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气象科普体验馆

2024-04-29

游气象科普体验馆(精选14篇)

篇1:游气象科普体验馆

周六下午,我和爸爸来到杭州气象科普体验馆。

杭州气象科普体验馆位于杭州市凤山门馒头山顶,我们驾车找了很久才找到。一进展馆,便了解到这是浙江省首个互动式的气象科普场馆。说白了就是参观者可以体验哦!

体验馆内的第一展区陈列着各种测量气象的用具,我一眼就看见了一只青铜做的鸟,它叫相风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风向标。旁边则展出了一些我国古代研究天文气象的书籍。再往里走,就看到当代人们用来测量气象的一些仪器、工具:有电接风向风速计、短波接收器„„

在第一展厅的角落,我眼前一亮,那是一辆风力自行车。它的外观与一辆正常的自行车无异,只是在它前面挂着一个显示屏。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拿出吃奶的劲儿骑。屏幕上显示我当前的速度达到了风力9级。我越骑越快,感受到了不同风速下的骑车阻力。

走过一段“电闪雷鸣”的隧道后,我们来到了第二展区。

第二展区主要介绍一些异常的自然天气,如台风、冰雹、洪水、闪电等的形成原因。当我站在一幅闪电图片前观看的时候,一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问:“为什么平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啊?”答案在我脑海中闪现。我立刻回答:“其实它们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个要比另一个快十多倍呢!”

“喔,原来是这样呀!”他似懂非懂地走开了。我则得意地看了老爸一眼,继续往前走。

突然,我在显示屏上看见曾出现在课本里的节气歌,我不禁吟诵起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闻声赶上来的老爸笑着对我说:“这是节气歌的前半段,还有后半段呢!”“后半段,是什么呀?”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爸爸吟诵着,“你可不要小看这节气歌,它可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它能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啊!我吃惊不小。

不知不觉,我们的参观体验即将结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非常愉悦。我喜欢体验馆轻松愉快的氛围,不仅从直观上让我对气象科普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喜欢这样的体验、互动,让我在感官上加深了感受,最重要的是,它还是在外地工作的老爸和我的一次亲子活动。

“有收获吗?”一旁的老爸突然问。

“没有„„呵呵„„那是不可能的。”我用惯用的说话方式和爸爸调侃,“那你呢?”

“今天,我也学到不少知识。”

“什么知识?能否说来听听!”

“好小子,考我!”爸爸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继续说,“我知道了天上的星星会有不同的颜色,星星的颜色取决于它的温度:发蓝的星星温度高,发红的星星温度低。我说得对吗?小考官!”

“看来,我们今天都有收获呀!”

“是呀!这二课堂的活动真不错,你看今天下午,我们亲眼看到“雨滴”凝结的过程,近距离感受“强闪电”发生时的震撼„„从中学到不少气象知识。

篇2:游气象科普体验馆

梦幻时空地震体验馆生产厂家地震体验馆精选方案科普体验馆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普及性于一体,是世界级地震灾害研究基地和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据地震科普体验管负责人介绍,科普体验馆除了组织游客参观、亲历地震感受及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新型科普教育模式外,还将定期不定期举办防灾减灾知识大讲堂和科普知识广场宣传活动,开展互动体验有奖竞答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人们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进一步启迪大众对敬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思考,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北京市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内,市民可在地震体验小屋里体验各个级别的地震,学习逃生技巧。

“6级地震来了”,话音未落,地动山摇……“快,断电、关煤气”,来自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地震局的相关负责人一边互相提醒,一边靠着墙壁稳广州运发液力机械有限公司http:///company/ 住身形,迅速关掉电、气开关。12日,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的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正式向市民开放,本市职能部门负责人率先体验模拟地震,学习避险技能。

能模拟地震发生场景的“地震屋”是教育馆的第一项体验。“地震屋”中,“6级地震”刚刚过去,又一波地震袭来,屋子晃动得更加剧烈。市规委主任黄艳等人赶紧钻进桌子下。晃动加剧,几个人不得不坐在地上,紧紧抱住桌子腿。

晃动逐渐停止,大家准备往外逃,这时,又有“8级地震”来袭。人们又返回桌下避险。“地震来时,桌子底下、墙角等空间是最安全的。”“地震屋”的主持人说。亲身感受地震避险后,负责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几位负责人对减灾防灾有了更深的体会。“避震技能确实需要演练,突然遭遇的话还真会紧张。”黄

说。

广州运发液力机械有限公司http:///company/

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还充分利用了声、光、电各种元素,更好地让观众体验“梦幻时空地震与突发自然灾害”。

在4D动感影院中,市民可以戴上立体眼镜,坐在动感座椅里。眼前画面中,风雨交加,地震来袭,观众的身子也会随之上下左右晃动,影院中的吹风、喷雾系统也同时工作,为体验者营造真实环境。体验者可置身在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中的环境中,体验学习避险自救技能。

在模拟台风环境的“暴风骤雨”体验厅,观众换上雨衣、雨鞋。进入封闭室内,他们需要直面瞬间10级的“大风”和喷淋而下的“大雨”。教育馆中还有真人互动虚拟灭火、270度环幕影院、建筑抗震测测看、水淹车门等展区,让观众体验各种险情,学习自救逃生技能。据了解,市民持身份证可免费参观教育馆。

市地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以避震为主题的梦幻时空地震与建筑科学教广州运发液力机械有限公司http:///company/ 育馆,全市还有40多处包含避震自救内容的展馆、科普馆。这些教育科普场所,分布在中国科技馆、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市科委社区科普中心等地。

“很震撼,很真实。”来自武汉的游客李阿姨感慨万千,5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她正与家人身处武汉某小区5楼的家里,地震的摇晃,仿佛让她感觉到世界末日的来临,“没想到今天的体验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北川人民遭受灾难的瞬间。”

篇3:空中游3D体验馆新奇又赚钱

智能空中游设备是一款通过对多个摄像机图像提取处理,进而把现实与虚拟叠加合成一段动态影像, 供游客们飞行和飞游体验的3D多机位智能飞游拍摄系统。该设备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旅游景区景点、名山大川、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等景观通过现场拍摄及航拍收集成视频素材,而后通过专业后期处理,用视频素材制作成高清视频模板。经营者在经营体验馆时只需将顾客和高清视频模板智能化合成,就可录制出震撼唯美的高清飞游电影成片。

产品优势

1.抠像和叠加效果自然。

智能空中游设备系统通过对多个摄像机图像进行提取处理,把现实与虚拟叠加合成一段动态影像,供游客们飞行和飞游体验,运用高端虚拟技术使影像无缝拼接自动合成,使特技动画效果自动呈现。传统空中游由于受技术所限,抠像不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 画面单一、缺乏美感;而升级的智能空中游抠像技术一流,可将个人影像与景点素材完美结合,且能轻松实现人物360度翻转、乘飞船畅游太空、自由设置飞游路线等多种特效,完美展现出飞游的乐趣。

2.一键操作,简单易行。

智能空中游设备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就可操作,节省经营者的人力、财力。设备具有的一键智能合成技术,不需繁琐的操作设置和后期制作,制作者只需要动一下鼠标就可以实现飞游电影的制作,短短5分钟可完成一部飞游电影,节省了经营者的时间成本。

市场分析

随着国家旅游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不计其数,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开始对外开放,游客爆满。这说明了人们都想旅游时留下珍贵的纪念。 但是由于资金和时间等原因,一些现代人的旅行足迹始终有限。空中游3D体验馆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和名胜景地合影的愿望。可以说,凡是有潜在游客的地方,就是空中游3D体验馆的市场。

经营条件

开一家空中游3D体验馆,主要的投资便是购买设备。智能空中游设备分为畅销型、豪华型、专业型、 经济型、自助触摸型及智能拍照系统六大型号,由于拍摄设备的功能不同,价位也不尽相同,智能空中游设备最低的购进价格约在3万—4万元上下,虽然单体经营的话因只进货一台几乎没有折扣,但总体来说投资额度一般,也无须任何加盟费。经营者只需要租下15—20平方米的场地,并在店中雇佣一名帮工就可经营,无需雇佣高昂薪酬的摄像师。

