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要长远发展

2024-04-23

一个学校要长远发展(通用8篇)

篇1:一个学校要长远发展

一个学校要长远发展,教学质量是命脉。教学质量来自教学与管理。缺一不可。一,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要求老师不但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战经验,并且能够有控场能力,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能够真正做到 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一个引导者。同时成人教育必须要考虑他的功利性,学生希望所有的学习是直接有效的,今天学了明天就可以用,所以教师备课要有大量的案例,每个案例有代表性的表达那一个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更直观。对讲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为重要。二是日常管理,日常管理班主任的到不到位直接影响整个班风。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各班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帮助完成各项工作,如点到、纪律、卫生、活动组织等。分工要明确,并且要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同时班主任要时刻了解学生动态,做到跟每一位学生定期有效沟通,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并且进行正确引导。把学生的流失率降到最低。对影响课堂纪律不听管理的学生,负能量太强的学生给予开除处理。从营销角度来分析,服务好一个老客户可以带来滚雪球效应。学生就是你的客户,班主任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让学员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团结友爱的集体环境中,让他们为今天能够来这个学校学习感到骄傲时我们的学校的营销己经成功了。口碑相传比任何营销都有效果。

篇2:一个学校要长远发展

记得中学生作文报曾刊登过这样一道作文题:某城市铺设煤气管道挖了一次街道,铺设地下光缆又挖了一次街道„„就这样为了铺设各种管道,一条街道挖挖填填了数次,既劳民伤财,又扰乱人们的生活秩序,请你就这一现象写一篇论说文。可见,做好长远规划是何等的重要。这道作文题虽然说的是城市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但长远规划对于学校同样不可忽视。

学校管理如果没有长远规划,就会像上面所举城市建设的例子,既浪费人力、财力资源,又给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造成这样那样的重重困难。长远规划,从学校来说,短到周计划、学期计划,长到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我们国家制定的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就是很好的范例。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校长不能不重视学校长远规划工作。长远规划制定以后,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这样使学校工作既有延续性,又有发展性,按照一个预定的轨道螺旋上升。

我县从2000年开始推行教师进城公开招聘制度,对要进城的教师进行严格的岗位业务考核。常听同仁们谈论:教师进城公开招聘制度,挖走了历经多年磨练培养出来的乡镇学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被招聘,对学校来说,是令人惋惜的,对本人来说,是可喜可贺的。当然,学校不像政府部门那样有能力和资金吸引、招聘优秀人才。校长们是否就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呢?但仔细想一想,我认为未必。校长们应该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动动脑筋,去考虑教师发展的长远规划。如:制定《青年教师五年培养规划》等,培养一批梯级教师队伍。一旦学校某一岗位教师被招聘,就不愁找不到能胜任这一岗位的优秀教师。

因此,校长就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在教师自我充实提高的同时,把提高他们整体素质摆在首要位置。鼓励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出以教学基本功为突破口,以更新观念为重点,以岗位训练为主要形式,以改革调配办法为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工作策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助于教师提高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活动。

随着课改的推行实施,原有的教学手段已经落伍,现有校舍已不能满足更大规模办学的需要。单凭学校现有的建设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要想改变这一落后的现状,就必须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校长这时不能坐等观望。诚然,学校建设,从总的来说是政府部门的事,与校长没有多大关联。政府领导者也都知道办好教育是千秋伟业,不是不想投入资金搞好学校教育,可手头资金不足,使得他们力不从心。既然如此,校长就要在学校建设上制定一个长远规划。规划制定以后,还要有实际行动,去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校长要多动脑筋,真正“急政府领导之所急,想政府领导之所想”,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捐资办学,从而推动政府积极集资搞学校建设,扩建新建校舍,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位好校长,他心中时刻都会有规划学校长远和近期的工作蓝图,设计学校重要工作的开展方法,领导和组织各部门高效地实施学校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学校在新世纪里不至于落伍;只有这样,才能办成初具规模的学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形成“教育技术现代化”特色。

