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24-05-11

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通用6篇)

篇1: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江苏省溧阳市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邱淳曜

【摘要】自2007年村镇银行开展试点至今,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迅猛,对于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真空、支持“三农”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本文在对区域村镇银行经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村镇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对村镇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农村金融;小额贷款;村镇银行;金融创新

引言

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据统计,2007年县以下的存款有10.12万亿,但是贷款额度仅有5.72万亿,存贷之间相差4万多亿。显然,区域金融服务的缺失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在农村地区建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又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缓解农村金融抑制、增加金融供给、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活力。村镇银行凭借其机制灵活的特点得以蓬勃发展,近年来在机构数量、覆盖范围和盈利水平上均有较大突破。但仍存在吸储困难,业务单一,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研究江苏省溧阳市浦发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结合对于其他类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走访,重点剖析村镇银行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力图解决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把如何提升村镇银行的竞争力作为研究的重点。

一、调研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分析

江苏省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属常州市管辖。溧阳市地处长江三角州,属于上海经济区,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2.4万亩,山林32.8万亩;总人口78.15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2011年,溧阳

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03.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人均GDP达到66935元,比上年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5元,增长18.8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1.96。2010年,溧阳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荣膺江苏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2011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4位。

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金融机构护航发展功不可没。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1.8亿元,贷款余额367.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8.8%和22.5%;实际新增贷款72.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44.6亿元。新组建7家农村小贷公司,新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6家。联合举办中小企业银企对接12次,签约7.4亿元,全年新增实质性信贷投资超120亿元。可见金融对溧阳市经济的明显的支持作用。溧阳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优良,信用环境日益改善。江苏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已授予溧阳市“金融生态达标县”称号,3个镇被常州市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命名为“金融生态镇”。

可见,在江苏省常州市范围内,溧阳的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建设发展快、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在省内具有相当优势。从而为村镇银行的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

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为顺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增加县域金融供给,2009年6月28日,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江苏溧阳正式成立。该行是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发起并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其他参与发起的股东有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镇江佳升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州晨远纺织品有限公司、江苏苏浙皖边界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溧阳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溧阳市扬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注册资本5000万元。

溧阳浦发村镇银行自成立起就积极适应溧阳经济发展的要求,践行“立足县域、支持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小、特、优”为方向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服务三农的同时,着重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的力度,将业务聚焦在小微企业单户500万元以下的贷款需求上,并以此作为自身的市场定位。在大力拓展存款业务的同时,该行不断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入。2009年总计发放贷

款20961万元,2010年发放63156万元,2011年1到11月发放81692万元,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达到381户,占全市借有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总数的15%。至今年6月末,溧阳浦发村镇银行贷款客户已超过400个,而平均贷款数额也在200万左右。

凭借着准确明晰的市场定位,至2011年9月,溧阳浦发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107722万元,各项存款余额10084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7604万元,其中投向农业的贷款56000万元。上半年总收入2184万元,实现账面利润680万元。与创业当年比,存款增长150.77%;贷款增长229.65%;存款、贷款市场份额分别增长83.02%和156.25%。而根据走访得到数据,截至今年6月,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约1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月9.6亿元,实现账面利润高达1880万元,注册资本金经过融资也达到1亿5千万元。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水平上,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全省50余家村镇银行中都位居前列。

三、溧阳地区村镇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迎来的机遇

1.农村经济增长前景乐观

宏观来看,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强了对于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相继取消了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预见未来农村经济仍然会获得政策上的大力扶助和支持,农村经济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微观来看,2011年溧阳地区人均GDP达到66935元,比上年增长17.9%,而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5元,增长18.8 %,增速略高于人均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缩小到1:

1.96。这些都说明溧阳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经济增长将会为村镇银行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间。

2.县以下存贷差短时间难以消化

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实际收入与消费水平增长的不匹配,传统理财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农村积累起数额巨大的存贷差。然而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形成了供给不足,需求受抑制的状况。而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县以下巨大的存贷差还难以有效地利用。村镇银行因其资源配置上的调节作用,未来势必会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3.正规金融难以满足需要,农村资金需求缺口大

据估算,我国2.2亿农户中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大约1.2亿户,而正规金融仅仅能满足50%左右农户的信贷需求。而至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资金在15—20万亿元,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和民间资金显然不够,农村地区迫切需要有效的融资途径。小贷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在规模上都受到较大制约,而村镇银行将会在弥补农村资金缺口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

1.风险管控存在困难

风险管控是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正规金融始终不愿深入农村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同样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江苏金峰数你集团控股的溧阳金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可以通过金峰水泥集团着重发展与水泥产业相关的产业链内其它企业作为客户,从而充分了解客户信息,实现风险有效评估和控制。而就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由于面对的客户都是小微企业,一般工商个体和农户。彻底调查每个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难度太大,只能借助社会评价并通过走访了解客户信用状况。无形中增大了村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2.“吸储难”问题难以解决

