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警民建设

2024-04-22

和谐警民建设(精选8篇)

篇1:和谐警民建设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从便民小事做起

公安工作涉及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涉及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社会性。人民群众往往通过与公安民警接触中的点滴小事来认识公安机关、评判公安工作。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适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措施,以实际行动向群众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一、要切实提高广大民警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公安民警具备优良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是提高办事办案水平,促进公平正义,取信于民的重要前提条件。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转变传统思维,创新执法理念,切实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根植到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一个民警的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善于用和谐思维来化解矛盾,用和谐态度来对待群众,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融法、理、情于一体,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切实健全执法制度,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防上民警滥用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执法告知制度,健全完善案件法律审核把关和个案监督机制,确保民警严格按照法

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从制度上对民警的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二、要及时整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大案与小案的关系。大案不破,社会不会安宁;小案频发,社会同样难以和谐。大案不一定难破,小案不一定好破,有些大案就是由小案积累、激化起来的,有些大案的破获也是从小案中找到破案线索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善于破大案,更要善于破小案,在始终保持对杀人、绑架、爆炸、强奸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切实加大对盗窃、扒窃等所谓“小”案的打击治理力度。

二是要正确处理“破案件”与“防案件”的关系。破案是硬道理,打击是公安机关的主业。如果一个地方案件高发的势头难以有效遏制,即使破案率再高,群众也不会满意。相对而言,只要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把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实到位,预防一个案件则相对比较容易。因此,我们既要善于破案件,更要注意防案件,有效统筹、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打击、防范的整体合力,真正使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人不敢做、使进入违法犯罪实施过程的人做不成。

三是要正确处理破案与追逃追赃的关系。案件是否侦破,是公安机关的事。老百姓更加关注的,是犯罪分子有没有抓获,所遭受的损失有没有挽回。很多时候,案件虽然已经破获,但犯罪嫌疑人长时间不能缉捕归案,赃款赃物迟迟不能返还受害人,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此,我们要把追逃、追赃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健全追逃、追赃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要及时化解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群体性事件原因中不难发现,其中很多都与一些小矛盾、小纠纷没有及时化解有关。因此,我们要注重从源头上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善于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化解人民群众的怨气,最大限度地疏导人民群众内心的不满。要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着力提高民警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善于用群众语言、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深入社会弱势群体,广泛了解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掌握社会心态,把握社情民意,切实在主动发现矛盾、积极化解矛盾上下功夫。

四、要及时推出有利于群众工作生活的便民利民措施。公安机关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全国户政、车管、出入境等行政管理服务大

多推行了一站式、一卡式服务,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最近,我们又在交通管理方面推出了简化办事流程、取消部分审批程序、延伸服务窗口、改进车辆号牌选取方式等22项便民利民措施,社会反响很好。特别是个性化车牌选取方式,直接拉动了车市的反弹,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不少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下岗,各地公安机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紧紧围绕就业创业、务工就学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推出一批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让群众感到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千方百计地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减轻生活压力。

篇2:和谐警民建设

一、狠抓队伍建设,增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动性

公安工作走的是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公安民警始终处于主动性地位。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公安民警的主动性地位,不能等待群众觉悟的提高,不能等待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不能等待人民群众来交流。要做到主动作为,在工作中主动深入群众,在思想上主动贴近群众,在服务上主动关心群众,经常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最大努力地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的事情,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供基础和前提。同时要从解决队伍思想作风问题着手,着力消除影响警民和谐的自身障碍,紧紧抓住“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有利契机,狠抓队伍的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努力查找和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有损队伍形象、有损警民和谐创建的问题,解决警容风纪不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法为民思想不牢、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塑造公安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创建警民和谐窗口,狠抓便民措施落实

与群众交往最多的窗口单位是构建警民和谐的突破口。公安机关要设立专门的****服务大厅,要在户政、交警、出入境等窗口单位大力开展规范用语、推出便民措施活动,户政窗口、各派出所户籍室都要推出微笑服务、当日办结服务、咨询服务、上门服务和电话预约服务等便民措施和要求。派出所要积极实施为偏远村庄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办理户证便利服务,对特困群众免收工本费。110指挥中心要落实领导带班、现场指挥制度,规范接警员的规范用语,坚持做到文明接警、快速派警、跟踪服务。巡特警大队要重点强化分片分段24小时街面巡逻,及时接受报警求助,文明出警,热情服务。要通过落实文明接待、****办照承诺服务,切实塑造公安机关的文明窗口,切实拉近警民关系。

三、充分运用治安调解,开展人性化执法

要结合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强化法制监督、案件审核和制度建立,要求所有案件法理和人性兼容,严格落实传唤告知和处罚告知的有关规定。要积极推行调解为先和教育疏导,对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在后果比较轻微的情况下,一律进行调解处理,增进双方谅解和对法律的尊重;对利益诉求群体上访的,坚持慎用处罚,通过教育疏导,化解矛盾纠纷。