篇3:一个学校要长远发展

我院成立以来在体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体育教学的模式创新不够, 体育项目单一, 教学时数有限, 机械呆板等, 学生们的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教师的积极性和才智也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老一套体育传统做法, 我们无法立足于高校之中, 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1 领导体制改革的完善与落实

虽然我院某院长监管体育工作, 但还不能保证体育工作的落实。学院教务处应有一名副职监管学生的体质健康, 各分院应考虑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保障和重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 并有效的开展课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体育教师应该深入基层包系, 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地指导, 学校团委、学生会监督检查学生们的出缺勤情况, 医务室和体育部加强合作联系, 我想这样做就会对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体质状况、学校未来的发展是大的有好处的。

2 抓好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体育部老教师的逐渐退休, 其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学院体育发展的需要。社会的激烈竞争, 学院不断壮大,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原有的知识面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体育教师应该在全面发展自身的需求同时, 加强体育理论方面地学习,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增强业务能力, 学校应该给予支持。体育部虽然也组织过业务学习、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 我认为这还不够, 还要建立起体育资料室, 买一些体育杂志、书籍等刊物, 供老师们学习参考, 以便更好地掌握体育新知识, 新观念、新趋向, 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样, 才能更好地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为教学服务。学院应该把思想作风好, 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提拔到领导岗位, 这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水平, 为工商学院长远目标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3 建立完善的体育科学体系

在体育教学管理中, 必须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育理论, 才能使“健康第一”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实现。目前, 我院体育课的教学学时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 大一上、下学期平均十五周体育教学课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为十二周课时) , 每周一次, 每次2学时。大二上学期十六周体育课时, 每周一次, 下学期没有, 共计每名学生接受在校的体育教学课时为90学时 (二年) , 平均每年45学时, 单纯从这些学时来看, 要想完成足球、蓝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教学计划, 那只能说是蜻蜓点水, 样样品尝, 学而不会, 浅尝而至, 如果我们像其它兄弟院校那样增加体育教学学时, 在开设一些选修课、提高课, 务必使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改善与提高, 这样虽然班级打乱了, 但只要是教师分工明确, 共同配合, 就一定能够上好并完成好体育课教学任务, 这样做, 还有利于发挥教师们的业务专长, 调动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各体育代表队的选拔, 为各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教师要把“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体育中去

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地改善与提高, 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况, 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艺术方法,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才能上升。

4.1 教师要把“教育”贯穿与体育内容中去

教师在上体育课时, 要始终贯穿于“教育”。比如说, 上球类课时, 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上田径课时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意志品质等。

4.2 教师要把“教育”贯穿于体育的组织形式中去

上体育课时, 整队人数, 组织布置, 收拾器材等, 这一系列在形式上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 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等。

4.3 教师要把“教育”贯穿于体育竞赛中去

在体育教学上, 往往采用比赛的性质,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而且还能够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等。如, 教师在讲解奥运会比赛时, 同学们能够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 对中国队在奥运会取得的优异成绩, 能够带来民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从而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们学习体育, 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5 体育课的评定

在体育课评价中, 应改革过去的由运动技术, 评定和达标考核体育成绩的做法, 建立以素质教学为核心的考试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 区别加以对待。学生可按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 根据自身的特点, 设计经过努力可实现的目标。

6 开设体育保健课迫在眉睫

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宗旨, 要把健康放在首位。很早以前, 国家教委就针对大专院校部分学生体弱多病、身体有缺欠的部分学生专门设立了医疗体育 (即体育保健课) 。我认为, 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使那些因患慢性病或外伤以及体质极差等原因而完成不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的的学生, 通过体育保健课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与锻炼, 达到身体机能全面恢复和锻炼的效果, 保证了身体素质的提高, 增强了体质, 以适应现代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以我历来的经验看, 这样的学生不少, 都为体育课不合格而犯愁, 在当前大力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设立体育保健课, 我建议应该立刻开设体育保健课, 同时也是顺应当代社会高校的潮流。

