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孤独的

2024-04-23

我们都是孤独的(通用14篇)

篇1:我们都是孤独的

我们都是孤独的散文

终于,我从大海边返程又回到了城市里。在那个大海边,我生活了大半年,每天的生活都很简单,简单的,甚至都有些枯燥。因为淡季,所以基本也没什么旅客,偶尔来的那么一些人,也都是来问厕所的,那时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些出门旅行的人非得以为宾馆有公共卫生间呢?没办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带他们去原本就开着的自己用的房间里去上厕所。

回想了一下,那大半年的时间里我其实过的很平淡,没什么激情,记得过年那段时间,店里的人包括老板都回老家去了,就剩我一人在看着这个宾馆,连同花园一起两千多平方,晚上的确有些吓人,周围都乌漆嘛黑的,自己晚上就躲在前台里,铺一张床,然后就哪也不去了,甚至还想过,如果该死的哪天突然跳闸断电了的话,那我一定会疯的,毋庸置疑。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开心过,生气过,失落过,也平静过。

坐上了公交车我就来到了城里,事先我就在网上订了一间青旅的沙发床,因为便宜,订了一个星期。而且青旅人多,大家又都在一间房子里,每天就会显得热闹些,晚上大家还可以做在一起聊聊天玩玩游戏什么的。但是,我失望了,这里住的客人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女生,我算了下,算我一个的话住里面的男生也就四个,且大家每天都要上班,等回来已经九点多十点了,且都爱安静,根本没人会和你坐下来聊天和玩游戏,除了做饭的时候。就这样,先前脑补的一些美好画面也就破灭了。

不知道为什么,住在那里每天晚上都失眠,常常等到四点多才睡去,睡不着的时候,我就会去阳台听歌,看楼下的人潮。从阳台往下瞧,是一片工地,听同住在这里的小伙伴讲。这是正在建的一座商城。工地旁有一条美食街,一到凌晨人就特别多,各种夜宵大排档,人潮鼎沸,那些饭桌上的人讲话的声音在八楼我住的这里都能听到。

听他们讲,这里是这座城市夜生活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它啊,就隐藏在这些楼层的包围里,这些晚上出没的人,都在努力忘掉白天的种种压力,借着啤酒烧烤,讲述着一个个让自己泪眼朦胧的故事。

就这么几天过去了,我认识了一个女生,她很漂亮,个子也高,眉清目秀的,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说来可笑,到如今我都不知道她几岁,叫什么名字,什么星座,每次问起她都拒绝回答。

第一次认识的时候,我依旧失眠依旧来到阳台看风景,她悄无声息地来到我身旁我都不自知,当我发现她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然后愣神地看着她,她却反问道:“怎么,你心里有鬼啊?”,没想到她声音也蛮好听的。

“哈,你也睡不着吗?”我苦笑了一下问道。

“是啊,和你一样,失眠。”,她搬来了凳子坐下。

那时我心里想,她大概心里是有什么事,才会睡不着觉的,一个亭亭玉立的女生,不该是很重视睡眠的吗,都说早睡美容对身体好。

我递给了她一瓶酒,她不喝,然后我问她:“你是有什么心事吗?”

“心事?那可多了去了,就好比这天上的星星。”,说完她抬头指向夜空,“好吧,天上现在没有星星。”,她又把头低了下来。

“就好比这万家灯火,它们也可以是星星。”,为了缓解她的失落和些许尴尬,我指了前面这些高楼大厦说道。

后来在谈话中,我知道了她是位旅人,中国所能想到的地方基本上她都去过了,一路上磕磕碰碰的,看到许多美丽的不尽相同的风景,但每次的出发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次的旅行都是她一个人,没钱了就在当地打一阵子工,然后继续走,我问她为什么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她说她也不知道,就知道自己想这么一直走下去,后面她说,也许她是想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属地,然后就一辈子待在那,就哪里都不去了。就像是你感应到了前世你所生活的那个地方,今生你便要去寻找到它。

我很羡慕,但也很担心,一个如花一般的姑娘家家的,一直在外面,怕她这样很不安全。但她却很乐观,也说了几起被抢劫的经历,怪心疼的。

她的出现让我有一种亲近感,也许是因为我们身上有些共同的经历吧。后来几个晚上,我们像约好了一样大半夜的在阳台各种聊天,还一起去楼下逛,说一些只有我们自己懂的话。

我们聊的最多的一个话题是孤独,我和她说:“人们都说一个人要学会享受孤独,因为只有在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才会去思考,且人的一生孤独的时光是少之又少的,特别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但我想说,我活了二十年,孤独的时光未免也太多了吧。”

她说: “其实我很害怕一个人生活,每天起来发现房子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一天下来直到晚上睡觉还是自己一个人,虽然每天都在走着,去了那么多地方见过许多的人,可还是觉得有种隔离感,还是觉得只是自己一个人,这种感觉挺害怕的,但我偏偏就这么接受了,也适应了,真可笑。”

后来我说:“我想做个流浪汉,每天就这么走在路上,有的`吃就吃,没的吃就饿着,然后写写文章和诗歌,就这么一直在路上,尽情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反正无牵无挂的,只要上天在我死的前几天给我个信就成…反正也死不了。”其实我说这话的时候是半开玩笑的,但我也没想到她会流下眼泪,这让我有点猝不及防。

“那我陪着你?你这样会很苦的,就和我一样,但是啊,我们都是幸福的,至少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还在流眼泪,但她是笑着和我说的。

“那好啊,路上也算是有人陪着了。”我也笑着对她说道,反正我们两都在彼此开着无聊的玩笑。

这个神秘的姑娘,住在大厅的帐篷里,问起她为什么住帐篷里的时候,她说是因为有一种安全感,且住帐篷里还挺浪漫的,虽然不是在星空下的草地上,也不是在大山的顶处,但还是觉得浪漫的。

令我没想到的是,某天下午我起床后,发现她的行李不见了,顿时我觉得少了什么,心慌了起来,这个曾经和我大半夜开玩笑的姑娘就这么走了,一句话都没说,毫无征兆。但好在她留了封信,让店家给我了。

信的内容:

我知道,我就这么一声不吭地走了是不对的,但我是因为怕和别人说再见,这两个字看起来没什么,但它却代表了每一次的分离,而分离往往会使人难受,所以,请一定原谅我。

这些天来谢谢你,肯陪我说说话,也为自己感到高兴,能遇到你这么一个算是有共同语言的人,这几个晚上,会成为我心里永久的回忆,它们将一直陪着我,直到我死去。

在我看来,这世上每个人其实都是孤独的,从出生那一刻起直到结束生命被埋进土里,我们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人,会有很多次的相聚,那是欢乐的,幸福的,让每一个人都舍不得分离。这一个个美丽的孤独的个体,因为彼此都生存在这世上,才让这个世界变得热闹,变得有人情味。

你和我一样,永远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醒来,更不愿去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是可怜的,却也是幸福的,我们两个就像是在同一场梦中相遇,才会有这几个美好的夜晚。说个你不相信的事儿,其实至今为止,你是第一个在我路上认识到的,和我相处了几天的人。我想,这就够了啊,多了的话反而就变得不那么珍惜和宝贵了。

