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融入城市文明程度的调查报告

2024-05-24

农村妇女融入城市文明程度的调查报告(通用3篇)

篇1:农村妇女融入城市文明程度的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流动进城妇女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我市对××、××区、××县的150名务工农村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1、个人状况:在这次调查对象中,年龄在16-25岁的占47.3%,26-35岁的占30.4%,36岁以上的占22.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7%,高中、职高、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1.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4%。其中未婚的占47.3%,已婚的占52.7%。来自苏北农村的占85.1%,来自其他地区的占14.9%。通过当地劳动部门组织外出打工的占7.4%,通过妇联组织外出打工的占7.4%,自己找工作的占71.6%,随丈夫外出打工的占19.6%。

2、收入状况:月工资收入在200-300元的占22.3%,在400-600元的占26.4%,600-800元的占26.4%,800-1000元的占14.2%,1000元以上的占10.7%。

3、打工目的:有61.5%的人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挣钱,14.9%的人打工的目的是为了学技术,为了换环境,见世面、在城里安家的占23.6%。

4、思想观念:通过调查显示,有85%的人认为打工最大的收获是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大多数人认为进城打工最大的苦恼是想回家又不能回家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87.1%的人认为外出打工对家庭影响最大的是子女教育和家人团聚。67.1%的人认为自己正慢慢融入城市生活,是半个城里人。

5、婚姻观念:有66.7%的人想嫁城里人,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占81.2%。大多数人认为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男人应承担一半的家务。

6、家庭生活:认为自己外出打工后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很多、提高一点、没有变化的各占1/3。绝大多数人没有被丈夫打过。

7、业余生活:打工妇女业余时间常去的公共场所是市民广场,主要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逛街。最亲近的朋友是老乡、同事。

8、未来愿望:有84.5%的人打算长期生活在城市,未来三年打算在城里干下去的占95%。有90%的人想参加同致富有关的组织。

9、对城市的看法:多数人认为城市人的素质和农村人差不多,但瞧不起农村人,有点冷漠。认为城市的卫生状况、生活条件比农村好。

二、存在问题

1、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调查显示,打工前参加过培训的人占33.8%,未参加培训的占66.2%。有50%的人知道劳动法、合同法,而知道《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人仅占22.2%。大多数人是通过媒体宣传报道、相关书籍、街头法制宣传活动了解法律法规。由此反映出打工者的劳动技能较差,对自己的权益缺乏保护意识。

2、维权力度有待加大。在被调查者中,大多数人工作时间不少于10小时。如果加班,单位或雇主付加班费的仅占32.4%。有62.8%的人与所在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所在单位提供保险的仅占29.7%,81.2%的人所在单位不提供妇女病普查。只有33.3%的人在城里参加过选举。当务工妇女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35.8%的人寻求政府或妇联的帮助,其余的选择向同事、亲友寻求帮助。

三、几点建议

针对农村务工妇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加强对务工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务工妇女的技术水平。同时,通过讲座、街头宣传咨询活动扩大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面、覆盖面,增强务工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加大对用工单位的检查、督促、处罚力度,并通过制定相关的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务工妇女的合法权益。

3、提高组织程度。通过动员、吸纳务工妇女参加各种组织或在务工妇女中建立组织,帮助务工妇女加强交流,提高素质,获得致富信息,丰富业务生活,解决生活难题。

篇2:农村妇女融入城市文明程度的调查报告

城市名称:贵阳市

调查单位:

发放日期:

问卷编号:□□□

市民朋友,您好!

我们正在进行“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问卷调查。您的意见将对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请您配合填写以下问卷内容,谢谢!

===========【注意事项】=========== 请调查人员严格按随机抽样的要求抽选调查样本;所有题目均为必答题,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选定答案后请用“○”圈定选项前的字母。

为了保证问卷信息的真实性,请提供以下基本信息(打“√”),以便我们对问卷的发放工作进行抽样核实:

您的性别:□男

□女

您的年龄:□16-35岁□36-55岁□56岁以上 您是:□本市居民

□外地户籍在本市工作

□外地临时来此地

您的职业:□党政机关人员 □事业单位人员

□军事武警人员 □企业单位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进城务工人员 □下岗失业人员 □离退休人员

□在校学生

□其他

我们保证您的个人信息只用于本次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且不被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

1.您身边是否有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学雷锋志

愿服务活动?

A.经常看到

B.有看到过

C.从未见过

2.您所在的社区是否有红十字会来开展社区应急救护学雷锋志愿者培训?

