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2024-04-16

通信工程设计标准规范(通用6篇)

篇1:通信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工程项目设计规范

1.了解将要设计项目的名称,做到心中有数,要和立项文件名称对应起来;

2.做好出发前的准备。既然已经清楚知道将要设计的项目,那就要做好设计前准备,其中包括最常用的计量车、文件夹、笔(最好铅笔)、望远镜等,必要时按情况而定再拿上特别项目需要的制定工具;

3.领导批准以后省时省力的完成设计任务,做到万无一失

4.设计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2)

3)

4)

5)施工地点附近街道名称,要求东西南北都要标注,找好参照物; 施工地点整个轮廓表现出来,方便施工; 小区(村内、街道)小路、岔道尽可能的表示出来,方便施工; 在图纸上体现杆路、管道出自哪个单位,是否需要新建杆路、管线; 要求做到量出楼(户)间距、楼宽、单元间距、杆距(井距)、路宽、引上(引下)距离,标注余留;

6)很多小细节做到不要遗漏:如何过路、光交箱选址、布设光缆(电缆)方式(架空、管道、墙壁钉固、铁丝吊挂等)、光缆接入方式等;

7)用料统计。根据已画好的图纸进行用料统计,光缆要在图纸的基础上适量增加,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够再出现设计变更。

5.图纸部分。尽量把图画的大些,方便干活;图纸尽量规范,完美,特殊符号进行标注,工程量进行统计,工程名称要求与立项文件上一样

6.画完图纸交给上级领导过目,无误以后交由立项。

7.注:手工图纸予以保留,存档,以备不时之需,后续查证 以上不代表公司观点,纯属个人看法,如有错误,敬请提出指导,加以修正,谢谢。

篇2:通信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一、确保工期进度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1.熟悉工程施工图纸,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 2.根据工程施工的范围,组建相应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3.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4.做好对工程施工队伍的选择工作,并对企业的业绩、资质进行考察、审核。

5.做好建设单位采购的定牌,定厂物资以及自行采购物资的供货计划。

6.做好与移动、土建总包装饰之间的协调工作。

7.积极与土建总包单位装饰单位联系、协调、安排好各分包单位用水、用电条件,提供高位作业的作业台。8.配合好本专业施工所用的设备和计量器具。

9.配合涉及单位在施工前期对工程图纸进行的审定、修改工作。10.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由材料主管人员进行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等的检查,不合格产品及时退出现场。

11.严格按照正确的施工图纸施工,不得擅自修改施工图纸,图纸修改时,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有关人员认可后,方可进行图纸修改。13.按照施工顺序密切配合装修公司施工进度,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弱电项目施工的周、月,季度计划。

14.对隐蔽工程及时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复查、报验、签证工作。

15.现场使用的检测仪器,须在有效的检测周期内,并具有检测合格标志和合格证。

16.做好弱电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标高、坐标、尺寸、位置等复合记录。

17.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做好施工协调配合工作。18.提供进入各系统器件的原理图以及接线方式,提供智能设备及通讯接口等技术文件及图纸,并积极进行技术配合。

19.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尽力做好各项工程的产品保护工作。20.组建一个有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协调调试工作小组,制定针对性的调试方案。

21.组建一个工程项目交付前的工作小组,实施工程项目交付前的具体事宜。

22.工程项目各专业技术人员、资料员,做好工程项目技术资料的交付工作。

二、确保工程质量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制定弱电安装工程质量目标。2.分项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3.分项工程单位工程质量达到优良。4.建立弱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5.建立弱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岗位管理。

6.施工前,对进入现场施工的各专业人员进行一次“质量第一、预防

– 为主”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7.各专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8.施工前,对弱电安装工程施工有关人员进行施工图设计要求标准的交底工作。

9.按照创优的目标,根据施工各个阶段,编制相应的针对性措施。10.坚持执行每道工序施工前的质量要求交底,明确质量的标准。11.贯彻落实施工班组自检,施工管理人员互检,专职质量员转检的三级质量检验制度。

12.施工中产生的质量缺陷,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限期整改,落实实施整改人员。

13.工程项目管理,现场配备专职质量员,实施工程质量的坚持,监督指导,评定等职能。

14.制定经常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15.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弱电工程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填报材料(设备)报验单,待监理工程师检验;对不符合要求的物资及时退出场地。

16.禁止与工程无关人员进入工地现场。

17.在实话管道焊接等施工前,及时落实好动火证的制度,办理好手续,落实好监护措施。

18.加强对施工周围环境的管理,施工中不准入上朝下,向外乱抛铁丝,材料,工具等,一旦发现,采取罚款处理。

19.组建一个竣工工程质量达标的检查小组,按照标准、要求,事实

收尾、整改等事宜。

20.做好弱电安装工程质量记录、评定等资料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报上级部门核验。

21.按规定的要求,落实好竣工保修,服务等工作。

三、确保工程质量的施工产品保护措施

1.按材料设备需用计划,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安排分批进场。2.计划好进场材料,设备的放置场地,进行分类堆放。

3.对进入工地的弱电设备及器材,设立专门的便于防水、防火、防盗的存储空间。派专人看管,收发并认真做好收发记录存档。收集全部产品成本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有关证书存档。

4.对于暂不使用的、易腐蚀的材料、设备,安置在材料仓库内,设专人管理。

5.预埋,预留施工中,未经主管人员认可,不得任意锯割机构钢筋,必要时经主管人员认可后方可施式。

6.管道安装时,先安装固定支架,后安装管道。

7.进入装修前,对管、槽安装的标高,位置及尺寸进行检查、复核,及时调整偏差。

8.在吊平顶部施工时,严禁用力敲击,推拉主吊顶龙骨。龙骨未安装前,吊顶内的安装施工应已经结束。

9.对安装的各专业系统从下至上进行检查收尾,整改。完成一部分移交一部分。

10.各专业系统调试前,对所有的走线、接线等进行全面的检查、落实好实话调试的措施。

11.在建筑装修的平顶、墙体、门窗、地板等部位施工,施工人员应用干净的防护手套进行施工,产生污染后及时清除,在有木板施工部位严禁将硬物倾倒在地板上,应转进盛器内,应用软垫物资包扎好梯脚。

12.全面通电调试时,安排好各层管理人员,实施好调试工作。

四、主要施工安全措施

1.组建现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2.施工前对进行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一次专业性的有针对必安全教育,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以进行施工。3.制定施工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

4.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办妥各种有关安全防范手续。

5.查询、消除、防范现场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事故隐患。

6.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员,行使检查、监督指导等职能。7.施工前,用签发施工任务单的形式,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签发手续。

8.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施工人员必须持有效的操作证和特殊工种操作证上岗。

9.自觉遵守施工现场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施工班组坚持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记录,一周一时讲评活动。

10.对施工所用的电器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登高梯、脚手架等,使用前经安全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11.对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源能上能下,按照不同的施工环境,架空绑扎至设备,不得随意乱拖、乱拉、乱接电源线。