你一定要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你可以当我是不存在的,也可以当我死了,同样的,我也把你当成了上天可怜我而赐给我的一份小小的礼物,我知道,我这么做是自私的,也许还会伤了你的心,对不起。

世间有千百万种人,有千百万种相,有千百万种想法,亦有千百万种世界。

我坐在沙发上合起了这封信,呆坐良久,闭上眼睛脑子里尽是她同我一起聊天的那些晚上,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星期了,我想此时的她,应该在某座城市吧,这个时候的她,在干嘛呢,我不知道,她真是奇怪,和我一样奇怪,奇怪得我现在总觉得她是我心里想出来的这么一个人,她也许就永远都没存在过,真是奇怪。

今后的每个晚上,也许我会想起当初她第一次和我认识的时候的模样,披着月光悄无声息地站到我的身旁,穿着短袖,轮廓分明,她是那么安静,双眼里充满着星辰,坐在那里,准备和你讲一晚上的故事。

写下这篇文章也真是奇怪,这篇文章看起来显得多么的无聊,但我真的喜欢啊,这是她给我的。一个陌生的姑娘,一个今天都不知道她身在何方的姑娘。

她就是眼前那些高楼大厦其中一扇窗户的星光,就这么在恍惚间离你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篇2:我们都是孤独的

原来思念居然可以没有载体,飞跃那么遥远的距离,依然可以心痛得无法呼吸。

路灯下,孤寂的身影被拉得好长,好长……

我只是真的舍不得你而已,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在记忆里缠绕。耳朵里听着歌,亲爱的,《两个人等于我们吗》,那样的曲调,有凄清的创凉,可是终究缓解不了我的忧伤。我的夜里抱着自己的身体,感受瑟缩的颤抖指尖还残留着你的温柔,你却说要和另外一个人走。我的手,你说你眼睛牵够,可是,我真的舍不得你走。

只是那一瞬,沉淀了你眼里的温柔,我抱着那些流血的伤口,不知道该如何放手,只是那一瞬,成全了我的守候,注定了一个人承载那些烦忧,舍不得你难受,只是那一瞬,挥霍了我们的回首,如果没有以后,那么请你狠心的走,只是舍不得你走,一个人独自舔舐伤口,岁月跟着时间在走,却永远守候不了你的温柔,只是舍不得你走……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看着你的幸福,假装那就是我的幸福一样。把曾经的诺言丢弃在风中,收起伪装的坚强,只是成全了一个你,成全了一个我。请你一定要幸福啊,把我的幸福也分给你,我想看着你幸福。曾经走过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如今都成为过去。只是,希望你,可以好好的对自己。尘封那些记忆,我也会好好的心疼自己。幸福如果触手可及,那么就别再拥抱过去。

篇3:从《百年孤独》看我们的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一个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经历来反应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但是这百年的孤独给我最深刻的是全书中充斥的那么多血淋淋的事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所蕴含的启示。还有那揭示的每一个深刻到让人害怕的最深刻的人性和最真实的情感。布恩迪亚家族成员中每个人不同的孤独都似乎就是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形形色色孤独的写实。而他们为打破这种孤独进行的种种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似乎也是对我们想远离孤独却总是陷入更多孤独中的讽刺。

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我想《百年孤独》也是在描写现实中的我们,不同的只是《百年孤独》把生活荒诞了,马尔克斯把孤独演绎到了极致:孤独至死。但故事荒诞到了极致总会显得那么真实,人心孤独到了极点总会让人觉着那么恐惧。布恩地牙家族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是中了孤独的魔咒,他们的命运似乎从一出生就流上了孤独的血液,直到孤独地死去。他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而孤独的本质也就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隔离感,以至于最后对孤独的妥协。但是我们的人生却没有被那种叫做命运的东西控制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就意味着我们摆脱孤独了吗?恰恰相反,当我们更多地掌握着我们的命运时,我们却在很多的时候被孤独之感侵袭。这样看起来我们合理的生活真的同小说中那一个个荒诞的人物故事是一样可悲的。透过《百年孤独》我们所得到是可以看清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也是在孤独中的,认识到我们生活在怎样的孤独中和我们为什么会孤独,最终找出我们本来可以摆脱孤独的方法。

他们为什么会孤独,而我们为什么也会孤独呢?布恩地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而我们不是吗?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孤独同样是由于我们与身边的人缺乏交流、了解和信任,缺乏感情沟通和我们越来越多生活在自己的空间中很少再去关心身边的人事物而造成我们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当只有电脑成了我们“朋友”,手机成了我们朝夕相处的“玩伴”,一件件钢筋水泥的房屋几乎成了下班学习后唯一打发时间的地方,我们能不孤独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拥有了先进的科技产品,我们可以通过一小小的手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通过一台小小的电脑便可以做好多的事,可慢慢的我们的生活却被这一件件小小的东西所困住,我们不会再关心明天的朝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会再在夜晚的时候再抬头看看满天的星星,我们不会再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停下来好好的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我们似乎对这一切都失去了知觉,更可怕的是被困住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价值观也慢慢的因为这些行为而慢慢变得狭小甚至扭曲。在宿舍里的晚上我们很少会像以前说说笑笑,大学前的学校夜晚即使面对着被老师逮住的危险我们也会忍不住偷偷聊天,如今大学里没有了这种限制可我们却很少在聊天,手机已经几乎取代了彼此身边的人,人和人之间再无更多的交流时感情就淡了,信任就少了,误会就多了,每个人就会变的冷漠,最终每一个个体的冷漠就形成了这个我们所在的小的群体的冷漠甚至这个社会的冷漠,而在充满冷漠的环境中我们岂会不感到孤独。

有时候孤独会是另一种的形式出现:迷茫,不管是思想上还是感情上。阿卡迪欧·布恩是思想超前与周围人无法沟通的迷茫,奥雷良诺·布恩在战争中不知为何而战时的迷茫,阿玛兰丹在感情上的迷茫等等。迷茫导致他们的不自信失望甚至是绝望。而我们的迷茫在很多的时候同样是因为没有目标,缺少理性的思想,缺少追求的勇气,试想在人生的旅程中没有一份梦想相伴,生活该是有多孤独。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有憧憬,有梦想的,我们在无数个瞬间会下定决心去追求点什么,可是我们是那么的害怕面对一点点的困难,我们懦弱的站在梦想前边那一道道门槛前不敢迈出一步,或是在迈进去遇到点磕磕绊绊后就否定了自己就退了出来,我们都在幻想着成功东西唾手可得,可是却害怕一点点的付出。我们无法承受追求梦想过程中的那种孤独与艰辛,所以我们放弃了梦想,最终我们也被梦想所抛弃,最终一事无成的迷茫的看着未来的道路,无助孤独。认不清自己的方向在哪里的生活是孤独的;看清方向却战胜不了懒惰去勇敢追求目标那会是更加的迷茫,孤独会来的更深刻。放下手机,多和身边的朋友亲人聊聊天,离开电脑,多去看看外边的世界,鼓起勇气,朝着自己的梦想勇敢的迈出去,遇到困难也坚强的走下去。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在结尾用一个毁灭来终结了这个孤独的循环,似乎预示着当人无法走出孤独时结果只能是毁灭。而告诉我们的是命运经得起上天的安排却经不起自己糟蹋。一部《百年孤独》其实也是一个对生活敲响的警钟。经常想起孤独至死的恐惧也许我们会更好地对待生活,认识到我们孤独的原因也许我们能更好避免孤独。