7 学校体育竞赛的制度化

申书记在报告中指出, 我们应该选1-2项体育项目作为学校的传统和重点项目, 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有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我们就一定能成功实现, 目前我们做到了一些, 如无线电、滑雪、乒乓球。如果我们在校内在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活动, 选择1-2项成为体育的“传统”项目, 长期开展各系学生之间的升降级的比赛, 坚持下去, 这样就可以充分活跃校内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们的身体健康, 还能加深各系之间相互了解, 增进友谊, 增强凝聚力。

目前, 全国各校正在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努力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增强其体质, 我们要认真做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篇4:为长远发展提高学校软实力

教育因文化精彩

学校是文明的摇篮,是育人的圣地。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品位,张扬的是一所学校的个性,蕴含的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展示的是一所学校的魅力。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其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地懂得:文化是学校的根,是学校的魂。文化因教育而传承,教育因文化而精彩。要想创办特色校、精品校、名牌校,必须让文化返璞于校园,真正让文化归真于师生心灵,从文化入手,坚持用精神文化统领全局,努力以制度文化规范师生行为,精心将环境文化孕育师生的心灵,积极丰富学校的课堂文化和课程建设,不断激发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

质量是学校生命,教师是学校主体

育人为本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质量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第四,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第五,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创办品牌学校,育人是第一要务,质量是前提和基础,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紧抓不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而要从以上两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则必须把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名师、名家、名学科作为着力点和成长点。因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教师发展了,才能引领学生发展,学校才能最终发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人们重视课堂教学而在实践层面却存在诸多问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教育不可避免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关注的同时我们不能仅仅看教育的表面成果。尤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学校等各种教育机构,老师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危险,无论你将孩子的素质升多高,只要成绩和升学率上不去,一切都是徒劳。这就使得“素质教育”的口号变成一纸空文。一阵子求活,带来了表面的多动和热闹,一阵子高效,课堂又变成了知识的仓库和变化多端的训练。课堂没有生命,没有情趣,没有生成,没有智慧,主要问题是课堂没有健康和积极的文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应该让文化在课堂生根。

因此,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研究课堂教学现状,探索教学发展规律,以实现课堂“活、情、实、美”的和谐统一为目标,确立开放、民主、科学、艺术的教学指导方针,使课堂的生命性、情感性、知识性、智慧性得到多维发展,助推学校的内涵提升。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上,要彻底地改变这种只有口号的现象,才能使中国真正地走向富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5:学校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纲要

近期(2007--2010)和长远(2007--2016)发展规划纲要

一、学校定位

2010年前成为淄博市知名民办学校

2016年前争创鲁中地区民办教育第一品牌

二、办学思想:

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步地、科学地推进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三、办学模式:

以基础教育为主,创名校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以及强烈的民主和法制意识。

四、办学目标:

创一流业绩(环境一流、设备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求最佳效益,育四有新人,争创鲁中地区民办教育第一品牌。

五、工作重点

做好两个工程、树立三个样板

1、两个工程:

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环境的精益求精;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2、三个样板:

学科竞赛的样板、中学教育科研样板、校园文化建设的样板;

六、学校规模及主要指标

1、学校规模:幼儿园、初中、高中共40个班,保持全校在校生2000人;

2、主要指标:

(1)努力培养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力、敬业爱生,深受学生、家长、社会赞誉的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

(2)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有较大提高,保证重大安全事故和犯罪率为零。

(3)高中部学科竞赛及期末考试成绩确保全县前3名,力争第二名,相对提高率保证第二名,力争第一名。高考确保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

(4)更新实验设备,使其达到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5)完善图书馆设施,逐步采用现代技术管理图书资料,在现有图书资料数量、质量的基础上,逐年更新和增加;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借阅,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要达到示范性的要求。

(6)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教师电子阅览室和学生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7)加强学校卫生室的建设,使其器械与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1档配备标准。加强和规范学校各类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实现微机化。

(8)根据学校整体规划,硬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使绿地面积达到示范性的要求。

(9)采取多种措施,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条件逐步改善和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七、办学措施