1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禁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对教育劝阻无效的违章人员,及时清退出场。

13.进入工地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以及出示出入证。

14.严格按照二级动火证的规定,落实好动火使用、监护、检查、清理等措施。

15.各工种指定针对性的通水、通电、通风实验的安全措施。

五、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组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2.开工前,向工程施工的各专业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文明施工的教育。3.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整理好堆放机电材料、设备的场地及施工操作地场所。

4.按照文明工地的有关要求,制作各种接点图,网络图等形象图表,布置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广告。

5.施工现场指定一名针对弱电工程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的管理员,实施文明施工管理的职能。

6.按照工程材料、设备需用计划,分期、分批组织进场,按规定的范围分类堆放、作到堆放整齐,挂牌标志。

7.自觉遵守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规定,接受建设单位、总包以及其他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置、检查。对检查中提出的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整改。

8.严格文明施工管理,实行条款责任制,对现场环境、办公室及宿舍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9.组织进行每月一次的文明施工管理检查活动,并实施奖惩制度。严格执行“落手清”制度,每道工序结束后,作到工完料尽场子地清。10.施工现场的废料、杂务用打包、打箱的方法,堆放到废物集中场所。

11.根据调试交付阶段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各施工部位剩余物资的整理、收集、清退等工作。

12.由建设单位提供或自行采购的物资,分别妥善放置,并做好移交工作。

13.对施工现场通水实验后的积水及时清理。

篇3:通信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由住建部2015年11月12日发布的GB51158-2015《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取代了工信部发布的YD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笔者将GB51158-2015与YD5102-2010进行了全面对比,现行规范除将YD5102-2010中维护部分内容删除外,其余标准无变化。由于现行光缆线路工程标准带有原明线线路标准的深刻烙印,长期以来,对光缆线路工程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浪费。有必要对架空光缆线路工程现行规范与原明线线路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以纠正规范带来的错误,减少工程难度和浪费。

1 架空线路工程标准的历史回顾

在光纤通信之前,有线通信传输线路多是采用的电缆和明线(铜线、铝线、铁线)传输介质,根据电缆和明线传输的特性制定了相应的工程建设标准。

从1982年建设国内第一条8Mbt/s光缆市话通信工程起,至1988年开始“八纵八横”干线光纤工程建设期间,我国还未来得及根据光纤传输的特性制定建设标准,而是借鉴国外建设的经验和原明线线路的相关规范(如《农村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6-1984《长途通信明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开展光缆线路工程建设。直到1991年才由邮电部发布YDJ14-1991《长途通信干线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该技术规定中杆路和架空线路部分沿用了明线线路的相关标准。1995年7月邮电部发布YD5006-95《本地电话网用户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在杆路和线路两部分,继续沿用了明线线路工程相关标准。根据十多年来光缆线路工程建设的经验,对YD5006-95进行了修改,于2006年信产部发布YD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YD/T5138-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但是,“2005版本”规范在杆路和线路两部分仍然沿用了明线线路的相关标准,致使现行标准带有明线线路标准的深刻烙印。由于国家机构调整,原工业与信产部合并为工信部,并由工信部发布YD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21-2010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现行规范由住建部发布GB51158-2015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51171-2016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然而,明线规范的烙印也延伸到现行规范之中。

经过长期的架空光缆线路工程建设证明:由于光缆的物理特性和电气传输特性,在杆路、线路建设中,不需要明线线路所需的苛刻条件,只需要确保光缆的安全,就能够实现可靠通信。因此,应当对架空线路工程相关标准进行历史的回顾和科学的分析,以利于客观的、科学的开展工程建设。现将杆路、线路相关标准做如下分析。

2 明线线路与光缆线路的比较

2.1 电信号传输的比较

明线线路是模拟载波通信的电信号传输介质,平行线对间分布参数(如电容C、电感L)的存在将造成信号传输频率特性的畸变或叫做衰耗峰,如图1所示。

明线线路交叉间隔区为:4-8-16-32-64-128-256间隔区,无论哪种间隔区,标准杆距均为50m。《农村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规定:交叉间隔是组成交叉区的基本单位,标准交叉间隔长度为100m,由两档50m杆距组成。如果遇特殊地段的长杆档,在杆面上不能做交叉时,应当在满足交叉间隔的位置做空中交叉。由此可见:明线杆路中50m杆距是为了配置交叉的需要,为了满足电信号传输的需要。光缆线路不需要做交叉,多条光缆捆绑架设也不会发生缆线间的相互串扰。因此,光缆线路不应受50m杆距的限制。

2.2 杆路负荷的比较

明线杆路满负荷是按重负荷区设计的(重负荷区的定义为:线路上冰凌等效厚度15mm、结冰时温度一5℃、结冰时最大风速10m/s),即在冰凌区杆面程式为5层8线担40条3.0铜线加风荷载为满负荷,如图2-a所示。

在同样自然条件下,明线杆路的负荷要远大于光缆杆路的负荷。《农村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对长杆档定义为:70m、80m、100m、120m、150m。在明线线路中都可以采用150m长杆档,因此,在轻、中负荷区光缆线路工程中,应不受50m杆距的约束。山区经常必须采用的“飞档”,如江安县两处跨越长江700m的大“飞线”已经有力证明:光缆线路应不受50m杆距的约束,应以满足杆路负荷、确保光缆线路安全为确认杆距的基础(图2-b所示)。

2005年在编制YD5102—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时,对杆距进行了调整,“一般情况下常用杆距为50m”,并对长杆档作了规定,6.6.7款中规定:吊线规格为7/2.2时,轻负荷区杆距≤150m、中负荷区杆距≤100m、重负荷区杆距≤65m。附表1于下。

从表1可见:YD5102—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已经突破“一般情况下常用杆距为50m”的限制,且在表6.6.7规定的杆距内不做正副吊线跨越装置。长期以来一些设计文件中规定“150m飞线必须做辅助吊线”的错误误导了工程建设者,今后的光缆线路工程建设中应当予以纠正。

2.3 线路垂度的比较

杆面程式为5层8线担的40条3.0铜(铝)线,必须确保垂度基本一致(如图2-a),使线对间的近(远)端串音防卫度达到设计要求,才能使各线对实现正常通信,如图3所示。

在明线线路工程中,调整线路垂度是一项精细的技术工作,要求同一对线两线间垂度偏差小于1.5cm、不同线对各线间垂度偏差小于3.0cm.。如果杆距太长,很难做到各线对间的垂度一致,造成相邻线对的近(远)端串扰防卫度不合格,严重时会影响全杆线路通信质量。

由于光缆的特性决定,即使多条光缆捆绑架设(如工程中常用的加挂),也不会造成光缆间的相互串扰。因此,光缆线路吊线垂度是为了确保线路与地面的距离在安全范围内(如跨越街道、公路,要求线路与路面的最小垂直净距不小于5.5m),这与明线垂度标准是有本质区别的。

