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艺术家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我们都是艺术家范文

我们都是“小雷锋”

雷锋——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他助人为乐、他爱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不求回报的,也正是因为他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才成为了我们大家心中的榜样。

3月5日是学雷锋日,学校组织我们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暨学雷锋再出发班级岗位我践行活动”,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学雷锋,在班里认领一个自己的岗位。哇!这里的岗位可真多呀!有红领巾监督员、信息传递员、资料分发员„„我看得眼花缭乱,都不知道选哪个好了。想来想去,还是选信息传递员吧!它的要求是:口齿伶俐。这不正合我意吗?这可是我的特长啊!我毫不犹豫的举手报了名。接下来,就是启动仪式了!每个同学都要来说谁自己的上岗感言。我自告奋勇的第一个上来说:“我在班里的职责是信息传递员,我的职责是——帮助老师们传达各种信息、任务。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把它做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心里美滋滋的。接下来是王海杰,他说:“我是班级的‘美容师’,我负责每天换水、浇花„„”我心想:这么艰巨的任务,他能坚持下去吗?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每天都会按时浇花、换水,不敢有一丝的怠慢。一个星期下来,我们班的花能够越长越好,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心里暗自叫好,我相信他可以坚持下去!看到他的行动,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好自己的岗位!大家都在为班集体努力着„„

就像雷锋所说的:“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其实,认领岗位也是我们学雷锋的一种表现,我一定要把这项职位坚持下去,使我们的班级更美好!

北京朝阳区青院附中小学部六年级:周雪梅

第二篇:我们都是好邻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做个好邻居。

2.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懂得邻居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这样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3.教育学生懂得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和设施。 教学重难点:

懂得邻居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邻居的接触是很多的,因此,搞好邻里关系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与邻居相处。同时板书课题。

二、出示书上的小故事,谈感受:

1.画面上的小姑娘怎么了?她得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小姑娘的家人知道了又是怎样感谢帮助老奶奶的,老奶奶的心情怎样?

三、谈谈与邻居相处的感受 1.同学们,课下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你家和邻居家和睦相处的小故事,下面就请同学们谈一谈。 2.先请住平房的同学谈一谈,再请住楼房的同学谈一谈。 3.为什么“邻居结得好,如同得大宝。”?

4.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我们都需要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当邻居家有困难时,应主动帮助;当邻居和你家有矛盾时,应多为别人想一想;如果妨碍了邻居的利益,就应主动承认错误,并立即改正。我们只有这样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邻居之间才能和睦相处,大家都会感到心情愉快、生活安定。

四、小组演节目(邻里和睦相处的)

1.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把这些邻里和睦相处的事都演出来吧! 2.学生练习表演,师指导。(可以是小品、歌曲、三句半、相声等) 3.学生展示。 4.师生评议。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老师希望你们每个家庭都能和邻居和睦相处。

第三篇:我们都是玩大的!

作者:于尧66666666

昔日的屋顶上

还有鸟儿在飞翔

门前的火车站

仿佛还在记忆中鸣响

我们都已长大

不再拥有童年的幻想

时常独自感伤

时常温习欢乐的时光

——80后怀旧电影《玩大的》主题曲歌词

我,生于80年代的末尾,成长在祖国的大西北,童年的时光总是无限的美好,我记得在我

7、8岁得时候吧,我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在院子的草地上,拿着各自心爱的玩具,有汽车、兵人、变形金刚等等相互“厮杀”,一“杀”就能从下午“杀”到晚上10点钟,我和伙伴们的军团大战从学前班一直杀到了小学四年级,最终被28

