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奇石记

2024-05-02

收藏奇石记(精选四篇)

收藏奇石记 篇1

天下的事往往不经意间偷偷地开着你的玩笑。偏偏天上掉馅饼收到了我几十年想得到的香盒, 偏偏是剔红, 偏偏是牡丹, 又偏偏开得那么妖冶, 仿佛把从宋到明几百年的风华一起收了进来。

从与国瑞兄电话里得知, 明礼君收得一件雕漆的盒子, 第一次见到时陡然间闻到了果园厂的香味。没有七八十道的反复上漆是达不到这么厚的漆层。锦地上一枝红艳从山石上面展露出来, 和着几分清露带着几分风意, 感觉在手中一下子盛开了。

明礼君知道我对文玩的兴趣, 说让就让给我。记得那年国瑞兄收得一件玉剑璏, 雪白的璏身上一只鲜红的螭龙爬在上面, 像是雪山上的晚霞。后来流走了, 多少年的感觉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与真的好东西结缘只由一次机会, 那是上苍的恩赐, 千年等一回的事。

买回剔红的那天晚上, 我沏上一杯清茶在灯光下细细品味。丰腴的花叶看起来已不再那么妖冶, 不再是杨妃出浴时的丰韵, 倒像是赵松雪笔下的行书。一种莫名的喜悦似乎也要袅梁三日不肯散去, 不由得浮现起董先生笔下“牡丹有妖”的情景。董桥《故事·牡丹有妖》记的也是收藏一件雕漆香盒的故事, 用典用得真好:

袁子才写《水定庵牡丹》说汪易堂访友路过水定庵, 庵中牡丹盛开, 花大如斗, 庵僧告诫他“勿折花, 花有妖, 能为祸”!汪易堂不听, 偏偏伸手摘牡丹, 牡丹左右旋转, 坚如牛筋, 试摘几次摘不下, 拿出佩刀割也割不断, 拇指反而中刀流血。他情急大怒, 用袍袖匆匆裹伤, 从根部下刀割断一枝牡丹, 回家养在花瓶里夸耀一番:“我近日获花妖矣!”他随即出门买药医手伤, 走了几步细细查看, 刀痕不见了, 袍袖上也干干净净毫无血迹!我倾囊买下这件剔彩牡丹香盒那天心中真有刀上淌血之痛, 回家灯下细看越看越满意, 伤口霍然平复, 血迹霍然消失:牡丹有妖说的一定不光是水定庵的牡丹了。

元明的剔红讲究的是刀法, “藏锋清楚, 隐起圆滑”。细观此香盒, 元人尚腴的遗韵并没有褪去, 内壁手皱皲自然满布, 隐隐可见苔藓般的漆锈。记得一位古琴藏家说, 漆锈并不是锈, 像锈, 漆有了锈一般就到元了。海棠样式也是宋元时期流行的, 缠枝从宋时的主题退化到元时的边饰, 黄金比例的器壁不难看到南宋官窑的恰好。

元末明初的剔红以牡丹花卉为上, 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元人尚腴, 用在富态的牡丹上最为得宜。就像白石老人画虾一样, 胖妞妞的, 讨人喜欢, 其实是画风所致。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100件》就选了张成的一件栀子花剔红盘子, 花深叶厚, 立马联想到“芭蕉叶大栀子肥”的季节来, 真是神品。

到代的剔红在暗一点的光线下最为可人, 朱红朱红的, 如经冬的枣皮一样古雅, 那是辰砂吸收几百年的光华后吐出的一种说不出的鬼魅。

漫话奇石收藏 篇2

一、奇石世界真精彩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国外称“水石”或“寿石”,是指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奇石是天然的艺术,非人工所为,它是在大自然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形成,奇石“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晶。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和纹理。奇石的世界真精彩,世界上任何一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

奇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价值高低取决于奇石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含量和知名度。一般地讲,奇石所含的美学价值越高,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就越高。

