 赵尚志考虑良久同意了。决定12日拂晓袭击伪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和警备队, 并作了具体战斗部署。他把人员分成两组:赵尚志、王永孝、张锡蔚一组袭击伪警察分驻所。

2月12日凌晨1点多, 赵尚志带领队伍到达梧桐河北2公里处一独立农家小屋, 这时, 刘德山又进言道:“袭击之前有必要调查一下梧桐河的情况”。赵尚志认为很有必要派熟悉情况的人去侦察一下。于是, 决定派张锡蔚去侦察。张是负责与敌人联络的特务, 他认为机会成熟, 就同意了。他离开队伍后, 立刻跑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报告了。

张锡蔚走后, 由于刘德山经常在赵尚志的左右活动, 赵尚志并没有注意其行踪。他走到赵尚志身后举枪射击, 赵尚志后腰下部中弹, 仆到在地。他强忍剧痛, 抬起手枪向正朝王永孝开枪的刘德山打去, 刘德山当场毙命。凌晨2点30分, 接到报告后, 在梧桐河负责警备任务的伪县警察警备队警长穴泽武夫和伪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所长李树森决定, 利用夜色, 将赵尚志部包围进行抓捕或歼灭, 并立即召集12名伪警备队员、警察组成一支“讨伐队”, 穴泽武夫任队长。2点40分, “讨伐队”在特务张锡蔚带领下, 从伪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出发, 直奔农家小屋而来。当敌人潜行至距农家小屋约400米时, 被赵尚志部发现, 接着就是一场激战。日伪军仓促散开应战, 为了防止赵尚志部的突围, 切断我军的退路, 穴泽武夫带领5名伪警察迂回到小屋后面, 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战斗大约进行了15分钟, 赵尚志和王永孝在身负重伤昏迷中被俘, 8个小时后赵尚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敌人为了证明被诱杀者是赵尚志, 作了如下认定:“1.逮捕后本人自供是赵尚志。2.身上带有赵尚志的印鉴。3.同伙王永孝自供。4.赵尚志的旧部下李华堂及其他降匪3名的认定。5.左眼下3块有月牙形的枪伤。6.相片和他的相貌相符。从前说赵的左眼是假眼, 经证实不是假眼, 据李华堂说, 赵尚志左眼不是正常的, 但有一些视力”。据此日寇判明遇害者就是赵尚志。之后, 他们对赵尚志的遗体进行拍照后, 将头颅砍下, 作为邀功之物, 呈送伪三江省警务厅, 伪警务厅再转呈伪治安部警务司的物件有:“1.赵尚志的首级。2.相片:A.赵尚志上半身像;B.赵尚志全身像;C.王永孝的首级;D.缴获品。3.赵尚志的印章。4.任职信。5.赵尚志携带的物品:手榴弹1个, 皮手榴弹包1个, ‘考尔特’一号手枪一支, 枪套1个”。

在负伤被俘期间, 敌人对赵尚志进行了突审, 他只承认是赵尚志, 并对审讯的伪警官说道:“你们不也同样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却成为卖国贼。我一个人死了没关系, 我马上就要死了, 还问什么?”除发泄之言语外, 一概闭口不谈, 只是怒视着审讯官, 置痛苦于不顾, 显示了不愧为“大匪首”的尊严。

上一篇:关于张爱玲名人短句30句下一篇:低学段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