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一鸣中学教师名单

2024-04-15

慈利一鸣中学教师名单(精选4篇)

篇1:慈利一鸣中学教师名单

减轻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刻不容缓

笔者相继在农村和城区初中从事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十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学生的上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学生的读书热情却大大不如以往。是什么带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呢?通过走访和调查,我了解到:课业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不断丧失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看到在笔者的班级,学生厌学的人数随着读书年级的升高而与日俱增,我就不由得痛彻心肺。我个人认为:减轻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刻不容缓。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得到各位教育同同的指正。

一、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表现

当前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过重,特别是城区初中学生的负担更重,已 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初中学牛负担过重丰要表现在:

1、学生在校时时间长。国家规定初中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每天不超过7小时,而学校实际执行起来大都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过长的在校时间既增加了学生的 课业负担,也挤占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2、学生作业量过重。国家规定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而 事实上学生的作业量往往都超过了1.5小时,多的甚至达4—5小时。过重的作 业量大大缩短了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f、HJ,严重影口向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考试次数过于频繁。国家规定初中学生每学期考试一次,而实际上有的 学校学生一天一练习,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过多的考试既加重了学生的课 业负担,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产生根源

我个人认为,目前我国用人制度的过于文凭化是造成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个文凭社会、学历社会。用人单位录用人,首先要看学历文凭。国家招收公务员,除了要看文凭以外,还要进行文化考试;提拔干部要看文凭,评定职称也要看文凭,„„。可以说,没有文凭很难在这个社会的某些领域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这种现状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股巨大的动力,促使人们去追求文凭,特别是重点大学和名牌大学的文凭。而要考上重点大学和名牌大学,进重点高中自然就成了初中生努力追求的目标,追求得越努力,课业负担就越重。年复一年,周复一周,学生就进入了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的怪圈。除了这个根本原因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根源:

1、社会根源。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评价的单一和偏颇是造成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每年五六月,正是初中学校的收获季节,也是一些学校最难熬的时期。中考成绩揭晓以后,一些成绩好的学校举校兴高采烈、弹冠相庆,上级领导对学校也奖赏有加,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对学校更是另眼相看,还有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浪,使得一些学校声誉鹊起,接着而来的便是招不完的学生和滚滚的财源。而一些考得不够理想的学校则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上级领导或明或暗的不满意,社会备界的指指点点,学生家长的白眼,“光头校长”的桂冠,使得这些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整天如坐针毡,度

日如年。更要命的是紧接着的生源和经费的大量流失,这种情形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人财两空”。

2、学校根源。初中学校之间的升学竞争,特别是升重点中学的竞争是造成仞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另一重要原因。目前,初中学校之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争夺几个重点中学的招生名额.学校千方百计采取备种措施,教师加班加点对学生层层加码,学生不堪重负,教师苦不堪言,学校也被压得喘不过气柬。

3、家长根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客观上加剧了学校之州的竞争,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许多家长迫切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不惜花重金为子女择学校、择教师,出发点应该该兑没有错,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然而也正是出于这些“好心父母”的不懈努力,导致初中学校之间的竞争进~步加剧,学生的负担进~步加重。

4、教师根源。一些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甘两袖清风、坚守清贫,经 不起会钱的诱惑,违规带生、非法办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 济负担。

上述种种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造成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且有越来越重的趋势。一些初中学生说:“现在世界上还有谁比初初中学生更辛苦呢?”,“每天从上午六点到晚上斗‘点,做不髡的作业,考不完的考试,累死我们了,请救救我们!”这说明衲中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造成的严重后果

首先,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违背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严重影响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这种教育实际上还是以前的那种换汤不换药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身心健康,追求“分数至上”,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扼杀了章真和奄趣,残害了学尘的求知欲望,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其次,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严重背离了党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育]_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坚持教育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一切应着限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减负”正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再次,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谚{非常单一.往往造成学生重成绩、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做人,不能适应末来社会人才的综合需要。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还会导致师生关系逐渐紧张、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紧张,甚至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为了逃避过重的负担,转而去迷恋网络游戏,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刻不容缓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获取知识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人才的素质,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今天在校的学习生存状态,切