A.经常看到

B.有看到过

C.从未见过 3.您所在的社区是否开展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A.经常开展

B.开展过

C.没开展

D.不清楚

4.本地新闻媒体上(报纸、广播、电视、期刊、互联网等)是否播放(刊载)公益广告

A.经常看(听)到

B.有看(听)到过

C.从未见(听)过

5.本地公共交通运载工具、公共场所、主干道、商业大街、大型商场、宾馆、饭店显著位置有无用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固定广告牌等媒介刊播公益广告?

A.经常看(听)到

B.有看(听)到过

C.从未见(听)过 6.本地公共场所、主干道、商业大街是否设立了“遵德守礼”提示牌?

A.经常看到

B.有看到过

C.从未见过

7.本市正在开展“做谦恭有礼中国人”活动,实施文明交通引导、文明旅游引导、网络文明引导,整治行路驾车闯红灯、景点乱扔垃圾和上网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您认为效果如何?

A.显著

B.没什么改进

C.不清楚

8.本市正在参加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推荐评选工作,据您所知,本市入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数是多少?

A.2人

B.4人

C.6人

9.据您所知,本市入选2012省级道德模范的人数是多少?

A.10人

B.8人

C.6人

10.据您所知,贵阳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出的道德模范和提名奖人数共多少?

A.68人

B.58人

C.78人 11.您知道本市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办法和帮扶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制度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2.您参加过本市组织的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互动活动或曾在媒体上了解到相关活动情况吗?

A.参加过

B.在媒体上看到过

C.不知道该活动

13.您参加过本市组织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社区、机关、企业、学校、村镇、军营等基层单位巡演、巡讲活动或曾在媒体上了解到相关活动的情况吗? A.参加过

B.在媒体上看到过

C.不知道该活动

14.您在本地新闻媒体(电台、报纸、电视等)上经常看(听)到道德模范或“身边好人”的事迹吗?

A.经常看(听)到

B.有时看(听)到

C.没有看(听)到

15.您在本地餐饮店(主要指宾馆饭店、学校餐厅、机关食堂等)就餐,是否发现餐饮店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如宣传文明就餐,珍惜粮食,不剩饭、不剩菜,服务员引导适度点餐,吃不完打包等)?

A.经常开展

B.很少开展

C.不清楚 16.本地是否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要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主题活动?

A.开展过

B.没开展

C.不清楚

17.您对本地公共场所(如广场、公园、车站、码头等)环境评价如何(如:卫生状况是否良好、公共设施是否齐全等)?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8.您对本地街巷环境评价如何(如:卫生状况是否良好、公共设施是否齐全等)?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9.您对本地集贸市场环境评价如何(如:摊位摆放整洁有序、产品商品质量过硬、经营秩序良好等)?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0.您对您所生活的小区环境评价如何(如:生活垃圾是否定时清运、楼道是否干净、住宅楼有无防盗、消防设施等)?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1.您对本地餐饮店环境评价如何(如:店内是否干净整洁、餐饮用具有无消毒等)?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2.您对本地交通秩序评价如何(如:车辆、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情况等)?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3.您乘坐本地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出租车)时,秩序如何(如:乘客上下车时是否遵守秩序、公交车上礼让老弱病残孕的情况等)?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4.您对本地剧场、赛场(如:电影院、体育馆)等场所的秩序评价如何(如:入退场时秩序是否良好、剧场是否安静有序、是否有喝倒彩、寻衅滋事等现象)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5.您所在社区(指新型社区)的人际关系如何?(如:是否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联谊活动,是否友善对待外来人员,是否建立治保会、调委会等并较好发挥作用)

A.和谐

B.一般

C.较差

26.您认为本地窗口单位(如:政务服务大厅、办税大厅等)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情况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27.您知道本市中小学校开展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如:洒扫应对、日行一善等)吗?

A.开展过

B.没开展

C.不清楚

28.您知道本市中小学校开展过“洒扫应对(教育未成年人爱劳动、有礼貌),认星争优作美德少年、日行一善(用实践养成长道德心)等活动吗?

A.开展过

B.没开展

C.不清楚

29.您知道本市中小学校开展过清明“网上祭英烈”、六一期间“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十一期间“向国旗敬礼”三项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吗

A.开展过

B.没开展

C.不清楚

30.您知道本地中小学校有全国或者省级、市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31.您知道本地中小学校开展过“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吗?

A.开展过

B.没开展

C.不清楚

32.您认为本地中小学校开展的德育课和少先队活动课情况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33.您所在的社区有未成年人开展文体活动的设施、场所吗?