摘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仅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它反映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以及每个人不同的孤独, 同时还折射着当今现实中的孤独, 对现实生活有很大启迪作用。

关键词:百年孤独,人性,现实,孤独

参考文献

[1]李晓燕, 刘易平.马贡多的社会变迁及其现代性表现——《百年孤独》的社会学解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

篇4:我们都是孤独而正确的人

但同时,她又是我见过的,最不平常的人。

晋小晴同学是一个误以为自己是狮子座而且一误就是十七年的小孩儿,直到某日她无意间翻手机,才发现自己竟然是个处女座。她当时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但在崩溃之后,她收拾好了心情,决定重新以处女座的新面貌去面对生活。

我妈是搞新闻的我爸是搞审计的,可能是因为我出身这样的家庭,所以骨子里就带着刻板和挑剔,再加上高三心理压力也很大,有那么一天晚上我真的就崩溃了,我觉得我的生活乱套了,世界完全不是我想的那个样子,我好像跟我的生活脱节了——我真诚地对待我的朋友,看见他们难受我更难受,我竭尽所能地做着我能做的一切,到头来可能还不如一个更会撒娇一点儿的姑娘跟他们走得近;我也真诚地对待我自己的内心,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很想像变得和其他姑娘一样,但事实是我也做不到那样。

从来没有那么孤独的时刻。

然后小晴出现了,她给我写了一张长长的纸条。

她说有时候也有些矛盾,一边觉得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一起看起来挺温暖的,一边却又觉得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也很好。一个人是很累,但你要坚持住,因为我们是独特的。

她说不是我们错了,我们这种人眼下看来可能是孤独的,但我们是正确的。因为太少所以才宝贵啊,没人欣赏不代表不优秀。现在的情况是,本来就不在乎你的人还是不在乎,但爱你的人,无论是已经出现的还是还未出现的,都在不同的时空默默地爱着你。

我在班级不算太亮的白炽灯下看这张纸条,扭过头再看看窗外静默的黑夜,忽然非常想哭,因为忽然知道,原来我不孤独。

自从那次深谈之后,我有时候就会想,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如果我满怀希望地进入了社会结果发现社会更是这样,我又该怎么办,还没有我这样强悍的小晴该怎么办?

世界是不会给你足够时间的。比如,小晴还没有学会笑得娇媚温柔,身边的人儿就已经慢慢地开始用这个作为技能给自己谋求一些什么了;比如,我还没有学会在吵架的时候不那么大嗓门而是细声细气地示个弱或者把“你有病”换成“哎呀你可真烦人”的时候,我已经被一些小伙伴们放到不重要的位置上打上“没魅力”的标签了。

但是我想,我俩既然都这么倔,肯定就一条道跑到黑不会回头了。

我俩就像是两棵固执的树,一直用似乎是最费力的方式生长,倔强得不肯放下心里的执念。但是终有一天,我觉得,我俩会看见满天的朝霞。

阮佳不说么,这个世界还没不公平到让努力的人不能出头的地步。

小晴其实是个挑剔的人,我一般情况下也很少极为推崇一个人。是她让我知道了一个姑娘该有的样子,也是她告诉我我是正确的,让我知道柔软又执着的坚守原来是一件这样伟大的事。

小晴你好好的,我把未来四年所有祝福的名额都给你,你一定要好好的。

篇5: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

其实,孤独是一种心境,整日为世间得失而奔波忙碌的人,根本无法体验人生中还会有一种东西叫孤独;沉湎于浮澡和焦虑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滋味。拥有了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灵感在孤独中产生,创造在孤独中萌发,思想在孤独中闪烁,有了孤独,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时候,由于父母离异,家里都是女人,没有人可以和他说话,于是他习惯了整天看着大街上的人发呆,一个人,走着自己的路。记得以前有人说他以后不会有多大的成就,而现在,人们都说他成功,可是这成功背后有着多少孤独与冷眼。

年轻时,朋友和他一起去考演艺培训班,朋友成功了而他没有。此后,他用整整八年的时间给自己以后的路做准备。如今他成功了,面对记者对往事的提问,他说:“别人说你不行就是不行,没有理由的。”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哲理。

别人总说他的作品太夸张,甚至有人曾经骂他,说他不懂艺术,说他只会脏字连篇,可他依旧走着自己的路。今天人们的思想在前卫化,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他,因为他走的是和别人完全相反的路,他有着别人都不敢想象的成功。

他有很强大的野心,也有很奇怪的梦想。然而别人不懂,完全不能理解他的想法,并且总是冷言一句:“他的电影就是搞笑”,面对这样的评价,他只是笑笑。他的前半生注定会孤独,然而他有梦,和别人都不同的梦。他生来就是做大事的,因为他的欲望强烈,不会因为别人的指手画脚而深埋在心底……

他,就是“星爷”--周星驰。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起一部“星爷”的代表作《喜剧之王》,剧中的尹天仇无疑是对周星驰一生孤独的最真实写照。在“星爷”身上,孤独像一杯没有杂质、没有污染的水,是一种清静幽雅的美。当他沉浸于孤独中的时候,没有了喧闹的杂乱,没有可以打扰到他的思绪,这让他平和、冷静、思考、稳重,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进而才能使他在后来创作出那么多经典之作。

孤独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在孤独中创造,正如“星爷”一样,多一份孤独的快乐,少一份无为的浪费,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至于虚度。在孤独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切,你就会觉得你一点也不孤独,于是你就会明白,能够真正拥有孤独的人或许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人海沉浮之际,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风清的孤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孤独是什么?我们会很认真,很用心地告诉他:其实孤独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绝美的心境!

