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2024-04-24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共11篇)

篇1: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以学定教,激发想象

——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凤凰镇中心小学 陈 娜

一、背景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小文,文中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课文的结尾还列举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并说“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这个结尾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我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二、故事的叙述

教学《黄山奇石》这一篇课文时,许多老师都会用到多媒体,通过短片、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别是对于课文最后一段出现的几种石头,学生通过看图片,更能想象这些石头的样子。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文1-4自然段的教学可以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及书上的插图让学生对即陌生又奇特的黄山石头生起喜爱之情。可是,课文的结尾列举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种只有名字的石头怎么办呢?难道让学生空想吗?课堂上一个学生的举动给了我灵感。在教学“猴子观海”时,读着读着,我发现一个孩子竟然在位子上学起了猴子,做得还挺像的。是呀,可以让学生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呀!当教学完前面几种描写详细的石头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黄山的奇石实在是太多了,作者都介绍不过来呢。你们看,后面的几块石头只有名字,那这几块石头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好好读读它们的名字,想象一下他们的样子,谁能表演表演呢?”学生一听要表演,兴趣都来了,有的一个人在位子上就开始手舞足蹈了,有的三个人一组,一看就是在演“狮子抢球”„„于是,我又端出课文最后一句话“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让一部分学生做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来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在做做猜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奇”。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趁热打铁:“刚才,你们表演的真像!同学们,能不能把表演的石头的样子学着课文写一写呢?再在旁边配上插图?”“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三、分析

1、《黄山奇石》的教学故事主要体现了“注意学情,以学定教”,“抓住兴奋点,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

顺应当前学生的思维去发展,去挖掘,就如顺风船再鼓风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事实正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做什么事更是喜欢从兴趣出发,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时改变教学计划,这就是以学定教。

2、保护学生大胆、奇特的想象。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才踏进校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渴望,他们也很想通过老师、课堂来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来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成人看来,可能是滑稽可笑,更有可能是嗤之以鼻。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不被重视、不受关注,甚至是不允许的。不管什么问题,都求唯一答案,不允许独立思考。可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才得以让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他们可以不受任何束缚,特别是不受外界的约束,从而畅快的表情达意。为什么儿童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慢慢地下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为的破坏。作为教师再也不能成为破坏者,而应该是保护者、开发者。

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尽情地表演。有很多老师忽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经常是越俎代庖,这样一来,教得省事,教学任务又完成得快。但这样造成的后果确实相当严重,完全背离《课标》的精神。

篇2: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的14个字中,有6个字是连词出现的(“尤其、胳膊、形状”),其他字在文中也大都与熟字组成词语,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子、著名”。教学时,可将识字与朗读感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识,以读促识。注意提示“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在朗读感悟之后,可用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如,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再如,通过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本课要写的字中,“区—巨、它—安”字形相近。在指导写字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区:一区。巨:一巨。

要将记住字形与理解字义结合起来,可用一个字组几个词语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二、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要让学生在听和读中去感悟,尽量避免抽象的分析。

听教师范读,要求:教师要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学生边听边想象或思考,听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或疑问。

学生朗读,分步进行。① 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可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纠正易读错的字的字音。② 自读、齐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熟悉生字,教师通过这个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生字与课文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③ 看图读,要求: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再朗读相应的三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④ 读读、想想、说说,要求:读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奇石。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并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⑤ 表演读,要求: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再让学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最后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把黄山奇石介绍给更多的人。

三、实践活动

【图片绘画展】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或伙伴的图片、绘画,进行交流。

四、资料袋

【黄山】

篇3: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大自然的造物竟是如此神奇!

于是, 我不满足于美术字、书法、线条、色彩的一般教学内容, 决定用这块奇石为教具, 以《华阳藤韵》为课题, 给扶贫校学生上一堂奇石欣赏启蒙课, 教育学生亲近自然, 欣赏自然, 在与自然中的接触中发现、挖掘自然的艺术之美, 以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前, 我仔细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准备。

课堂上, 我首先从《华阳藤韵》的石形、石质、石色、石面、石图、以及石神、石韵、石趣等多方面, 多角度, 多层次对奇石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解读、和感悟, 以丰富学生的赏石知识, 启发学生发现美的敏锐性。其次, 我将事先择定好的几块奇石分组交换展示, 要求学生依据奇石的“形, 质, 色, 纹, 意、韵”尽情地展开想象翅膀, 试着完成由虚到实、由表到本、由简到繁、由形到神、由意到韵、由妙到玄的抽象艺术升华。最后我告诉学生, 提高赏石水平要有文化作基础, 努力学好各门知识就是打造自己扎实的赏石基础。基础好, 悟性就高, 空间就宽, 发现就广, 就能在奇石世界里飞得更高, 看得更远。