四、提高警务透明度,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为了避免群众对办事办案具体依据和程序不知情而出现对公安部门不理解、不信任的问题,应在办案单位全面开展警务公开,各派出所把办案办事程序全部上墙公开,收费执法依据上墙公开,设立监督台,公开照片、姓名、电话、警号,接受社会监督。其他办案单位也要公开治安、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执法活动中,要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能因执法而扰民,不能因执法而伤害群众的感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新期待;要严厉查处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民警违法违纪问题;要从创新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和完善执法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做到热情服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顾全大局,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诉求和切身利益,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把执法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通过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媒体网络、公安信访等渠道加强执法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作为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工作好坏的“反光镜”,促进和彰显公平正义。

五、狠抓治安稳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要针对当地治安实际,大力开展社会治安整治,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乱点和“两抢一盗”犯罪高发的情况,加强治安防范力量和防范工作,开展重点防控打击,集中侦破一批影响较大的案件。在高度重视侦破大、要案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小案”的查处,特别是要始终保持对飞车抢夺、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侵财性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断提高“小案”的破案率,增强群众安全感。要织密防范网络,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警力部署到治安最复杂、安全防范最薄弱、群众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地方,充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以治安整治的实际效果赢得理解和支持。

六、坚持从小处着眼,深化警民和谐情谊

万事勿以事小而不为之。警察怎么破案,怎么抓人,群众不经常看到,但警察的一言一行特别是服务态度,群众都看在眼里。如果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往往轻而易举地就抵消了广大民警的付出和荣誉。坚持以小举动营造大和谐,引导民警时时想和谐、处处促和谐,从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开始,积极开展爱民实践活动,深入辖区了解情况,适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如:帮助困难群众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帮助农民子弟解决就业,为孤儿、异地无钱返家人员捐钱赠物,对迷路人员、醉酒人员及时实施救助,及时帮助解决邻里纠纷等。广大公安民警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融洽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上着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七、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建立警民双向互动机制

篇3: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

一、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警民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然而, 有些民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 思想保守, 因循守旧, 习惯按“老规矩、老思维”思量问题, 存在几个深层次问题。

(一) 重管理轻服务。

少数民警宗旨观念淡薄、为民服务意识不强, 常以管理者自居, 具体表现在:在执行警务活动时耍特权, 抖威风;在接待上门办事、求助群众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 态度生硬, 方法简单;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办案不公, 不作为、乱作为, 利用职权办理“人情案”、“关系案”, 侵害了群众利益, 引起群众反感, 影响了警民关系和谐。

(二) 重打击轻教育。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少数民警总认为不打击就凸显不了公安机关的职能, 在工作的摆布上, 总把打击放在首位, 而教育挽救似乎与己无关, 认为是社会或是教育部门、监管场所的事。为此, 他们一味追求破案率、打击处理率, 以多破案、多打击为杠杆来要求衡量自己, 对教育则不屑一顾, 特别是对青少年犯罪, 没有严格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宽严无度, 不注重心理矫正, 从而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偏见。

(三) 重破大案轻管小事。

孟部长指出:小事连全局, 小事连民心, 不会办老百姓关心的小事, 就不会办大事, 也办不成大事, 一些小事、小情, 对我们警察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怪、微不足道, 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 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而事实上, 一个大案、要案告破后, 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纷至沓来, 名利双收;而诸如“东家相骂、西家被盗”的“芝麻小事”难以引起关注, 久而久之, 重破大案轻管小事的“陋习”便逐渐形成, 致使事关普通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由此引起群众的不满。

二、影响当前警民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一) 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利益和矛盾呈现多元化, 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凸显,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 不可避免处于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前沿, 处置稍有不当, 则会成为矛盾的“焦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关系。

(二) 群众因素。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群众权利民主意识与义务责任意识发展失衡, 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 往往把处理结果理想化, 要求难以满足时, 就归咎于公安机关, 甚至无理取闹, 挑战民警执法权威。

(三) 民警因素。

主要表现在部分民警缺乏服务意识、执法为民意识, 执法水平不高,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警务工作透明度不高等方面。基于上述种种原因, 目前的警民关系已非常脆弱,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已迫在眉睫, 唯有此, 公安工作才能真正地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对策

(一) 强化宗旨意识, 不断教育民警树立群众观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宗旨意识是根本, “人民警察爱人民”, 才能“人民警察人民爱”。如果没有解决民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 亲民、爱民、为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教育民警始终掌握“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 以真情换理解, 以奉献赢民心, 寓管理于服务, 寓服务于管理相互交融;在执法执勤、行政管理等各项公安工作中切实尊重人权, 保障人权, 关注民生, 保障民生、服务民生, 让人民群众看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真正为民办事、为民谋利。