尽管创立至今溧阳浦发商业银行实现了规模上的快速扩张,不过揽储困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普遍较短。凭借着浦发银行作为牵头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创立初期在当地建立起较高的知名度。尽管与另两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较好,但在与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完全没有优势,反而会出现储户的认可度、社会认知度不够的问题。目前溧阳浦发村镇银行仍属稳健经营,资金压力不大。然而一旦需要增加贷款,扩大资产规模,村镇银行的流动性将要承受巨大压力。

3.利润最大化引发的市场定位偏离

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并不以追逐利润为首要目的,坚持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低于其他中小金融机构,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10%。村镇银行的最主要作用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片面追求高利润必然会带来市场定位上的错误,违背服务“三农”的初衷,加剧金融业的同质化竞争,从而影响区域金融生态。

四、对于溧阳地区村镇银行竞争力提高的建议与意见

(一)建立区域企业信息平台,完善地方征信系统

由政府或独立第三方机构在区域内建立企业真实的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内的信用管理、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减少村镇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二)发展关系型贷款,贷款审批结构扁平化

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往往都是些难以量化,极难传递,为避免在向上传达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流失和失真。可以将审批贷款的责任和权利下放到客户经理身上,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来控制贷款审批权下放引发的道德风险。通过过长期积累村镇银行可以与企业建立起私有的信息档案,真正意义上解决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能提升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扩大存款来源的渠道,实现差异化竞争

对储户群体的定位要与国有银行有所区别,有所差异。在江苏东部农村地区,农民进城务工较多,收入也较高。要重视农村闲散资金潜力,尽可能把这方面的资金动员吸收进来,同时多方面寻求和开辟其它资金来源,尽可能多地引流城镇资金用于三农需求。由于在农村广泛开设网点的运营成本较高,缺少完善的支付系统和理想的吸储品种。因此着重要从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1.加强金融创新,适应农户的金融需求

以溧阳地区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惠民通”工程为例:“惠民通”工程,将小额存取终端放置到地方各村的便利商店,既吸纳了农村地区可观的分散资金,更加提高了主要业务的服务效率。因而,加快打造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自动服务终端等服务设施和提供流动性服务来扩大服务辐射范围是村镇银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部分。

2.尽快开通信用卡,发展中间业务

为了丰富面向农户的业务种类,村镇银行应该积极申请,尽快开通信用卡业务。同时,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各类中间业务,开展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交叉销售,努力提升服务“三农”的效率和水平。

(四)政府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

为了保持村镇银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政府在政策上需要给予更多的的扶

持。人民银行应当积极研究办法,帮助村镇银行加速完善结算渠道,帮助解决支付系统、征信系统方面的问题。并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自主权。另外,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放宽经营区域上的限制,甚至采取上市手段扩大自身规模,同时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关于村镇银行安全性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应急措施。首先,银行本身要有风险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对策,以溧阳浦发村镇银行为例,不仅每一会计期间都提足拨备,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牵头行将按资本金的200%进行救助。另一方面,政府要做的除了加强监管,也可以尝试引入存款保险制度,致力于保障储户个人和中小企业存款者的利益。这对于建立健全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巴曙松—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新金融 2011年01期

[2] 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新金融2011年05期

[3] 姚世祜刘奎杉 —《经济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创业与发展》江苏经济报2011年5月30日

[4] 陈佳昀 —《一剂良方:关系型贷款》国际金融报2009年9月8日

[5] 岳意定 刘蕾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金融经济 2009年20期

[6] 溧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篇2: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10村镇银行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组建难度大,发展缓慢,亟须从源头上加以调整和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

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旦找不到主发起人,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致使这一惠农政策成为空中楼阁,试点县市十分失落。

市场失准:低门槛,高杠杆。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确实很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寻求一定的规模效应,一般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加之主发起人难找,形成了“低门槛,高杠杆”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市场准入难。

布局失衡:抓大放小,弃乡进城。按照村镇银行试点初衷,本应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据对全国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调查分析,除先期试点的六

个省份外,一般机构都设在相对较发达的县市一级,乡镇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呈现出“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县城多、乡镇少”的不均衡格局。

价值失离:嫌贫爱富,弃农逐工。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村镇银行在价值取向上偏离宗旨,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工业行业。

三、政策建议

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建议完善村镇银行试点政策,调整规划,以地区为单元,坚持向欠发达地区、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将试点任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扩张计划进行捆绑,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

承担村镇银行发起任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达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时,要求其在相应的欠发达地区发起成立一家村镇银行,以打破试点乡镇、试点县市层层向上争取无门的难堪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

调整方式:改“发起成立”为“组建成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最终都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村镇银行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支持的是弱势区域、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应当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在部分难以找到主发起人的欠发达地区,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定县市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改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为地方财政出资组建成立。

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而不在于谁发起。因此,不能因

为找不到主发起人而影响村镇银行试点进程,进而影响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和惠民政策的落实。

优化布局:改“抓大”为“扶弱”。根据《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布局,坚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优先原则,充分体现“扶弱”的优惠政策,力争欠发达地区的县市至少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尤其是目前处于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要设立村镇银行,切实解决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坚守宗旨:改“弃农”为“惠农”。为所在区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任何时候都不应动摇。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有关部门应敦促村镇银行履行职能,坚守宗旨。一是量化考核。规定村镇银

