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备课组会议记录

2024-05-02

教研备课组会议记录(精选10篇)

篇1:教研备课组会议记录

罗定中学“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备查材料

美术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参加人员:张明昌、邓钦明、梁超浩、活动内容: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实施

张明昌:进行各类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系统教学,实行“宽基础”的教学模式。各类不同的美术作品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评议系统。如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的艺术语言都各不相同。又如欧洲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也有着不同的艺术语言系统。我们只有以“宽基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各类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都有最基本的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各种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领悟其美感,更好地接受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认识世界。不再出现现在许多中学生看不懂西方现代派著名美术作品的现象。同时,也能为学生以后继续进行艺术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有利于全面、自由的发展。另外,学生在学习、掌握各种美术知识技能过程中,也更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邓钦明: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心态,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产生执着痴迷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我个人认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挥聪明才智,创建教学环境,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了运用电教手段,结合教师准确、幽默、风趣的语言,善于利用一切现成的因素和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梦幻的色彩世界,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情境,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发挥奇思异想,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创作状态。如上课前把有关这节课知识内容的范画或工艺作品挂在教室里,创造出美的环境和美术教学的气氛,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美的氛围中,注意力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梁超浩:美术是情意表达的自由创作产物,如果美术家无情绪的作画,是画不好形象的,甚至调不出自己所需要的色调。美术学习也是在情意表达的美术体验之中,获得领悟,理解的,学生不融进情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也就无法进行美术观察、表现和创造。美术教师采用各种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

罗定中学“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备查材料

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激发他对美术的兴趣,再将这种兴趣引升为志趣,那么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就会变为自我要求,成为一种意志行为,学习必然会更有收获和更有成效。

篇2:教研备课组会议记录

时间:2010.05.31 下午3:15——4:00 地点:高二物理办公室

到会人员:何勇彭志杰王金聚王孝厂葛慧爱蔡本再 主讲:彭志杰

活动形式:主讲加共同研讨

研讨内容------一轮复习体会

1、总结讨论本本阶段的教学进度情况

2、讨论一轮复习用书

3、专题讲座:彭志杰

一轮复习体会

高考复习一般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现阶段高三就要进行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在这一阶段里,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全面阅读教材,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要重视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和归纳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用翻新题进行训练,以求真懂,克服思维定势。学会解传统的基本题,以基础题训练或提炼方法,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一般程序:文字→情景→模型→过程特征→规律→方程→数学解→物理判断)。要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立的物理模型的能力。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课本中不少联系实际的好题,例如流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示波器中的电偏转、磁悬浮列车等。(07上海物理卷最后一题最后一问磁场运动问题就是从磁悬浮列车中演化来的)这些都是联系实际的典范,加强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切实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变通能力

随着高考的改革,命题已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联系实际、实验的题目越来越多。同时近几年高考物理有力地冲击了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它给我们的启发是:

首先,要更加重视课本中的实验,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其次,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但它决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我们应该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

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从实际出发作合理的变通和大胆的改进,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控制的条件、实验仪器等方法,要动手去做,以培养运用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物理实验的能力。例如07上海物理试卷中第18题,对“气体温度计的读数和修正”。试题不难,但拿全6分很不容易。由此可见,在高三物理实验复习中,要求在熟练掌握基本器材使用的基础上,透彻地理解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进而培养其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

(1)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关键词句的理解;②对隐含条件的挖掘;③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2)注意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说明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在解题时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和结果,题目的分析、解题的中间过程全无,这样的状况在高考中无疑是要吃大亏的。

(3)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试卷难、中、易分数分配约为2:5:3,平时做一份完整的试卷应先易后难,要敢于放弃,拿到该拿的分数,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复查。

注意现代信息的收集和获取

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尤其是与现代高考科技的联系,是高考的必然趋势和热点。这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一方面,要博览群书,尤其是科技类书籍,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关心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多留意从各种媒体吸收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时不恨少”。同时要关心实际问题,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有关“嫦娥一号”的信息。但是,主要注意力还应该放在教材上,特别是教材上的那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阅读材料,只要牢固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任何问题就不可怕了。

篇3:教研备课组会议记录

“一课三轮上”:磨课组确定教学内容→集体备课→第一名教师实施教学→研讨反思、修订→第二名教师实施教学→再反思修订→第三名教师再实施 (选择教学水平相当的三名教师上课) 。“一课三轮上”是为了更新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打造生成性、互动性、探究性的课堂。研究时聚焦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着眼于这节课如何改进, 改进后效果怎样。研究的主题是:如何整体把握三维目标?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转变” (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探究转变) ?