3 关于架空线路与树枝的间距

3.1 明线与树枝平行间距2m的必要性

长途明线线路裸露在野外空间,容易遭受各种干扰源的影响。特别是线路两边的树枝,如果靠近或接触线路,当雷电、风雨发生时,树枝可直接将不断变化的地电位传导到线路上,影响明线线路上的正常通信。同时,树枝与明线的摩擦将产生噪声干扰,也会影响明线通信。如果沿途有多处树枝与明线接触,严重时可造成全线路无法通信。

3.2 架空光缆与树枝的间隔距离2m应修正

GB51158-2015《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架空光缆在郊区与树枝的水平净距2m。

该项标准在建设工程的实际中不具备普遍的可行性。因为,在丘陵、山区建设光缆线路工程,光缆路由几乎都在树林(或森林)中穿行,如果按该项标准(光缆与树枝平行间隔2m)执行,光缆线路将无路可行。该项标准在建设工程的实际中不具备必要性,因为,本项规定带有原明线线路标准的烙印,明线如果接触(或下雨刮风时接触)树枝,将使明线线路产生地气干扰影响通信传输;光缆本身具有很好的绝缘和屏蔽性,只要树枝对光缆不发生极端的破坏性(拉断光缆等),树枝不会影响光缆的传输性能。

光缆与树枝的垂直净距2m,不具备可靠性。一般7m杆线路,光缆离地面距离约5.5m,也就是说架设光缆时线路下的树枝高度为3.5m,有的树木可能一年的生长速度就会大于2m,随着时间的增长,光缆下的树木将对光缆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4 调整相关标准的建议

4.1 取消50m杆距限制

在轻、中负荷区取消50m杆距限制,以确保杆路稳定安全为前提,一般情况下取杆距不大于100m。

4.2 取消长杆档(飞线)辅助吊线

大于150m的飞线档,采用7/3.0吊线程式,事先在地面将光缆与吊线绑扎后牵引上杆。为确保人身安全,不允许长杆档挂挂钩,取消长杆档(飞线)辅助吊线。

4.3 放宽吊线垂度

明线垂度标准直接影响传输指标,光缆线路的垂度以安全可靠、工艺美观为基础。过路杆档应增加电杆高度,确保线路与路面的垂直隔距不小于5.5m。

4.4 取消与树枝水平净距2m限制

篇4:实现通信工程监理日志的规范化

关键词:监理日志;存在问题;规范化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监理日志是通信工程监理工作的外在表现,它记录了监理人员在实施监理工作时的工作内容,它真实的反映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方、监理方以及施工方等对合同的履行情况,是最客观的工作证据,同时也是监理人员工作业绩和工作内容的直接表现。

一、监理日志记录的情况

(一)监理日志记录人员不集中。部分监理单位在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记录时,一个项目对应一本监理日志,并且由驻地监理工程师或者是不同时间到达工地的监理人员在监理日志上进行记录;有的监理单位一个通信工程项目有多本监理日志,凡是参与监理工作的员工都可以进行记录。

(二)监理日志记录的内容有残缺。部分监理日志记录的太简略,不能准确的传达信息。譬如:日志上只标记“今天没事”、“今天放电缆”等内容,相似的日志记录方法无法达到档案资料的要求。监理日志一定要每天都更新,每天一张,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比较多时,也可以用多张。有些监理人员把好几天的记录内容放在一张上,缺少必要的天气、温度、填写人姓名等。

(三)监理日志要点不显著。有些监理日志只含有天气、气温、平常的施工情况以及事故发生情况等;有的在监理日志上仅记录不同的时间点的施工内容,缺少监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甚至还有的把监理日志作为工作日志或者是生活日志来使用。

二、监理日志的作用

监理日志不仅是工程监理档案资料,而且还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活动的原始记录。它存在于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详细的写下了施工过程中的大小事情。具有记录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的责任,是监理过程中重要的工作文件。

第一,监理日志反映了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业主方和承包商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及费用有分歧时,可以用监理日志予以证明。在这个时候,监理日志是最有利的证明材料。此外,监理日志是监理活动中最原始的记录,有时候工程争议只有在监理日志中才能得以解决。第二,监理日志可以反映出监理工作的质量。通过监理日志可以反映出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组织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管理公司的整个管理能力。主要是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监理人员剖析过程、处置结果以及反馈情况等能充分反映。

因此,监理日志不只是监理规范强烈要求要做好的监理资料之一,同时也是监理人员、监理单位工作质量的外在表现。但是,很多监理人员和监理公司的领导人员认为监理日志还不及其他监理文件资料重要,没有意识到监理日志的重要性,造成监理日志至今还不规范。

三、实现通信工程监理日志规范化的办法

(一)监理日志应该有的部分:第一,施工的气象条件。涉及到天气情况、风力大小以及温度高低等。由于很多气象条件会和工程质量的控制息息相关。譬如在把混凝土倒入模型时,混凝土保湿养护、初期硬度、拆模强度等施工活动都和气温、风力、雨量有紧密关系,与此同时,大雨还会对深基坑施工有影响等,因此一定要把气象条件清晰的写下来。第二,施工情况描述。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进度、施工人员安排及科学的提议等,都要写在监理日志上。第三,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采取建议等情况,其中包括隐蔽工程施工、验收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处理办法(参与人姓名)。当监理日志记录的是质量问题时,应该详细写下解决情况、处理验收是否达到标准、参与验收工作人员情况,从开始到最后都要写清楚,方便以后的查看。第四,各种标准、检查以及抽检试验等情况。第五,施工现场用料、设备买进以及检查情况(针对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要详细的写下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第六,施工场地例会情况。第七,资金控制。要详细记录改动、出入境许可证的发生以及次数。第八,核阅、审查记录。

(二)执行以下原则:第一,语言简洁,用词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和标准文字。第二,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记录时,要相应的写下发生状况、发生原因、解决办法、处理结果,要完整的记录事件的整个过程,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闭合。第三,对于一般问题的记录,监理组长或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的记录要相互照应,要互为辅助证据;对于重要问题的记录,总监理工程师、监理组长或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的记录要遵循自顶向下、全面的原则,保障互为辅助证据,最终建立三级记录的互证链条。第四,严禁造假,同时确保日志的及时性。一定不准许改动日志或者是“造”日志,形成当天日志,当天完成,当天提交的好习惯。

(三)健全对监理日志的管理。监理单位要增强认识,强化监理日志的管理。拟定有关制度来健全对监理日志的管理。对监理日志的管理应该按照以下原则来执行:第一,形成等级审查制度。监理人员每天记录的监理日志交由驻地主任审阅并核查,并签名确认;驻地主任记录的监理日志交由总监理工程师审阅并核查,并签名确认。第二,形成建立日志核查制度。监理公司技术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抽查工程的监理日志记录和管理情况,从而逐渐提升监理日志的水平。第三,形成奖罚分明制度。奖励那些长期以来一丝不苟记录监理日志且记录内容真实、完整的工作人员以及监理日志管理较好的项目,而对于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人员要给予适当的批评或处罚。同时将是否能记录好监理日志纳入监理人员考核的指标中。

综上所述,监理日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档案资料,是监理工作的重要的原始记录,参与项目的所有监理人员都应该严肃对待监理日志并进行及时记录,从而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社会竞争力,同时还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监理日志能够充分体现监理单位的整体素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监理日志质量的高低,监理日志还能反映出监理人员的素质以及能力,只有在拥有高品质的监理人员、高质量的监理服务、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和达到监理工作要求的监理日志的情况下,才能干出好工程,才能实现监理单位和业主之间更好的交流,从而更有助于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

参考文献:

[1]赵晓玲,赵景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3):55-56.