我认为, 奇石可遇不可求, 尤其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奇石欣赏的目的主要放在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在亲近自然过程中认识自然之美 (当然也不要因为无知错过机遇) 。基于这一启蒙理念, 这堂课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只是:到沙滩找上几个你喜欢的河卵石, 仔细阅读它的形状, 并用所学绘画技能作画, 认知“应物象形”技法。后来, 孩子们都在自己选择的河卵石上, 依其形状彩画上各种图画, 有花草, 有人物 (诸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头像) , 更多的是动物 (诸如牛、鹿、蛇、鸭、兔、老鼠、蜗牛、猫头鹰等) 。

在同学相互欣赏、辅导老师选择点评的交流课堂上, 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欣喜和满足的表情。显然, 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很愉快的, 《华阳藤韵》的奇石感染力显而易见, 孩子们的艺术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我相信, 艺术的魅力是强烈的, 是永久的……

在艺术扶贫的进程中, 我的教学总是试图以亲近自然为视角, 以本地资源为题材, 用手中的彩笔, 身边的景物, 一步一脚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透视自然、表达自然, 一点一滴感知美术、认知美术、创作美术。这是艺术扶贫活动给我带来的启迪和心境。

(二)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的建设。

进一步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培训工作, 使更多的人了解,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三)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对掌握特殊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要保证传承人能够有效地实施传承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研讨、展示、宣传、交流合作及提供其他帮助, 有计划地征集并保管各级代表传承人的代表作品, 建立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 给传承人提供一个非常有利于生存和传承的环境条件。通过发掘、培育、扶持等有力措施, 对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术传承人, 尽力保护, 鼓励民间艺人带徒授艺,

几年来的艺术扶贫活动, 我感触甚多, 感悟甚深。

以“关注农村、关注教育、关注贫困”为主题的艺术扶贫工程, 把我和县文化馆的同事们带进了艺术教育贫乏的农村中小学。我深知贫穷与文化有关, 和贫困的学生在一起, 我逐步认识到现在学校的贫困生, 需要的不再是温饱意义上的帮助, 他们要的是精神层面的照亮。

然而, 农村艺术教育的相当贫乏。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历来比较薄弱, 课程属于副科, 位置相当次要, 副科经常还要让位主科。农村艺术教育师资匮乏, 课程一般由主科老师兼仼;农村教师身兼数门学科教学, 艺术教育作为兼仼课程, 农村教师难有精力、也难以用专业状态投入, 以致于使许多孩子对手中的美术、音乐課本认知肤浅;再加上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短缺, 也就难以深化孩子们的美术线条、音乐符号、舞步舞姿了。

农村贫困孩子对艺术教育的渴望心境, 只能茫然。虽然城里在寒暑假办起了许多美术、音乐、舞蹈培训班, 可那都是营利性的, 只能满足几个有钱家庭的孩子。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孩子, 他们不仅交不起培训费, 进城食宿也是一大问题。艺术培训的招生广告比比皆是, 农村贫困生的艺术兴趣、潜能或天赋在这些招生广告面前, 简直是头顶上的一盆冷水, 进而生成心境上的一种无奈和压抑。

艺术扶贫工程让更多的山里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 不愧是扶贫工程的一项明智之举。它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城乡发展观, 即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艺术扶贫工程的和畅惠风, 敦促各县文化馆各类专业人员走进当地农村中小学校, 向贫困孩子们打开了艺术教育大门, 激活他们艺术兴趣、潜能和天赋, 使他们欢天喜地、满怀激情地走进了美育世界。而且, 文化馆各类专业人员在填补农村艺术教育贫乏的同一过程中, 不仅拓宽了视野, 发挥了专长, 施展了才干, 而且扩充了舞台, 服务了社会, 升华了境界。

艺术扶贫工程不仅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而且推动了文化馆事业的发展,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形成了多赢的局面。我对自己所拥有的一点艺术知识和技能能够给贫困孩子带去乐趣和慰藉感到愉悦, 也拥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我乐于在农村这块艺术教育贫瘠的土地上, 不断播撒美的种子, 不断生成我的新的艺术扶贫教学课题。

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 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四) 加强陈列展示。

通过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 我们发掘到不少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民族民间工艺品, 要充分利用市、县 (区) 现有的非遗展室, 用以陈列、展示固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获得的大量实物、文字和影像资料, 并将其打造成为全市精神文化产品新的服务平台, 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作者简介:

篇4: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在体会黄山的奇和趣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进行体会。让学生从朗读和自己的想象中来体会黄山奇石。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的师范作用很重要。教师在示范了一两段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朗读课文,自己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仿写最后一段中所提到的其他奇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更加的体会黄山的奇特和有趣。在这一环节上孩子们表现的很出色,有同学说,那巨石好像一匹骏马,奔驰在草原上;有同学说那巨石好像一个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还有同学说,那巨石好像一只狗蹲在山顶上,看着翻滚的云海!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想象力竟是如此神奇!这也带给我太多的思考,不要让我们固有的思维,束缚了孩子吗的想象力,作为老师,我愿不懈努力让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

篇5: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在学习课文时,我采取“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方式,运用小表格通过对第二自然段描写“仙桃石”特点的动词的教授,让他们自己找到剩下每种奇石的特点,体会奇石的奇特,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他们,把思考也留给他们。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通过图文结合让孩子们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在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我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但是总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设计不够严谨;课堂上有两个明显的字音错误;课堂上孩子们的读书姿势应该着重强调;在让孩子们模仿奇石样子的时候比较仓促,不具体;在让孩子们理解概念性的问题时解释的不够严谨清晰;同时最后的练习说话环节因为没有把握好时间,参与的学生只有一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时间的把控上面还需要提高。

篇6:《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趣、仙、尽、陡、峭、峰、昂、朝、抢”这9个生字。积累“风景、有趣、名字、仙人、尽管、山峰、高昂”7个词语,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词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和记忆汉字“仙、尽、峰、昂”。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比较流利地读好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能借助图画,发挥想象,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4、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陡峭、闻名中外、有趣、尽管、高昂”的意思。学习书写汉字“仙、尽、峰、昂”。

2.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内容,向同伴介绍黄山的奇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什么风景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板书:黄山)旅游,去看一看那里奇形怪状的石:(板书:奇石)

3.指名读课题17.黄山奇石·

4.齐读课题。

二.观看录像,整体感知:

1.观看录像:

思考:录像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形状奇特的石头?

2.汇报、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

3.为什么人们会给这些石头起这样的名字呢?

三.整体阅读,学习字词

(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小节序号、圈出生字。

2.小组学习生字。

(二)汇报交流:

1.小组读课文

hui蚯g6b6d6uqiao拒ngdngh6

2.出示生字:徽似胳膊陡峭峰昂呵

(1)小组开火车读

(2)变换生字次序读

(3)去掉生字拼音读

(4)齐读生字

3.出示词语:安徽省似乎胳膊陡峭山峰高昂笑呵呵

(1)指名读

(2)出示地图,指认“安徽省”“安徽省南部”

读句子: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

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3)学生指出“胳膊”的位置。

(4)画一画“陡峭的山峰”,理解“陡峭”的意思。

(5)学生动作演示“高昂着头”,理解“高昂”的意思。

(6)表情演示“笑呵呵”,换词

理解(笑嘻嘻笑眯眯笑盈盈笑哈哈)

(三)再读课文2—4小节

1.学生自由读2—4小节

要求:找一找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读有关的句子。

3.画一画其中的一种奇石。

4.齐读2—4/j、节。

5.概括2—4小节内容。

读句子:黄山的石头真奇啊!有的像仙桃,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金鸡。

(四)引读第5节,说话练习。

1.引读:

除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外,黄山上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石头,正等着我们。

2.课后“说一说”练习

小朋友,发挥你的想像,学习课文的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向同伴介绍一下。

(1)学生自由准备。

(2)向同伴介绍。

(3)选1—2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3.说话练习:

黄山的石头。

板书:形状奇特形象逼真(大自然的杰作)

四.巩固字词

1.比较字形,读一读

徽(安徽省) 微(微笑) 似(好似) 以(不以为然)

胳(胳膊) 骆(骆驼) 呵(笑呵呵) 可(可惜)

峰(高峰) 蜂(蜂蜜) 陡(山高路陡) 走(走马观花)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上网、杂志、报刊、图片……)

教学反思:

篇7: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一、奇石开发背景与现状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不仅孕育了辉煌的人类文明, 而且撷天地日月之精华, 造就出形态各异的奇石。这些石头纹理有章、五彩缤纷, 呈现出一幅幅妙笔丹青, 成为浓缩山水、人物、世情百态、花鸟动物、图案文字的书画石。再配上“佛光普照”、“银狐望月”、“贵妃醉酒”等名称, 令人回味无穷。赏石文化起源于中国, 石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国人爱石、藏石之风源远流长, 为奇石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滔滔黄河, 九曲回肠, 高山峡谷中的岩石经过数百万年剧烈冲刷、撞击和洗磨在黄河岸边的下孤灯沉落, 最终形成了质地坚硬、造型生动、色彩斑斓的块块奇石, 20世纪90年代, 几位村民凭借兴趣和爱好, 在漫漫黄河滩涂鉴赏石头。直到在上海全国奇石艺术展上, 下孤灯村民一块石头卖了2000元后, 拣奇石随之在村中兴起。1999年, 下孤灯村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 先后投资1400万元, 建成了奇石山庄一条街, 让村民的石头集中摆放, 让奇石摆上了“大雅之堂”, 并对村民拣石、藏石、外出参展提供便利条件。