行对当地“三农”的信贷投入不得低于70%,吸收的存款原则上应用在当地经济发展上,防止“资金进城”和“农转非”现象的发生。二是价值回归。村镇银行要立足“三农”,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增加金融供给,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那一世范文网

形成合力:改“取”为“予”。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理应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五是

篇3: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和电话采访等方式, 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 从而发现并提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期对此提出政策建议。

一、调查方法

2010年7月至9月, 课题组成员深入全国各地, 对村镇银行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 主要调查方法有:

1、发放调查问卷

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陕西、福建和广州等省市发放300多份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为当地农民及涉农中小企业主。调查问题主要有:被调查者的贷款需求, 贷款用途, 贷款抵押物, 对土地抵押的态度, 对村镇银行的了解程度, 所能接受的最高贷款利率和其他贷款途径等。

2、实地走访

课题组成员分别对深圳市龙岗鼎业村镇银行、赣商村镇银行, 大连市鑫汇村镇银行, 瓦房店长兴村镇银行, 庄河汇通村镇银行和建瓯石狮市村镇银行等村镇银行进行了实地走访, 对各村镇银行的贷款时间、金额、对象、抵押方式、审批程序、金融产品种类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课题组成员还通过实地参观和走访, 对吉林省九台市和陕西省渭南市等地对土地抵押贷款的态度及具体方式进行了调查。

3、电话采访

成员通过电话采访对全国80多家村镇银行进行了调查, 采访内容包括贷款方式、涉农比例、金融产品和经营情况等。

4、网上查询

课题组通过互联网对现有村镇银行的资本构成、金融产品、经营情况和贷款方式等进行了调查, 并了解了国家对村镇银行的支持政策和监管现状。

二、调研结果

1、不同地区贷款需求有很大差别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不同地区农民贷款需求有很大差别, 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地理因素和社会观念有关。总体来说, 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贷款需求高, 以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为主的地区比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地区贷款需求高。

如河北省各县有贷款需求人数比例在43%到83%, 大大高于吉林省各县 (基本为20%, 极少数超过80%) 。这主要由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吉林省, 河北省比邻京津地处华北, 气候较东北温和, 可种植的经济作物较多, 收入高, 投入大, 而且人们思想开放, 投资理财观念较强, 贷款主要用于投资养殖业和村办企业等中小企业。东北地区人们观念较守旧、投资的关念较弱, 使得人们贷款激励不强, 贫困居民贷款主要用于购买种子, 子女上学等, 以小额贷款居多;中等收入的农民安于现状, 无贷款需求;只有少数有投资意向的人会申请金额在10万以上的贷款。

2、农民对村镇银行了解程度较低

由于村镇银行在我国设立的时间不长, 覆盖范围较小, 因此农民对村镇银行的了解程度较低。

如在长春市农安县的问卷结果表明, 只有20%的农民听说过村镇银行, 而在其他地方该比例均未超过25%, 且受访者均不了解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区别, 更不知道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宗旨, 因此农户在需要贷款时也很少会转向村镇银行。而其他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主要面向企业, 提供大额贷款, 且审查严格, 贷款手续繁杂、周期长, 67%的农民表示很难从这些银行得到贷款。因此, 农民实际的贷款途径有向亲友借款、通过贷款公司甚至是地下钱庄等, 贷款公司可帮助需贷款农户简化贷款流程, 并最终得到与银行利率相同的贷款, 但是需交几千至上万元不等的手续费, 而地下钱庄的贷款利率甚至高达30%-40%, 因此对农户来说负担很大。

3、村镇银行广义上“脱农化”现象并不严重, 而狭义上的“脱农化”很普遍课题组成员在对村镇银行的实地和电话采访中得知, 现有村镇银行涉农比例很高, 基本符合其服务于“三农”的宗旨, 但主要面向涉农中小企业, 而农户贷款所占比例较低。

如成员在东丰县某村镇银行得知, 该行贷款业务90%涉农, 但贷款额在十万以下的农民贷款只占9%, 其余91%为中小企业贷款, 贷款额在20万元以上。磐石镇某村镇银行贷款业务涉农比例为60%, 但贷款对象均为大中型养殖场等中小企业, 不受理小额贷款。在贷款方式上, 小额贷款多实行无抵押、五户联保制度, 但大部分为抵押贷款, 抵押物包括房屋、厂房和土地承包费交齐的土地的使用权。

4、各地农民对土地抵押的态度差别很大

受不同地方农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各地农民对土地抵押的态度差别很大。总体来说, 经济较发达, 主要收入来自于打工的地区的农民大多对土地抵押持赞成态度, 而经济欠发达, 人们思想较保守, 主要收入来自于传统种植业的地区的农民大多不赞成土地抵押。

如成员在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市九门自治乡得知, 该地村民多从事牛羊养殖业, 投资后得到收益的周期较短, 受访的村民有60%希望把土地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而成员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西寨乡得知, 该地经济欠发达, 村民多从事传统农业, 以种植粮食作物为生, 受访村民中90%以上的人不愿将土地作为抵押物。