篇5: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

P GB 50313━2000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ngn of fire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system

2000-02-22发布 2000-08-01实施

联合发布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第 1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ngn of fire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system

GB 50313━200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工日期: 2000年8月1日

2002 北 京 第 2 页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的通知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3—2000,自2000年8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 3 页 前 言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件的要求,在主编部门公安部领导下,由主编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会同北京市消防局、邮电部北京设计院、福建省消防局、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和上海市消防局等六个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我国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实践经验,吸取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形成送审稿,并通过审查会审查。根据审查会意见,对送审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完成了目前的定稿。

本规范共分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系统的技术构成,系统功能及主要性能要求,系统设备的配置及其功能要求,系统的软件及其设计要求,系统的供电、接地、布线及设备用房要求和系统相关环境技术条件。

本规范由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单位地址:沈阳市皇姑区蒲河街七号,邮政编码:110031)。在本规范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至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科学研究所

参编单位:北京市消防局

邮电部北京设计院

福建省消防局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

上海市消防局 主要起草人:吕欣驰 张 俊 张光荣 冯 斋 张春华 朱春玲 成 彦

石 刚 齐宝金 鲁丽香 徐宝林 南江林 张 昊

第 4 页

目 次

前 言...........................................................4 1 总 则.......................................................6 2 术 语.......................................................6 3 系统的技术构成.................................................7 4 系统功能及主要性能要求.........................................8 4.1 系 统 功 能.................................................8 4.2 系统主要性能要求............................................9 5 系统设备的配置及其功能要求.....................................9 5.1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备的配置..................................9 5.2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备的功能要求.........................13 5.3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备的功能要求...........................17 6 系统的软件及其设计要求........................................18 6.1 系统软件的一般要求.........................................18 6.2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应用软件.............................18 6.3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应用软件...............................21 7 系统的供电、接地、布线及设备用房要求..........................22 8 系统相关环境技术条件..........................................24 8.1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相关环境技术条件.......................24 8.2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相关环境技术条件.........................28 本规范用词说明....................................................................................................29

第 5 页 总 则

1.0.1 为了合理设计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保证系统设计质量,增强系统快速反应和辅助决策能力,保障灭火救援,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设计。

1.0.3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适应扑救现代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需要,并与电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协调,做到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1.0.5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 语

2.0.1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fire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system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和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总称。

2.0.2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municipal fire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svstem 覆盖一个城市,联通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站、城市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及救灾相关单位等环节的,具有火警受理、通信调度和辅助决策指挥等功能的网络和设备及其软件组成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2.0.3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provincial fire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system 覆盖全省(自治区)城市,联通省(自治区)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及城中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省(自治区)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及救灾相关单位等环节的,具有全省(自治区)消防业务宏观管理和跨区域联合作战通信调度、辅助决策指挥等功能的网络和设备及其软件组成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2.0.4 消防通信指挥中心 fire communication and command center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设在省(自治区)、城市消防指挥机构,具有集中受理火警、统一调度指挥、提供信息支援功能的部分。

2.0.5 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 mobile fire communication and commmand center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设在省(自治区)、城市消防指挥机构的通信指挥车上,具有统一,调度指挥功能的部分。第 6 页 2.0.6 火警受理子系统 sub-system of fire alarms receiving and dispatching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技术构成中,通过通信网络,采集、处理火警及相关信息并进行调度和辅助决策指挥的部分。

2.0.7 消防有线(无线)通信子系统 sub-system of fire wire(wireless)communication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技术构成中,利用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和设备,以馍拟和数字方式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信息的部分。

2.0.8 火场指挥子系统 sub-system of fire scene command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技术构成中,在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进行通信调度和辅助决策指挥的部分。

2.0.9 消防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 sub-system of fire informa t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技术构成中,利用系统资源对消防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处理、显示、传输、分析的部分。

2.0.10 训练模拟子系统 sub-system of practice simulation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技术构成中,利用系统资源对消防指挥人员进行火火救援指挥训练的部分。

2.0.11 消防管理子系统 sub-system of fire management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技术构成中,利用系统资源对消防业务进行宏观管理的部分。

2.0.12 消防培训子系统 Sul-System of fire training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技术构成中,利用系统资源对消防指挥人员进行消防指挥培训的部分。系统的技术构成

3.0.1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应由下列子系统构成: 火警受理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消防用程控交换机、火警受理台、火警终端台等及其应用软件。消防有线(无线)通信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119火警电话中继、119火警调度专线、报警通信网、消防无线通信网、消防有线通信设备、消防无线通信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等。火场指挥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火场指挥台、消防车辆动态管理装置及终第 7 页 端机、火场图像传输装置、其他辅助设备等及其应用软件。消防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消防信息管理工作站和相关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应用软件。训练模拟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训练模拟工作站和灭火救援指挥训练应用软件。

3.0.2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应由下列子系统构成: 消防管理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消防指挥台等及其应用软件。消防有线(无线)通信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跨区域联合作战的消防有线通信设备、消防无线通信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火场指挥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火场指挥台、火场图像传输装置、其他辅助设备等及其应用软件。消防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消防信息管理工作站和相关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应用软件。消防培训子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应有消防培训工作站和消防指挥培训应用软件。系统功能及主要性能要求

4.1 系 统 功 能

4.1.1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利用公用或专用的通信网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报告火警。自动或人工实现火警辨识、出动方案编制、出动命令下达等火警受理流程。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网,进行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和图像通信。在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进行全市消防实力调度。利用系统资源进行灭火救援指挥训练模拟。6 利用系统资源,对消防地理、气象、消防水源、消防实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基本情况、各类火灾和灾害事故特性、化学危险品、灭火救援战术技术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处理、显示、传输和分析。

4.1.2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利用系统资源,对全省消防业务进行宏观管理。在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进行全省消防实力调度。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网,进行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和图像通信。第 8 页

利用系统资源,对全省消防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处理、显示、传输和分析。利用系统资源进行消防指挥培训。

