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和谐颂

2024-04-17

警民和谐颂(精选10篇)

篇1:警民和谐颂

《警民和谐颂》节目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2 亲爱的干警家属、战友们,大家 合:春节好 盛世迎盛会,伟业耀千秋。党的十八大,为盛世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我们指引着新的征程。回首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全总局干警上下齐心,在北安农垦公安局党组和赵光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进“十小工程”,以开展“三访三评”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为内容,以服务垦区“强工”发展为己任,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各级党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是啊,可以说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全体干警,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为了保一方平安,广大干警深入群众进行走访,进一步增进警民之间的感情,在警校共建方面更是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赵光大地稳定的繁荣的社会秩序凝聚了全体干警的汗水,也包含真所有干警家属的支持。让我们再次向为幸福赵光和谐赵光保驾护航的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礼。

1送走龙年,迎来蛇年,让我们用一首首动人的歌,为明媚的新春送来了又一个平安的祝愿

节目一,开场歌舞《中国美》(一男一女),表演:黄德新、彭丽娜。伴舞:第三居民委(直接上)过去的一年是赵光农场红红火火发展的一年。面对各项考验,我们公安分局开展了“天龙一号”、“百日会战”、“打击防范诈骗活动”、“扫黄打非专项战役”,刑警们攻坚克难,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案件,打击了警威,震摄了犯罪,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变得更加繁忙,保障居民的交通安全,我局的交警们,全力付出,使得我场的交通管理得到加强,确保了交通安全有序

1以“三超和酒驾”为重点的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为我们的家园创造出良好的治安环境。正是在难忘的2012年,我们全局干警以温暖化严寒,以忠诚保稳定,以平安护发展,以一颗赤子之心,一片警民深情,践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的崇高誓言,兑现了“做人民群众贴心人”的庄严承诺。请欣赏小合唱《我是光荣的交通警察》 节目二《交警小合唱,《我是光荣交通警察》,表演:赵振鹏、董旭龙、李加立、姜磊 1一次次与罪犯生死搏斗,铸就了公安干警警徽的荣光。正是因为有了那些无畏危险、奋战一线的官兵才能有了百姓幸福安康。警民之间于是构建起了一条亲密的纽带,让我们把下面一首歌送给工作在第一线的公安干警。节目三 男女生表演唱:《万泉河水》表演:黄德新、郭小玲 当我们和家人欢聚一堂时,他们却手握警棍穿梭在人群和路口;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肩膀上扛的不是自己而扛的是祖国,当祖国召唤的时候,他们----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人民警察,随时准备为祖国去战斗!!请欣赏歌曲《祝福祖国》 节目四 独唱:《祝福祖国》表演:刘艳玲 1 节目五 诗朗诵:鞠杰 刘伟华 陈景霞 贾丽 为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铸造警徽的威严形象,我们的公安干警用无私战胜恐惧,用信念书写忠诚,高举科学盾牌,用他们的行动和身影为老百姓构筑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

他们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节目六 女生独唱《英雄》,表演:朱春玲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首诗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年为我们这些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孩子写的!请欣赏由我局所有女警官表演的节目。节目七 女生小合:《相逢是首歌》,表演:孔凡娟、郝淑敏、孟凡红、赵艳华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我局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年富力强,精诚团结,才思敏捷的领导班子,让我请他们为大家表演节目,掌声有请 节目八 分局班子小合唱:《少年壮志不言愁》表演:杨文革、周海东、巩晓东、韩龙文

节目九 乐器表演 亲爱的战友,光荣属于历史,奋斗成就未来 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时代召唤我们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2 让我们共同凝聚在党的领导下 用我们辛勤的双手,描绘和谐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 让我们警民心连心,为幸福平安的赵光贡献出我们最大的力量。节目十,拥军歌曲大连唱:《相亲相爱》,表演:黄德新、王长旭、彭丽娜、王雪萍 1 伴随着欢声笑语,带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今天的警民联欢会已经接近尾声。2 愿我们扬起新年的风帆,面对新时代激流勇进!1 愿我们今天的歌声能够化成万千祝,祝愿我局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我们的赵光,我们的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2 联会晚会到此结束,朋友们 合 再见。