实为他们减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可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症下药:

1、社会要改革用人制度。要改变目前用人过于看重文凭的不良倾向,建立唯贤是举,量才录用的用人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从源头上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2、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初中、高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整个高中段的教育教学水平;初中各校则应该全身心投入新课改实验,努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均衡发展。

3、在当前城区几所高中的办学水平尚不均衡的情况下,要加大重点中学招生的改革力度。重点中学招生要以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为目标.兼顾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利益,特别要防止因为重点中学的招生而加剧初中学校之间的升学竞争和拉大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教师队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我们可以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果,减少加班加点的时时间,这就直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此同时,也要让教师走出去开开眼界,毕竟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5家长也要转变传统观念。望女成风、望子成龙的愿望是否太单一,是否太一厢情愿,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总之,减轻初中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减负口号已经喊了多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先后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规范管理,但从总体上看,收效并不十分明显。现在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这说明减负工作难度很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全社会都应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真正关心孩子、解放孩子的路来。如此,则是孩子之大幸,我中华之大幸。

篇2:慈利一鸣中学教师名单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德育教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德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德育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呢?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培育品德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培育品德的作用。音乐来源于生活,也只有从生活中我们才能感召一切。还记得我教唱歌曲《生死不离》时,同学们那深情动人的歌声,发自内心的感悟。此时此刻,歌声是一条纽带,把一颗颗心连在一起。无需更多的语言,也不用去过多谈论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过去当我们把重点都放在想方设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上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的培育,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首先,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应以育人为本,其次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二、以人为本、立足实际、走进生活、加强德育教育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的音乐,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如:《歌唱祖国》、《祖国颂》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学生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在教《祖国歌》前,我给同学们看了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式联欢会上,热情洋溢的演唱一首优秀的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使同学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质。也让同学们了解这首创编于20世纪初的《祖国歌》,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少年时代的心灵上流下了深长记忆,对他们的成长起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

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1

坐站姿势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在音乐的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如正确的演唱姿态,良好的心态等。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音乐课虽然希望学生能活跃课堂,但没有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无视纪律,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有序的课堂才能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

篇3:慈利一鸣中学教师名单

学校坚持“立德为先,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教学生会做人, 教学生会读书”为教育任务;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公民”为教育追求;要求教师“学高身正, 敬业树人”;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 练就硬本领。近几年来, 该校教师每年有几十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专业刊物发表或获奖, 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科技作品竞赛获市级以上奖项几百余人次, 使学校成为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优质生源基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五好小公民’示范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家庭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张家界市科技模型基地学校”, 连续12年获“全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前十强”等荣誉称号。

“民主教育, 教育民主, 学生自主管理”是该校管理工作追求的理想境界和永葆活力的办学特色。通过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稳步推进素质教育,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学校以体制创新、特色德育、民主课堂、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优异的教学成绩, 代表着慈利教育的最高水平, 为学校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为学生成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篇4:慈利一鸣中学教师名单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从形体与舞蹈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入手,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掘其内涵,为培养全面的、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形体与舞蹈教学;课程;身心发展。

新课程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给学校创造特色课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也为学生能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从98年新黄浦实验学校在初中预备年级进行了《形体与舞蹈》课程的实验,到99年全面的推广。《形体与舞蹈》课程,以遵循学生身心规律,健康第一,满足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培养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激发学生对美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丰富了精神世界,唤起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等为目标。