4.2 系统主要性能要求

4.2.1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主要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集中接收火警信号。能同时受理不少于2起火警。从接警到消防站接到出动命令的时间不应超过45s。应设有119火警应急接警电话,主要火警受理设备应有热备份。系统的通信网应相对独立、常年畅通,并应具备自检或巡检能力。系统应具备为扑救重大恶性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编制联合作战出动方案和提供辅助决策指挥的能力。系统应采用中文显示界面。

4.2.2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主要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系统的通信网应相对独立、常年畅通,并应具备自检或巡检能力。系统应具备为跨区域联合作战提供辅助决策指挥的能力。系统应具备共享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应采用中文显示界面。系统设备的配置及其功能要求

5.1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备的配置

5.1.1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备的配置应符合表5.1.1-1~5.1.1-3的要求。其中,直辖市、省会市及计划单列市应按Ⅰ类标准配置;地级市应按Ⅱ类标准配置;其余城市应按Ⅲ类标准配置。

5.2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备的功能要求

5.2.1 消防用程控交换机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具有程控用户交换机的基本功能。能以数字中继或用户中继方式与公用电话网相连,用以接收119火警中继电路。具有呼入排队、火警电话呼入优先功能,火警电话呼入时的声、光显示信号应明显区别于普通电话。能通过局间信令接收公用电话网提供的主叫电话号码。接收电话报警后,能实时接通责任消防站或所有相关消防站的119火警调度专线。具有能实现监听、强插、强拆和挂机回叫(回振铃)功能的专线电话,可将普通电话改设为调度专线电话。具有单呼、组呼和会议电话功能。具备与火警受理台的接口。

5.2.2 火警受理台(A型)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能接收公用电话网的119火灾报警信号,并能显示报警主叫号码、用户名称和装机地址等信息。能通过按键、鼠标、光笔、触摸等方式在显示屏上直接进行火警应答、专线呼叫等电话调度操作。能实现火警受理信息与消防地理信息的双屏对应显示。能根据报警电话、目标物、地理环境等信息实现辅助火警辨识。5 能根据火灾类别、火势等级、消防实力、气象、地理环境、灭火救援战术技术等相关因素自动或人工编制联合出动方案,向消防站和消防车辆下达出动命令。第 13 页 6 能与火警终端台(A型)进行话音和数据通信,能接收火警终端台(A型)发送的消防实力信息及其他有关灭火信息,能向相应消防站下达出动命令。能与消防车上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话音通信,能接收消防车辆动态管理装置发送的消防车辆状态信息和位置信息,并能加以显示、存储,能向相关消防车下达出动命令。能与火场指挥台(A型)进行无线话音和数据通信,能向火场指挥台(A型)提供有关灭火救援信息,井接收其发来的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相关信息。能对人警受理全过程的数据实时记录和存档。能对消防地理、气象、消防水源、消防实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灭火预案、各类火灾与灾害事故特性、化学危险品、灭火救援战术技术、灭火作战记录等消防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具有计算机、有线、无线等设备的统一操作界面,能启动或控制外部设备。具有统一的实时时钟管理。能实现故障报警。

5.2.3 火警受理台(B型)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能以数字中继或用户中继方式与公用电话网相连。能接收公用电话网的119火灾报警信号,并能显示报警主叫号码等信息。能通过按键、鼠标、光笔、触摸等方式在显示屏上直接进行火警应答、专线呼叫等电话调度操作。能实现火警受理信息与消防地理信息的双屏对应显示。能根据报警电话、目标物、地理环境等信息实现辅助火警辨识。能根据火灾类别、火势等级、消防实力、气象、地理环境、灭火救援战术技术等相关因素自动或人工编制联合出动方案,向消防站和消防车辆下达出动命令。能与火警终端台(A型)进行话音和数据通信,能接收火警终端台(A型)发送的消防实力信息及其他有关灭火信息,能向相应消防站下达出动命令。能与火场指挥台(A型)进行无线话音通信。能对火警受理全过程的数据实时记录和存档。能对消防地理、气象、消防水源、消防实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灭火预案、各类火灾与灾害事故特性、化学危险品、灭火救援战术技术、灭火作战记录等消防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具有计算机、有线、无线等设备的统一操作界面,能启动或控制外部设备。第 14 页 12 具有统一的实时时钟管理。能实现故障报警。

5.2.4 火警实时录音录时装置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能实时记录火警电话、调度专线电话的话音信息及相应时间。能自动识别电话网中的振铃、挂机信号,一方挂机即自动停止录音。能同时记录不少于须同时受理火警数量的火警信息。能自动与火警受理台时间同步。能转入后台工作,前台工作不影响后台正常录音。在录音过程中能显示工作状态。记录的原始话音和时间信息不能被修改。能以多种方式检索查询记录信息,对选定的记录能进行重播、显示、拷贝等操作。当记录信息超过设定的存储容量时,能给出提示信号。能实时监测电源工作状态,自动记录电源开启与关闭时间。能实现故障报警和违规操作报警。

5.2.5 消防实力显示装置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能显示消防站名称及其指挥员姓名、通信员姓名、战斗员人数。能显示车辆的编号、类型及状态。

5.2.6 火警信息显示装置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能显示日期、时钟。能按日、月、年显示火警统计数据。能显示当前火警的报警电话、出动消防队。能显示天气情况。

5.2.7 消防车辆动态管理装置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具备与火警受理台的双向通信接口。能接收消防车辆动态终端机发来的消防车辆状态信息和位置信息,井能传送到火警受理台。能向所有相关消防车辆动态终端机发送火警受理台下达的出动命令或行车路线。具备与无线通信设备的接口。

5.2.8 火警终端台(A型)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作为火警受理台的远程终端设备与其联用。具备119火警调度话音专线和数据专线。第 15 页 3 能通过119火警调度专线监听火警受理台的火警受理通话。能自动接收火警受理台下达的出动命令并打印出车单。能自动和/或手动控制警灯、警铃及广播、夜间照明设备。能输入、更新、存储、显示、打印本站消防实力信息。能向火警受理台发送本站消防实力信息及其他有关灭火信息。能与火警受理台自动同步日期、时间、气象数据等。能实现故障报警。

5.2.9 火警终端台(B型)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能受理本站管辖区内的119火警电话报警。能编制出动方案,下达出动命令并打印出车单。能与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有线(无线)通信设备进行话音通信。能自动和/或手动控制警灯、警铃及广播、夜间照明设备。能输入、更新、存储、显示、打印本站消防实力信息。能进行本站内部专线电话的呼叫通话。能实现故障报警。

5.2.10 火场指挥台(A型)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能与火警受理台(A型)进行无线话音和数据通信,能接收火警受理台(A型)发送的有关灭火救援信息,能向火警受理台(A型)提供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的相关信息。能现场为扑救重大恶性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编制联合作战方案,提供辅助决策指挥。能通过火警受理台(A型)进行全市消防实力调度。能记录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的相关数据。能存储、检索全市的火警受理、消防地理、气象、消防水源、消防实力、灭火预案、各类火灾与灾害事故特性、化学危险品、灭火救援战术技术等消防信息。能控制广播、录音、计时、照明等设备。具有通信员、指挥员各自使用的显示屏幕。