近年来,藏石界较为关注的石种主要有:内蒙古葡萄玛瑙石,其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广西彩陶石、安徽灵璧石,由于资源少,市价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山东崂山绿石和广西大化石,它们是目前石市上价格上升最快的石种,行情非常看好;还有南京雨花石、山东临朐五彩石,也倍受藏石爱好者推崇。近几年较受关注的石种还有新疆石、青海黄河源石、贵州红石和柳州三江彩卵石、广东的英石、蜡石和孔雀石等,它们都有较大的升值空间。目前在收藏市场上,奇石因品种、造型、意境等诸多因素,价格相差悬殊,价格层次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的都有。同一体量(指规模和重量)的奇石,价格甚至相差几十倍乃至上千倍的也有。

二、奇石收藏逐渐升温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国内奇石收藏就逐渐升温。早在1995年,深圳举办的奇石拍卖会上,一块马头奇石就以30万元高价拍出;1996年,台湾一客商在福建漳州看中了一块九龙壁石,以6万元成交;1997年由山东外运奇石馆在北京拍卖一块名为《香港回归》的临朐五彩石,曾创下了42.9万元的当年奇石成交最高记录;1998年嘉德拍卖会上还以39万元拍出一块山东临朐石。跨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举办的奇石专场拍卖会日益增多,有些拍卖会上奇石成交情况还较好。2004年年底,北京一家都市报曾详细介绍了一块名为《中国版图》的奇石。这块中国版图形状的葡萄玛瑙石估价竟高达9600万元,据说这是在中国地质大学及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学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奇石——葡萄玛瑙‘中国版图’珍品鉴赏评估会”上评出的价格。这块葡萄玛瑙紫色与白色相间,葡萄球状结晶十分完美,且整体形状与中国版图极其相似。笔者以为,一块葡萄玛瑙石估价高达9600万元虽说有很大的水分,但近年来奇石收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

奇石收藏渐入佳境,以有着“天下第一石”美誉的安徽灵璧石为例,因灵璧石所具备的天然艺术性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具备了很高的升值空间。由于存世的“老灵璧”多是体量巨大的园林景观,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宫、开封大相国寺、苏州网师园等名胜之地,能够上市的“老灵璧”则十分罕见,因而十分稀罕。曾经有藏友十几年前以几十元买进的一件名为《妙笔生花》的小件灵璧石,在2009年春季以2万元的价格转让。至于一些体量更大、造型更好的灵璧石,从当初的几十元、几百元收进到今天的几万元、几十万元转手,已不是什么新闻。

三、奇石市场有待发展和完善

近年来奇石收藏升温较快,收藏与投资奇石的人也有所增多。但国内玩石的人数与我国总人口相比,绝对值还是非常小的。所以,目前国内的奇石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台湾的石市相比较,就可明显地看出,台湾的石市比大陆发展的要快要红火。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台湾石市单枚精品奇石交易额达到几万、几十万新台币的就有不少,而大陆石市则是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升温的。

近年来,由于受奇石涨价风影响,各地的奇石价格也跟风而上,以金钱石为例,其价格经一涨再涨后,原来仅卖三四百元一块的金钱石,如今开口便要上万元,有的甚至开出50万元,结果必然是无人问津,以至最后收藏者见了金钱石就摇头。此类现象并非个别,曾有一位山东临朐奇石市场的石商去湖南、广东购石,那里的奇石价格贵得吓人,他不敢进货结果空手而归。这位石商自己也有块上品的石头,有人愿出价5万元购买,而他非30万元不卖,买家自然不愿意,他这块奇石就只好深锁闺中。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一位石友获得一块奇石佳品,因受涨价风的影响,开口就要200万元,有位行家看到此石后大加货赏。收藏者受到激励又将价格抬升到500万元,最后肯定没有成交。最终这块石头能卖多少钱,也只好让他自己去碰运气了。

一块奇石究竟能卖多少钱,不仅收藏者心中没数,整个市场也难有标准。结果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氦有人一块石头喊价十万,但两千就卖了,喊价几十万,一两万就出手了。石商们都认为价钱开得高自己不吃亏,却不知这样反而损害了奇石市场的信誉,使一些初入此道者望而却步。这从2006年5月上旬广州举办的首场奇石拍卖会上就可看出,当时参拍的200件拍品,也仅有72件顺利成交,成交金额为277.7万元,可见国内奇石收藏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也充分说明奇石市场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奇石收藏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波折,但奇石市场的健康发展要靠众多的藏石爱好者和石商们精心呵护。