“奇石山庄”坐落在黄河岸边河南省洛阳新安县石寺镇下孤灯村, 全村526户, 有160余户专业从事奇石收藏经营活动。他们出外拣石、在家玩石、择优藏石、邀友评石、以石会友。这个偏僻的山村因而成为中外闻名的“奇石山庄”。为了加强“石友”们的交流, 1999年村里成立了奇石山庄赏石协会。由于参与奇石赏玩、经营的人数增多,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营分散, 不便交流、管理的情况。1999年, 当地政府开始规划建设奇石山庄一条街, 其街长260米, 奇石馆楼房近90座, 建筑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 还投资5万元对“奇石山庄”品牌进行了注册。“奇石一条街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及奇石收藏家、爱好者, 黄金周期间更是车水马龙。下孤灯村已经成为‘特色奇石艺术村’, 成为豫西旅游线上的亮点。”如今全村526户有168户加入了赏石事业, 参与玩奇石的达800多人, 专业从事收藏经营的有500余人。

奇石山庄藏石达10万立方米, 参加国家、国际奇石展会数百次, 获奖作品上千件, 奇石山庄已叫响了神州大地。目前, 下抓灯村奇石已形成产业, 正在规划中的奇石广场包括了奇石园、奇石展览馆和一个奇石交易市场, 建成后可带动地方包装、运输及旅游业的发展。

二、深入开发奇石山庄旅游景点的思路探讨

(一) 开发原则

一是必须反映下孤灯村有“奇石山庄”美称的乡村个性;二是必须尊重和利用现存的山水格局, 体现“山、村、水、石”四位一体的乡村特色;三是必须尊重该村发展的历史与文脉, 构建富有传统内涵又极其具有现代性的空间环境;四是必须体现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 开发的定位与目标

1.项目定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因此, 在规划开发时应该从整体上提升奇石山庄的品位, 并且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商业、居住与旅游等功能的融合以及对环境氛围的整体营造, 全面打造“住、商、游”三位一体的、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目标定位

“商”是指通过设置奇石展示与交易的场地所空间, 形成奇石销售与人群居住混合的区域。“住”应以乡村建筑为主, 浓缩民居精华, 打造宜人的院落, 让游客能深刻感受到乡村文化。“游”是指打造集奇石观赏、度假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购物综合区。达到“游购结合、愉悦省心、增长见识”的目的。并以奇石展览销售为主, 大力开展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销售,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营造和谐的娱乐氛围。通过规划建设, 把奇石山庄塑造成奇石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典范, 以及展示乡村文化的重要旅游景点。

(三) 硬件和软件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

奇石山庄位于云梦山山脚, 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 使游客能进得来, 出得去。在道路畅通的同时, 必须注意对道路的维护和保养。由于奇石山庄所处的地区是人口密集区, 周围村庄众多、主干道少、车辆多, 再加上该地区出产煤、铝矿石资源, 需往外运输, 大型运输车辆多、道路压力大, 并且主干道周围有河, 桥梁多, 年代久、危险系数高, 因此必须注重道路的建设维护。另外, 还需建立一些乡村旅馆, 方便游客居住, 并完善路灯、电话、邮局和厕所等配套公共设施。

2.改善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一环,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奇石山庄门前有一条河, 是黄河的支流。有山有水对旅游项目的开发可谓价值巨大。但要对山水资源加以保护, 在保护的基础上方可深入开发。

奇石山庄门前的云梦山植被少, 大多还被开发为农田, 这是得不偿失的, 应注意退耕还林, 增加森林覆盖率。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要注意河道的治理和保护, 保持河道的疏通, 禁止垃圾、污水排入河流;对河中现有的垃圾进行治理, 修筑堤坝, 减低河床高度, 防治洪涝灾害。争取做到“青山常绿, 绿水长流”。

3.利用周边资源

奇石山庄以奇石出名, 因此必须把奇石作为主打品牌, 但是旅游资源比较单一, 必须充分利用其周边的资源。例如云梦山上有个孙膑洞, 是一个通往地下的山洞, 至今没人下到洞底, 传说当年孙膑被庞涓追杀时曾躲入此洞中。可将它开发出一个探险类的旅游项目。另外, 奇石山庄是个乡村, 民风淳朴, 开发相应的乡村游, 住民居、吃农家饭、听犬吠, 对大多城市游客吸引力颇大。