“三人上一课”:确定同一教学内容→选派三名骨干教师 (年龄不同或教学风格不同) 分别组队研讨备课→三人同时教学展示→评价反思。“三人上一课”是为了激发教师钻研教材、创新设计的激情, 让教师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这种磨课形式实际上是同课异构, 研究时聚焦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着眼于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 参与者从中学到了什么。研究的主题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一人一课”:备课组集体搜集资料→主备人撰写教学设计→主备人试教→组内研讨反思→修订并提出个性化设计。这种磨课形式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实施的“资源化 + 个性化”备课改革, 为了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开展了“集体备课进课堂”的活动, 即“由主备人试教, 同组教师观察研讨”的“一人一课”。研究的主题是:集体备课如何做到有效?

“一课三上”:教师个体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组内研讨反思修订→再实施教学→专家指导、教者反思修订→再实施教学。这种磨课形式着眼教师教学能力的打造与磨炼, 每次区级以上示范课、公开课、竞赛课都由学校组成磨课组对上课老师跟踪听课, 进行研讨。

二、磨课的价值

1.促进教师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

上课是教师的个体行为, 而磨课却是教师的群体行为, 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师身边的教学问题。而这些问题既是教学改革中的“拦路虎”, 也是教师发展的“生长点”, 教师在问题研究中领悟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行为, 提升专业素养。实践证明, 磨课是促进教师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也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一次磨课最少需要一个星期, 然后通过再一次的教学实践来验证提出的改进是否正确有效。可见, 磨课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磨课中我们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适合学生学习的发展, 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以切合学生实际为逻辑起点,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点。同时, 各磨课组在磨课活动中提出共性的问题: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效性,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 都是新课改中的热点问题, 学校特邀校外专家参与学校磨课活动, 推动教学的整体改革。

三、磨课的策略

1.创设“对话”氛围

磨课的过程就是围绕课堂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在于探讨和揭示, 揭示参与者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想追求以及个人的教育动机;对话的基础是相互敞开, 彼此承认, 以防止“自我中心主义”, 克服过分的防御和抵制。首先, 尊重参与者相互平等的主体地位。磨课时必须明确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不是进行评价的“评判者”和被动等待评判的“接受者”的关系, 而是彼此平等、共同围绕课堂展开教学对话、商讨教学办法的伙伴关系, 防止做课者取悦观众, 失去自我, “观众”则吹毛求疵。其次, 对话意味着不同意见的参与。磨课时不同意见的存在往往有助于随时纠正团队思考的偏差和错误, 只有鼓励参与者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意见, 才能在对话过程中激发智慧、凝聚共识。因此, 磨课组织者 (特别是领导、专家) 在磨课过程中构成平等的关系, 对话的态度具有引导和决定作用。可以说, 组织者的态度和作风决定了磨课的整体氛围和取向。组织者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避免主观臆断, 明白组织者的责任不在于拿出一个权威的意见, 而是创设“对话”的氛围, 引导参与者发现和讨论更多的教学可能和实现条件。

2.围绕研究主题

对话总是围绕共同关心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没有共同关注焦点的交流只是一种信息沟通, 没有深入对话, 就难以有效研究。磨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 (帕尔默语) 来凝聚, 磨课就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 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这个“伟大事物”就是磨课的主题。如果磨课时主题不集中, 讨论不深入, 参与者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对感兴趣的话题泛泛而谈, 那么, 对做课教师又有什么帮助呢?参与者到底可以收获多少呢?问题即主题, 困难即主题, 主题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磨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确定, 也可以在磨课过程中生成其他有讨论价值的主题。

3.聚焦课堂事件和现象

在磨课活动中, 课是什么?它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 是做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磨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 以发展性为取向, 而不是以“鉴定评判”为取向。这样, 磨课不是得出“好课”或“坏课”的结论, 而是围绕课堂上的事件和现象, 探讨原因, 展开教学想象力, 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磨课过程提倡参与者首先提供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到的课堂事件和现象, “在课堂上, 我发现……”“在课堂上, 我注意到……”然后再围绕这些事件和现象展开对话和讨论, 商量可能的教学出路和办法。这样, 磨课的重点应聚焦于课堂上的事件和现象, 从而引导参与者认识教育故事, 理解教育行为, 探寻教育假设, 探讨新的教学可能, 提出新的教学办法。