效益估算

以经营者每3分钟拍摄1部旅游电影计算,1个小时就约可拍摄成片20部,按照每天经营时间8小时计,经营1天总共可拍摄160部电影。如果每部旅游电影收取80元,那么经营者单日营业收入即为160部/ 天×80元=12800元,按照每月经营天数为30天算,单月营业额高达12800元/ 天×30天=384000元。大多的空中游3D体验馆经营者在开业两个月后都能收回投资成本。

投资提示

1. 空中游3D体验项目具有应用范围广、经营方法灵活等特点,既可作为主要经营项目,也可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附加增值服务项目,适用于影楼、婚庆公司、娱乐城、商场、美容院、健身会所、旅游景点、 展览馆等等,经营形式也丰富多样。厂商会针对客户的不同市场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盈利方案。

篇4:空中游3D体验馆新奇又赚钱

智能空中游设备是一款通过对多个摄像机图像提取处理,进而把现实与虚拟叠加合成一段动态影像,供游客们飞行和飞游体验的3D多机位智能飞游拍摄系统。该设备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旅游景区景点、名山大川、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等景观通过现场拍摄及航拍收集成视频素材,而后通过专业后期处理,用视频素材制作成高清视频模板。经营者在经营体验馆时只需将顾客和高清视频模板智能化合成,就可录制出震撼唯美的高清飞游电影成片。

产品优势

1.抠像和叠加效果自然。

智能空中游设备系统通过对多个摄像机图像进行提取处理,把现实与虚拟叠加合成一段动态影像,供游客们飞行和飞游体验,运用高端虚拟技术使影像无缝拼接自动合成,使特技动画效果自动呈现。传统空中游由于受技术所限,抠像不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画面单一、缺乏美感;而升级的智能空中游抠像技术一流,可将个人影像与景点素材完美结合,且能轻松实现人物360度翻转、乘飞船畅游太空、自由设置飞游路线等多种特效,完美展现出飞游的乐趣。

2.一键操作,简单易行。

智能空中游设备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就可操作,节省经营者的人力、财力。设备具有的一键智能合成技术,不需繁琐的操作设置和后期制作,制作者只需要动一下鼠标就可以实现飞游电影的制作,短短5分钟可完成一部飞游电影,节省了经营者的时间成本。

市场分析

随着国家旅游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不计其数,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开始对外开放,游客爆满。这说明了人们都想旅游时留下珍贵的纪念。但是由于资金和时间等原因,一些现代人的旅行足迹始终有限。空中游3D体验馆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和名胜景地合影的愿望。可以说,凡是有潜在游客的地方,就是空中游3D体验馆的市场。

经营条件

开一家空中游3D体验馆,主要的投资便是购买设备。智能空中游设备分为畅销型、豪华型、专业型、经济型、自助触摸型及智能拍照系统六大型号,由于拍摄设备的功能不同,价位也不尽相同,智能空中游设备最低的购进价格约在3—4万元上下,虽然单体经营的话因只进货一台几乎没有折扣,但总体来说投资额度一般,也无须任何加盟费。经营者只需要租下15—20平方米的场地,并在店中雇佣一名帮工就可经营,无需雇佣高昂薪酬的摄像师。

投资提示

1.空中游3D体验项目具有应用范围广、经营方法灵活等特点,既可作为主要经营项目,也可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附加增值服务项目,适用于影楼、婚庆公司、娱乐城、商场、美容院、健身会所、旅游景点、展览馆等等,经营形式也丰富多样。厂商会针对客户的不同市场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盈利方案。

2.厂家将为购买设备的客户提供涉及选址、技术、美学等各模块专业知识的培训,且承诺“一年免费保修,十年维护”。

篇5:参观社区消防科普体验馆作文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高档,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存在的消防意识不强,火灾成为威胁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隐患。所以今天社区领导让我们到消防体验馆体验防火的安全知识。我们先体验了厨房火灾隐患排查。如果厨房着火了,先把煤气主开关关掉,挂着的毛巾拿掉,电插头拔掉。我通过亲自排查厨房火灾隐患和扑灭方法,深化了消防知识。

我们还体验了家庭灭火模拟演练,当大火烧到电气上时我用二氧化碳灭火,过了一会儿电视告诉我灭火成功。如果是固体火灾用干粉,泡沫灭火器灭火。液体火灾用泡沫灭火。煤气发生火灾用干粉或泡沫灭火,在自救的同时要报119。

篇6:游气象科普体验馆

2017年8月25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交流馆、广州VR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创新联盟、卓远幻影星空主办的《虚拟现实技术与科普场馆科普应用教育论坛》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共同聚焦“VR科普”应用领域并展开了深度的讨论。

(卓远·幻影星空产业资源部总监邓湛波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什么是“VR+科普”?

近年来,广州正大力深化科普教育工作,充分挖掘社会各方资源,努力为群众搭建更多优质的科普学习的平台。据不完全调查显示,广州科普项目已高达近500项,足以可见政府致力科普教育的决心。那么,市场参与者该如何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实现科学知识普及大众化的目标呢?

幻影星空是集外设硬件研发及销售,内容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VR品牌。线下VR体验馆遍布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幻影星空拥有独立的外设硬件研发实验室及生产基地,现已投资多家产业孵化器,拥有品牌营销、运营管理、渠道开拓和独立的内容供应能力,是多个国内外VR相关企业重要的合作伙伴。

幻影星空坚持做专业的VR体验设计师和VR娱乐盈利方案大师。

值得强调的是,VR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型产业,已无形中为加速推进VR技术与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巨大的机遇。以防御地震为例,人们可以通过幻影星空VR地震平台进入地震虚拟场景,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地震威力与压迫感,在体验过程中摸索、学习逃生技能,当地震来临时也能从容应对!当然,“VR+科普”涉及的领域远不限于此,例如航天、消防、台风、交通安全等。目前,作为VR科普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卓远,已推出包含VR科技体验馆、科普大篷车等科普教育解决方案,其活动投入成本更低,学习效果更明显。

VR让科普事业发扬光大

事实上,在正式亮相此次论坛之前,卓远已针对“VR+科普”教育领域在甘肃当地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成功形成了具备示范作用的创新教育模式,让当地群众真正体验到“VR+科普”带来的学习效益,成果显著。

2017年4月,甘肃省科协联合卓远共同筹办了首届《VR创新科技展》,卓远携数十款幻影星空VR人气产品进行科普展示,在全国科普教育领域引起了轰动;活动同期,卓远受邀出席《VR科普教育领域应用座谈会》,与科普界专家领导共同探讨推动“VR+科普”的新型教育方式;2017年5月,卓远同时受邀参与《广州科普嘉年华》与《甘肃兰州科技周活动》,近十款幻影星空先进VR科普设备在南北两地公开体验,群众好评如潮。

篇7:参观气象馆作文

到了气象局后,张老师让我们排好队,然后一排排的走了进去。

进门后,老师带我们走到了气象台,有一位老师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关于气象的视频,又给我们讲了一些气象知识,我记得有:3月23日是气象日,和云有很多种、测量气象的仪器,还有雷雨天尽量少洗澡、少天窗户,不能碰金属物品,雷雨天有时会把大象电倒等等,最后,老师还讲了一般彩虹都是很直的,但经过太阳光的照射后,我们看到的就变成弯弯的了。

篇8:空中游3D体验馆新奇又赚钱

智能空中游设备是一款通过对多个摄像机图像提取处理, 进而把现实与虚拟叠加合成一段动态影像, 供游客们飞行和飞游体验的3D多机位智能飞游拍摄系统。该设备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旅游景区景点、名山大川、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等景观通过现场拍摄及航拍收集成视频素材, 而后通过专业后期处理, 用视频素材制作成高清视频模板。经营者在经营体验馆时只需将顾客和高清视频模板智能化合成, 就可录制出震撼唯美的高清飞游电影。