6、386的PC电脑游戏彻底“消灭”了。由于我的家乡比较的落后,当内地的电子游戏机风靡一时的时候,我的家乡、伙伴还对这个词语很陌生,偶尔放暑假,我楼底下伙伴“小小”的表弟从广东来我们这里旅游,他会拿出一块砖头大小的机器,叫做“任天堂”,那个时候,全院子的小伙伴都会围着这块砖头大的屏幕转,从这块“砖头”里,我知道了超级玛丽、三国志、街头霸王等等游戏内容,在当时,这块“砖头”可算是我们小伙伴当中玩具级的圣物!我的铁杆玩伴“凯凯”小时候是一个汽车迷,买了很多很多辆的仿真铁皮车,他的梦想就是当个司机并能拥有自己的一辆大卡车,他的爸爸好像是个司机,我印象中的“凯凯”胖乎乎的,不算胖但很壮实,他有一辆长半米的黄色铁皮大卡车,车上系了一根绳子,经常一出门就能看见他在“遛车”。“聪聪”是个90后,好像是92年生的吧,比我们小很多,但他家是最有钱的,当时所有流行的玩具,各种变形金刚、玩具兵人等等他全都买过,我们的一场“厮杀”,我带了一辆铁皮小汽车、两架战斗机;“凯凯”牵着他那辆大型黄色卡车;“聪聪”则是双手抱着一个和他几乎同高的战神金刚机器人,然后两个口袋里还装着很多很多小坦克、小飞机、小兵人等等,不过战役的结果常常是“聪聪”被灭,因为那个时候他最小,不太会用脑子,他那些厉害的变形金刚的招术他也喊不上名字,时常被我们三言两语就欺骗了,唉!

上了初中,逐渐有了烦恼,考试不好要被请家长,三天两头要进行成绩排名,全班四十多人,我基本上就在二十名到二十五名之间徘徊,那个时候最大的快乐

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每天放学后和好友“渺渺”在回家的路上聊三国、侃游戏,把三国那些个人物武力谁强谁弱都详细“研究”一番,整整三年,乐此不疲。第二个快乐就是周末能和家人一起去下馆子大吃一顿,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后来到了初三,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望逐渐让我失去了昨日的欢笑,三年的时光流转,让我们都已变换了模样,过往的少年轻狂、意气风发之中多了一些沧桑„„

三年的高中,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我磨灭了自己最后一丝的梦幻理想,一心只想考上大学,在老师的教诲和思想里,只有上大学才能有出路,我也坚信这一点!我不是韩寒,没有嬉笑怒骂去讽刺社会的本事;没有那种奇异独特的文笔,我就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

怎么说呢?如果童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初中、高中是我最迷茫的年代,那么大学就是我活的二十年以来最平静的一段岁月,四年的大学,我暗恋过女孩、我和朋友一同出游聚会过,但都最终回归平静,四年来,我没有风花雪月的美好恋爱、没有两肋插刀的兄弟情义,没有去参加什么勤工俭学的“壮举”,一切过的都是那么的平淡、安稳„„上大一时我以为我也会像当年明月、天下霸唱等作家那样名扬天下,上到大三才渐渐清醒了,梦想不等于现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言不差!大学四年最后的毕业聚会,我哭了,为自己,也为别人。

现在的我,在外地一家私企做文员,二十年一晃而过,我甚至不敢想当我四十岁的时候是怎样的生活,人生越往后过越觉得虚无,可以做出的有意义的事少之又少,倒是童年少年的点点滴滴的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凯凯”怎么样了?他拥有自己的一辆大卡车了吗、“聪聪”想必现在是个富二代吧?不知现在的他怎么样了?还有“小小”和他的表弟,最新的PSP、3D游戏机已经出来了,想必都买上了吧?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现在在何方呢?工作后的我,带了三件童年的玩具,这三件已经生锈、毁坏,但我仍带在身边,偶尔躺在床上看看它们,感觉很温馨、很安全。我突然想:《玩具总动员3》里长大的安迪将自己的童年玩具全都送给邻家小妹,连同他最心爱的胡迪警长、巴斯光年„„或许等到他真正踏入现实社会真正去面对现实困难,也许他会怀念童年过去、会后悔将玩具送人,因为,那已经不是一件玩具了,而是一份思念!