篇4:教研备课组会议记录

一、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

我校平时实行以备课组为单位,以平时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

(一)有效校本教研主题的确定

确定主题是校本教研取得实效的前提。校本教研主题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备课组老师共同研讨在教学过程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把典型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整合为主题,进行研究。

我组老师不断反思,将“高中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自主性学案的编写及操作方法的研究”、“以自主性学案为载体的化学课范式的研究”、“学生多元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等确定为我组校本教研的主题。

(二)通过课例研究,落实和深化教研主题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为:确定研究主题——第一次开课——评课研讨,自我反思——理论学习,提出解决策略——第二次开课——验证策略,深化主题。

(三)以课例为载体,集体研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究活动,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组员通过共同学习,集体研讨,资源共享,提升教学和教研能力的提升。近几年来,在市、区教研室的领导下,我组青年教师经常参加“优质课评比”、“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同题异构课”等各类活动。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组经常以典型课例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2014年5月,区化学教研员要求我组一位青年教师开一节公开课,开课内容为化学必修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苯”。我组教师以此课例为载体,集体研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全组教师共同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

根据“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苯”这一教学内容,全组老师共同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集体讨论,提出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分析;单元重难点分析、单元课时分配;单元核心内容教学设计框架、教学策略等六个方面的总体设计思路。

2.开课教师自主进行教学设计

开课老师从教学基本信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示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结合自身风格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和自主性学案的编写并进行试上。

3.听课评课、提出建议

组内老师听过开课老师的试上后,发表听课体会,认为此教学设计很好,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以下几点:(1)实验教学;(2)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学法指导等。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4.全面反思、修改设计

开课老师在听取组内老师意见和建议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寻找改进策略,修改教学设计,并再上一次试上课。

5.正式上公开课

开课教师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次试上——评课研讨,自我反思——理论学习,提出解决策略——第二次试上——评课研讨,自我反思——修改设计”的基础上,正式上公开课。

6.听取评课、进行教后反思

上完公开课,听课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开课老师进行教学反思。

二、以反思为抓手,促进备课组教师专业发展

1.学习理论,在备课组集体研讨中相互交流

学习是进行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前,备课组长布置学习主题,全组教师根据主题自学相关资料,并及时做好笔记。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中,组内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为主题式教研做充分准备。

2.撰写反思,在自我感悟中获得发展

主题校本教研进行反思与研讨,是我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在进行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时,我组每位老师主动参加,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开展主题校本教研后,我组每位老师积极撰写反思。

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老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很大。主题校本教研是“沃土”,每位老师是“耕耘者”,其他老师的建议和意见是“营养品”,参与者是“种子”。通过一次次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种子就能更好地发芽、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溧水高级中学)

篇5:物理备课组教研计划

物理备课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年下半年物理组教科研工作在永嘉中学校长室的领导下,在结合县教师发展中心高中物理部部署及永嘉中学教科室计划,以“三四五六”课堂模式创新和“有效学习”为核心,以“课堂变革模式化”,力求提升课堂学习效益和教师培养成效。本学期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预习学案化”为主题,探讨形成不同课型的“学思案”、PPT课件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有效学习,促进物理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重点工作

1.高一以新授课为切入点,以学业水平的复习课为提升样板,编写各种课型的学思案,注重学思案的模式化,注重学思案的高效课堂价值体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预想完成必修1、必修2学思案的初步编写。

高二学生已进行学考与选考修分班教学,针对学考与选考的不同教学要求,对选修3-1、3-2教材进行学考与选考教材处理和分别设计学思案,李芳芳与陈云涛为教材意见处理核心成员。

高三重点是一轮复习的有效教学,以有效学习为目的,狠抓落实,以《步步高》教辅材料为主,针对浙江高考进行适当增减,收集与整理一轮复习资料。

2.结合浙江省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高一与高二开展一课一优课活动。结合浙江省开展的“晒课”活动,积极组织晒课活动。

3.高一本学期我们学校加入浙江省夏向荣名师工作室主题研究“学考+选考+自主招生考试”教学建议实验校。肖飞燕为学科带头人,叶孙泽、赵子郡、陈云涛、李芳芳为核心成员。积极参加“学考+选考+自主招生考试”教材处理及同步练习编写与实施。