篇2:警民和谐颂

警民关系是指通过警务活动所形成的,并直接反映在警务活动中的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联系。警民关系的融洽与疏离,不仅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要敞开大门、面向社会,深入走访联系群众,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坚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使警民关系再上新水平,为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打牢根基。

一、和谐警民关系,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一些民警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仆意识严重淡化,对待群众态度冷、硬、横、推;一些公安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在工作中以管理者自居,不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所需,习惯于“横眉冷对”,这种居高临下、凌驾于百姓之上的民警形象引起了群众的反感和不满。“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是公安民警最基本的职责要求,只有公正执法,把公安业务纳入法制轨道,一切问题的处理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一心为民,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高

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愿意不愿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正执法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人民满意。

二、和谐警民关系,就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毛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现在的群众,获取知识、政策信息的渠道很多,思想观念、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了。要搞好公安工作,必须牢固地树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切忌总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比群众聪明,更不能认为,现在的群众只讲经济利益,比以前更“自私”了,不能相信,难以依靠。这些认识都是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加强公安工作,是保护人民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需要,而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是极为广泛的,但任何犯罪问题、治安问题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生活领域,人民群众是治安信息的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来源,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开创精神,他们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因此只有真正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真正发挥和利用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威力,我们的公安工作才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公安工作才能处处主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和谐警民关系,就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人认为,现在时代变了,过去一套老作风过时了;工作对象变了,老办法不管用了。这是一种片面认识,确实,时代和对象变了,但是我们公安机关与群众结成鱼水之情、血肉关系的优良传统作风并没有过时,仍然深受群众的欢迎,仍然是新时期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的基本方法。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局面和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我们公安民警不仅应具备严格执法、自我保护的技能,更应培养自己良好的政治素养、待人诚恳、热心为民的高尚的道德品行,继承和发扬公安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只有如此,才能让老百姓感到民警的可信可靠,才能成功地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纪,自觉参与公安基础工作建设。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从而使警民关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了好作风,难事不难,大事可以化小,问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没有好作风,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难事愈难,积重难返,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公安机关与群众的关系。

四、和谐警民关系,就要转变警务工作理念,建立警民互动信任关系。互动信任,就是通过公安机关的一系列警务活动,不断促进警民关系向和谐、亲近、信任的方向发展,形成警民之间的互动信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警务工作理念,要从过去的管制型警务模式,向服务型、互动型、人文型的警务模式转变,建立新型的警民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深度认识,提高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调动人民群众维护

篇3: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

一、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警民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然而, 有些民警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 思想保守, 因循守旧, 习惯按“老规矩、老思维”思量问题, 存在几个深层次问题。

(一) 重管理轻服务。

少数民警宗旨观念淡薄、为民服务意识不强, 常以管理者自居, 具体表现在:在执行警务活动时耍特权, 抖威风;在接待上门办事、求助群众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 态度生硬, 方法简单;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办案不公, 不作为、乱作为, 利用职权办理“人情案”、“关系案”, 侵害了群众利益, 引起群众反感, 影响了警民关系和谐。

(二) 重打击轻教育。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少数民警总认为不打击就凸显不了公安机关的职能, 在工作的摆布上, 总把打击放在首位, 而教育挽救似乎与己无关, 认为是社会或是教育部门、监管场所的事。为此, 他们一味追求破案率、打击处理率, 以多破案、多打击为杠杆来要求衡量自己, 对教育则不屑一顾, 特别是对青少年犯罪, 没有严格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宽严无度, 不注重心理矫正, 从而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偏见。

(三) 重破大案轻管小事。

孟部长指出:小事连全局, 小事连民心, 不会办老百姓关心的小事, 就不会办大事, 也办不成大事, 一些小事、小情, 对我们警察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怪、微不足道, 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 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而事实上, 一个大案、要案告破后, 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纷至沓来, 名利双收;而诸如“东家相骂、西家被盗”的“芝麻小事”难以引起关注, 久而久之, 重破大案轻管小事的“陋习”便逐渐形成, 致使事关普通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由此引起群众的不满。