(二) 提高队伍素养, 努力打造作风优良的公安队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公安机关作风优良与否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与否的重要“看点”。为此, 要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重点, 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纪律作风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队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制约体系, 强化民警的养成教育,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不断增强民警的执法为民意识, 提高民警的素养和水平, 树立起亲民、爱民、助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真正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公安队伍。

(三) 突出公安主业,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安全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要, 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信任满意, 主要源自安全感。如果人民群众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和谐的警民关系则无从谈起。因此, 要进一步突出打击犯罪的主业意识, 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的同时, 要把打击锋芒集中指向那些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案件, 集中优势兵力快侦快破, 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影响,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同时, 对一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诸如鸡、猪、牛被盗的小案子也不容疏忽, 勿以“案小”而不为!此外, 要加大群防群治力度, 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 还群众以安宁。

(四) 公正廉洁执法, 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公正廉洁执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 也是消除群众误解、促进警民和谐、确保队伍纯洁稳定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实际, 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要切实做好两点:一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目前, 公安机关都在网上执法办案, 对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公信力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步伐, 实现信息化与公安工作的有机融合。通过全面推广网上办案, 明确责任, 严格案件网上录入、审批、查询, 增强民警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 着力解决执法不公、宽严失度、粗放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 加强公正廉洁执法。二是提高执法透明度。实行“阳光执法”, 将各项公安工作程序尤其是执法办案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 增强工作透明度, 主动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和打击破案工作的监督, 增强公众对警方的监督力度与信赖感。

(五) 提升宣传效果, 营造良好的的舆论环境。

。首先, 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以及内部工作简报等形式, 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公安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 在内外部营造人民警察爱人民的良好舆论氛围, 进一步弘扬正气, 凝聚警心、民心;其次, 对社会影响重大的事件, 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及时有效地澄清事实, 发布正面报道, 从源头上避免“流言”的扩大化;再次, 要加大互联网络的监管力度, 对故意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的涉警事件, 要在及时澄清事实的基础上, 对恶意“炒作者”予以依法严肃查处。

参考文献

[1].林黄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警民关系问题研究——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J].公安学刊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 2012

[2].李学良, 徐霞.正视警民关系现状构建和谐警民关系[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

篇4:和谐警民建设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管理不严,执法不规范。一是当前公安机关在管理职能方面尚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执法不规法,导致“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为弥补办公经费不足,动辄罚款收费,甚至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截留、挪私分罚没款物,以罚代刑、以罚代法,甚至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徇私枉法,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2、少数民警要求自己不严,宗旨意识淡薄。一是随着公安队伍不断扩大,青年民警大量增加,他们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干劲足,是公安工作的主力军和希望所在。但他们对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了解不多,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疏漏、不足之处较多,与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二是少数民警的思想觉悟不高,党性观念、公仆意识不强,遇事不能从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三是私心膨胀,贪小利、图享受,与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期望和要求形成明显反差。

(二)来自公众方面的原因

期望过高、认识偏颇。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崇尚民警职业的同时,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然而,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法制观念淡薄、警民配合欠佳。主要是公民法制心态不完善,对警察不信任、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近几年榆林麻黄袭警案、杨佳袭警案、瓮安事件、云南胶农袭警案等一系列暴力袭警事件频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1、行政干预,滥用警力。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较大,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往往将公安机关当成万能钥匙,一味强调公安权威,常常通过行政命令使公安机关承担许多原本不应承担的职责。

2、媒体误导。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一些传播媒介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追求市场效应,对“涉警”问题喜欢以偏概全或推波助澜进行炒作,尤其是在对涉警事件的版面中,媒体热衷于对其负面因素进行强调,集中报道,忽视甚至无视事件中的正面因素,客观上形成了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不利的整体氛围。使人民群众只看到了个别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却忽视了绝大多数民警的任劳任怨,为社会安宁流血牺牲的现象,造成部分群众对警察的认识存有偏差。

二、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对策

(一)当前应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以实际行动树立人民警察和公安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

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的执法形象,是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保证。怎样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的执法形象呢?当务之急,要巩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始终保持公安队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激发民警投身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各项活动;继续深入抓好警务公开,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各项活动的健康发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用经常性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教育培训,使民警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技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

公安机关坏事不能捂,好事更要传。要充分利用办案、走访、接待等平台,采取发放宣传画报,设立警务公开栏、宣传板报、发放手机短信及新闻媒体报道等宣传手段,加大对典型单位、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多渠道向人民群众宣传公安工作,提升公安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让称赞公安的声音从群众口中自愿发出。同时,要强化应急处置信息公开工作,正确掌握群体性事件处置“火候”,主动、透明、及时公布真相,保障民众知情权,消除民众猜疑,澄清事实,止住谣言,平息冲突。