1、明确学校的定位、工作重点,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更好地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更多的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学校的工作重点应是“做好两个工程、树立三个样板”。只有做好两个工程、树立三个样板,才能把学校办成一所现代化、高质量、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学校。要做好两个工程、树立三个样板,在学校工作中就必须抓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从而做到树形象、强队伍、高质量,最终形成“育人是根本,素质是第一;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科研是先导,队伍是保证;财力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改革促发展,发展须稳定”的运行机制。

2、教学质量的精益求精

(1)学生毕业合格率达到100%,高一新生录取线内的学生高考升学率保持在70%以上,每年要有部分学生考入国家名牌和重点大学。

(2)承担和完成国家和省级教育科研任务,以研促教,以教保研,做到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保证新课程方案的全面深入的施行,保证每位教师至少要有一个研究课题,从而使教师成为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的理论水平的学者型教师。

(3)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有针对性的坚持搞好每学期一次的“说、听、评”课活动,坚持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完成为标准,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

(4)加强高考研究,通过对《新课程方案》的研究,对学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以及学科教材和《考试说明》的研究,深化高考试题的研究,进一步理解高考内容改革的思路,把握高考改革的方向,逐年提高高考上线率。

(5)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科建设,使学校一些学科在全市乃至全省占有突出地位,从面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1)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要以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科建设相结合,做到“名校培育名

师,名师支撑名校”。教师学历必须要求达到学科专业要求,每一学科要有2—3名在淄博市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做到每年派出一定数量人员出外考察、学习、交流。

(2)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教辅队伍,力争教辅人员学历达到大专水平,总务后勤人员学历达到中专。

(3)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不断提高班主任素质,不断加强政教处、年级组、团委、学生会和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德育网络。

(4)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拜师”制度,要做到一年合格、三年成材、五年骨干、十年成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既要给任务、压担子,又要多关心、多引导、多帮助、多鼓励,要和师资培训、继续教育结合起来。

(5)要给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始终在愉悦的心情中工作,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做到择优聘任,竞争上岗。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1)学科内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核心,重点是研究开发教材中“养德、开智、健体、立美”的因素,发挥教材的整体育人功能。

(2)活动类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重点是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这种在未来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隐性课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重点是促成隐性课程的显性化、规范化,使其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突出学校特色。

(4)学校特色即校本课程,学校在建立合理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的同时,在教、学、研改革方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科类课程的综合化。这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必然方向。学科类课程综合化应以学科内部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为辅,其目的皆在改变目前各学科侧重于对知识的分析,相对缺乏总体联系和对方法的提炼的现象。学科类课程综合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

2、活动类课程个性化。活动类课程泛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生军训、班会及其他活动等。活动类课程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特征,怎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把以上活动搞出自己的特色。活动类课程应和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类课程得到提升,给研究性学习注入活力。

3、教学目标全面化。教学目标全面化着眼于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养德、开智、健体、立美”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其最终目的使学生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4、教法、学法的多样化。教法的多样化影响着学法的多样化,只有实现了教法、学法的多样化,才能最终形成研究性学习为特色的多种方法的整合,形成更加良好的教学策略。良好的教与学策略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水平,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教法、学法多样化的贯彻实际上也是校本课程的实施。

5、教学组织的民主平等化。教学组织的民主平等化最终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体系,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应该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应有获得发展、取得成功的权利。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才能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并实现其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开放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开放关键在于对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充分利用。教学组织民主平等化的实现,将会极大地推动教师教与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将会更加全面更加生动地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

6、教学评价开放化,多元化。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加强德育,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科学地确立学校的德育体系。

8、开展广泛的切合学校教育实践的教育科学研究,倡导“教学研相长”,通过教育科研培养师资、提高质量、体现特色。

9、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到“制度管人、制度育人”。

八、加强领导班子和处室建设

1、学校严格执行校长负责制,学部校长全面负责学部工作,直接向校长负责,分管副校长在校长的指导下做好分管处室的工作,处室主任要向分管副校长负责,分管副校长要向校长负责。

2、各处室工作人员在主任的指导下,严格岗位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真正做到组织教学、指导教学、保障教学、服务教学。

3、学校总支书记协助校长教育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行政、廉洁执教,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4、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凡学校重大事情必须在民主集中原则的指导下经校行政会讨论决定。

