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高中心理教案

2024-05-10

赞美高中心理教案(通用8篇)

篇1:赞美高中心理教案

《学会赞美》教学设计

合肥市临湖小学 鹿蕾蕾

一、活动理念

人际交往是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他们期待与同伴、老师和其他人进行交流,但是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交流,甚至会用一些看起来不太合理的方式进行交流,结果反而导致了交流中矛盾和问题的出现。所以本课从“学会赞美”开始去指导四年级学生开启交流的第一步。

二、活动目标

在本节课后,学生应该可以: 1.体验赞美别人的重要性,学习赞美的方法和原则,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2.学会合理运用赞美去开始人际交往。

3.在赞美的过程中,关注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体验赞美别人的重要性。活动难点:学习赞美的方法

四、活动形式

讲授、游戏活动、心理体验、讨论交流

五、活动对象 四年级学生。

六、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在熟知的情境中提炼方法; 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方法; 内化升华。2.学法指导

从赞美活动中去关注自己和别人的感受,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活动准备 多媒体演示课件。

八、活动程序 热身活动:互助拍拍背

师:(打招呼后),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怎么样?请大家起立,每一位伸出双手搭在前方同学的背上,当老师说“开始”时,所有人开始为前面的同学敲打背部,或者按摩肩部,尽可能地让其放松和舒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请大家尽可能地保持安静,尤其是前面的同学要放松自己的身体去享受这种舒服的感觉;等到老师说“停,向后转”,大家一齐向后转,双手搭在前方同学肩上,并用同样的方法为其按摩敲打。课前约定: 1.做到保密。我们要尊重在场的每一个人,课后不讨论不传播课堂上大家说到的事情;

2.积极参与。我们要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乐于分享。我们要彼此支持与鼓励,与同伴真诚地交流

一、初步感受赞美的力量,导入课题。

师:我看同学们今天的精神状态特别地好,眼睛炯炯有神,背都挺得直直的。(向某生)我觉得你坐得特别地端正,给你点个赞!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很开心。

师:我也能感觉到你的开心呢。大家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

师:哇,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啊!小小地采访一下,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啊? 生:很开心。

师:我也感觉到了,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进行了赞美。师:对,这种被赞美的感觉好吗? 生:很好。

师:今天我们分享的内容就是…… 生:《学会赞美》

师:大家的思维可真活跃,又忍不住要赞美一下大家了。(板书课题:学会赞美)

二、在熟知的情境中初步感受“赞美”的力量。1.讨论:(1)你赞美过别人吗?(2)你有被别人赞美过吗?

2.师:那种被赞美的感觉怎么样?对方开心了,那你自己高兴了吗?

3.师:赞美的感觉真的很好,那加入是这样的赞美,你们喜欢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呈现两个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二、在熟知的情境中提炼赞美的原则。

1.师:对了,大家刚才讨论的结果就是:赞美一定要真诚,要发自内心才能让人喜欢。(板书:真诚)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辨别对方是否真诚的方法,大家知道吗?(师看着某生眼睛和不看着某生眼睛说:“我觉得你很能干。”然后问大家的想法)

2.师:看着对方,言辞很真诚是夸赞对方的第一步。那接下来要怎么样才能夸赞得更好呢?下面我要挑两个会演戏的同学来当一当小演员。(准备好两个小纸条,分别交给2个学生,让他们照着纸条对对方说话。

(纸条一:我觉得你特别地牛!牛!

纸条二:我觉得你的英语说得很好,语文作文写得也很棒,数学计算更是又快又好,正确率特高!)3.师:大家更喜欢谁的赞美啊?为什么呢?

4.师:是的,赞美并不是简单的“你很厉害,你真棒!”就可以了,那样的赞美太笼统了,体现出来的真诚和真实性都不够。所以有效的赞美一定要有“具体的内容”,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情哪一点让你欣赏。

5.师:听,好像有猫叫,大家看看是谁来了啊?原来是加菲和欧迪,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大家说说欧迪的赞美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是的,太夸张的赞美总让人觉得不真实,很有可能是别有用心的,对吗? 所以啊,当我 们赞美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不能太夸张哦!6.师:你说得可真对,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吧!(鼓掌),哎呀,(晃动双手)突然发现,这也是一种赞美的方式,除了鼓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赞美别人呢?是的,还有微笑、竖大拇指等……现在我就忍不住要竖大拇指夸你了哦!

三、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方法

1.师:下面博士先生送了一个“学会赞美”的小贴士给大家,那就是“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发现美”。换句话说,就是“世界上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大家懂得发现美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些“美”吧。

说明:学生可从4幅图中选出1副图,来赞一赞图中的人。

2.师:大家说得可真好,现在让我们把眼睛从黑板移到你自己的身边,有没有一种想要赞一赞其他同学的冲动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最亲密的同桌开始,一起赞一赞他吧。

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彼此赞美吧!

四、小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了“学会赞美”的内容,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每天都能够感受到赞美带来的快乐,也能够把赞美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我想赞美一下大家,你们的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也一直在积极地思考。我还想赞美一下现场的老师们,起个大早来听课,真不容易。最后,我想赞美一下我自己,因为台上一节课,台下可是要费不少功夫啊。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很高兴认识大家。下课!

篇2:赞美高中心理教案

一、选题背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学生与周围的同学合作或相处得不成功,主要的原因是忽略了对别人的赞美,不会在适当的时候赞美别人,而做一个快乐人的前提是真诚地赞美别人,以至于赞美生命中的一切。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赞美的重要性,学习赞美。

2、能力目标: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用具体恰当的语言真诚地赞美别人。

3、情感目标:体会到赞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并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赞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赞扬,赞美时做到:语言恰当、内容具体、态度真诚。活动准备:

1、排练小品。

2、为每个学生准备20个彩色纸剪成的苹果(其中10个苹果上写有赞美优点的词语,10个苹果上没写),半数学生座位上有一个信封,里面写着一位同学的名字。

3、本次活动应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受到赞扬所带来的自信愉悦。因此,课前应嘱咐每个小干部找后进生的优点,避免因有人得不到赞扬而失去自信。

4、制作课件。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赞美: 小品表演

1、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每一年给妈妈过的节日是什么节?大家真聪明。母亲节这天大家都会为妈妈做什么事呢?(生交流)大家做的真好。母亲节这天,冬冬也想给妈妈一个惊喜,他都做什么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一起来看一段小品

2、学生小品表演。冬冬: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什么惊喜呢?有了!我先扫扫地吧。(一边扫地,一边哼着歌)呀,真干净呀,妈妈看了准会夸我的。

我再做一顿早饭给妈妈吃。(做早饭)啊,真香啊,妈妈看了准会喜欢。

我再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呀,妈妈来了!

妈妈(一边匆匆拎包,一边快速朝外面走):宝宝,妈妈今天上班快迟到了,早饭来不及做,你自己买点吃的吧!

冬冬(焦急地):妈妈,妈妈!妈妈:我得走了,再见!

冬冬(看着妈妈的背影,非常失望):哎!

师:又过了几天,冬冬他们小组背古诗比赛得了第一名,冬冬可高兴了,可是——

冬冬:今天我们小组被古诗比赛得了第一名,回去爸爸肯定会表扬我的!

回到家,敲门。冬冬:爸爸,爸爸,我回来了!,爸爸:是冬冬回来了,今天学习怎么样?

冬冬(非常兴奋地):爸爸,今天我们小组背古诗比赛得了第一名呢!

爸爸(推了推眼镜,从报纸上抬起头):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想当年爸爸我何止拿过全班第一,还拿过全年级第一呢!

冬冬(低着头,轻轻地):哼。

3、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小品你看明白了吗?为什么冬冬一开始都是很高兴的,后来却不高兴了呀?先跟组里的同学说说。爸爸妈妈怎样做冬冬才会很高兴呢?你能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说几句让冬冬开心的话吗?

4、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就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赞美能让人心情愉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

5、(出示)赞美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

师述:赞美能给人信心和力量,如果说,有时一句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你相信吗?我这里就有个真实的故事,想听吗?(出示:改变一生的赞美)教师讲述故事。

[补充卡耐基的故事,真实感人,有力地说明了赞美的巨大作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还是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富有的家庭。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接着她回来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自己的热忱,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家庭。所以,他不愿意辜负她。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大家看,赞美的作用多么大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怎样赞美别人。

二、感悟方法,学习赞美:

(一)活动:谁说得更好

现在我们来看看,假如你碰到了这样的事情,你最喜欢听谁的话。课件播放文文在拍皮球比赛中得了第5名。有的同学对他说:“上次得了第六名,这次已经有进步了,别灰心!”“才得了第5名,真丢人!”“你已经尽力了!”“好好努力,你一定会赢的!”

师:这四个小朋友对小华说的话都不一样,请你想一想,你最爱听谁的话。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师:从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我们夸一个同学,赞扬一个同学呀,如果你能发现他一次比一次好的地方,指出他进步的地方,赞扬他。别人呀肯定更加高兴。

(二)优点轰炸

1、教师过渡语: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同学,你也一定会发现身边的同学有很多优点和长处。

2、同桌互相赞美

3、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反馈:同学们赞扬你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赞美同桌时他有什么反应?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赞美别人后,别人根本没有反映。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老师请你们听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小猴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三)活动:神奇的苹果

1、播放课件:

森林里有一棵苹果树,上面结了好多大苹果。有一天,小猴和小鹿来到苹果树下,忽然,苹果树说起话来了:“小猴,小鹿,你们好,我是神奇的苹果树。你们想拥有很多好朋友吗?那就把我的苹果拿去送给别人,小动物们都会做你们的好朋友的。”小猴和小鹿一听,可高兴了。他们拿着苹果高高兴兴回家了。第二天,小猴来到了苹果树下。他生气地说:“苹果树,你骗人,我把苹果送给别人,没有人和我做朋友。”过了一会儿,小鹿也来了。在他的身后,还有小兔、小羊、小狗……他们一个个都非常高兴。小鹿说:“谢谢你苹果树,你使我找到了很多朋友!”

师:同学们,为什么同样的苹果,小猴找不到朋友,小鹿却找到了那么多朋友呢?老师去问了森林里的小动物这才明白过来。小猴是怎么送苹果的呢?老师来学学。他拿着苹果说,小羊,你咩咩叫的声音真好听,中午吵得我没法睡觉,给你一个红苹果!小羊说我不要你的苹果!小猴说,小兔你的尾巴好长哟,黄苹果归你了!小兔说,我不喜欢你的苹果,我不要!小动物们都不喜欢小猴的苹果。小鹿就不一样了。他又是怎么送的呢?我们来看看。

一女生扮演小鹿,蹦蹦跳跳送苹果。

“小明,你每天早晨来都把教室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要是我能和你一样就好了。这个苹果送给你!” “谢谢你,小鹿!”

“小芳,每次上课铃一响,你就端端正正做好,认真等着老师来上课。你真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同学,这个苹果送给你!”

“谢谢你,小鹿。” “再见!”

师:现在你知不知道小白兔为什么有那么多朋友啊?(生交流)师总结:其实赞美别人,要发自内心,显得真诚,语言要恰如其分。

三、拓展延伸,运用赞美 活动一:

:师:大家想不想和小鹿一样交到很多好朋友啊? 生:想!

师:下面我们也送苹果交朋友,在送苹果之前,我们把秘密打开!生:打开信封,信封里有一个人的名字。他呀,非常非常想做你的好朋友。呆会儿我们把自己的苹果送给他,看看他有什么优点,就送他什么苹果,别忘了还要对他说一句夸奖的话,收到苹果的同学也要回赠给这位同学一个苹果,同样要说一句赞美他的话。(苹果上写着不同的内容:礼貌待人、积极锻炼、书写工整、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绿化、助人为乐……)如果你说的同学优点苹果上没有,可以自己写。《七色光》的音乐响起,学生开始送苹果。

活动二:学生报数,分成两组,围成内外两个圈,两个同学对面互赠苹果,互相赞美。然后里圈学生顺时针转动,对着同学再互赠苹果,互相赞美。

四、总结全课,升华赞美

师:刚才我们把苹果送给了别人,看到他们那么高兴,你心里高不高兴?

生(齐声响亮地):高兴!

师:我看到大家脸上都是笑眯眯的,收到了苹果的确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那今天呢,同学们把苹果拿回家去,给爸爸妈妈看看,给你的朋友们看看你收到了多少个苹果。师: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吗? 同学们,好话一句三冬暖,一句诚恳的赞美,能使别人如沐春风。怪不得有人把它比做亲情友情的强化剂呢。放学后,大家用今天学习的赞美的方法去赞美你的爸爸、妈妈、爷爷……..赞美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下堂课交流。

篇3:高中寄宿新生心理探析

1. 要回家的小文

新生入学, 开始了正常的寄宿学习生活。没过几天, 女生小文就跑来向我哭诉, 她要回家, 因为同学们都不喜欢她, 埋怨她总是给寝室扣分, 经常影响整个集体的荣誉, 她在学校生活得很不开心。

2. 常走神的小丽

小丽是个安静的女生, 可是每个科任老师都说她上课注意力从来没有集中过10分钟以上。虽然安静地坐在那里, 但有时整节课都在走神。

3. 爱出风头的小祥

高一学生年龄大都在15—16岁, 此年龄段的学生爱表现自己, 但往往方法用得不对。老师专心讲课时, 小祥突然说:“老师, 他打我”“老师, 我要上厕所”, 惹得同学们哄笑连连, 正常的课堂秩序无法维持。

4. 自暴自弃的小伟

每天的学习生活中, 小伟对什么都不关心, 只知道玩手机游戏、手机网上QQ。和他交谈, 发现他对生活毫无目标, 只是在家长威逼下来学校混日子。

二、高一寄宿新生心理障碍分析

我们倡导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 真正做到为一切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而努力。但长期以来, 我们却常常把表现不好的学生武断地归类为品德不好, 而很少从表现的表象中探究其内在的心理本质, 结果造成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他们的心理障碍分析如下:

1. 自卑脆弱型

有的学生在家中受到了过多的娇宠,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在心理上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感, 根本没法学会, 也不想学会独立、自理, 来到陌生的环境, 尤其是寄宿生活后, 就容易觉得低人一等, 以至于在为人处事和适应新环境等方面对自己失掉信心和勇气, 整天忧心忡忡, 情绪不稳定。

2. 自我封闭型

形成自我封闭心理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自卑而采取自我保护态度;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渴望独立的一种过激认知和行为。如“我自己行, 不要你们管。”这种心理的学生遇事很少相信别人, 总怕他人对自己不利, 喜欢独处, 爱幻想, 常异想天开。因而他们只有不断寻求新的刺激, 才能获得满足。

3. 心理逆反型

这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为所欲为, 无论在什么场合, 从不考虑他人的存在, 没有约束自己、遵守纪律的观念和好的习惯, 从而经常在课堂上做出一些使人手足无措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很少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表现欲难以得到满足。补偿效应的作用使他们不断试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实现自己的价值观。

4. 精神空虚型

这部分学生或因为自卑, 或因为父母离异, 对人多疑恐惧, 缺少追求, 缺少对未来生活的热切向往, 进而以一种消极倦怠的态度在应付日常学习生活。

三、矫治高一寄宿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与初中相比, 高中生活有很大不同。在学习方面, 知识密度大、难度加深, 课程进度快;在生活方面, 离开了温暖的家庭堡垒, 需要学会适应、独立。高一新生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尤其是寄宿生活, 就要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适应能力。

1. 适应环境, 和谐相处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良好的育人环境, 对学生的教育犹如春雨润物。在家庭生活中, 父母、长辈都是以孩子为中心。而在宿舍里, 每个人的性格脾气、作息习惯都不一样, 没人会顺从你, 如果仍然以自我为中心, 不顾及集体, 矛盾就很容易产生。关灯、讲话、打扫等一些小事都会成为矛盾的导火线。因此, 凡事能以集体为中心, 待人处事宽容点,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校园, 学校和班主任应当及时组织新生熟悉校园环境, 了解学校历史和荣誉, 使其在情感上将自己和学校紧密相融, 尽快消除新生对学校环境的陌生感。此外, 我们还可通过组织寝室“室友会”或寝室之间的联谊活动, 加强生活指导, 让寄宿生们学会自己独立生活, 学会与室友和睦相处, 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友谊, 进而使其缩短对家庭、父母依恋的“断乳期”。

2. 教师赏识, 树立榜样

不良行为的减少与良好行为的增加是相对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好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抓住其表现良好的一面, 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鼓励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 还可以创造和谐愉悦的气氛, 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一个班级内, 优秀学生闪光点很多, 常能得到教师的青睐;而少数问题学生总是“情况”不断, 常常只有挨批的份。批得多了, 自信心没了, 破罐子破摔, 问题便会越积越多。对此, 我们教师要改变错误的重优秀生轻学困生的教育理念, 把关爱的目光更多地投向问题学生, 多给予他们表扬, 这样他们在教师的关爱、鼓励中就能逐渐树立自信, 不断完善自我。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是促使学生上进的一种“催化剂”, 能使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寄宿学习生活。

3. 家校联系, 形成合力

我们要重视家校联合, 教师只有通过深入家访才能了解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和方法以及对他们的期望值, 才能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哪些是对孩子产生积极作用的家庭因素, 哪些是产生消极作用的家庭因素, 从而具体指导和帮助家长, 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让家长变“任意娇惯”为“科学引导”, 变“责骂严管”为“尊重疏导”, 变“包办代替”为“自立自强”, 变“望子成龙”的“天才教育”为“学会做人”的“人才教育”。

总之, 关注高一寄宿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应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班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 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摘要:高一寄宿新生刚刚迈进高中大门, 离开了父母的精心呵护, 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他们会茫然、不知所措, 产生孤独与焦虑感, 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出现许多“不和谐音”。长期与这些“少小离家”, 长时间脱离父母怀抱、家庭爱巢的寄宿生们“亲密接触”,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不断触发我们去自觉思考。

关键词:心理探析,寄宿生,高一

参考文献

[1] .杨国林.寄宿生心理现状及成因探析[J].考试周刊, 2012 (24) .