(三)当前要尽快建立健全与群众的有效沟通机制,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

公安机关和民警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一方面要认真、广泛地听取群众的呼声,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公开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这样既便于群众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又可以使群众有目的地参与一些防范、打击犯罪的活动,还能够监督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活动,避免违法违纪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篇5:创新警务区建设建和谐警民关系

----记英言派出所基层警务室建设

近年来,垣曲县公安局英言派出所在“三基”工程中,全面加大警务室建设的投入,在派出所强力推行“打击、防范、管理、控制”一体化的警务区责任机制,切实提高派出所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所长郭军根据警力和任务量等情况对各警务室的选址、软硬件投入、工作规范方面合理设计,将派出所要将辖区划分为东河、安河、河底河、席家坪、西河、闫家河6个警务区,警务区实行警员负责制和打、防、管、控大包干责任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其次,民警每周在警务区的工作时间不能少于72小时。英言派出所自2004年兴建本所的第一个警务室东河警务室以来,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警务室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亮点:

一、创新机制抓防控,综治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建立了责任区民警责任制。以警务室为依托实行警务包干,责任区民警包干负责责任区防范、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划小了基层综治单元,合理布置了警务力量。加强对责任区民警工作实绩的考核评定,制定了《英言派出所基层基础实施管理细则》和月考评、年总评,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责任区民警真正做到了

“一送、二问、三查、四帮、五控”﹝一送:送证照上门。二问:问治安情况、治安隐患、所需帮助;问对派出所及民警的意见和建议。三查:查实有人口;查治安、消防隐患;查枪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四帮:帮整改隐患;帮疏通调解;帮办理证照;帮群众所需。五控:帮控重点人员;巡控重点路段;建控秘密力量;查控刑治案件;抓控在逃人员。﹞和“提村知路、提事知人、提人收集、有困难就帮助”,社会综治基础得到加强。

二是建立了治安防范体系。围绕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在突出民警主体力量的同时,把体系范围扩展到社会群众,注意调动和吸纳社会力量,实行群防群治。先后在各村社、各单位组建了治安联防队21个,发展治安积极分子65人,进一步完善了以责任区民警为主体,治安联防队、治保会、治安积极分子为侧翼的巡逻防范机制,形成了以社会面、村社和驻地单位防范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群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

三是建立了“三三三”防控工作机制。即每周进行一次夜间巡逻,走访一次辖区单位,检查一次外来人员;每月接触一次工作对象,清理一次治安信息,检查一次行业场所;每季度召开一次辖区治安情况通报会,征求一次辖区群众意见,分析一次控制和管理对象活动情况,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双重双效防控了社会治安动态,建立了覆盖全程全境的安全

防范网络。

二、强化管理抓落实,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严格按照派出所“以人口管理为基础,以治安管理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把农村警务的重心始终放在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上,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加大责任区防范和控制力度,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是建立健全基础台帐,规范工作程序,针对辖区的特点在服务群众方面狠下功夫。如安河警务室,根据辖区内外出打工人员较多这一特点,在节假日为回家探亲的群众做好二代身份证及户籍上的相关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人民满意,工作开展有序。

二是强化民事纠纷调处工作。根据责任区民警掌握反馈的信息等渠道,及早摸清各类苗头性情况,提前进行调处化解,力避了案件的发生,近5年来,通过调处各类民事纠纷,妥善处置多起有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各类事态,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刑治案件发案率。

三是利用警务室加大对社会面控制,根据辖区的治安特点,针对辖区内高速施工工地盗窃犯罪活动易发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布局,把有限的警力前移。在毗邻高速施工工地的西河警务室,民警认真研究犯罪活动特点,做到了机动车与徒步巡逻相结合、防范检查与措施整改相结合、查破案件与落实防范措施相结合,以防范为主,打击为辅。通过不

懈努力,使高速公路周边治安环境显著优化,有效的保障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垣曲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立足便民抓服务,警民关系处理得更加紧密。守土有责,知遇报恩。近年来,英言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把保卫责任区平安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服务责任区百姓作为自己的本质,切实做到立警为公、坚持执法为民,利用警务室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警务室在救助特困群众、调节邻里纠纷,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从而拉近了警务室与群众的距离,深受辖区群众的欢迎

篇6:和谐警民建设

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部队作为承担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能部门,构建和谐的消防警民关系,是消防部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体现。消防部队要从自身抓起,狠抓部队建设,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逐步改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真正建立起适应消防工作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新型警民关系。