5、健全完善课程委员会制度,保证队伍、保证活动,充分发挥课程委员会的顾问和指导作用。

6、充分发挥工会、学校职工代表大会和股东代表大会的作用,团结全校教职员工努力工作。

篇6:眼光要长远作文

别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的失败往往就是因为缺乏童心。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天地,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充满了幻想,好游戏,爱提问题。可是有些父母让孩子“规规矩矩”,总想把孩子变成“小大人”,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很容易造成两代人的隔阂,多数是要失败的。 父母不理解孩子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父母不同,行为习惯和父母不同,等等。孩子的做法往往带有时代特色,而父母的做法往往带有过去时代的痕迹,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当然会有很多不理解。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童心,尽管你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比如,孩子下雪天想和小朋友去打雪仗,可是妈妈怕孩子着凉,把他关在屋子里。孩子苦苦哀求:“妈妈,让我玩一会儿吧,玩一会儿就回来。”妈妈却说:“外面天气冷,当心着凉。他们比你大,会欺负你的。你有这么多玩具,在家自己玩!”孩子哭了,这小天地怎么能与小伙伴打雪仗相比呢?

有的`孩子非要用自己的电动玩具去换小朋友手中的泥人,有的孩子养个小蝌蚪会倾注全部心血……这些在大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对孩子来说却是正常的。

“每一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感情、感受、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谁了解孩子的心理,谁就会赢得孩子的心,取得教育的主动权;反之,则会产生顶牛现象,甚至遭到孩子的怨恨,费力而不讨好。

其次,要知道孩子的要求

美国学者赫茨为了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求,对五大洲20多个国家10万名孩子进行了调查,发现孩子对父母的主要要求有10条:

(1)孩子在场,不要吵架。

(2)个孩子都要给以同样的爱,不要偏心。

(3)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失信、撒谎,说话要算话。

(4)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

(5)父母和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全面地予以答复。

(8)孩子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再次,要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可人一做了父母,往往就把自己的童年给忘了,一味以成人的心情要求孩子。如果父母能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将心比心”,遇到问题替孩子设身处地想想,就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会改变。

比如孩子正跳皮筋跳得来劲,父母非得让孩子马上回家,孩子的嘴就会撅得老高老高。为什么?因为她刚跳完,应该给别人抻皮筋了,这时候走开,小朋友就会对她不满。假如好容易等到该她跳了,而父母把她叫回家,她心里也会不满。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情,说,再玩几分钟就回家,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告一段落”后自觉不玩,心里的不平衡也就得到解决。

做父母的不要忘了自己的童年:拍洋画、弹球、打弹弓、跳皮筋、跳房子、下老虎棋、吹泡泡、过家家,都曾使我们迷恋过;骑马打仗、打雪仗、藏猫猫,也曾使我们激动过,如果这些我们能回忆一下,对于理解孩子,正确引导孩子都是大有好处的。

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不理解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反而会使孩子反感,其要害是父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强人所难,甚至把孩子当成执行自己意志的工具。相反,站到孩子的立场上以孩子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要求,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与孩子同喜、同忧、同乐,心理相通,情感交融,这样才能爱得准,爱得深,爱得正当。

篇7:综合布线:做项目眼光要长远

布线产品技术优势 国内外厂商说辞不一

在采访中,国外的布线相关厂商无一例外的强调了自身在产品技术方面以及理念和公司历史方面的优势,比方说德特威勒电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蒲小平先生在谈及自身优越性的时候,首先谈到的是公司近1的历史,是自身的独立生产,是自身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等元素。

与之相反的,国内布线厂商在谈及自身优势的时候无一例外的表示,目前国内和国外厂商在技术手段方面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宁波一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谭小敢先生向记者透露:“实际上很多国外品牌的布线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都是在国内进行的。”南京普天楼宇智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伏宝顺先生也向记者表示:“从产品层面上来说,国内外之间没什么差别,主要还是在于服务和对用户的支撑”,同时,伏先生强调:“要加强软实力方面的提升,不仅是好的产品,还要好的服务,要多元化发展。”

布线项目眼光不长远有多可怕?