4.正常开展公开课活动,每学期每人至少开一节校级公开课。积极参加送交下乡与开放周开课活动,师徒之间互相磨课互助互长。

5.以命题、磨题为锲机,提升教师对试题的研究能力。本学期组织参加温州市命题比赛,承担联考试卷命题工作。

6.开展物理实验研究。成立实验兴趣小组,开展传统实验改进与学习做数字化实验。积极参加温州市实验评比。

三、主要难点

1.在新的学期里,在改革和创新的大环境下全面启动课堂模式变革,教师的前期积累比较欠缺与薄弱,教师精力上负担有些重,对课堂模式的理解和理论学习还将继续深入,课堂实践经验更是有待努力,因此,对于课堂模式改革仍需深入学习和培训,如何在变革中提供教学效率和效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各个年级段层次比较多,如高二有4、5种不同组合,每种组合还分重点班、普通班,高一、高三各有三个不同层次。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度上、难度上、要求上也有不同层次。有些老师一个人教到2-3各层次、任务很重,实施起来比较麻烦。

四、活动计划表

周次

日 期

内 容

负责人

1

8.24—8.30

3456论文大赛评比

学思案评比

参赛教师

2

8.31—9.6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

温州市高一力学竞赛

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培训自主选课开始和审核

高三、高一

各位教师

3

9.7—9.13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准备

高三

4

9.14—9.20

黄**开课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赛准备

高一备课组

高三

5

9.21—9.27

肖**开课

高三备课组

6

9.28—10.4

国庆节放假(10月1-7日)

 

 

7

10.5—10.11

第三届校研修班开班

推荐县各学科新苗、骨干、高端、名师班、教研组长培训班对象

 

 

8

10.12—10.18

学科命题比赛;

浙江省夏向荣名师工作室主题研讨

教研组

核心成员

9

10.19—10.25

肖**送教下乡

金**新教师开课

浙北名校联考命题组卷

教研处

高一备课组

高三备课组

10

10.26—11.1

学考+选考考试(物理这次没安排)

叶**开课

浙北名校联考命题磨题1

高一备课组

高三备课组

11

11.2—11.8

浙北名校联考命题磨题2

高三备课组

12

11.9—11.15

校开放周活动赵子郡等开课

教研组

13

11.16—11.22

参加市高中命题竞赛评比活动

温州市实验创新展示与评比:黄**参加

汪**开课

教研组

高一备课组

14

11.23—11.29

教研组中期计划落实情况检查(主要查博客)

夏**开课

教研处

15

11.30—12.6

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推荐

教研处

16

12.7—12.13

推荐县基本功比赛对象:李**、瑶**、李**等

教研组

17

12.14—12.20

陈**、戴**开课

高二备课组

18

12.21—12.27

学思案整理

各备课组

19

12.28—1.3

元旦放假

 

 

20

1.4—1.10

徒弟金**、瑶**汇报课

高一备课组

21

1.11—1.17

徒弟李**、戴**、潘**汇报课

高二、三备课组

22

1.18—1.24

教研组考核

教研处

23

1.25—1.31

期末考试;

 

篇6:黄姜飞教研备课组总结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组在小学部、教务处的领导、关心下,七位语文老师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一个学期以来,共完成备课活动12次,外出活动(学习)3次,较好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在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将对本组工作作一回顾、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找出不足,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团结合作的团队

教研组是学校的基本教科研活动组织,也是学校落实校本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载体。我们语文教研组共有7位语文老师,其中杨娟、张吉莲老师都是小学部语文学科的骨干老师,她们从事小学语文高、低段教学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教研能力,在教研组活动中,她们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一个学期以来,凡是组内教师执教公开课,无论是组内的研讨课,还是校级、院级展示课,执教老师刘芳总是孜孜不倦地向组内老师虚心讨教,而在一次次试教的过程中,组内的张吉莲、黄姜飞老师都会悉心地听课,耐心地指导。平日里,我们语文组几位老师都非常注重自我反思,上完一节课,各自都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成与败进行深思,找出问题,并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大家不仅乐于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还善于将自己的体会、反思积极与同组老师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我们组,为一堂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大家经常在一起研讨,办公室、走廊、操场上……到处有我们一起讨论的身影,不管哪位老师上公开课,大家都群策群力,做好一切接待工作。