产品优势

1.抠像和叠加效果自然。

智能空中游设备系统通过对多个摄像机图像进行提取处理, 把现实与虚拟叠加合成一段动态影像, 供游客们飞行和飞游体验, 运用高端虚拟技术使影像无缝拼接自动合成, 使特技动画效果自动呈现。传统空中游由于受技术所限, 抠像不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 画面单一、缺乏美感;而升级的智能空中游抠像技术一流, 可将个人影像与景点素材完美结合, 且能轻松实现人物360 度翻转、乘飞船畅游太空、自由设置飞游路线等多种特效, 完美展现出飞游的乐趣。

2.一键操作, 简单易行。

智能空中游设备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就可操作, 节省经营者的人力、财力。设备具有的一键智能合成技术, 不需繁琐的操作设置和后期制作, 制作者只需要动一下鼠标就可以实现飞游电影的制作, 短短5 分钟可完成一部飞游电影, 节省了经营者的时间成本。

市场分析

随着国家旅游政策的进一步放宽, 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不计其数, 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开始对外开放, 游客爆满。这说明了人们都想旅游时留下珍贵的纪念。但是由于资金和时间等原因, 一些现代人的旅行足迹始终有限。空中游3D体验馆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 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和名胜景地合影的愿望。可以说, 凡是有潜在游客的地方, 就是空中游3D体验馆的市场。

经营条件

开一家空中游3D体验馆, 主要的投资便是购买设备。智能空中游设备分为畅销型、豪华型、专业型、经济型、自助触摸型及智能拍照系统六大型号, 由于拍摄设备的功能不同, 价位也不尽相同, 智能空中游设备最低的购进价格约在3 万—4 万元上下, 虽然单体经营的话因只进货一台几乎没有折扣, 但总体来说投资额度一般, 也无须任何加盟费。经营者只需要租下15—20 平方米的场地, 并在店中雇佣一名帮工就可经营, 无需雇佣高昂薪酬的摄像师。

效益估算

以经营者每3 分钟拍摄1 部旅游电影计算, 1 个小时就约可拍摄成片20 部, 按照每天经营时间8 小时计, 经营1 天总共可拍摄160 部电影。如果每部旅游电影收取80元, 那么经营者单日营业收入即为160 部/ 天×80 元=12800 元, 按照每月经营天数为30 天算, 单月营业额高达12800 元/ 天×30 天=384000 元。大多的空中游3D体验馆经营者在开业两个月后都能收回投资成本。

投资提示

1.空中游3D体验项目具有应用范围广、经营方法灵活等特点, 既可作为主要经营项目, 也可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附加增值服务项目, 适用于影楼、婚庆公司、娱乐城、商场、美容院、健身会所、旅游景点、展览馆等等, 经营形式也丰富多样。厂商会针对客户的不同市场情况, 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盈利方案。

篇9:汽车馆:概念体验,更是实力体验

上汽集团一通用汽车馆(以下简称汽车馆)的“直达2030”,无疑是世博会圆满谢幕后,人们又一轮新的“后世博”话题。上汽和通用成功的中外合作成就了汽车馆的骄人成绩,汽车馆不仅在“世博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八大奖项中的六项,还在MSN中国门户网发起的“最喜爱的世博展馆”和腾讯网开展的“世博风云榜”评选中,均夺得了企业馆汽车馆排名第一的殊荣。

匠心独具,设计魅力体验

自1970年著名的美国学者Alvin Toffler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体验经济和体验营销以来,众多学者和企业也都逐渐意识到体验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意义,而体验营销也早已成为商家必用的法宝之一。我们就从体验营销的5E策略角度来分析一下魅力非凡的汽车馆是如何设计完美的顾客体验的。

精选主题,设计体验(Experience)。如同4P中的产品(Product)一样,体验是体验营销组合中最基本的要素。要想将体验做好,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就是精心选择主题。在汽车馆你会发现,所有的体验都是围绕着“直通2030”这个主题进行的。为了确定合适的主题并打造最好的顾客体验,2007年8~10月的方案征集期间,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邀请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在“汽车工程学”、“城市学”、“人类与社会学”、“环境能源学”等领域内的29名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做出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人类汽车生活的方式以及20年后的社会形态等问题的预测,为提炼汽车馆主题提供借鉴。场馆主要负责人在设计馆内体验时,还专门去佛罗里达迪斯尼乐园考察学习,以期让观众获得更多有趣有益的体验。在汽车馆,游客首先穿过前展区的通道,从一系列数字、图片、影像中了解到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的交通状况带来的问题。随后的主展区、后展区分别用影片、表演秀和概念车展览形式带给顾客美好未来交通图景。在设计体验时,汽车馆围绕整个主题突出了“展演”的概念,它既不是展览,也不是演出,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把两者作为一个整体介绍给观众,让顾客深刻体验到2030年汽车、交通的改变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巨大的改观。

情境设计。力求真实(Environment)。情境是企业为消费者创建的“表演舞台”,是产生体验的外部环境。汽车馆充分利用感官刺激极力将真实场馆场景和虚拟世界相结合,“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情境设计让每个消费者都被深深触动。可以说历时3年精心修建的汽车馆,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围绕着顾客感官体验设计的。它的螺旋型建筑外形蕴涵着旋转与升腾的动力,它流线型的金属外饰以及炫目多变的LED巨幕吸引了无数眼球。这块近300平方米的LED屏不断播放着与汽车文化相关的图画、信息以及2030主题视频。充满未来科技色彩的屏幕灯光为它赢得了“天使之眼”的美名。走进前展区,多媒体走廊的白色主调色渲染了空间感,装在隔层下的蓝色壁灯提升了墙壁的层次感和深邃感,黑色的字醒目而富有冲击力。在此,每个人都会深深感受到交通问题急需解决的迫切。主展区里,为了让顾客有最真实的体验,汽车馆在动感剧场的设施配备方面也做足了功课。4块144度的巨型弧形屏幕、500个零延迟动感座椅使观众体验到身体与电影情节互动的神奇感受,浑厚的声效震撼着每个人的神经。在后展区,你能近距离地观看“叶子”、EN-V“笑”、“娇”、“妙”等概念车。至此,你的体验不再是空中楼阁,你想做的恐怕就是等待着上汽和通用尽快地将这些车推进市场,以便于你购买和享用了。

影片事件,主打“爱”语(Event)。体验中的事件指为消费者设定的一系列的表演程序,而消费者作为演员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引导消费者的表演,需要对表演程序进行特别的设计,而根据表演程序的松散程度,可将事件策略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设立严格的程序,在线游戏的体验营销就属于此;另一种是设立相对宽松的程序,使其存在一定弹性,允许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按自己的理解去诠释,比如迪斯尼生日俱乐部组织的农场体验活动。展馆里由于客流量大,为每位顾客设计宽松的体验程序难度较大,因此展馆里企业的事件设计除有设计整个参观展馆的线路、展示的图片、影片外,主要还体现在设计主展区的“2030,行!”的电影内容上。该影片请了大名鼎鼎的好莱坞《哈利·波特》的制作团队做特效,并有周华健等明星助阵,片中展现了2030年拥有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工具的上海城市景象。不过影片并没有沉浸在特效展示上,而是将“爱”的故事贯穿始终。在观看的过程中,座椅会随着情节晃动,你会渐渐地融进电影的角色里,似乎自己就是主角。

互动参与,浸入体验(Engaging)。浸入策略是指通过营销手段使顾客真正浸入企业所设计的实践中,这里更注重顾客积极主动的参与所产生的愉悦体验。因此设计新颖、有吸引力的互动活动是浸入体验的关键。汽车馆的活动策划,从线上到线下,无不布下天罗地网。早在世博开馆前,一系列馆外活动就已经获得了先声夺人之势。2009年12月28号,“上海世博会上汽一通用汽车馆官网”宣布上线,同时所有的顾客线下活动评选结果均在官网发布,以保证线上和线下活动的紧密结合。两大公司携手举办了“我的2030”中小学生征文大赛、“我的2030”大学生创意大赛,中小学比赛的优胜者可获得“世博之星”荣誉称号,最佳作品可被收录,大学生比赛的优胜者可赢取一辆2010年全新发布的雪佛兰轿车。从活动设计可看出,汽车馆官网选择的目标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大学生群体,因为2030年这些人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会是上汽和通用旗下汽车品牌的潜在消费者。官网也为众多关心汽车及汽车馆的人提供了活动区域,如BBS讨论区、游戏区、虚拟馆、纪念品商城、预约系统等板块,竭力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另外,世博会馆内的互动体验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游客可以在“寄语未来”区,拍摄自己2030年的留影,并通过领取密码牌、登录官网搜寻下载照片等。