[2] .汪明, 卢玲利.农村留守寄宿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

篇4:赞美——心理上的强心剂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对人们良好心理状态的描写。然而生活中不尽是这样,假如你每天面对唠叨不止的爱人、孩子或你的同事,一定会感到很厌烦,甚至情绪沮丧!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索然无味,那么,你不妨试用一下赞美吧!赞美别人往往会激发听者的自豪和骄傲。

一句话可以把你送入坟墓,也可以使你起死回生。一句话救人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一位享有声誉的老师曾经总是用训斥来督促那些未能完成作业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听腻了他的责骂,这样督促毫无结果。后来有个学生建议他的老师最好去表扬那些完成了作业的学生,这位老师欣然采纳他的建议,不到三个星期,不仅完成作业的人数大大增加,而且上起课来,师生双方都很轻松愉快。

当然,强化不能滥用,赞美也需要艺术,那种模糊笼统,甚至信口而来的赞美往往适得其反。如对一个初学骑自行车的人喊“好极了!就这样骑!”这是恰如其分,若对一个早会骑车的人再这样说,就不恰当了。诚然,当需要提醒和指出对方必须改正的缺点时,不能没有真挚的批评,但批评后,对方认识或者改正了,这时就需要赞美的阳光了。

正如前人所说,人是渴望赞美的动物。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满足他人的这种渴望,多赞美别人。如果说,批评与鼓励都是催人上进、激人发奋的手段的话,在许多情况下,适当的奖励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或真挚热情,或含蓄委婉,或自然流露,或发自肺腑,或具体确切,或顺应语势……应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年龄和层次,运用不同的赞美方法。当掌握了赞美的技巧,你就会感到生活竟是那么充实,那么可爱!

篇5:赞美高中心理教案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别人的赞美;每个人也都赞美过别人。赞美就像润滑剂,可以调节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赞美又像协奏曲,和谐悦耳的声音让人神往;赞美犹如和煦的阳光,让每一个人享受到人世间的温情;赞美像催春的战鼓,时时给人以鼓舞和激励。因此,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每一个人必须学会赞美。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喜欢别人赞美,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享受,尊重和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但并非人人都善于赞美,因为赞美毕竟是一门语言艺术。

一个经常赞扬子女的母亲可以创造出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而且可以培养出聪明懂事的孩子。一个经常赞扬学生的老师,不仅让学生生活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还可以带出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一个经常赞扬朋友的人,不仅得到更多的朋友,而且能使自己身心愉悦。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同时也能升华自己。对于自我中心化严重的这一代学生,懂得欣赏与赞美别人的重要性,能够养成善于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习惯,掌握欣赏与赞美的技巧,并且能够恰当的运用,对于他们健康愉快的成长,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赞美的重要性,学习赞美。

2、能力目标:学会用具体恰当的语言真诚地赞美别人。

3、情感目标:体会到赞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并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赞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课的类型与课时安排:心理健康课/1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游戏、讨论、分享

直观教具:多媒体与黑板

教学重点、难点:赞美时做到:语言恰当、内容具体、态度真诚。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今天先来做个游戏,请全体同学起立,同桌之间面对面的站好,相互之间保持一臂的距离,闭上眼睛,伸出你的右手,并且握拳,竖起你的大拇指,睁开眼睛,微笑的看着对方。再闭上眼睛,伸出你的右手,并且握拳,伸出你的食指,睁开眼睛,看着对方。

从同学们的表情我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姿势,在你们心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起来谈谈你们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发言,做简单总结,并且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教学揭示、强化、延伸

(一)赞扬的力量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说:“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赞美对影响他人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欣赏与赞美的力量,请同学们阅读老师给的材料,并且思考每段材料后的问题,将答案写在笔记本上,时间3分钟,阅读完之后,我会请一些同学请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感悟。学生发言,之后出示幻灯片,揭示欣赏与赞扬的力量,包括以下内容: •使人心情愉快,提高办事效率 •给人信心

•给人积极的力量,走向成功 •使人有更多的朋友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身心健康

(二)游戏:戴高帽 刚才我们了解到,欣赏和赞扬具有如此多积极的力量,同学们是否经常听到老师或别人的赞美?那你们是不是常常赞美别人呢?不管是还是不是,我们今天让每个人都体验一下被人欣赏和赞美。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戴高帽”的游戏,时间3分钟。(出示幻灯片)•分组: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

•游戏内容:请同学们来找一找小组成员的优点 •游戏原则:真诚、善意

•游戏规则:请每个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记录大家找到的小组成员的优点

(活动结束后,请一些同学请来分享他赞美别人合被别人赞美的内容以及当时的心情)

(三)欣赏和赞美的技巧 为什么同样是赞美,有些人的赞美使人觉得愉快,有些人的赞美使人觉得不自在呢?他们缺少什么?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先看看这两个案例(出示幻灯片)边看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发言)刚才同学们分析的这些情况,总结起来,是不是说欣赏和赞美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呢?那同学们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多的想出赞美需要注意的地方,组长负责简单的纪录,等一下请大家起来分享你们小组的智慧结晶)

(四)常用的赞美语言 同学们谈得不错,再请大家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赞美别人的方式有哪些?(表情、肢体语言、口头表达、书面形)今天我们重点来聊一聊口头表达的形式,运用集体的智慧,头脑风暴:常用的赞美语言有哪些?

三、教学回归、检测 今天学了这么多,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接下来做个简单的测验,请每位同学准备一张小纸条,对班上的任意一位同学,写一句你的欣赏和赞美,然后交给他。

篇6:高中心理课教案——宽恕

——宽恕与人际关系

[课堂目标] 1.了解宽恕的影响因素;

2.体会宽恕的道德功能,即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让学生了解宽恕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在活动中体会宽恕的积极情感,并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学重点]

1.树立对宽恕的认识,并在道德情景中,巩固和增强宽恕意识; 2.让学生在活动中对宽恕有更好的认识,通过体会、思索得到一定成长。[教学难点]

1.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要学生体会到宽恕对人际关系的作用; 2.对宽恕的应用。[活动形式]

情境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教具] 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一张PPT:碰碰车。“大家看这是什么,玩过吗?我们生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就像这一辆辆碰碰车。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板书:人生碰碰车。“在正式进入这个主题之前,请你花几分钟回忆一个人,这个人在过去伤害过你、或者你在过去伤害过他/她。回想这个人、这件事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方面,尽可能仔细一点。”

二、主体:情境讨论

1、故事一:如果你被同学踢伤,你会原谅他吗?(宽恕的影响因素、同伴关系、宽恕的功能)

如此宽泛的情境,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出来,引导及归纳出影响宽恕的因素:被伤害程度、对方是否故意、对方是否诚意道歉,与对方亲密程度、甚至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对方性别、受伤者性别等等。一一用关键词列出。

延伸:如果不是被踢伤,而是被同学诬陷或者挑拨呢?你会选择怎么做?报复?绝交?让它过去?让学生意识到情感伤害比身体伤害对人际关系的伤害更大。请同学演一演不同的处理方法,发现不同的应对带来的不同结果。同时也注意伤害者的扮演,略微提点如何做能更好地得到宽恕、修补人际关系。

2、故事二:有个女孩在幼年时因父亲去世, 母亲再嫁, 又因为继父不喜欢孩子,母亲便抛弃了她,将她丢给年迈的奶奶抚养。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 她从小就生活在孤独中, 伙伴们都笑话她、怜悯她。(亲子关系、不同性别的人对此的不同想法)

如果你是这个女孩,你会不会恨你的母亲?这种恨会带来什么?你能不能不恨她?如果能,你是怎样想才让自己不恨她的?原谅母亲对自己的抛弃,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生活对这个女孩是不公平的,但当不公平确实存在时,我们还可以去做什么?)

想想那位母亲,她对自己抛弃的女儿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她会不会内疚,不能原谅自己?

如果你是这位女孩的同学呢?如果你有机会同她交谈,你会对她说什么?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就像是开碰碰车,总会有人有意或无意地碰到我们,我们也会有意或无意地碰到别人。有时只是小摩擦,有时则会是很大的伤害,那今天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讨论与扮演,我们可以想想看,在面对这些碰撞时,自己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能够让碰撞造成的不好的影响变得最小。

还记得这节课开始时你们回忆的那个人吗?试试看,现在你有没有另一种方式来待他/她给你造成的伤害?在自己的想象中练习一下,你会怎样做?(2分

钟)

四、推荐影片

篇7: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活动目的:通过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最终悦纳自己。

二、活动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三、活动准备

1.A4彩纸、彩笔

2.将学生8人分成一个小组(相同颜色纸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四、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金龙拍拍操

活动一:我是谁?

(一)画一画

指导语1:同学们人最熟悉的是自己,可是了解自己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今天了解自己就先从给自己画个“像”开始,先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你的形象,然后开始动笔把自己画下来吧!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在彩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自画像”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可以是一色笔画成,也可以是多色笔画成。

提示:老师在寻找典型案例时,可以关注“自画像”的大小、位置、色彩、内容等,还可以关注在画“自画像”和交流时的神情。

指导语2:同学们不论你的绘画技能是好还是坏,都不要感到为难,这个游戏不是绘画比赛,只要求大家画的内容、形式等形象地反映对自我的认识。

(二)写一写

指导语1:同学们,我们刚才画了“自画像”,也是对自己粗略的了解,下面,老师提问几个问题,帮助你继续寻找内心真正的“自我”,让你所认知的“我”更加深入。

活动内容:教师提问几个问题,学生把答案写到彩纸上,深入了解自己,对自己评价。

指导语2:现在大家对自己有了评价,那我们在别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也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一下别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

活动内容:小组内交流,分享“画作”,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典型案例全班分享。

指导语:这一次活动,使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对自己了解得愈全面,愈接近实际,也表明自己愈成熟。同时,自己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认识,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怀着悦纳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人。?

活动二:悦纳自我

(一)说一说

指导语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然,现在的这个“我”不是很完美,但这就是我的现状,我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自己。我就是我。当然,我有些地方要是变得完善,我就更加的完美了!

活动内容:让学生用“我____,但我____。”的句式填空接龙。把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比赛看哪个组用时短且表达准确。全班参与、分享。

活动要求:前者说的是缺点 后者说的是优点。

提示:全班分享时老师关注学生心理感受,因为在大庭广众下能够说出自己的缺点是需要的。另外,教师要判断学生表述是否准确,对于能改变的是否采取逃避的消极态度。

指导语2:同学们,我们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如此,你学会的不仅仅是悦纳自己,热爱自己,也是在找寻内心的一种平衡。

(二)论一论

指导语1:同学们,请设身处地的考虑,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你,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活动内容:根据情景再现的内容,同学们表演,小组讨论,全班分享。

提示: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环境要温馨和严肃,避免轻率和浮躁。

指导语2:同学们,生活里充满了酸甜苦辣咸,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出身、父母、家庭和生活环境。但我们可以去选择生活的方向,去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样你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终有一日会成为你所希望你,理想中的你的。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

活动三:心理作业(做一做)

1.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做到认识自我。

2.用“我____,但我____。”学会接纳自我。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相信》。我相信在坐的同学们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奋斗肯定会给自己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五、活动素材库

1.本课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认识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

本课几个游戏中,“画自画像”展示了一个“内心的我”,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留舍最爱”,则让学生进一步澄清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选择、面对诱惑、面对困难的时候,明确目标、做出决策,然后采取行动,执着地追求目标,将目标与行动联系在一起,努力达成目标。

2.相关心理学知识:

(1)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并且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2)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着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a、第二个飞跃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向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b、发展的特点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3.可替代活动:

(1)活动:音乐与意象

目的:让学生聆听音乐令情绪平静、身体放松。随着音乐声眼前呈现出画面,通过对画面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思考和感悟自己的心态。

活动过程:

1.每个人找一个舒适的座位,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头部、双肩、四肢逐渐放松。

2.室内保持安静,关灯,拉上窗帘,播放音乐。

3.随着音乐声每个人进入一种状态,眼前出现一幅画面……

4.音乐声结束,大家慢慢睁开眼睛,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示:

1.音乐的选择是关键,要选择一些具有空灵感,旋律跌宕起伏,无明显主题的弦乐曲为宜。

2.环境也很重要,周边没有干扰,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灯光暗淡、座位舒适。

3.指导语不可忽视,让学生在指导语的引导下,平静地进入状态。

4.主持人要认真聆听学生对“画面”的描述,注意捕捉“画面”中的细节要素。

(2)活动:“我要”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否有把握机会的意识和表达的愿望。理解“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使学生学会把握机遇,不留遗憾。

活动过程:

1.全班同学围坐一大圈,主持人出示精美礼物,适度的描述与诱导。提问:谁想得到这份礼物?