二、影响当前警民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一) 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利益和矛盾呈现多元化, 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凸显,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 不可避免处于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前沿, 处置稍有不当, 则会成为矛盾的“焦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关系。

(二) 群众因素。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群众权利民主意识与义务责任意识发展失衡, 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 往往把处理结果理想化, 要求难以满足时, 就归咎于公安机关, 甚至无理取闹, 挑战民警执法权威。

(三) 民警因素。

主要表现在部分民警缺乏服务意识、执法为民意识, 执法水平不高,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警务工作透明度不高等方面。基于上述种种原因, 目前的警民关系已非常脆弱,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已迫在眉睫, 唯有此, 公安工作才能真正地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点对策

(一) 强化宗旨意识, 不断教育民警树立群众观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宗旨意识是根本, “人民警察爱人民”, 才能“人民警察人民爱”。如果没有解决民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 亲民、爱民、为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教育民警始终掌握“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 以真情换理解, 以奉献赢民心, 寓管理于服务, 寓服务于管理相互交融;在执法执勤、行政管理等各项公安工作中切实尊重人权, 保障人权, 关注民生, 保障民生、服务民生, 让人民群众看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真正为民办事、为民谋利。

(二) 提高队伍素养, 努力打造作风优良的公安队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公安机关作风优良与否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与否的重要“看点”。为此, 要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重点, 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纪律作风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队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制约体系, 强化民警的养成教育,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不断增强民警的执法为民意识, 提高民警的素养和水平, 树立起亲民、爱民、助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真正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公安队伍。

(三) 突出公安主业,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安全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要, 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信任满意, 主要源自安全感。如果人民群众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 和谐的警民关系则无从谈起。因此, 要进一步突出打击犯罪的主业意识, 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活动的同时, 要把打击锋芒集中指向那些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案件, 集中优势兵力快侦快破, 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影响,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同时, 对一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诸如鸡、猪、牛被盗的小案子也不容疏忽, 勿以“案小”而不为!此外, 要加大群防群治力度, 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 还群众以安宁。

(四) 公正廉洁执法, 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公正廉洁执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 也是消除群众误解、促进警民和谐、确保队伍纯洁稳定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实际, 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要切实做好两点:一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目前, 公安机关都在网上执法办案, 对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公信力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步伐, 实现信息化与公安工作的有机融合。通过全面推广网上办案, 明确责任, 严格案件网上录入、审批、查询, 增强民警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 着力解决执法不公、宽严失度、粗放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 加强公正廉洁执法。二是提高执法透明度。实行“阳光执法”, 将各项公安工作程序尤其是执法办案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 增强工作透明度, 主动虚心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和打击破案工作的监督, 增强公众对警方的监督力度与信赖感。

(五) 提升宣传效果, 营造良好的的舆论环境。

。首先, 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以及内部工作简报等形式, 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公安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 在内外部营造人民警察爱人民的良好舆论氛围, 进一步弘扬正气, 凝聚警心、民心;其次, 对社会影响重大的事件, 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及时有效地澄清事实, 发布正面报道, 从源头上避免“流言”的扩大化;再次, 要加大互联网络的监管力度, 对故意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的涉警事件, 要在及时澄清事实的基础上, 对恶意“炒作者”予以依法严肃查处。

参考文献

[1].林黄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警民关系问题研究——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J].公安学刊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 2012

[2].李学良, 徐霞.正视警民关系现状构建和谐警民关系[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

篇4:新时期警民和谐关系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是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这就不可缺少警察对于社会治安的维护与保障,在处理系列的重要问题当中,涉及到最多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必须重视的警民关系,警民关系的好坏关系到我们社会良好发展的程度,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就是现代社会的警民关系并为构建新型和谐警民关系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警民关系;和谐;群众需求;管理创新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各种新型因素的不断增长,对于警民关系的要求与日俱增,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警民关系是否和谐不仅直接影响公安机关工作的成效,而且还影响整个社会和谐的大局,只有认清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才能更好的处理警民关系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而不断努力。