美好印象,回味无穷(Effect)。体验是深刻、难忘的,体验的难忘过程就产生了印象,因此印象就成了维持长期顾客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如果不对其进行管理,长期顾客关系的保持将很难实现。上汽和通用就巧妙地利用了各种顾客关系管理方法让印象变得更加深刻、持久。2010年10月31日晚,汽车馆上演了“直达2030”梦想延续之旅。在闭馆日活动中,最后一位参观者写下自己对2030年的梦想,这个梦想连同馆册、纪录片DVD等展馆筹建至今的珍贵资料、写满了观众留言的心愿T恤与留言板一同

篇10:游气象科普体验馆

近年来,VR体验馆加盟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大家对VR体验馆加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很多人都会网上搜寻一些信息。接下来就让小编带你走进VR体验馆加盟的世界吧。

作为四大古都之一,北京在散发着它独有古老魅力的同时极具现代化气息。好了,废话少说,下面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VR体验馆加盟相关资讯吧~

2016年被业内称为“VR元年”, 一场关于虚拟现实(VR)的狂欢,正沿着信息科技领域传统的路径迅速蔓延,热情与关注度层层被引燃。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期间,风头无两的线下虚拟现实VR游戏体验馆,表现神勇,无论是吸金度还是吸睛度,都不容小觑。

五一期间VR虚拟现实体验馆“花样吸金”

在一家VR体验店内,五一期间店内每个体验项目都大排长龙,五六个体验设备同时运转,买票的,排队的、体验6人座9D的、体验振动式VR的,好一派热闹景象。

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一家幻影星空虚拟现实VR游戏体验馆内,这家主打“真人枪战体验·魔幻飞行器”的体验店内,有可对战又可健身的VR跑步机,有站立式、振动式VR飞行模拟器,体验人群有年轻人,有小朋友,五一生意非常火爆。

线下VR体验店已成为一种现象

不可否认,VR线下体验店已成为一种现象,从2015年异军突起到2016年的高歌猛进,业内人士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目前VR产品走向真正的家庭级的消费有些困难,首先场地就受限制,其次买头盔花一笔钱不够还得配置一台上万元的主机;除了硬件,内容还得付费下载,所以目前好的方式只能是体验馆模式或商用。

其次,线下VR体验馆从“单品VR体验馆”转型为“VR虚拟现实体验综合馆”后,市场更广阔。“VR虚拟现实体验综合馆”这个概念是虚拟现实行业的领军品牌幻影星空首度提出的,在2015年我们见到大部分的体验馆是9D蛋壳,然而产品太单一,导致客户黏度不够,从一开始的火爆慢慢趋于平稳。

转型后的幻影星空VR虚拟现实体验综合馆,娱乐设备更全面,从体验式到交互式,从射击类到赛车类游戏,一应俱全,增加了玩家的消费频次和黏度。其次体验完设备的玩家在休闲分销区休息时,还可以选购周边产品,或购买食物饮料等,这无疑增加了商家多元化盈利。

此类VR虚拟现实体验综合馆去哪可以体验到?在5.13-5.15号,幻影星空在国际博览中心参展“第三届国际游乐展”,多款VR新品云集,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去B2馆604体验体验,感受一下其火爆盛况。

结语:线下VR体验馆在经历了螺旋似发展后,开始进入突飞猛进发展阶段。五一期间,各地虚拟现实VR游戏体验馆的火爆盈利,也正说明这个转型转的及时且成功。

篇11:参观气象馆作文400字

我们首先跟着一位阿姨去参观了观测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速仪和风向标,这两样在十几米的柱子上运转。下面,我们去看百叶箱,里面有一些测量一天当中最高以及最低的温度的仪器,因为正在下雨,阿姨没有让我们把雨伞凑过去。最后,我们又看了日照计和地表温度计,要不是阿姨说这是日照计,我还以为那东西是小型望远镜呢!地表温度计有的平放在地面,有的则斜着放进了地面,平放在地面的有三支。放进地面的,有的放进了5cm,有的10cm,有的15cm,5cm5cm的加深。

然后,我们上了二楼,一位大姐姐让我们理解了气象常识。我们之后又去了气象预报制作室,密密麻麻的机器映入我的眼帘,我才明白,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多么枯燥和繁琐。

最后我们去了三楼,看了雷电天气的避险常识,我看得心惊肉跳,原来雷电是那么危险啊!

篇12:儿童职业体验馆——体验与收获

作者:北京益置 北京益置作为儿童职业体验馆的全案操盘者,希望孩子们在儿童职业体验馆里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体验收获的喜悦。

在体验馆内消防员是许多孩子崇拜的偶像,消防队前经常排着长队,孩子们争着当消防员。当一接到火灾电话,孩子们立刻穿上橘红色的消防服,登上消防车,紧急赶往火灾现场,他们手持水枪,把模拟的火龙压住。

还有许多孩子向往当医生,在一所“医院”里,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无影灯下,几个小“医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病人进行手术。

神气的飞行员、手法熟练的美容师、威严的法官、面带微笑的银行职员——只要时间充足,孩子们都能一一体验。最让孩子们激动的是,这些职业都是按劳取酬,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每当一个工作结束,小朋友们都能挣到工资。手里的钱多了,或者存到银行去,或者拿去花掉。觉得肚子饿了,可以到餐厅去打工,自己动手做汉堡包,自食其力。

篇13:游气象科普体验馆

联合国工业规划署指出:“21世纪两大朝阳产业分别是以电子科技发展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和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健康产业。”可以说, 保健和医药正是生命科学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产业。

虽然蜂产品的价值历来被人们所熟知,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 造成了供求的失衡、假货横行, 这不仅严重戳伤了蜂农的积极性, 威胁了“赶花人”的生存环境, 更是严重侵害了广大蜂产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最终阻碍了蜂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值得庆幸的是, 21世纪的电子商务崛起, 有望给这一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此背景下, 体验式营销模式在各行业应运而生。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 借助“蜂火相传”互动体验馆这一创业项目论证体验式营销的前景。

二、蜂产品的现有营销模式

蜂产品是蜜蜂的产物, 按其来源和形成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蜜蜂的采制物, 如蜂蜜、蜂花粉、蜂胶等;二是蜜蜂的分泌物, 如蜂王浆、蜂毒、蜂蜡等;三是蜜蜂自身生长发育各虫态的躯体, 如蜜蜂幼虫、蜜蜂蛹等。这些产品无一例外来自于蜜蜂, 也即来自于一线蜂农。

正如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镜头中播放的那样, 夫妻为一户, 风吹日晒“赶花”是最常见的养蜂模式。为了追随大山深处的好花源, 他们肩挑蜂箱, 住临时搭建帐篷, 过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 因此蜂产品的营销大多数情况是由蜂产品的收购商完成周转的。

目前, 蜂产品的营销模式有下面几类:

1. 传统大渠道、大流通模式

这部分主要以传统蜂产品品牌为主, 在大部分超市和药店铺货。如老山系列蜂产品, 此类品牌借助其品牌竞争力, 辅以相应的广告投入, 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和产品利润。但由于O2O的普及, 药店和超市本身也难以为继, 因此, 这种营销模式未来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2. 连锁+专卖店模式

这一类通过对专卖店品牌形象的宣传, 在全国推广专卖店的连锁加盟, 品牌新秀的代表为知蜂堂、汪氏, 如知蜂堂在全国已经建立1000个加盟店, 使知蜂堂拥有了较强的品牌扩张力, 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相对而言, 专卖店模式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 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建立知名度。但是, 同样由于020的冲击, 门店高房租, 人员高工资等各项成本, 已经逼迫连锁和专卖店转型升级。