2.想得到礼物的人举手,主持人从举手的人中,产生6位入围者。

3.6位入围者走到圈中央,面对主持人一排坐好,在6位入围者中自愿产生1名裁判。

4.裁判产生后,主持人把权利交给他,5位入围者分别向裁判陈述自己希望获得礼物的理由,最后由裁判决定礼物归谁所有。

5.礼物送出后,主持人请裁判、礼物获得者和4位入围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篇8:高中心理健康教案 njy

合理归因

活动分析:

一个人把他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人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原因来源,即当事人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及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基于个人条件(内控的),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的);

2.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

3.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活动准备:相关资料,小品表演

活动年级:高三

活动过程:

导语:期中考试刚过,不知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现在我请几位同学们将自己在考完后最突出的感受通过在黑板上画表情图表达出来我了解到了大家考试后的心情,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既然考的不理想我们就要找找原因,那么究竟同学们对考试结果所做的原因分析是否合理呢 怎样的归因方法才能促进我们的发展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合理地归因.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因杀人进了监狱,这个人有两个儿子,若干年以后一个儿子也因杀人进了监狱,另一个儿子却成了家,事业有成,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有人分别问他们,不料他们说了一句同样的话.请同学猜猜看,他们说了一句怎样的话呢

(答案:谁让我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呢 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两个儿子对自己不同的生活走向所做出的归因看似相同,但在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受了杀人犯父亲的遗传,不可能会有好的作为;而另一个把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外界环境的先天不足.教师总结:引出主题合理归因

这个故事说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出归因,但是不合理的归因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归因.各抒己见

呈现两个情境,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 情境一:

小雷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好,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他还是按照以前的学习方法,看书,做作业,作业做完就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一件也没少,他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使他文武双全.但是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绩只处在中等水平,小雷觉得成绩不好的原因完全是高中老师没有初中老师教得好,班上也没有学习气氛,自己太倒霉被分到了这个班,影响了学习成绩.思考:小雷是如何归因的 你如何看待小雷的归因

情境演绎:(请两位同学扮演)

考试后,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闲聊起来.甲:唉!这书真读得苦啊!乙: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甲: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甲:是啊初中是“希望之星”,高一就成了“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你呢

乙:我 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希望之星”, 现在就成了“扫帚星”!但是我认为自己不笨,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讨论:他们是如何归因的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归因

归因理论说明

过度: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6 种类型

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①教师说明:心理学家韦纳总结了以下,认为我们一般把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他把这些进行了分类:来自于内部的称之为内因,来自外部的则为外因,另外,根据能否被我们控制的原则,将这些可能的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②师生共同完成原因的分类.归因类别 成败归因维度

因素来源 可控性

内 外 可控 不可控

能力 √ √ 努力 √ √ 任务难度 √ √ 运气 √ √ 其他

③提醒学生注意“努力”是唯一一个可控的因素.归因时应注意什么

④案例讨论,加深理解.正确的归因是过去的事情的完美结局,更是下一次成功的良好开端.小张是一名高一学生,初中时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特别令他不解的是,常常看到一些同学玩的很开心,成绩却比他好的多.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受了几次打击之后,他认为成绩不好的原因完全是自己变笨了,自己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是没用的.设想小张以后的行为会怎么样

妄自菲薄,情绪消极,自暴自弃,厌学,学坏等

a)不合理归因:自卑,片面分析自我,没有客观分析内外因素.b)帮助小张分析一下他存在的问题: 小张成绩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1.竞争加剧,各路“高手”云集一处;2.虽然用功,但方法可能不当;

3.因文体活动很少参加而导致体质下降,精力不足;

4.由于初中时成绩一直优秀,上了高中以后可能期望过高,自我要求太严;以后他可以这样调整对策:

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继续以初中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学毕竟都是初中的精英,聚到一起来,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2.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初中的一套.高中不但课程多,难度也加大了,初中的学习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3.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4.面对现实,大丈夫能屈能伸,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小溪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在初中还担任班长,同学们对她也是“前呼后拥”的样子.可惜好景不长,到了高中,小溪再也找不到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都不干,不喜欢她,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不爱搭理她.小溪孤单极了:我还是以前的我呀!为什么她们都不理我呢肯定是她们针对我,排挤我,还联合起来欺负我!归因存在的问题:片面,只看外因不看内因,情绪化.设想该学生以后的行为和后果: 继续我行我束,没有朋友,孤单一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碍于面子,没办法好好改正,周围同学依然不喜欢她.认识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在自己身上,开始认真改正,虚心向周围同学学习,迎得周围人的表扬,同学们也愿意与她一起玩了,她又变得快乐了.b)大家来告诉小溪具体应该怎么改呢

1)在寝室虚心向同学请教,学习如何适应集体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2)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3)在班上表现谦虚,收起以前的孤傲,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4)理解友谊是靠双方一起建立的,没有单方面的,如果你对他人表现出友好,自然回得到回报,但反之,表现出冷漠的话,朋友也没有理由一定要接受你.在讨论了以上例子之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同学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类型:

自知之明型.表现为:

①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要求自我,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目标,每次努力都会获得成就感的满足.②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知道自己优点,也知道自己不足,所以成功时不会沾沾自喜,知道自己还有不足;失败时也不气馁,不拉客观,能冷静地分析原因.③能和谐地与人相处,不会老是想着与人家比高低,比名次.不骄傲,也不自卑,以平常心与人相处.⒉自我贬低型.表现为:

①拼命地与他人比较,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越比越感到自惭,羞愧.②对失败或生理上的不足(比如长得不高或不美等等)感到自责.③失败归因错误.总归因为自己脑子不灵,智商不高,觉得努力也没用,丧失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④有时为超越他人而强迫自己做乏味的事,结果学习效果很差,并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3.自我夸张型.表现为:

①好夸张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好炫耀自己,表现自己.②好他人表扬,赞许,听不得别人的批评.③好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常常伤害别人.自我分析,看看自己平时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小组讨论

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过去你是如何归因的,应该如何改进.学生可能的回答:

1,考得不好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好,主要是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一旦自习课没老师在我就不知该干些什么,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2,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是,平时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太任性造成的.3,考试考得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好,上课不善于摘记难点疑点,课后也没有及时复习和整理.4,考得不好,主要是因为自我期望过高,总想和初中一样领先,思想包袱太大,结果偏偏就考不好.5,我的思想包袱主要来自家庭.爸爸对我还好,妈妈却一定要我考年级前10名,结果我连班级前15名都没能考到.6,我在初中时成绩很好,因为我非常用功.上了高中以后,总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先玩玩再说,结果成绩也被松下来了.7,我的兴趣爱好太广泛了,又想踢足球,又想玩电脑,又想当表演家,结果一样都没搞好,成绩也跟着往下掉.8,相比较而言,我考得比较好.一是我及时改变了学习方法,适应了高中的学习;二是我的心理压力不大,考得比较轻松.9,进入高中以后,面对高手如林的同学,我有种“鸡立鹤群”的自卑感.经过老师的心理辅导和自己的主动调节,现在已逐渐摆脱了自卑,所以这次我虽然考得不好,但比以前进步多了.总结:如何正确归因

A.要客观分析影响你成败的原因,不要主观臆断.B.一般情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但也不要一味自责,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C.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面对挫折

怎样面对挫折

活动分析:

当前青少年的耐挫力心理很弱,普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加强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是当前的首要问题,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平常心来对接受和对待挫折,不是任何人或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让学生深刻体悟到“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直面挫折”,进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活动目标:

1,认识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具有两面性

2,树立积极的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3,掌握战胜挫折的技巧和方法

活动准备:多媒体

活动年级:高三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利用多媒体展示“邓小平,林肯,洪战辉”两位伟人和一位普通老百姓的挫折经历.引导学生分析: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面临重重困难,经历无数挫折,俗话说“没有不凋谢的花朵,没有无曲折的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挫折在我们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活动二:通过角色扮演展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典型挫折事件(交往挫折,学习挫折,自尊心受挫),引导学生分析当事人被挫折打败的原因,其中一件事是上学期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一件真实的事件,当时这件事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通过对这样一件真实事件的深入分析,对学生的触动更大,同学们的感触会更深,教学效果会更好.让同学们从这三位同学被挫折打败后,出现的心情郁闷,学习退步,辍学,甚至自杀结束生命的可怕后果中得到深刻的其启示:只有战胜挫折才能避免可怕后果的产生.从而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同时让同学们认识到不能战胜挫折的两个原因:一是对挫折的消极态度,二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从反面向学生指明战胜挫折的两条途径:一是积极面对挫折,二是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三种典型挫折事例: 1,交往挫折

王玲和李雨是好朋友,两个人形影不离.可是有一天,王玲听到李雨在和另一个同学说自己的坏话,很生气,两个人分手了.王玲不再象以前前爱说爱笑,她不再交新朋友,她认为连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都在背后说自己,其他同学更不值得信任.没有了朋友,王玲心情很郁闷,对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学习成绩退步了,这使她很焦虑.问题设计:

(1)王玲同学遇到的是什么挫折

(2)她被挫折打败的原因是什么

(3)王玲如果怎样做就能够改变这样的状况

一件事对你来说能否算是挫折,你又能否战胜挫折,有时取决于你对这件事情的态度,积极的态度会产生好的结果,消极的态度则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法国的大文毫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一个万丈深渊.普希金也说过: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结论:我们战胜挫折的原因之一:对挫折的态度

2,学习挫折

张宁同学在初中时是班长,学习成绩全班第一,老师喜爱他,同学们羡慕他,他每天在快乐和骄傲中度过了初中的三年时光,今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章丘中学.但是进入新的班级后,他不再是班长,现在的班长是一个入学分数比她高几十分的新同学张超,张宁心里不服气,但心里想期中考试看成绩吧.结果,期中考试张宁的成绩还是比张超同学的成绩低了几十分,从此,张宁同学一蹶不振,他不再努力学习,因为他认为努力也没有用,他上课无精打采,后来经常无故旷课,期末考试考了倒数第三名.第二学期,张宁没来上学,他辍学了.问题设计:

(1)张宁同学遇到了什么挫折

(2)他被挫折打败的原因是什么

(3)他如果怎样做,结果会与此完全不同呢

3,自尊心受挫(发生在我校的真实事件)

高三男生于良,因为违反了学校纪律,被老师批评,并被叫家长领回家反省,父亲当老师的面打骂了他,回家后,于量服毒自杀.问题设计:

(1)于良在挫折面前选择放弃了生命,从他自身来分析,原因是什么

(2)他如果怎么做,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上面两位同学的行为是因为起心理承受能力弱造成的.结论:影响我们战胜挫折的原因之二:心理承受能力弱

活动三:师:“以上分析了三位同学被挫折打败的原因,同学们都感触颇深.同学们,与这三位同学一样,你们在学习,生活中也曾遇到过一些小的或大的挫折,能不能说出来,是一件什么事,你当时是怎么做的把你的经验告诉大家,让同学们鼓起战胜挫折的勇气!把你的失败也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别重蹈覆辙!”让同学门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加深学生对挫折的理解.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深入地分析自己遇到挫折时的一些正确的或错误的做法,思考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做法.进一步从自身去思考“怎样面对挫折”.活动四:看大屏幕,通过视频展示洪占辉的事迹,去触动同学们的心灵.洪占辉,是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洪占辉的事迹

洪战辉是河南人,家境贫寒,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家庭在重担落在母亲一人身上,12岁那年他小学毕业时,父亲领回一个弃婴,取名“小不点”,使家庭雪上加霜.由于父亲患病,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父亲一旦发病,经常无缘无故的毒打母亲.1995年秋天,母亲不堪忍受,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落在洪战辉一人的肩膀上.他一边读书,一边冬天卖鸡蛋,夏天卖冰棍,挣前养家糊口,为给“小不点”补充营养,上树掏鸟蛋给妹妹做鸟蛋汤,逮蚂蚱给妹妹烤着吃.1997,洪战辉也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成为东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三个学生之一.为了继续学习,他把妹妹带在身边借住在学校附近伯父家,有一次,卖书挣钱还遭到过殴打.在洪战辉进入高二时,父亲的病情恶化了,必须住院治疗.于是,洪战辉只得休学挣钱为父亲治病.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不点”.就怀着不屈的信念,经过不卸的拼搏,2003年洪战辉最终考上了湘西本科综合类名校――湖南怀化学院.问题设计:

1,同样年龄,同样遭遇挫折,洪战辉是怎样做的,同学们有何感想

用洪战辉的一句话去激励学生:“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难倒,只要脊梁不弯,没有扛不起的山”.让同学们认识到:无论多大的困难,只要不折不挠,永不放弃,就会取得胜利!用引导同学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进一步坚定战胜挫折的信念.2,再通过问题“你对挫折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引导学生认识挫折的两面性.挫折具有两重性.挫折给我们带来不安,紧张,焦虑甚至痛苦,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战胜挫折后,我们得到的是成功,是欢乐,喜悦.3,通过问题:“看历史上哪个成功者不是历经坎坷,历尽磨难请同学们列举这样的事例!”(如:司马迁受汉武帝宫刑而愤笔疾书,终于成就《史记》;越王勾践受吴国奇耻大辱,后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海轮凯勒先天失明但不断努力,她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让同学们形成观念:“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认识到挫折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完全是灾难,而是前进的阶梯,是每个人成功的垫脚石.正如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列别捷夫所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静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使同学们产生不再害怕挫折,甚至期待用挫折来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豪情壮志.活动五:大屏幕展示“怎样面对挫折”六个大字,重新扣课题,要求各小组小结,一人发言,让同学门用集体的智慧去面对挫折.结束语:

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总会遇到险滩,面对关山,困难与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精神被击垮,每一个障碍都是一次考验,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前进的机会,逃离它们,你就失去前进的机会,躲避它们,它会成为你更大的敌人,惟有直面它们,才是战胜挫折与困难的必由之路,惟有战胜它们,才能开创自己的未来!同学们,面对学习困难,面对高考的压力,你该怎样做,我想,答案已在每个人的心中!

托起你的梦想

托起你的梦想

教学目标: 1.感受“梦想催人前进和奋起”。

能力目标: 2.树立自我成长的目标。

德育目标: 3.学习自我目标管理,设计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

过程与方法:1.教师简述,导入本课 2.分享故事:“名字的故事” 3.游戏:“流星下的愿望” 4.故事交流:梦想的价值 5.讨论与分享:我们为什么没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呢? 6.教师总结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梦想的美好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体验、教 案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记 实 教 师 活 动

看大屏幕学生讲述“名字的故事”。小组交流,再集中全班交流。学生填写“流星下的愿望”。阅读“梦想的价值”。小组展开情景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经历。全班交流。朗诵小诗:如果生命是一条小溪,你希望它湍急还是平缓呢?如果生命是一片绿野,你希望它广阔还是狭小呢?如果生命是一角天空,你希望它高远还是低矮呢?平缓的溪流只会使远行船只搁浅,狭小的草地长不出奇葩异草,低矮的天空又缺少一份深邃博大。开拓生命,其实就是托起你的梦想。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平凡的名字,蕴涵着伟大的梦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颗启明星,催我们前进,催我们奋起!让我们从今天起就播下梦想的种子。

2、敢于梦想,是实现梦想的先决条件。现在,我们已拥有这么多美好的梦想,那么,如何让梦想不再遥远呢?收回“流星下的愿望”。随机抽取,进行交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和点评。

3、小结:人因梦想而伟大,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而那些只会做梦却不去实践的人,就像那个卖梦的孩子一样,无论多么美丽的梦想都会与他失之交臂。实践梦想的第一步,当然是要把梦想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

4、师生归纳:让“美梦成真”的秘诀:(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把梦想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和实际行动,不能好高骛远。(2)、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即切切实实地去落实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不能急于求成。)(3)、时时检讨,保持弹性。(即常常检查目标落实情况,并因时因地因人适当调整目标,不能一成不变。)(4)、量力而为,适可而止。(即梦想和各个时期的目标都必须适合自己。目标不能过低,也不宜过高。一般说来,最适合的目标就像摘果子一样,“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果子最甜!”)(5)、长程短程,互相配合。(即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互相协调,衔接有序,实现梦想。)

三、课堂小结

1、要想不断成长,仅有远大梦想是不够的,还要有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2、计划应有时间长度的区别,你需要10年乃至一生的长远目标,也需要1年、1月、1天、甚至1小时的计划,因为小计划的实现,是实现大计划的保证。

3、用积极的行动实实在在地落实你的目标。当你未能实现目标时,一定要分析原因,并加以改进。

4、可以从学习(包括将来的职业)、生活两方面来设想你的未来。

5、为你自己制定一个一个月的改进计划,就从今天开始。教师简述,倒入本课在美国一座黑人教堂的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你是什么,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无法选择;你将成为什么,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全由你自己做主。那么,你将成为什么呢?你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话题。要及时肯定学生名字故事中蕴涵着的“梦想”的美好和“梦想”对自我成长的积极影响。教师引导:古老相传,当流星划过天空时,我们许下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假如现在流星正划过天空,你有时间许下5个让自己变得更美好的愿望,这5个愿望一定能在现在或将来实现。它们可以是具体的,可以是抽象的…从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想法和感受?你还联想到了什么?播放歌曲《蜗牛》。教师引导、组织,及时表扬,在歌曲声中最后总结。“小小的天 有大大的梦想 我有属于我的天 任风吹干 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开拓生命,其实就是拖起我们的梦想。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坚定执著地朝着目标努力,你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的蓝天!