四、如何提高藏石和赏石水平

奇石虽说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但也不是随便什么石头都值得珍藏,收藏奇石还是有一定窍门的。

1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多观摩精品。收藏的圈子很重要,藏友之间应经常交流、切磋,探讨藏石、赏石、玩石的体会和经验。交流可以了解奇石市场的行情、走向与态势,交流能使自己的赏石水平得到提高,交流还可以发现自己藏品的不足之处。

2不可急功近利,要有收藏珍品的意识。一名藏石者想要提高品位和收藏档次,收藏珍品的意识必不可少。一个成功的收藏家,总有一些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珍品。而对于初涉此道者来讲,都会经历一个藏品数量由少到多,质量由粗到精,层次由低到高的过程,收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藏品和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切记藏品的质量是第一位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品的升值空间绝非普品可比。

3如果自己没有设计能力,应尽可能收藏赏石,而少藏毛坯奇石。奇石一定要上座到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赏石。再好的奇石在上座之前,也只能算作素材而非作品,即便是藏了几十年的毛坯石,从欣赏角度来看仍算是新石,而新石的升值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只有经过鉴赏家精心设计,并配置工艺精湛的底座,然后再取上一个恰到好处的名字,才能成为众人瞩目的赏石。一言以蔽之,赏石其实就是用底座来续写文化历史的,赏石底座的优劣及包浆,是赋予赏石能否成为古董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收藏和投资奇石虽说能升值,但作为工薪族的收藏者应注意的是,目前各地奇石价格还不太稳定,经常会出现地区差、时间差,如不注意搜集资料、了解行情、提高鉴赏能力,盲目进行奇石投资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痴迷制作收藏盆景奇石的老人 篇3

一个个古朴的桩头盆景萌发出鲜嫩的枝叶,一朵朵鲜花在和煦的阳光下露出笑脸,一块块海石在他手下幻化成美景。近期,笔者慕名走访了福建东山岛盆景艺术家、侨属沈福加先生。进入沈先生的庭院,满眼千姿百态的花卉、根枝遒劲的树桩、奇形怪状的雅石。欣赏这一盆盆缩龙成寸,优雅精致的风景,我们无不感到心舒情爽。

年愈花甲的沈先生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颇具学者风度。笔者来访时,早有几个花友在向沈先生请教种植花卉、制作盆景技艺,沈先生手持一把修枝的剪刀,对着花卉盆景左端详右细看,不厌其烦地向花友们现场示范。看他充满活力的神情,让人觉得他更像一个精力充沛的青壮年。

谈起花卉盆景,沈先生如熟悉手掌的道道指纹,颇有见地。笔者翻阅他书橱中陈放的一大叠获奖证书和样报样刊,方知他在盆景制作方面很有造诣。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的他,至今在《中国花卉报》、《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等国家级权威性报刊上发表过20多篇有关花木、盆景的赏析与评论文章。

谈及对花木盆景的爱恋,沈先生眼光放亮特别有精神。他说他青少年时就爱花成癖,然而那时一穷二白的海岛花木稀少。特别是史无前例的“文革”时期,“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谁敢种花养卉,动辄会被扣上“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高帽。外柔内刚的沈先生对花木盆景魂牵梦绕,难舍难分。他常忙里偷闲上山寻觅榕桩、榆树、七里香等材料,金屋藏娇似的养到居室,美化生活环境。母亲看儿子那么专注投入,怕他莳弄花草“惹是生非”,好几次趁儿子到县城上学,偷偷把盆景扔掉谎称被“造反派”搜走。但他挚爱花木盆景,一如初衷永不放弃。