3. 新兴网络营销

这一类营销模式是借助淘宝、微信等, 目前也仍旧集中在销售基础蜂产品, 对服务几乎不涉及, 而由于又涉及食品安全的顾虑, 这种模式要可持续, 必须要解决蜂产品市场的信任危机, 特别是蜂蜜的信任危机。中国蜂产品协会在14年就披露蜂蜜市场造假严重, 而淘宝等出售的蜂蜜真假度更是无从考察, 甚至作为资深的蜂蜜专家都难以辨别。

三、蜂产品的体验式营销

1. 体验式营销

顾名思议, 体验式营销就是通过体验作为营销手段, 具体而言, 体验式营销是指卖家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学习、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亲身体验卖家提供的产品 (或服务) , 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 (或服务) 的品质和性能, 促使顾客认知、喜欢并购买这种产品 (或服务) , 最终创造满意交换, 实现双赢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2. 体验式营销在蜂产品营销领域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 传统营销手段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已经很难可持续, 一方面是基于O2O的冲击, 但这是所有传统销售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实际上别的领域, 特别是数码家电领域已经作出了表率, 现在临街店铺随处可见各类体验店。这里主要指出第二个方面, 就是蜂产品, 作为传统滋补品, 是一种食品, 食品的消费属于决定了它必须看的见, 摸得着, 从源头到产出, 每一个环节都要可控, 而这就是体验式营销存在的最大价值。

我国的蜂产品以出口为主, 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可见国人对于生命健康问题的重视。然而, 由于蜂农的生活与一般人的生活太不着边际, 人们对于养蜂这一职业知之甚少, 普通人消费蜂产品大体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无知识型消费。主要指的是消费者的蜂产品知识匮乏, 具体落实到购买行为方面, 会有两种导向, 一是追求大品牌、老品牌, 认为质量有保障;二是追求原生态、纯天然, 去蜂农那直接购买, 诸如旅游景点边的蜂蜜摊买上一些, 但是由于仅仅停留在原生态、纯天然的表面, 对蜂农的活动不了解 (实际上蜂农去大山深处才能采到好蜂蜜、纯蜂蜜) , 更枉论区分蜂蜜的种类、蜂蜜的成熟度、还有蜂蜜的真假辨别等方面了, 因此上当受骗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被动型消费。由于笔者爹妈养蜂的原因, 也经营了一家淘宝店, 通过调研, 发现许多消费者都是最近上火了, 要减肥了, 要养生了, 才想到来消费蜂蜜。当然, 蜂蜜本身具备这些功效, 但是由于蜂产品知识的贫瘠和大环境的不乐观, 蜂产品的消费始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比如, 蜂蜜分为原生态原蜜和加工蜜, 前者营养价值远远高于后者, 但是大企业、大品牌为什么不愿意包装这一类产品呢, 为什么以出售加工蜜为主呢, 这主要是因为后者需要向消费者不断解释, 诸如为什么各类蜂蜜的颜色差别巨大, 为什么刚采出的蜜会冒泡, 是不是坏了等等, 而加工蜜通过各类添加, 不仅最大节约成本, 更是无后顾解释之优!但正是基于此, 当前的蜂产品消费氛围很难改观, 信任危机弥漫。

3.“蜂火相传”互动体验馆构想

(1) 体验馆简介

“蜂火相传”互动体验馆, 主要分产品陈列区和互动体验区, 走原生态和高科技相结合的路线, 具备小清新和时尚潮流的特点, 借助新型营销媒介, 旨在实现“赶花”蜂农们的新鲜蜂产品与都市白领和高校学子的无缝对接。“蜂火相传”的愿景是整合蜂产业链资源, 不仅让消费者体验到价廉物美的个性化蜂产品, 还着力于改善职业“赶花人”的生存现状, 最终实现蜂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其一是销售原生态的初级蜂产品;其二是在原生态蜂产品的基础上, 开发出符合其时尚口味的以蜂产品为原料的日化用品、化妆品、酒类产品、保健品等;其三是在产品体验的基础上, 创新服务体验, 开发包括蜂蜜减肥套餐在内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亲子蜜蜂科普、会员蜂场体验游等。

烽火相传互动体验馆平面示意图 (18m2)

(2) 体验馆的服务营销

针对市场上蜂产品服务项目的匮乏, 体验馆重点推进的是体验式服务营销, 从而带动其产品的营销。

具体而言, 比如针对大学生和都市白领追逐时尚潮流这一特点, 重点推出了以下服务: (1) 私人订制美容保健产品服务。根据顾客不同的皮肤和身体状况, 搜集相关资料, 形成客户电子档案, 制定不同的美容保健产品。实现针对性的个性配方, 一人一方, 一瓶一码, 单件生产, 打造真正专属于自己的护肤品。此外, 还会推出减肥食疗、调理脾胃等套餐, 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2) 零距离体验活动。客户可以利用体验馆的设备和原料, 自己亲手制作润唇膏、冷制皂、柔肤水、蜂蜜柚子茶等送给男女朋友、亲人和长辈等。我们还会提供在罐底刻字, 产品个性化包装等服务, 让大家在制作产品的同时, 还能感受到一份温暖, 也让大家进一步领略到零添加、纯天然的护肤品制作过程, 无形中也传递了环保简单的生活理念。 (3) 会员蜂场体验游活动。即根据客户的需求, 定期组织会员参观蜂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让客户在蜂农的协助下自行采蜜、采浆, 真正实现蜂产品的原生态供给。

(3) 体验馆的运营模式

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项目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和运营, 为了实现店铺的良性过营, 要重点把控好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项目的技术水平。为了增强互动体验效果, 拟开发一款适合蜂农和消费者使用的APP互动平台, 通过该平台, 消费者可以实时了解与体验馆合作蜂农的动态信息, 不仅包括蜂农基本信息, 目前座落地、信誉水平、安全卫生等级, 而且还包括蜂产品供应信息, 累计销量水平, 甚至还有蜂农们的日常生活。

二是保障蜂产品安全。本体验馆所产样品均送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 并将其安全卫生状况以二维码的方式贴于产品包装上, 消费者可以通过上述APP进行查验核实。同时本体验馆还聘请职业养蜂人对蜂产品质量进行把关。

三是创新营销手段。通过派发附有二维码的试用装, 与格子铺、水果店和各大高校社团、学生会等密切合作, 销售本公司原生态蜂产品和推广蜂产品各项增值服务, 定期推出时尚环保的活动, 如化妆品空瓶空罐回收低价换购试用品活动。

同时也可进一步利用微信平台推送订阅号, 向潜在消费者推送蜂产品知识和本店各类活动, 培养知识型消费者。

(4) 体验馆的资源优势与风险

项目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江山市是全国最大的养蜂市 (县) , 现有蜂群25.23万箱, 占全国意蜂总数的6.36%。蜂业规模与经济效益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县 (市) 第一, 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江山独特的“协会+合作社+养蜂户”的发展模式像一个巨大的蜂王, 通过有形和无形的网络, 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千蜂农、数万蜂箱和数以蜜蜂链接在了一起, 打造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蜜蜂王国。由于项目组独特的资源优势, 不仅可以使得体验馆可以与大量的江山市蜂农直接对接, 以更加合理的价格取得原生态的货源, 安全可靠, 同时也便于我们开展各项会员体验活动, 比如会员蜂场体验游等等。

项目的风险主要在于与蜂农对接方面较难, 由于蜂农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又相对保守的人群, 加之地处偏远, 要实现时时更新动态, 尚需时日。另一个主要的风险主要在于蜂产品的客户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 只有时间的沉淀才能保障相应的信任, 无论是对蜂农而言, 还是对广大消费者而言。

四、总结

由于生命健康行业的蓬勃发展, 未来蜂产品的消费实质在于体验, 而服务的体验临驾于产品的体验之上, 另外蜂产品的服务需求远远未被开发, 因此, “蜂火相传”互动体验馆不失为一个光明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威.体验式营销帮助创业型滋补食品企业走出营销困境[J].商务营销, 2008 (02) .