新时期处于急速发展的时期,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使得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社会犯罪率多发,警民冲突开始出现,认真分析警民关系存在的问题,构建新型的和谐警民关系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警民关系是血与肉、鱼与水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公安机关的工作必须要根植于民众之中,这是长期历史证明的真理,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警民关系不和谐的情况反映了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促使了不和谐因素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警察群体来说,认真负责的执法有时会被一些社会舆论所误解,损害警察群体的形象,这不仅不利于警民关系的构建,还会影响到警察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在另一方面,警察工作也确实存在一些脱离群众的情况需要我们去改正,构建新型的警民关系需要我们警民双方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少不了媒体作为桥梁的沟通。从改革开放以来,公安机关就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整治工作和警务改革,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但是,警民关系也出现了新的现象和问题:一是近年来治安案件、特别是刑事案件的发生率比较高,案件得不到及时侦破,群众对公安民警产生误解,认为公安机关不作为、不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二是,暴力袭警、妨碍公务的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少数群众不理解公安民警,民警的辛勤工作得不到群众的普遍认同;四是,公安民警队伍中发生的腐败现象、反面典型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严重破坏了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一些群众对公安机关产生了不信任感。只有广大民警树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观念,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警民关系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从群众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客观的看待和评价警察群体,不因为一些舆论的不善言辞或是道听途说而随意否定他们,要用自己的真实体会与警察群体相处,另一方面,警察群体要做出很大努力,要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应从倾听诉说做起,人们经常提及“话语权”三个字。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权利,倾听诉说,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民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明白工作得失,明确我们努力的方向。所以在公安工作中,要坚持从警为民,在“群众满意”上有所作为。公安民警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与人民群众接触频繁,对自身定位是否正确、践行群众路线是否坚决,直接影响到公安队伍形象和群众满意程度,只有提高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程度,才能真正实现“从警为民”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这就要求广大民警要树立公仆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从“民本”出发,建立多元思维的大局观,要开展“整风肃纪”,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另外要坚持做警尽责,在“忠诚履职”上下功夫,要做到廉洁从警,要增强党性观念,公正文明执法。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民警应该以群众利益为本,做好排忧解难的工作,以信息引导为保障,完善预警处置机制,以畅通渠道为关键,拓宽群众表达范围,以规范执法为核心,提升执法公信力,以解决诉求为目标,增强处置工作成效。转变群众工作理念,塑造好形象,应该树立公安机关和民警可信的形象,树立公安机关和民警可亲的形象,树立公安机关和民警可敬的形象,深化警务工作改革关注好民生。

综合多种分析,在警民关系的处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是阻碍警民关系和谐发展的障碍,那么对于这些障碍的产生,归纳起来,既有民警自身问题,又有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从公安机关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思想上的模糊。有些民警对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二是方法上的不足导致了沟通上的障碍。新的社会形势下,群众的自我维权和保护意识、法律观念普遍增强,追求个人利益多,关注公众利益少,有些民警不善于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政策,不善于沟通联系和宣传渗透,缺乏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同时缺乏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处置应变能力,从而加深了相互间的隔阂。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原有的人际关系受到冲击,人情关系冷漠,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过高,少数媒体反向介入,制造难题。

这些都是产生警民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影响了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和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靳道广.《理论学习》2008年第一期山东警察学院

[2]廖正军.《人民日报》2015年01月03版

篇5:和谐警民建设

公安工作涉及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涉及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社会性。人民群众往往通过与公安民警接触中的点滴小事来认识公安机关、评判公安工作。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适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措施,以实际行动向群众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一、要切实提高广大民警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公安民警具备优良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是提高办事办案水平,促进公平正义,取信于民的重要前提条件。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转变传统思维,创新执法理念,切实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根植到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一个民警的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善于用和谐思维来化解矛盾,用和谐态度来对待群众,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融法、理、情于一体,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切实健全执法制度,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防上民警滥用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执法告知制度,健全完善案件法律审核把关和个案监督机制,确保民警严格按照法

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从制度上对民警的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二、要及时整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大案与小案的关系。大案不破,社会不会安宁;小案频发,社会同样难以和谐。大案不一定难破,小案不一定好破,有些大案就是由小案积累、激化起来的,有些大案的破获也是从小案中找到破案线索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善于破大案,更要善于破小案,在始终保持对杀人、绑架、爆炸、强奸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切实加大对盗窃、扒窃等所谓“小”案的打击治理力度。