在孤独中创造,多一份孤独的快乐,少一份无为的浪费,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至于虚度。在孤独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切,你就会觉得你一点也不孤独,于是你就会明白,能够真正拥有孤独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许多还在“为别人打工”的朋友,每天上下班途中可能需要乘车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如果你想利用这段时间看书、听外语、思索或仅仅闭目养神,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去参与身边那些无聊的闲谈。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无法游离于群体之外,可是,如果你喜欢独来独往的话,也不必过分在意别人把你当成“孤家寡人”。在多感的青春年华中,我们尤其需要充分体验孤独的乐趣,因为有某种才华的人,总会显露出孤独感。

闻名于世、陷入千百万观众和崇拜者的重重包围中的意大利电影明星索菲娅?罗兰居然也会感到孤独。她说:“在孤独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真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修正旧错误。我在孤独中犹如置身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屋里。”

这位艺术家认为,形单影只常给她以同自己灵魂坦率对话和真诚交往的绝好机会。孤寂是灵魂的过滤器,它使罗兰恢复了青春,也滋养了内心世界。所以她说:“在孤独时,我从不孤独。我和我的思维做伴,我和我的书本做伴。对一个名人来说,热闹有时就是捧场,就是奉承。这对从事艺术创作是有害的。因为太热闹,脑子要发热,安静不下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根本的孤独感。但凡有根本孤独感的人,思想感情多为较深沉者。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不为当时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所以他们内心常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这种情况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而其中的一些人,会让自己陶醉在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中,他们能够感到实实在在的平安和满足。

篇6: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的人生哲理

在北郊广场上,静静地伫立,发呆甚至沉默。看着过往的人群,回首,再回首。北风呼啸,落叶纷飞,孤立的灯塔以及远方的油柏路。无处不给我留下沉思。

沉沉的心,载着一份执着与憨厚,走到今天。才发现原来步伐需要肯定,需要呵护,更需要爱。

朋友挺多的,但懂我得没有几个,不喜欢欠别人的,即使欠了,也会慢慢还清,也不喜欢别人欠我,也许这是一种平衡,不喜欢主动联系别人,但绝对不是不联系,有时候很安静,有时候很疯狂。这就是我。

时常忘记了时间,把你和我看成一家人,却不能说出来。只是深深地祝福。有时候,心里会莫名其妙的难受,却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同周围的人说说笑笑,却感到异常的孤独寂寞。有时候,静静地看着窗外,会觉得自己是个很容易被遗忘的人。有时候,看着身边的人吵吵闹闹,却觉得很假很虚伪。有时候,真想从这个世界消失。。。

熙熙攘攘的生活中,摩擦不出鲜艳的火花。都市里的酸甜苦辣,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潜伏在真实背后的往往是那虚无缥缈的云烟。在哪里才是我最终靠岸的家?我深深地相信,会有那么一个人用尽全力爱我的全部。我的笑,我的哭,我的个性,我的依赖,我的自私,我的天真,我的疯狂,还有我的安静。

一切从零开始,让我沐浴在幸福之中,品尝那份儿喜悦和安抚,婴儿一般的顽皮,拼凑出那生活中,没有的.画面。

一切从零开始,让我飞翔在蔚蓝的天空。承受那份信任和责任,肩负起伟大的使命,走向光明,似大鹏展翅,遨游天际,创造出理想的安定和祥和。 阅读

一切从零开始,让我轻声和唱。感悟生命之声里的顽强与奋进。蓬勃的地方,宽广的道路,以及从未来到的繁荣。

一切的一切,让它随风,飞远,看着这点滴生命,晚秋已知,把我和她装点在东西两个方向上。不停地张望,却发现越来越模糊,直到消失。。。。。

生活中,我们会不断遇到一些人,也会不断和一些人说再见,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陌生,从臭味相投到分道扬镳,从相见很晚到不如不见。。。

也许,人生就是一列公交车,上车和下车的时间警示我们注意安全,每次看到别人下车,都问问自己是不是该下车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底线,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别人慢慢地消磨着底线,直到底线消失了,被别人控制。。。

篇7:我们都是可爱的

关键词一。)青春活力在学校里,无论学业多么繁重,我们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一个老师的口误,可以让我们捧腹大笑,一个同学的冷笑话,都可以成为笑源。

老师有时不解地看着我们问“哪儿来的这股疯劲儿,”我们嬉皮笑脸的回答“其实嘿嘿,我们是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

在终于可以脱下呆板校服的周末,哈韩的我们,学着他们的穿衣风格,里三层外三层的乱搭,绚烂的色彩,搭配上我们的阳光可爱,走在摩肩接踵的大街,与70后的古板,80后的忧郁,无疑我们更夺人眼球。和朋友逛街一个下午,都不会感到任何的倦意。这是90后的特性。

关键词二。)创新有人批评我们所使用的“火星字”,说那是玷污了汉字几千年的精粹。可是,在以前,人们会想象到这些生僻的字的替代作用么?譬如说“莪”字吧,原意是一种化学物品,而我们,却赋予了它“我”的含义。是火星字,让网络变得更丰富,让聊天变得更有意思,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说道照相,你是否认为就是用相机框上全身加背景或许手再比出一个“V”字?而我们,却流行自拍,将有摄像头的手机高高举起,嘟着嘴,睁大眼睛,一张一张地疯狂自拍,那些时尚,都是90后们的专属,关键词三。)单纯至今为止,所有的90后都没有超过18岁,我们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度过,几乎所有的压力,都仅仅来自于成绩,我们不必为金钱、工作、人际问题伤脑经。

是的,有时候我们叛逆、张扬,但那也只是我们对青春的喧哗,更多的时间,我们乖乖的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的听着课。就像是向日葵,向着太阳。试问,你有听过一个90后杀人放火么?那些事情,对我们而言,只会出现在小说里。因为,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最后要我用一句画形容90后,我会写到:

我们自信快乐,我们一直努力,因为――我们是90后!

篇8: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那堂班会 课的主题 是 :和名作家零距离。

我在台上,高一(4)班55个学生在台下。

第一个举 手的是个 女生,问我:“饶老师,我想知道你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你又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呢? ”

我示意她坐下, 没回答她,而是对大家说:“继续问。”

第二个举手的依然是个女生,她说:“我最想知道,你最喜欢你写的哪一部作品中的哪一个人物? ”

第三个问题, 我请一个男生站起来, 他很大方地承认:“我没看过你的书。我想问你: 这么多人喜欢你写的书,你是什么感受? ”

“这三个问题 ,我可以课后回答你们。”我对大家说,“不如 ,这堂课我们来问点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你们可以问我,有没有偷过钱? ”

教室里先 安静了一 两秒,紧接着一片哗然,反应快的已经带头嚷起来:“好吧,那你有没有偷过钱呢? ”

“偷过的。”我说 ,“七岁的时候偷了我妈放在衣橱里的钱,去买了泡泡糖。”

“结果呢? ”

“被打了啊。”

“那有没有撒过谎? ”

“有 ,”我说 ,“而且不止一次。”

“举个例子吧。”

“好吧 ,有一次想买一本三毛的书,没钱,然后跟我妈说我要去参加英语比赛 ,需要报名费。还有一次,是带我妹妹去乡下一个男生家玩 ,但是告诉我妈的是去城里闺蜜家,结果被我爸跟踪了,好一顿痛骂。”

“哈哈 , 有没有逃 过课呢? ”

“逃过 , 还逃了期 末考试, 为的是去看齐秦的演唱会。”

“哇! 有没有和爱人吵过架? ”

“有的,还打过架呢。”

“谁赢了? ”

“不记得了。是真的 ,为什么吵为 什么打也 不记得了。”

大家笑起来,都不相信。我补充说:“事实就是这样,时间过去以后,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你当时觉得根本过不去的坎,到后来你会连‘坎’是什么都不记得了。”