一、从严治警,打造群众满意队伍。消防部队要想赢得群众的信任,首先得从自身做起,“打铁还得自身硬”,这就要求广大消防官兵在实际工作中,要带头遵守部队条令条例和法律法规。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以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官兵。要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自己要带头不做;要严格、公正执法,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执法对象和自己有某种关系而枉法,更不能因为自己是部队官兵就自认为享有某种特权。同时,要切实提高广大消防官兵的“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借助执勤岗位大练兵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当前队伍的办事效率、加强主动为民服务意识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战斗力强和群众满意的队伍。

二、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消防工作水平。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消防部门要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消防工作效率和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消防部队职能作用。要依法严厉打击消防违章违法行为,消除火灾隐患,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火灾和抢险救援事故,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努力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群众最大的服务。二是坚持“服务在先”的理念。要不断改进和加强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文民执法、秉公办事,采取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措施,特别要注意选择突破口,从涉及群众利益的消防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真抓实干,竭诚为民服务,使群众真正信服,从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三是摆正位置。要把消防官兵定位在“公仆”和“勤务员”的角色上,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群众身上进行“感情投资”,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让群众既感受到消防执法的严肃,又感受到官兵的可爱可亲。四是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在当前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下,广大官兵要深入群众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掌握各地消防安全状况,吸纳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避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形成的主观臆断,使消防工作与群众需求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水平。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消防部队要

不断提高官兵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监督执法水平。一是牢记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广大官兵要明确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增强依法办事和严格、公正执法的责任心。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和执法培训。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培训,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提高消防干警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完善机制,依法办事。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执法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内部和社会各界监督的力度,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消防部队形象。要针对影响严格、公正执法的突出问题,如地方保护主义、人情干扰、权大于法、金钱诱惑等,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内外监督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坚决纠正执法随意性,抵制各种压力和诱惑,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五是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明确执法范围,下大力气减少、杜绝行政干扰和非警务活动,以完善的监督机制、制度化的法律规章和条例代替行政命令,指导和约束消防行政行为,尽可能减少不规范的人为因素,以营造有利于消防工作的执法环境,缔造和谐的警民关系。

四、疏通警民沟通渠道,缩短警民距离。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消防部队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努力缩短与群众的距离。一是要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把消防工作的信访机制推向社会,面向群众,及时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落实”。要严格按照信访工作流程,积极履行职责,做到及时受理登记、认真调查处理、通报查处结果,自觉维护信访秩序。对于投诉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信访事项,要认真解决;对于确因消防部队和部队官兵不作为、乱作为,确属消防部队和部队官兵执法过错而造成群众来信来访的,要实事求是地纠正;对涉案官兵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答复。二是加强“119”服务机制建设。要不断加强和改进“119”服务机制,保证接警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真正做到“有警必接,有难必救”。三是警务公开。要建立和完善执法制度的沟通机制,利用听证、复议和诉讼等形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倾听群众和当事人的意见,化解纠纷,解决矛盾。

篇7:和谐警民建设

[摘要]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和重要目标。警察作为最广泛的执法主体,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日趋紧张的警民关系该如何应对,重塑警察形象?本文拟从警察自身角度出发,分析造成警民关系紧张的各种原因,并加以改进,推进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为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营造一个好的社会氛围。[关键词] 和谐 警民关系 沟通 纪律 执法

在当前共创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整体背景下,面对警民之间出现的关系紧张的现实,不断促进警民关系走向和谐,建立属于新时期的新型警民关系,使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为公安机关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成为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之一。它不是简单的将警民关系恢复到以往的平衡,而是警民同一的关系,即一种平等的关系,同一的关系。警民关系的成败在警。

一、良好警民关系的界定

良好警民关系的标准是人民满意、警民和谐互动。1829年,罗伯特〃皮尔爵士在建立伦敦都市警察时提出了著名的皮尔原则,明确了警察的基本任务,提出了树立警察权威的诸多方法,界定了警察与公众的关系,指出警察其要旨之一是让警察的职能更多地为公众认可,而不是与法律联系起来。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为其涉及社会治安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而显得异常重要和敏感。公安机关要运用合乎法律的、道德的手段广泛地开展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取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公安机关开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更好地完成预防、打击、改造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重塑并提升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实现警民之间的和谐互动。