1、创设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学生生存的整个环境,是在校园内开展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气候与氛围,并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形体与舞蹈课程中的形体练习、集体舞等,通过学校的早操、午间活动,根据季节、节日、校园的主题活动进行开展。例如:一月的迎新活动、三月的祝福妈妈的活动、四、五月的春天的故事、六月的儿童的节日、十月的共和国的生日等,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校师生群体意识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合力,给校园增添了文化的气息,创设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使师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和幸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真挚感情和友谊,激发了广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实际状况,学生因为种种压力,有考不取自杀的,有考取了发疯的,有不愿考试出走的。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谐的个性。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歌表演”“集体舞”“健美操”“时装秀”等通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用自己的肢体作为语言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这些活动给青少年提供了在学习,生活中充满限制,紧张等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时机,减缓压抑情绪,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效剂”。有实践证明当机体处于音乐情绪状态时,生理唤醒水平会逐渐下降,机体的紧张状态能得到缓解。当人们听到平稳、柔美的音乐时它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的作用。当我们听到欢快、激昂的音乐对疼痛有抑制作用,并能提高麻醉的教导恐惧焦虑等情绪会使痛阈降低,愉快兴奋的情绪可使痛阈升高。听一首抒情音乐,血压可下降10—20mmHg。所以,情绪平衡就是心理的平衡,情绪的健全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

3、加强审美认识、提高文化修养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过程中,审美活动是促进青少年各种审美要素发展的根本途经。它对于个体审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审美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要使青少年吸收审美文化的营养,从而内化为个体自身的人格素质,必须通过他们身心投入其中的审美经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青少年的情感表现成为可能,而且使他们在具体的审美感受中,接受全人类优秀的审美成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它是通过不断积累审美经验,从而促使心理结构和人格素质逐渐变化发展而实现的。

形体与舞蹈的教学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创编表演、欣赏活动。其中,创编表演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手和身体以及整个心灵去观察世界,美化生活,在创编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介和感受,用肢体语言表现、体现学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体现大自然的风、雨、日、落、学生喜、怒、哀、乐。也有根据主题内容,通过认识、理解选择适应时代的特征,进行自己组织编排歌舞表演。充分体现了他们智慧、情感和才能,激发学生审美的创造兴趣和热情。在欣赏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组织用中外著名的音乐、舞蹈、文化历史知识进行赏析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内涵,满足学生渴望追求美的欲望,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

4、引导正确交往、树立协作意识

青少年时期是交友的高峰期,是一生中参与群体的全盛期。这时期他们与群体的联系还较成人为多,接触方式也极为丰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舞蹈、礼仪练习、集体舞大都是男女组合,从手拉手到身体部位的接触使同学间有流言飞语,有些学生因为这个原因就 1

会出现社会交往退缩行为,异性交往困难。甚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不正确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积极的引导,通过舞蹈、美术、影视、音乐等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倡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并讲解在交往过程中礼仪、方法、正确的行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通过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和倡导从审美以多样化友谊促进成,帮助学生友谊中的相互接纳,彼此意识的构通,感情的交流,使他们有一个良好交往环境,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愉快。在交往中每个人的个性总是为对方所接触,所了解,相互了解的不仅是对方,自身也在考虑对方怎样理解自己,也常把理解对方的内容投射到自己身上,从对方得到有关自己的反馈,包括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加深对自己和对方的理解。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形成了积极团结协作的精神,友爱,信任的良好风气。

5、有益于青少年身体发育及形体的塑造

形体与舞蹈的教学,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进行形体与舞蹈的练习可使肌纤维变粗而且坚韧有力,使其中所含蛋白质及糖元等储量增加,血管变丰富,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变,使骨外层的密质增厚,骨质更加坚固,从而提高骨骼系统抗折断、弯曲、压拉、扭转的能力,加强了关节的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使身体变得强壮有力,改变心脏本身的循环,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增加皮肤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从而加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形体与舞蹈教学中的姿态、礼仪、柔韧、形体操、矫正操等都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而发展,培养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使他们动作优美、体态矫健,使畸形不良和不正确姿态得以纠正,塑造自己理想的健美形体。

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使体育教师和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到了新的目标,例:大课间活动等,为教师提供了发展、完善、提高自我能力的空间。本课题从形体、舞蹈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为今后体育和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为培养出全面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黄宽柔 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2]解思忠 国民素质忧思录[M] 作家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

上一篇:实施技术技能培训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下一篇:与天气有关的谚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