我转过身, 将黑板上班会课原来的主题擦掉, 重新写上这么一行字: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当我写完 最后一笔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而我的同 学———他们的班 主任, 竟然站在讲台的一角不争气地抹起了眼泪。

那是三年前, 苏州最炎热的夏天, 几十个孩子一起把我送到学校的大门口。不过50分钟, 他们均已和我熟络,开始嘻嘻哈哈,说各自的趣事,与我勾肩搭背,没大没小地叫我老饶。没完没了的知了声中, 那场告别显得亲密、盛大而又愉快。

我自信这堂课在他们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过去多久, 相信总有一个人会提起: 当年饶雪漫说过呢,这些没什么。原来,真是这样呵。

是的, 当你感觉人生没那么如意, 当你对自己的表现没那么满意, 当你对你爱的人或自己感到失望, 当你觉得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请记得对自己说: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因为,这就是人生。

篇9:父亲都是孤独的

很久以前,读过一篇短篇小说。一个小镇男孩,瞧不起自己的父亲。他希望拥有一个深沉冷峻的父亲,他的父亲却整天嘻嘻哈哈,满嘴都是各种段子,经常成为小镇男人们调侃的对象。父亲觉察到了他的不满,却并不辩解。在一个雷雨之夜,父亲带着他走到镇外,走进一片湖水,也不解释原因,只是涉水行走。湖水没腰的时候,一道电光闪过,他看见父亲脸上的表情,又痛苦又深沉。从此,他觉得自己了解了父亲。

其实,我们都深陷在一个困局里。整个社会,用无数电影、小说、绘画、雕塑和传说,为我们塑造了“父亲想象共同体”“母亲想象共同体”和“家庭想象共同体”。在那些想象共同体里,父亲宽厚仁慈,母亲温和慈爱,整个家庭都很可爱,“美丽清洁又安详”。它们像我们头顶的星球,缓缓旋转,遥不可及。

实际上,那个父亲模板,是无数个父亲合成的,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父亲。我们遇到的,却只能是一个现实中的父亲。他由一个小男孩长成,带着他的身世、经历的烙印,他也在成长,他也会老,他不是神话,他拥有一个有缺陷的肉身。

所以,苏珊·鲍尔多在她的《男性特质》里,首先谈到的是父亲的身体。她发现父亲易生头皮屑,且集中在某些部位,而她在40岁之后,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这个发现让她震惊。她一度也曾为自己的父亲与她心目中“浪漫的形象”背道而驰而遗憾,倾慕那些“高挑苗条的新贵族们”,并且“像个在躲避警察的嫌疑犯一样,疯狂地躲避父亲所代表的一切”。但父亲临终前,她终于感觉到,自己正在融入他的身体,融入他所代表的一切,祖先,过去。

我也曾刻意地躲避过父亲。我很少回家,特别是过年的时候。2007年,在大病一场之后,我回家过春节了,这是新千年以来的第一次。随后,又在家里住了好几个月。父亲已经老了,曾经强势地控制着这个家庭的喜怒哀乐的他,似乎变得柔和了。他总要等我回来才开饭,并要等我先动筷子。有天我回家,他们正在吃饭,父亲抱歉地说:“军军(我的异母弟弟)晚上要考试,就早点吃饭了。”但我坐下的时候才发现,鱼还没有动过。

曾经以为自己很了解父亲,直到那时。成年,像深湖上的雷电之夜,让我意识到,我没有真正认识过父亲,以及我的家庭。他们深藏在迷雾里。很多人和我一样,缺少这种认识,直到一个足以让人惊醒的雷电之夜。

篇10:我们都是可爱的

我们是可爱的。韶华,我们是不是已走进韶华,我们都还可爱,略带稚气。日历被翻页,日光漫进月缺的天。 耀眼的亮洒下来,我们越来越淡薄和明朗。

闭眼,不刻意放大悲伤和喜悦,擦掉身上突兀的细微花香。 我们是可爱的, 沉浮于各自的学校,非常朴实无华但是安然的存在。我们在等待什么,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甚晓。 等待,昙花再开。把芬芳留给年华。算了,我们只是在过教科 式的生活,只是在看着, 漫无目的的白纸,上走的黑字。

篇11:我们拥有同样的孤独诗歌

那年冬天,雪下了一遍又一遍

你站在门前眺望

我以为你是在等我

你说,假装眺望,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的孤独

第二年冬天,还是那场雪

你依然站在门前

我知道你不是在等我

因为你曾说,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的孤独

今年冬天,我看到了你说的.千堆雪

而现在,是我站在门前

我不需要假装眺望

因为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孤独

你还是走了,留下一整个冬天

等你连背影都散成了雪花

我仿佛听见你说,你是真的在等我

我急忙的翻找着记忆

却发现,找不到你等我的那个冬天

所谓孤独,只是我们谁都不肯原谅自己

等你真正走了,我才发现,原来天边就是眼前

你知道吗,我终于明白你的孤独

因为你走了,我也会离开

篇12: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

现在,我的童年算过去了吗?

或许是吧!因为,现在的我,只剩了无奈和痛苦……

那么,我现在就不能寻求属于我的一丝快乐吗?

答案是:不能

篇13:我们都是孤独的

关键词:喀迈拉,人兽同体,赛博格

一、从“喀迈拉”到“赛博格”

在现代语境中“喀迈拉” (chimera) 一词又称为“嵌合体”, 多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喀迈拉”因其形象特征而被引申使用在生物学领域, 成为常用的术语, 指的是由两个同种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或两个不同物种的细胞组成的机体[1], 即由两种异质体结合所形成的新个体。在现代医疗手段中, 对一些器官衰竭的病人移植动物的器官, 移植后, 该病人就成为一个典型的嵌合体, 或者说是“喀迈拉”。

这种合体形象最早出现于古代文艺作品中, 其产生与存在不受时空局限,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现代,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 在艺术作品中都可发现其身影。因此, 可以说这种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结合体形象的“蔚为大观式”存在并非是一种偶然。而且自原始初民的主观意识表达到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想的论述, 该合体形象一直存在且在不断发展。

“喀迈拉”最初是指希腊神话中兼有狮头、羊身、蛇尾的能喷火的雌性动物, 后来也可引申为由各种怪异不相干的躯体部分所组合成的怪物。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绘画、雕塑、神话传说等文艺作品中可以发现, 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形成了人兽同体的喀迈拉形象。

早在四千多年前, 作为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就已在苏美尔人聚居地区流传, 经过长期口传加工, 最终这个故事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以书面形式呈现在十二块泥板上。在第一块泥板中, 主人公英雄形象恩启都就以人兽同体的形态出现, “他浑身是毛, 头发像妇女, 跟尼沙巴一样卷曲得如同浪涛, 他不认人, 没有家, 一身苏母堪似的衣着。他跟羚羊一同吃草, 他和野兽挨肩擦背, 同聚在饮水池塘, 他和牲畜共处, 见了水就眉开眼笑”[2]。此外, 古亚述时期萨尔贡二世宫殿的人首翼兽像, 古埃及金字塔边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神话中头上有角、长有尾巴和蹄状脚掌的半山羊半人的萨提尔、牛首人身的弥诺陶诺斯, 印度教徒崇奉的象首人身的圣加尼西神以及俄罗斯的半人半山羊的列斯奇……在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 这种形象也多有出现, 如《帝王世纪》对伏羲的描绘:“燧人之世, 有巨人迹, 出雷泽, 华胥以足履之, 有娠, 生伏羲于成纪, 蛇身人面”。《山海经·西山经》中对西王母的描写“其状如人, 豹尾虎齿而善啸, 蓬发戴胜, 是司天之厉及五残”[3], 以及《西游记》中的人猴孙悟空等形象。