二、踏实务实的团队

我们语文组是学校新课改的排头兵,对于新教材,如何准确定位,如何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我们所思考,所探索的问题。本学期,小学部新课程优质课展示,本组的黄姜飞、刘芳老师承担了代表语文教室参加展示的重任,这是书院教研室及小学部教学处对我们语文组工作的一个肯定。为了此次展示,两位老师利用休息的时间,仔细钻研本册教材,每一次课都详细地备课,写下了可行性的教学设计,并且提前在组内与老师互相交流、探讨,一方面组内的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另一方面让大家面对面地研究、熟悉本册教材,为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方面,大家狠抓教学质量。课前,按学校提出的备课要求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每个小周一下午第午、六节课,大家在一起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进行集体备课。这个学期,我们从每个单元选出一篇重点课文,先由备课中心发言人深入研究,备好课,再互相交流,寻求最佳教学设计与方法,并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力求把交流后的备课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

三、勇于创新的团队

一直以来,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活动都是采取大家先“备”课,后根据大家共同讨论的方案去执教,至于效果怎样,没有后续的反馈,再研究。本学期,我们语文组试着尝试新的一种备课活动,即在原有的活动方式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先集体备课再多人同上一个课题的方式。大家共同备课后,先由一位老师去实施,大家听课并分别反思,提出优化方案,再由这位老师去另一个班实施,依次类推,直到本组教师都上完这一课。学期中旬,组内的四位老师就分别在各自的年级采取这种方式上了《白鹅》《陶罐和铁罐》这两篇课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学教学方面,一方面组长黄姜飞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自编了一本《国学汇编》,我们还加强了《弟子规》《论语》的背诵和表演。不但在平时让学生背诵还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应该说,这个学期备课组开展的各项活动还是非常有实效的。但缺少理论提升与学习,活动更多的是停留在某课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还不够。今后应该更多地开展几次专题讲座,学期的活动都应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全面提升备课组活动的效益,如能请到专家知道那就再好不过了。

语文教研组

黄姜飞

篇7: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总结

总结反思明方向教导处许主任围绕“1+2+N”教研思路、“定态+动态”教研形式,从“23331”教研活动开展、“61121”作业设计案例研讨、“7y”品质课堂教学实践、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推进及各类比赛展示活动的开展及取得成效对教学教研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明确了后期努力的方向。

交流破冰向未来各教研组、备课组组长立足一学期来本组教学教研工作开展情况,从工作举措、存在不足、原因剖析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反思,围绕“下一学年学校教学工作如何开展”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星级评定重激励最后,学校宣布了本学期“包干领导”按照“23331”教研模式对各备课组考核结果,评出七组学期“星级备课组”。于琳波副校长激励大家继续做好教师互助团队建设;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加强反思学习,当好青年教师的引领者、学生的引路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区东城二小召开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总结暨表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

篇8:教研备课组会议记录

在日常调研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研组、备课组因为部分教师由于进入发展瓶颈期导致职业倦怠而缺乏工作热情与活力,从而影响整个教研组、备课组的发展,更有甚者会使组内由此滋生一种维持现状、不思进取的消极氛围。

尽管在研训过程中,我们一直力图推广一些“分担分享,合作共赢”的优秀教研组的经验以资借鉴。然而,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候反而会形成一种怪圈,愈是极力推荐优秀团队,愈是让其他团队感觉遥不可及,缺乏行动起来的激情。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一道难题:作为教研员,我们该给这些备课组、教研组以怎样的协助?我们应以怎样的方式介入这样的团队,才能够有所突破?

[情境再现]

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的语文成绩一出来,我便发现A校再次出现异常。之前在一模的小分值落后之后,A校高三语文备课组曾经以课内复习不足、复习效率低的原因来定性。面对第二次考试语文成绩的再次异常,我想一定能够引起他们的警醒,并且认真探究原因,积极寻找策略应对。

2015年5月6日,我来到A校,深入课堂观察教学现状,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教学应对情况。通过观察了解,我感受到整个备课组缺少统一协作,基本上更多的是各自为阵,依靠个人的经验在开展教学。在对此次考试进行具体分析时,一些教师依然更多地归因于学生基础太差等客观原因。对学生具体薄弱的环节语焉不详,更遑论提出针对的策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临时决定主动介入备课组,向备课组组长表达了想给大家做一次校本质量分析的想法。因为触动了扭转落后的关键,所以我的建议获得了他极大的支持与理解。