二是要正确处理“破案件”与“防案件”的关系。破案是硬道理,打击是公安机关的主业。如果一个地方案件高发的势头难以有效遏制,即使破案率再高,群众也不会满意。相对而言,只要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把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实到位,预防一个案件则相对比较容易。因此,我们既要善于破案件,更要注意防案件,有效统筹、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打击、防范的整体合力,真正使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人不敢做、使进入违法犯罪实施过程的人做不成。

三是要正确处理破案与追逃追赃的关系。案件是否侦破,是公安机关的事。老百姓更加关注的,是犯罪分子有没有抓获,所遭受的损失有没有挽回。很多时候,案件虽然已经破获,但犯罪嫌疑人长时间不能缉捕归案,赃款赃物迟迟不能返还受害人,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此,我们要把追逃、追赃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健全追逃、追赃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要及时化解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群体性事件原因中不难发现,其中很多都与一些小矛盾、小纠纷没有及时化解有关。因此,我们要注重从源头上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善于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化解人民群众的怨气,最大限度地疏导人民群众内心的不满。要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着力提高民警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善于用群众语言、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深入社会弱势群体,广泛了解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掌握社会心态,把握社情民意,切实在主动发现矛盾、积极化解矛盾上下功夫。

四、要及时推出有利于群众工作生活的便民利民措施。公安机关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全国户政、车管、出入境等行政管理服务大

篇6:警民共建和谐稳定

——“警为民、民助警”警民连心会侧记

初秋的傍晚,凉爽宜人。刚刚启用的XXXX职工之家多功能厅里,灯光璀璨,熠熠生辉,400多名员工身着浅蓝色工作服,座无虚席,蔚然壮观。投影幕布上警徽高悬,“‘警为民、民助警’警民连心会”几个大字投射于中间,警官敬礼的图片及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执法理念的表达庄严醒目。XXXX本部企业管理部为打造和谐、稳定的企业治安环境,诚邀辖区派出所干警来企业举行了一次题为“警为民、民助警”的警民连心会。

8月24日18点30分,在企业管理部XXX部长的陪同下,辖区派出所XXX所长及三位警官于主席台前就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警民连心会的序幕。

XXX所长首先向在座人员介绍了XXX派出所近期破获的大案要案及办结的各类案件,并对我公司各级领导齐抓共管、安保力量保障有力所形成的较好的治安状况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他指出,在我公司总体治安状况较好的大背景下,还要内外并举,防患未然,警钟长鸣;注重事前教育,理顺各种关系,治之于未乱;及时发现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和谐音符,部门领导及时进行说服疏导;在外部关系处理上要坚持原则和灵活管控相结合,要充分尊重和不卑不亢相结合,要借助外力和内部协调相结合。随后,他又针对我公司80后、90后人员较多的情况,从伦理亲情、成长心理、肩负责任、理解成功等角度,语重心长,深入浅出地进行了教导。此外,XXX所长还就报案、立案、侦察、起诉、审判等程序以及故意伤害、盗窃、职务侵占等常见多发案件及量刑情节、量刑幅度做了简短的普法宣讲。在场员工无不仔细聆听,颇有教育意义。

最后,XXX部长代表公司及其主管的保卫科全体工作人员对XXX所长在百忙中深入群众,与我公司干部职工倾心沟通,宣导法律知识,关心指导企业发展表达了诚挚的谢意。XXX部长表示,XXXX公司将紧紧依托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调动公司内部力量,提升公司治安保障能力;对内做好职工宣导教育,对外融洽各方关系;合理防范、合作共赢、警民协力,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7:和谐警民