5.2.11 火场图像传输装置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具有至少两路的火场摄(照)像装置。能将火场图像传输到火场指挥台。火场指挥台能接收、录制和显示火场图像。第 16 页 4 图像发射机的供电电池一次工作时间不少于4h。

5.2.12 消防车辆动态终端机(A型)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能确认本车的位置。能设定至少八种车辆状态,例如待命、出动、执勤、检修、途中、到场、出水、停水等。能将本车状态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送给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消防车辆动态管理装置。能接收并显示火警受理台下达的出动命令或行车路线。能实现自检及故障报警。

5.2.13 消防车辆动态终端机(B型)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能设定至少八种车辆状态,例如待命、出动、执勤、检修、途中、到场、出水、停水等。能将本车状态信息传送给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消防车辆动态管理装置。能实现自检及故障报警。

5.3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备的功能要求

5.3.1 消防指挥台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能对全省消防业务实行宏观管理。能进行全省消防实力调度,提供跨区域联合作战辅助决策指挥。能进行全省消防业务管理信息的数据通信。具有会议电话功能。具有计算机、有线、无线等设备的统一操作界面。

5.3.2 火场指挥台(B型)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能接收省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相关信息。能在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为跨区域联合作战提供辅助决策指挥。能通过消防指挥台进行全省消防实力调度。能控制广播、照明等设备。

第 17 页 系统的软件及其设计要求

6.1 系统软件的一般要求

6.1.1 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应采用TCP/IP协议。

6.1.2 网络操作系统应采用多用户、多任务的网络操作系统。

6.1.3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支持结构查询语言。

6.1.4 消防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础地理数据应符合国家有关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规定。应按照地图要素的拓扑属性划分图层,且应具备街路层、水源层、建筑物层等基本图层要求。地理信息分类和编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2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应用软件

6.2.1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应用软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应用软件系统应能在火警受理、系统日常管理、训练模拟等三种状态下工作。应用软件系统运行在火警受理状态下的指令流程应包括:火警接收、火警辨识、出动方案编制、出动命令下达、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增援、灭火作战记录。软件入机界面应具备下列条件:

1)每一火警受理座席采用双屏显示,可同时显示火警受理信息及与其对应的消防地理信息;

2)火警受理界面在接警、辨识、编制出动方案、下达出动命令等流程中,显示内容清晰,符合操作顺序,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3)具有火警接收、火警辨识、出动方案编制、出动命令下达、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增援、作战记录等火警受理指令流程显示窗口;

4)具有火警电话呼入和报警主叫号码及用户名称、装机地址显示窗口;

5)具有报警输入窗口。可通过“名称”、“地址”、“电话”、“目标物”等输入或检索确认火灾地点;

6)具有火灾类别、火势等级选择窗口;

7)具有火灾地点、报警人、责任消防队、增援消防队、毗邻单位、报警时间、接警时间、出动命令下达时间等显示窗口; 第 18 页 8)具有全市消防车辆状态显示窗口和出动方案显示窗口。

消防车辆能按车辆类型或按消防站名称检索显示,已派出车辆应有明显标识。出动方案可选择预案、增援方案或人工编制方案;

9)具有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编号显示窗口,可选择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编号显示未记录结束的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信息并进行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增援;

10)具有日期、时钟和气象信息显示窗口;

11)能按照灭火作战记录数据库的内容进行输入并存档;

12)具有电话调度操作窗回,能显示专线电话的工作状态,能检索井自动拨打相关单位的电话号码;

13)具有消防地理、气象、消防水源、消防实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自然概况及灭火预案、各类火灾和灾害事故特性、化学危险品、灭火救援战术技术等信息查询选择显示窗口;

14)具有无线通信控制选择显示窗口;

15)系统应规定操作权限,例如退出系统、编辑、维护等操作;

16)违规操作应有声音和文字告警。软件应具有火警辨识、出动方案编制、训练模拟辅助决策功能。

6.2.2 消防站应用软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能通过119火警调度专线与火警受理台进行数据通信。能接收火警受理台下达的出动命令并打印出车单,出车单内容应包括:报警时间、下达命令时间、火灾地点、出动方案、行车路线等信息。能输入本站值班领导姓名、通信员姓名、战斗员人数、车辆编号、车辆类型、车辆状态等消防实力信息,并向火警受理台发送。具有外设控制和状态显示窗口。

6.2.3 城市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应用软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能接收火警受理台(A型)发送的火灾地点、电话号码、火灾类别、火势等级、报警时间、出动方案等火警信息。能检索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灭火预案、消防地理和消防水源等信息。能在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编制增援出动方案,通过火警受理台下达出动命令。能检索各类火灾与灾害事故特性、化学危险品、灭火救援战术技术等信息。能接收火警受理台(A型)发送的全市消防实力信息及气象信息。第 19 页 6 能向火警受理台(A型)发送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的相关信息。能按照灭火作战记录数据内容要求记录相关数据井存档。具有外设控制和状态显示窗口。具有现场辅助决策指挥功能。

6.2.4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主要数据库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主要数据库应包括:消防地理信息数据库、气象数据库、消防水源数据库、消防实力数据库、灭火救援器材数据库、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数据库、各类火灾与灾害事故特性数据库、化学危险品数据库、灭火救援战术技术数据库、灭火救援作战记录数据库、训练模拟数据库等。消防地理信息数据库内容应包括:

1)广域消防地图,含有全市或远郊区、县地图、行政区及道路、消防水源、消防站分布等相关信息;

2)接警消防地图,含有消防站辖区图及道路、消防水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站等相关信息。比例尺宜为1︰2000;

3)灭火战区地图,含有以火灾地点为中心的一个作战区域图及道路、消防水源、毗邻单位、消防车辆部署等相关信息。比例尺宜为1︰500;

4)街路信息,包括编号、街路名称、起点、终点、街路级别、长度、宽度、交叉路口、路面情况等。气象数据库内容应包括:晴、阴、雨、雪、雾、温度、风向、风力等。消防水源数据库内容应包括:编号、名称、位置、管网形式、口径、压力、流量(或储水量)等。消防实力数据库内容应包括:消防站名称、值班领导姓名、通信员姓名、战斗员人数、车辆编号、车辆类型、车辆状态、车辆位置等。灭火救援器材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器材名称、放置地点、数量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单位编号、单位名称、单位地址、目标物、毗邻单位、电话号码、联系人、责任消防站及行车路线、增援消防站及行车路线、生产储存物资、建筑物类型及高度、重点部位、火灾危险性、地理位置、灭火预案(包括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平面图、立体图、内部结构图和消防实力部署、灭火对策及相关信息)等。各类火灾与灾害事故特性数据库内容应包括:灾害名称、特性、危险性、防范对第 20 页 策等。化学危险品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名称、别名、分子式、主要特性、闪点、熔点、沸点、自燃点、相对密度、爆炸极限、灭火剂、应急措施、注意事项等。灭火救援战术技术数据库内容应包括:扑救重大恶性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战术原则、技术方法及典型方案等。灭火救援作战记录数据库内容应包括:火灾编号、火灾地点、火灾类别、起火原因、报警时间、出动时间、到场时间、扑灭时间、指挥员姓名、出动队数量、出动车辆数量、出动车辆类型、灭火救援器材使用情况、水源使用情况、损失情况、伤亡情况等。训练模拟数据库内容应包括:扑救典型重大恶性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战术技术方案编制原则、方法、演练程序等。