改革开放后,花逢盛世开。沈先生无忧无虑地施展种花养卉才华,春风和煦,淡雅素洁的水仙亭亭玉立;夏阳高照,灼灼火红的榴花独领风骚;秋高气爽,千姿百态的菊花争香斗艳;冬霜侵肤,一枝独秀的梅花含苞欲放。一些画家、作家来到东山岛采风,得知他庭院有不少奇花异卉,纷纷慕名上门欣赏。1987年夏,到东山岛写生的徐坚白、杨夏林等几位著名画家看到他屋里屋外花草缀饰,馥郁清雅,在他家一住七天。他们说,与花为伴能激发创作灵感。电视连续剧《两岸同根》在东山岛拍摄时,导演相中他家的这座庭院花木盈盈、盆景款款,得体雅观,就把它借为剧作中的“田氏宗祠”摄影棚。

近几年来,县政府积极打造“海峡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海岛”,担任县盆景协会秘书长的沈先生主动作为,不遗余力传播花木文化,以让更多的海岛人加入这个行列,共同扮美东山岛。一向前卫的沈先生省吃俭用,购买电脑、数码照相机并掌握应用技术,加强与各地花友、博友探讨交流,不断提高艺术品位。他自觉远离打牌、下棋、打麻将等耗时的消遣活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花木盆景和假山制作上。东山岛有着丰富的海石资源,他善于把“海味”与“山珍”巧妙结合,加上他文化素养高,制作的盆景、园林山水风格清新,富有神韵和灵气,令人百看不厌。

老当益壮的沈先生隔三差五就下海滩觅采海石,或带上斧锯镐锤等工具,走悬崖、攀峭壁采掘树根枯木,把那些灶中薪化为盆中景。一次,他觅到一个奇形怪状的榕树桩,便如获至宝开挖起来。孰料锤子没有砸准凿柄,反打在脚上,顿时皮开肉绽。他用唾液往伤处抹了抹,强忍剧痛,直到把树桩完整地刨了出来。然后,兴师动众雇车搬回家。经过数年雕琢,如今这个形态奇美的桩景成为沈福加的“镇园之宝”。

近几年来,云霄县常山开发区、林头高速公路管理站、东山县财政培训中心等许多单位,慕名聘请沈先生为其设计创作园林山水、树桩盆景、庭院式大型水石盆景,擅长写诗著文的沈先生赋予这些作品完美的诗情画意,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这不仅因他的作品独具一格,而是因为他把制作盆景当作一种乐趣,只是收点工料费,不像有的人狮口大开。2011年初,他得知东山岛西埔镇喜爱盆景的孙亚枝老人得病数年无法出门兜风赏景,特意制作了一个有花木有假山的盆景,并花了300多元订做了石板盆景架送上门,给予老人精神抚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大半辈子探索和实践,沈先生对花木盆景制作、研究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自从1996年第8期《中国花卉盆景》发表他那篇《榆》的盆景赏析文章以来,他每年都有文章见诸报刊,论文《融融的岭南风》荣获第二届全国读者联谊会优秀论文。他制作的“秩秩斯干”、“大江东去”、“闽山碧来闽水情”等许多独具海韵的树石盆景、水旱盆景连续多次被选送海峡两岸花博会等大型活动参展。有20个盆景以其造型生动,独具神韵被选登在全国知名的盆景报刊上,得到盆景界人士的好评。他用1株3干的小叶朴创作的树石盆景《三英雄风》,在第6届海峡两岸花博会盆景精品展中荣获铜奖;在第8届海峡两岸花博会盆景精品展中,他用9株大小各异的榆树创作的水旱盆景《盛世山林图》荣获银奖。在首届海峡两岸奇石展评选出的8件金奖作品中,就有沈福加从大海边发现的图纹石《唐寅遗墨》。另有1件象形图纹石《梦岳》也在这次奇石展中获得“德友盛杯”铜奖。

沈先生和妻子均非工薪族,早年生活多依靠旅居新加坡的祖父辈接济,晚年主要依靠子女供养。笔者问他,守着价钱不菲的花木盆景和奇石不卖,不感到可惜吗?沈先生打了一个“不”的手势语,笑道:“好花大家赏,奇石众人玩才有意思。再说,咱发挥一技之长做点事,也是为了海岛更美丽,这我就感到满足了。”

收藏奇石记 篇4

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享年90岁。国际红十字会决定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并设立了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国际护士的最高荣誉奖。英国人民为了纪念她,在伦敦街头建立了南丁格尔手持油灯的大铜像,并在10英镑纸币的背面印上了她的画像和她巡视伤病员的情景。人们称赞她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

南丁格尔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病残了将近半个世纪,为什么还能够如此长寿呢?