放下你的包袱 放下你的包袱

活动分析:

高三学生进入第二轮复习后,综合考试接连不断,面对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面对不如意的学习成绩,面对父母,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们普遍感到思想压力较大,烦躁,对自己缺乏信心.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势必会影响到高考成绩的发挥.本活动的意图有两个,一是想引导学生将长期压在心底的烦恼宣泄出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二是想借助换“心”游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坚定心中的信念,勇于挑战自我,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烦恼宣泄出来,并找到摆脱烦恼的有效方法.2,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坚定信念,向自我挑战.活动年级:高三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最近比较烦》的音乐,让一学生带领同学放声歌唱.歌词如下: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些单调, 每天家里学校两头跑,身上还要背着个大书包.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老师一个比一个难缠, 学校里测验是家常便饭,试卷每天要和我见几面.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作业多是多得怎么也做不完, 书桌上还有一堆练习要赶,哎唷,想好好地睡一觉是越来越难.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陌生的考场何处有我的同伴, 挥别了儿时的伙伴,现在的我不得不孤军奋战.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数学题目难得是真不寻常, 脑细胞死掉一大半,得到的结果却是一个大叉.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我比你烦,我梦见成绩册上红灯一串, 梦中老爸的脸色更难看,我偏寻不着那救命的止痛片.学生总有大的小的麻烦,妈妈每天嫌我到家太晚.同学生日一个接着一个,皮夹里面没有多余零钱.老爸发现我的成绩下降,他就罚我半年不许上网.午饭鸡腿太小,馒头没熟,晚上自习一直要到十点.“脑轻松”已吃掉一大罐,效果怎么还是不够明显.麻烦,麻烦,麻烦,麻烦,我很麻烦,麻烦,麻烦.我的分数只有第一名的一半,额外的补习排得太满,名牌大学有些高不可攀.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比较烦, 我只是心烦还没有混乱, 好好努力最终会有回报, “我”是我最甘心的负担,不烦,我不烦,只有一点烦,你比我烦,我心甘情愿不烦,我不烦,人生很灿烂,我不烦

――两位中学生作词

唱完这首歌,大家是不是很有同感 面对每天三点一线或两点一线的生活,面对不如意的学习成绩,面对父母喋喋不休的说教很多同学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露出一句“烦死了!” 尤其是我们这段时间理综(文综)考试接连不断,一些学生大概还不太适应这种综合性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导致心情不佳,情绪不稳.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互相倒一倒心中的烦恼,把它们宣泄出来.二,宣泄烦恼

每个学生拿出一张16开的纸,写出自己这段时间内心的烦恼,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小组内互相交流.过渡:澄清了问题,我们就要解决问题了,接下来进入下一环节.三,互帮互助,摆脱烦恼

每个同学把自己写的烦恼依次传给右手边的同学,右手边的同学看完后,思考假如你遇到类似的烦恼,你将如何摆脱烦恼,将你的解决办法写在纸上.依次类推,小组内三个同学都写完后,再将其交还给主人.四,经验共享

找几个写有代表性烦恼的同学在全班交流,要求念出烦恼与解决的办法.教师小结:

高三的学习生活的确很苦,很累,但是面对同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家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同学每天都开开心心,有的同学却整天闷闷不乐.其实,现实并不像我们的感受那样存在巨大的反差,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有人说“每天都接触阳光,心情就会灿烂;每天都看到快乐的事,心情自然就会快乐起来.”因此,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尝试从新的角度调节自己的心情.有些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就会豁然开朗,心情舒畅.在这里,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其整天烦恼相伴,不如开开心心地生活.就像刚才歌中所唱到的那样:我不烦,人生很灿烂,好好努力最终会有回报.五,游戏:换一换“心”

1,A,思考自己在学习方面无法做到的事,按心卡上的要求具体写出.我无法做到

我无法克服

我无法实现

B,找几个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内容

C,在四人小组内,每个同学将自己写的内容大声读3遍,并让学生思考读这些话时的感受.D,找几个学生谈感受

2,换一换“心”

A,改写心卡(内容不变,只改前面)我不要做到 我不要克服

我无法实现

B,在四人小组内,每个同学将自己写的内容大声读3遍,并让学生去体会此时的感受.C,让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你们无法做到,无法克服,无法实现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你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下面,就让我们再换一换“心” 3,再换一换“心”(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A,改写心卡(内容不变,只改前面)我一定要做到

我一定要克服

我一定要实现

B,在四人小组内,每个同学将自己写的内容大声读3遍,并让学生去体会此时的感受.(播放)C,让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从“无法”到“不要”再到“一定要”,大家产生了不同的内心体验,既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那就让我们向自我挑战,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吧!.六,补充活动

课后将你计划如何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方法写在心卡的反面

活动参考资料

总复习阶段心理调节三注意

1,不要让厌烦心理作怪.随着总复习的越来越深入,复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考试,模拟不断,心理不免产生烦躁情绪.这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克服厌烦心理下决心坚持下去.2,学会经受挫折.在总复习阶段有各种各样的练习和考试,不可避免地有一两次没考好,没发挥出正常水平,这是总复习阶段的正常现象.偶尔没考好的因素很多,要经受住这样的挫折,总结经验教训.3,克服焦虑心理.同学们在总复习时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练习,似乎不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其实,这是总复习当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这正说明你已找到各个环节中的漏洞了.在这时候你千万别打退堂鼓,以后再复习就感到比较自如了.模考心理调节三要和三不要

高考的模拟考试或练习的目的是引起考生对自己问题的注意,使之对应试更有把握.成绩喜人的同学容易产生心理松懈,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同学会产生复习焦虑,连参考的勇气都打了折扣.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被模拟成绩所困扰,忘记了模拟考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意图.如下的模考心理调节三要三不要,助你消除复习焦虑: 模考心理调节三要:

1,要明确模考目的.以积极的态度认识模拟考试的意图,转变观念.对于考生而言,没有比发现问题更值得庆幸的事了,这可以使今后复习的目标更加明确,解决问题的精力更易集中.2,要制订复习重难点.将模拟考试中的错题集中分类,并与过去的错题加以比较,找出隐藏其后的知识难点“登记注册”,作为临考复习的重点,按计划逐一解决.3,要确立个人目标.模拟考试成绩毕竟不能等同于中高考成绩,要根据自己的实力确立“跳一跳能得到,弯弯腰能将就”的个人奋斗目标.模考心理调节三不要:

1,成绩不理想时,不要自暴自弃.努力排除消极信息的干扰,及时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应考心态,与家长共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专心准备应考.2,遇到困难时,不要封闭自己.有了疑难及时咨询,尽早解决,不死钻牛角尖,也是十分重要的.3,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嫉妒他人.看待他人成绩要实事求是.面对高考,大家都在努力,与其嫉妒或羡慕他人,不如虚心向他人求教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

1,倾诉法 向老师,家长或最信得过的朋友倾诉,一吐为快.把心中的不快,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一古脑倒出来,会使你感到心理上轻松起来.或写日记.2,转移法 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把不开心的感觉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例如自己考试考得不好,很不快乐,那就想想上个周末与家人去郊游的事情,或者想想昨天老师表扬自己勤奋学习的时刻,这时,我们会变得快乐,积极起来!

3,呼吸调节法 当自己觉得很不开心的时候,闭上眼睛,深吸气,然后把气慢慢放出来;再深吸气如此持续几个循环.你会发现自己呼吸变得平稳,整个人也平静下来了!

4,表情调节法 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到镜子面前对着自己扮鬼脸.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逗自己笑,笑起来的自己其实也很可爱,不开心的情绪也就不见了.5,偷偷大哭一场 在你感到特别痛苦悲伤时,不妨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哭能有效地释放积聚的紧张,能调节心理平衡.痛哭是消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大爆发,好比盛夏的暴雨,越是倾盆而下,天晴得也就越快.6,借物宣泄

当你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以回到家关起门来,用力捶打你的被子,枕头,待捶打到疲乏时,你会觉得心里轻松了许多.这样做既让自己出了气又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大不了是枕头坏得快一点,不过重新换个枕头总比憋出一身病好多了.这可以把你毛茸茸的玩具熊,布娃娃等举过头顶,然后用力摔到床上,这样做也挺出气的.7,欣赏音乐或运动等.总之,要注意情绪排洪法的及时应用,这可以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坝达到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与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激励语:

――成功在于挑战自我

――有志者事竟成.无论何时,人在心中立下“志”之后,才有可能坚定信念将事情做成功.――挑战自我才能成功.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我.人只有战胜了自我,才能打败其他的敌人.――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凡事总得有自信,自信是通往成功大道的必由之路;有了自信,离成功也就近了一半.目标成就未来

目标成就未来

活动分析: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拥有不一样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如何才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呢 大家似乎都很茫然.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整日埋头苦读,却很少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堂生涯辅导课旨在通过学生对当前自身状况的反思,促使他们树立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无论是对其当前的学业,还是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确认目标的重要性,并教给他们合理的确立目标的方法.2,教给学生确定目标后,如何根据目标制定计划,指导行动.3,启发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持有何种心态才能最终走向成功.活动准备:

把学生分成7个小组,7-8人一组.活动对象:高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目的是通过热身活动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指导语:

举起右手――举起右手

放下左手――放下左手

不要放下左手――举起左手

不要不放下右手――放下右手

不要不举起左手――举起左手

千万不要不举起右手――举起右手

不要只放下一只手――不要同时举起两只手

二,正式上课

(一)问题的提出――大家渴望成功吗

怎样才算成功(学生自由回答)

尽管每个人对成功的看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成功就是达到既定的有意义的目标.问题的导入――如何才能成功呢

(二)讲述第一个故事

引出第一个大问题――人生为什么要有目标 第一个故事: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塞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 原来比塞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中,没有方向的他们只能凭感觉向前走.然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人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引,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他起步的地方.但是自从肯?莱文发现这个村庄之后,他便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居民,比塞尔人也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相守的沙漠.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达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一行醒目大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沙漠中没有方向的人只能徒劳地转着一个又一个圈子,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无聊地重复着自己平庸的生活.对沙漠中的人来说,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而对现实中的人来说,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哈佛大学25年跟踪调查研究:

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启发思考:

1,目前,同学们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了吗

2,自由联想,写下自己的目标.指导语:

现在给大家一张纸,你把所有你渴望得到的东西以及渴望实现的梦想全部写在纸上,你要展开思想的翅膀,尽情地翱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有任何的束缚,也不管它们能不能实现.3,在众多目标中,找出核心目标.所谓核心目标就是最重要的目标,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 那么其他目标都能因此而实现.4,为核心目标找出完成它的至少10条以上的理由.(三)讲述第二个故事.引出第二个大问题――确定了目标,往下我们又该怎么做

第二个故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告诉了众人这样一个成功的秘诀:我刚开始参加比赛时,总是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后来,我改变了做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线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山田本一的话令人深思.看来,辉煌的人生不会一蹴而成,它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的实现堆砌起来的.让我们把目标化整为零,用一个个小的胜利赢得最后的大胜利

例如,我们把目标定为考进班级前五名.(分解图)(四)讲述第三个故事.引出最后一个大问题――在行动过程中我们又该抱着何种心态呢

第三个故事: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老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50年前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水,都没有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其它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薄,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有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也会发生的.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保存着我们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 假如谁能把3岁时想当总统的梦想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小组讨论:布伦克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

展示两棵”人生之树“――积极树和消极树

三,课堂小结

最后总结一下,紧扣课堂第一问,到底如何才能达到成功呢

(清晰的)目标 +(有计划的)行动 +(积极的)心态 = 成功

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爱默生

活动参考资料: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点燃生命自强的心灯

放下你的包袱

活动分析:

高三学生进入第二轮复习后,综合考试接连不断,面对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面对不如意的学习成绩,面对父母,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们普遍感到思想压力较大,烦躁,对自己缺乏信心.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势必会影响到高考成绩的发挥.本活动的意图有两个,一是想引导学生将长期压在心底的烦恼宣泄出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二是想借助换”心“游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坚定心中的信念,勇于挑战自我,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烦恼宣泄出来,并找到摆脱烦恼的有效方法.2,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坚定信念,向自我挑战.活动年级:高三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最近比较烦》的音乐,让一学生带领同学放声歌唱.歌词如下: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些单调, 每天家里学校两头跑,身上还要背着个大书包.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老师一个比一个难缠, 学校里测验是家常便饭,试卷每天要和我见几面.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作业多是多得怎么也做不完, 书桌上还有一堆练习要赶,哎唷,想好好地睡一觉是越来越难.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陌生的考场何处有我的同伴, 挥别了儿时的伙伴,现在的我不得不孤军奋战.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数学题目难得是真不寻常, 脑细胞死掉一大半,得到的结果却是一个大叉.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我比你烦,我梦见成绩册上红灯一串, 梦中老爸的脸色更难看,我偏寻不着那救命的止痛片.学生总有大的小的麻烦,妈妈每天嫌我到家太晚.同学生日一个接着一个,皮夹里面没有多余零钱.老爸发现我的成绩下降,他就罚我半年不许上网.午饭鸡腿太小,馒头没熟,晚上自习一直要到十点.”脑轻松“已吃掉一大罐,效果怎么还是不够明显.麻烦,麻烦,麻烦,麻烦,我很麻烦,麻烦,麻烦.我的分数只有第一名的一半,额外的补习排得太满,名牌大学有些高不可攀.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比较烦, 我只是心烦还没有混乱, 好好努力最终会有回报, ”我“是我最甘心的负担,不烦,我不烦,只有一点烦,你比我烦,我心甘情愿不烦,我不烦,人生很灿烂,我不烦

――两位中学生作词

唱完这首歌,大家是不是很有同感 面对每天三点一线或两点一线的生活,面对不如意的学习成绩,面对父母喋喋不休的说教很多同学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露出一句”烦死了!“ 尤其是我们这段时间理综(文综)考试接连不断,一些学生大概还不太适应这种综合性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导致心情不佳,情绪不稳.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互相倒一倒心中的烦恼,把它们宣泄出来.二,宣泄烦恼

每个学生拿出一张16开的纸,写出自己这段时间内心的烦恼,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小组内互相交流.过渡:澄清了问题,我们就要解决问题了,接下来进入下一环节.三,互帮互助,摆脱烦恼

每个同学把自己写的烦恼依次传给右手边的同学,右手边的同学看完后,思考假如你遇到类似的烦恼,你将如何摆脱烦恼,将你的解决办法写在纸上.依次类推,小组内三个同学都写完后,再将其交还给主人.四,经验共享

找几个写有代表性烦恼的同学在全班交流,要求念出烦恼与解决的办法.教师小结:

高三的学习生活的确很苦,很累,但是面对同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家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同学每天都开开心心,有的同学却整天闷闷不乐.其实,现实并不像我们的感受那样存在巨大的反差,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有人说”每天都接触阳光,心情就会灿烂;每天都看到快乐的事,心情自然就会快乐起来.“因此,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尝试从新的角度调节自己的心情.有些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就会豁然开朗,心情舒畅.在这里,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其整天烦恼相伴,不如开开心心地生活.就像刚才歌中所唱到的那样:我不烦,人生很灿烂,好好努力最终会有回报.五,游戏:换一换”心“