4.组合旅游线路

奇石山庄位于洛阳市,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业发达, 奇石山庄可以依托洛阳发展自己。同时奇石山庄周围也有很多精品旅游景点。有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黄河小浪底等。这些都可以加以整合, 开发出一条新的旅游线路, 必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

5.加大宣传力度

奇石山庄作为刚刚开发的旅游景点, 知名度还很低, 因此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势在必行。洛阳市是一个旅游城市, 客源多, 每年会举办各种活动, 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 更是举世闻名, 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这恰是奇石山庄宣传自己的绝佳机会, 可以利用花会期间举办奇石展。另外, 可以建立网站, 把奇石山庄的相关资料都上传到网上。电视广告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制作宣传片适时播放。

6.开发人力资源

景点的开发必须要经专家论证和环境评估, 尤其在不成熟的新景点, 必须要有一批专业的旅游队伍。因此, 必须引进专业的旅游人员, 同时要加强自身人员的培训。旅游业是服务产业, 人力资源投入较大, 作为专业的奇石收藏与经营从业人员、相关家庭, 必须对自身的奇石有深入的了解, 熟记每块奇石的名称, 了解每块奇石的名称由来, 知道每块奇石的价格价值及其特性。

三、结语

下孤灯村数百农民, 在农忙之余掀起了玩石、藏石和赏石热, 成为缔造“奇石山庄”主力军。并且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赌博、喝酒滋事等现象越来越少, 开始注重家乡建设, 并带动了村庄运输、餐饮、纪念品及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大村民的努力下, 必将使奇石山庄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奇石旅游景点, 为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纯明, 曾令初.试谈地质旅游 (二) :地质旅游产品[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7 (5) .

[2]张发祥.浅谈黄河奇石文化[J].赏石艺术, 1997 (5) .

[3]张岩.奇石艺术与新疆奇石旅游发展初探[J].社会科学家, 2005 (9) .

[4]张艳秋, 李赛.黄河奇石文化进入农村[J].党建杂志, 1999 (2) .

篇8: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屠传煜 柳营路小学 2015.10 第十五课: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区、仙、尽、管、猴、逼、峰、照”8个生字;认识部首“山”字旁;能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峰”。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闻名中外”、“逼真”、“云海”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结合词语,进行相关的句子练习。

4、能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石头的神奇之处说清楚,说完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结合词语,进行相关的句子练习。

2、正确朗读课文,能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石头的神奇之处说清楚,说完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1、欣赏“黄山风景图片”,初步感受黄山美景。板书:黄山。

2、听记句子,练习说话,初步了解黄山。

(1)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位于哪里呢?听老师读句子,边听边记: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2)学生交流,随机学习生字:“区”。(3)齐读句子。

3、说话练习。

(1)理解词语:闻名中外(说说闻名中外的近义词)。

(2)说话练习:现在请你用上“闻名中外、黄山风景区、我国安徽省南部”这3个词语说一句话,你能有几种说法? 媒体随机出示:(预设)

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我国安徽省南部有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

4、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2)板书:奇石(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知道课文写了哪些黄山奇石:

1、自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些黄山奇石呢?打开书本,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奇石的名字圈出来。

2、学生交流。

(1)课文写到了哪些奇石?

(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奇石?(随机板书)

3、集中识字。

(1)学习生字“仙”。

(2)学习生字“猴”(注意中间部分的书写)。(3)多音字正音:奔、都。

三、研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之处:

(一)学习课文第2节,了解“仙桃石”的奇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仙桃石”外形的句子。媒体出示:“仙桃石”是一块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它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也许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尽管这样,多少年来,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1)学生交流,出示图片。(2)齐读句子。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叫它桃子石呢?

3、出示图片,动手比一比,感受“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媒体出示:也许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尽管这样,多少年来,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1)做动作,谈感受。(2)指导朗读。

(3)学习词语:尽管(正音)

4、师生合作朗读第2节。

(二)学习课文第3节,了解“猴子观海”的奇特:

1、理解:“猴子观海”的“海”指什么?