篇14:死亡体验馆

无常之门一打开,艾丽就怕了。她第一次发现,自己如此害怕“永别”。艾丽身后,10个同伴目送她。

艾丽开始哭泣,她不敢走进那个象征生死之隔的门。同伴们依旧坐在座位上,没有人起身去安抚她。有人提议,“如果不敢进去,就原路返回吧。”

艾丽刚刚被宣判“死亡”,按照死亡体验馆设置的流程,艾丽需要独自通过黑暗的通道,通道尽头是一个传送带,躺上去之后,艾丽会被送入一座模拟焚化炉。焚化炉完全封闭,拱形的LED灯会模拟火焰燃烧,炉内气温也随之升高;五分钟之后,炉门打开,艾丽将随着传送带来到一个形如子宫的纯白通道里,走出通道后,艾丽将迎来“新生”。

这是一个名为“醒来”的死亡体验项目。每场体验以12个人为限,约两个半小时。如果艾丽因为害怕“原路返回”了,游戏将直接结束。她则逆向穿过名为“生花”的游戏大厅,直接回到“人间”。

“死神面前不能作弊。”艾丽想。虽然是个游戏,但那一刻,她已经完全入戏。

无常之门关上,“活着”的同伴在大厅开始就新一轮的游戏题目进行辩论、探讨,类似“杀人”游戏,一轮游戏结束后,又会有一个人被同伴“投死”,送进无常之门。

为生者设计的“死亡”

从今年4月4日清明节开馆后,位于上海的“醒来”已经“烧”了超过2000名体验者,年龄大多在20至40岁之间。

虽然,这和真正的濒死感之间还有巨大的差距,但一个大活人躺在这么具有仪式感的空间里,难免会冒出“人之将死”时,还有哪些留在世上未了的心愿、愧对的人和要珍惜的事,种种感悟。

“醒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游戏项目,它意在于通过“生命教育”的方式帮助体验者提前思考如何面对自己和亲人的死亡。

1969年出生的黄卫平是“醒来”的三位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介入临终关怀项目的公益人士。2008年5月,黄卫平和好友王莹在上海成立公益组织“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致力于为肿瘤末期因脏器衰竭而无法治愈的病人及高龄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这些患者的生命一般不超过6个月。至2016年6月,他们累计服务2000多户临终者家庭。

见过太多生死,黄卫平常常觉得无力。人往往在临终时才仔细思考关于“生死”的命题,却为时已晚,那时候病人和家属最主要的是面对一连串现实难题,已无暇顾及更多形而上的东西。

当病人交给医院,尸体交给殡仪馆,但心理的痛苦交给谁呢?在面临亲人死亡时人的心理强压由谁来疏导?自己又该如何理解死亡?黄卫平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你为了一个工作准备面试还要准备好久呢。死亡总要面对,我们能不能在死亡还没有发生时先谈谈。”坐在位于上海公益新天地的“醒来”场馆门口,黄卫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公益新天地是上海市第一家儿童福利院的旧址,保留着民国建筑样式的园区内已经有25家公益组织入驻。

2012年9月,黄卫平和另一位创始人丁锐开始为“生命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寻找落地的可能性。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躺棺材,这是意识里最接近死亡的形式。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三分之一的人,会很有乐趣地自拍,偶尔热泪盈眶;三分之一则觉得晦气,掉头离开,剩下的人则冷眼旁观。”

黄卫平发现,那个时候,大家都不愿意探讨死亡这个话题,包括专业领域内的。他们甚至跑了殡葬行业、相关的医疗系统,他们也仍只是专注于服务,解决问题,没有人在心理层面思考死亡的话题。

那段时间,黄卫平和丁锐经常跑殡仪馆和火葬场,他们和入殓师成了朋友。也获得上海民政部特批,躺过一次真正的焚烧炉。火葬场的焚烧炉第一次“烧”活人。

丁锐胆大,第一个躺,他记得那时候的感受是“有一点点小紧张,肾发空,像是上台之前的那种紧张。也知道技术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但鼓风机一吹,整个炉子里全飘着骨灰,“那个片刻没有预料到。”虽然戴着口罩,丁锐依然有种快窒息的感觉,脑袋有一阵子的空白。

当一瞬间鼓风机风吹起来的时候,黄卫平感觉到紧张,“就像有个人掐脖子,你快要窒息,脑子里根本想不起什么东西,那个时候你的反应是紧张,甚至不能有思考。”

黄卫平后来慢慢理解恐惧这件事。“恐惧不是生理反应,恐惧是思想上的反应。生理反应只有紧张、害怕。”

再三实验,黄卫平和丁锐还是卡在了体验游戏的设计上。一直到何一禾加入。

何一禾1996年出生,刚满20岁,他在2015年5月份加入到体验馆的团队中,此时距离黄卫平和丁锐提出“生命教育”的想法已经过去了两年半。

何一禾不是一个在社会规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何一禾的母亲是个瑜伽教练,也是“灵修界”的常客。何一禾很小时,就经常被迫参加各种灵修班。“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就给我听催眠冥想,就是那种‘想象有一道白光进入你的身体,我就是听这个长大的。”他只有初中学历。高一辍学后,没有再回到学校。但自己阅读了大量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书籍,理论体系庞杂。

初听丁锐说起“死亡体验”这个词,何一禾以为又是一个“有钱人中年危机烧烧钱”的项目,嗤之以鼻。但黄卫平和丁锐的理念最终说服他留了下来,并成为体验流程的设计者。

何一禾设计的游戏主体,是让体验者在封闭空间里组成一个虚拟的临时的关系。“类似桌游、杀人游戏,只不过杀人游戏有系统赋予给你的特定身份,但在死亡体验的游戏代中,体验者代入自己日常生活中真实的状态。”在给定的模拟情景里,体验者需要在两难的境遇里作出抉择,他们的选择则决定了每一轮游戏中自己的“生死”。

“把前戏做足,让大家进入一个心理的准备状态,再迎接‘死亡。”何一禾解释说。

死亡是终极的无能为力

如果你还有一个月的生命,你打算怎么度过?最多的答案是和爱人平静度过最后时光。

但丁锐会毫不犹豫地揭穿这个谎言。

“死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统计数据表明,一个人的死亡会辐射到包括亲戚、朋友在内的50个人。临终者需要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处理遗产、和家人告别,这是一个社会性的事件。”何一禾说。得了绝症,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绝症。

当生命被预告进入倒计时,就意味着这个过程中你不断地失去对自己做主的能力。你的父母、子女,围绕在你身边,替你做决定。因为你可能说不出话来,被切开气管,接上呼吸机;可能非常疼痛。生命的流逝并不是出现在最后一刻,而是从你得知绝症这件事情时就已经开始了。

做临终关怀8年,黄卫平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被查出癌症末期,肯定还是会慌乱, “人在死亡这个话题上,来来回回,犹豫不决是很正常的,毕竟是在面临一个再也没有机会翻盘的东西。准备得越少纠结越多。”

因为对死亡的恐惧,人们对它会有两极的倾向。要么不去谈论,要么过度浪漫化。但死亡就是一种终极的无能为力。

“承认人在临终时的无能为力,才能在这个前提下,寻找更大的可能性。比如从容地安排后事,完成一些心愿。哪怕和亲人好好沟通,表达一下遗憾,临终的时候实现意愿的可能性大一些。”这是黄卫平给临终者的建议。

躺在模拟焚化炉里,拱形的LED灯模拟出熊熊火焰,炉内气温逐渐升高时,体验者李雷想到去世的父母躺在焚化炉里的画面,感觉到无法躲避的恐惧和孤独。

2012年,李雷的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从确诊到去世,仅半年时间。两年后,李雷的母亲的血液系统出现问题,住院一星期后离世。26岁到28岁的两年里,李雷失去两位至亲。

一直到父亲去世,李雷都没有机会好好和父亲聊聊他这一生的遗憾,未尽的心愿和身后事。李雷不太擅长表达内心,说话前要思量再三。他和父亲之间也很少交流,不会也不懂,如何一下子切入到更深的话题中。

生离死别并不像韩剧里那么煽情。它冰冷、坚硬。因为某些传统的禁忌,被刻意回避。

父亲去世前,李雷利用有限的时间陪护,但两个寡言的男人也只是聊聊治疗情况、医院生活。对可预见的永别,他们讳莫如深。

父亲去世后,李雷受洗成了基督徒,这对他精神上的慰藉依然有限。他时常陷入抑郁情绪里。自责、懊悔,脑中不断闪回那些他本可能做出更好决定的瞬间,换一个做法也许能帮助延长父母的寿命。