篇4: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以中国村镇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使得中国村镇银行在缓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资金短缺的矛盾、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合法渠道和推动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构建进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提供参考。本文通过概览中国村镇银行方面的研究文献,找出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农村金融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思想从各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针对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其他同类型金融机构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中国村镇银行的内涵及市场定位。针对中国村镇银行性质决定特征的基本原理,分析目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研究得出:中国村镇银行风险控制力薄弱,业务结构较单一,信誉度积累较薄弱,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发展动力;制约因素

1 概述

2006年中国银监会根据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中国农村开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贷款金融组织等金融机构,以探索解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金融体系薄弱导致的“三农”发展所面临的金融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新路径。本文针对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主要运用农村金融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思想进行探讨和研究,力图理清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历史脉络,然后采取问卷调查调研法、文献综合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针对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其他同类型金融机构进行比较,考察和探究中国村镇银行的内涵及市场定位。进一步分析目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中国村镇银行是以面向农村经济发展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其直接目的就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网点少、竞争不充分而造成的融资难问题,从而实现“以增量改革倒逼存量改革,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村镇银行研究方法方面,国外学术界大多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村镇银行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如早在2002年,De Young就采用业务模式就村镇银行发展的市场价值及股份制条件下村镇银行股票收益进行量化研究。当前国外学术界对村镇银行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村镇银行的表面问题,并逐步走向深化。随着国内村镇银行的逐渐兴起,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以日益成为国内学术界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总体来看,上述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但研究方法多集中在定性分析上,这就造成了国内学者关于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经济效益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培育等相关研究缺乏较为充实的数据支撑。

2.1 中国村镇银行综述

2.1.1 中国村镇银行的性质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立足于县(市)以下的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其业务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亟需村镇银行填补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不足。“发起人制度”是指根据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国村镇银行的设立必须由至少一家国内经营效益较好、符合监管条件、经营效益好的商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银行,且该发起银行持股所占比例必须大于等于所成立的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单个股东或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持股比例不能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百分之十,这种由其他银行发起而创建金融机构的制度被称为“发起人制度”。

2.1.2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背景

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源头上看,党和政府关于中国村镇银行的探索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孕育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21世纪初期。总的来看,中国村鎮银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字显示,从2007年3月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到2007年年底中国村镇银行的开设数量已达到19家,截止到2014年3月末,我国村镇银行数量已达到982家。中国村镇银行设立地区,大体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县(市)多城(镇)少”的格局。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省份的特定区域。山东、浙江、辽宁、四川、河南、内蒙古五省市村镇银行设立数量占到了全国村镇银行总数的49%。与之相对比,截止到2013年年底,西部偏远地区省份如西藏自治区尚未建立村镇银行网点,青海省也仅有1家村镇银行,其所占全国村镇银行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2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性因素

2.2.1信誉度积累薄弱导致资金来源不足

中国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经济创新性发展成果具有机构单一、决策效率高等优势,但是无疑是一个仍处于试点阶段的弱小金融机构,不可避免的带有经营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2.2.2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村镇银行风险控制力薄弱

农民收入的不稳定特点直接提高了村镇银行的借贷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仍严重受限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农民生产一旦遭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可能导致颗粒无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丧失偿还村镇银行贷款的能力,大大增加了村镇银行的借贷危险。

2.2.3业务结构单一阻碍了经营特色的发挥

现阶段,中国村镇银行主要业务仍停留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业务上,服务内容与农村信用社、中国储蓄银行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多大差异性。可见,目前村镇银行开展的业务结构比较单一,存贷模式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没有多大差异性,缺乏自身特色。。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问卷调查法。笔者以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为研究主线进行问卷调查设计,发放500份问卷调查,作为此次研究的數据支持。采用结构化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展现给调查对象。此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一些针对村镇银行的消费市场潜在顾客、村镇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分析、影响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一些内外在因素及归纳总结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二,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中国农村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意见、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等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发展问题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针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区域规模、发展趋势等做出一些统计分析报告,另外一些上市商业银行会有一些年度审计报告。

3.2 研究工具

在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和困境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村镇银行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分析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其市场定位,构建村镇银行良好发展的方向和秩序。

3.3 分析结果

发出调查问卷500份,实际回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20份,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及对其进行“SWOT”分析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村镇银行缺乏核心价值;企业信用文化建设落后;金融服务能力较差;营业网点较少;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另外,村镇银行门槛发展比较高;村镇银行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以及中国民众消费习惯的制约等因素,以至都在缓慢的向前发展。

4 数据成果分析

基于中国民生银行具有的中国商业银行的普遍特点和作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行与村镇银行所具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展开对中国村镇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4.1 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资产规模分析