在谈到布线项目中用户的注意事项的时候,厂商们谈到了用户的前瞻性问题。因为用户的信息化建设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如果在布线工程的时候没有注意前瞻性,那么会频繁的出现布线系统升级的问题。德特威勒电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蒲小平在谈到由于布线改造而造成的浪费的时候说道:“很多用户在初期布线的时候选择的线缆材料不好,使得线缆过了两年就严重老化;设计时预留的传输余量不够,使得过两年就出现了带宽不足,这些时候都需要改造,而因为这些因素造成的布线改造的投资跟当初的布线投资基本上是一比一的,而且以往的布线系统需要拆掉,无法改造,以往的通道无法使用,算上这些无法再利用的浪费,布线改造工程可以造成两到三倍的损失,

布线卖的不是产品 是项目

布线项目不是买超五类线还是六类线的问题,不是选择铜缆还是光纤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问题。IBM公司全球服务部大中华区先进布线系统产品经理苏建鸿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到:“由于IBM的产品线比较长,所以他们对于带宽等方面的密感度比较快,这样他们在做布线项目的时候就可以从用户的IT需求角度出发,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布线,他们就做什么样的方案。”苏先生还强调:“IBM的项目部和产品部是一个部门,这样一来布线项目更加直接。绿色和环保方面的重视,节能部门负责机房的相关摆放,比方说刀片服务器的供电、散热。整体能耗结算,找出最有效率的布线方法,IBM不是单独的销售产品,而是在作方案,在挑产品。”

布线同样也能“绿色”?

现在IT领域中基本上都在提倡“绿色节能”的概念。这个概念如果放到服务器存储领域,可能很多朋友都能了解,毕竟那些机器是机房的耗电大户,可是对于这些不需要电源就能工作的线缆来说,绿色节能的概念从而来呢?对于这个问题,西蒙中国区市场经理/亚太市场协调许向红小姐解释说:“布线系统的绿色节能体现在散热性上,线缆的散热性好了,可以节约大量的机房空调所消耗的电量”。

总结

篇8:一个学校要长远发展

一、加强以师为本观念, 关爱教师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 教师从事的事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他们被世人比作春蚕、蜡烛、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 在这些褒奖的"词汇"里面, 过多地关注了教师具有的奉献角色, 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教师是人不是神, 走上神坛的教师, 往往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无论是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现实给教师的利益分配来看, 还是从人性发展及人人平等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把教师打造成完人, 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道德的符号或者道德的奴隶。一个学校的校长首当其冲要关注教师, 理解教师, 善待教师, 用感情留住教师, 视教师为个人生命和学校发展的一部分, 想方设法地提升教师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1、要善于换位思考, 读懂教师, 关注教师需要, 这是教师发展的关键。

读懂教师的现实状况, 把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 了解教师的进取心, 体察教师的疾苦, 弄清教师在生活上所扮演的角色;读懂教师的需要, 对教师的个人和家庭需要、目标愿望要心中有数, 在布置工作的时候予以综合考虑和合理安排。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 “能者上, 庸者下”已成事实, 校长不能动辄向教师说“解聘下岗”、“末位淘汰”, 而要使教师们感到在为学校努力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安全感。应该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必要的待遇和住房等生存的要求, 尤其是精神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到心中有教师, 行动见教师, 生日慰问、生病关心、有事帮助, 充分维护教师的满足感, 使之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使之做到“师为知己者而累”。

2、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师的闪光点, 适时适度地向全体教

师展示, 并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贴切的岗位上, 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比如对待学校的老教师群体。除了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 减少一定工作量外;更要着眼于身心愉悦方面, 在其闪光点上, 让其多露脸, 使其自身价值和成就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工作上充分尊重他们, 变居高临下的硬性摊派为心平气和的沟通商量。这样, 老教师就很乐意分担除教学以外的“额外”工作, 自信心越来越足, 而学校的各项工作在他们的参与支持和带领影响下, 自然是越来越好。