2、出示图片,直观感受“猴子观海”的逼真。

3、那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交流出示:你瞧,石猴的两只胳膊抱着大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陡峭的山峰上,仿佛在观看翻滚的云海。

(1)学习生字:峰(学习“山字旁”,指导书写)。(2)朗读指导,注意停顿。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形象逼真。(4)学习生字“逼”。

4、朗读第三节。

(三)学习课文第4节,了解“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的奇特:

1、理解“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是同一组石头。

媒体出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在山峰上,那几块石头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公鸡,高昂着头,伸长脖子,面对天都峰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公鸡却变成了五个“老爷爷”,你拉着我,我牵着你,笑呵呵地朝天都峰走来。

2、读读第4节,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分句学习第4节。(1)学习第2句。

出示: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在山峰上,那几块石头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公鸡,高昂着头,伸长脖子,面对天都峰啼叫。学习生字:照。指导朗读。(2)学习第3句。

出示: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公鸡却变成了五个“老爷爷”,你拉着我,我牵着你,笑呵呵地朝天都峰走来。教师引读。学习第1句。

教师小结:同一组石头,从不同角度竟然发生了变化,难怪作者说—— 媒体出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齐读。

四、复习巩固,完成练习:

1、填空练习。(1)正确朗读词语。

媒体出示:有趣、金光闪闪、啼叫、云海、奇特、桃子。(2)记一记这些词语的书写。(3)完成书后填空。

媒体出示:黄山上有许多形状()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的名字。“仙桃石”像(),“猴子观海”中的石猴仿佛在观看翻滚的(),“金鸡叫天都”像一只()的公鸡,对着天都峰()。集体交流。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词语:闻名中外 仙桃 似乎 尽管 逼真 山峰 翻滚 金光闪闪。

2、正确朗读课文1-4节。

3、选择合适的词语放进括号里,连起来读一读: 闻名中外()的黄山 陡峭()的名字 翻滚()的山峰 金光闪闪()的云海 有趣()的公鸡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类的文章,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不少奇特石头,从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

在教授这篇课文中,教师主要是抓住了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开始教学。为了让学生体会写景类文章的共性,教师在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把《黄山奇石》的第一小节和《鸟岛》的第一小节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共同之处。学生通过朗读发现两篇课文在第一小节都介绍了“黄山和鸟岛的地理位置”,以及两者闻名中外的原因,不同之处就在于,“鸟岛”从“鸟”字中就可以感受到,“鸟岛”必定是以“鸟”闻名中外,而黄山则是因山上的奇石闻名中外。这两篇课文的共性,也是与其他写景类文章的共性,在第一小节都会介绍所要描写景物的所在地理位置,这在今后高年级的课文中都会有所体现。

再此,觉得在学习了第一小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文章下面会写什么,从而引出下文肯定会写黄山上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寻找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奇石时,学生的寻找出现了偏差,主要是围绕“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上,学生会认为这是两块不同的石头,其实不然,只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课文,如果仔细读课文就不难发现,两者其实为一。这里,教师也不慌不忙,让学生自己阅读第四小节,寻找答案,而经过阅读,学生也发现了两者其实是一块石头。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紧紧围绕文本进行学习,多读、多思,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这样学生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找到答案。

在具体学习三块石头时,教师的侧重点也不同,“仙桃石”的重点是位置,“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则是姿态。“仙桃石”在教授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奇特之处,抓住了关键词“一小块”,并与“巨石”相联系,从而感受“仙桃石”虽大,但是与下面山石只有一小块相连,这就是仙桃石的奇特之处。“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则是抓住了姿态,更侧重与人们的想象。

篇9:[案例] 《黄山奇石》片断

过渡:看了“仙桃石”这样一块神奇的石头,现在再来看看“猴子观海”又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呢?

1、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词。(有趣)

2、 “猴子观海”的有趣,奇特表现在哪里?

归纳板书:1、外形奇2、位置奇 动作奇4、样子奇

3、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用“〇”圈出三个动词——“抱、蹲、望”,反馈。

4、 模仿猴子动作,自由表演“猴子观海”(师读生做)

5、 理解“陡峭”和“翻滚的云海”。

6、 扩散性思维:“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想些什么?”

7、 齐读并小结:通过朗读,我们了解了“猴子观海”是块奇特,有趣的石头。

[反思]

为了让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在设计教案时,我参考了网络上的教案,以第三自然段的“猴子观海”为例。

网络教案a

(出示“猴子观海”投影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猴子观海”奇在什么地方?

1、在哪里观海?

2、观什么“海”?

3、怎样观海?圈出3个动词

网络教案 b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网络教案c

1、“猴子观海”时“猴子”的样子,按课文中的动词顺序说一说。(“抱”、“蹲”、“望”,为了加深理解,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2、(理解“翻滚的云海”。)可配上动作

(启发:平时我们看到的天空的云,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层次很低分明,而且基本是静止的。就是动,也是朝一个方向飘去。黄山的云很特别,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层积得很厚,风一时吹不来,去一时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热空气不断上升,因而,云就像海浪那样“上下左右翻滚”。这样就形成了著名的“黄山云海”奇观。)

3、我们说“猴子观海”是根据“猴子”的哪个神态来想像的?(奇在“一动不动”地观看)