这种人兽同体的“喀迈拉”形象在人类文明初期的文艺作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人兽合体意识也在崇尚科学、理性的冲击下开始淡化, 这就使得描写该形象的作品数量急剧减少, 甚至在一些历史阶段很难再觅到其踪迹。但是它并没有彻底消失, 在近现代艺术的绘画、摄影等作品中又开始集中出现, 例如毕加索在1935年创作的《人身牛首》、保罗·伯尔沙在1942年创作的《半人半鱼的海神》、我国当代著名摄影师李小镜创作的《人兽同体》系列……不仅如此, 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各学科领域都有了很大扩展, 学科界限也日益模糊, 这就使得异质体结合形象在交叉的领域内有了新演化, 即“赛博格”的出现。

“赛博格”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曼弗雷德·克林斯和内森·克兰提出, 他们从控制有机体 (C y b e r n e t i c Organism) 的两个单词中各取前三个字母组成一个新词, 即“Cyborg”。提出这个概念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 对空间旅行人员的身体机能进行增强。后来这个词的定义被进一步延伸:一个人的身体如果混杂其他技术装置从而超越人体固有机能的限制, 包括装有假发、假肢、假牙等都被视为赛博格。唐娜·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20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 (1985) 中将赛博格明确定义为“一个控制有机体, 一个机器与生物体的杂合体, 一个社会现实的创造物, 同时也是一个虚构的创造物”。宣言进一步指出:“在20世纪晚期, 我们的时代, 一个神话的时代, 我们全都是喀迈拉……我们都是赛博格。”[4]

“赛博格”形象经历了一个从幻想虚构阶段过渡到实际应用阶段的过程。从1921年人机结合的捷克科幻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开始, 到现在为人所熟知的《终结者》、《x战警》、人兽结合的《阿凡达》等科幻小说或者电影, 这些作品的内容和形象直接反映了人的一种精神与生理需求, 但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虚拟意识向现实的转化。纵观当前生活, 过去的许多设想都成为了可能,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科技, 也正是科技, 才使得赛博格进一步成为一种消弭界限的符号, 促成了人与动物、人与机器乃至自然与非自然的结合。

因此, 从人兽同体到后现代人文思潮所定义的“赛博格”, 无论是人与兽、人与机器还是基因与基因, 除了其作为异质体结合的内在一致性之外, 还有很多共性, 即它们都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物。这些形象在当时社会条件下非现实存在着, 是人脑在社会劳动中逐渐形成的虚拟意象, 进而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 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意识的能动体现,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虚拟性、假想性。此外, 在共性的基础上“喀迈拉”和“赛博格”也有差异点。首先, 二者产生条件不同。半人半兽形象是当时生产力极端落后, 人在认识能力低下时蒙昧意识的产物, 而“赛博格”则是在社会生产力提升的背景下, 人在对技术手段掌握到一定程度后正确认识世界的反映。其次, 二者的性质不同。半人半兽形象可以说是人类在抗争自然未果后产生的思想和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而“赛博格”则是现代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面对自然主动出击的成果。荷兰美学家约斯·德·穆尔在其新著《命运的驯化》 (2014) 中指出人类与“喀迈拉” (萨提尔) 、“赛博格”的共通特征:“就人是由自己的技术和文化的补充物所决定而言, 人是一种赛博格 (cyborg) :一种半是有机体、半是机器的存在者。恰如萨提尔不是来自遥远的过去, 而是至今仍然决定着人类的生命形式一种形象那样, 赛博格本来就不是通过科幻小说呈现于我们的一种未来形象, 而是一种破碎状态的标示, 这种破碎状态从一开始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形式。人永远脱离不了萨提尔, 且一直都是赛博格。”[5]342或用哈拉维的话来说:“我们全都是喀迈拉……我们都是赛博格。”

二、喀迈拉的社会文化成因

(一) 野蛮与文明的交叠视野

学术界一般认为, 金属工具的产生、文字的出现以及国家的形成标志着人类步入文明社会。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文明的出现, 必然会与先前社会的野蛮意识形态产生激烈对立与碰撞, 但是也必须认识到二者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文明和野蛮, 都不可能作为绝对单一的方面存在, 它们是相互依存的。而且, 自古至今, 客观存在的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得人类在努力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造文明社会的进程中必然会使用过去一些野蛮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因此生物链中的淘汰竞争机制使得野蛮与文明长时间交织在一起。

此外, 由于人类身体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固有缺陷, 在面临困境时, 就会不自觉地以一个绝望者的形象出现, 除非他回归兽性, 或者选择回归兽性。长此以往, 为了不被现实世界所俘虏, 存在于人类视野中占据着强势地位的野兽以及超越人体机能的钢铁机械等, 逐渐在人的意识加工处理中与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体相结合, 因此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也就此出现。因而, 在人类文明的孕育地——苏美尔地区出现最早的人兽同体文本《吉尔伽美什》就有一定的必然性, 与此同时, 野兽与人的结合体——恩奇都, 在野蛮与文明的交织下也成为当时人们不断改造文明社会的理想英雄。从这一层面来看, 出现在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正是在文明与野蛮、人与狮的结合后, 才有了更为强大的力量与不可侵犯的神圣威严。

(二) 兽性欲望与人类理性的纠结

人作为动物的本质, 恰恰决定了人类理性与兽性欲望的共存, 而人类自身也是在理性与欲望不断斗争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人们追求普遍的利益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 也就是说, 它是人们伦理观念的基础之一。”[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据此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 他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依次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进行排列, 无论是对生理刺激的追求还是对地位的推崇等, 都是兽性欲望的最本质的体现。西方哲学中提出“性恶论”的立足点也是基于此。

因此, 对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兽性欲望, 在康德哲学批判中有个中心问题, 即我能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期望什么, 而这个问题又能够统一于人类理性之上。康德以“求真, 求善、求美”的道德律令来拷问人性。作为社会中的人, 自始至终都会面对理性与欲望的冲突, 因此, 人与兽的结合也正是对人的一种最现实的刻画。以当代摄影艺术家李小镜作品为代表的“人兽同体”系列包括《夜生活》、《丛林》、《审判》等都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该系列以现代社会场景为背景, 以着装潮流、现代的人物为主角, 其关键点就在于将兽面换成了人脸, 视觉上具有极大的冲击力, 而其表现的内涵则是人性与兽欲的不断博弈。