我们都是玩大的,因为我们生长的年代,即是最快乐的年代,也是最伤感的年代,玩到大的老男孩,终将面对现实„„也许歌词里唱的那样:每个人都一样,人生路上总有迷惘;这个世界太复杂,我们应该学会吧,学会把它变得简单„„送给所有8090,大家辛苦!

第四篇:我们都是拖延症

明明开学时老师就布置了论文作业,当时还信心满满地准备认真完成,可偏偏要等到最后期限的前五天才开始找资料;明明硬盘里存了满满的耶鲁大学公开课,就为了等到某个时间集中学习,可学习的时间始终没有到来,上人人网的时间却从未减少;明明知道有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服,未拆封的书,没处理完的实验数据,或是一封该回的邮件,一个该打的电话,还有自己焦躁不安的小心脏,我们还是边咬着自己的手指甲,边发呆的说,再过会就做,就一会会„„于是,天黑了又白了,心情愈加沮丧又伴随偷来的欢愉般的戏谑„„

新学期来临了——一个你决定痛改前非的好时间。但是经过了一个开学前的通宵庆祝,网络上正在更新着自己在追的日剧,谁还有时间对自己做认真的反省呢?一个月过去,当身边的一个朋友按照自己的减肥计划早已成功瘦下9斤,另外一个朋友已经通过高级口译而开始准备GRE、托福的时候,你才打定主意下决心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不要再拖延了!”

拖延,一个可以唤起我们不同记忆的词。“拖延症(Procrastination)”,一个心理学研究者近年来一直研究的话题,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为“一种将行为或者任务推迟到稍后时间的个性行为。” 拖延症患者通常将拖延作为一种机制,以应付开始或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的焦虑。心理学研究者有三个标准来界定拖延症:这种行为会阻碍你达到预期目标,它是没有必要的,仅仅是(对应完成事务的)一种拖延。 拖延经常会带来压力,负罪感,效率底下,恐慌,及其他人对你不能完成任务,不能尽责的不良评价。并且会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对个人来说,轻微程度拖延是正常的,当其开始阻碍你的正常工作,就需要认真对待它了。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

2007年,据估计,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报告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而且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问题影响到了25%的成年人。在豆瓣网上,有一个小组叫做“我们都是拖延症”,目前加入的人数已经超过54000人,并且以每天30人的速度在递增,小组成员很多列举了自身经历,以文字的形式宣泄着拖延带给他们的痛苦、无助、忏悔、失望„„

许多拖延症患者发现,他们开始一项新的任务时,会想努力完成它,而在这一过程中,一连串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波动影响了他们,它们呈现出诸多共性,我们称之为“拖延怪圈”。 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体验。你或许在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内都个挣扎在这个怪圈中,或者,你也可能从头到尾只需要几个小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怪圈,笔者将其归为以下7个阶段——

【1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在一开始,拖延者往往信心满满。当你刚接到一个任务时,总觉得这次自己一定会以全新的有条不紊的方式将它完成。虽然自己不能或不愿意马上就开始,但你始终相信:不管怎样,这次我会痛改前非的,事情会自然而然启动的。然而,只有当一段时间过去之后,你发

现这一次的情况并不比以前好多少时,你的希望变成了担忧。

【2 “我得马上开始。”】

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了,这一次想好好做的幻想破灭了。于是你开始焦虑,压力也逐渐加重。你不再盼望自己会自发地开始上手做事,开始感到需要马上做些什么。但是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以你还是抱着一些希望。

【3 “我不开始又怎样呢?”】

时间又过去了,你还是没有上手做事,现在的问题不再是有一个理想的开端,甚至不再是如何给自己做事的压力,而是一种不祥的预感取代了所有的乐观情绪。想到自己可能永远也不开始,想到可能的可怕后果,此时,你可能几近瘫痪,一连串的想法在大脑中打转:

A “我应该早点开始的。”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你只有沉痛地责备自己。如今,你后悔不已,知道自己应该早点开始做事的。