1,A,思考自己在学习方面无法做到的事,按心卡上的要求具体写出.我无法做到

我无法克服

我无法实现

B,找几个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内容

C,在四人小组内,每个同学将自己写的内容大声读3遍,并让学生思考读这些话时的感受.D,找几个学生谈感受

2,换一换”心“

A,改写心卡(内容不变,只改前面)我不要做到

我不要克服

我无法实现

B,在四人小组内,每个同学将自己写的内容大声读3遍,并让学生去体会此时的感受.C,让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你们无法做到,无法克服,无法实现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你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下面,就让我们再换一换”心“ 3,再换一换”心“(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A,改写心卡(内容不变,只改前面)我一定要做到

我一定要克服 我一定要实现

B,在四人小组内,每个同学将自己写的内容大声读3遍,并让学生去体会此时的感受.(播放)C,让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从”无法“到”不要“再到”一定要“,大家产生了不同的内心体验,既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那就让我们向自我挑战,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吧!.六,补充活动

课后将你计划如何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方法写在心卡的反面

活动参考资料

总复习阶段心理调节三注意

1,不要让厌烦心理作怪.随着总复习的越来越深入,复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考试,模拟不断,心理不免产生烦躁情绪.这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克服厌烦心理下决心坚持下去.2,学会经受挫折.在总复习阶段有各种各样的练习和考试,不可避免地有一两次没考好,没发挥出正常水平,这是总复习阶段的正常现象.偶尔没考好的因素很多,要经受住这样的挫折,总结经验教训.3,克服焦虑心理.同学们在总复习时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练习,似乎不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其实,这是总复习当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这正说明你已找到各个环节中的漏洞了.在这时候你千万别打退堂鼓,以后再复习就感到比较自如了.模考心理调节三要和三不要

高考的模拟考试或练习的目的是引起考生对自己问题的注意,使之对应试更有把握.成绩喜人的同学容易产生心理松懈,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同学会产生复习焦虑,连参考的勇气都打了折扣.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被模拟成绩所困扰,忘记了模拟考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意图.如下的模考心理调节三要三不要,助你消除复习焦虑: 模考心理调节三要:

1,要明确模考目的.以积极的态度认识模拟考试的意图,转变观念.对于考生而言,没有比发现问题更值得庆幸的事了,这可以使今后复习的目标更加明确,解决问题的精力更易集中.2,要制订复习重难点.将模拟考试中的错题集中分类,并与过去的错题加以比较,找出隐藏其后的知识难点”登记注册“,作为临考复习的重点,按计划逐一解决.3,要确立个人目标.模拟考试成绩毕竟不能等同于中高考成绩,要根据自己的实力确立”跳一跳能得到,弯弯腰能将就“的个人奋斗目标.模考心理调节三不要:

1,成绩不理想时,不要自暴自弃.努力排除消极信息的干扰,及时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应考心态,与家长共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专心准备应考.2,遇到困难时,不要封闭自己.有了疑难及时咨询,尽早解决,不死钻牛角尖,也是十分重要的.3,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嫉妒他人.看待他人成绩要实事求是.面对高考,大家都在努力,与其嫉妒或羡慕他人,不如虚心向他人求教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 1,倾诉法 向老师,家长或最信得过的朋友倾诉,一吐为快.把心中的不快,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一古脑倒出来,会使你感到心理上轻松起来.或写日记.2,转移法 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把不开心的感觉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例如自己考试考得不好,很不快乐,那就想想上个周末与家人去郊游的事情,或者想想昨天老师表扬自己勤奋学习的时刻,这时,我们会变得快乐,积极起来!

3,呼吸调节法 当自己觉得很不开心的时候,闭上眼睛,深吸气,然后把气慢慢放出来;再深吸气如此持续几个循环.你会发现自己呼吸变得平稳,整个人也平静下来了!

4,表情调节法 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到镜子面前对着自己扮鬼脸.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逗自己笑,笑起来的自己其实也很可爱,不开心的情绪也就不见了.5,偷偷大哭一场 在你感到特别痛苦悲伤时,不妨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哭能有效地释放积聚的紧张,能调节心理平衡.痛哭是消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大爆发,好比盛夏的暴雨,越是倾盆而下,天晴得也就越快.6,借物宣泄

当你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以回到家关起门来,用力捶打你的被子,枕头,待捶打到疲乏时,你会觉得心里轻松了许多.这样做既让自己出了气又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大不了是枕头坏得快一点,不过重新换个枕头总比憋出一身病好多了.这可以把你毛茸茸的玩具熊,布娃娃等举过头顶,然后用力摔到床上,这样做也挺出气的.7,欣赏音乐或运动等.总之,要注意情绪排洪法的及时应用,这可以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坝达到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与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中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中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教师讲述概念。

2.观看人际交往的有关礼仪片段。

三、教学准备

1.查找人际交往的概念及方法。?

2.准备有关礼仪方面的录像。?

四、教学步骤

(一)介绍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是需要交往的动物,人际交往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心理学家也曾经做过很多相关誓言,比如将一只猴子置于不锈钢的房子里,温度、空气流通、清洗和喂养等一切工作都是自动化的,即隔绝了猴子的一切交往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剥夺研究发现,被隔绝交往的猴子远比正常交往的猴子恐惧反应强烈,它们在情绪和交往行为上受到了损害,精神是不健全的。交往的缺失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发展。有人研究生活在孤儿院的儿童,他们平静孤单的生活,得不到正常儿童应得的爱抚刺激,更缺乏良好的社会交往,所以不仅在智力(尤其是语言)的发展上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而且社会交往能力更差。他们或是对人冷漠,缺乏交往愿望和能力,或是有另一种极端反应,即表现为情感饥饿,狂热地需要得到他人的爱抚。?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交往是人维持精神健康的基本需要。

(二)学习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初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往往很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知觉会起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继续交往的积极性就高,于是就有可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朋友”例如一见钟情……为什么会有首因效应?因为任何最先出现的因素都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定势将影响着人们对于后来出现的信息的知觉。首因效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偏差。

2.晕轮效应

也叫光环效应或月晕效应;是指由知觉对象的有关特征推及到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形象的心理倾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他给受试的中学生看一张列有五中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想象一个具有者五种品质的人。中学生普遍把这个人想象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成“冷酷”,在要求受试的中学生想象,结果发现,这些中学生普遍推翻了原来的想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这表明“热情”和“冷酷”这两种品质产生了晕轮效应,影响了一个人总体的评价。

3.近因效应

指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影响。

4.刻板印象?

指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有些人一见面就马上把人归类,并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给他。如:对方介绍自己是上海人,你马上就把对方与精明、能干而带有点小气联系在一起。

5.互酬效应?

生活中那些相互帮忙的人,其关系总是比较密切,这是互酬效应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互酬效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能力互酬。在人际交往中,能力比较强的人一般总是比较容易成为人们交往的对象。

B?性格互酬:那些乐观、幽默、豁达大度、热情、乐于助人的人总是受欢迎。因为他们给人们带来快乐,提供帮助。

C?感情互酬:同情他人、关心他人、能够听别人倾诉,善于安慰别人,往往朋友比较多,因为他们能给别人带来感情上的满足和补偿。

D?兴趣互酬:兴趣相似会增强彼此交往的欲望。

E?信息互酬:在人际交往中那些见识广,知识面宽,掌握信息多的人往往成为人们喜欢交往的对象,因为他能让人觉得跟他交往有收获,能开阔眼界。当然,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性的信息、感情传导过程,单方面的酬,只能表现为单方面的受欢迎;只有双方面的“互酬”,人际关系才能在密切的互动中逐渐深化。

6.期待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源自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古希腊有一位年轻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擅长雕塑。有一次,他雕塑了一尊美丽少女的雕像,并把它当作有生命的人那样和她说话,爱它。结果发生了奇迹:雕像活了!变成了一位真正的美丽少女,并与他结为伉俪。如果说皮格马利翁的传说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那么,就让我来讲一个真正的故事。有一位男士,他的前妻总怨他不懂感情又没有本事而最终与他分手。他因不打算再“浪费”另一个女人的一生而不想在结婚了。后来经不住朋友的热情撮合,与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女子结了婚。没想到婚后两人感情缱绻,而且他自己也事业有成。他告诉朋友:“前妻老嫌我这也不是那也不行,我对自己也有点失望了。既然我无法使她幸福,就让她找自己的幸福去吧。可现在的妻子却对我挺满意的,使我愿意为她的幸福而付出。其实我还是我呀!”后来听说,他与前妻偶遇,前妻幽怨地说:假如你当初就像现在这样,我也不至于……!而他则幽默地说:假如你当初就这样看我,我也不至于……!你们说妙不妙?

国外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随意地抽取学生分为甲乙两组。当然每组中都有成绩不等的学生。然后老师暗示甲组学生,让他们认为自己是经过智商测定而被选出的优等生并被学校寄予厚望。而对乙组学生却作相反的暗示。结果令人吃惊:甲组中原先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其努力程度均比乙组中的优等生为高,而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相反,乙组中的优等生大多数不如实验前那样刻苦,成绩徘徊不前,而中等差生的成绩则较明显地呈下降趋势。心理学家把这种因高期望值带来的积极性反馈,以皮格马利翁的名字命名,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此我们可以这样通俗地诠释人际关系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当你努力发现某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由衷地赞美他时,你就会看到他表现得越来越符合你所赞美的那种形象;而你若将某人视为小人或恶棍的话,那么这个人就的确会以你所给他“画”的嘴脸来对待你。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人会被不同的群体作出各异甚至相反的评价的道理。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有正负的。就像心理学家对学生做的实验;也像那位男士与他两任妻子的关系;还像老祖母告诉同山谷回声吵架的孙女那样:“你对它友好,它也会对你友好的!”?

7.投射效应

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不知不觉把自身的缺点或优点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认为他们也是这样。?比如善良的人较容易相信周围的人都是善良的,有害人之心的人整天提心吊胆,怀疑他们要害他。

三.教给学生使人悦纳的艺术?

在社交中,希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受人尊重,被人悦纳,是人们普遍的心理,也是人们的一种多层次的追求。以下几方面,也许能让你如愿以偿。

1.尊重别人

有个哲人说过,一个尊重别人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尊重人首先是尊重人格,包括尊重别人的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如在别人发表意见时,切不能随意打断话头,即使别人的见解一般,也要让别人把话讲完。其次是,尊重别人的财产权,借了别人(哪怕是好朋友)的东西,要如期归还。再次是尊重别人的隐私权,对于他人不愿公开的内心秘密,不应打听和传播。

2.重诺守言

重诺守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体现人格的魅力。俗话说“一诺千金”,在人际交往中,许诺的事,应该是自己能够做到而且有必要做到的事;一经许诺,应设法兑现;有些诺言因条件所限一时难以兑现,则应向对方解释。

3.善于发现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视觉“盲点”

自我视觉“盲点”是指在社交中那些为当事人不易察觉的有损社交形象的不足之处,如讲话中“口头禅”的高频率出现,社交场合中一些不雅的“习惯动作”等。克服视觉“盲点”要从信息的反馈着手,善于从别人的异样反应中觉察自己的不当之处,随时予以修正。

4.?讲究分寸

分寸是指社交中的适度性。社交的分寸感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与对方只是一般性的工作关系,相互志趣不一,则不妨保持一般的工作关系,素昧平生初次见面,应以礼相待,一般不宜马上称兄道弟,打得火热,无话不说;开玩笑要看对象和场合等。一般说来,说话的随意性与关系的亲疏成正比,关系越亲密,说话越随便。实践证明,有分寸感的人,往往被认为是信得过的人。

四.学生观看录像片段。(网络附件)

五.讨论

以前自己与人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后如何改进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优化你我他

优化你我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2.在接受同学的赞美中强化正面的自我意识,增强自我同一感。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赞美心,用各种颜色(小组数种颜色)的纸剪成小的“心”。“心”数=班级同学*(小组人数-1)。上课时分配小组就可以让同学们按照自己拿到的“心”的颜色分组。

2.如果没有时间剪“心”,可以准备N次贴。张数=班级同学*(小组人数-1);装有纸条的箱子,如班级人数48,则要有48张小纸条,分8组,则8张纸条上写1;8张纸条上写2,以此类推,抽到统一数字的同学为一组。

[教学过程]

一、策划书活动:

教师引言:你是否拥有令你满意的人际关系?你理想中的伙伴是个怎样的人?让我们先写个策划书;

学生写完之后可以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把同学的答案用板书显示。

[教师提示: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理想中的伙伴的性格特点也不同;交往方式有很多,每一种交往方式都有其利弊(可以请同学展开讨论),在交往重要善于运用不同的交往方式来促进人际关系;不同的人对朋友对它的态度的希望有其共同之处,人人都希望朋友对他友好而不是冷漠,理解而不是误会,尊重而不是嘲讽等等,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做个怎样的人会更受欢迎。]

二、心理显微镜:

请在下列项目中做出选择:

(1)每到一个新的场合,我总是希望:

a.别人能很快记住我的姓名,并成为朋友。

b.别人尽管记不住我的姓名,但总能热情的跟我打招呼。

c.别人看到我就象不认识我一样。

(2)别人和我交朋友的动机是:

a.我能使他的生活愉快。

b.喜欢我。

c.我能帮助他解决问题。

(3)我希望我曾经帮助过的人能对我:

a.感激在心,并将此事常挂在嘴边。

b.认为朋友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不必客气。

c.事过境迁,抛在脑后。

(4)在我生活遇到困难或发生不幸时,我希望:

a.了解我情况的朋友,都会安慰我、帮助我。

b.只是那些很知己的朋友来安慰、帮助我。

c.几乎没有朋友来过问。

(5)我希望我周围的异性同学:

a.只是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和我接近。

b.几乎和我没交往。

c.和我正常交往。

(6)我希望我的同学和朋友对于我的劝告和批评是:

a.生气并全盘拒绝。

b.表示感谢,能接受一部分。

c.照单全收。(7)我希望我的朋友对我:

a.只赞扬我的优点。

b.只批评我的缺点。

c.即赞扬我的优点,也要指出不足。

(8)当我有事相求,而我的朋友正逢情绪不好或学习很忙时,我希望他:

a.找个借口推辞。

b.表示不耐烦,断然拒绝。

c.实话实说,尽力而为。

(9)当我的朋友生活、学习遇到困难时,我希望他们:

a.坚决不求人。

b.只在确实无能为力时,才求我帮忙。

c.事无巨细,样样依赖我。

(10)如果我做了一件使我的朋友不愉快的事情时,我希望他:

a.以牙还牙回敬一下。

b.宽容原谅。

c.对我敬而远之。

(11)我希望朋友对我的隐私:

a.很感兴趣,热心传播。

b.不特别感兴趣,即便了解了也不告诉旁人。

c.有时感兴趣,传播。

(12)我借了别人的钱财,但完全忘了此事。我希望他:

a.谅解我,不提此事,也不要我还了。

b.记恨在心,并永远不再借给我。

c.提醒我,让我及时还。

三、心理激荡:

1.做完测试题后,教师可以把题目再念一遍,请同学们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也可以把每道题即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展开来讨论,我们是怎们处理的,别人又是怎么处理的。如果这样,到此就是一课时了。

2.教师导入:人际交往中有三种方式: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你对别人的方式;别人希望的方式。如果你对别人的方式就是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黄金定律”;如果你对别人的方式是别人希望的方式,那么这是人际交往中的“白金定律”。请同学们根据做的心理小测试,以及以往的交往经历,讨论一下你对两个定律的理解;你认为哪一种定律更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为什么?