6.3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应用软件

6.3.1 省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应用软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能检索全省各市的消防实力和消防地理信息。具有数据通信状态显示窗口。能检索消防业务综合信息。具有全省消防业务宏观管理和跨区域联合作战指挥辅助决策功能。

6.3.2 省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应用软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能检索全省各市的消防实力和消防地理信息。能与城市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火场指挥台进行数据通信。能检索跨区域联合作战指挥典型预案。具有在火场及灾害事故现场跨区域联合作战辅助决策指挥功能。

6.3.3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数据库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数据库应包括:消防实力数据库、灭火救援器材数据库、跨区域联合作战指挥典型预案数据库、消防业务管理数据库、消防培训数据库等。消防实力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名称、消防站数量、战斗员人数、车辆类型、车辆数量、车辆状态等。灭火救援器材数据库内容应包括:器材名称、放置地点、数量等。跨区域联合作战指挥典型预案数据库内容应包括:扑救重大恶性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战术原则、技术方法及火火救援对策等。第 21 页 5 消防业务管理数据库内容应包括:防火、战训、装备、警务、科技、宣传等。消防培训数据库内容应包括:消防指挥业务理论及试题库、跨区域联合作战指挥方案编制原则、方法、演练程序等。系统的供电、接地、布线及设备用房要求

7.0.1 系统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直辖市、省会市及计划单列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主电源应由两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源供电,其他城市及省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主电源不应低于两回线路供电。系统配电线路应与其他配电线路分开,并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自动切换装置。系统由中电直接供电时,电源电压变动、频率变化及波形失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中B级设定的要求,超出此规定时,应加调压设备。有不间断和无瞬变要求的交流供电设备,宜采用UPS电源。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应由整流配电设备和蓄电池组组成,可采用分散或集中供电方式供电。其中整流设备应采用开关电源,蓄电池应采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应采用在线充电方式以全浮允制运行,直流基础电源电压应为-48V,其变动范围和杂音电压应符合表7.0.1的规定。系统供电线路导线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铜芯电缆。交流中性线应采用与相线截面相等的同类型的电缆。系统宜设置具有自动投入和自动切除功能的备用发电机组。消防站应设置专用交流配电箱,其电源容量不应小于5kV·A。

7.0.2 系统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 22 页 1 接地方式宜采用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建筑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体的联合接地方式,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lΩ。联合接地系统中接地体、接地引入线、接地总汇集线和接地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地系统中的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5m的镀锌钢材,其接地体上端距地面不宜小于0.7m;

2)接地引入线宜采用40mm×4mm或50mm×5mm的镀锌扁钢;

3)接地总汇集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20mm的铜排或相同电阻值的镀锌扁钢;

4)接地线不得使用铝材。接地方式采用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建筑防雷接地分设时,工作接地及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建筑防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7.0.3 系统的布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控制线路及通信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控制及通信线路垂直干线宜通过电缆竖井敷设,并应与强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分别设置。

7.0.4 系统的设备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 新建消防通信指挥中心通信室和指挥室的总建筑面积不官小于150m。新建消防站通信室的建筑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微型消防站不小于25m;普通消防站不小于40m;特种消防站不小于50m。室内温、湿度应符合表7.0.4-1的要求:

2222

2通信设备、蓄电池等较重设备的用房,其楼板面等效均布活荷载(KN/m)应符合电信房屋有关标准的规定。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消防站的通信室应设置吊顶。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消防站的设备用房应防止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侵入,并应采取防尘措施。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消防站的设备用房内电磁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为1MHz~1GHz时,不应大于10V/m。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消防站的设备用房照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距地板面0.8m的水平工作面为150~200lx;

2)距地板面1.4m的垂直工作面为30~50lx。系统相关环境技术条件

8.1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相关环境技术条件

8.1.1 119火警电话入网中继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用程控交换机接入本地电话网的方式可分为数字中继接入和用户中继接入两种类型,分别接入本地电话网交换机的中继侧和用户侧。应根据本地电话网的网络结构,结合消防用程控交换机的技术条件,在保障可靠接收119火警电话呼入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入网方式。采用数字中继方式入网时,消防用程控交换机配置的数字中继单元经PCM一次群终端设备及复用传输设备接至本地电话网的汇接局或端局交换机的选组级,其信令采用7号信令或中国1号信令。采用数字中继方式入网时,电话局应从入网局之外的就近端局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提供119火警应急接警电话用户线路。当数字中继电路阻断时,应立即自动或人工将119呼叫迂回或切换至119火警应急接警电话。第 24 页 4 采用用户中继方式入网时,电话局对用户线路采用连选方式呼入。根据本地电话网的容量和组网方式,消防用程控交换机应与本地电话网的一个以上端局或汇接局相连或采用双路由方式相连。

8.1.2 119火警电话中继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类城市119火警电话中继线(电)路数量应符合表8.1.2的要求。中等以上城市的119火警电话宜采用数字中继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且应在物理路由上分开。小城市和县级以下城镇采用数字中继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时,可从一个路由入网。其数字中继电路数量不应少于1个PCM基群(30路)。当采用用户(模拟)中继入网时,应从就近的几个端局或汇接局分别接入。5 本地电话网用户呼叫119必须设置为被叫控制方式。119用户中继线路中可安排少量双向中继,其余均为呼入中继。本地电话网应在119呼叫接续过程中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提供主叫电话号码。本地电话网应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提供主叫电话用户信息(电话号码、户名和装机地址等)查询功/机制,通过专用数据传输路由在119火警应答后5s内送达火警受理台。本地电话网用户至消防用程控交换机之间的全程最大参考当量和传输衰耗应分别为30dB和29dB。

8.1.3 119火警调度专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个消防站应建立119火警调度话音专线和数据专线各一路。消防用程控交换机经本地电话网到各消防站的话音、数据调度专线的设计,宜采用直达专线的形式,组成119火警调度专网119火警调度话音专线宜选用下列结构方式:

1)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消防站两端以模拟用户线路接入本地电话网相应两侧端局,局间中继为数字电路,经端口设备及数字复用传输设备调通直达路由;