A.有

B.没有

34.您认为本地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好吗?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35.据您了解,您所居住的地区经营性网吧有无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36.您对本地整治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德评价如何?(如: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无歌厅、舞厅、卡拉OK厅、游艺厅等娱乐场所,无非法经营或以人流、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无“三无食品”等)?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篇3:农村妇女融入城市文明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城市融入;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1-0074-05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进入城市务工、户籍属农村的青年。国家统计局2009年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数量有2.42亿,其中六成即1.52亿以上是新生代农民,他们正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然而,诸多体制性障碍和思想经济文化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城市,国务院2010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官方文件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给予重点关注,并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技能,提高人力资本以及获取人力资本提升的渠道。那么,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究竟有什么影响以及结果如何,理论分析多、实践探索少,定性分析多、定量统计少,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量化探讨。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的关系,并没有专家学者设计专门的问卷进行调查。但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情况、继续教育需求,则有很多机构、专家做过调查统计,如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课题组,广州市总工会委托的市统计咨询公司,华东师范大学李明华,广州大学谢建社等机构和个人都编制了相关的问卷,并实施了问卷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主观幸福感,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过调查研究,如苏州大学刘电芝、疏德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周莹、周海旺等人就有深入的调查并作了深入的分析。在这些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本文设计、编制了《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关系的调查问卷》。

(二)问卷实施

问卷编制完成后,在广州随机抽取了四家较大型的企业开展调查,他们是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白天鹅宾馆、联邦快递中国广州有限公司、捷普(广州)电子有限公司。这些企业既有外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的,既有新兴支柱产业,也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别位于广州的黄埔、海珠、天河、萝岗四个区,包括了广州的老区与新区。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份200份,收回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率为95.4%。各企业问卷发出、回收、有效问卷统计及合计详见表1。

表1 问卷发出、回收及有效问卷统计表

企业发出份数回收份数回收率(%)有效问卷数有效率(%)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5048964695.8

白天鹅宾馆5049984795.9

联邦快递中国广州有限公司5049984795.9

捷普(广州)电子有限公司5049984693.9

合计20019597.518695.4

二、调研结果统计

(一)基本信息

问卷调查所得的有效样本资料,按照问卷设定的计分方式输入SPSS Statistics19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类汇总,得到被试的基本统计信息(见表2)。从数据来看,接受问卷的农民工中,出生年份在80-84年的占23.7%,85-89年的占31.7%,90年以后的占44.6%,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男性稍多于女性。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有36.9%,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的有63.1%,其中大专及以上的有24.5%,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已经不低。在微观层次的定居发生机制中,农民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因素会影响其融入城市的意愿,一般而言,较低的年龄、较高的文化程度、较高的收入、较高地位的职业及工种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意愿高,行动积极。因此,较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小、文化程度高、收入及职业好,融入城市的意愿强烈,优势明显。

表2 基本信息

项目频数百分比(%)

出生年份80-84年4423.7

85-89年5931.7

90年以后8344.6

性别男9651.5

女9048.5

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84.3

初中5732.6

高中(中专、中技、职高)6838.6

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5324.5

(二)工作及收入情况

表3 工作情况

项目频数百分比(%)

工作单位的性质国有、集体企业168.6

民营企业6032.3

合资、外资企业8043.0

其它3016.1

从事的行业建筑行业84.3

加工制造业5931.7

服务业8947.8

其他3016.1

工作岗位生产工人6333.9

nlc202309041644

服务人员6635.5

技术人员3619.4

管理人员2111.3

每周工作天数5天6032.3

6天9450.5

7天2513.4

其他73.8

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4222.6

8—12小时10858.1

超过12小时3619.4

税后月收入1500元以内105.4

1500-2000元4624.7

2001-2500元9651.6

2500元以上3418.3

每月支出状况总是入不敷出4222.6

基本够用9551.1

略有结余4524.2

结余很多42.2

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75.3%在民营企业和合资、外资企业工作,有4.3%在建造行业、31.7%从事在加工制造业,即有36.0%从事第二产业;而从事服务业的有47.8%。一线工人和服务人员合计有69.3%,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30.7%。在工作时间方面,一半以上的人每周工作6天,甚至有13.4%的人经常每周工作7天,5天工作制的只有32.3%。每天工作时长8小时以内的有22.6%、8-12小时的有58.1%。(见表3)综合分析可见,真正5天工作制的不多,只有两成左右,其他的都长期处于加班、超时工作状态。虽然经常加班加点,他们的月收入却并不高,1500元以下的有5.4%,1500-2000元的有24.7%,2001-2500元的有51.6%,2500元以上的只有18.3%。与广州2011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438元相比,至少九成月收入低于广州市人均月收入。因此,73.7%的农民工只能勉强度日就不言而喻了,能生活得比较宽裕的只有2.2%。