第一,辛勤劳动,是南丁格尔长寿的重要因素。劳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劳动也创造了人类自身。劳动能强筋骨、壮身体,劳动能抗衰老,延年益寿。体力劳动如此,脑力劳动也有抗衰老的神奇作用。南丁格尔始终充满了实干精神,充满了忘我的劳动精神。在她的后半生,因为积劳成疾,病残的身体影响了她的体力劳动,但是她的脑力劳动却一天也没有停止。她创办护士学校,孜孜不倦地读书、工作和写作。医学科研人员认为,人脑的衰老是所有衰老问题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一条规律,大脑也不例外。一些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或其他脑力劳动的人,到了晚年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很强。这与他们长期坚持脑力劳动密切相关。大脑的抗衰老又制约着整个机体的抗衰老活动。

第二,“大德必得其寿”在南丁格尔身上得到了有力的证明。我国古代的学者孔子在2000年以前就提出了“仁者寿”的理论。《中庸》一书中指出:“大德必得其寿”。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受到人们的敬重,就能永远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因而有益于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大凡过分追逐私欲的人寿命一般不长。巴西有一位医生明叫阿尼塞托,他进行了长达1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那些玩世不恭而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肌梗死、过敏症、脑溢血和其他心脏病。他对583名被控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和583名廉洁官员作了比较,不廉洁的官员中有60%的人生病和死亡。其中,116名死亡者中,癌症占60%,心脏病占23%,其他病占17%;得病的232人中,癌症占53%,心脏病占15%,其他病占32%。而廉洁官员中生病或死亡者仅占16%。玩世不恭者,他们心理状态不佳,有一颗不健康的“心”,他们做了亏心事,终日惶惶不安。他们精神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因而引起体内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失调,诱发各种疾病。相比之下,像南丁格尔这样一心一意做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大公无私;心地坦然,乐于奉献,情绪乐观,永思进取,受人尊重,永远可以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很自然地可以延年益寿。(张清华)

沈钧儒养生:收藏奇石,热爱锻炼,绝不抽烟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法学家,政治活动家,生于1875年,卒于1963年,享年88岁。

沈老的孙子沈宽回忆说:“我们家的人吃饭习惯细嚼慢咽。因为吃饭的时候,爷爷总让我们吃饭慢一点,这是家训一。家训二是不抽烟,他认为抽烟、打麻将是恶习,不文雅,所以我们家人都不抽烟。家训三是看报纸。我从小学到初中,每天放学都要先去他房间看报纸,然后再去做功课。看的都是大报。爷爷教育我们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到今天,我看报纸的习惯一直保持着。”

沈老很注重饮食。外面的应酬总是难免,回到家,他喜欢吃的菜都是家常菜,比如花生米、海蜇头以及南方的蔬菜。

沈老承袭家风,一生爱石藏石。他的奇石藏品品种丰富,既有天上的陨石,又有地下的化石,仅矿石标本就有两百多枚。他的藏石来自世界各地。一如郭沫若所说的那样:“凡游迹所至,必拾取一二小石归,以为纪念。”早在1900年,沈钧儒年轻时,曾到陕西汉水襄河拣过石头。此后,他在贵州的安顺、广西的百色、甘肃的玉门、辽宁的沈阳等处都拣过石头。新中国成立后到了北京,依然如此。沈老88岁时,在北戴河洗海水浴,还从鹰角石海滩拣回一块大石头。

沈老一直很注意锻炼身体。沈宽说:“除了散步,他经常带着我们一起打乒乓球,爷爷后来还创造了一套床上体操,临睡前或者起床后会做一做,效果很不错。”(王兵)

上一篇:突变量方向下一篇:境外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