2)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一端以数字电路接入本地电话网相应端局,消防站一端仍为模拟用户线路,局间中继为数字电路,经端口设备及数字复用传输设备调通直达路由。119火警调度话音专线参数应符合下列指标:

1)环路电阻不大于2000Ω;

2)线间绝缘不小于20kΩ;

3)线间电容不大于0.7; Fμ 4)传输衰耗不大于7dB;

5)话音可用频带0.3~3.4kHz。119火警调度数据专线,宜选用专用电路(电话网直达话音信道或DDN网、ISDN网等)。采用话音信道时,其传输指标应符合本地电话网数据传输标准。

8.1.4 城市消防无线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应设置独立的消防专用无线通信网。城市消防无线通信网宜采用单频单工和异频单工(半双工)调度指挥网的模式组网。网络结构应为大区覆盖制。其可靠通信覆盖区域应满足城市火火救援作战指挥调度和消防业务的需要。第 26 页 3 城市消防无线通信网应由以下三级网组成:

l)消防一级网(城市消防管区覆盖网),适用于保障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与所属消防支(大)队、消防站固定电台、车载电台之间的通信联络。各级消防指挥人员的少量下持电台在通信中心区域范围内也可加入该网,在使用车载电台的条件下,一级网的可靠通信覆盖区不应小于城市消防管区地理面积的80%;

2)消防二级网(火场指挥网),适用于保障灭火作战中火场范围内各级消防指挥人员手持电台之间的通信联络。与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抢险急修队等灭火协作单位的火场协同通信也可在该网中实施;

3)消防三级网(灭火战斗网)。适用于火场各参战消防中队内部,中队前、后方指挥员之间、指挥员与战斗班班长之间、班长与水枪手之间、消防战斗车辆驾驶员之间以及特勤抢险班战斗员之间的通信联络。该网应采用手持式电台和佩戴式电台,以建制消防中队为单位分别组网。电台预置信道数不应少于16个,通过无支援关系中队间的频率复用,应达到每个中队有一个专用信道。火场各参战消防中队之间的协同通信,也可采用改换工作频率相互插入对方中队灭火战斗网的方式实施。城市消防无线通信网应采用背景噪声小、传输特性好、不与民用大功率发射设备同频段的专用频率。城市消防无线通信网应在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设置无线通信调度装置。调度装置应具备信道控制和转接功能,其接续交换端口数不应少于8个,绳路不应少于2个。调度装置在技术结构上应实现用户身份码显示、各信道监听、插叫及话音录音(记时)等功能。采用计算机显示器显示用户身份时,界面应汉字化。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应设置永久性无线通信大线杆塔,其高度应满足通信覆盖的要求。天线平台应设高度不低于1.20m的栏忏。塔身应设检修爬梯和安全护栏,塔身较高时应加设休息平台。

杆塔设计应按照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最不利的组合引急。

距离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较远的消防站,应设永久性天线杆塔。城市消防无线通信收、发信设备应设置在尽量靠近通信天线的位置上,不宜与有线通信设备及计算机设备同室安装、使用。

火警受理调度指挥用的无线通信,宜采用有线遥控方式与无线收、发信设备连接。安装119接警调度设备的机房与发射天线的水平隔离度不应小于30m,垂直隔离度不应小于20m。第 27 页 8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建筑物周边200m范围内,不宜有大功率无线发射设备和能够产生强电磁场的电气设备。

8.2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相关环境技术条件

8.2.1 省消防有线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 程控交换机接入公用电话网的方式可分为数字中继接入和用户中继接入两种类型,分别接入公用电话网交换机的中继侧和用户侧。采用数字中继方式入网时,其信令采用7号信令或中国1号信令。

8.2.2 计算机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 计算机通信网可采用基于路由器的组网方式或基于X.25公共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组网方式。基于路由器的网络协议应采用TCP/IP协议。计算机通信信道可采用模拟用户线路或DDN数字数据专用信道或公安卫星专网情道。

8.2.3 省消防无线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 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应具有适应全省消防部队跨区域联合作战需要的统一专用信道。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应具有全省各地消防无线通信一级网的频率。

第 28 页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同说明如下:

l)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同: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同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同: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同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同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篇6:数据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数据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1工程前

1.1机房环境

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必须对机房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

开工:

1)机房及有关走廊等地段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室内墙壁已充分干燥。机房主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的搬运,房门锁和钥匙齐全。机房内应保持整齐、清洁;

2)机房地面应平整光洁,预留暗管、地槽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3)电源已经接入机房,应满足施工需要;

4)机房的通风管道应清洁干净,空气调节设备应安装完毕,性能良好。

5)室内的温湿度应符合相应设备的环境要求。

温度:21℃±2℃湿度:50% ±10%

6)在铺设活动地板的机房内,应对活动地板进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符合安装要求。

7)机房的照明度应满足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8)防潮措施,一般根据机房空间高度以不低于2.5米为原则.将地面提高15---30

厘米。

9)机房附近有无法搬运的强磁设备时,机房内应安装金属屏蔽层。严禁携带强磁物进入机房。

1.2器材检验要求

施工前,施工单位对运到工地的器材应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器材包

装损坏和外观有问题时,应对其损坏程度做详细检验。

1.3安全要求

1)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如有感烟感温等告警装置,性能应良好。

2)机房内不同电压的电源插座,应有明显标志;

3)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4)楼板预留孔洞应配有安全盖板。

2工程中

2.1设备安装

1)机房内设备机架排列相互距离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2)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满足抗震加固的要求,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

误差应不大于3mm。

3)所有紧固件必须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4)地线与铁架连接应加弹簧垫片保证接触良好。

5)中间配线架整齐牢固,支铁平直,端子板高低一致,跳线环牢固整齐,无明

显参差不齐现象。

2.2电缆及电源线布放

1)局内走线要采用地槽或架上走线,减少交叉,布线要整齐。信号线与电源线

应分开敷设,如果必须交叉的,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开走线,保持地槽清洁、整齐、干燥:

2)局内布线绝缘要求应》20M欧。

3)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绑扎电缆时不得损伤电

缆外皮。

2.3设备标志

机房内各种设备的标志应明显、清晰、整齐一致、含义明确。

2.4测试

1)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应测试以下内容:虚电路可靠性测试、中继负载性能测试、路由功能测试、网管功能测试、数据收集测试、网路功能测试等。

2)数字数据网

数字数据网应测试以下内容:电路可靠性测试、中继负载性能测试、路由功能测试、网管功能测试、网路功能测试、同步测试等。

3)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连网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连网应测试以下内容:网络安全测试、中继负载性能测试、网管功能测试、系统功能测试等。

4)宽带网

宽带网应测试以下内容:电路可靠性测试、中继负载性能测试、路由功能测试、网管功能测试、网路功能测试、同步测试等。3工程结束

上一篇:嘉宾会策划书下一篇:小童星自我介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