由于有具体数据支撑,有横向、纵向比较的呈现,所以,我很清楚地把A校学生语文成绩的差距点展示了出来,那就是作文的差距。从纵向角度看,该校学生的作文发展基本处于停摆状态。从横向比较来看,总分与前一名学校相差1.68分,但是仅仅作文一项就相差了1.47分。这样的数据呈现,当时就引起了组内教师的震动,他们没有想到差距的原因在此,他们之前更多地认为是学生整体性阅读能力欠缺,对高考新题型的不适应等问题。

分析完成后,我把问题抛给大家,请大家谈谈学生作文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这涉及每一个班级的具体情况,所以,教师们很快罗列了诸多问题,本以为这样的讨论能够让大家看清问题,树立信心。想不到,罗列很快转化为牢骚,不少教师显露出无可奈何的态度,更有一位教师断言距离高考时间这么短,问题这么多,没办法了。这样的情绪迅速蔓延,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沉默良久,我说:“真的没有办法了?我想今天我们谈论的重点不在于学生有哪些问题,而应该是讨论我们老师该做些什么?现在的情况是,我们退无可退,那么,不妨就此放手一搏。虽然问题很多,但是总有重点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出来,针对它们做一些我们可以做也应该做的努力。”听了我的一番话,大家渐渐冷静下来,不少教师频频点头。于是,由备课组组长记录,大家一起梳理出重点问题,然后经过权衡分析,形成了一个作文升格的“课例序列”。我提议大家分工研究开发,组内公开教学,研讨改进,让每一个班级享受集体的智慧。在我的倡议下,每个教师各自认领任务,并排出研讨课开设顺序。我极力推荐备课组组长打头阵,给大家一个模板以供借鉴,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就这样,我感受到针对共同的目标,一个团队齐心协力的积极面貌出现了。由于时间紧迫,当时就决定从下周一正式开展研讨活动。事后,有青年教师告诉我,当时他一下子感觉有了主心骨,明白了劲该往哪里使。

此后的两周里,我们集中地开展了三次观课评课研讨活动。备课组组长身先士卒的示范让活动的开端质量很高,研讨活动中有几位青年教师情不自禁地说:“组长真是太牛了!”言语中充满了钦佩。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的评课研讨活动是我关注的重点,因为这涉及其他教师的再利用问题。因此,我首先关注课例是否抓住了学生作文问题的重点,有没有对问题的解决提供可供操作的学习支架,能不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内有所提升。其次,我提议各位教师,针对本班实际对课例进行重构,提出自己的设想。通过这样的头脑风暴,尽量多地呈现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一个教师的分析,唤起其他教师的同类思考,从而拓宽思路,让教学更加精细化、针对化,进而实现有效化。

最终,在当年的高考中,A校的语文成绩终于回到了它应在的位置。尽管,我们无法把最终的成绩与这场教研活动的关系明晰地对应起来。但是,这一场由我主动闯入的教研活动依然留给我诸多反思的空间。

[分析与反思]

挪威人出海捕获沙丁鱼后,曾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沙丁鱼离开海面后存活率很低,而死鱼的价格将会大打折扣。后来,有一位船长在鱼槽内放了几条鲇鱼解决了问题。原来,当鲇鱼进入鱼槽后,沙丁鱼发现了这一“异类”,因紧张而加速游动,使得鱼槽内空气流动,沙丁鱼缺氧致死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这就是“鲇鱼效应”。由此,我们联想到教研组、备课组等团队,由于相对稳定的人员构成,容易让一些教师产生倦怠感,缺乏活力。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鲇鱼效应”,通过引进具有“鲇鱼”特质的人员,来激发它的活力。但是,引进师资、师资流动等实施起来非常困难,难以迅速改变现状。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教研员可以临时客串这一角色。在面对A校高三语文备课组的现状时,我适时地主动介入,无疑是扮演了一条“鲇鱼”的角色。