在参加死亡体验馆的游戏里,有一道题目,癌症病人的临终分成八个阶段,每往下走一个阶段,治疗效果越差,病人遭受的痛苦越多。若病人在每一个阶段都请求放弃治疗,体验者需要以家人的身份,为病人做出选择,继续治疗还是放弃。

在现实生活中,李雷面临过这样的选择。2012年,父亲确诊时已是癌症晚期。一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天,李雷都选择“积极的治疗”。

“很多决定不是你一个人做的。还有亲戚、长辈,下一步怎么治疗,都是大家一起做决定。如果你做了决定(放弃),其他人会觉得有问题。”李雷回忆起当时的两难,“(最后)那一针毒性极强,但具有暂时性抑制的作用,受不了就会休克。”可最终,父亲虚弱的身体没有扛过那一针。

此后李雷不断地想起那个时刻,也许保守治疗,父亲会活得久一些。但任何事情没有如果。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自闭又自卑,有轻微强迫症,这些年,一直是父亲在照顾她。刚知道父亲病情时,李雷有一种家庭突然崩塌的感觉。

从工厂退休后,李雷的母亲完全待在家里,和社会脱轨,没有朋友,甚至连去银行取钱、买菜这些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无法完成。家里人曾带母亲去看过一次精神科,但因为吃药有反应、不舒服,不了了之。因为母亲的状况,李雷大学时就开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念了心理学学位,还考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但有了这些知识,李雷也没能帮助母亲更好地生活。

母亲去世后,李雷总是自责,明知道她一个人生活不好,为什么当初接她到上海的态度不更强硬些,为什么不早点把她接过来看病。

等李雷从上海回宁波老家看到躺在床上暴瘦、营养不良的母亲,吓坏了。

生命的最后两年里,母亲在孤独的生活里加速消耗自己的身体。“她很矛盾,怕死,想好好活下去,但又对生活态度不积极。最后的时间,她本身的求生意识很薄弱的。”李雷说。

母亲的离开,更加仓促。接到上海的医院一周后,病情都没有确诊,母亲就去世了。

病房里,李雷崩溃了。他感受到心痛,是真正生理上的痛。从那时起,李雷都不太能喝咖啡,因为会莫名心悸。医院检查不出任何问题。

在那之后,李雷听过丁锐的一次讲座,得知这个死亡体验馆在招募志愿者时,果断报了名。他希望,那些父母尚在的体验者可以从这里开始思考“告别”命题,而不是在父母临终的病床前。

向死而生

2008年汶川地震,黄卫平作为心理咨询师抵达灾区。真实的死亡,和在死亡面前,人性之冷漠、自私、荒谬,人生况味,黄卫平一下子全见识了。

黄卫平曾经是一位化工原料行业的老板,36岁本命年,他遇到了人生瓶颈,有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活着没有意思。(当时)已经不用愁钱这件事,发现再过三十五十年是一样。”

纠缠黄卫平的还有一种无法寻找到的归属感。黄卫平跟着父母在炼化厂里长大,在那种国企单位,所有人被规整到很单纯的逻辑里,职工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很难接受虚伪、欺骗、不正义,走上社会,黄卫平很不适应。在“眼睛永远朝上看”的商业逻辑构成的社会里,他觉得很独孤。

黄卫平甚至去混过黑社会,但他并没有找到电影里的江湖义气,“黑社会也沦落到只看钱。”一番吃喝嫖赌的放纵之后,黄卫平彻底毁了自己的生活。

“汶川地震救了我。”他说。

在汶川,黄卫平发现自己急于去“解救”的那些人在当下根本不需要他。“你在一个宏大事件中能起到作用,帮助到别人,这感觉很好。无非是寻找自我存在感,想要活下去。”黄卫平坦诚地剖析当年自己的心理。

汶川一下子把黄卫平从衣食无忧、中年焦虑的自怨自艾中解脱出来。虽然以前口头禅也是“活着没意思”,但他意识到从未真正思考过死亡这件事。“当我们意识到死,才能进入本真的生活,这是所谓的向死而生。”

玛丽34岁,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她来体验馆“死”过两次。

第一次“死”,玛丽带着内心“无边无量的恐惧”,从游戏中程就开始哭,她最害怕黑暗通道和模拟焚烧炉,靠念《心经》去抵抗恐惧。

经过一次“死亡”,并没有“叮”一下让玛丽变成另外一个人。但她在变好。

体验完的第二天,玛丽起床后去买了两件衣服。患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的衣柜全是“黑色的”。她只穿黑衣服,黑裤子,黑鞋子,但那天在商场,她给自己挑了两条裙子,一条纯白,一条花色。

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玛丽躺在床上,突然发现绝望的情绪像潮水一样,从周身蔓延,浸没自己。“如果当时我能动弹,就自杀了,但自己完全动不了。”潮水退去后,惊魂未定的玛丽,推了推睡在身边的丈夫,“我想自杀。”

没有拥抱,也没有关切的询问,丈夫翻了个身,继续睡了。

“有的时候,人只有自己。”在那个绝望的夜晚,躺在身边的爱人无法给她任何帮助,他甚至无法理解她的感受。她意识到“自己必须主动求助”。

第二天,玛丽到北京六院,做了很多检查。那天玛丽像个“傻子”,行动极其缓慢,医生询问病情,她要憋很久,才能回答。她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必须有人看护”。医生还询问她,是否愿意住院,玛丽拒绝了。

症状从两年前就有端倪。

两年前家庭的变故和婚姻不顺,让玛丽有轻度的抑郁反应。但表面上,玛丽比以往表现得更“幸福”。“就是拼命觉得我自己很好,不能让别人知道。”玛丽说。她用笑容或者正能量的表达来掩盖一切,但内心的压抑像滚雪球一样,直至两年后的那个夜晚,彻底崩盘。

虽然身边人都试图帮助她,但玛丽和外界是疏离的,外人无法理解她的绝望。“就像《头脑特工队》里的安全岛、友谊岛都毁灭了。只有自己在那儿挺着。”

被诊断为抑郁症之后,玛丽向单位请了病假,在家休养。她变得容易疲惫,神经敏感,起不了床,比孩子更脆弱。虽然在孩子面前努力控制言行,但孩子还是感受到了压抑。

有一天,7岁的孩子对她说,“妈妈,我在外面总想拼命大喊。我怕我回家控制不住。”孩子刚上小学,喜欢黏着妈妈跟她说话,可说话声音稍微大一些,就会招致玛丽的反感。玛丽再三向她解释,“不是因为你这样说话不对,是因为妈妈对声音敏感。”

生病之后,玛丽发现自己对死的恐惧,源于没有“真正地活过”。

玛丽所有的选择,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34岁,她一直活在规矩里,体面、安稳、被羡慕,“真性情”于她并不存在。她变得没有想法。她的婚姻,门当户对。她很敏感地知道对方要什么,并努力站在对方需要的位置,变成他的填充物,把婚姻经营成“好的关系,但不是舒服的自己”。

玛丽天性敏感,在意别人的态度,容易自责。有时候她很想放开这些束缚,重新来过。“所有对我有要求的人,当我死了。我可不可以就当作自己死了?我为自己活一天?”