二、警民关系的现状 俗语说“一俊遮百丑”,但是在公安工作中,警察的一个不足往往就会引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从而引发警民关系危机,甚至激化社会矛盾。看待警民关系,应该着眼于正反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警民关系中好的一面。官民矛盾,古而有之,在大多数老百姓的眼里,官民一直是处于对立的地位的。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感到欣慰的是百姓对警察的信任,在人民群众无可依赖的时候,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警察。罗伯特〃皮尔曾经这样定义过,警察是平民武装,它不同于军队远离与人民,也不同于法院高高在上,它是属于公众的,警察的行为融于公众的生活之中。公众对警察的信任,虽然尚带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却是公安机关赖以生存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警民关系中紧张的一面。在公众期待警察的帮助的同时,也存在敌视警察,不愿与之合作的情形,认为警察贪污腐败、徇私护短、吃拿卡要、不作为,辱骂甚至殴打警察、聚众围攻派出所等警察办公场所等。同时,作为警察自身也由于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公众态度恶劣、对群众的各方面要求有较强的厌烦情绪、执法公信度低等。警民关系的紧张状态造成的后果是警察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警察在处理某些群体性事件等一些特殊案件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也不利于当前党和政府倡导和谐社会的导向,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对推进警民关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警民关系成败的关键在于处于主动地位的警察自身。笔者拟从自己所在派出所实际出发,从警察自身的角度关注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促进警民关系不断走向和谐。

(一)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重建警民互信。

诚信是警民关系之根本。但是,在当前的一些公安机关中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并且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警民之间基本信任的缺失使公安机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公安机关开展工作、查处各种治安刑事案件设臵了许多无形的障碍,增加了警察办案的难度。造成公安机关信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造成社会公众对警察的误解不断加深。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公众的安全感不强,同时,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治安刑事案件持续高发,政府和公安机关给予公众的各种承诺无法兑现等,这些经常会让群众误以为是警察不作为或者违法作为的结果。近几年来,公安机关日益关注警民互动,许多地区开展了公安大接访等活动,有条件的公安机关也开始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来发布各种警情信息,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对缓解当前存在的警民矛盾仍显得力度不足,尤其是新闻媒体方面,作为公安机关习惯报喜不报忧,或者说是公众真正关心的、可以消除公众的误解的消息并不多。笔者认为,自我表扬在化解矛盾、重建互信的过程中,莫不如自我批评。同时,沟通是一个全方位的活动,包括整体沟通也包含了个体沟通,而个体沟通正是当前我们最缺乏的,细节决定成败,警察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与公众沟通的过程,这一过程更接近公众,对整体沟通也会起到意外的收获。另外,现阶段的警民沟通还停留在较低层次,未能实现零距离、深层次沟通。

2、不公正、不规范执法深深伤害公众的感情。

复杂的执法环境干扰了公安机关的公正、规范执法,破坏了警察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也损害了警民关系。对此,公安机关有自己的理由,但是却不能因此成为取得公众谅解的说辞。一是警察办案经费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其结果是公安机关不得不依赖于罚没款来维持生计,这种情况在 不发达地区尤为严重;二是非警务活动过多。过多的非警务活动,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一方面公众认为警察侵犯了其正当的合法权益,本应是人民群众权益的维护者,却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另一方面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有不务正业之嫌;三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履行,包括来自上级政府的原因和其它一些不正当的说情之风大肆泛滥;四是警察自身对公众要求的抵触情绪。公众是不懂得公安的职责的,也不管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在他们眼里有事就要找警察。笔者亲历了这样的事情,也有体会,当作为警察能够耐心的对公众讲明是非的情况下,公众是可以理解的。

3、由于警察自我角色定位的偏离,造成了警民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少数民警双目蒙尘,理想庸俗化,对老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对警察所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情操嗤之以鼻,执法为民的意识淡薄,追求金钱至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轻则丧失工作热情成一庸警,冷硬横推和“四难”毕现,重则丧失做人原则成一恶警,吃喝嫖赌丑态百出,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另一方面,公众对警察的期望值过高,将警察能力神化,认为警察无所不能。古语说志同才能道合,共同价值观的缺失,使警民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基础。

(二)畅通沟通渠道,规范监督机制

1.加强对警民沟通的认识,建立广泛的沟通平台,提升沟通层次。正确地认识能够指导行为,公安机关和警察都应加强对警民沟通互动的认识,公安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与人沟通的过程,警民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要实现平等对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沟通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一种感情的传递,应在警民之间建立起鱼水相依的感情。不断扩大沟通渠道,现在许多地区开展“警民恳谈”活动,在派出所的基础上建立警务区,让民警真正走进群众生活,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重点是如何使民警真正成为辖区群众的朋友,这就要求警察能够把公众看成自己的亲人,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真正的融入辖区生活。但并不意味着沟通就是嘘寒问暖,真正的沟通是彼此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2.通过宣传,建立起警民之间共同的价值观。无论是警察还是公众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自己的利益追求,也就决定了都有自己的立场,如何求同存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是公安机关应该重视的。公安机关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整合优势,借助于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取得公众谅解的同时,也使公众了解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社会治安环境的稳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取得公众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摆脱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公正、规范执法。现阶段,影响公安民警公正规范执法的因素很多,包括来自政府的压力,也包含了警察私人方面的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要从根本上摆脱这些因素的干扰,首先应该取得各级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尽可能的减少警察的非警务活动,也不要以 领导个人的名义对民警和公安机关施加各种压力。其次是作为警察自身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净化自己的人际交往空间,为自己公正执法扫除各种障碍,避免自己为别人所控制,中立执法,从而取得公众对警察的信任。