在这样一次主动介入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鲇鱼”的角色定位。“鲇鱼”的存在价值是什么?是让一个团队看到自己面对的危机,是给团队带来冲击和触动,从而促进它的自我反思和行动。因此,作为“鲇鱼”的教研员必须对备课组存在的问题有准确的把脉,让他们认清危机存在的症结所在。在案例中,我首先通过质量分析给A校高三语文备课组找准问题症结,让他们看到所面临的危机实质。这样的定位分析,实际上起到了唤醒他们“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帕尔默曾经给“共同体”这样定义:“真正的共同体是这样一个认知形象,既拥抱所有事物所依赖的生存巨网,深陷网中,又拥抱那些恰好对我们认知事物有益无害的事实。它是一种有能力担负认知、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使命的共同模式。”从这个定义来看,“高三学生作文的差距”正是A校高三语文备课组所深陷之网,面对这一困境,共同进退,积极寻找相关策略是当下必须面对的事实。所以,“鲇鱼”的闯入是让他们认清自己的问题症结,唤醒共同体意识,从而激发自我的活力与智慧,最终得以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必须关注到,“鲇鱼”的闯入并非制造麻烦,实际上,他所应该持有的理念是建构,而不是破坏。因此,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对A学校高三备课组原有力量的激发。比如课例探讨活动,由备课组组长开始,实际上,便是首先盯着关键人物,首先激活他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义务,这样无疑便打开了原有的团队活力密码。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鲇鱼”的教研员实际上只是临时成为了一个“领导者”。但是,我们还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领导者”应该成为一个打开空间而不是占据空间的“领导者”,他需要拓展原有的团队空间,而不是替代占据。因此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研员必须不断弱化自己的存在意识,凸显原有团队的既有架构,在案例中我始终关注的组内成员之间的协作互助,关注备课组长的领导作用。只有这样,作为闯入者的“鲇鱼”才能够在充分激活原有团队之后全身而退。

篇9:教研备课组会议记录

“一课三轮上”:磨课组确定教学内容→集体备课→第一名教师实施教学→研讨反思、修订→第二名教师实施教学→再反思修订→第三名教师再实施(选择教学水平相当的三名教师上课)。“一课三轮上”是为了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打造生成性、互动性、探究性的课堂。研究时聚焦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这节课如何改进,改进后效果怎样。研究的主题是:如何整体把握三维目标?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探究转变)?

“三人上一课”:确定同一教学内容→选派三名骨干教师(年龄不同或教学风格不同)分别组队研讨备课→三人同时教学展示→评价反思。“三人上一课”是为了激发教师钻研教材、创新设计的激情,让教师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这种磨课形式实际上是同课异构,研究时聚焦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着眼于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参与者从中学到了什么。研究的主题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一人一课”:备课组集体搜集资料→主备人撰写教学设计→主备人试教→组内研讨反思→修订并提出个性化设计。这种磨课形式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实施的“资源化+个性化”备课改革,为了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开展了“集体备课进课堂”的活动,即“由主备人试教,同组教师观察研讨”的“一人一课”。研究的主题是:集体备课如何做到有效?

“一课三上”:教师个体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组内研讨反思修订→再实施教学→专家指导、教者反思修订→再实施教学。这种磨课形式着眼教师教学能力的打造与磨炼,每次区级以上示范课、公开课、竞赛课都由学校组成磨课组对上课老师跟踪听课,进行研讨。

二、磨课的价值

1.促进教师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

上课是教师的个体行为,而磨课却是教师的群体行为,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师身边的教学问题。而这些问题既是教学改革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发展的“生长点”,教师在问题研究中领悟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实践证明,磨课是促进教师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也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一次磨课最少需要一个星期,然后通过再一次的教学实践来验证提出的改进是否正确有效。可见,磨课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磨课中我们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合学生学习的发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以切合学生实际为逻辑起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点。同时,各磨课组在磨课活动中提出共性的问题: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效性,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都是新课改中的热点问题,学校特邀校外专家参与学校磨课活动,推动教学的整体改革。

三、磨课的策略

1.创设“对话”氛围

磨课的过程就是围绕课堂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在于探讨和揭示,揭示参与者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想追求以及个人的教育动机;对话的基础是相互敞开,彼此承认,以防止“自我中心主义”,克服过分的防御和抵制。首先,尊重参与者相互平等的主体地位。磨课时必须明确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不是进行评价的“评判者”和被动等待评判的“接受者”的关系,而是彼此平等、共同围绕课堂展开教学对话、商讨教学办法的伙伴关系,防止做课者取悦观众,失去自我,“观众”则吹毛求疵。其次,对话意味着不同意见的参与。磨课时不同意见的存在往往有助于随时纠正团队思考的偏差和错误,只有鼓励参与者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意见,才能在对话过程中激发智慧、凝聚共识。因此,磨课组织者(特别是领导、专家)在磨课过程中构成平等的关系,对话的态度具有引导和决定作用。可以说,组织者的态度和作风决定了磨课的整体氛围和取向。组织者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避免主观臆断,明白组织者的责任不在于拿出一个权威的意见,而是创设“对话”的氛围,引导参与者发现和讨论更多的教学可能和实现条件。