B“我可以做任何事,除了这件……”这个阶段,除了这件被避开的事,拖延者什么都愿意做。重新整理书桌,清理房间,忙的不亦乐乎。当初那些事情还没有那么繁重,你却避而不做,现在它们马上需要你开工了,你却做着其他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你也正在大步迈进要做的事。而事实上,它仍然有待你完成。

C“我无法享受任何事情。”许多拖延者希望通过一些愉快的、立竿见影的活动让自己分散注意力,可能会选择去看电影,做运动,与朋友呆在一起,或周末旅行。虽然你努力让自己自得其乐,但事情还没有完成的阴影却一直笼罩着你,你所感受到得快乐很快就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事负疚、担忧、厌烦。

D“我希望没人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却没有一点眉目,拖延者开始感到惭愧。你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你的窘境,所以你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掩盖。你让自己就看起来很忙,即便你不在工作;你创造出一种事情不断进展的假象,你或许隐藏起来——避开同学,避开电话,避开任何可能揭示真相的接触。你通过掩盖行为来掩饰你的延误,然而内心却也感到自己心术不正。

【4“还有时间。”】

虽然你抱着负疚、惭愧或欺骗了别人,但你继续抱着还有时间的希望,你试图保持乐观,期盼着“缓刑”的奇迹能出现。

【5“我这个人有毛病。”】

此刻你已经绝望了。早点开始做事的良好意图还没有实现,负疚、惭愧和痛苦也无济于事;盼望的奇迹也没有出现。对于是否能完成任务的担忧变成了一种恐惧和自暴自弃:“是我这个人有毛病„„”于是你可能会感到自己缺少什么其他人拥有的品质——自我约束力、勇气、头脑„„

【6 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A不做

“我无法忍受了”,内心的压力让你不堪忍受。接下来的时间完成这个任务都不太可能

了,更别说你当初计划的好好的事情,你现在做再多的努力也无法弥补了,何必庸人自扰呢?你放弃了。

B做

“我不能再坐等了。”此刻,压力变得如此巨大,你再也不能等哪怕是一分钟,你开始做事了;你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糟,为什么当初不好好做呢;于是你跟时间赛跑,不容许自己浪费一分一秒。而且此时,你的焦点已经不在于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你如何将它完成。

【7我永远不要再拖延了!】

当这个任务最终完成了,拖延者通常会因为如释负重和筋疲力尽而近乎崩溃。这次的考验虽然严峻,但毕竟已经过去,你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折磨,所以你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从此不再踏入怪圈一步。你发誓,下次一定早一点开始,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你已经打定主意,而且也觉得意志坚定——直到下一次任务的出现„„

就这样,一个个拖延症患者在摆脱了一次怪圈之后诚心诚意痛下决心,准备改变自己的状态,尽管大多数时候是重蹈覆辙,又一次在怪圈中挣扎。

随着整个社会、各个行业运转速度的加快,拖延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焦虑,拖延,更焦虑,再拖延,究竟这样的一种行为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心理根源?我们如何才能反过来控制拖延行为的发生呢?

笔者试从以下三个角度对拖延心理进行分析——

 【自我价值保护】

Steven Berglas 和 Edward E. Jones在1978年完成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一个自我妨碍现象。自我妨碍,指个人为未来可能的失败制造保护性借口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或促进自己自我胜任的概念。

精心准备了一个月的会议发言,当天却忘记带演讲稿;明天马上就要考试了,最近却疯狂迷恋游戏;明明可以完成的律师小结,却一而再再而三拖延,最后超过规定期限„„为什么我们总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因为我们宁可承受一时的失败,也不愿被全盘否定。“我已经尽力了。”但却失败了,这说明能力不够,基本已经没救了。这比“因为受伤而失败”可要残酷太多了。

因此,当人们面对能力的挑战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地用一定的方法来阻抑自己,增加自己获取成功的困难。这样,如果真的是失败,人们就有了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失败的借口,而避免自己面临“无能”标签的威胁;如果结果是成功,那就更好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自我价值感进一步提升。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拖延症患者的内心动机,说白了,这就是为他们潜在的失败找一个合适的借口——“这不是我能力差,而是我懒惰,我拖拉。你看,我在短时间内还是可以做好的。”