大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全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进一步加大政治建警力度,坚持以党建带队建、抓班子带队伍,精心组织公安大讨论活动,增强全体民警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进一步加大从严治警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下大力气治理和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执法问题,不断在“立规矩”上做文章,在“守规矩”上下功夫,修订、完善了涵盖队伍建设、业务工作、会议会务、组织人事、关爱民警、内务管理、监督检查、文秘档案、日常警务等内容的规章制度《民警手册》。深化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和反腐倡廉教育、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坚持执行“四条铁纪”、“五条禁令”、“六条警规”,切实巩固了“无违纪、零违法”成果,同时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提高执法公信力,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对外强化舆情引导,有效应对处置涉警公共危机事件,对内强化典型示范,深入开展“争先创优”等活动。进一步加大从优待警力度,认真落实执法权益保护、心理健康、休假、体检等从优待警措施,强化机关服务基层的各项工作,着力增强队伍凝聚力。

篇8:警民和谐颂

一、什么是和谐警民关系

警民关系是指警察在依法履行职责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人际关系。和谐的警民关系应该达到警察热爱、尊重、服务人民, 真正保一方平安, 视人民如父母, 受人民监督, 让人民满意, 警民亲如一家、水乳交融的状态。

和谐警民关系, 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公安机关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则, 通过与人民群众的良性沟通为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 旨在谋求公安机关的凝聚力与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使人民群众自愿与公安机关进行合作所形成的互助互利的人际关系。

二、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

当前, 警民关系的主流是和谐、健康、融洽的, 但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的变革, 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影响警民关系的原因很多, 既有主观方面的, 也有客观方面的, 既有社会群体因素, 也有民警个体因素。

(一) 来自社会环境方面

1. 部分基层组织弱化, 对警民关系造成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因社会转型诱发的矛盾和纠纷越来越多, 由于一些基层组织、企业内部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弱化或处置不力, 导致群众上访告状, 甚至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往往充当“消防队”, 但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在群众中形成积怨。

2. 社会舆论存在偏差对警民关系造成影响。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一些传播媒介为了吸引大众眼球, 对“涉警”问题喜欢以偏概全或推波助澜, 无限放大公安队伍中的负面因素, 致使公安工作陷于被动。

3. 群众安全感不强影响警民关系。

随着人财物的大流通, 社会治安愈趋复杂, 一旦社会治安欠佳, 大要案频发, 群众就会埋怨公安机关或办案民警, 致使警民关系紧张。

(二) 来自公安机关自身方面

1. 执法为民意识淡薄。

个别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廉等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有的民警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充当犯罪保护伞, 如“文强案”, 动摇了做群众工作的基础。

2. 执法行为不规范依然存在。

少数民警执法办案不公, 办理关系案、人情案, 在办理刑事案件中, 仍然存在对当事人进行打骂体罚、刑讯逼供的现象, 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3. 民警素质参差不齐, 执法水平不够高, 也是影响警民关系的重要原因。

4. 基层警力不足, 影响了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来自人民群众方面

由于我国法制化程度还不高, 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还显落后,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以致公安机关正常的刑事侦查、治安查处、交通管理等警务活动都会被误解, 甚至产生不满和对抗情绪。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要从公安机关内部抓起, 强化公仆意识, 狠抓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一)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要树立四种理念

1. 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理念。

警民和谐关键在民警。因此, 干警必须深入基层, 沉入辖区, 融己于民, 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 以平等、平和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 减少人民群众对公安的偏见。要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做到警力前移, 让群众能时刻见得到民警, 有问题能找得到民警帮助处理。

2. 树立服务前移理念。

通过开展“大走访”、爱民服务活动, 在情感上贴近群众, 倾听群众的心声, 了解群众的难处, 视群众为亲人, 时时刻刻、事事为人民群众着想, 真正做到“走百家门、认百家人、帮百家忙、解百家忧、暖百家心”。

3. 树立规范警务理念。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正确执法理念, 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

4. 树立社会监督的理念。

要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使公安干警的执法行为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同时, 强化涉警舆论的正确引导, 驳斥揭穿谣言, 消除负面舆论影响。

(二)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要坚持以人文本

1. 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公安民警要充分履行职能, 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其次, 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着力化解矛盾。

公安机关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工作, 从源头上缓和社会冲突, 维护好社会政治稳定。

3. 创建城乡警务联动体系。

逐步实现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和实战化的运行机制, 建立城乡数字化的警务指挥系统和网络, 实施城乡警务联动战略, 加强城乡治安防范和治理, 打造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 形成多警种联动和广大群众配合的局面。