2.围绕研究主题

对话总是围绕共同关心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没有共同关注焦点的交流只是一种信息沟通,没有深入对话,就难以有效研究。磨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帕尔默语)来凝聚,磨课就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磨课的主题。如果磨课时主题不集中,讨论不深入,参与者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对感兴趣的话题泛泛而谈,那么,对做课教师又有什么帮助呢?参与者到底可以收获多少呢?问题即主题,困难即主题,主题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磨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确定,也可以在磨课过程中生成其他有讨论价值的主题。

3.聚焦课堂事件和现象

在磨课活动中,课是什么?它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做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磨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为取向,而不是以“鉴定评判”为取向。这样,磨课不是得出“好课”或“坏课”的结论,而是围绕课堂上的事件和现象,探讨原因,展开教学想象力,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磨课过程提倡参与者首先提供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到的课堂事件和现象,“在课堂上,我发现……”“在课堂上,我注意到……”然后再围绕这些事件和现象展开对话和讨论,商量可能的教学出路和办法。这样,磨课的重点应聚焦于课堂上的事件和现象,从而引导参与者认识教育故事,理解教育行为,探寻教育假设,探讨新的教学可能,提出新的教学办法。

由于磨课的重点是解决教师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能有效地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激发教师的主体精神,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磨课也能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改变过去那种把听课当作任务完成的工作局面,构建了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达到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的。■

篇10:教研组长、备课组会长考核细则

为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长在教研工作中的主动性,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考核内容

教学成绩捆绑、荣誉称号获得、日常工作处理

二、考核办法

(一)学校考核

1、教学成绩捆绑

学科成绩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一的奖教研组长8分,奖教研组原则上毕业学科人均2分,非毕业学科人均1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二的奖教研组长5分,奖教研组原则上毕业学科人均1分,非毕业学科人均0.5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三的奖教研组长1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四的扣教研组长2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五的扣教研组长3分。

年级学科成绩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一的奖教研组长1分,奖教研组原则上毕业学科人均1分,非毕业学科人均0.5分;年级学科成绩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二的奖教研组长0.5分,奖教研组原则上0.5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三的不奖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四的扣教研组长0.5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五的扣教研组长1分。

出现偏科现象扣教研组长2分。

2、荣誉称号获得

教研组内获得荣誉称号、通讯报道录取,按照相应的级别奖教研组相应的分数;每有一次获奖奖教研组长0.5分。

3、日常工作处理(5分)

包括计划总结、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档案、课题档案等。没有按时完成日常工作的,每缺一次扣教研组长0.5分。

(二)教研组考核

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出教研组成员考核办法,根据考核办法将教研组获得的奖分对教研组成员进行考核,不得搞平均,要根据贡献的大小进行考核。

2008年9月

威海十三中备课组长考核细则

为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发挥备课组长在教研工作中的主动性,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考核内容

教学成绩捆绑、荣誉称号获得、日常工作处理

二、考核办法

(一)学校考核

1、教学成绩捆绑

年级学科成绩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一的奖备课组长5分,奖备课组原则上毕业学科人均5分,非毕业学科人均4分;年级学科成绩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二的奖备课组长3分,奖备课组原则上毕业学科人均3分,非毕业学科人均2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三的奖1分,奖备课组原则上人均1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四的扣备课组长1分;在五个乡镇中名列第五的扣备课组长2分。

出现偏科现象扣备课组长3分。

4、荣誉称号获得

备课组内获得荣誉称号、通讯报道录取,按照相应的级别奖备课组相应的分数;每有一次获奖奖备课组长0.5分。

5、日常工作处理(3分)

包括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档案、课题档案等。

没有按时完成日常工作的,每缺一次扣备课组长0.5分。

(二)备课组考核

备课组长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出备课组成员考核办法,根据考核办法将备课组获得的奖分对备课组成员进行考核,不得搞平均,要根据贡献的大小进行考核。

上一篇:敢说对不起记叙文下一篇:人生不如意十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