(三) 技术与人文的融合

人总是善于创造, 善于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打破自己在客观世界的窘境, 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一点。“以人为本”是人类一切设计创造的根本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 使得新发明、新创造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现代某些领域中, 许多技术手段已经有所突破。一些“赛博格”形象, 即人机杂合体已经进入人类的生活。例如人可以在身体出现故障时, 通过嵌入动物的器官, 或者助听器、心脏起搏机等机器来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在不满足于身体的已有功能时, 也可以通过技术来突破人体自身机能的局限, 以实现特定目的。电子人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也正如荷兰学者穆尔所说“自从鸿蒙初辟, 从人类开始制作石器且生命形式为他的技术能力所定义那个时刻起, 人类就一直是个赛博格”[5]342。尽管如此, 当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仍然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出现退化, 一些疑难症状包括艾滋、癌症、埃博拉等旧有的或新近产生的病毒依然是横亘在人类前进道路上的顽石, 因此, 基因杂合等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领域。此外, 由于人类对信息技术发展的热衷, 使得自然与非自然的界限日趋模糊, 数字化、虚拟化的赛博空间有了更大的发展前景。

三、“喀迈拉”的审美文化意蕴

(一) 原始神话意蕴

虽然说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态, 但是神话作为人类在蒙昧阶段的重要文学创作, 则体现了原始初民瑰丽奇异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它是先民对无法把握的未知世界进行理解与描绘的卷轴, 是了解人类思维发展脉络缘起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荣格所说:“神话的形象本身仍是创造性幻想的产物, 它们仍有待于转译为概念语言。在神话时代……每一个意象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 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与悲伤的残留物。”[8]因此, 注重想象、直觉的“密索思” (mythos) 式的神话原始思维方式与内容, 可以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

然而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人类对世界开始有了更正确清晰的认识, 人的思维方式更多地开始倾向于理性, 注重实用主义, 关注的焦点也从神转向了人。“逻各斯” (logos) 式的理性叙述及思维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主导模式, 这就使得“密索思”式的神话故事的虚构叙述及思维方式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趋于没落。但是, 当注重思辨的“逻各斯”逐渐在重想象的人文领域表现出局限性和各种不适应之后, 重新审视文学艺术源泉的“密索思”则显得更为迫切。因此, 对神话传说、英雄史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意象——人兽同体的“喀迈拉”形象进行研究, 是古老神话在多元文化的长期压制下重新散发活力的复归之路。

(二) 悲剧美学意蕴

从古希腊悲剧中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盗天火而触怒宙斯, 到西西弗斯从山底推着石头到山顶的不断重复;从俄狄浦斯为不服命运安排挖掉双眼, 到哈姆莱特因报父仇而丢掉性命;从与魔鬼斗争的浮士德到海上百日未有收获但却坚持不懈直到拖着鱼骨走向沙滩的圣地亚哥, 历经两千多年的西方悲剧史, 沉淀出了厚重的悲剧精神, 即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日神阿波罗象征理性和智慧, 酒神狄俄尼索斯象征生命的原始本能力量, 代表放纵, 悲剧则是二者在无止境的运动碰撞、互相斗争的艺术表现, 而抗争的悲剧精神正是悲剧不断散发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在古代神话中, 半人半兽形象是原始初民在与恶劣自然环境不断斗争而在头脑中形成的积极的能动反映, 他们渴望借助兽的力量在搏斗中拯救自己。而后现代思潮下提出的“赛博格”, 更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道路中不断摸索前进的结晶, 而且人与机器的成功结合成为人类不屈服精神的最有力说明。“喀迈拉”形象因悲剧精神而具有丰富的悲剧美学意蕴。

(三) 后人文主义维度

进入全球化与后现代时代, 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 人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被逐渐弱化, 人的地位究竟该如何确立, 这使得以人为本的传统人文主义出现危机, 因而与其相对立又出现了后人文主义。尽管目前其理论系统还没有完善, 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重新审视文艺形象“喀迈拉”, 我们可以从后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一些主张得到一些启发。

首先, 后人文主义认为, 人类对自然的大规模侵入扩张, 已经遭到了自然的报复, 因此在发展观念上理应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和那些同样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一样, 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 他的生存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自然规律”[9], 因此喀迈拉形象作为努力适应自然的产物, 也必然会在以后的发展中符合自然的基本规律, 试图凌驾于自然之上已然不可能。其次, 人与机器的结合是“赛博格”形象的一部分, 各种技术手段例如假牙、假肢、心脏起搏器以及各种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甚至技术在不断更新升级的过程中大有主宰人类命运的趋势。例如在基因工程领域, 克隆羊的出现仅仅是一个起点, 或者说是挑战、是宣言书, 克隆人才是对人性的真正考验, 上帝作为造物主的权威俨然成为技术的挑战对象。在现代医学领域, “活死人”成为植物人的代名词, 正如有人说“活着的人死了, 但死去的人却还活着”, 这对于病人的亲友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上与身体上的长久折磨, 而对于病人来说, 或许更是一种比死亡更糟糕的体验。放眼当前现实生活, “手机党”随时随地可见, 起初手机作为种方便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被创造出来, 而现在却使得现代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淡漠, 甚至是现实中近在咫尺的距离竟也需要用微博、微信等进行沟通交流, 感觉没有了手机, 就无所适从, 没有了人的存在感。面对这些现象, 技术是否已经绑架了人类?是否会产生人性的悲剧?“喀迈拉”, 可以成为我们深思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邱仁宗.生命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284.

[2]赵乐.吉尔伽美什:巴比伦史诗与神话[M].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9.

[3]王红旗, 孙晓琴.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67.

[4]Donna Haraway.A Cyborg Manifesto: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alist Feminism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M].//Amelia Jones.The Feminism and Visual Cultural Reader.London and New York, 2003.P475.

[5][荷]约斯·德·穆尔.命运的驯化——悲剧重生于技术精神[M].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6]周思.大趋势:人类社会与哲学的革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95.

[7]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1:96.

篇14:他们都是半个孤独的人

二人合作型导演,在世界影坛不难见到,沃卓斯基兄弟、科恩兄弟等等,他们大多各做一摊,剧本、制片、现场、演员各自专长其强势的一块。但香港导演麦兆辉、庄文强却让人分不清,他们站在一起,虽然有互补的相貌身材,两人也的确是一个内敛敏感,一个开朗务实,但是在片场或者记者的镜头前,你也能发现,他们其实都只是半个内心孤独、也许还有点羞怯的人。