4. 打造亲民爱民的警察队伍。

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最大限度地做到亲民便民利民, 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5. 建立良性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

要注重警民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建立警民互动的有效平台, 使民警及时掌握群众的需求, 方便快捷地为群众服务。

摘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 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对公安机关做好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篇9:警民和谐颂

关键词:皮尔原则;和谐;警民关系

1 罗伯特·皮尔与“皮尔原则”

在世界警务理论发展历史过程中,罗伯特·皮尔爵士绝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在1829年的英国建立了“大伦敦警察厅”,开启了近代警察制度的历史,改变了世界警察发展史,而且在同一年颁布了世界警察历史第一个警察专项法令,名曰《警察训令》,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警察行为准则的经典法律文件,对警察行为中的克制、礼貌、公正、群众满意度和最小武力原则进行了逐一界定。这一训令总共包含了12条原则,实际上成为近代以来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重要参考,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国警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罗伯特·皮尔又提出了“九条警务原则”,即我们通常所简称的“皮尔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

1.1 警察的基本使命是预防犯罪和无序,而不是用军事力量和严厉的法律惩罚来镇压犯罪和骚乱。

1.2 警察履行其职责的能力,有赖于公众对警察的存在、行为以及获得并保持公众尊重能力的认可。

1.3 警察必须获得公众心甘情愿的合作,他们必须自愿地遵守法律,才能得到和保持公众的尊重。

1.4 警察得到公众配合的程度高低,与为实现警察目标所需要使用的武力与强制的多少成反比。

1.5 警察不靠迎合公众的意见,而是靠展示他们对法律绝对公正的忠诚来寻求和保持公众的喜爱,他们靠乐于不分种族与社会地位地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个人服务与友谊,靠礼貌和友谊的良好脾气,靠乐于牺牲个人以捍卫和保护生命来获得公众的喜欢。

1.6 警察只有在说服、建议和警告都不足以实现警察的目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需要程度的武力以确保法律得到遵守和秩序得到恢复。并且,警察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仅仅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以实现警察目的。

1.7 任何时候警察都应该和公众保持这样一种关系,以实现警察是公众和公众是警察的历史传统。警察仅仅是这样一种公众,他们专职就社区的福利向每个市民负责并由此获得报酬。

1.8 警察应该一直为实现其功能而行动,而绝不用为个人和国家报仇或武断地审判犯罪和惩罚罪犯的方式篡夺审判权。

1.9 警察效率的判断标准是没有犯罪和骚乱,而不是警察为对付他们而采取的行动的那些看得见的证据。

“皮尔原则”的核心是要解决警察与民众的关系问题。我们看到,从第2条到第7条原则都是围着警察如何建立与民众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这一关系而设定的。这些原则将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指导。

2 “皮尔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准则上的框定、价值目标上的指引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警民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民主和专政两个手段实现国家的治理。警民关系中的“民”是指人民群众,是指对中国社会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的人们的总称,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采取民主的方式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把人民群众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警民关系中的“警”是指人民警察,具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公共安全服务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职责。人民警察隶属于人民,它是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是专政职能的承担着。当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非法侵害时,人民群众通过使用警察、军队等暴力工具来反对犯罪的暴力行为。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行政和人民警察的专政性质决定了我国警民关系的应然状态是和谐统一,但由于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社会矛盾增多和利益诉求复杂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警民关系目前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处于不和谐、不统一的非应然状态,警民矛盾在一定范围内甚至还极为紧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势在必行。因此,我国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努力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和民情,但同时需要吸收和借鉴英国经典警务原则的指导价值。作为一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警务原则体系,“皮尔原则”规定了处理警民关系的基本原则、价值目标和方法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可以将其视为重要的参考。

2.1 “皮尔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准则上的框定。

2.11 “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的原则。“皮尔原则”第六条中指出了“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的基本处理原则,即“警察只有在说服、建议和警告都不足以实现警察的目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需要程度的武力以確保法律得到遵守和秩序得到恢复”。在警察的实际执法中,确实出现过由于警察过度执法而导致的警民关系紧张的情况。这是导致警民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的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准则上的框定。