3、尊重教师个性, 拥有学术包容, 重视对教师工作的发展性评价。

学校评价就是学校工作的导向,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直接决定着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奖惩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 有其负面影响, 很容易引发教师的功利主义和教师间的不正当竞争, 削弱教师的团队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是相互信任的和谐评价过程, 是纠正缺点、发挥优势的前奏。不以奖惩为目的,

学校要运用好发展性评价, 促使教师自身的“人的发展”, 既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 也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允许失败、公平竞争, 促进教师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比如学科带头人、骨干分子、课题负责人等特殊群体, 他们拥有很强的知识创新和教研创新能力, 但是又很可能疏于常规备课。因而在学校工作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其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 工作成效难以一般考核去衡量。为使他们的个人贡献与报酬之间能够达成有效的相关性, 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摒弃传统的考核体系, 重视发展性评价, 树立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的新观念, 建立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

总之, 一个学校要以教师为中心, 在教师岗位设置上要有利于教师培养, 在岗位聘任上要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在岗位评价上要促进教师的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尽量排除对教师的各种限制, 淡化约束, 少设框框, 在大事大非上讲原则, 在小事小非上讲情面, 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对现有人才的开发、培养、使用和管理上, 立足现在, 放眼长远, 力争在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 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的潜能。

二、着眼校本教研, 培养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 以“问题”为中心, 以“课堂”为支点, 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合乎教师“在职”和“成人”特点。

1、直面教学实践。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 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试验田”, 每位教师都可以大有作为。众多“名特优”教师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表明, 他们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在课堂实践中“磨炼本领”, 求得“真经”。教师独到的教学技巧, 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都在课堂实践中积累起来;新的教育观念, 新的教学方法的形成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学校要规定教师多听课、评课、磨课、研课, 在课堂上下功夫、做文章。在经常性的听课评课中揣摩和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 取长补短;在不断的磨课和公开课中锤炼课堂教学技巧, 在长期的“摸爬滚打”中使课堂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构建反思型教师。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提高。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教师就应该“把工作当作学问去做”, 不断审视和分析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以自身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增加工作的思辨成分, 主动地改变并提升自己的专业经验。

教师针对常规教学活动, 养成反思习惯, 随时开展反思活动: (1) 课前反思。主要是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 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反思的内容应包括对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学习兴趣的激发等。它具有前瞻性,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2) 课中反思。在教学中, 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具有监控性, 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3) 教学后反思。行动结束后批判性地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三个阶段的反思活动, 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并及时叙之以文, 使教师成为“实践的反思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逐步发展成科研型骨干教师。

3、挖掘内部潜力的专业引领。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通过专业引领来实现。“让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的模式一味依赖专家的作用, 极易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容易造成教师对讲座缺乏主动积极思考, 并且在现实教学遭遇困难时轻易放弃攻关。要意识到, 教师就是专家, 真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力量不在外部, 而在学校内部, 在教师们中间。

一方面, 每个学校总有一部分优秀的骨干教师, 他们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他们就在教师们的身边, 随时都可以相互交流、探讨, 不受时空的限制。学校要尽可能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 充分地让他们为教师队伍的成长服务, 即“差异引领”。比如面对新课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就可邀请校内有经验的教师, 在讲座或者结合具体案例的说课活动中, 从教材体系、教材重难点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 交流指导教师们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对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中产生的疑惑、遇到的“拦路虎”, 以独到的见解, 进行重点剖析, 让老师们“拨开迷雾见青天”。还可以让在新课改中做出较大成绩的骨干教师上公开课, 展示自己在课堂组织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供教师学习和借鉴。

另一方面,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 学校要善于挖掘, 让每位教师潜在的闪光点成为其发展的目标。成立教师发展中心, 由专人负责管理教师的学历进修、课程与教学培训、师德师风建设、职称评定等, 督促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 制定成长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 定期督促检查, 一步步引导他们走向优秀, 成为学校“专家”。