4.1.1 中国民生银行股本结构和资产规模分析

从民生银行所持股的股东来看,居于前8位的是: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4078629247股,占发行股票总数的15.27%;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33586825股,占发行股票总数的4.99%;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51307314股,占发行股票总数的4.31%;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持股905764505股,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39%;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88970224股,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33%;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持股805600038股,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02%;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37955031股,占发行股票总数的2.76%;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98939116股,占发行股票总数的2.62%。同时,民生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银行内部相关业务,大幅度提高银行管理费用的使用效率,从而在保证民生银行总体规模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使管理费用所占营业利润的比例由3.46%下降到2.91%,这进一步反映了民生银行总资产、净利润和管理费用的财务指标数据结构不断优化,总体经营效益的显著提高。

4.1.2 以中国民生银行为发起银行所成立的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分析

与民生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相比较,村镇银行明显存在注册资本少的特点;从民生银行在全国各省会、直辖市等大城市设立的一级分行营业网点的资产规模来看,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所发起的村镇银行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更为显著的是,民生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和股本主体在所发起的27家村镇银行中有24家控股比例达到或超过半数,明显高于民生银行各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本比例,从而确立民生银行在所发起的村镇银行董事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使村镇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发起行的控制之中。

4.2 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市场定位分析

4.2.1 从营业网点来看,民生银行所设立的27家村镇银行存在经营网点少量稀少,经营员工不多等显著特点,其业务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以弥补传统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偏远农村地区金融网点稀少、服务业务单一等问题的不足。

4.2.2 从经营业务来看,民生银行除具有村镇银行所开展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等基本业务外,服务职能已基本覆盖了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等各种金融服务业务。

4.3 数据分析

民生银行经过数年持续不断地对所发起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入,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不断丰富,经营网点逐渐健全,经营效益显著提高。截止到2013年6月底,民生银行所发起的27家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164.68亿元人民币,除去贷款资金和其他债务支出,净资产已突破20亿元人民币,仅2013年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71%。然而,相对于民生银行其他子公司,村镇银行仍然存在着发展速度慢,盈利数额小,增幅相对落后等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目标

5.1.1 缓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资金短缺的矛盾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拓展了农村金融的新渠道,尤其是村镇银行可以为农民群众发放一定数额的无抵押小额信用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服务的空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紧缺的局面。

5.1.2 推动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进程

村镇银行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村竞争性金融市场格局的形成,迫使农村信用社和在村镇银行竞争过程中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扶农、惠农的水平,从而激发整个农村金融经济的活力。

5.1.3 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合法渠道

首先,国家和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设置门槛相对较低,经营方式较为灵活,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金融资本数额情况自主的决定投资或者贷款;

其次,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的创新模式,为农民金融借贷和投资提供合法的渠道,大大降低了农村群众融资的高成本风险;

最后,通过农民与村镇银行的经营互动,激发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从而挖掘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潜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最终达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

5.2 研究结果对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对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中国村镇银行则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低、服务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短缺、风险控制能力弱等诸多问题。然而,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与机遇并存。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树立村镇银行良好信誉形象,打造村镇银行特色服务品牌,提高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建立村镇银行完善监管体系。

5.2.1 树立村镇银行良好信誉形象

①打造企业信用文化,增强企业信誉积淀

村镇银行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使企业职工树立“立足村镇、服务农村”的意识,从而在村镇银行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团体精神,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服务精神。

②增设营业网点、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必须扩大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增设营业网点,“拓展网络功能,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营造干净、整洁、敞亮的服务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村镇银行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服务客户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增强服务对象对村镇银行的信任感。

其次,加强村镇银行员工服务群众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塑造银行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银行职工服务质量,以服务赢得银行客户的信赖。

最后,加快村镇银行现代化升级,保障村镇银行之间、村镇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存兑渠道畅通,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降低人工造成的损失,提高自身业务拓展、开发和运作的能力。

5.2.2 打造村镇银行特色服务品牌

①坚持惠农原则,明确市场定位

打造中国村镇银行的特色服务品牌,必须明确村镇银行“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业”的市场定位,充分利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扶持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始终不疑的坚持惠农的原则,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探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特色发展道路。

②发挥本土优势,坚持产品创新

打造村镇银行服务品牌,必须发挥村镇银行本土优势,坚持走本土化道路。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村镇银行規模小、机制灵活等特点,针对农民群众和中小企业主资金需求规模小、频率高的典型特点,坚持产品创新,开发适合农民群众和中小企业主需求的特色理财产品,从而降低村镇银行资本运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5.2.3 建立村镇银行完善监管体系

①建立完善的村镇银行法律监督体系

在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条件下,有法可依是国家监管部门实现对村镇银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前提。

在立法方面,一方面,立法机关在制定村镇银行监管法律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意识,监管法律的适当的超前性“不仅体现了法律规范的导向作用,也使金融业务的拓展、金融创新从开始就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立法机关可以有效地借鉴国外关于农业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法律,如日本颁布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和美国《1916年联邦农业信贷法》都为各自国家的农业金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加大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首先,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管理金融机构的各自监管职能分工,做到不重叠、不模糊,机构精炼、权责明确,从而实现监管系统联动,监管有力。

其次,加强监管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同时鼓励监管人员探索监管创新模式,实行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监管效果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激发监管人员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