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你对别人的方式=别人希望的方式

黄金定律 白金定律

[教师提示:很多同学很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是因为父母对你们不好吗?不,因为父母总以他们认为好的方式对待你们,而忽略了你们喜欢的方式。

你了解你的朋友喜欢看书,而你喜欢小玩艺,那么,在朋友生日时,你会送他(她)书还是小玩艺?为什么?

四、赞美心活动:

1.教师转引: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真诚的赞美,那么,你是否善于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感受到同学的优点后,你又是否善于及时地给与真诚的赞美呢?

2.收获优点:

引导与强调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所以请同学们用心地体会别人身上的优点,真诚地赞美对方。教师可以先赞美某位学生以做示范。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参与某组活动,但最好在各小组间巡视,引导学生挖掘对方优点并给与真诚的赞美。通过活动,教师可能会发现有的学生不善于赞美别人,这时你可以进行提示与引导,鼓励他说出赞美的话,强调真诚的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有的学生则受到赞美特别开心或惊讶,可能是他很少受到赞美,这时,教师可以强调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有时有的优点可能被人忽视或没有提出,但并不表示没有优点。及时地强化他萌发出来的正面的自我意识。

3.收获赞美心:

教师导入:下面请同学们把你对同学的赞美用文字固定下来,写在卡片上送给小组成员。

教师发给每位同学小组人数-1个“赞美心”卡片。请同学们在每颗“赞美心”卡片上写上小组成员的名字,在名字后写上对该同学的良好印象,然后再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写好的“赞美心”是要交给你所写的同学,并保存在“回音壁”中,请同学们真诚地写上看法。这样,同学们才会更认真地完成。

4.分享在接受赞美和给与赞美时的心情、感受。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谈谈他的成长经历中比较不愉快的事,因为在接受完赞美之后,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同学们较容易处于开放状态。说出不愉快的事件可能可以帮助他们摆脱不利于他们发展的因素。当然这要以学生自愿为主。

[教师总结:突出学会真诚的赞美和接受赞美将带给你、我、他更多的快乐。]

五、若有时间,可以分享“资料库”。

传话与流言

传话与流言

[活动构思]

生活中遇到流言蜚语是很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对处于身心迅速发展而心智还不够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面对流言,有些学生选择不理不睬,有些选择澄清真相,但还有不少学生选择默默地生气,或选择以激烈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后面的这些方式无论对问题的解决还是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是无益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流言,对流言面前不“迷失自我”。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后,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体验面对流言时的感受与体会。

2、引导学生在体验中体验、分析流言的产生原因与过程。

3、引导学生寻找适合的方式、方法,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流言。

[活动准备]

1、事先将学生按照8―12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

2、准备传说内容,包括词语、成语、句子;

3、秒表一块;

4、选好适合活动要求的活动场地。

[活动对象]高二年级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一心二用

目的:活跃班级氛围

要求:①学生2人组成一组(人数出单时其中一组可3人);②所有人左手平伸,右手伸出食指握拳垂直置于对方左手上方约3厘米处;③听到“开始”口令后左手迅速抓住对方食指,右手食指迅速从对方左手上方逃离。

二、导入话题

师: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更多、得到更多,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样东西,我想同学们没有一个人想去拥有它。它是什么呢?它就是流言。尽管谁也不想拥有流言,但它却会在不经意间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张牙舞爪。同学们,在过去的生活中,你们遇到过流言吗?在听到关于自己的流言的那一刻,你们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然后自由发言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回应但不做任何评判)

师:的确,就像大家刚才谈的那样,流言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压力和阻力,让我们感到生气、压抑,让我们苦恼。谁也不想和它相映,但流言并不会因此而远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流言。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流言呢?在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传话。

三、传话游戏

(在事先选好的场地让学生按照分组从前向后“一”字形排开,前后两个学生之间有物体隔开或留出60cm―80cm的距离。

1、从前向后依次用文字语言传递,传话内容卡片只给第一个传话人看;

2、第一传话人看完传话内容卡片并开始传给第二个传话人时计时开始,最后一个传话人将自己听到的传话内容写下并举手示意时计时停止;

3、传话时声音不能过大,只允许传接话的两人听到,违者视情况在计时时加时1-3秒,累计计时;

4、传话人传完话后要面朝前坐好,不得再说话或使用体态语言,违者视情况在计时时加时1-3秒,累计计时;

5、传话过程中不得重复传话或书写传话内容,违者加时1秒,累计计时。

1、内容:词语?(各组从编号的16张卡片中选择1个编号,1张卡片在同一个班级不重复使用。)

2、传话分组进行,一组传话时其他几组和老师一起做监督,但不得干扰传话组传话。

3、教师负责计时。

4、最后一个传话人举手示意后,请其将写下的内容大声地念给大家听,然后让该组第一个传话人大声说出本组的传话内容。

1、内容:成语?(各组从编号的16张卡片中选择1个编号,1张卡片在同一个班级不重复使用。可以选择生活中极其常用的成语,但可做适当改动,如“狡兔三菇”。)

2、其他方面与第一轮传话相同。

1、内容:句子(字数在16个字左右,难度基本相同,可以选择生活常识性内容,但要对内容做一定修改,如卡片内容可以为“齐始王统一中国,建立了秦朝,统一币制”、“一兔在勒亮上发呆,这是为什么呢,你说”。)

2、其他方面与第一轮传话相同。

1、传话时可能会出现某些学生故意改变传话内容的现象,一般会受到本组其他的指责,但教师在传话进行时对这一现象不做任何评价。

2、教师要注意记住对每一组传话的情况,以便后面的分析。

3、如果时间允许,某一轮的传话可进行2次(如“成语”轮可以让各组进行完一遍后再换成语进行一遍)。

[分析思考]

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大多数人都想把传话内容准确地传递下去,但在实际的传话中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谁能来分析一下,我们刚才的传话游戏为什么会出现错误?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1、有人在传话时捣乱,故意改变传话内容;

2、没有听清,又不能不往下传,就根据听到但没有听清的,加上了自己补充内容;

3、听的时候听错了。

刚才大家分析了传话游戏中错误出现的原因,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流言的产生。其实,流言的产生原因和我们在传话游戏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非常相像的。首先,就是故意制造流言或者故意改变别人说话的内容;其次,对听到的内容断章取义,就是某人仅仅听到了别人说话内容的一部分,并且这一部分和说话人要表达的总体意思并不一致,但听话者却把听到的当作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给传开了;再次,就是惯性思维,自己本来没有听清或者完全听清别人说什么,却把自己听到加上自己的理解与补充给传了出去。比如刚才的传话中我们把“一兔在勒亮上发呆,这是为什么呢,你说”,传成了“玉兔在月亮上呆着干什么呢?捣药!” [讨论总结]

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分析,我们明白了流言的产生过程和原因,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如何对待流言吧。

(学生按照游戏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1、面对流言,首先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

2、遇到流言后要自我检查、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些问题或细节没有注意到,让别人产生了误解;

3、一些流言可以用解释的方式去澄清,而有些流言就需要不去理睬,让其自生自灭,用事实和时间去证明;

4、洁身自好,不做流言的传播者,听到流言后让流言止于自己,更不要做流言的制造者。

[活动小结]我们不愿与流言遭遇,不想去面对那份苦闷和烦恼,但流言并不会因此而远离我们,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流言时要学会让自己保持冷静,学会自我反省,经过冷静思考和分析之后,能够解释、澄清的就尽快解释澄清,不能解释澄清的要学会“冷处理”,让事实和时间来证明真相;生活中,我们不做流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只要我们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身边的流言会越来越少,即使遇到流言我们也能坦然、轻松地去面对。

做事未成功怎样分析原因

做事未成功怎样分析原因

【辅导目的】

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积极归因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归因意识。

2、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

3、通过辅导,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积极的归因。

【辅导重点】

1、分析、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

2、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积极归因的重要性。

【辅导难点】

1、启发引导学生领悟积极归因的重要性和消极归因的害处。

2、培养积极归因意识。

【辅导前准备】

课件制作、录像等。

辅导过程:

一、谈话导人

同学们,你们有过成功的喜悦吗?有过失败的悲伤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它――成功,但是做任何事情不会每次都是成功的,会有挫折,会有失败。你对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或做某件事未能成功,分析过它的原因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研究,做事未成功怎样分析原因(板书课题)。

二、分析常见的归因类型。

1、弄清什么是归因。

2、屏幕出示:归因理论认为,把失败原因归为内部的,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原因时,可能有利于今后的改进。

3、情景体验:(组织学生观看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的几组录像片段并回答问题。)

镜头①小红平时学习不错,有一次没有考好,放学回到家里,妈妈问起考试成绩,小红埋怨这次考试,老师出的题目太深太难了。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任务太难

分析:这是一种外部归因。虽然它可以使没有考好的小红羞愧感减弱,但是它不有利于今后的进步。因为大家做的题是一样的,你难他也难,抱怨是没有用的。

屏幕出示:跌了跟头,莫怨石头。

镜头②小红平时学习不错,有一次没有考好,放学回到家,妈妈问起考试成绩。小红说是肚子痛、天气太热、笔不好用、昨天晚上睡不好……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运气不好

分析:这种归因确实会使小红的内疚减弱,但是这些外部因素是极难控制的,所以这种归因也不会有利于今后的进步。一个人的运气不可能次次好,也不可能次次差。运气这东西似乎不可捉摸,其实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屏幕出示:一个人总拿运气当失败的遁词,不会有大出息。

镜头③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说,是老师没教好,老师没讲过。她说,我爸爸妈妈不管我;我的家里穷,没有钱买课外书,爸妈不给我请家教……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环境太差

分析:这仍是外部归因。其实,在更差的逆境中,仍然有人成才。显然这种归因也不会有利于进步。

(让学生举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

镜头④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说,学习的失败是因为我没有长一个学习的脑子。

提问:小红学习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脑子太笨

分析:这是内部归因,认为学习失败是自己没有长学习的脑子。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归因。人的智力确实有差异,一个人的智商也比较稳定,不会突然变高。但是根据专家研究,人类中弱智者只占很小的比例。

提问:认为失败是由于自己太笨,会对自己有什么坏处?

小结:认为失败是由于自己太笨,会使自己的信心大减,使今后的活动仍旧失败。因此,我们不应该使用这种归因。

镜头⑤小红这次考不好,她对妈妈说:“这次考不好是我努力不够的结果。”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努力不够

分析:这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归因,能引起我们自己的内疚,有利于改进工作。只要今后更加努力,就要能成功。

屏幕出示:认识努力不够,只要今后更加努力,就会成功。

镜头⑥小红这次考不好,她对妈妈说:“这次考不好是策略不当的结果。”

提问:小红这次考不好,她认为是什么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策略不当

分析:这同样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归因,认为学习任务的失败是方法欠造成,今后改进学习方法,就可以提高成绩。这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归因。

三、学生自我心理体验。

1、让学生谈在学习这一课以前,自己在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时是怎样分析原因的。

(先同桌谈,再指三名学生谈)

2、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做某件事未能成功时,应该怎样分析原因。

(先四人小组一谈,再全班一起三人谈)

四、总结

第5、第6两种归因,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自信、改进方法,养成习惯。勤奋的努力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必然带来学习的成功。因为前者使后者的使用有了保证,成为习惯;后者又使学习者信心倍增,心情舒畅,使前者能够坚持下去。当然,由于我们同学各有特点,归因也会因人而异,策略也非一成不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愿学与会学的结合,必然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正视失败,奋起直追”,并且记住:胜利永远属于败而不馁的人。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屏幕推出:

(1)正视失败,奋起直追。

(2)胜利永远属于败而不馁的人。

板书:

做事未成功怎样分析原因

外部归因内部归因

1、任务太难

4、脑子太笨

2、运气不好

5、努力不够

3、环境太差

6、策略不当

在抉择中成长

在抉择中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善良的、值得信任的和能对自己负责的,有正确的人生取向;若把人安排到适当的环境中,就可以促进人努力,有可能达到“ 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人本主义的观点表明人的本性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可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指导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以肯定学生本身具有能力去有效地解决他们个人的情感问题为前提,创设一种环境与氛围,尊重他们积极向上的本性,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与感受,让其自我调整、自我成长。

正是基于以上理念,我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作了“ 抉择”的尝试。

抉择的过程是痛苦且必需的高二年级的学生既没有高一年级学生的兴奋与热情,又没有高三年级学生的安静与勤奋,显得浮躁与不安定。怎样才能让他们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呢?

上课之初,我简要介绍了高二年级学生现阶段可能有的状况,之后向他们表明我希望和他们共同经历一次“ 抉择”,来探讨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要和我们探讨我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真是无聊,一堂课就能找到答案?!不过也只有看看了!

老师:请拿出纸和笔,冷静考虑后写出五个(件)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或事。

学生:我忽然怔住了,最重要的?五个??我开始用心对待了,因为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经过我心灵的天平无数次地衡量过后,终于写下了:

妈妈爱人事业朋友 金钱

可见,学生在这时开始投入到我所提的问题中来。

老师:生命中能拥有所有,那是再幸福不过的。然而,每个人在生命当中都会面临选择,甚至不得不舍弃你认为最重要的人或事。现在,你必须从这五个中放弃两个,体会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并把你的感受附在旁边。

学生:放弃两个,我想怎么可能,这关系着我的一生,不能放弃任何东西。但是,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得必有失,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全部,人生不是坦荡如纸的。我把金钱划去,因为我还有事业;我把朋友划去,因为我还有既是爱人又是朋友的他(她),而且是最真实的朋友(有早恋的倾向)。

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进入了抉择的情境,他们的选择会很难、很痛苦,甚至表现出宁死也不愿舍弃任何东西。但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去选择,因为也许生活就会这样――必须痛苦地前行。

老师:现实有时是很残酷的,磨难并不会因为我们正经历磨难而不降临在我们身上。痛苦地再抉择,请把剩下的三项再划掉一个,同时请把你的心情写在旁边。

学生:我爆发了,我不能再失去任何东西了!我吼了起来,仿佛是在与那个残酷且不尽人情的阎王争抢我的生命。然而,我却又无语,继续进行着我的第二次抉择。这次我留下了妈妈和事业,因为也许爱人会在你风貌逝去的时候将你抛弃,而妈妈是永远也不会那么狠心遗弃自己的孩子的,事业是不能够抛弃的,它是我生命的基础和能源。

可见,学生这时更痛苦,更难抉择了,他们完全进入了对生活、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的情境(可能会走出早恋的误区)。我给予他们理解、支持与鼓励。

老师:请做最后一次抉择,选择一个,划掉一个。

学生:这次我接到指示后,没有惊讶,也没有怒吼,因为我知道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只有当生命被逼迫到最后边缘时,才会有这样沉痛的放弃。我选择了事业。在下这个决定前我很矛盾,为什么现实总是如此,留给人没有余地的、心甘情愿的痛。如果我没有事业,我和妈妈都不会过得幸福,那样能让她快乐吗?那是一种真正的孝顺吗?