(三)融入意愿及情况

表4 融入意愿

项目频数百分比

对成为广州人很向往4725.3

向往7741.4

无所谓3317.7

不向往158.1

一点不向往147.5

对广州的文化和生活很喜欢6937.1

喜欢7640.9

一般179.1

不喜欢147.5

很不喜欢105.4

在广州生活非常幸福73.8

幸福6736.0

一般4021.5

不幸福6233.3

非常不幸福105.4

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66.7%对成为广州人向往或很向往,不向往的有15.6%;有78.0%对广州的文化和生活喜欢或很喜欢,不喜欢的只有12.9%;有39.8%觉得自己在广州生活得幸福或非常幸福,不幸福的则有38.7%。(见表4)这说明,虽然接近八成农民工很愿意融入广州,但融入感却不高。有61.8%对广州的生活习惯适应或非常适应,不适应的有15.6%;有62.4%遇到困难时很少求别人帮助或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只靠自己,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的只有10.2%;有59.1%未来的愿望是继续在广州发展,17.2%是回乡村老家发展,还没决定的有23.7%。(见表5)虽然六成农民工觉得融入了广州生活,但也只是浅层融入,因为真正心理融入的只有一成。即便如此,还是有接近六成人希望留在广州发展,期望融入城市。

表5 融入情况

项目频数百分比

遇到困难时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3217.2

很少求别人帮助8445.2

有时求别人帮助5127.4

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1910.2

广州的生活习惯非常适应4021.5

适应7540.3

一般4222.6

不适应2211.8

非常不适应73.8

未来的愿望继续在广州发展11059.1

回乡村老家发展3217.2

看看再说3217.2

不知道126.5

三、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的关系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和社会制度因素,其中个人因素指的是城市融入意愿及能力,而城市融入能力主要涉及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表现在个体身上,即为知识、技能、经验等的总和,体现为个体的能力与素质。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个体的工作单位、岗位、时长以及收入等则是人力资本优劣的具体体现。下面就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个人因素的角度分析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的关系。

(一)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影响因素的关系

1.与单位性质的关系

按受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单位性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有16人在国有、集体企业工作,而高中(中专、中技、职高)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农民工则没有;在合资、外资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则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主要是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则很少。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单位性质的相关系数为0.587,相伴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单位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单位的性质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nlc202309041644

2.与就业岗位的关系

按受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几乎都在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岗位上,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的极少;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在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岗位上不断减少,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的不断增加,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主要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的相关系数为0.562,相伴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见,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的单位就越好、条件越优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单位越差,主要从事体力劳动。

3.与工作时长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长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分别有39人、32人,分别占该选项农民工的65.0%、76.2%;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大部分每周工作6天以上、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647,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长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时长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4.与收支情况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高中(中专、中技、职高)及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绝大部分都在2000以上,特别是专科(高职、高技)的农民工月收入占了选项2500元以上的61.8%。他们每月工资基本够用,甚至有结余。而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月收入绝大部分都在2000以以下,约一半的人总是入不敷出。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税后月收入、月支出情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0.551,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收支情况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综合起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长越短、越正常,而收入越高,生活相对宽裕;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时长越长、越反常,而收入越低,生活比较贫困。

(二)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意愿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意愿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总体而言,受教育程度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最喜欢广州的文化、生活,最向往成为广州人;高中(中专、中技、职高)的次之,初中的再次之,小学及以下的最不喜欢和向往。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对成为广州人、广州的文化好生活的看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725,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广州的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融入意愿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城市融入意愿还是人力资本,都直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有显著、直接正相关关系。可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城市融入意愿就越强、能力越高。进一步推测,其城市融入程度就越快、越深、越和谐。

(三)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情况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受教育程度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在广州生活得最幸福、心理融入最好、生活习惯最适应、也最愿意继续发展,高中(中专、中技、职高)的次之,初中的再次之,小学及以下的最后。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上述四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24、0.586、0.602,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广州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融入情况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这就证明了上面的推测。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易于融入城市。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政府、社会有责任、有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他们进一步接受教育。农民工自己也要创造条件提高教育水平,共同努力促进融入城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这些方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因此,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加大投入,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各方紧密合作又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推进该项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兴陆,元名杰.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5(01).

[2]王巧.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3]何雄浪,杨继瑞.新形势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

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

[4]周莹,周海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9(5).

[5]安雅丽,杨淑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J].管理,

2010(11).

[6]闫翅鲲,张立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障碍分析[J].重庆

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7]金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

对武汉市两代农民工的调查[J].学习与实践,2010(4).

[8]吴强,刘小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与对策浅析[J].

农业经济,2011(11).

[9]杨守玉.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广州

市农民工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3).

[10]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1.

[11]中国工运研究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判·对策建议

[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12]李明华.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与顶

层政策设计[M].北京:北京发展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郁琤)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发展目标的工作总结下一篇:主任助理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