再次,在监管手段上,充分利用当今社会高科技手段,在原有的现场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基础上对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运营风险进行实施监控,并做出客观评估,进而重点加大对资产状况恶化、经营效益低下等不良村镇银行的监管力度,必要时予以停业整顿或宣布破产。

③建立完善的村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对银行员工进行金融知识和风险预防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降低实际操作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二是加强村镇银行与发起行之间的风险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保障村镇银行与发起行之间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机制的畅通。

三是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贷借款的比例规定,即“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

四是在村镇银行日常运行过程中,银行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村镇银行金融业务的风险关节点进行检查和梳理,重点排查金融风险程度高、容易造成银行资产流失的环节,从而将村镇银行风险扼杀在银行内部,防患于未然。

五是是村镇银行管理人员定期对银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预警,对已经无法避免的金融风险应提前制定出应急方案,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元红.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2]姜波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金融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张鸣.浅析村镇银行的“汤水效用”[J].农村经济,2007(7).

[4]阿西夫·道拉,迪帕尔·巴鲁阿.第二代格莱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5]王威,徐倩.当前村镇银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北京辖区为例[J].中国农村金融,2011(7).

[6]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研[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7]李敏.资金瓶颈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为例[J].农业经济,2011(1).

[8]张小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6.

[9]李建英.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2010年第27号.

[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2012年第27号.

[12]王芳.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一个理论框架[J].金融研究,2005(4).

篇5: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专家修订版)研究机构简介] 北京国经研究院是一家专门从事行业信息咨询、提供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专业机构——中心有着多年市场调研经验,服务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行业深度项目研究、市场调研、行业市场预测分析、产品调研、企业调研和行业投资分析的咨询服务

金融产业研究部是中心重点研究部门,凭借多年行业研究经验,与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项目合作及数据共享机制。2010-2015年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态势全景调研报告为研究院今年金融业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报告由具备多年从业经验的国家信息分析师与金融业资深研究人员历时半年数据调研,行业热点跟踪,最终由业内专家审核修订完成。另有69位特邀专家,32位行业的资深实业人士参加了审核工作。报告导读: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支持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特别提出了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势不可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因为今年是村镇银行布局农村市场的攻坚之年。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到2011年全国需完成1027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

本报告将为您解决如下问题:

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背景;

村镇银行的成功案例;

国外银行微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

村镇银行的风险及防范;

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建议等等。

村镇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一种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也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正式向各类资本开放,农村将迎来一支新的支农生力军。但这个改革方案能否成为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一剂“良药”,仍需实践的检验。

在报告的成稿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正文目录

第一章 2007-2009年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村金融战略机遇与挑战

一、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机遇

二、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

三、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未来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30年改革历程

一、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三十年

(一)1978年—1993年:重建农村金融体系

(二)1994年—2002年:“三驾马车”偏离农村

(三)2003年—2005年:农信社改革路向何方

(四)2006年至2008年:农村金融改革破冰

二、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及深化改革路径

三、农村金融改革路线图渐显

第三节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美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二)法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三)日本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四)印度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五)国外经验对我国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启示

二、国外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

(二)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

(三)对我国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第四节 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中的障碍和问题分析

一、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目标

二、目前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障碍和问题分析

三、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现存问题的根源所在 第五节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金融改革的失位

二、信用体系的缺陷

三、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四、农村金融供需失衡

五、农村金融产权制度不合理

六、正规金融机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金融风险较高 第六节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改革分析

一、改革的性质;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二、改革的形式:从单一存量改进到引入多元增量

三、改革的路径:从强制到诱致

四、改革的动力:从风险化解到“三农”发展

五、改革的绩效:从阻力重重到利益一致 第七节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为金融市场一支奇葩

二、农村金融两难:贷款难还是放贷难 第八节 外资银行蜂拥“下乡”分析

一、外资银行转战农村金融市场

二、外资银行与三农渐行渐远

第九节 2008年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大盘点

一、理念创新

二、机构创新

三、机制创新

四、产品创新

五、服务创新

六、社会责任

第二章 村镇银行发展背景分析 第一节 经济环境 第二节 监管环境

一、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村金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银监会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计划

三、2010年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工作重点 第三节 同业环境

一、外资银行抢先成生力军

二、大中银行探路连锁模式

三、中小银行成为主力银行

四、小额贷款公司运行良好

五、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蓄势待发

第三章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村镇银行概况

一、我国村镇银行产生的原因

二、国内村镇银行分布状况

三、国内村镇银行基本特征

第二节 村镇银行的独特性与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村镇银行资本结构模式

一、股份型

二、合作型

三、国有独立经营型

四、大型商业银行控股型

五、外资控股型

第四节 中外资村镇银行经营优劣势对比 第五节 村镇银行目前存在问题

一、村镇银行与发起行独立性问题

二、村镇银行可能成为农信社简单转型

三、配套政策不到位

四、政策规定不明晰

五、缺少相应政策扶持

六、保障机制不健全

七、市场定位差异性突出 第四章 村镇银行界定与特点 第一节 村镇银行设立条件

一、村镇银行成立背景

二、村镇银行设立条件

三、村镇银行筹建与开业 第二节 村镇银行内涵与特征

一、产权结构

二、治理结构

三、经营目标

四、经营特点

第三节 村镇银行开展业务类型 第四节 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关系

一、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要求不同

二、市场定位不同

三、服务对象不同

第五节 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优势互补 第六节 村镇银行与农村合作基金会区别

第五章 我国村镇银行效率分析 第一节 我国现有村镇银行的发展 第二节 村镇银行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三节 约束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村镇银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第六章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分析