2.12 预防的原则。“皮尔原则”第九条“警察效率的判断标准是没有犯罪和骚乱,而不是警察为对付他们而采取的行动的那些看得见的证据。”它指出了判断警察业绩的标准在于预防,而不是事后惩戒。导致警民关系冷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对于警察执法绩效的不认可。如果警察执法能够做到准确、及时地预防犯罪的发生,主动出击,而不是靠事后惩戒,就能有效提升警察执法效率,从而提升人民群众对警察职业的满意度。这显然有助于优化警民关系。

2.2 “皮尔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价值目标上的指引。

“皮尔原则”的最高价值目标在于实现“警察是公众和公众是警察”的优良警民关系状态。皮尔原则承认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但其最高要求是淡化警察和公众在职责上的严格区分,一方面降低警察自我认同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提升公众对于公共安全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即回归到“警察是公众和公众是警察”的优良传统。

降低警察自我认同的特殊性重点在于摆脱警察职业特殊性的固有观念,不是要降低职业的自我归属感,而是将自我认同更多地定位到公众上,将自己视为公众的一员,是公众赋予了警察执法的权力,明白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实现“警察是公众”的身份认同。这一点对于解决当代中国警察执法中的乱用权、乱执法,甚至是警察特权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提升公众对于公共安全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实现“公众是警察”的责任认同。公共安全是公众最基本的需求,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安全服务是警察的基本义务,但公众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警察的行动,树立对公共安全的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这一点对于完善当代中国群众性公共安全队伍建设,倡导公众参与公共安全事业,改善警民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皮尔原则”为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2.3.1 依法办案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努力践行执法为民思想,是各级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一项重大使命。警察执法应当严格依法,警察执法的基本依据应当是法律,倡导树立对国家法律的尊重。警察权力的运行应当回归法律的权限,避免警察办案凌驾于法律之上。我国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不能停留在口号或者理念上,而是应当通过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真事,才能将和谐之名落到实处。

2.3.2 文明、公正、勇敢执法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皮尔原则”第五条规定,“警察不靠迎合公众的意见,而是靠展示他们对法律绝对公正的忠诚来寻求和保持公众的喜爱,他们靠乐于不分种族与社会地位地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个人服务与友谊,靠礼貌和友谊的良好脾气,靠乐于牺牲个人以捍卫和保护生命来获得公众的喜欢。”也即是说警察通过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安全服务来获取被服务对象的肯定和赞许,从而有效改善警民關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

总之,作为欧洲经典警务原则的“皮尔九条原则”在当代警务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应当依据当代警务的发展实际,深刻挖掘这一经典原则的时代内涵和当代指导意义。这是警务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学术界的责任。

基金项目:

篇10:警民携手共创和谐家园

11月22日,锡林郭勒盟又一次迎来一场降雪,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三场降雪,并且伴随着八度以上的大幅降温。在这寒意袭人的时候,锡林郭勒销售分公司来到武警锡盟支队进行拜访,也是为“十八”大期间武警锡盟支队部分指战员进驻锡林郭勒销售分公司锡林油库进行安全保卫工作表达一份谢意。

22日上午,锡林郭勒销售分公司杨炳成经理一行来到武警锡盟支队驻地,到达驻地后受到武警锡盟支队支张云峰队长和高凤鸣政委等支队干部的热烈欢迎。在武警锡盟支队的会客厅,杨炳成经理和张云峰支队长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杨炳成经理就“十八”大期间武警指战员在锡林油库的执勤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感谢,他表示武警官兵执勤期间的兢兢业业值得锡林郭勒销售分公司全体员工学习。随后,张云峰支队长对锡林郭勒销售分公司能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还专程赶到支队驻地表示感谢。他表示,近年来锡林郭勒销售分公司给予武警锡盟支队巨大的支持,尤其是在锡林郭勒盟去年出现了两起群体性事件时,在油料的保障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使武警支队的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同时,他希望锡林郭勒销售分公司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并希望成为警民共建单位,愿意在下一步的实际工作中派驻武警特别行动队对公司所属的加油站和油库进行常态化的执勤巡逻工作来保障加油站和油库的安全。

上一篇:村党政目标完成情况述职报告下一篇: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措施