4.畅通公众投诉制度、信访制度。公众对警察行为进行投诉或者向上级机关信访,是其知情权的反映和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公众有权力提起投诉和信访,作为公安机关必须对此作出详细的答复,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警察形象

公众对人民警察是有所期待的,在公众眼中,警察就是保护自己的人,就是帮助自己维护其权益的人。但是,现实似乎总是将公众的这一梦想击碎,留给公众的是失望,继而是不信任,最终导致警民关系走向对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公众所看到的是警察身着制服呼来唤去、吃拿卡要、徇私舞弊、同样情况的不同对待,感受的是冷漠的对待和没有温情的服务。近几年来,公安机关已经将警察纪律建设提上日程,如2007年被作为公安机关的作风建设年,2008年被作为作风建设推进年,这说明,公安机关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在不断地加以改善。各级公安机关的纪检、监察、督察等部门是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机构,起着不同于行政监察机构和其它监督机构的作用,在公安内部纪律检查方面,督察人员更加了解公安工作,督察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笔者所在的王江泾派出所是嘉兴市秀洲区公安分局的一个大所,共有民警32名,协警100余名,辖区内经济比较发达,治安相对复杂,该所承担的治安防控压力大,队伍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王江泾所积极摸索农村社区警务工作,通过勤务改革、强化巡防、恳谈问计活动,已初步取得成效,辖区治安稳定,警民关系融洽。自2007年以来,王江泾所以作风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窗口单位办事效率,规范接处警程序,强化破案追逃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群众对派出所的满意度逐渐提高,群防群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形成良性循环。

(四)强化队伍实战能力,提高民警个体素质

民警的实战能力即在不同情况下处理各种治安刑事案件及应对紧急性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对警察的信任程度。自公安部组织开展大练兵活动以来,公安机关在提高民警综合素质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某些地区、某些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的思想中仍然存在某些误区。首先是在大练兵及“三基”工程建设中,由于地区差异及当地官僚作风的影响,上自地方政府,下自公安机关自身,不能给予足够重视,甚至是财政上的保障,致使大练兵活动无法真正落实;其次是作为公安机关的领导,认为抓练兵成本高、见效慢、不划算,形成错误的用警成本观念,不注重民警训练,不注 重民警战术素养的提高,不舍得在训练上投入;再次是公安民警自身缺乏对大练兵的认识,通过大练兵提高自己的警察素养,不仅是为了提高办案能力,同时也是增强警察的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警察职业素养,提高其办案能力,会赢得公众的信赖,而随着公众对警察信任度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促进警民关系走向缓和。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民警最需要强化的是其警情和战术素养的提高。警情意识、战术意识是警察职业所必需的。

(五)强调人性化、透明执法,将执法与服务相结合。

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存在,而是法律为人存在。在这里人就是法律,而在国家制度的其它形式中,人是法律规定的存在。民主制的特点就是这样”。在我国正在构建民主法制社会的过程中,警察作为特殊的执法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是警察执法的最高价值取向。

具体从实践层面来看,警察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人权保障理念主要体现在刑事和行政执法两个方面:

1、在刑事执法方面,一是通过及时有效地预防打击犯罪来保护人权,二是在刑事执法中对犯罪嫌疑人、受害人、证人等的人权的尊重、保障。

一是被害人人权保障。首先,要对被害人时表达同情之感、尊重其人格尊严、保护其隐私,这是以人为本执法理念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尽可能在整个调查和诉讼程序中为被害人提供各种方便。最后,彻底清查犯罪,及时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被害人在法律的范围内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与补偿,这是以人为本执法理念在受害人身上的最大体现。

二是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除了尊重其人格尊严、禁止刑讯逼供、严禁超期羁押外,还要无条件地保障其辩护权的行使。辩护权在犯罪嫌疑人的各项诉讼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必须无条件地给予保障。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有条件地保障其沉默权。沉默权属于应有人权范畴,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决定了以人为本应是有条件地保障沉默权,即只有在实在无法可想的情况下,才能让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

另外,就证人来说,一方面要保证他及其家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要禁止逼迫证人做假证、伪证。