第一节 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基本因素分析

一、村镇银行发展内部因素分析

二、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选择

一、村镇银行业务市场定位

二、村镇银行如何布局选址

第三节 股东经营农村金融历史比较 第四节 中外农业金融体制比较 第五节 经营方法比较

第六节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比较 第七节 风险承受和风险控制能力比较

第七章

村镇银行运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策略 第一节 村镇银行运营机制理论分析

一、村镇银行成本收益分析

二、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理论分析

第二节 村镇银行开发农村信贷市场 策略

一、村镇银行面临市场环境分析

二、村镇银行信贷业务拓展 具体策略 第三节 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科学村镇银行制度

二、强化风险管理

第八章 村镇银行主要信贷产品与典型业务模式分析 第一节 当前我国村镇银行开展 主要业务

一、农村信贷业务总体情况介绍

二、针对农村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三、针对农户信贷业务

第二节 典型农村信贷业务模式及产品分析

一、联贷联保模式

二、信用共同体模式

三、农业订单贷款模式

第九章 中、外资村镇银行存贷案例分析

第一节 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存贷状况及结构分析 第二节 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存贷状况及结构分析

第三节 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与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经营特点对比 第四节 中资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偏移”问题

第十章 国外微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微金融发展的成功案例

一、印度

二、孟加拉

第二节 国外微金融对中国的启示

第十一章 村镇银行的风险及防范 第一节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种类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风险

三、信用风险

四、操作风险

五、市场风险

六、法律风险

第二节 村镇银行信贷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政策风险的防范

二、环境风险的防范

三、信用风险的防范

四、操作风险的防范

五、市场风险的防范

六、法律风险的防范

第十二章 我国农村村镇银行的政策性建议

第一节 政府应出台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配套政策

第二节.村镇银行利用自身的特殊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第三节.政府在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市场建设中应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 村镇银行本身应不断提高信誉等自身建设

第十三章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策略建议

第一节 放开利率政策,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第二节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对象 第三节 加快农村信用体制建设,完善农村保险机制 第四节 实施严格的风险控制,提高员工素质 第五节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方式

第十四章 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第一节 发展趋势

一、体制外变迁

二、市场化变迁

三、诱致性变迁 第二节 发展建议

一、注重村镇银行的选址

二、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

三、村镇银行应持审慎经营的原则

四、加快村镇银行的制度创新

五、加强监管有利于村镇银行稳健经营

六、立足县域可以更好地服务三农

七、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八、适度地引入外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九、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

第十五章 典型成功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包商惠农村镇银行

一、包商惠农村镇银行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开办情况

(二)业务经营情况

二、包商惠农银行可持续性分析

(一)宏观环境及SWOT分析

(二)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三)政策建议

第二节 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 第三节 甘肃庆阳瑞信村镇银行 第四节 国开行村镇银行 第五节 农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六节 民生银行村镇银行 第七节 汇丰银行村镇银行 附录:图表

征 订 协 议

甲 方: 乙 方:北京国经天纵信息咨询中心

地 址: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

邮 编: 开户名:北京国经天纵信息咨询中心

电 话: 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黄村支行饮马井分理处

传 真: 帐号:0 9 0 3 0 2 0 1 0 3 0 2 0 0 0 3 4 4 1

电子邮箱; 负责人:金蕾*** 010-69231942

一、乙方为甲方提供《2010-2015年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态势全景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二、《报告》协议金额 □精装文本6600元 □电子版5800元

数量: 金额:

三、甲方和乙方的权利和责任

1、乙方保证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准确性,但不负责甲方因使用信息所产生的任何责任和影响。

2、甲方签定本协议起,依据甲方享有的会员级别享受乙方提供的部分免费服务。

3、报告版权归乙方所有,仅供甲方内部参考使用不得对外发表。

四、《报告》的交付方式及时间

甲方将征订协议填写完毕后传真至乙方并及时办理款项,乙方收到款项后24小时内寄出发票及报告。

特别声明: 订购本中心报告后,即可享受VIP会员服务

甲方盖章: 乙 方盖章: 甲方负责人:

甲方经办人: 乙方经办人:

篇6: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其宗旨是“支农、支小”。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其性质属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村镇银行还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1.2发展历程

近年来,虽然农村金融服务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由于多种原因,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启动迟、进展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农村金融服务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学习借鉴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村镇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的经验,征询了中农办等有关部门建议,最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村镇银行应运而生。