 【强迫症】

强迫症,又称强迫-冲动性障碍(OCD),是以不能为主意识所控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患者意识到这些观念和行为时毫无意义的、不合理的,以致引起显

著的焦虑或痛苦的一种心理障碍。

OCD也是拖延症背后的一个原因,患有强迫症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会不停地排列其好处和坏处,或者不停地检查某件事是否已经完成,所以他们往往什么都做不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端的重演是因为他们的大脑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的程序中。这项工作必须等到所有准备完成之后才能开始,这份策划要先分配好全部才能进行,现在还没有到位;英语作业必须要等桌上理干净之后才能开始,不然心情烦躁会影响作业质量„„由于拖延者对犯错误、失败的恐惧,所以其观念和行为陷入了一个无法停止的程序之中,阻碍了事务进程的正常发展。  【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研究发现,即时满足与人脑中的情绪中枢关系密切,而延迟满足则受控于抽象推理能力。因此,延迟满足往往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情商的重要构成成分。

放学后是先玩还是先作业?暑假作业拖到开学前突击?本来下午去图书馆自习,但在同学的邀请下去了电影院?拖延症患者往往延迟满足能力较弱,在追求自己长远目标时,往往会抵不住即时满足的诱惑,而导致既定事务未完成造成拖延。

诚然,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拖延问题,你也许不是一个强迫症患者、人格分裂症患者,你也没有严重的焦虑或抑郁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就会有一些阻扰我们前进的力量在暗中使我们绊倒,这些阻扰我们的心理因素就像病菌,不断侵蚀我们却常常不为我们所察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尽量克服我们的拖延行为呢?

笔者试从以下角度对拖延症的治疗做分析——

 【认知疗法】

笔者认为,认知最核心的部分是让拖延者重新确定自我价值的定位及评定依据。如果拖延者认为“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体现了我个人的价值,所以我做的事情体现了我的价值”,那么,拖延者依旧会陷入拖延怪圈,用“自我妨碍”的策略来为自己找借口,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只有一个人内心真正强大,真正了解自我价值,不为周围评价而左右,他才能真正追求自己的目标、理想,并以行动说明决心。  【行为疗法】

对拖延症的治疗,外界的成功励志学书目上有太多太多技巧性的指示。笔者在这里做一个最简单的归纳,即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计划,并按计划完成。其他的技巧性指示只是对此的辅助。

拖延症就像一颗蒲公英,它有着错综复杂的根须,很难完全根除。我们所能做的,是认清拖延的根源,并且做一些事情来防止它主导自己的生活。我们也没有天真地认为,拖延的结束可以保证快乐的到来。快乐来自于我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健康地生活,来自于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来自于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仍能接受它,就像虽然花园里长着一些蒲公英,而我们仍然能够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简-博克、莱诺拉-袁:《拖延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张伯源:《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8月版 包翠秋、张志杰:《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第34期

张甜:《拖延的研究综述》,《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论坛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

第五篇:我们都是工大人

本台报道5月19日20日在建设银行旁,机械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在做着一份有意义的事情,为危在旦夕的机械1104班的唐涛同学进行募捐。据了解,该同学因患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I型而住院治疗,而此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比白血病还严重的疾病,治愈率比白血病低很多,面对这高额费用,对他们家庭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举可以减轻其经济困难,在募捐中,湖工大学生慷手解囊,积极奉献爱心,共筹集善款两万余元。据负责人介绍,对于这高额的治愈费用,我们募捐根本是杯水车薪,所以希望有好心的同学可以联系机械1104班的班长杜同学,他的联系方式是18229195166。人间有真情,让我们共同祈祷唐涛同学能勇敢的战胜病魔,在我们工大校园再看到他的笑容 。

记者部 龚鹏程

上一篇:事业单位知识点范文下一篇:上一届工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