“死”过两回以后,对她来说最确定的体会是,“原来我很怕死 ,现在更怕从来没有活过。”

现在,她从一整天都要在床上躺着,到已经可以开始下楼散步,或是给自己做一顿早饭。“我给自己重新做第一顿饭时,满满的成就感,吃完之后,连筷子都来不及放到盘子里面,就爬到床上昏睡过去了。像刚跑完两个马拉松那么累。”

说完,玛丽笑了几声,像是给自己打气。

玛丽用“死去活来”形容自己的状态。就像新陈代谢一样,她希望那个循规蹈矩的自己能死去一部分,而那个被压抑的天然的自我,能慢慢复苏。

每个人都有个死神

何一禾特别喜欢一个墨西哥的巫医唐望的一个说法,“每个人都有一个死神,就在左肩膀的背后。当我遇事不觉的时候,回头看看,问问‘老兄你觉得怎么样。时刻提醒我会死的事实,以此过自己有意义的生活。”

在“醒来”的体验者中,艾丽因为一场“故障”,却真实地体验到一回死神来敲门,从此再也不敢妄谈“自杀”。

到今年11月,艾丽离婚就满三年了。三年前,以一次玩笑中极其荒谬的财产分配方案为导火索,艾丽与一上海男人的婚姻走到尽头。出于女儿再婚的考量,父亲要求艾丽离婚后不能要孩子的抚养权。但艾丽不能接受。争得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后,为了不让离婚对还在上小学的女儿造成太大影响,艾丽不得不辞掉在杭州的工作,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上海生活。

此后,父亲对她态度冷漠。艾丽起先非常困扰,但无力改变,父女关系渐渐疏远。

艾丽是理工女,离婚之前她在一家小型房地产公司做副总,负责项目,经常跑工地,那时候,她是个女汉子,解决问题干净利落,忙得没时间抱怨,埋头往前冲。

有一次项目总包工头和公司老板发生冲突,派了打手到工地,阻止开工。老板慌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应付。“(解决问题)就是我的使命。”回想起那件事,艾丽言语里依然充满杀气。她找来了几十个退伍的武警,拿着电棍和装备,人往那儿一站,还没动手,“打手们”就被吓跑了。

“我属于壳很硬的。”艾丽这么解释自己。艾丽的母亲脾气暴躁,属于毒舌又不懂分寸。长期的应激状态让艾丽对语言特别敏感,别人稍有冒犯她就会反击。对自己和他人,艾丽都过分严厉。

在工作中,这份严厉伤害了她的人际关系,也伤害了她的婚姻,最终,伤害到了自己。

辞职后的艾丽在家炒股,她很少再接触到固定朋友圈以外的地方。艾丽变得懒惰、散漫,除了偶尔跑步,对于中年不断发福的身材,她几乎放弃了。

“我朋友说我那时就像就地耍赖的孩子,谁拉也拉不起来。”婚姻失败,股市失利,要在两个孩子面前打起精神,把离婚对他们的伤害降低到最少,又无法向冷战中的父母倾诉,艾丽像是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情绪封闭又抑郁。

在去死亡体验馆前几天,艾丽想到了死。对两个孩子的责任,压抑了自杀的念头。那是她唯一的牵挂。

跨过无常之门,艾丽进入了通往焚烧炉的黑暗通道,她摸索着往前走,到了尽头却找不到接下来的路。一个人处在黑暗中,除了通道中模拟的“死神咆哮”声,她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不敢乱摸,“怕哪里有个风扇叶片把我手指头割掉。”艾丽回忆起那段促使她改变了日后生活的体验时说。

正常情况下,当艾丽走到尽头时,主持人何一禾会通过广播提示她向左转,进入“焚烧炉”的通道,但广播突发故障,艾丽什么都没听到,哭声和风扇发出的拟声混杂在一起,黑暗世界里,只有诡异的二声部。何一禾提高了分贝,广播依然无声。对死亡的恐惧陡然变得真实,大厅里的体验者都听到了艾丽的哭声。

“很久很久”之后,艾丽终于摸索到了左手边的通道,“自救”成功。躺在模拟焚烧炉里时,艾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有多“舍不得死”。

离开体验馆的第二天,艾丽做了一件对她意义重大的事情。她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在他们冷战三年后,艾丽第一次向父亲“示弱”,她告诉父亲“一个人在上海带两个孩子很辛苦,有的时候会想死了算了”。她还对父亲说她想他。

对峙数年,面对女儿的“认输”,艾丽父亲的心结也放下了。那个晚上,他们互相谅解了。有了父母的精神支持,艾丽突然觉得自己在上海“精神上没有那么孤单了”。

“死”过一次之后,艾丽彻底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我原来一直觉得我是可以从容赴死了。但发现不仅没有,还怕得要死。”艾丽说。

“重生”后的一月多月里,艾丽开始健身,也开始重新找工作。

重回职场,遇到问题,她有本能的兴奋。在解决问题中,她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这也是她一直以来的生存支撑。

在死亡面前,没有标准答案

“死亡体验”并不是“醒来”的独有产品。

早在2009年,韩国人郑俊就创办了“死亡体验疗法”来应对韩国居高不下的自杀率。体验者身着白袍子、写遗嘱、捧遗像、躺入棺材,享受10分钟死后的“虚无”,思考人生,解脱并重生。这种体验方式在韩国非常受当下年轻人追捧,2014年最火的韩国偶像剧《来自星星的你》中,就有类似的桥段。

在国内,沈阳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的创办人汤玉龙也从2009年开始,试图用“死亡体验”的方式解决咨询者的心理问题。

汤玉龙设计的体验流程中,他通过三天的时间了解咨询者的症状,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脚本,交由有经验的咨询师扮演体验者丈夫、孩子、父母或者同事等角色。进行死亡体验的当天,五六平方米的体验室被设计成灵堂的样式,放着哀乐,体验者需要躺在正中的棺材里,进行角色扮演的咨询师根据脚本或哭诉,或发表告别感言。四五十分钟的时间里体验者躺在棺材里,安静地感受自己“死后”可能发生的状况。体验结束后,咨询师们会根据体验者的反馈,给予相应解答。

2014年,汤玉龙应合伙人的邀请把“死亡体验”的模式带到了上海,但合伙人希望将之做成短平快,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加之当时客户大多带着猎奇的心态,项目没有成功。汤玉龙重新回到沈阳做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体验。

而在都市的一些咖啡馆里,探讨“死亡”的人群也在扩展中。2011年,英国人约翰·安德伍德在伦敦发起了Death Café(死亡咖啡馆) 的第一次聚会。一群人(常常是陌生人)聚在一起,围绕“死亡”的主题,进行了一次对生死的探讨。

随后,他把Death Café的宗旨推上网络,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加盟的活动,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家咖啡馆,创办自己的Death Café。如今,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发起者已经举办了近3500多次Death Café的聚会。

这其中,包括在中国北京开展的17场“死亡茶社”活动。这个活动以一月一期的速度在北京进行。在8月最近一起的茶社活动中,8个20到30岁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故事和好奇,预习“死亡”。

黄卫平并不奢望“醒来”的死亡体验能给社会带来多大的震撼和推动,但他相信,“在人们开始关注精神世界的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至少也算是一股力量吧。”

开馆4个月,回馈两级分化。有人大受感动,觉得这次体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有人向消协投诉体验馆“三观不正”“消极负面”。

何一禾觉得这很正常。“就像真正的人生,有的人面对真相会崩溃,有的人面对会成长。”黄卫平用了3个小时接听那位投诉者的电话,耐心解释和安抚,虽然仍无效果,但黄卫平相信“种子已经种下了。她对这个事产生了强烈的情绪”。黄卫平最怕的是无感,过着没有自我,麻木而从众的生活。

作为“醒来”的第一任主持人,丁锐经手“烧”过1300多人。这些人大都成为了他生命的过客。

但丁锐对其中一对夫妇印象深刻。一对非常讨喜的夫妻,男的温厚,是一个医生,女的看起来很有格调。在游戏过程谈及要不要陪朋友安乐死的话题时,丁锐还在念“死亡是孤独的”,这是写在游戏脚本里的台词,男的突然说,“我想和她一起去死。我真的很想跟她一起去死。”无常通道打开后,丁锐破例允许夫妻两人一起进去。在监控中,丁锐看到女的先躺上传送带,进入焚烧炉,监听耳机里,不断传来男人对女人哭着说“我爱你”。

许多体验者像这对夫妻一样,带着故事来,又带着心事走,他们并未在这样的一次体验中醍醐灌顶,重获新生。

“在死亡面前,我们都是学生。”何一禾说,“‘醒来只是提供一个探讨死亡的入口。”它提出问题,但不提供答案。答案藏在体验者自己的生活里。

上一篇:变化点管理履历表下一篇:回乡偶书改写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