在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活跃的组成单位。自2007年3月国内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截至 2009年9月末,全国已经有13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有1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50.9亿元,其中村镇银行是50.4亿元,占99%;存款余额159亿元,村镇银行是157亿元,占98.7%;贷款余额126亿元,村镇银行是123亿元,占到97.6%;1-9月,共实现盈利9489万元,村镇银行9092万元,占到95.8%。

1.3主要模式

1.3.1孟加拉村镇银行简介

孟加拉乡村银行源于 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默罕默德·尤努斯博士的小额信贷试验, 1983年被政府允许注册为民间银行。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博士亲眼目睹了家乡人民的生活疾苦, 为了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的境遇,他立志帮助他们,他把自己的 27美元借给了42个贫困农村妇女,从此小额信贷便诞生了。从借贷27美元给42个赤贫农妇起步, 开始创建孟加拉乡村银行,用了30年时间,发展成为组织遍及全国的金融机构,拥有400万借贷者(96%为妇女)、1277个分行、12546名员工、贷款-1-

总额达40亿美元的庞大银行网络, 服务于全国64个地区的68000个村,而还款率也达到97%以上。帮助了数百万人口成功脱贫。2006年, 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同时也完成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证明:穷人更讲信用。

1.3.2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具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构。其主要特点为:第一,孟加拉乡村银行专营小额信贷, 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存款、贷款、保险等小额信贷金融服务,贷款对象以穷人为主,多为贫困群体,主要是农村贫困妇女。第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本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以及成员储蓄。第三,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组织系统由银行自身的组织机构和借款人组织机构两部分组成。银行自身的组织机构分为四级, 即总行-分行-支行-营业所。借款人的组织机构分为三级,即会员中心-会员小组-会员。其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农户自助组织,通常按 30-50人组建一个中心, 5人为一个小组。中心有定期的每周中心会议制度,即时交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会员小组,小组成员都需要取得以下共识:承担在其他成员发生还款困难时相互帮助的义务,即如果贷款者无法按期还款,则中心小组成员共同承担风险,其他成员负有相应的连带还款责任。第四,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额度由成员个人所在小组的表现、个人在乡村银行的总储蓄额及个人意愿决定,总额度不低于个人储蓄总额的150 %。还款期限可选择按周或按月还款。对按期参加活动、按期还款的,其贷款额度逐步增加;反之则递减。第五,孟加拉乡村银行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发放无抵押、短期的小额贷款,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购买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银行股东。

1.3.3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成功的经验总结

第一,以穷人为对象 提供以免担保贷款为主体的综合服务

小额信贷首先是信贷额度小,需要这种资金的人一般是穷人。其次贷款只能是

免担保的,并且为了提高贷款偿还率,就必须围绕小额信贷开展吸收存款、办理保险、选择发展项目、进行教育与技术咨询等综合业务,以提高贷款对象的还贷意识和能力。

第二,以自愿为原则 建立穷人自己的组织和相应的运行机制

孟加拉乡村银行是非政府的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自愿参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责任连带、高效运行的特点,小组和中心会议制度提高还款率,同时也增加穷人自身发展的社会支持。第三,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建立依赖于市场化经营的组织体系

尽管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都有政府支持,但以NGO为主体,以金融市场规则为基础独立运行是其基本特征和当前主流。

第四,以政府支持为前提 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孟加拉国不仅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态度和政策上是宽容和支持的,而且村镇银行始终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对乡村银行的合法性和资金支持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第五,乡村银行贷款产品多样且功能上不断创新

从最早开始为穷人们提高生产性贷款,到后来不断挖掘穷人贷款需求,开始重视消费性贷款,并且推出了具有人性化多样性的消费性贷款,以其优惠的贷款期限与灵活的利率水平,深受成员的欢迎。比如住房贷款、教育基金、养老基金等等,为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水平的提高,指导成员投资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第六,乡村银行培养了一批素质和效率高的工作人员团队

每个基层工作人员要在每周走访两次所管辖内的贷款成员。乡村银行第二代总体系统引进绩效“奖星”制度后,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乡村银行的成功。

4.前景分析

4.1村镇银行将成为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突破

由于小企业自身特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开展小额贷款的经验表明,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村金融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比较适合于消除绝对贫困;同时对贷款者而言,小额贷款兼具坏账率低、收益高等优点。

不同于大多数金融机构重大轻小的情况,定位于农民和小企业贷款的村镇银行,贷款门槛较低,贷款额度小,致力于解决小企业的切身问题;并且其重大意义被国内外的成功实践所证实。因而,在这一金融机构创新过程中政府、村镇银行和小企业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加强风险控制。相信只要措施得当,村镇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4.2村镇银行将成为改善“三农”问题的润滑剂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农户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金融的需求都与日俱增,在广大农村地区,我国的农村金融长期不能够满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使他们陷入贷款难的境地,潜在地损害着他们的利益和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村镇银行就是顺应这个需求产生的创新性金融产物。

村镇银行的建设立足于“三农”,是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它的成立是国家站在农民权益保护的立场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决策,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金融体系问题的创新之举,也是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的必经之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

4.3村镇银行将成为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上一篇:十岁生日致辞简短下一篇:企业文化——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