如果她离去了,我就失去了所有,我连自己也会失去,那样她会感到欣慰吗?不会!如果她离开了我,我照样好好地活着,那样她才会高兴,她会以我的快乐为快乐的,因为我就是她生命的延续。

当抉择到了最后,学生从舍弃的痛苦当中慢慢理出了头绪,他们不再痛苦了,反而表现出觉醒的快乐。

在抉择中看清自己

老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在抉择的过程中的感受和现在的想法。

学生:抉择的过程是残酷而又痛苦的。尽管如此,我为自己经历了这种残酷而又痛苦的选择感到幸运,因为,它让我这个不太清醒的学生知道了“ 我最想要什么”,“我会因此做些什么”。

学生:每一次放弃都是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思考。回顾走过的生命历程,蓦然发现自己很爱爸爸妈妈……

学生:每一次选择都很容易,没有沉痛的放弃,也没有无可奈何,我感到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爱我,孤单的角落总是属于我……

……

这堂课最感人的地方是在最后,学生们真实的毫无保留的情感宣泄让他们轻松了、愉快了、更清醒了,实现了促进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成长的目标。学生的倾诉与聆听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我呢,也从学生的语言和表情当中获得了许多平时不可能知道的信息,为课后的个别咨询做好了铺垫。

给心理老师的几点建议

纵观“ 抉择”的设计,老师的教学有这样一个过程:

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感悟生活 分享收获

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取得预期效果,心理老师应注意:

1.多观察、多询问、多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掌握对学生表现真诚的热情、尊重、喜爱和接纳的技巧。

3.老师角色定位为:不仅是老师,还应是能真正体会学生的情感与经验的朋友。

4.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正和他们一起思考、努力。

5.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理清思路。

6.在课内外与学生的交流要真诚、坦白,不回避自己的不足。

7.对学生不持评价性的态度。

撕开自我标签,正确认识自我

撕开“自我标签”,正确认识自我[设计思路]

进入高中不久的很多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容易适应不良,一部分学生在与他人的不恰当比较中产生了“我不行”的思维模式,进而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标签、重建自信成了我这节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从游戏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标签,重点让学生认识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及消除方法,通过对学生身上一些典型的消极自我标签进行现场消除,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原来我并不是那么的差,都是消极自我标签在作怪,撕掉它就可以重拾自信。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是:认识消极自我标签――了解消极自我标签危害――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有招――贴上积极自我标签有术――战胜消极自我标签拓展。前四个环节是课内矫正认知和心理训练,第五个环节是课外拓展,通过一系列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并获得心灵的成长,助人自助,能够积极应对今后的高中生活。

[辅导理念]

自我标签是指用来描述自己、形容自己,成为自己身上的标志或特征的词句,如“我很会交际”、“我很胆小”等。自我标签有积极的和消极的。

高中生由于性意识的觉醒和逐渐发育成熟,不仅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且自我意识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和深刻了。高中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看在眼里,惟我独尊,我行我素,总是强调自己、维护自己。这种表现常被人们误解为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比较脆弱和不自信的,很在乎外界给予的评价。

现实生活中也可看到高中生不够自信的一面。很多学生喜欢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胆子太小,我不行”、“我不善于言谈”、“我很容易紧张”、“我过于谨慎”、“我太粗心”、“我多愁善感”等;老师们也往往喜欢给学生贴譬如“好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等标签;家长们也喜欢给孩子贴上诸如“我的孩子不聪明,脑子苯”、“我的孩子做事慢慢吞吞”等消极标签。

同学们被自己或老师及其他人贴上这些消极标签后,就不断地用消极标签暗示自己:“我胆子小”、“我不会”、“我不行”等等,自卑心理由此产生,自信心也因此不断下降。可以说消极自我标签已经成了打击高中生自信心的一大杀手。为此,只有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才可能帮助更多学生战胜自卑,重拾自信。

[辅导目标]

1.让学生了解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

2.让学生经历撕开消极自我标签的过程。

3.使学生学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贴积极自我标签的方法。

[辅导对象]高中一年级

[辅导时间]60分钟

[辅导准备]

1.准备一个空纸盒和一叠信纸。

2.准备几个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制作CAI课件。

[辅导过程]

一、了解消极自我标签现象

1.游戏导入:猜猜我是谁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见面礼,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用课件展示:猜猜我是谁?)

请每位同学写出10条“我是一个……的人”。(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优点或缺点,不记名。)

游戏规则:把学生的有关自我描述的纸条请各组组长一一收上来,投入一个空纸盒中,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来从中抽取一张,教师念出纸条的内容,然后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这个同学是谁?(教师念纸条时去掉那些没有显著特征的。)

2、认识自我标签

同学们刚刚在纸上写出了自己各式各样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找找藏在纸条里的秘密――自我标签!

先示范:我是一个自卑的人――我很自卑(老师读出一条,让学生找一条。要求同学们要说得快,抢着说!)

我很胆小我数学很棒

我动作很慢我很粗心

我很容易紧张我很内向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我是个很平凡的人?

……

想想自己身上贴得最牢的自我标签是什么?

3、认识消极自我标签

(课件展示分类,课件画面设计得漂亮些,多用一些图片展示效果)

(1)积极的自我标签:“我自信”?、“我勇敢”、“我积极进取”等。

(2)消极的自我标签:“我自卑”、“我胆小”、“我害羞”、“我不行”等。

经常可以听到同学们这样说:“我胆子太小,我不行”、“我不善于言谈”、“我很容易紧张”、“我过于谨慎”、“我太粗心”、“我很多愁善感”……这些自我否定的、贬义的描述性词语,就像“标签”一样贴在自己身上,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地使用,就会给我们带来损害,有碍于个人的身心发展。那么,这些消极自我标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请看:爱画画的中学生的故事

二、认识消极自我标签危害

(课件展示)“爱画画的中学生的故事”?

有一个中学生小A很爱画画,但有一天老师说他画的不好,没有画画的天赋,于是他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放弃了画画。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画的不好”,后来,再有人问他,他就说:“我向来就画不好”。

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个别发言。没人讲,就自我披露(小时候我很爱唱歌,有一天妈妈说了一句:你唱得走调了,一点也不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唱歌了,我总觉得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其实小时候音乐课唱歌考试还得过优呢!)

(课件展示)关于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只能选一个最确切的答案:

1)?使人不能恰当评价自己2)使人失去自信3)使人自卑4)使人不敢再次尝试5)上面几项都是

总结:消极自我标签害人不浅,我们要设法抛弃它、撕开它。

三、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有招

1、教师先示范:你们会撕吗?老师先撕一个给大家看看。

举例:“我是个一般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平凡的我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同学们,你们会了吗?

2、仿“幸运52”――撕标签比赛:(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要求每组对所抽的标签给出多种撕的方案。)各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

1)出示写好的四块牌子:生理、心理、学术、特长。

2)让组长来选题(翻牌)。

翻生理牌就给“生理标签”――我长得不够漂亮?/?不够帅(让组长把标签上的内容念一下,后带回小组讨论),其他依次类推。

3)分组撕消极标签(要求每组记录好主要观点)。

4)交流结果(上课时此环节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观点很丰富)。

A、?我长得不够漂亮?/?不够帅;(生理标签)

学生观点:我不漂亮但我可爱又大方;我不帅但我有个性;外表的美只是暂时的,心灵的美才是永恒的……

B、我某门功课不行;(学术标签)

学生观点:遇到偏科的现象,要分析原因;一时的学不好不代表我以后学不好……

?C、我没有音乐、体育、艺术……细胞;(特长标签)

学生观点:我做事认真,工作负责……这些都是我的优点;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勤奋练习和不断尝试,弱项很可能变成我的强项……

D、我害羞、我胆小;(心理标签)

学生观点:平时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就可以让自己变得胆大些;主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活动……

5)评优胜。

教师主持:A、哪个组最有说服力?鼓掌激励。

B、哪个组观点最丰富?鼓掌激励。

3、谈感想。

学生观点:原来我们没有那么差、我们的自卑原来是消极自我标签造成的、撕掉标签可以增强自信心……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对,原来我们并没有那么差,我们不自信时,很可能是消极标签在作怪。撕掉消极标签是我们战胜自卑,增强自信的有效手段。以后被他人或自己贴上消极标签时,该怎么办?

学生:撕掉它!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这里还有一招要与大家分享――就是多给他人和自己贴积极标签!

四、贴上积极自我标签有术

(一)给他人贴积极标签

1、同桌对贴(三分钟内完成三个,要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2、让几对同桌起来发言(一方说所贴标签,被贴的一方发表感想,同时适时地奖励贴得好的同学)。

(二)给自己贴积极标签

1、给三分钟时间给自己贴积极标签(写在白纸上),要求:

1)针对自己的弱点贴(如思维速度不快,可贴“我的思维很有深度”。)

2)符合客观实际

3)贴得尽可能多

2、每人选一个最利于战胜自卑的积极标签。

3、分享(按学号抽签展示5人:抽到几号,几号同学就大声地念出给自己贴的积极标签。)

4、要求每人把选出的标签贴在准备好的座右铭(牌)上。(建议学生在自己桌子上放一个月以上或更长时间,每天看看积极标签并大声读出来,看过一段时间之后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战胜消极自我标签拓展

1、做一个“交叉手指”的游戏。

当然,我们在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时需要克服一些以往的不良习惯。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再来做一个小游戏:

?1)请同学们将手掌张开,十指交叉合起来,连做三次。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

结论一:人的行为是按习惯行事的,消极自我标签也是你过去经历的产物。

2)然后请同学们用相反的方式交叉双手,大家有什么感觉?

学生:别扭。

结论二: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要改变一个如此小的习惯动作我们都感到困难,要消除消极自我标签、培养自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3)再继续游戏,请按照可以改过来的交叉动作,稍用力重复一次,有什么感觉?再不断重复21次,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习惯一点?

结论三: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不断重复;消极标签也是可以消除的,只要经常给自己贴积极标签。

2、课件展示“滋补处方”。

这堂课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张“滋补处方”:

(1)尽可能不用贬义的自我描述,代之以鼓励性话语,如“我过去曾经认为自己不行……”代之以“看来也不一定都是这样,让我来试一试……”。

(2)多使用积极地自我描述,如“我语文学得好”、“我数学最近学得比较轻松”。

(3)坚持写日记,将自己一周内使用挫败性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记下来。制定改变计划,并在以后记录下计划实施后的结果,及时给予强化。

(4)每当发现自己又说否定自己的话时,大声告诫自己,不要说“我就是这样”,而是说“我曾经这样”;不要说“我不行”,而是说“只要我现在努力,是可以办到的”。

(5)所有消极的“自我标签”,都是害怕失败,回避尝试的结果。因此,你应该勇敢地找一些自己以前不愿干的,不会干的,不敢干的事情,去花一些时间认真做一做。让自己完全沉浸于崭新的活动中去,品尝一下挑战生活、挑战自我给你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3、抄录上述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抄来加深记忆;可长期保留,以备用)。

4、小结: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对待各类自我标签、重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我。最后,我把下面这首诗《you?can?win》送给大家,愿同学们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高中生,充满活力的度过高中生活!

如果你认为《you?can?win》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你就确实失败了。

因为我们发现,在世界上

成功开始于一个人的美好愿望,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认为你是出色的,那么你就是出色的。

你要相信自己能飞得很高;

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得最好。

在生活的战场上,并不总是强壮或聪明的人取胜。

但是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

附课外阅读材料:

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那天,我来到唐娜的班上听课。这是个典型的小学教室。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去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同寻常,蕴涵着一种莫名的兴奋。

我在教室后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观察着教室里的一切。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埋头在纸上写着什么。我看了看最靠我的一个十岁女孩,只见她正在纸上写着所有她“不能做到”的事情,诸如:“我无法把球踢过第二道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不知道如何让黛比喜欢我”等等。她已经写完了半张纸,但她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仍旧很认真地继续写着。

我站起来,从后向前依次巡视着每个学生,他们都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了一些句子,述说着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此时,我对这项活动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不知道唐娜老师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所以我决定去看看她在干什么。当我走近她的时候,发现她也正忙着在纸上写着她不能做到的事情,像“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家长会”、“除了体罚之外,我不能耐心劝说艾伦”等等。

我真想不通为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这么过分专注于那些消极的事情,而不多想想积极向上的事情呢?就像“我能做”、“我能行”这方面的。

于是,我满腹狐疑地回到后面的位子,坐下来继续观察。大约又过了10分钟,大部分学生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

“同学们,写完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这时,唐娜老师用她那习惯的语调宣布了这项活动的结束。学生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鞋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把自己的纸也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沿着走廊向前走。我也紧紧地跟在后面。

走着走着,队伍停了下来。唐娜走进杂物室,找了一把铁锹。然后,她一只手拿着鞋盒,另一只手拿着铁锹,带着大家来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

同学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3尺深的洞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放进去,然后又用土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到”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了这个“墓穴”里,埋在了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

这时,唐娜老师注视着围绕在这块小小的“墓地”周围的31个十多岁的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

学生们很快地互相拉着手,在“墓地”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您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出现在各种场合,比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是白宫。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幸的。”

“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您安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仔细地听完这段悼词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振动。这个活动对我们的生命是那样的具有象征意义,那样的含义深远。我想孩子们应该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的,它将深深地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上。

聚焦问题

聚焦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当面临生活中问题困境时,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心理体验,从而发现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进一步界定我们此处所探讨的“问题”的定义(社会生活中不满意的事件),区别于学习过程中的解题,以利于接下去问题技巧的学习。

3.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掌握,当面对事件困扰时,学会将事件细分成若干个可以命名的小问题,澄清面对这些小问题时的不同情绪状态、相应的行为及内心想法(困惑),从而达到全面了解认识所面临的困难。

[建议课时]:约二个课时

[课前准备]:

1.以4~5人一组的组织形式,分组活动;

2.多媒体资料片断:内容见相应的教学过程;

3.收集一些学生中经常发生的困扰事件;

4.准备相应可供同学共同探讨分析的事例;

5.用幻灯机或者其它手段展示;

6.设计分析问题时填写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困境时,不同的人产生的感受不同。

教师:人生象一条永不停留的河流奔腾向前,不时会出现一些湍急的旋涡和迂回曲折,发生一些事件。2000年1月,浙江金华市发生了一个“凶杀大案”,而当事人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徐力。

教师:这个案件给你留下的思考是什么?他为何要这样做?他有没有苦衷?他的母亲对他的要求,你认为过分吗?

[教师提示:可以配合多媒体资料,展示整个徐力杀母这个事件。此处重点让学生去体会(猜测)当事人复杂的心情和感受。如果讨论不充分的话,可以补充以下活动

当处于以下情境时,请描述下当事人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1英语考了59分(伤心;后悔;感到没希望;痛恨老师)

2朋友背信弃义(愤怒;控制不住自己想报复;认清一个人,感到很庆幸;)

3失恋(为伊消得人憔悴;从此无心爱良月,任它明月下西楼;痛苦;一蹶不振)

4受老师批评(分情况处理,有道理的时候,心服口服,没道理的时候,感到委曲或当他没说;失望;不服输,要争气)

这里其实反映的学生内心活动,是一个投射过程,可能是学生内心的一种真实体验,也可能是在观察中得到的社会学习经验。]

教师:我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困扰,发生的很多故事,虽然没有徐力那么严重而复杂,但对我们也会感到棘手和难以处理,有没有什么方法的技巧可能帮助我们呢?

今天,我们就要来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即使碰到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面对它的表现和态度会不同。当人们对自己目前的处境或状态感到不满意时,他就遇到了问题。

“问题不会老是跟着我吧?”,“眼不见为净”,“顺其自然,时间一长,问题会自然消失。”……,这些都是人们在遇到问题时经常出现产生的想法。其实问题并不会自动消失,却会在我们忽视的过程中“茁壮成长”。忽视的时间越长,问题越大,牵涉的方面就越多,所以你越早正视问题就越好,不能用“驼鸟政策”来看待问题。

[教师提示:需要这样的一个例子,说明问题解决越早越好,越迟越容易惹麻烦。如成语典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或者“扁鹊见齐桓侯”等相关的故事,多媒体资料。]

美国心理治疗学家维杰尼雅?萨提亚说过:“问题的本身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去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需要去及时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希望它长大,变得更难缠,而解决好一个问题的前提是首先他必须认请这个问题,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聚焦问题。

二、分析身边的事,学会澄清问题。

身边的事(1):

Z最近感到心里特别不痛快。他原来的同桌转学了,新调来的同桌是个“马大哈”。由于经常忘带学习用品,Z就成了他的“无偿供应商”。特别使Z烦恼的是,借给他的东西常常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弄得Z自己也非常不方便。这次大考前夕,同桌问Z借去的物理题集,还回来时竟少了十几页,同桌解释说是把书交给别人复印时弄丢了。Z下决心从此不再借任何东西给他,可是当同桌一开口,Z又鬼使神差般地答应了他。事后心里又非常的不舒服,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

l提问:请设身处地替Z想一想,他到底为什么烦恼?