成也萧何败萧何,这句话说起来像是充满惋惜,但有时候放在现实中,它也许也是种坦然面对,然后在无奈的人生境遇下接受挑战,迎接他的也许会是下一个成功。

因为《无间道》,当年只能在少数影迷中有不错口碑的“香港新铁三角”,暴得大名,一度成为香港乃至华人最令人瞩目的导演组合。《无间道》不仅仅成全了三位亲密型合作的幕后导演,也成全了刘德华、黎明等老牌明星,甚至也成全和挽救了濒临燃尽的香港电影之火。也因为《无间道》的成功,曾经的“铁三角”因为片酬过高的原因,走了刘伟强,麦兆辉和庄文强则不得不面对没有了以掌控镜头著称的刘伟强的境遇。但谁说困境不一定就是一次机遇呢,对麦兆辉、庄文强来说,接下来就是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从《情义我心知》、《大搜查》到《窃听风云》,再到如今的《关云长》,二人合体之后的效果竟然表示得如此精准有效。适度地摆脱掉原来的成功阴影,再出发时丢掉了沉重的包袱,反而用不动声色的轻盈,轻易就找到打通内地与香港票房的密码。麦兆辉说:“有些在大陆上映很困难,但能突破重重围困,我们取得好的票房成绩是应该的。”言下之意,对于一批香港北上的导演来说,在审查制度上,只要突破取得许可,便可在票房成绩上畅通无阻,似乎他们更适合眼下内地这个票房的黄金时代。在商业体制捶打过的这批香港北上导演,当然有着内地导演所未成经历过的风雨。

《关云长》4月28日内地上映,可以肯定的是,这部集中了甄子丹、姜文、孙俪等香港内地一流演员的作品,到时候少不了拿下无数票房,古装片或许是这对“香港最棒的新警匪片导演”临时换换口味,更可能的是他们这一次经过了精准的测量和审视,这是一部针对内地票房的强势之作。“双核”导演也的确做到了为此亲力亲为,他们甚至还拉来如今已成著名一线制片人的陈红在片中客串,导演称甘夫人的角色是为陈红量身打造,“当年演貂蝉只是貌美,现在又多了制片人的干练,可以说是内外兼收。”审时度势的合作之举,在他们那里也变成了艺术需要,强势导演要做的不是拒绝,而是将之变成合情合理甚至出露光芒。

针对多种版本,庄文强端出了法宝:“《关云长》中的关羽诚信而宽容,也很人性。”庄导说,甄子丹作现为现代的“宇宙最强”饰演中国古代的“宇宙最强”是最合适不过的,两人也特意在关羽造型等方面加入了新鲜的概念。

即便不提“关云长”题材在今年撞车一事(据说,已有或将有五个版本的关云长,《关公》【导演:田壮壮,正在筹拍】、《武圣云长》【制片人:杨子,正在筹拍】、《武神传》【导演:陈木胜,正在筹拍】、《三国·关云长》【导演:高希希,正在筹拍】),这位中国武圣的历史形象也过多地被塑造过。被问及为何要拍《关云长》这部撞车题材时,两位导演轻松作答,他们说,与以前的“关公”同题材相比,这次要树立一个新高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羽,我们只是把自己心中的关羽展示出来。”庄文强这句话的句式曾经在《伤城》时用过,取得了成功,只不过这都是从李安那里借鉴过来的。所谓塑造历史人物,无需去逼近他们原本的真实,而是通过手段让人物在符合大家预制审美的情况下显得有新意。麦庄二导当然知道这样的常识,否则怎么敢接受这么大的单。

大单、小单在他们看来都不过是工作,程序和分工未因数字变大而变化。庄文强在“双核”导演制度下,自认比较注重创作,剩下的则更多地交给麦兆辉。现场庄文强会讲一些漂亮但也都很务虚的话,引起大家注意,实际上等于没说, 有时候“务虚”难免也是“无需”的。麦兆辉则显然很踏实,会老实厚道地面对各种问题,有时候你会觉得他更像一个CEO,没有花哨的架子,看上去又诚恳许多。其实在“铁三角”时期,有刘伟强在的时候,麦庄二人都偏幕后一点,历史和环境将他们变得越来越要符合时下的要求。庄文强也再不是那个说话会有点口吃的腼腆青年了,麦兆辉也从容地可以做授课状地将大话题小而化之,原本生性不是这样的人,此时我们需要感慨光阴和经历。

对于导演这个身份来说,在香港更接近美国的制度,他们更多的是实现投资人的目标。这并非可悲,你需要宏观地看待所谓的事业蓝图,然后再微观地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而感到无比骄傲。两年前庄文强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很喜欢科波拉70年代的一部作品《对话》,那是一部沉闷的文艺片,很难想像他们是如何将这种喜欢转换为今天的古装大片《关云长》的。或者说,市场的号召,是可以让一个原本喜欢《对话》这种闷骚片的人,也可以放手去做一部古装的英雄大片出来。

从都市戏到古装片,从中小成本到过亿大投资,这些变化在麦庄二人身上理所应该但又过于突兀,他们的成功模式刚刚开始,就又被投资人重新安排了角色。这种急促的商业体制,到底是会为我们奉上更精彩的电影作品,还是在悄悄抹杀人心、人性?

很多人不会去考虑,从《无间道》、《大搜查》、《窃听风云》这样的警匪片,转移到古装英雄大片,這种变化发生的背后内因是什么,因为大家更愿意关注,这是谁演的,故事够不够劲,场面够不够火爆,打动人心的也不再是编导的良苦用心或者深思熟虑的人性展示。

有可能是我们杞人忧天了,那个最喜欢的小说是远藤周作的《深河》的庄文强,也许真的想拍也能拍出一部好看的古装大片,只是这中间,从那个小说中绝望的要依靠宗教救赎的主人公,如何转换成要凌驾高高在上又无与伦比华丽的大片场面的呢?我们很关心的是,这中间过程是否需要一次蜕变?

他们都是半个孤独的人,所以合体之后才能如此轻巧地转身。

片名:《无间道》

时间:2002年

导演:刘伟强麦兆辉

编剧:庄文强麦兆辉

简介:91年,三合会会员明(刘德华)听从大佬琛(曾志伟)指示,加入警察部队作卧底,七年间他已升至警长。92年,警察学员仁(梁朝伟)被逼退学,作三合会卧底,现时大佬是琛。2002年,重案组得悉一批毒品交收情报,锁紧目标人物琛,结果双方情报也被泄,警方行动失败,毒品交易也不成功,双败而回,暴露双方均有卧底的事实,引发双方清除内鬼的决心。仁与明命运迥异又相近,在无间道旅程接受严峻考验⋯⋯

片名《窃听风云》

时间:2009年

导演:麦兆辉 庄文强

简介:《窃听风云》中,刘青云、吴彦祖、古天乐三人组成的情报组负责为商业罪案调查科查马志华、罗耀明等金融大鳄交易过程中的黑幕。

片名:《别恋》

时间:2001年

导演:麦兆辉

编剧:庄文强

简介:年青建筑师Rick,刚刚获得建筑大奖,事业如日中天;俊朗不凡的外形,使他深受女性欢迎!不过Rick只对事业认真,对爱情总是抱着游戏态度!有一天,Rick和一群同事巡视工地,Rick无意间发现一张女作家“洛静儿”的新书海报,海报上的静儿令Rick心烦意躁,恍惚间他被一辆车子撞倒

片名:《头文字D》

时间:2005年

导演:刘伟强 麦兆辉

编剧:庄文强 重也秀一

上一篇: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信息技术专业下一篇:安徽省博物馆 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