2、在出入境、户政、消防、车管、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等行政执法方面,一是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行使自由裁量权,考虑相关因素,要遵循合理性原则,即从客观事实出发,避免感情等个人因素的介入。由于受传统的法律习惯的影响,在全社会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很多公安民警都认为,只要我们认定了事实,究竟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并不重要。其实不然。在今天,社会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公众除了关注案件的结果是否符合普通的大众道德标准外,也开始逐渐关注程序正义的实现。警察执法程序是通过以各 种基本执法制度为基石建立起来的。执法制度作为现代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结合体,“合理的制度设臵可以界定权力的运行,也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行使,所以制度制约是‘权利制约权力’和‘权力制衡权力’的有效结合”,因此,在公众无法了解案件实体的情况下,更加相信看得见的程序。旧理念是不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放弃执法的主导权的,新理念的建立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作为武装起来的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应该把人本理念贯穿于日常的执法活动之中,要树立“群众就是上帝”的观念,多听取群众意见、多关心群众呼声,以诚相待,真正将执法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

篇8:和谐警民建设

一、什么是和谐警民关系

警民关系是指警察在依法履行职责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人际关系。和谐的警民关系应该达到警察热爱、尊重、服务人民, 真正保一方平安, 视人民如父母, 受人民监督, 让人民满意, 警民亲如一家、水乳交融的状态。

和谐警民关系, 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公安机关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则, 通过与人民群众的良性沟通为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 旨在谋求公安机关的凝聚力与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使人民群众自愿与公安机关进行合作所形成的互助互利的人际关系。

二、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

当前, 警民关系的主流是和谐、健康、融洽的, 但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的变革, 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影响警民关系的原因很多, 既有主观方面的, 也有客观方面的, 既有社会群体因素, 也有民警个体因素。

(一) 来自社会环境方面

1. 部分基层组织弱化, 对警民关系造成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因社会转型诱发的矛盾和纠纷越来越多, 由于一些基层组织、企业内部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弱化或处置不力, 导致群众上访告状, 甚至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往往充当“消防队”, 但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在群众中形成积怨。

2. 社会舆论存在偏差对警民关系造成影响。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一些传播媒介为了吸引大众眼球, 对“涉警”问题喜欢以偏概全或推波助澜, 无限放大公安队伍中的负面因素, 致使公安工作陷于被动。

3. 群众安全感不强影响警民关系。

随着人财物的大流通, 社会治安愈趋复杂, 一旦社会治安欠佳, 大要案频发, 群众就会埋怨公安机关或办案民警, 致使警民关系紧张。

(二) 来自公安机关自身方面

1. 执法为民意识淡薄。

个别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廉等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有的民警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充当犯罪保护伞, 如“文强案”, 动摇了做群众工作的基础。

2. 执法行为不规范依然存在。

少数民警执法办案不公, 办理关系案、人情案, 在办理刑事案件中, 仍然存在对当事人进行打骂体罚、刑讯逼供的现象, 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3. 民警素质参差不齐, 执法水平不够高, 也是影响警民关系的重要原因。

4. 基层警力不足, 影响了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来自人民群众方面

由于我国法制化程度还不高, 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还显落后,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以致公安机关正常的刑事侦查、治安查处、交通管理等警务活动都会被误解, 甚至产生不满和对抗情绪。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要从公安机关内部抓起, 强化公仆意识, 狠抓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一)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要树立四种理念

1. 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理念。

警民和谐关键在民警。因此, 干警必须深入基层, 沉入辖区, 融己于民, 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 以平等、平和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 减少人民群众对公安的偏见。要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做到警力前移, 让群众能时刻见得到民警, 有问题能找得到民警帮助处理。

2. 树立服务前移理念。

通过开展“大走访”、爱民服务活动, 在情感上贴近群众, 倾听群众的心声, 了解群众的难处, 视群众为亲人, 时时刻刻、事事为人民群众着想, 真正做到“走百家门、认百家人、帮百家忙、解百家忧、暖百家心”。

3. 树立规范警务理念。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正确执法理念, 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

4. 树立社会监督的理念。

要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使公安干警的执法行为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同时, 强化涉警舆论的正确引导, 驳斥揭穿谣言, 消除负面舆论影响。

(二)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要坚持以人文本

1. 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公安民警要充分履行职能, 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其次, 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着力化解矛盾。

公安机关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工作, 从源头上缓和社会冲突, 维护好社会政治稳定。

3. 创建城乡警务联动体系。

逐步实现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和实战化的运行机制, 建立城乡数字化的警务指挥系统和网络, 实施城乡警务联动战略, 加强城乡治安防范和治理, 打造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 形成多警种联动和广大群众配合的局面。

4. 打造亲民爱民的警察队伍。

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最大限度地做到亲民便民利民, 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5. 建立良性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

要注重警民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建立警民互动的有效平台, 使民警及时掌握群众的需求, 方便快捷地为群众服务。

摘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 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对公安机关做好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上一篇:自争先创优总结下一篇:船闸2010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