4、指导阅读,让学生在“抱”、“蹲”、“望”等字下加点,读时读出趣味来。

综合网上三则教案,我自备了第三自然段的“猴子观海”的片断。

课堂上我让学生有规律地寻找黄山奇石的奇妙,并逐渐引入理解。如“猴子观海”精彩,奇妙之处在于:

1、外形奇,它真像一只猴子,感觉神奇。

2、位置奇。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很神奇。

3、动作奇。文中用了“抱、蹲、望”三个动词把这只石猴子写活了。

4、样子奇。猴子生性活泼好动,跳上跳下,但这只猴子却一动不动,让人好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奇特的样子,老师让学生模仿猴子,由老师读课文,学生根据内容表演“猴子观海”的样子,时间在3分钟左右,要求学生一动不动地模仿,这样就有了切身的体会。

从而引出一: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呢?答案是猴子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

引出二、理解“翻滚的云海”。我们看大海是从上往下看,但我们平时看蓝天白云是从下往上看。很多时候,天空中的云层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就是动,也是朝一个方向飘去。黄山的云很特别,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层积得很厚,风一时吹不来,去一时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热空气不断上升,因而,云朵就像海浪那样“上下翻滚”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层,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这样,反过来也可以理解“陡峭”一词,也明白黄山的高,黄山的另一奇观“黄山云海”。

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自然地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引入三、想象“猴子观海”的续集。

老师独白:“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猴子观海”的续集在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产生了,学生既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通过网络备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自己的教案更加完善,更方便操作,课堂效果更好。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山奇石)

篇10:《黄山奇石》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配图的三个自然段,可采取看图学文的办法。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的14个字中,有6个字是连词出现的(“尤其、胳膊、形状”),其他字在文中也大都与熟字组成词语,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子、著名”。教学时,可将识字与朗读感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识,以读促识。注意提示“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在朗读感悟之后,可用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如,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再如,通过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本课要写的字中,“区—巨、它—安”字形相近。在指导写字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区:一区。巨:一巨。

要将记住字形与理解字义结合起来,可用一个字组几个词语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二)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要让学生在听和读中去感悟,尽量避免抽象的分析。

听教师范读,要求:教师要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学生边听边想象或思考,听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或疑问。

学生朗读,分步进行。①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可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纠正易读错的字的字音。②自读、齐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熟悉生字,教师通过这个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生字与课文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③看图读,要求: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再朗读相应的三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④读读、想想、说说,要求:读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奇石。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并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⑤表演读,要求: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再让学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最后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把黄山奇石介绍给更多的人。

(三)实践活动 图片绘画展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或伙伴的图片、绘画,进行交流。

二、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受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像什么。2.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

(二)想象绘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然后把想象中的奇石画下来。

(三)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四)熟读背诵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三、资料袋

黄山

篇11:自然之美——黄河奇石

2011年12月, 青海省西宁市晓泉小学同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瓜什则寄校结为“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技术启迪智慧课题研究项目合作伙伴。在项目开展期间, 两校充分利用Web2.0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上展开了交流、讨论等活动。双方就《自然之美——黄河奇石》课题拟定了项目学习的内容和思路。

“山宗水源”四个字是对青海自然风貌的形象概括。青海省内横亘多条著名山脉, 构成了青海高原的基本骨架。巍巍昆仑横贯中部, 唐古拉山雄踞于南部, 祁连山矗立在北方, 而黄河穿山越峡, 切入崇山峻岭, 沿途岩石坠入河道中, 经河水的搬运、冲击, 形成了许多色彩艳丽、形态动人的黄河石。黄河石作为中华民族摇篮——黄河的赐予, 夺目的光彩、古朴的色调, 是赏石文化大家族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青海的孩子们天天与大自然中的山川草木相伴, 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大城市里的孩子逊色。孩子们天生就喜欢亲近美丽的大自然, 那一颗颗丰满圆润、色泽沉稳古朴的黄河石伴随着孩子们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 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 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是大自然赠予他们最美的礼物!

《自然之美——黄河奇石》主题活动主要是通过了解黄河石、采集黄河石、打造黄河石、鉴赏黄河石、评石论石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体验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进一步了解中华奇石文化与历史底蕴。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Web2.0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上展开了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合作交流沟通与分享的能力, 实现跨地区、跨空间的网络学习。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发现自然中的美,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怀。

●案例实施过程

1. 真心求教——了解黄河石艺术珍品

2012年4月12日, 我们带领学生拜访了黄河石专家夏洪祥老师。学生们就像是专业的小记者一样, 活泼好问, 对黄河石充满了疑问和兴趣, 在夏老师认真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下, 学生们对黄河石的石质、图案、造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们不由得感慨:“以前总认为捡一块石头很容易, 今天听了老师的讲解, 原来黄河石的知识这么深奥, 看来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呢!”