三、构建学习型校园, 促进教师全面持续发展, 氛围留人

在未来中国, 未来教育能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学校必将是高效的学习型校园。美国《财富》杂志在1970年曾公布全球500家大企业的排行榜, 到了80年代, 原来榜上有名的企业却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有关专家指出, 这些企业的落伍是因为其“智障”妨碍了自身的发展, 也就是由于不注重学习能力而延滞了发展。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学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 最好的办法是把教师带入“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氛围里, 留住教师不断学习, 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 采用全新的、前瞻的、开阔的思考方式, 全力去实现学校共同的愿望。

1、校长成为首席学习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学校领导是否率先成为学习型至关重要, 不但可以形成“气场”, 影响教师的学习态度, 而且也能正确引导教师的学习方向。

校长应该率先加强学习, 善于学习, 向有字书学习, 也要向无字书学习。确立活的知识观, 不再只重视死的知识, 而是高度重视知识的发展更新;活的信息观, 重视信息的时效性、动态性、综合性;活的人才观, 重视的不是人已经具备的技能, 更重视一个人学习创新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活的资源观, 重视可发展的资源;活的组织观, 重视组织的弹性、适应性、可调性, 淡化组织的等级观念等。校长要以自己的切实行动引导教育教师摒弃被动应付式的、形式主义的、无实质意义的所谓学习, 转向教育改革发展所迫切需要的能力的学习修炼, 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2、建立“微逼励诱”的学习机制。

制度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 构建学习型校园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强行政推动、组织领导, 更要善于探索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由于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还在不断完善, 干部人事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 因此, 在构建之初, 必须坚持一手抓行政推动和组织实施, 一手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把学习型校园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 促使教师“老有所领、中有所求, 青有所压”, 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组建学术团队, 构建学习型组织。“学而无友必然孤”, 只有在学习型组织中, 教职工和组织才会真正共同发展, 共同进步。可以组建一些诸如“教师沙龙”“读书人俱乐部”等开放型组织, 让教师有个活动的天地, 让不爱学习的老师有一种危机感, 孤独感, 从而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 加强教研组建设, 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思辨型、研究型组织, 是推进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立相应的“奖学”机制, 按照鼓励学习、鼓励创新、鼓励实干的原则, 对在学习活动中成效突出者给予提拔任用或物质奖励, 尤其是精神激励。比如评选学习标兵, 向学习者颁发证书, 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学习体会文章;对通过学习获得技能的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在大会上表扬, 在校内外宣传;平时交流中口头肯定;校内交流学习经验;对团队取得的学习成绩给予奖励;学习纳入工作绩效及考核等。

建立完善“凡进必考”“凡升必考”的“考学”机制, 对新进教师和新拟领导职务的干部, 进行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任职资格的考试, 未能获得资格证书的, 不能进入教师队伍和拟任新职。

3、搭建宽松的学习交流平台。

学习离不开交流, 恰当的交流能促进教师的学习。虽然大家互相争论、有不同意见, 而仍然愿意讨论和互相交流听取意见时, 就会激发出新的见解。

构建博客群网。设立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管理论坛、教师的随笔故事、生活小窗口等平等的对话平台, 让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大师之间对话交流, 读人精彩, 知己之短。还可以创设自我展示的舞台, 建立教师个人的主题贴, 表达个人思想, 记录个人经历, 抒发个人情感, 释放心理压力。让博客群网信息量大, 交流快捷, 共享价值广泛的优势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班级工作的合理外延, 让教师在其中相互交流引导, 扩大学习范围, 缩短学习见效周期, 提高学习效率。

在校园活动中突出“学习”主题。制定学期读书活动计划并开展读书活动;开展注重学习方法, 讲求有效学习的讨论报告;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案评比活动;开展编写校本教材的活动;举办科技周、艺术节活动;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让这些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抹上了浓重的“学习”色彩, 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舞台。

以学习为支撑, 教师可以立足课堂, 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学习为信仰, 教师可以乐观向上, 宁静坦然地面对人生;以学习为生活, 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 和不竭的创造力, 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学习为己任, 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 无声地润泽学生也悄悄地葱茏自己。教师全面学习, 持续学习是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学习型校园的建设, 将促使学校不断开发组织潜能, 形成团体优势, 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办学水平, 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雍正王朝观后感下一篇:于健康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