答:他期望正常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回报,他为这种单向的付出而且也没有被尊重,因而他感受烦恼。

[教师提示: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阶段是问题的认识阶段。因为只有弄清问题以后,人们才有可能去解决问题。弄清问题的同时,人们甚至可以给它定个名称,对人来说,笼笼统统地说什么心绪不安、焦虑或抑郁,是令人难以对付的,而特定的问题倒是容易解决得多。一个问题的出现有很多原因,不是简单的“是或非”能够说清的,因此理智地分析困境很重要。]

可参照下面三条提示,以它们为线索去思索已发生的事情,弄清什么是真正的问题,只有澄清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检查你的情绪(你的感受是什么?)

聚焦你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你对此有何评价?)

注意你的行为(你做了些什么?)

[教师提示:以下表格,可以用于讲解,示范如何对事件进行细分问题,澄清感受的分析。]

聚焦的问题他当时的情绪他内心的想法他表现的行为

原来的同桌转学心里不痛快非常可惜

对新来的同桌烦恼“马大哈”,借东西不还,给自己带来不方便虽然不愿意,但是经常借给他学习用品

违背了自己的“诺言”非常的不舒服已经下决心不借给他东西,违约后不知道怎么办鬼使神差地答应了他

lZ在回避什么?

答:他不希望再与同桌发生这样不平等的交往,他希望得到同桌的尊重。

[教师提示:以下的事件要请同学们来分析,细分的结果并不重要,只要最后得到大家的认同。]

身边的事(2):

F实在学习不下去了。每天他都背着书包去学校,但坐在教室里时却感到自己既心烦又困乏。面对着老师布置的大量习题和经常突如其来的测验,他感到自己不知所措。由于他经常不交作业,上课也似乎心不在焉,测验考试却常开红灯,老师和家长都为他焦急,所以即使回到家里,他仍旧摆脱不了学习的烦恼。父母一开口就提学习的事,他的学习成绩成了家庭中对话的唯一内容。老师们觉得他们对F已经仁至义尽,一说起他,几位学科老师都会带着无奈而感叹到:“当一辈子教师,„一世的英名‟就要毁在这小家伙身上了”。在班主任的劝说下,F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希望得到帮助。他对老师说,“不要跟我讲大道理,那些我都懂,我肯定要读大学的,我喜欢的专业是哲学,因为现在学校的教学安排不合理,压抑了我的特长,所以我感到学习无趣。”老师问他,“你目前这样的学习成绩能考上大学,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我只是在积蓄能量,到时一定能厚积薄发的。”

1、问F真能如他所说:“厚积薄发”吗?

答:厚积是指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而不是指时间上的长短,因此从上所述来看F既然不能够踏踏实实地厚积,自然也无从谈起薄发。

2、请评价F的实际问题。

答:F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困扰,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还混杂着很多其它的情绪和感受,在评价他的问题之前,要先学会聚焦他的问题。

聚焦的问题他当时的情绪他内心的想法他表现的行为

对学习心烦而困乏压抑、感到无趣心不在焉

对测验、对成绩烦恼突如其来,不知所措开红灯

对父母有点烦(一开口就说)仍摆脱不了学习烦恼

对老师无所谓(老师都感到无奈)不交作业

对自己受压抑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对自己有信心厚积而薄发

3、F应该怎么做,才能面对自己的问题?

答:参见《集思广益》篇

当问题出现时,面对紊乱、复杂的局面,我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但其实细细想一想,可以把它分为一序列的小问题,我们给它命名,像制定“xxxx计划”,“xxxx行动”一样,仔细分析当时的情形,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所在,而事实上你也会由此发现问题的解决其实也是有先后顺序。

心心相约:我的烦恼

[教师提示:留给同学课后自己体会去做。]

教师:请各小组成员分别找出自己生活中最感头痛的事情,对问题进行分析聚焦,列出你面对这些困境时的情绪、内心的想法及表现出的行为,指出你最不愿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小结:“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不免要碰到问题,要学会面对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勇于承认困难,而不是否认它的存在。如果因为你觉得问题太可怕而不敢承认,逃避它,那么将意味着在今后的岁月中那个问题还要来缠着你。承认问题,认识问题就等于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沟通解密

沟通解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PAC理念(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的基本含义。

2.让学生学会用PAC理念来分析自我,改善自我。

3.让学生学会用PAC理念分析人际交往失败的原因,并得出PAC人际改善基本策略。

4.让学生学会用PAC人际改善基本策略改善人际交往失败情境事例,并进一步得出其他PAC人际改善策略。

5.让学生学会用所学PAC人际改善策略在生活中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

[建议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1.人际交往心理剧录制。

2.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

3.电脑课件制作。

4.人物角色标签。

[教学过程]:

一、认识PAC

1.身边的人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如不同职业的人,不同个性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同样也有不同心理状态的人。

举例(图示)说明:孩童CHILDREN、成人ADULTS、父母PARENTS。

教师:生活中A成人(ADULT)、B父母(PARENT)、C孩童(CHILD)的心理状态分别有那些特征呢?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ADULT――客观、理智

PARENT――权威、优越感、挑剔或呵护

CHILD――孩童似的冲动、情绪化、玩世不恭、服从、任人摆布]

2.身边的事

播放漫画场景1、2、3投影(反映同学T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自我状态的表现)。

[主要内容提示:

场景1老师:离开时记得关窗啊!

T:知道了。

场景2同学M:“下周期末考试,我一定要考砸了。”

T:“现在着急了吧,谁叫你平时不用功!”

场景3母亲:“我遇到一件事,挺麻烦的。”

T:“不关我的事啊,别指望我帮你。”]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在场景1、2、3中T的心态分别如何?

再播放一次录象,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看一次录象。

教师:在场景1、2、3中T的心态分别如何?在场景1、2、3中T分别最象是怎样的人?[答案选择提示A成人(ADULT)B父母(PARENT)C孩童(CHILD)]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引出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知识:

每个人的自我中都隐藏着三种状态,每个人都有三个身份、三重角色。

A(ADULT成人)自我状态

P(PARENT父母)自我状态

C(CHILD孩童)自我状态

上例中,“T”的表现就是其不同人格自我状态在不同场景中的反映。

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所组成,只不过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每个人身上总有一种状态占优势,或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不同的状态P、A、C三种自我状态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性格表现、音容语调、习惯性言语和行为举止。]

教师:请同学们判断以下分别是何种自我状态的特征(以下资料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讨论一分钟,要求学生快速齐声作答。

[资料内容]提示:

状态一(P)

性格特征: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权威

音容语调:吞吐较快、语气较严峻,且具有命令的口吻

习惯性言语:“应该”、“不应该”、“千万不要忘记”、“绝对不可以”、“一定不准”、“你不能”、“你必须”

行为举止:凌视的眼神、叉腰伸指头或轻抚头顶、叮嘱备至

状态二(A)

性格特征: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

习惯性言语:“我个人的想法是……”、“为什么……”、“怎么样……”、“在哪儿……”“是什么”

音容语调:不急不徐,相当适当与温和

行为举止:集中注意、坚闭嘴唇强忍痛苦

状态三(C)

性格特征:无主见,遇事畏缩,感情用事,激动愤怒

习惯性言语:“我猜想……”、“我不知道……”、“我想要……”、“我愿意……”、“我就不……”

音容语调:急促、冲动,装腔撒娇或带有恳求与无助的味道

行为举止:雀跃欢呼高叫,拍掌叫好或逃避困难

二、分析我自己

要求学生画出自己个性中的PAC分布形态。

教师举例:

学生完成后与小组成员交流:谈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照投影资料作自我检查:我是这样的人吗?

资料提示:

固定的家长:很喜欢向人说教,时时以专家或长者自居,或以自身的威势强求别人就范。(让人讨厌、不受人欢迎)

永久的成人:任何处事都理性得没有一点情感,不懂得享受人生,不懂得适当放松自己,时间一久,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闷蛋。(同样不受人欢迎)

终生的儿童:常处于一种幼稚状态,感情用事,任性,从来不尝试控制情绪,喜欢乱发脾气,有时会蛮不讲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迁就你。]

教师:怎样的人才好?

小组讨论后汇报观点。

[教师提示:

忠告:要“均衡丰富”才好!

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P、A、C三种心理状态都应该有,尽管每个人的P、A、C分布不同,但比较均衡是较好的。]

你也是一片风景

【活动分析】:

过度缺乏自信,是个体发展的阻力,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就需要我们予以关注,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树立信心的方法.【活动目的】:

1,使学生学会赞美别人,学会接受别人的赞美

2,使学生了解自信心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重视自信心的培养

3,使学生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

【适合年级】职高一年级

【活动过程】

自信是学生学业成功,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良好的要素.自信一般来于两个方面:对自我的肯定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欣赏.1,课前热身:――做”优点大轰炸“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游戏规则:(1)随机选择学生,但最好选择一些自信心表现比较低的学生,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找他的优点和长处.(2)要求学生尊重他人的评价,即使自己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也不要嘲笑别人.通过这个游戏来引出本课的主题.2,主题导入:

(1)教师讲述:有一个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孩子长得很丑,没有多少人喜欢她,她也对自己失去信心,她想:反正都没有人关心我,注意我的.于是她每天邋邋遢遢,做事也不认真,学习也不求上进.老师很着急,怎样才能改变她这种想法和做法呢

于是心理学家就出了这样一个主意,让同学们每天都对丑女孩说:”你今天好看多了“,”你今天真精神“,”你的表现不错“,”你真能干“等等这类赞扬和肯定她的话.一段时间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女孩子真的变得漂亮可爱了.大家不是假装喜欢她,而是真的很喜欢她了.其实她的长相没变,只不过她不再是随随便便的,而中做事积极主动了,学习又很努力,主动和同学们交往,爱表现自己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她一开始丢失了什么 她现在又找回了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2)学生们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别人对她的肯定和赞美,让她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自信让这个女孩子焕发出迷人的光彩,那什么是自信心 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怎样培养良好的自信心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你也是一片风景――培养良好的自信心(幻灯片显示标题)3,活动过程: 例子中的那个女孩子一开始丢失了自信心,后来又找回来了.那自信心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自信心(幻灯片显示板书)

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所持的一种肯定态度,也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和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1)教师:”有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信心一定会输.“这句话一定听过了吧,有自信心有助于做好一件事情,没自信的话可能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呢

(2)请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的亲身体会.(3)教师:我认为敢于回答老师问题的同学也是很有自信心的,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上台表演的同学也是充满自信的表现.”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这就是台湾歌手赵传的自信.总认为自己样样都不行的人是缺乏自信心的.既然自信这么重要,那我们怎能才能拥有自信心呢

二,怎样培养良好的自信心(幻灯片显示板书)

(1)教师:每个人难免挫折和失败的时候,重要的是遭遇挫折和失败后,要通过冷静,客观地分析,找到失败的原因.对于学习也同样如此.方法一:学会分析成功和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一天下午,我见到小明垂头丧气地坐在教室里,于是我问他你怎么回事了小明回答说:我这次期中考试数学考砸了,我已经很努力地去学了,为什么还是考不好呢 看来考大学,我是没什么希望了.(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分析原因

(3)教师小结:不能说一次考得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除了从主观也就是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从客观上找原因.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阻碍自己的学习和进步.日本教育家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中,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没有自信心,他们感到自己一时没有学好,就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了,而事实上,根据心理学家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和弱智儿童大约只占2%,而98%有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在座的各位同学的智力水平是大致相同的.正因为没有自信心使这些学生的智力才能不能好好发挥出来,学习成绩当然很难提高了.方法二:寻找自己的优点,同时也真诚地赞美别人

如果你现在还为曾经的失败耿耿于怀的话,不妨晚上静下心来时,拿出一张白纸,写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大声地读几遍.回到刚才第一个说的例子,那个丑小鸭为什么变成了天鹅,因为她找回了自信心,找到自己的价值和闪光点.她为什么能找回自信心呢,很重要的一点是周围的同学和老师积极主动地赞美她,肯定她.所以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如果你发现这个同学有这样的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不妨大声地告诉他,你真诚的赞美和肯定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送给别人的礼物.(4)让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的亲身体会

(5)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讲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正确定位自己,从小处寻找自己的闪光点,真诚赞美别人和学会接受别人的赞美等等.4,结束语:

我举了那么多的例子,都是说自信心对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影响,那是不是越自信就越好呢不是的,凡事都有个尺度的问题,过度的自信就成了自傲,而自信不足就成了自卑.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输给了乌龟的原因,不就是兔子过分轻敌,过度自信造成的吗

(时间较充分时)我这里准备了一首诗,那位同学来念一念(幻灯片显示)你也是一片风景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只是一颗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是一棵小草;于是,你有些自卑.其实,你和别人一样,也是一片风景,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座发光发热,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希望.(对朗诵者进行肯定和表扬)

同学们,自信不是自大,不是自傲,自信就是认识自己,并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比想象中做得更好.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朝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会与人交往

学会与人交往

【活动分析】

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职专生当然也不例外.如今的高中生大都渴望拥有真挚的友谊,但多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往往多从自我的角度考虑,总想让别人去迁就自己,结果常常在与人交往时碰壁,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不良.为此,我们设计了此活动,想让学生在参与游戏,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方法.【活动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2,启发,引导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原则,并能够用这些原则来指导自己的交往.3,促进同学们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友谊.4,使学生掌握获得友谊与朋友的途径和方法.【活动准备】

1,事先画好一张图.2,打印趣味测试题,每人一份.3,印发阅读资料.【活动年级】高一年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真挚的友情,当我们快乐时能与他分享,当我们痛苦时能向他倾诉,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建立这种真诚友爱的情谊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画图游戏

(1)找三个同学到黑板前做画图游戏.其中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听另一个同学的指示,并按他的要求画出所描述的图画.要求:在此过程中,描述与画图的同学背靠背站立,画图的同学不得向描述的同学询问,而描述的同学也不能用手势表达.(这一环节也可让班上其他同学共同参与,拿出一张纸在下面画.)

(2)留下刚才画图的一个同学,再另找一个同学,搭配成一组,重做画图游戏.要求:

A,刚才画图的那个同学,在这轮游戏中充当描述的同学.B,描述与画图的同学不需背对背站立.C,画图的同学有什么疑问随时可向描述的同学提出,后者负责耐心地解答.(3)等两组同学画好以后,出示正确的图画,请同学们分别比较两组同学所画之图与原来的图有什么区别.(4)小组讨论:

A,为什么第一组同学画的图与原图有较大的差别 而第二组同学画的图则与原图基本一致(因为第一组同学缺少沟通,描述者没有清楚表达,画图者没能正确理解;第二组同学的交流是双向的,通过沟通,使描述者更好更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使画图者能正确地理解.)B,对比第一组两个同学所画之图,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

(个人的理解力不同,每个人对于接收到的信息有主动加工的特点.)C,如果把这个游戏当作一次人际交往的话,那么第一次最大的失败点在哪

(双方不能很好的交流,仅仅是单方面的沟通是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的.)

(5)让参加游戏的3个同学谈感受(尤其是既充当了画图者,又充当了描述者的同学,要引导其说出在由画图者转变成描述者后,因为知道画图者的困难,所以能设身处地为画图的同学着想进行描述.)(6)游戏小结:

由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沟通必须是双向的,在沟通时,不仅要学会表达,学会倾听,还要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仅仅考虑自己的需要,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是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的,仅仅阐述自己的意见,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不恰当的.附图: 三,小组讨论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想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而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请大家就以下几个情景展开讨论,假如你遇到了下列情况,你将怎么做

(1)考试时,你的好朋友要求你告诉他答案.这时,你会

上一篇: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初探下一篇:团委纪检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