2. 收获喜悦——捡石、品石、论石

我校黄河石小组的学生们与项目合作学校瓜什则寄校的学生们跟随专家老师来到青海多巴湟源峡探寻采集黄河石。学生们在黄河石专家的指导下, 采集了许多形状各异、图案丰富的黄河石, 大家还把采集到的黄河石编号拍照。在采集的过程中, 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疑问, 如怎么区别黄河石, 它的石质与其他的石头有什么区别?黄河石从原石到成品石, 需要哪些处理工序?黄河石的形状和色彩哪个更重要?专家老师细心地指导和解答, 让学生们对黄河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回到学校里, 大家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并在“好看簿”里相互回帖交流分享采石心得。

3. 美丽蜕变——打造黄河石

名人说黄河石天然呈画, 人人可以读赏, 赏之愈久, 趣味愈浓;美学家称黄河石为“黄河魂石”;文学家把黄河石誉为“华夏一绝”。与其他河流的石头相比, 黄河石的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石形硕大, 图纹流畅, 石质坚密, 颜色古朴, 文化内涵丰富。

学生们捡回来的石头看着不起眼儿, 可是在孩子们的手里可都是宝贝。拿在手里一边刷洗, 一边抛光, 非常开心。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 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因为我找到了这么多懂石头、爱石头的知己。我们还一同又去拜访了夏洪祥老师, 跟随夏老师学习如何打造一块精美的黄河石艺术珍品。经过专家老师的指导, 学生们认真地洗刷、打磨、抛光、打蜡……一块块漂亮的黄河石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学校还聘请了美术教师为学生们讲解有关黄河石的文化和如何打造黄河石、鉴赏黄河石。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讲解, 感受到黄河石内涵丰富的性格美。孩子们还来到黄河石园, 跟随黄河石艺人学习了如何制作黄河石底座。学生们在老师傅的指导下, 亲身体验了制作黄河石底座。在制作的过程中, 孩子们体会到了任何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经历千锤百炼, 体会到了黄河石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4. 成果展示——黄河奇石展

经过学生们的洗刷、打磨、抛光、打蜡等一系列的制作活动, 200多块光彩夺目、色调古朴的黄河石蜕变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珍宝。瞧, 这块黄河石鹅黄色和黑色相间, 有大山的宏伟气魄;这块有一只可爱的啄木鸟, 长长的嘴巴, 生动形象;还有这块, 层层叠叠, 像麦田, 像河流, 像山路蜿蜒而上……孩子们在赏石和品石的过程中学会了交流与分享, 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是本次实践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每块黄河奇石都是独一无二, 具有千锤百炼的风采美, 令我们爱不释手。

学校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全校师生参观了我们自己的黄河奇石馆, 让这些孩子们亲手打造的黄河石登上舞台。那一块块精美的黄河石在红色丝绒布和实木底座的陪衬下显得格外的漂亮、大气。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黄河石的起源与历史, 并对孩子们打造的黄河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说明, 全校老师和学生们积极为这些黄河石命名。参观结束后, 学生们激动地说:“俞老师, 这个活动开展得太好了, 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更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想有了老师和学生们的鼓励和支持, 这个活动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们参与。

5. 资料整理——制作手抄报、PPT学生们将本次活动中自己的感受、

收集的照片和资料进行整理, 并在“好看簿”里与同仁县瓜什则寄校的孩子们相互回帖交流分享。把对黄河石的热爱和亲身体验捡石、赏石、论石的过程与感受写在手抄报中。有些学生还用散文和诗歌的形式歌颂黄河石的魅力。黄河石小组的学生还创办了以黄河奇石为主题的文化长廊, 把一幅幅精美的黄河石主题的手抄报、经典美文、幻灯片和摄影作品展示给大家, 有些班级还创办了“我爱黄河石”专题墙报。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看来这个活动的确是孩子们所喜爱的。我想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一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让黄河石活动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更多的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发现自然中的美。

6. 点石成爱——组织爱心义卖活动

我们学校还将组织两校的师生举办“点石成爱——黄河奇石义卖”活动, 孩子们将自己亲手打造的黄河石进行义卖, 所得的款项将用于资助同仁县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上学。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拥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

●教师小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黄山奇石课堂教学设计04-20

黄山奇石课件设计04-21

9 黄山奇石教案04-23

黄山的奇石三年级作文04-13

仿写黄山奇石作文300字05-03

柳州奇石范文05-16

奇石课教案05-03

收藏奇石记05-02

柳州奇石调研报告07-09

奇石河作文600字04-22

上一篇:党员观看榜样心得下一篇:菜园一中成绩优秀教师奖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